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其他细胞形态学-168

合集下载

临床血液学检验概述

临床血液学检验概述

3、 血液生化学 4、血液免役学
5、
遗传血液学 6、血液流变学7、实验血液学。 Nhomakorabea1
血液病的发展史
1929年发明了骨髓穿刺针,骨髓象血液一样被 吸取和推成薄膜片,在油镜下观察。
细胞形态学至尽还是血液学家研究的重要部分 和临床血液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2
3
红细胞的认识
红细胞内有碳酸酐酶,能将大量的二氧化碳转 变成碳酸根离子,使之溶解于血液中,同时也 能将碳酸根离子转化成二氧化碳,在肺泡中释 放。
24
血细胞发育演变规律
胞体:大→小(巨核细胞:小→大,且不规则) 胞核:大 小:大→小(红细胞核消失,巨核细胞:小→大)
形 状:圆→不规则 染色质:细致稀疏→粗糙致密,浅→深 核 仁:多→少→无 ,清晰→模糊→消失 胞质:数量:少→多 染色:嗜碱、深染→嗜碱、淡染→嗜酸、淡染(单核细
胞和淋巴细胞仍嗜碱) 特殊物质(血红蛋白、特殊颗粒等):无→少→多 核/质:大→小(核大质少→核小质多),巨核细胞则相反。
胞。 骨髓造血 胚胎第14周时,骨髓开始造血。
12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造血 1、红骨髓 至18岁时红骨髓仅存在于 扁平骨、短骨及长管状骨的近心端。 2、黄骨髓 骨髓中的造血细胞被 脂 肪细胞代替,成为脂肪化的骨髓。
13
淋巴器官造血
胸腺和骨髓是淋巴细胞产生、增殖、分化和成 熟的场所。
脾不仅有造血功能,还有免疫、清除、储血、 滤血等多种功能。
阳性 阳性 弱荧光、强荧光
19
造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移植 、外周血干细胞 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胎肝干细胞移植。
基因治疗。
20

实验诊断学之临床血液学检验

实验诊断学之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Ⅰ、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系统一、红细胞生成起源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1、男:RBC>6.0×1012/L,Hb>170g/L女:RBC>5.5×1012/L,Hb>160g/L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⑴、相对增多: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⑵、尽对增多①继发性:非造血系统疾病,要紧环节是EPO增多代偿性增加:血氧饱和度低,组织缺氧所致生理性:新生儿、高原居民病理性:慢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非代偿性增加:无血氧饱和度低和组织缺氧肿瘤和肾病所致: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②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1、贫血:男<120g/L,女<110g/L贫血程度:轻度:>90g/L中度:90-60g/L重度:60-30g/L极重度:<30g/L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的【临床意义】⑴、生理性减少: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妊娠中、后期〔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老人〔骨髓造血减少〕⑵、病理性减少①生成减少骨髓造血障碍造血干细胞异常:再障骨髓浸润:急性白血病等缘故不明或多种机制:慢性感染、肿瘤、肝病、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DNA合成障碍:巨幼细胞贫血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血红素合成障碍:IDA珠蛋白合成障碍:海洋性贫血②破坏过多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遗球、红细胞酶缺陷的溶贫、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PNH 红细胞外在缺陷〔获得性〕:免疫性、机械性③失血急性失血慢性失血四、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定义】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

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进行活体染色,这些嗜碱性物质被凝聚沉淀并着色,在胞浆中呈现蓝色细颗粒状,颗粒间又有细丝状联缀而构成网状结构,故称网织红细胞。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存在问题与临床实践.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存在问题与临床实践.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存在问题与临床实践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常规检验的主要内容,也是医学检验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近年来,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普及,忽视血常规检验中的形态学观察,以致造成漏检、漏诊及误诊的现象常常发生,已引起临床医生、检验人员及患者家属的高度重视。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常规检验的主要内容,也是医学检验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近年来,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普及,忽视血常规检验中的形态学观察,以致造成漏检、漏诊及误诊的现象常常发生,已引起临床医生、检验人员及患者家属的高度重视。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较多,应积极研究对策,确保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不断提高。

一、专业知识面窄造成漏检与对策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涉及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其它异常细胞形态学的知识和丰富经验。

临床工作中常由于形态学知识面窄而造成漏检,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例1,男、8岁,主因经常鼻衄、皮肤紫癜而求诊,甲院查血常规RBC 3.8×1012/L,HBG 105g/L,WBC 4×109/L,PLT84×109/L,按血细胞减少症治疗不见好转而转乙院。

