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游口号的思考

合集下载

参观旅游景点心得体会

参观旅游景点心得体会

参观旅游景点心得体会参观旅游景点心得体会篇1恍惚间,实习即将结束,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了学不到的东西,也熟识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感觉收益非浅。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对工作的总结以及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谈一下景区的具体状况。

生态旅游区,位于河南省鲁山县尧山镇境内、尧山的北麓。

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南重点旅游景区。

以有众多的画眉鸟栖息繁衍而得名。

景区中奇峰、怪石、清溪、碧潭、幽峡、秀瀑、石洞、湖面、云海、红叶、山花、野果、中药材、珍禽异兽,原始森林,构成了完整的旅游风景体系,被称为“袖珍三峡”。

宣扬口号是:山水田园,梦里仙境画中游。

景区中,奇峰、怪石、清溪、碧潭、幽峡、秀瀑、石洞、湖面、云海、红叶、山花、野果、中药材、珍禽异兽,原始森林,构成了完整的风景体系。

各类景点100余处,植被掩盖率达95%。

景区中有碧潭成串、基岩光滑,跌水欢歌的盘龙谷;碧波荡漾,山清水秀,被誉为“袖珍三峡”的杜鹃湖;造型惊奇、山峻涧深,岩石呈红色的红石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红石瀑、六叠瀑;如火如荼、花香四溢的千亩杜鹃花海;古木参天,蔽云遮日的原始森林。

景区中还有巧夺天工、如神来之笔的骆驼峰、仙掌峰、二蹬崖、老虎石、鸡冠石、金龟、石猴、石人、天井、药王洞、求生洞、红军洞、水帘洞、银洞等。

同学们置身中,都觉得很舒心,玩的很快乐。

再次,我要总结一下自己在实习期间的体会。

一是自主学习。

在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们亲身体验了景区的总体规划。

二是乐观进取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你不只为公司制造了效益,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像我这样没有工作阅历的新人,更需要通过多做多问来积累阅历。

特别是我们的工作并不像正式员工那样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只是自由观摩,假如态度不够乐观就可能没有事情做,所以平常就更需要主动争取多做事,这样才能多积累多提高。

三,是为人处事作为同学面对的无非是同学、老师、家长,而工作后就要面对更为简洁的关系。

旅游形象口号

旅游形象口号
大连金石滩景区:凝固的动物世界、天然地质 博物馆、神力雕塑公园
武隆喀斯特旅游区:一座洞穴科学博物馆 黑山谷景区:中国西部百慕大,恐怖的死亡之谷 三亚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琼崖八百年第一山水
名胜 安顺龙宫:地下漓江、天上石林;阿诗玛的故乡 石林:天下第一奇观、上帝的盆景 可可托海:神秘奇境,地质画卷
③水文为主
田园、探寻科学奥秘、回归绿色天堂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无
开封清明上河园:给我一天,还你千年 西安(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 不到大雁塔,不算到西安;天下第一园
②科学教育
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老虎滩极地馆): 国家极地科普教育基地
江苏常州恐龙城:东方侏罗纪 沈阳植物园:植物王国 宁波奉化(溪口-滕头):中国生态第一村 上海野生动物园:无 上海科技馆:无
“人间仙境白云山”给游客人 间仙境的认同感
5、整体性
旅游地形象应是主题突出的 完整统一体, 而不是碎片的堆 积。不能分析出若干条地方特 色,拼凑成旅游形象, 这样的旅 游形象将不是旅游地总体形象。
许多5A级景区是多处景点联合 申请而得,其口号应具有统一性 与整体性,不应片面或分离。
洛阳栾川县(老君山-鸡冠洞): 魅力鸡冠洞,精彩老君山
旅游形象口号
第一篇 旅游形象口号概述
一、什么是旅游形象口号
旅游形象口号是向游客传达目的地 品牌的描述性和说服性信息的简短语 言,是用于向大众传递旅游目的地主 题和形象的最有效工具之一。
二、旅游形象口号的重要性
旅游形象口号是旅游者首先接触到 的有关旅游地的信息,在目的地宣传过 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更是目的地营销 活动组织过程中所围绕的中心。
一、旅游形象定位
旅游地形象, 也称旅游形象, 是旅 游地通过旅游产品(总体产品) 呈 现在游客面前或传布给世人的总 体特征, 是社会对某旅游地特点 的概括和总体评价, 也是公众的 识别标志, 要保证旅游地在信息、 传媒造就的各种形象的汪洋大海 中能够被识别和自我认同。

