三氧化铬
三氧化铬

三氧化铬一、标识中文名三氧化铬;铬酸酐英文名chromium trioxide;chromic anhydride分子式CrO3相对分子质量100.01CAS号1333—82—0危险类别第5.1类氧化剂化学类别金属氧化物二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一级≥99.5%外观与性状暗红色或暗紫色斜方结晶,易潮解。
主要用途用于电镀、医药、印刷等工业、鞣革和组织媒染。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吸入后可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症状、鼻出血、声音嘶哑、鼻粘膜萎缩,有时出现哮喘和紫绀。
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
口服可刺激和腐蚀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等。
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休克、肝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慢性影响:有接触性皮炎、铬溃疡、鼻炎、鼻中隔穿孔及呼吸道炎症等。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吸呼。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燃闪点(0C)无意义爆炸下限(%)无意义引燃温度(0C)无意义爆炸上限(%)无意义最小点火能(mJ)无意义最大爆炸压力(MPa)无意义危险特性强氧化剂。
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与还原性物质如镁粉、铝粉、硫、磷等混合后,经磨擦或撞击,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或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管的制备和使用

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管的制备和使用三氧化铬(Cr2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矿石焙烧、陶瓷材料、磁性材料、润滑剂、防腐蚀剂等领域。
石英砂氧化管是制备和使用三氧化铬的常用装置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石英砂氧化管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三氧化铬的制备中的应用。
一、石英砂氧化管的制备方法:1.材料准备:准备四氯化铬(CrCl4)或硝酸铬(Cr(NO3)3·9H2O)、石英砂、粉末状态的铝粉、硅胶和稀硫酸等。
2.石英砂钝化:将石英砂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搅拌后加热至80-90℃,保持一段时间,然后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洗净。
重复这个步骤3-5次,以彻底除去杂质和有机物。
3.石英砂处理:将钝化的石英砂干燥后加入适量的硝酸铝和硅胶,充分混合均匀。
4.石英砂填充:将处理后的石英砂填充至氧化管中,尽量均匀地填满整个管道。
5.石英砂固定:可采用层层填充的方式,使用钎焊等方法将石英砂固定在氧化管中,以避免氧化管在三氧化铬制备中的颗粒流失。
6.氧化管封口:使用金属环将氧化管封口,以确保石英砂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泄漏。
二、石英砂氧化管在三氧化铬制备中的应用:石英砂氧化管主要用于三氧化铬的制备过程中的氧化反应。
制备三氧化铬的一种常见方法是采用CrCl3+Na2CO3→Cr2O3+NaCl+CO2反应,其中CrCl3是铬的氯化物,Na2CO3是碳酸钠。
制备过程的具体步骤如下:1.加热:将制备好的石英砂氧化管放入炉中,并进行预热至适当温度。
2.气体进料:在氧化管的进气口通过气泵或电炉的自然对流作用将CrCl3的溶液通过喷嘴均匀喷洒在石英砂表面。
3.反应:在石英砂表面的CrCl3溶液与酸性气体(如HCl)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r2O34.分离:Cr2O3与气体分离,可通过管道连接到后续处理设备中。
5.冷却:待氧化过程结束后,可将氧化管从炉中取出,冷却后取出制得的Cr2O3颗粒。
通过这一系列制备过程,可以得到高纯度、均匀颗粒分布的三氧化铬。
三氧化铬国标

三氧化铬国标【原创实用版】目录1.三氧化铬概述2.我国三氧化铬的国家标准3.三氧化铬的用途4.三氧化铬的制备方法5.三氧化铬的储存和运输注意事项正文【三氧化铬概述】三氧化铬(Cr2O3)是一种红棕色的结晶性粉末,具有较高的熔点,是一种重要的铬化合物。
在工业领域,三氧化铬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其他铬盐、木材防腐剂、皮革鞣剂等方面。
【我国三氧化铬的国家标准】我国对三氧化铬的生产和质量有着严格的国家标准。
根据 GB/T 16584-1996《三氧化铬》的规定,三氧化铬分为高纯级、纯级和普通级三个等级。
国家标准对三氧化铬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水分、粒度等都有详细的规定。
【三氧化铬的用途】1.制备其他铬盐:三氧化铬是制备其他铬盐的重要原料,如重铬酸钠、重铬酸钾等。
2.木材防腐剂:三氧化铬具有防腐性能,可用于制备木材防腐剂。
3.皮革鞣剂:三氧化铬可用于皮革鞣制,提高皮革的柔软度和耐久性。
4.颜料:三氧化铬还可用作红色颜料,具有良好的着色力和遮盖力。
【三氧化铬的制备方法】常见的三氧化铬制备方法有以下几种:1.硫酸铬法:硫酸铬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铬沉淀,再将沉淀物干燥、煅烧得到三氧化铬。
2.硝酸铬法:硝酸铬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铬沉淀,再将沉淀物干燥、煅烧得到三氧化铬。
3.氧化铬法:将铬粉和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铬。
【三氧化铬的储存和运输注意事项】1.三氧化铬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内,避免与酸类物质接触。
2.储存时应注意防火、防潮、防盗,保持库房内整洁。
3.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潮、防震、防摔措施,避免雨淋和日晒。
三氧化铬国标

三氧化铬国标一、三氧化铬的国标概述三氧化铬(Chromium trioxide,CrO3)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具有强烈的氧化性。
