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精品教案(2022年创作)

第2课时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2.通过实际操作,能认识和判断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过程与方法】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几何意识.【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识别一些根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教学难点】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正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平面图.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多媒体演示庐山景观,请学生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并说说诗中意境.跨越学科界限,以苏东坡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营造一个崭新的数学学习气氛,并从中挖掘蕴含的数学道理.比一比讲台上依次放置粉笔盒、乒乓球、热水瓶.请四位学生上来后按照不同的方位站好,然后向同学们汇报各自看到的情形.从身边的事物入手,采用游戏的形式,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感受新知.自己从中发现从不同的方向看,确实看到的可能不一样.如何进行楼房的图纸设计?出示楼房模型.多媒体展示神舟八号无人飞船.问:如何进行飞船的图纸设计?〔出示三张设计平面图〕,并问每张图分别从什么方向看?看起来,楼房、航天飞船等均是立体图形,但是设计图都是平面图形,建筑单位、工厂均按照平面设计图加工,其中一个小零件如课本第117页图4.1-6,先需要看的图是图〔2〕,所以,我们要研究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它得到的平面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 1 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乒乓球、粉笔盒、茶叶盒,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出示实物〕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体验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长方体、圆锥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能得到什么图形?试着画一画.〔出示实物〕这样,我们将立体图形转化成了平面图形,以四人小组为学习单位进行小组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教科书第117页图4.1-7,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你能画出来吗?适当变动正方体的摆放位置,你还能解决吗?【教学说明】小组合作学习,你摆我答,动手画一画,展示此活动设计既能引发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在你摆我答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又给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时机,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突破创新,到达共同提高的目的.探究2 〔1〕出示教材第118页图4.1-9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立体图形?【教学说明】教师让学生答复,假设学生对此有困难,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剪一剪,仔细体会.〔2〕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墨水盒或其他正方体方盒,动手剪一剪,看能得到几种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说明】正方体的展开图是教学重点,教师必须对此重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和剪切,争取尽可能地多剪出几种展开图,教师根据学生答复情况予以板书和归纳.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你能画出如下列图的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吗?试试看!【分析】正方体的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都是正方形,圆柱体从正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都是长方形,从上往下看是圆.解:正方体看到的结果分别如下列图:圆柱体看到的结果如下所示:例2 〔1〕前面所讲的苏东坡的《题西林壁》中有一句传诵千古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请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画出这句话所表达的意境.〔2〕同伴交流一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特别谈谈对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迪.【分析】从诗句的意思中应看出这句话是以群山为背景的.诗句中所蕴含的哲理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互相交流十分必要.解:〔1〕如图〔2〕以下启示供参考:“变换思考角度,获得的结论就不同〞.“从不同角度看同一问题,可能获得不同的解决途径〞等.例 3 如图,需要再补画一个面,折叠后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下面是四位同学补画另一个面的情况〔图中阴影局部〕,其中正确的选项是〔〕.【分析】A、C、D三项中的展开图都不能围成正方体,只有B项符合要求.【答案】B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3.教材第118~119页练习.【教学说明】这几道题是考查立体图形的视图和展开图的.题目较为简单,教师可让学生举手答复.【答案】1.〔1〕是从上面看到的;〔2〕是从正面看到的;〔3〕是从左面看到的.—〔4〕,圆锥体—〔6〕,三棱柱—〔3〕.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提醒学生注意:多看,多动手,多想象,是学好几何知识的根本途径之一.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教学应通过引导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探索来认识知识,在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根底上,发现从不同角度看物体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在实践中体验认识生活与客观世界,并逐步养成勤于动手,善于观察,勇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圆周角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性质;(2)准确地运用圆周角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计算。