2024年旅游宣传口号_1

2024年旅游宣传口号_1

旅游宣传口号旅游宣传口号11、七仙下凡于何处,仙来人间居河下。

2、诚迎天下八方客,仙来人间居河下。

3、客从天上落仙湖,仙来人间居河下。

4、仙来人间居河下,我自发奋傲苍穹。

5、梦里老家何处寻,仙来人间居河下。

6、仙来人间居河下,赏尽春色不思归。

7、情山爱水到天涯,仙来人间居河下。

8、借问神仙何处寻,仙来人间居河下。

9、神往天庭住凌霄,仙来人间居河下。

10、仙来人间居河下,乐在田园山水中。

11、仙来人间居河下,田园山水不思归。

12、仙来人间居河下,神游物外在湖中。

13、访人居河下,寻仙女芳踪。

旅游宣传口号21、频传潼关风,道载中国(千年)梦。

2、同心同梦,同乐潼关。

3、瑰丽山水,景秀潼关。

4、坐拥河山,壮美潼关。

5、让潼关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近潼关。

6、瑰丽山水,秀美潼关。

7、世界大不“潼”,天下第一“关”。

8、一关雄天下,一潼看世界。

9、瑰丽山水,醉美潼关。

10、“潼”一个梦想,“关”不住的风景。

旅游宣传口号31、走进魅力黄山,拥抱绿色太平。

2、走进黄山,感受徽州。

3、中国黄山,人间仙境。

4、只信茫茫云是海,不信茫茫海是云。

5、植物宝库,人间仙境。

6、游名山秀水,享太平盛世。

7、游锦绣黄山品水墨徽韵。

8、游过千山万水美景,不如去看黄山一眼。

9、新黄山,古徽州。

10、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温泉。

1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12、同一个世界,同一个黄山。

13、天地之美美在黄山,人生有梦梦圆徽州。

14、世外桃源古徽州,人间仙境新黄山。

15、世界黄山,天下太平。

16、生态天堂,天然氧吧。

17、生态黄山古韵徽州。

18、神游新黄山,梦回古徽州。

19、神奇黄山,诗意徽州。

20、神奇黄山,“徽”撒精彩。

21、千年太平,万秀黄山。

22、千年古迹徽文化,山雄松秀俏中华23、奇松迎客遍山水,合纵连横国际化。

24、名山秀水,魅力太平。

25、聆听自然物语,欣赏黄山神奇。

26、来安徽旅游,观黄山奇景。

27、看万山美景,黄山一枝独秀。

广西南宁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从主题形象、旅游产品、宣传口号、

广西南宁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从主题形象、旅游产品、宣传口号、

广西南宁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从主题形象、旅游产品、宣传口号、在体验经济时代下,xx旅游形象的定位已经到了更新必要时刻,本文通过比附定位,将xx旅游形象更新定位为“美在广西,乐在xx”,阐述了其内涵和重要性,并说明了定位的原因;同时还为更新后的xx 旅游形象做了标志设计和口号设计,力图为xx旅游形象的更新,适应旅游者个性化需求提供新思路。

一、更新城市旅游形象的必要性xx市原有的城市旅游形象是“中国绿城”和“中国水城”,旅游形象宣传口号是“奇山绿水秀xx”。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旅游形象已经不能适应该市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xx市原有的城市旅游形象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过于模糊和大众化。

xx市素有“绿城”之称,然而,绿城却不是xx市能够独自享有的头衔,因为,一方面,南岭以南地区的许多城市与xx市的气候大同小异,只要注重城市绿化,也一样可以得到“绿城”这个头衔;实际上,像广州、深圳、珠海、厦门、海口、三亚等城市的绿化都不比xx市差,有的还更好,这些城市也是名符其实的“绿城”。

xx近来打造的“中国水城”形象也不是xx独有的,山东聊城、河南南阳、江苏宿迁都在打造“水城”。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希望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的增长,许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旅游城市的目标,并把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在“绿城”和“水城”上。

