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珊迪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小珊迪》教案

小学语文《小珊迪》教案

小学语文《小珊迪》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小珊迪的性格特点和品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2)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分析小珊迪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小珊迪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2)分析小珊迪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引导学生学习小珊迪的优点。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6. 拓展延伸:(1)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小珊迪的看法,以及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做一个有品质的人。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 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小珊迪的短文。

3. 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做一个有品质的人,并与家人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爱他人、诚实守信。

《小珊迪》语文教案

《小珊迪》语文教案

《小珊迪》语文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小珊迪》。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心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善良勇敢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小珊迪》。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节。

2. 教学难点:(1)通过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心情。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背后所传递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小珊迪》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课堂讨论所需的小组合作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小珊迪的形象。

(2)简介课文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小组合作,共同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分析人物形象,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价值观。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2)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

5.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围绕故事情节,进行小组讨论。

(2)讨论小珊迪的品质,以及她给我们的启示。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小珊迪》语文教案

《小珊迪》语文教案

《小珊迪》语文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小珊迪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分析小珊迪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描述手法,学会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学习生字词,巩固词汇。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文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分析小珊迪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2)教师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珊迪的遭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2)教师讲述生活中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小珊迪的作文。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小珊迪》的教案

《小珊迪》的教案

《小珊迪》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小珊迪》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小珊迪的优秀品质,如诚实、善良、勤劳等。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语言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3)通过课后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小珊迪》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小珊迪的优秀品质,如诚实、善良、勤劳等。

(3)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语言表达。

2.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小珊迪面对困境时,仍能保持诚实、善良、勤劳等品质的精神内涵。

(2)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优秀品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小珊迪》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小珊迪是一个优秀的人?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小珊迪的形象。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小珊迪优秀品质的认识。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小珊迪的优秀品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情景模拟。

(2)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4.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小珊迪的优秀品质。

4.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4.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优秀品质写一篇短文。

五、课后作业:5.2 观察身边的朋友或家人,写一篇关于他们优秀品质的短文。

《小珊迪》教案设计

《小珊迪》教案设计

《小珊迪》教案设计1.《小珊迪》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及多音字“薄”的读音,拓展积累一些形容人的品质方面的词汇;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抓重点词句研读体会,感受小珊迪善良、诚信的品质;3、能运用自段段意归并法概括课文第二、三段的段意;4、培养学生善于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语文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教学准备】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制作幻灯片课件【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研读1、导入。

师:是啊,一个多么可怜、多么善良的孩子!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他被马车轧断双腿,不幸地死了!这个时候,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2、师:我也在想,假如他不要急于把那四个便士找还给人家,那就不会被马车轧断双腿,就不会死去了。

他难道不需要那些钱吗?学生仔细默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划出有关句子认真体会。

3、组织全班交流。

从课文以下地方可以体会到小珊迪十分需要钱:①“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小脚又红又肿”②“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③“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打算卖盒”④“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⑤“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⑥“他俩是孤儿,父母早就死了”⑦“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⑧“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⑨“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3、师:是啊,正像大家刚才体会的那样,其实小珊迪非常需要钱!他需要钱买面包充饥,他需要钱买衣服御寒,他需要钱找个躲风避雨的地方,他需要钱治自己的双腿,他需要钱照顾可怜的弟弟,他需要钱去上学,去玩,去过正常孩子那样的幸福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钱了!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当他被马车撞断双腿,当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个便士也找不到了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样想呢?4、学生完成随堂练笔(cai呈现):一辆马车把小珊迪撞倒,从他身上轧了过去。

小学语文小珊迪教案

小学语文小珊迪教案

小学语文《小珊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做一个有道德品质的人。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感悟课文中人物品质,培养良好道德观念。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内容。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小珊迪身上学习诚实守信的品质。

(2)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小故事。

五、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3. 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的情况。

七、课程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课文中的情景。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见证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学习课文后的感悟和改变。

小珊迪教案精选六篇

小珊迪教案精选六篇

小珊迪教案小珊迪教案「篇一」【设计意图】萨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阅读就是自由的梦”。

也许这句话太诗意,但可以肯定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同时,学习需要有信心、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体现在:1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 、及时、多层次、多角度地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一、教学目标1 、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请求”、“乞求”、“纠缠”)。

2 、让学生主动参与、入情入境,在读演中体验、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守信。

二、教学过程1 、做数学题,激趣。

师:我们来做几道数学题, 1 元=()角 1 角=()分,这些都是人民币的单位。

像英镑、先令、便士是英国钱币的单位, 1先令=()便士。

生: 1 先令等于 12 便士。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呀?生:书上说,那位先生给小珊迪 1 先令,买火柴需 1 便士+丢了 7 便士+归还的 4 便士,等于 12 便士。