高斯小学奥数二年级(上)第03讲 多角度观察进阶

第三讲 多角度观察进阶前续知识点:二年级第一讲;XX 模块第X 讲 后续知识点:X 年级第X 讲;XX 模块第X 讲把里面的人物换成相应红字标明的人物.萱萱 小高墨莫墨莫萱萱卡莉娅卡莉娅萱萱小山羊小高墨莫卡莉娅 萱萱小高墨莫这一讲我们将学习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多个角度包括上、下、左、右、前、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其本质就是想象你自己,站在一个方向,给立体图形拍个照,然后把照片里这个图形的轮廓画出来,这幅图就是这个方向的视图.看看下面的例题,试一试,能不能想象出立体图形各个方向的视图.【提示】先动手摆一摆,进行观察!练习1 A .1 B .2 C .3 D .4从正面看到的是 的有几个?由4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形状如下图所示,则这个立体图形的搭法不可能是哪个模型?例题1从左面看A B C D【提示】把图形的三视图动手画出来吧!【提示】我们把它想象成“盖房子”,那么“地基”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呢?想一想,动动手,根据所给的三视图,判断组成立体图形的小正方体最少有几个?例题3从上面看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练习2 从哪面看到的正方形最少?丁丁用很多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下图,观察一下,从哪面看到的正方形最多?例题2当我们直接想象比较困难的时候,可以尝试根据条件,动手摆一摆.【提示】用正方体积木摆一摆.练习4用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前面和侧面都只能看到3个小正方形,可以做到吗?用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上面和侧面都只能看到2个小正方形,可以做到吗?例题 4练习3 根据所给的三视图,判断组成立体图形的小正方体最少有几个?从上面看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提示】这个“房子”总共有几层呢?用4个小正方体,把它们任意摆一摆,说说你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了什么?并试着画出来.【提示】动手摆一摆!课堂内外例题6用“透视图法”快速数出下图中小正方体有几个?例题5透视的产生“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用笔准确地将三度空间的景物描绘到二度空间的平面上,这个过程就是透视过程.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平面上得到相对稳定的立体特征的画面空间,这就是“透视图”.因为有了光我们才得以看到自然界中的一切,这个过程就是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并通过眼球内水晶体把光线反射到我们眼内视网膜上而形成图像.我们把光线在眼球水晶体的折射焦点叫做视点,视网膜上所呈现的图像称为画面.只是人脑通过自身的机能处理将倒过来的图像转换成正立图像.如果我们在眼前假定一个平面或放置一透明平面,以此来截获物体反射到眼球内的光线,就会得到与实物一致的图像,这个假定平面,也就是我们平时画画的画面.作业1. 由5个立体图形不是下列的哪个模型?2. 从哪个面看到的正方形最多?3. 下图就是从正面和左面观察到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最少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成的?4. 用6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正面、侧面和上面都只能看到4个小正方形,可以做到吗?5. 下图的积木模型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A B C D第三讲 多角度观察进阶1. 例题1答案:C详解:方法一:4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即三视图)看到的样子各不相同,但是最后看到的形状都是由正方形组成的.给出的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所以可以在A 、B 、C 、D 4个选项中依次把从左面看的形状画在对应立体图形的下面,之后再判断是否和给出的相同,一一排除即可知C 选项搭的不对.方法二:从给出的左视图观察发现,立体图形应是由上下两层、前面两层小正方体组成的,且下面一层从左面看仅看到两个,4个选项均满足这个结论.另外,从左视图观察发现,立体图形上面一层仅可以看到一个正方体,且可以确定这个正方体在立体图形的后面一层,所以C 选项搭的不对.2. 例题2答案:上详解:画出图形的三视图再数数比较.从正面看,共看到9个正方形;从上面看,共看到10个正方形;从右面看,共看到8个正方形.所以从上面看到的正方形最多.3. 例题3答案:8个详解: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的,那么“房子”的“地基”应由前后各3个小正方体共6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又从正面看“房子”的“墙高”是由上下两层搭成的,下面有3个从正面看从上面看从右面看从左面看A B CD小正方体,上面最少有2个正方体组成的,但是这2个正方体怎么摆放还需再判断.最后从左面看的图形判断出“房子”的“厚度”是由前后两层搭成的,前面最少有1个正方体,后面最少有1个正方体.把每一步分析出的图形画出来,综合考虑这个“房子”最少是由6118++=(个)正方体组成的.摆出来的立体图形如下所示:(立体图形摆放方式不唯一)如果想象不出来的,不妨“请出”小积木帮助你吧!4. 例题4答案:B详解:从上面只能看到2个小正方形,说明这个“房子”的地基只有2个小正方体组成;从侧面看到2个小正方形,说明“房子”可能有“2层厚”或“2层高”,就是立体图形上面有两层或是前后有两层.