由于这些原因,“绿城”和“水城”作为城市旅游形象已经不再具有独特性,很难给公众和潜在的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中国绿城”“中国水城”这一城市旅游形象不能彰显xx市的城市个性,且城市建设给城市旅游提供了新的旅游基础设施和专门设施,涌现出了新的城市旅游资源。

第三,xx原有的“绿城”和“水城”定位更多的是城市定位,而不是专门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

第四,旅游者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体验经济时代下,城市旅游应致力于提供最终体验,并充满了感情的力量,才能给旅游者留下了难以忘却的愉悦记忆;旅游者的消费已经变为了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上、体力上、智力上甚至精神上的体验。

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以桂林为例

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以桂林为例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旅游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旅游市场的竞争也逐步由旅游资源和产品转向旅游品牌和形象的竞争。

在日益重视形象和品牌的今天,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中,形象的塑造也成为了核心问题。

本文以桂林为例,简要叙述其旅游地形象的塑造,为桂林以后的旅游发展提供依据与策略。

一、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定义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定义有不同说法,国外对旅游形象的定义往往依据“image”的定义。

它是一个广泛使用而定义模糊的概念。

概括而言,旅游地的形象就是由旅游地的各种旅游产品(吸引物)和因素交织而成的总体印象。

国内专家则大都认为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公众对旅游地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是对区域内在和外在精神价值进行提升的无形价值,是旅游地现实的一种理性再现。

简单来说,旅游目的地形象就是一个人对一个目的地的信任、意见及印象的总和。

旅游目的地形象主要受可用的信息的限制,人们把形象建立在他们对实际旅游经历的反映上,形象随信息的变化而改变。

二、游客的决定模式与旅游地形象形成形象分三类:原生形象、引致形象与复合形象。

一个游客一旦有了旅游的动机,头脑中有一系列的旅游目的地成为可选方案,这是由经历或教育形成的各个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即原生形象。

当其决定将动机付诸实践时,就会有意识地搜寻与旅游目的地的各种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

主要方式是看有关旅游刊物、电视宣传广告、网络浏览及旅游机构的宣传手册,广泛收集所需信息,在脑海中构建一个旅游目的地形象,即引致形象。

然后对各备选旅游目的地的旅行成本与受益及服务与形象等进行综合比较,不断淘汰,筛选出最适合的目的地。

在游客没有到达旅游目的地进行体验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还是停留在表面。

当他们到达这个目的地实行旅行后,并结合以往的知识和经历,对旅游目的地形成一个全新的或者是更综合、更系统的最终形象,即复合形象。

人们依据复合形象对各个可选目的地再进行比较、筛选,以便决定下一次的旅游是到原目的地旅行还另择他地。

桂林旅游产品发展历程

桂林旅游产品发展历程

桂林旅游产品发展历程桂林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其旅游产品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桂林的旅游产品从最初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逐渐发展成为涵盖多个领域的多元化产品。

古代的桂林以其壮美的山水风景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到来。

他们倾心描绘了桂林的山水景观,丰富了桂林旅游产品的内涵。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桂林还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如漓江城址、南方朱雀城等。

这些历史遗迹成为桂林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

20世纪70年代,桂林山水被毛主席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口号成为了桂林旅游产品的代名词。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桂林的旅游产业开始迎来了全新的机遇。

当时的桂林政府开始大规模投资拓展旅游产业,修建了许多旅游设施,如漓江游船、桂林山公园等。

这些投资为桂林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提供了基础,进一步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桂林旅游产品也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除了传统的山水风光和历史遗迹,桂林还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特色手工艺品。

例如,桂林的民间艺术——黄布头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欣赏和购买。

另外,桂林的美食也成为了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桂林米粉、螺蛳粉、糖油粑粑等特色美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独特亮点,形成了独具风味的桂林旅游产品。