在我国,三氧化铬的国标号为GB/T 1617-2006《化学试剂三氧化铬》,该标准规定了三氧化铬的规格、试验方法、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要求。
二、三氧化铬的物理性质三氧化铬为无色或浅紫色的晶体,分子量为159.997 g/mol,密度为2.20 g/cm,熔点为37℃,沸点为160℃。
它易溶于水,形成酸性的铬酸溶液,同时也易溶于醇和醚。
三、三氧化铬的化学性质三氧化铬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
在水中,三氧化铬可与碱金属盐或碱土金属盐生成相应的铬酸盐。
此外,三氧化铬还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气体和溶液中的杂质。
四、三氧化铬的应用领域三氧化铬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染料工业:作为染料中间体,制备偶氮染料、腈纶染料等。
2.木材防腐:三氧化铬与酚醛树脂混合,可用于木材防腐处理。
3.水质处理:三氧化铬可作为水处理剂,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
4.医药工业:用于合成药物、维生素K等。
5.催化剂:三氧化铬可用作催化剂,促进某些化学反应的进行。
五、三氧化铬的国标规范我国关于三氧化铬的国标GB/T 1617-2006《化学试剂三氧化铬》对三氧化铬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以下是部分内容摘要:1.质量要求:国标规定了三氧化铬的产品规格,包括纯度、水分、灼烧残渣、PH值等指标。
2.试验方法:国标列举了三氧化铬的试验方法,包括性状观察、纯度分析、水分测定、灼烧残渣测定等。
3.包装:国标规定了三氧化铬的包装要求,包括包装材料、包装规格等。
4.运输:国标对三氧化铬的运输要求进行了规定,如运输工具、运输环境等。
5.储存:国标明确了三氧化铬的储存条件,如库房要求、储存期限等。
总之,三氧化铬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在我国有严格的国标对其进行规范。
三氧化铬

三氧化铬(无水)(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三氧化铬(无水);铬酸酐;铬酐化学品英文名:chromium trioxide;chromic anhydride分子式:CrO3相对分子量:100.00(2)成分/组成信息成分:纯品CAS No:1333-82-0(3)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5.1 类氧化剂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吸入后可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症状、鼻出血、声音嘶哑、鼻粘膜萎缩,有时出现哮喘和紫绀。
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
口服可刺激和腐蚀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等;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休克、肝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慢性影响:有接触性皮炎、铬溃疡、鼻炎、鼻中隔穿孔及呼吸道炎症等。
六价铬为对人的确认致癌物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可能在水生环境中造成长期不利影响燃爆危险:助燃,与可燃物接触易着火燃烧(4)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漱口,禁止催吐。
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5)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强氧化剂。
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与还原性物质如镁粉、铝粉、硫、磷等混合后, 经摩擦或撞击, 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切勿将水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6)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三氧化铬

三氧化铬一、标识中文名三氧化铬;铬酸酐英文名chromium trioxide;chromic anhydride分子式CrO3相对分子质量100.01CAS号1333—82—0危险类别第5.1类氧化剂化学类别金属氧化物二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一级≥99.5%外观与性状暗红色或暗紫色斜方结晶,易潮解。
主要用途用于电镀、医药、印刷等工业、鞣革和组织媒染。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吸入后可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症状、鼻出血、声音嘶哑、鼻粘膜萎缩,有时出现哮喘和紫绀。
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
口服可刺激和腐蚀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等。
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休克、肝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慢性影响:有接触性皮炎、铬溃疡、鼻炎、鼻中隔穿孔及呼吸道炎症等。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吸呼。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燃闪点(0C)无意义爆炸下限(%)无意义引燃温度(0C)无意义爆炸上限(%)无意义最小点火能(mJ)无意义最大爆炸压力(MPa)无意义危险特性强氧化剂。
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与还原性物质如镁粉、铝粉、硫、磷等混合后,经磨擦或撞击,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或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三氧化铬[无水] 危险、有害识别表
![三氧化铬[无水] 危险、有害识别表](https://img.taocdn.com/s3/m/91a9f2c6de80d4d8d05a4fb8.png)
识