要满足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4个小正方体,还有1个正方体就无处可放,所以用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上面和侧面都只能看到2个小正方形,不可以做到.5. 例题5答案:29个详解:透视法即立体图形的每一层都有下面的正方体铺着,否则就会“隔空”.方法一:把立体图形分层看,共有5层.先从“地基”看,共有124313115++++++=(个);第二层:2226++=(个);第三层:2215++=(个);第四层:112+=(个);第五层:1个.所以这个模型中共有15652129++++=(个)小正方体.方法二:把立体图形分列看,共有7列,第1列有1个正方体;第二列有358+=(个)正方体;第三列有4个;第四列有1348++=(个);第五列有1个;第六列有1236++=(个);第七列有1个.所以这个模型中共有184816129++++++=(个)小正方体.6. 例题6答案:如图所示: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详解:动手摆一摆,答案不唯一.7. 练习1答案:B简答:方法一:依次画出对应的立体图形的正视图,进行判断.共有2个符合给出的正视图,所以选B .方法二:从给出的正视图可知立体图形共有上下两层,则排除左下角的图形;另外,从正视图观察可知立体图形下面一层最少是由3个正方体组成的,上面一层只有中间部分有正方体,且最少有1个正方体.在给出的6个图形中只有最下面右边的两个图形符合要求,所以选B .8. 练习2答案:右简答:画出图形的三视图再数数比较.从正面看,共看到8个正方形;从上面看,共看到10个正方形;从右面看,共看到6个正方形.所以从右面看到的正方形最少.9. 练习3答案:6简答: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由5个正方形组成的,那么“房子”的“地基”应由前3个、后2个从正面看从上面看从右面看小正方体,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又从正面看“房子”的“墙高”是由上下两层搭成的,下面有3个小正方体,上面最少有1个正方体组成的,但是这1个正方体怎么摆放还需再判断.最后从左面看的图形判断出“房子”的“厚度”是由前后两层搭成的,前面最少有2个正方体,后面只有1个正方体.把每一步分析出的图形画出来,综合考虑这个“房子”最少是由516+=(个)正方体组成的.摆出来的立体图形如下所示:10. 练习4答案:A简答:从前面看到3个小正方形,说明这个“房子”的地基只有3个小正方体组成;从侧面看到3个小正方形,说明“房子”可能“3层厚”或“3层高”就是立体图形上面有两层或是前后有两层.要满足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3个小正方体,还有1个正方体,经过尝试,是可以满足题意要求的,摆放方法不唯一.如下图所示:11. 作业1答案:C简答:从正面看就能够把答案找出来了.12. 作业2答案:上简答:分别数出三个方向的正方形数目.13. 作业3答案:4简答:动手摆一摆.14. 作业4答案:A简答:动手摆一摆.15. 作业5答案:14个简答:透视法即立体图形的每一层都有下面的正方体铺着,否则就会“隔空”.把立体图形分层看,共有3层.先从“地基”看,共有323210+++=(个);第二层:123+=(个);第三层:1个.所++=(个)小正方体.以这个模型中共有103114。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一等奖创新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一等奖创新教案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教学内容】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正方体》的第3课时一、教学背景简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是在前面经历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的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呈现的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成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获得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的表象,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能看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还能根据三视图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通过拼搭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推理等过程中,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具的操作,能表示出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2.经历三视图确定一个形状的过程,感知立体形状到平面图形表示的标准及方法。
3.在二维图形与三维立体的转化中,发展几何直观、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孩子们明白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要积极的心态面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几何图形的形状,体会从不同位置观物体所能看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有序观察,使学生能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体会需要从多少的角度来确定物体的形状并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5个小正方体,5个小正方形、方格图等学习用具三、教学过程(一)课前欣赏,感受全面观察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生: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所以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确定物体形状。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短片学生发现同一种物体从不同的地方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由此引入新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

①
②
③
A
④
⑤
⑥
B
上面哪些图形从正面看是图A?