此外,桂林还拥有丰富的热带水果资源,如葡萄柚、火龙果等,也成为了游客购买的热门产品之一。

近年来,桂林的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

新兴旅游产品包括健康养生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等。

桂林的温泉资源得到了广泛开发利用,成为游客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同时,桂林的乡村旅游也正逐渐走红,游客可以在乡村农家体验农耕生活,感受乡村风情。

此外,桂林还推出了一系列的生态旅游产品,如徒步旅游、自行车旅游等,让游客更好地体验桂林的自然风光。

总的来说,桂林旅游产品的发展历程丰富多彩。

从古代的山水风光和历史遗迹,到现代的多元化产品,桂林的旅游业不断创新,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桂林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

桂林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

桂林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摘要】在Corder提出的“错误分析研究方法”指导下,对桂林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译英中的错误进行归类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桂林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错误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已经纳入“国家战略”,这将成为未来桂林旅游业发展的强劲东风。

在这一国际化过程中,作为城市的“窗口”,桂林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主要研究桂林景区公示语英译情况。

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提供下属景区企业单位现用的公示语翻译文本资料,组织高校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讨论。

笔者按照Corder 提出的错误分析研究方法五步骤,即语料收集、错误描述、错误识别、错误解释和错误评价,对公示语英译的错误进行整理分类,分析各类错误的成因,提出修改意见,以期规范桂林景区公示语翻译,净化旅游景区语言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一、景区公示语汉译英中的错误总体上,桂林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译英中的错误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显性错误,如拼写错误、标点符号、语法错误,非标准化书写等。

这一类属于低级错误。

二是隐性错误,虽没有语言形式上的错误,却常常造成交际失败。

(一)语法错误。

正确的语法的使用是一个翻译者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语言基础不扎实而造成的翻译错误比较常见。

例如象山景区中的一处景点“亲水区”被翻译成ClosewaterArea.所谓“亲水区”就是让游客能够轻易接触到水环境(比如小溪、湖泊、河流、大海)。

译者的思路是对的,但是单凭想象简单地将两个名词凑在一起变成形容词是不严谨的做法。

建议更改为Close-to-waterArea。

象山景区另有一处口号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EnvironmentProtectionEveryoneisResponsible.这个很明显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翻译,没有顾及语法的连接作用。

建议修改为:Environmentalprotectioniseveryone’sresponsibility.(二)违反国际通用规范。

关于桂林的谚语

关于桂林的谚语

关于桂林的谚语范文一:桂林山水甲天下,拥有着无数古老而传统的谚语,让人们对这座城市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于桂林的谚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

首先,我想谈一下最具代表性的谚语:桂林山水甲天下。

这句话诉说了桂林独有的自然美景,描述了桂林的风光无限,令人心旷神怡。

虽然它是口号了,但是确实表达了人们对桂林无与伦比的景观的欣赏。

正是这样的美景,让桂林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另外,桂林的历史文化也有很多特色的谚语,例如“江朝古刹张三岛,浴佛求益无尘垢。

”这句谚语描绘了张三岛的历史和文化,讲述了在这个地方洗浴、祈祷可以去除精神上的瑕疵,使人得到心灵的净化。

这也是桂林文化对人们的启示,让人们追求精神上的幸福和内涵的丰富。

表达桂林特色文化的谚语还有很多,如“船行十里画一家,画在眼前美如花。

”这句话形容了桂林山水如画,美不胜收。

它把桂林的景色和绘画相比,将桂林的美景描绘的更为深入和生动,使人感到欣慰和兴奋。

这也是桂林所具有的人文魅力,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和领略。

总之,桂林的谚语体现了桂林所具有的自然美和人文魅力。

这些谚语是桂林的精髓和灵魂,它们可以为游客提供了得到感悟和启示的机会,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座城市。