血常规结果与甲院近似,血象中粒细胞胞质中多见Dhle小体,并伴有巨大血小板。

其母血象与患者近似。

结合临床诊为May-Hegglin畸形。

家属认为甲院检验人员工作不认真,要追查其责任,后经耐心解释,家属不再追究。

例2,患者,男,80岁,因发热查血常规,甲院化验报告,RBC 3.5×1012/L,WBC 20.3×109/L,W-SCR 0.26 ,W-LCR 0.74(两分群),未提示形态学异常,PLT 160×109/L。

转乙院W-SCR 0.74 , W-MCR 0.07 ,W-LCR 0.19(三分群)。

查血象多为带空泡的绒毛淋巴细胞,骨髓及血涂片证实为伴绒毛淋巴细胞的脾淋巴瘤,家属拟起诉甲院延误诊断,由于本病非常少见,经解释,家属理解。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医学PPT课件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医学PPT课件

5
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tics)的任务是 将检验的结果,结合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 以及影象检查/病理检查等,对病人作出正确的 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检验 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 诊断/鉴别诊断
影象诊断/病理诊断
6
绪论
二、发展简史 1673年,Leeuwenhook发明显微镜,此后使血液 形态学有了革命性发展。 1855年,血细胞计数测定 1878~1895年,血红蛋白测定 1877~1912年,细胞分类技术 1953年,Coulter血细胞自动计数仪 上世纪80年代后,自动化仪器发展迅速
24
实验的系统评价(举例DIC)
诊断DIC的效能 Sen% Spe% Acc% Ppv% Npv% 95%CI
PLT 82.7 PT 75.6 APTT 68.5 Fg 38.0 3P 37.2 D-D 80.0 43.9 58.3 65.8 77.0 85.7 70.6 59.5 65.0 66.9 60.19 65.9 75.1 49.7 53.4 58.4 55.6 64.3 69.7 79.1 79.1 74.9 62.1 66.4 81.8 2.36,8.18 4.66,13.38 1.95,11.16 0.75,6.96 1.53,14.56 7.11,34.07
内源性凝血途径缺陷 无出血症状
共同凝血途径缺陷症
共同凝血途径缺陷症 因子XII、激肽释放酶原、高 分子量激肽原缺乏 (遗传性、获得性)
因子X、V、II、I 缺陷症
26
(遗传性、获得性)

近年,上海瑞金医院用这2项筛选试验的优化组合;再 结合凝血因子促凝活性和抗原含量测定作表型诊断;然 后用RFLP/AS-PCR验证突变作基因诊断;再用真核细 胞培养,检测相关因子的抗原和活性、Western印迹、 免疫荧光染色、生物代谢标记及PCR等方法判断突变基 因异常蛋白的合成和功能。用这一优化组合的技术平台 对11种遗传性出血病,143个家系,155例患者和543名 家族成员作检验诊断,准确率达100%,无漏诊和误诊 现象。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考试大纲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考试大纲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考试大纲一、临床检验基础。

这部分可重要啦,就像是医学检验的基本功。

1. 血液学检验。

-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那是我们必须要熟练掌握的。

你得知道不同采血管的用途,像紫色管是做血常规的,绿色管一般是做生化检查的。

采集的时候怎么找血管,怎么避免溶血,这些小细节可都是大关键。

- 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查也很有趣呢。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正常形态要牢记于心,这样当它们出现异常的时候,我们就能一眼看出问题。

比如说缺铁性贫血的时候,红细胞会变小,中央淡染区扩大,就像一个个小饼干中间没涂够果酱一样。

- 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方法和临床意义也要清楚。

白细胞增多或者减少可能预示着身体不同的状况,比如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

2. 体液学检验。

- 尿液检验是我们经常会碰到的。

尿液标本的采集方法有很多种,随机尿、晨尿、24小时尿都有不同的用途。

尿液的理学检查,像颜色、透明度、比重等,能给我们很多提示。

要是尿液颜色像浓茶,可能是胆红素尿哦。

- 尿沉渣检查就像是在尿液里找宝藏。

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等成分的形态和临床意义都要掌握。

看到透明管型的时候可能是正常情况,但要是有大量的白细胞管型,那肾脏可能有炎症啦。

- 粪便检验也不能小看。

粪便的外观、隐血试验、寄生虫检查等都是重点。

要是在粪便里发现了蛔虫卵,那就是肠道有蛔虫感染的证据啦。

二、临床血液学检验。

1. 造血基础理论。

- 造血器官的功能得了解清楚。

骨髓可是我们造血的大本营,红骨髓能产生各种血细胞。

造血干细胞的概念也很重要,它就像一颗种子,可以分化成各种血细胞。

- 血细胞的发育和成熟过程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旅程。

从原始细胞到成熟细胞,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

我们要能根据细胞的形态、核质比、染色质等特征来判断细胞处于哪个发育阶段。

2. 贫血性疾病。

- 不同类型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标准都要掌握。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都有各自的特点。