上面哪些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
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
3、填图号
①
②
③
A
④
⑤
⑥
B
上面哪些图形从正面看是图A? ① ③ ④
上面哪些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 ② ⑤ ⑥
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
把从各个面看到的画出来
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
1
2
(正面)
(上面)
(侧面) 3
能确定完整的立体图形。
观察物体从不同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侧面
正面
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
上面
从正面看
下面图形分别是从什么位 置看到的?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
从正面看,能看到什么图形?从 上面看能看到什么图形?从侧 面看,能看到什么图形?想一想, 画一画.
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
选一选
正面 侧 面
上面
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
连一连
上面 正面
侧面
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
数一数
( )个正方体
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
( )个正方体
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
( )个正方体
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
( )个正方体
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观察物体
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
说出正方体各个面名称
上面
正面
1、正面、上面、 侧面是相对于观 察者来说的
(完整版)五年级立体几何拓展----三视图专属奥数讲义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班级:年 级: 五年级 辅导科目:小学思维学科教师:上课时间授课主题 立体几何拓展----三视图一.三视图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风景就会不同.比如:我们可以从正面看,上面看,左面看,看到的图形分别称为正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并且容易发现:正面看和后面看,上面看和下面看,左面看和右面看得到的图形是知识图谱错题回顾三视图知识精讲相同的.对于较复杂的立体图形,通过三视图法往往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表面积. 二.正方体的展开图我们采用不同的剪开方法,共可以得到下面11种展开图.三.长方体的展开图观察上图可以发现,长方体的展开图由6个长方形组成,相对面的面积相等,即上面=下面=长×宽,左面=右面=宽×高,前面=后面=长×高. 四.判断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正方体或长方体,首先,要依据它们各自展开图的特点判断;其次,可以运用空间想象或实际操作进一步判断.重难点:展开图、三视图及三视图求个数和表面积.上 后 前右左下 展开后由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正方形面组成,这六个正方形面的面积都相等.高宽长右面左面 后面下面 前面 上面三点剖析题模精选题模一:展开图与对立面例1.1.1 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写着A ,B ,C ,D ,E ,F 六个字母.请你根据图中的三种摆放情况,判断每个字母的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B 与D 相对,E 与A 相对,C 与F 相对 【解析】 由于正方体的6个面上写了6个不同的字母,那么每个字母在正方体的面上只能出现1次,如果2个字母在相邻的面上出现,那么它们一定不能相对.第一步,先看前2种摆放情况:在这2种摆放情况中,只有字母B 出现了2次,那么由第一种摆放可知,B 不与A 相对,也不与F 相对;由第二种摆放可知,B 不与C 相对,也不与E 相对.那么在所有的字母中,B 只能与D 相对.第二步,再看后2种摆放情况:在这2种摆放情况中,只有字母E 出现了2次,那么由第二种摆放可知,E 不与B 相对,也不与C 相对;由第三种摆放可知,E 不与D 相对,也不与F 相对.那么在所有的字母中,E 只能与A 相对.正方体有三个对面,因B 与D 相对,E 与A 相对,那么第三组对面上一定是C 与F 相对.例1.1.2 图中的四个正方体标字母的方式是完全相同的,请你利用图中已知的信息,判断A 、B 、C 的对面分别标的是哪个字母?【答案】 A 的对面标有D ,B 的对面标有F ,C 的对面标有E【解析】 由已知条件,标有C ,D 的两个面不能相对,那么或A 的对面标有D ,或B 的对面标有D .如果标有D ,A 的两个面相对,那么“标有C ,D 的两个面不能相对”,“标有E ,A 的两个面也不能相对”这两个条件都可以满足.注意到当D 在朝右的面,E 在朝上的面时,F 在朝前的面上,那么只能是标有E ,C 的两个面相对,而标有F ,B 的两个面相对.经检验,这种情况满足题目要求.如果标有D ,B 的两个面相对,那么由于标有E ,A 的两个面也不能相对,于是标有A 的对面就是标有F 的面,而标有C 的对面就是标有E 的面.此时D 在朝后的面上,E 在朝左的面上,F 在朝下的面上.我们把六面体旋转,把D 转到朝右的面,并把E 转到朝上的面,BFA EBC FED A BCD CCEAEF D此时朝前的面上标的是A ,而朝后的面上标的是F ,与题意不符.综上所述,满足题意的答案只有一个:A 的对面标有D ,B 的对面标有F ,C 的对面标有E .例1.1.3 如图,第1个方格内放着一个正方体木块,木块六个面上分别写着ABCDEF 六个字母.其中A 与D 相对,B 与E 相对,C 与F 相对.现在将木块标有字母A 的那个面朝上,标有字母D 的那个面朝下放在第1个方格内,然后让木块按照箭头指向,沿着图中方格滚动,当木块滚到21格时,木块向上的面上写的是哪个字母?