谚语的魅力在于它隽永的文化继承和深入的内涵,让人们对桂林感到更加亲切和熟悉。

要点分析:该篇文章使用的是学生口吻,通过感性的文字来表达学生对桂林谚语的感悟和理解。

文章中分成了三个部分:首先是对“桂林山水甲天下”谚语的解读,接着是对与桂林历史相关的谚语进行的解读,最后是对表达桂林特色文化的谚语进行的解读。

整篇作文比较流畅,但语言有些生疏,需要加强。

在选词方面上,使用了大量的谚语,这样写文章会显得更亲切和贴近人心,但也增加了对于词语的考察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山水甲天下”旅游口号下的思考摘要:旅游口号是旅游开展的一个窗口,本文就以营销思想中的定位理念对旅游口号进行分析,并以桂林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旅游口号为例子,找寻其发展的历程,权衡其对桂林旅游发展的利弊,从而为旅游口号的设计提供现实借鉴的意义。

关键字:桂林; 旅游口号; 定位1.前言旅游形象口号正是以通俗易懂而又内涵丰富的寥寥数语勾勒出旅游地理念核心的最有效的表达方式, 是旅游地形象设计的点睛之笔。

(李山,王铮,2006)旅游口号具有两个方面的效力,即对旅游资源精华的高度概括及对目标市场的营销促使,是集深厚的语言艺术及现代各种文化的凝练,表达集中却又包罗万象;是策划者知识结构与人生阅历的体现;是当地民俗文化传承发展标志的体现;更是旅游资源特色与商业利益相互交融的体现。

因此旅游口号被视为旅游的风向标,不断地促成各个旅游要素的优化配置,创造或再创造地形成旅游活动。

2旅游口号的成因旅游口号的形成就是对旅游目标形象的正确地位,旅游形象定位往往最终是以主题口号方式进行表达,也就是常说的旅游口号。

旅游口号的特征是:(1)能够反映旅游项目、旅游产品、旅游地的特征。

(2)能够提出旅游特征,而非政治宣传或招商口号。

(3)能够具有广告效果。

(4)能够反映出旅游需求的特点与趋势。

(杨振之,2007)定位的核心思想是去操纵心中已存在的东西,重新联结已有的联系(李蕾蕾,1999)定位起始于产品,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情,是只对潜在顾客的心理采取的行动,即要使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心中形成一个适当的位置;是设法建立一种差别优势,以便在目标市场上吸引更多的顾客。

(侯丽敏,2007)现在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定位方法去设计旅游口号,比较常见的如:领先定位法,适宜于那些具有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的旅游产品,类似于杭州市:爱情之都天堂城市;大连市:浪漫之都,中国大连;河南登封市:中国少林武术之乡———登封等等。

还有比附定位法,是一种“借光”定位方法,避开第一位,但抢占第二位。

陕西咸阳市:中国金字塔之都———咸阳;福建武夷山市:东方伊甸园,纯真武夷山;广西柳州市:山水桂林风情柳州等等。

下面就通过对桂林旅游口号的评析来探讨旅游口号。

3“桂林山水甲天下”旅游口号的衍变桂林的山水的确秀丽多姿,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成为了无数文人墨客寄抒情怀的载体。

王正功首先提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但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受众面并不广,而后因小学课本中的一篇关于桂林山水的课文,使得“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口号一下就传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相当于全国普及了一遍桂林的旅游口号。

而童年的记忆对人的一生又极具影响力,于是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记忆就深深地烙在许许多多国人的心田之上了。

这个旅游口号的衍变是纯文化下形成的,从口号的确立与发展的一系列过程之中看并无商业意识形态,仿佛似乎是冥冥之中注定,机缘巧合之下浑然形成,其实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形成的原因同样可为后世旅游策划者所借鉴。

4“桂林山水甲天下”旅游口号的Strengths从口号的句子结构分析可知:桂林介绍了旅游目的地,山水则是旅游资源,甲天下是对整个旅游品质的肯定。

因此该口号言简意赅地把吸引旅游及促使旅游的所需都表达得十分清晰。

具体的优势有如下几个方面。

4.1发散客源能力一代背诵“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国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产生了购买力,第一批潜在去桂林从事旅游活动的受众面本来就很广,由等比数列原理可知,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发散客源能力在直线地上升,国内国外的游客都受其影响,使得桂林的旅游宣传彻底到位,辐射面之广,影响之深,现在的旅游口号很难再去实现,桂林连绵不断的客源就由此产生了。