中文名:三氧化铬[无水];铬酸酐;铬酐
英文名:chromium trioxide;
chromic anhydride
危规号:51519
分子式:CrO3
分子量:100.00
UN号:1463
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
CAS号:1333-82-0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性状:暗红色或暗紫色斜方结晶,易潮解
溶解性:溶于水、硫酸、硝酸、乙醇、乙醚、乙酸、丙酮
毒
性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毒性:中等毒
急性毒性:LD5080mg/kg(大鼠经口)
对
人
体
危
害
急性中毒:吸入后可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症状、鼻出血、声音嘶哑、鼻黏膜萎缩,有时出现哮喘和紫绀。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口服可刺激和腐蚀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等;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休克、肝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慢性影响:有接触性皮炎、铬溃疡、鼻炎、鼻中隔穿孔及呼吸道炎症等。六价铬为对人的确认致癌物。
稳定性:稳定
爆炸物质级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别:
禁配物:易燃或可燃物、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硫、磷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与还原性物质如镁粉、铝粉、硫、磷等混合后,经摩擦或撞击,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灭火剂:本品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
熔点/℃:190~197
三氧化铬[无水]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三氧化铬[无水]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d31cca2028ea81c759f57888.png)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三氧化铬[无水]化学品英文名:chromium(Ⅵ)trioxide;chromic anhydride化学品别名:铬酸酐CASNo.:1333-82-0ECNo.:215-607-8分子式:CrO3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固体。
跟可燃物质接触容易引起火灾。
吞食后有毒。
跟皮肤接触有毒。
会引起皮肤烧伤,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跟皮肤接触可能会引起敏化作用。
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吸入有剧毒。
有引起过敏、哮喘病症状或呼吸困难的风险。
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可能有损伤胎儿或胚胎的危险。
长期暴露有严重损伤健康的危险。
对水生物有剧毒,使用适当的容器,以预防污染环境。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使用适当的容器,以预防污染环境。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氧化性固体,类别1;急毒性-口服,类别3;急毒性-皮肤,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皮肤敏化作用,类别1;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急毒性-吸入,类别2;呼吸敏化作用,类别1;特定目标器官毒性-单次接触:呼吸道刺激,类别3;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1B;致癌性,类别1A;生殖毒性,类别2;特定目标器官毒性-重复接触,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1。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强氧化剂,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中毒,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造成严重眼损伤,吸入致命,吸入可能导致过敏、哮喘病症状或呼吸困难,可能造成呼吸道刺激,可能导致遗传性缺陷,可能致癌,怀疑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长期或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预防措施:使用前取得专业说明。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中文名:三氧化铬[无水]; 铬酸酐;铬酐化学品英文名:chromium trioxide; chromic anhydride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邮编: 传真: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三氧化铬1333-82-0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吸入后可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症状、鼻出血、声音嘶哑、鼻粘膜萎缩,有时出现哮喘和紫绀。
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
口服可刺激和腐蚀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等;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休克、肝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慢性影响有接触性皮炎、铬溃疡、鼻炎、鼻中隔穿孔及呼吸道炎症等。
六价铬为对人的确认致癌物。
环境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助燃。