【答案】 字母A【解析】 发现木块向左滚4格后,各个面上标的字母与初始时的情况完全一致.那么木块朝其它方向滚时也有类似的情况,即木块向任意方向连滚4格,它的各个面上标的字母不变. 所以木块向左滚4格到第5格时,各个面上标的字母与在第1格时的情况完全一致.再向下滚4格到第9格,再向右滚4格到第13格,再向下滚4格到第17格,最后向左滚4格到第21格,每次都是朝同一方向滚4格,因此在第5格,第9格,第13格,第17格,第21格木块向上的面上总是写的字母A .例1.1.4 如图,在一个正方体的表面上写着1~6这6个自然数,并且1对着4,2对着5,3对着6.现在将正方体的一些棱剪开,使它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如果只知道1和2所在的面,那么6应该在哪个面上(写出字母代号)?【答案】 A【解析】 对于立方体展开图,我们可以把任一个面当作底面,把它还原成立方体的表面.如图1,观察虚线圈住的部分,可以发现写有1,A ,B 的三个面两两相邻;再观察图2的虚线圈住的部分,发现写有A ,B ,C 的三个面也两两相邻.此时,写有1的面与A 面,B 面都相邻,C 面也与A 面,B 面都相邻,因此写有1的面与C 面相对,即C 面上写的是4.1 AB C 2D 3 121A B C 2D1A B C 2D1与C 相对,C 面上写的是421 5920 19观察图3中的虚线圈住的部分,容易看出写有2的面与B 面相对,因此B 面上写的是5.则立方体展开图就如图4所示.还剩下A 面与D 面上的数字没有确定,这两个面上分别写有3和6.由于写有1的面,写有5的面与A 面两两相邻,把这三个面还原到立方体中.在图2所示的立方体中,5与2相对,在立方体朝左的侧面上;1在朝前的侧面上.在展开图中以写有1的面为朝前的侧面,A 面为下底面,则写有5的面恰好在朝左的侧面上.此时写有1的面,写有5的面都对齐了,而原立方体中下底面写有数字6,因此A 面上就是6.例1.1.5 下图是正方体,四边形APQC 是表示用平面截正方体的截面,截面的线表现在展开图的哪里呢?把大致的图形在右面展开图里画出来.【答案】 见解析【解析】 截线在展开图中如图所示:例1.1.6 右图是一个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图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现在将其沿实线...折叠,还原成原来的立体图形,那么立体图形的体积等于_________. 图3 1A B 4 2D2与B 相对, B 面上写的是5图41 A 54 2DBPEAD CB GHQFAEDCB HGFA . 3B . 4C . 5D . 6 【答案】B【解析】 根据实线还原,体积为4. 题模二:三视图求表面积例1.2.1 下图是由5个相同的正方体木块搭成的,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A . A 图B . B 图C . C 图D . D 图【答案】C【解析】 5个在原图均已看到,易知C 符合要求.例1.2.2 右图是由18个棱长为1cm 的小正方形拼成的立体图形,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A . 44B . 46C . 48D . 50【答案】C【解析】 从正面、左面、上面分别可看见8、7、9块,故表面积为()21879248cm ⨯++⨯=.例1.2.3 右图中的一些积木是由16块棱长为2cm 的正方体堆成的,它的表面积是________2cm .【答案】 200D .B .C .A .【解析】 从前到后的3面依次有2块、5块、7块,因此还剩162572---=块,为可看见的1块与其下方的1块.由此易知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分别能看到7块、9块、8块,此外离我们最近的2块有两个面从6个方向均无法看到,综上共可看到()7982250++⨯+=个面,表面积为22250200cm ⨯=.例 1.2.4 图中的立体是由大小相同的若干单位正方体积木搭成的.这样的积木一共有多少【答案】 37;三视图如下图所示;102【解析】 将此图分为从左到右的5层,分别有16、9、5、6、1块,故共有16956137++++=块.三视图见答案,分别可看见17、15、16块,其中左视图有3块“被遮挡”,因此表面积为()17151632102+++⨯=⎡⎤⎣⎦.例1.2.5 图中的立体图形由11个棱长为1的立方块搭成,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为_______.【答案】34【解析】 按一定的顺序,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的面积. 题模三:已知三视图反推个数例1.3.1 这个图形最少是由( )个正方体整齐堆放而成的.正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A.12B.13C.14D.15【答案】B【解析】从上面看下去,最少需要:122412113++++++=.例1.3.2此图是某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若该几何体是由若干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垒成的,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小是________.【答案】6【解析】根据正视图,理论上最少需要6块.而6块可以构造出来,例如,其俯视图如下图所示.因此,体积最小为3166⨯=.例 1.3.3一个立体图形,从前面,上面,右边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都如图所示,是一个样的,那么该立体图形最多由__________块小立方体组成.【答案】23【解析】按由上到下逐层分析,各层的小立方体数目分别不超过1个、4个、8个、10个,所以该立体图形最多由23个小立方体组成.例 1.3.4有一些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木块堆成一堆,从上往下看是图3-1,从前往后看是图3-2,从左往右看是图3-3,那么这堆木块最多有多少块?最少有多少块?1412212从正面看从左面看【答案】16,13【解析】43416+⨯=块,424113+⨯+=块.这堆木块最多有16块,最少有13块.例1.3.5地上有一堆小立方体,从上面看时如图1所示,从前面看时如图2所示,从左边看时如图3所示.这一堆立方体一共有几个?如果每个小立方体的棱长为1厘米,那么这堆立方体所堆成的立体图形表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答案】10个;42平方厘米【解析】采用在俯视图上标数的方法来求解,只要知道俯视图上的每格有几块小立方体,就可以很轻松的得到这堆立方体所形成的立体图形的样子.