4.2深掘资源价值为了成为名副其实的甲天下,桂林不断地深掘其特有的山水旅游资源。

初期,旅游工作都是在如何打造山水旅游品牌这个层面上展开研究的,从而诞生了至今仍为桂林旅游经典线路的“三山两洞一条江”及后来修缮开发的环城水系“两江四湖”等等。

目前开发的各类旅游产品都与山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都是依托山水从而进行规划策划的,首创的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也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形成的。

越发挖掘山水资源,越发感受其内涵的丰富,极致追求之下特色便显现了。

桂林山水观光旅游已经和这座城市融为了一体。

4.3削弱同类影响力广西处处无桂林,这是对广西山水自然资源的肯定,但侧面也反映出了桂林还是面临这许多同类旅游资源的竞争,如柳州、白色、防城港等广西多处的旅游资源同样是品质俱佳,虽然还不能与桂林正面竞争,但同样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削减能力。

但由于桂林的金字招牌“桂林山水甲天下”已经打出数十载了,同类的旅游产品均处在形象隐蔽区,只能活在巨人的背影之下,酒香但也只能藏在深巷中了。

来广西观光旅行的游客只要是以山水为主,先入为主当然为桂林,游玩之后,对同类的产品便索然无味了,由于马太效应,游客就集聚桂林了,足见成功旅游口号的奥妙与重要之处。

一句旅游口号使一个城市的旅游发展走在了前列,巨大的外部需求相应促使了桂林不断地发展,今天桂林旅游的形式和理念依旧走在旅游的前言,“桂林山水甲天下”将继续流传下去。

5“桂林山水甲天下”旅游口号的weaknesses因此口号影响深远,一定程度上桂林的旅游开发均是在这一口号的束缚下进行的,旅游开发只以山水为主,过度强调为游客提供绘声绘色的山水实景。

山水自然旅游资源是重在开发而非保护,过多的条框限制,抑制了开发者的思维,旅游开发只能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光环内发展,桂林的文化形象也在山水形象的遮蔽区了。

5.1开发雷同许多景点景区的旅游开发都一味地相信光环效应,把人力财力都投向了自然资源之中,不少的旅游开发者认为在桂林大的旅游氛围下只要景点景区中的山水显著即优质的旅游资源,由此就促成了同类旅游产品络绎不绝。

“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这八字十分全面地概况了桂林各类旅游景区景点的资源特色,但也使许多的旅游景区景点生存在这八字套路之中。

太注重山水观光就偏向于缺乏文化色彩这个极端了,文化才是旅游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桂林的溶洞有:七星岩、芦笛岩、灵佛洞、银子岩、冠岩等,开发形式大同效益,而且溶洞的旅游资源还有排他性,一次的旅游活动很少安排两个溶洞进行游览。

5.2品牌定势桂林是主打山水观光旅游牌,是由于山水旅游优势太明显了,但是现在的桂林很难再打出别的副旅游牌,前期的旅游开发的大量工作都是铺垫山水而展开的,桂林的旅游很大程度上就定势为只有山水观光才是符合市场的,而现在开发商逐利,市场经济又日益地发展成熟,政府现在已经很难宏观调控各开发商从多品牌、多角度去开发资源,从而形成新的旅游品牌。

观光旅游发展的后劲已经比不上会展旅游,商务旅游,体验类的旅游产品,创新的旅游方式在桂林很难产生而且总会被山水观光旅游扼杀在摇篮里。

以愚自乐园为例,壮观的雕塑群和深厚的艺术底蕴是景区的文化十分明显,观光的主体已经从山水中过度了,以艺术创作为主,以山水为辅,虽本质上仍为观光类的旅游产品,但已经是桂林旅游发展新样式的苗头,发展态势好的话依然可以成为桂林旅游新的特色名片。

但现在旅游市场处境并不乐观,宏观的原因是它同样是观光类的旅游产品,与大的山水旅游资源产生了冲突,来欣赏山水的游客似乎并不乐意再去欣赏静态的旅游景观,游览时间过长,加点也困难,市场推广过程中阻碍重重,如此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观光旅游需求显得格格不入。