师:你真会读书,读得真仔细。

请大家猜猜, 1 便士大概等于多少分?生: 10 分左右吧。

师: 1 便士还比我们人民币 1 角少一点,大概只有七八分。

现在,我们有些人对于 1角钱不屑一顾,如果地上有一角钱,也不去捡起它,认为太少了,没用。

但小珊迪为了 1便士在寒冷的冬天里苦苦哀求,后来还被马车轧断了双腿。

(板书:小珊迪)【意图】一堂语文课前做数学题,让学生有一种新鲜、奇怪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弄清了先令和便士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读演中感悟、体验小珊迪的品质。

师:小珊迪是怎样苦苦哀求?请大家从 1 — 8 节中找出有关句子,想尽办法读好它。

(生读)师:谁来读读小珊迪第一次哀求。

(生读)师:你为什么这样读?生:因为他又冷又饿,希望能有一便士买吃的,很可怜。

小学语文《小珊迪》教案

小学语文《小珊迪》教案

小学语文《小珊迪》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运用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真实性。

(3)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做一个有道德品质的人。

(3)引导学生懂得珍惜亲情和友谊,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人物描写,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的理解。

(2)通过细节描写,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

(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

(2)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所涉及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教学重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温馨故事,并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真实的学习情境。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小珊迪优秀教案教材分析:《小珊迪》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讲述了一个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孤儿的感人故事。

是一篇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先令”“便士”“请求”、“乞求”)。

2、让学生主动参与、入情入境,在读中体验、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守信。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文字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学习小珊迪善良诚实、守信用的好品质。

重、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读中理解词语,体验小珊迪生活的艰辛。

入情入境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守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组词语(课件出示:善良、美丽、富有、诚信、机敏、才学),请齐读。

你喜欢哪个词语,希望与哪个词语相伴一生呢?今天我们故事中的主人公名叫小珊迪。

相信我们学习了小珊迪的故事后,大家会有所启发的。

现在,我摇身一变,变成了小珊迪,来到你们中间,请你们来亲切称呼我好吗?你们知道了我的名字,现在请你们用小手和我一起来写我的名字好吗?(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把字音读清楚,把句子读通顺。

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4课,让我们读一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

注意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边读边思考,初步感知小珊迪的可怜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呢?读过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三、精读课文,具体体会小珊迪的可怜,感悟人物形象。

师:看同学们谈得这么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个故事感动了。

你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文中是怎样描写他的?交流找到的句子。

1、感受小珊迪的“寒冷”。

课件出示:a、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儿,他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冻得通红。

b、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儿,他身上只穿一件单衣,小脸冻得发青,脚冻得通红。

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指导朗读:这段外貌描写让你感受作者对小珊迪怎样的感情?请你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2、感受小珊迪的“饥饿”。

a、又冷又饿的小珊迪开始卖火柴了,他是怎样推销自己的火柴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来读一读小珊迪卖火柴这一部分,用波浪线画出小珊迪的话。

b、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小珊迪的四句话,学生自由读,体会一下他为了一便士是怎样请求的,又是怎样乞求的?出示练习:请求恳求乞求面对小珊迪的初次(),我和同事拒绝了。

面对小珊迪的再次(),我决定明天再买。

面对小珊迪的再三(),我答应马上买火柴。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四次语气,一次比一次着急,一次比一次可怜。

读的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乞求”和“纠缠“两个词语。

c、师生分角色朗读珊迪卖火柴部分.3、过度:* 一个可怜的孩子,他拿走了我的一个先令后却始终没有如约而至,这勾起了我很多的遐想:我猜想(生接读)——“我猜想,可能上当[dàng]了。

但是当我想到那孩子的面孔,想到他那流露出的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4、由文本展开联想,体会小珊迪的可敬师:可是小珊迪却真的没有把找回的零钱还给那位先生,没有如约而至,究竟发生了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再去读读课文。

汇报。

指导朗读:“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到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

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

还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5、展开想象的翅膀。

同学们,你们能和老师一起回到那故事中去吗?让我们一起我看一看在小珊迪回来的路上,究竟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学生汇报想想内容)6、体会作者的情感,丰富小珊迪的形象a、观察图画,展开联想,激发对学生的同情心。

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张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想一想推开小珊迪家破旧的房门,你们看到了什么?b、带着你自己的情感,用心地读一读,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下小珊迪在生命垂危之时那奄奄一息的声音在说些什么吧?c、指导朗读:“我换好了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

我的两条腿都断了,就要死了。

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d、感受小珊迪的形象。

同学们,此时此刻,小珊迪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生自由交流后教师小结: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让弟弟找回那四个便士,他是那么的诚实;难道他真的不需要钱吗?的确,珊迪非常需要钱,可他没有留下不属于自己的钱。

躺在床上的小珊迪就要死了,可他此时最牵挂的却是弟弟今后的生活,多么善良的孩子啊!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这个可怜的孩子死了。