首先从俯视图很容易看出,有3个格子里是没有小立方体的,而其他6个格子里至少有一个小立方体.如下图,将所得信息填入俯视图中.结合俯视图和主视图,不难看出,有两格只有1块小立方体.将所得信息填入俯视图中.同样的,结合俯视图和左视图,又可以知道有一格只有1块小立方体.将所得信息填入俯视图中.图1 图2 图3从前面看1001我们来继续考虑,左视图中最左边一排有2块小立方体,所以俯视图左上角处有2块小立方体.将所得信息填入俯视图中.同理,主视图最右边一排有2块小立方体,所以俯视图最右边中间处有2块小立方体.将所得信息填入俯视图中.不难看出,俯视图中最后剩下的那块有3个小立方体,所以俯视图中每格的小立方体数如下:于是这一堆立方体一共有21321110+++++=个. 接着很容易得到这个立体图形的样子,如下图.上下各能看到6个面,前后各能看到6个面,左右各能看到6个面,同时注意到立体图形的中间共有6个会互相遮挡的面,所以表面积是()2666642⨯+++=平方厘米.从左边看1 0 0 012 1 0 0 012 1 0 0 2 0 112 1 03 0 2 011随练1.1将一正方体纸盒沿右图所示的粗实线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其展开图的形状为().A.A图B.B图C.C图D.D图【答案】B【解析】竖向只剪了1刀,故前、后、左、右四个面应在一条线上,排除A、D.易知上、下两面不在一条线上,排除C,故选B.随练1.2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表示.如下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若图中的“似”表示正方体的前面,“锦”表示右面,“程”表示下面.则“祝”、“你”、“前”分别表示正方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后面、上面、左面【解析】易知你、程相对,前、锦相对,祝、似相对,因此“祝”、“你”、“前”分别表示正方体的后面、上面、左面.随练1.3小明把五颗完全相同的骰子拼摆成一排(如图),那么这五颗骰子底面上的点数之和是__________.【答案】16【解析】根据已知推出(4,5)(1,3)(2,6)互为对立面,所以这五颗骰子底面上的点数之和是6152216++++=.随练1.4右图是由八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而成的几何体,则从正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随堂练习形是__________.序号)【答案】 ②【解析】 从正面看到图②,从上面看到图①,从右面看到图③.所以正确答案是图②.随练1.5 由棱长为1的正方体搭成如图所示的图形,共有__________个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答案】 10;34【解析】 第一层有8个,第二层有2个,共10个.其三视图分别能看到4、5、8个,故表面积为()11458234⨯⨯++⨯=.随练1.6 如图,有9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体,如图所示堆成一个立体图形.该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等于__________平方米.【答案】 38【解析】 利用三视图.从前面、右面、上面看依次如图所示.所以该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26672138++⨯⨯=平方米.随练1.7 如图6,用若干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堆成一个大的几何体,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含底面积)是__________.① ② ③ ④【答案】90【解析】根据三视图,大的几何体的表面积等于正视图面积+俯视图面积+右视图面积的2倍,所以是()2++⨯⨯=.1415162190随练 1.8用棱长是1厘米的小立方体拼成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这个图形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平方厘米.【答案】46平方厘米【解析】如图1,从立体图形上方和下方看去,看到的都是9块小正方形.面积是9平方厘米.图1图2从四个侧面看去,看到的是图2形式的7块小正方形,面积是7平方厘米.所以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为927446⨯+⨯=平方厘米.随练1.9把若干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搭成一个图形,从上面和前面看到的都是如图所示的情形,这个图形最多需要__________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最少需要__________个这样的小正方体.【答案】9;7【解析】由从上方看到的结果可知第一层必有5个,且第二层至多5个;由从前面看到的结果可知共有2层,且第二层至少2个.再结合两个视图可知第二层至多4个.综上,最多9个,最少7个.作业1一个数学玩具的包装盒是正方体,其表面展开图如下.现在每方格内都填上相应的数字.已知将这个表面展开图沿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的两数之和为“3”,则填在A、B、C内的三个数字依次是_____________.【答案】3,1,2【解析】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面之间一定隔着一个正方形,所以在此正方体上与“A”相对的面上的数是“0”.与“B”相对的面上的数是“2”.与“C”相对的面上的数是“1”.所以A、B、C内的三个数字依次是3,1,2.作业2把1至6各一个分别写在正方形的六个面上,每个面只写一个数字,且1与4相对,2与5相对,3与6相对,从某个角度看到的三个面上的数字如图(a)所示,从另一个角度看到的三个面如图(b)所示,那么图(b)中的“?”代表的数字是___________.A.2B.3C.4D.5【答案】A【解析】如图,4对面是1,所以在图a中把4翻到底面,顶部变成了1,如图b,而5C 2B 0A 1自我总结课后作业对面是2,所以当6转到正面时,5在左侧,右侧自然是2了,故答案是2..作业3下图由一个正五边形,五个长方形,五个等边三角形组成,它是一个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那么这个立体图形有__________条棱.【答案】20【解析】此立体图形,示意图如上:共20条棱.