5.3定位模糊这里的定位模糊是指旅游口号面对的受众人群,“桂林山水甲天下”旅游受众面是天下,仿佛涵盖了各个层面的旅游人群和各个潜在的旅游市场。

无差别市场定位与广泛市场定位已经越来越不符合当今的旅游发展。

市场正走想细分化,市场需要分工明确,并且特色分明。

现在的旅游样式、形式正不断地从多角度发展,讯息千变万化,信息资源更透明了,市场一体化也逐步地瓦解了垄断,张家界、九寨沟对桂林的市场冲击正逐年在增强,通吃和大比重的市场占有率正在缺失,已经为桂林今后的旅游发展敲响了敬重。

6“桂林山水甲天下”旅游口号的启示重要产品尽管不如品牌产品Array有吸引力和号召力,但是缺少了他们,品牌产品就成了孤军奋战,市场占有率也很上去,因为旅游地难以形成旅游产品的集群。

(杨振之,2007)由图可分析出,桂林山水观光旅游产品独具品牌效应,这么多年来屹立于同类旅游产品的金字塔顶端而不倒,垄断品牌凸显,但是除了山水旅游产品外,桂林的重要旅游产品呈现空白状态,衬托效应产生不出来,使桂林出名但不很先进,旅游呈现景致品质但无高端奢华,的确成了孤军奋战,市场占有率逐步呈现停滞状态,旅游飞跃已出现瓶颈,桂林的旅游市场振兴期待新的重要旅游产品品牌的产生。

桂林的旅游发展处在观光旅游发展的后期,增长率变小,正在逐步消磨山水旅游牌的魅力。

所以应利用“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旅游口号的名气进行口号上的传承。

如“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用前一个耳熟能详的句子来引出另一种旅游主题,但应该超越于山水旅游,另辟佳境,可以去推文化休闲旅游品牌,桂林的王城景区就是不错的桂林文化旅游牌,旅游口号可以定为“桂林山水甲天下,王城历史独一枝”之类的,这样山水就很好地为历史牵桥搭线了,这才是合理的借光与传承。

力求使旅游产品的面不断地加宽,山水旅游在桂林已经很成熟了,是把精力投入到其它方式旅游的时候了。

再者,对外宣传时,不应再过分宣传“桂林山水甲天下”,因为现在已经家喻户晓了,应立足于现代旅游产业发展,提出新的口号。

有的学者认为桂林的再定位为:观光圣地,休闲之都,(豆均林,2004)通过对口号的更替,从而丰富人们对桂林的印象,创造出新的旅游吸引力。

7结论综合上述可知,旅游口号对一个旅游目的是可以产生巨大影响的,甚至是一个景区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

有的旅游口号天然形成,在旅游还没有正式开发的时候已经达到很大的宣传力度,可以为旅游开发所利用,当然这可以被很好地运用到今天来。

但是事物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的,旅游口号也不例外,当一个好的旅游口号在一定的时期内给予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不能不留意其产生的负面影响。

旅游口号应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交替,不同的旅游口号就是不同旅游吸引力的体现,通过变化它,从而使游客不断地更新对旅游吸引物的印象。

桂林的旅游口号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但是也暴露了一个成功旅游口号在不易修改的前提下对自身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也给旅游口号的设计者提供一个鲜活的例子,怎样才能使旅游口号更富弹性,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1] 沈祖祥.旅游策划——理论、方法与定制化原创样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6.[2] 杨振之.旅游项目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3] 侯丽敏.营销学原理.[M]上海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9.[4] 李蕾蕾.旅游目的地形象口号的公众征集:误区与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4期.[5] 金颖若. 旅游地形象定位及形象口号设计的要求[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年第1 期[6] 李山, 王铮. 旅游地品牌化中的旅游形象与旅游口号[J]人文地理,2005年第2期.[7] 曲颖,李天元. 基于旅游目的地品牌管理过程的定位主题口号评价———以我国优秀旅游城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8年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