(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故事中,这位卖火柴的先生曾作出这样的判断: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____________人。

三、课堂小练笔:我们忘不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小珊迪。

同学们,听了小珊迪的故事,你一定有话想说,是吧?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四、结课正是小珊迪的诚实换来了一个陌生人的信任,正是小珊迪的善良赢得了一个陌生人的尊重,正是小珊迪的守信实现了他的心愿,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吧,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

那样我们的社会会变得更加美好。

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

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最后我们用自己最响亮的声音为小珊迪送行吧!起立:“小珊迪,再见!”板书:小珊迪饥寒交迫:又薄又破 * 肿饥饿:不惜降价卖火柴诚实:生命垂危时不忘还钱让弟弟送来善良:深切关心弟弟的今后生活教材分析:《小珊迪》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讲述了一个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孤儿的感人故事。

是一篇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先令”“便士”“请求”、“乞求”)。

2、让学生主动参与、入情入境,在读中体验、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守信。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文字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学习小珊迪善良诚实、守信用的好品质。

重、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读中理解词语,体验小珊迪生活的艰辛。

入情入境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守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组词语(课件出示:善良、美丽、富有、诚信、机敏、才学),请齐读。

你喜欢哪个词语,希望与哪个词语相伴一生呢?今天我们故事中的主人公名叫小珊迪。

相信我们学习了小珊迪的故事后,大家会有所启发的。

现在,我摇身一变,变成了小珊迪,来到你们中间,请你们来亲切称呼我好吗?你们知道了我的名字,现在请你们用小手和我一起来写我的名字好吗?(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把字音读清楚,把句子读通顺。

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4课,让我们读一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

注意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边读边思考,初步感知小珊迪的可怜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呢?读过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三、精读课文,具体体会小珊迪的可怜,感悟人物形象。

师:看同学们谈得这么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个故事感动了。

你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文中是怎样描写他的?交流找到的句子。

1、感受小珊迪的“寒冷”。

课件出示:a、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儿,他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冻得通红。

b、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儿,他身上只穿一件单衣,小脸冻得发青,脚冻得通红。

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指导朗读:这段外貌描写让你感受作者对小珊迪怎样的感情?请你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2、感受小珊迪的“饥饿”。

a、又冷又饿的小珊迪开始卖火柴了,他是怎样推销自己的火柴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来读一读小珊迪卖火柴这一部分,用波浪线画出小珊迪的话。

b、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小珊迪的四句话,学生自由读,体会一下他为了一便士是怎样请求的,又是怎样乞求的?出示练习:请求恳求乞求面对小珊迪的初次(),我和同事拒绝了。

面对小珊迪的再次(),我决定明天再买。

面对小珊迪的再三(),我答应马上买火柴。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四次语气,一次比一次着急,一次比一次可怜。

读的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乞求”和“纠缠“两个词语。

c、师生分角色朗读珊迪卖火柴部分.3、过度:* 一个可怜的孩子,他拿走了我的一个先令后却始终没有如约而至,这勾起了我很多的遐想:我猜想(生接读)——“我猜想,可能上当[dàng]了。

但是当我想到那孩子的面孔,想到他那流露出的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4、由文本展开联想,体会小珊迪的可敬师:可是小珊迪却真的没有把找回的零钱还给那位先生,没有如约而至,究竟发生了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再去读读课文。

汇报。

指导朗读:“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到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

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

还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5、展开想象的翅膀。

同学们,你们能和老师一起回到那故事中去吗?让我们一起我看一看在小珊迪回来的路上,究竟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学生汇报想想内容)6、体会作者的情感,丰富小珊迪的形象a、观察图画,展开联想,激发对学生的同情心。

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张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想一想推开小珊迪家破旧的房门,你们看到了什么?b、带着你自己的情感,用心地读一读,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下小珊迪在生命垂危之时那奄奄一息的声音在说些什么吧?c、指导朗读:“我换好了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

我的两条腿都断了,就要死了。

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d、感受小珊迪的形象。

同学们,此时此刻,小珊迪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生自由交流后教师小结: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让弟弟找回那四个便士,他是那么的诚实;难道他真的不需要钱吗?的确,珊迪非常需要钱,可他没有留下不属于自己的钱。

躺在床上的小珊迪就要死了,可他此时最牵挂的却是弟弟今后的生活,多么善良的孩子啊!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这个可怜的孩子死了。

(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故事中,这位卖火柴的先生曾作出这样的判断: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____________人。

三、课堂小练笔:我们忘不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小珊迪。

同学们,听了小珊迪的故事,你一定有话想说,是吧?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四、结课正是小珊迪的诚实换来了一个陌生人的信任,正是小珊迪的善良赢得了一个陌生人的尊重,正是小珊迪的守信实现了他的心愿,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吧,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

那样我们的社会会变得更加美好。

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

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