作业4用若干个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码放成如图所示的立体,则这个立体的表面积(含下底面面积)等于___________2cm.【答案】60【解析】根据三视图,我们可知,此立体图形的前面与后面,左面与右面,上面与下面的表面积分别相等.所以我们只要知道前面有11个正方形,右面有8个正方形,上面有11个面,就可求出它露在外面的面共计()11811260++⨯=个正方形,所以它的表面积是2260160cm⨯=.作业5如图,把19个边长为1厘米正方体重叠起来堆成如图所示的立方体,这个立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答案】54【解析】从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看,分别可以看到9、9、8、8、10、10个小正方形面,所以总的表面积为54平方厘米.作业6图中的立体是由大小相同的若干单位正方体积木搭成的.这样的积木一共有多少块?画出它的三视图,表面积是多少?【答案】30;三视图如下图所示;76【解析】将此图分为从左到右的4层,分别有11、7、5、7块,故共有1175730+++=块.三视图见答案,分别可看见13、12、11块,其中左视图有2块“被遮挡”,因此表面积为()1312112276+++⨯=⎡⎤⎣⎦.作业7由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木块搭成的立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都是右图,搭这样的立体,最少用()个这样的木块.A.4B.5C.6D.8【答案】A【解析】按如图方式摆放即可.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作业8由若干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堆成的立体图形,其正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如下所示,请问这个立体图形体积是________.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答案】5【解析】由正视图和左视图可知共两层,且顶层只有1块,由俯视图可知底层有4块,故共有5块,体积为5.作业9一仓库里堆放着若干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货箱,这堆货箱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这堆真方体货箱共有______________个.【答案】9【解析】俯视图确定基座,分析每块上的高度.。
二年级数学观察立体图形教案

二年级数学观察立体图形教案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很多,学会观察立体图形很重要,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二年级数学观察立体图形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年级观察立体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学过的立体几何图形的活动,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二、目标解析本节课将所观察的物体由实物变成立体图形,通过观察,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立体图形从整体认识到局部特征的认识,并沟通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在根据一个面的形状猜想几何体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逐步由根据直觉进行猜想过渡到有序地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能根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判断观察的视角,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课件,积木,长方体、正方体等。
五、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激趣感知1.活动引入(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积木搭一搭。
(2)组长组织组员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搭好的积木。
2.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像这样的积木,没有确定哪个面是正面,我们通常把正对我们的这个面称为正面。
(2)这节课,我们要利用这些积木继续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搭积木这个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观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观察中感受每个面的形状,为新课的探究做好准备。
(二)观察体验,探索方法1.观察学过的立体图形(1)合作探究,直观感知。
①小组活动:将长方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②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2)初步渗透三视图。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四观察物体-看一看(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北师大版

学习指导案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学习形式教师指导时间
3、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指导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什么?
淘气、笑笑、小鸟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连一连
4、想、画,进一步明确形状。