与可燃物接触易着火燃烧。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用清水或 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
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与还原性物质如镁粉、铝粉、硫、磷等混合后, 经摩擦或撞击, 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
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
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
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
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接触限值:MAC(mg/m3): -PC-TWA(mg/m3): 0.05[按Cr计]PC-STEL(mg/m3): 0.15*[按Cr计]TLV-C(mg/m3): -TLV-TWA(mg/m3): 0.05[按Cr计]TLV-STEL(mg/m3):监测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三价铬和六价铬的分别测定。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必要时配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密闭型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外观与性状:暗红色或暗紫色斜方结晶,易潮解。
pH值: 无意义熔点(℃): 196沸点(℃): 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 2.7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燃烧热(kJ/mol): 无意义临界温度(℃): 无意义临界压力(Mpa): 无意义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闪点(℃): 无意义引燃温度(℃): 无意义爆炸下限[%(V/V)]: 无意义爆炸上限[%(V/V)]: 无意义溶解性:溶于水、硫酸、硝酸。
主要用途:用于电镀工业、医药工业、印刷工业、鞣革和织物媒染。
稳定性:稳定禁配物:易燃或可燃物、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硫、磷。
避免接触的条件:潮湿空气。
聚合危害:不聚合分解产物:碘化氢。
急性毒性:25~27%本品斑贴试验,致腐蚀兔皮肤。
LD50:大鼠经口LD50(mg/kg): 80大鼠经皮LD50(mg/kg): 3900 mg/kg大鼠静脉LD50(mg/kg): 93 mg/kg 小鼠经口LD50(mg/kg): 50小鼠经皮LD50(mg/kg): 48小鼠静脉LD50(mg/kg): 1364小鼠腹膜腔LD50(mg/kg): 136豚鼠经口LD50(mg/kg): 2440兔经口LD50(mg/kg): 7060兔经皮LD50(mg/kg): >10 gm/kg其它动物LD50: 400 mg/kg(犬经口)LDL0: 女人LDL0:1870mg/kgTDL0: 250 mg/kg (大鼠气管内)LC50:大鼠吸入LC50(mg/m3): >28 gm/m3/1H 大鼠吸入LCL0(mg/m3): 2000ppm/4h小鼠吸入LC50(mg/m3): 94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TCL0(mg/m3): 259ppm/7h 人吸入LCL0(mg/m3): 50pph/5min人吸入TCL0(mg/m3): 100ppm/5min IDLH: 50000ppm其它动物吸入LC50:二甲苯,人吸入TCL0:200ppm,LCL0:10000ppm/6h其它动物吸入LC:大鼠吸入LC100:335360mg/m3/4h100其它动物吸入LCL0:狗吸入LCL0:40ppm/1h;豚鼠吸入LCL0:92ppm/1h其它动物吸入TCL0:女人吸入TCL0:500ppm/2min刺激性:家兔经皮:500mg/24小时,轻度刺激家兔经眼:1mg,重度刺激豚鼠经眼:原液滴入豚鼠眼一滴,可引起角膜损害人经皮:112mg/3天(间歇),轻度刺激。
人经眼:75ppm ,引起刺激亚急性与慢性毒性:实验动物给予硝酸铅可见神经组织明显损伤;血液系统损害。
致敏性:有致敏作用。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10μg/皿。
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50μmol/L;大肠杆菌8μmol/L。
致畸性:仓鼠孕后8天静脉内给予不同剂量,致颅面部(包括鼻、舌)、中枢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体壁发育畸形。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组1,对人类是致癌物。
其他:小鼠皮下注射最低中毒剂量(TDL0):20mg/kg(孕8天),对胚胎外结构有影响(胚胎、脐带);胚胎发育迟缓。
生态毒性:生物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其他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特别是在肉类、贝类体内发生生物蓄积。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废弃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
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在规定场所掩埋空容器。
危险货物编号:51519UN编号:1463包装类别:Ⅱ类包装包装标志:氧化剂腐蚀品包装方法: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
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
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日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通过);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年1月7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通过);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危险化学品名录;高毒物品目录。
填表时间:填表部门:数据审核单位:修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