谈话:通过刚才的交流,请同学们试着把你刚才说的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5、搭一个,看一看,把你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分别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三、拓展练习
完成书上练习54页#1、2、3、
全班汇报交流。
小组汇报,其他小组互相
补充。
交流时,学生说
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
状。
学生画
学生画
学生汇报。
学生独立做题
集体订正
明确观察标准:正方
体的正面、上面、左
面和右面
教师指导
教师指导
教师巡视、指导
敢探未开发之新理,敢入未开化之边疆。
——陶行知
当堂检测
检测内容(可粘贴)
检测结果分析:
作业布置请您在布置作业前先试做,建议根据学情布置个性化作业,为学生减负。
练习试卷能力培养
板书设计
看一看(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
三个正方体摆成一排:
上面、正面观察到的都是:
从侧面看是:
课后反思
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
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纵在他的手中。
青年人的一切发展成就,直接影响他的,都以过去各种原始印象,起着强烈的作用。
——别林斯基。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知识要点 (1)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知识要点
1、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会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图。
3、由平面图形确定立体图形。
确定小正方体的个数。
4、眼睛、视线、观察范围可以表示为点、线、区域。
观察范围随着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观察角度一定时,观察点越高(远),观察到的范围越广(大),观察点越低(近),观察到的范围越窄(小)。
4、同样高的树(杆子)离路灯越近,它的影子就越短(小),离路灯越远,它的影子就越长(大)。
5、晚上在路灯下来回散步,你的影子如何变化:走向路灯时,她的影子是在她的后面,影子的长度会变得越来越短。
走到路灯正下方时,她的影子是在她的下面,影子会变成一个点。
远离路灯时,她的影子是在她的前面,影子的长度会变得越来越长。
6、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时,可以假设自己在拍摄地点,根据照片中景物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想究竟能看到什么,再下结论。
7、判断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时,可以假设自己随着拍摄者的行走路线浏览,想象自己先看到哪些景物,再看到哪些景物,从而判断出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
形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第二课时: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例2及练习一第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
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个……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投影出示例2。
2.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结果汇报。
我们拼搭的图形为。
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
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三、巩固练习
1.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流拼搭的方法。
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
2.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
3.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4.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
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5.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
在按照物体的三视图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
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
板书设计: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
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百几排;
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作业:教辅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本课的结尾利用多媒体展示了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练习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的功能,通过多种图片及最后的舞蹈展示,使课本的知识更加直观,生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
多媒体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同时还给师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反思这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