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概述]临床血液学检验是采用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分析研究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病理变化,以阐明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监测的一门科学。

血液学检验既属于血液学范畴,又是检验医学的一个分支,是检验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

近十年来,血液学基础理论研究随着实验手段的不断更新而迅速发展,而实验性很强的血液学,也越来越多的引进各种新的检验项目或赋予基础检验以新的评价。

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临床血液学检验设置在检验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中,其目的是使该专业的学生掌握血液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临床血液学相关基础知识;同时掌握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常见血液病的检验方法及血液学特点,能对常见血液病作出初步诊断结论。

[课程目标]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临床血液学检验的任务是利用血细胞的检验技术,超微结构技术、病理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免疫学技术、分子遗传学技术、生物遗传工程、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其他多种技术,对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异常进行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临床诊治的观察,从而促进血液学和临床血液学的发展和提高,推动了血液病学研究向更高层次迈进。

学生需要经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实验医学的专门学习和培养,不仅要有熟练的实验医学技能,正确掌握各项有关血液病诊断和反映病情的实验;适应血液学的发展,建立有关新实验,还要有一定程度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为血液病做出诊断。

该课程共分四篇:造血细胞及其检验、红细胞疾病及其检验、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和血栓与止血及其检验。

它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常见的血液病为主线,创建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

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

4
临床血液学检验: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
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
为工作对象,创建的个理论 - 检验 - 疾病相
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的临床分支学科。
发展历程:组织水平 - 细胞水平 - 亚细胞水
平-分子水平-组学水平
5
公元前3-4世纪:提到血液的名字 显微镜的问世:红细胞( 1673 年)、白细胞( 1749
年)和血小板(1842年)被发现
19世纪60年代:血细胞产生于骨髓
20世纪初:血细胞的生成、造血干细胞、造血微环境、
造血调控
血液学家:血液有形成分、止血和血栓的基础与临床
6
血细胞数量的检测:血细胞吸管(1852-1867年)、血细胞 计数板(1855年)、血红蛋白计(1878-1895年)、细胞分类 技术(1877-1912年)、血细胞自动计数仪(1953年Coulter) 红细胞的认识:携氧功能(1871-1876年)、碳酸酐酶的发 现(1935年)、红细胞寿命(1946年)、红细胞的代谢和结 构等(1959年后) 白细胞的认识:最早认识的为粒细胞(1892-1930年,趋化、 吞噬、杀灭细菌),其次为单核细胞(1910年后,吞噬、抗 原递呈),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近50年) 血栓和止血的认识:1842年发现血小板、1882年发现止血 功能、1923年发现聚集和粘附功能、近50年血小板颗粒及组 分、凝血机制、纤溶、内皮细胞等在分子水平认识
7

干细胞概念:1896年Wilson提出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C,ESC):1981年小鼠囊胚中证实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C, iPS):胚胎干细胞样
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C,HSC):来自ESC和iPS,在造血微环

临床检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基础(二)

临床检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基础(二)

临床检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基础(二)一、中性粒细胞浆上颗粒增粗/中毒颗粒1、瑞氏染色/油镜①中性粒细胞浆中出现粗大、分布不均的蓝黑色颗粒称中毒颗粒。

②粒细胞浆上颗粒增多增粗见于细菌感染,中毒颗粒见于严重感染、败血症等。

二、中性粒细胞浆空泡变性/Dohel小体1、瑞氏染色/油镜①Dohel小体为中性粒细胞浆内出现的嗜碱性区域,多呈斑块状、梨形或云雾状等。

②中性粒细胞浆上或核上出现空泡及Dohel小体,见于严重细菌感染、败血症等。

三、各阶段中性粒细胞1、瑞氏染色/油镜四、各阶段淋巴细胞1、瑞氏染色/油镜五、各种形状淋巴细胞1、瑞氏染色/油镜六、各种形状异型淋巴细胞1、瑞氏染色/油镜①异型淋巴细胞体积大,15-25um,胞浆丰富,深灰蓝色,靠核处染色浅,细胞边缘着色较深。

②见于病毒感染,尤其是EB病毒感染。

七、各阶段单核细胞1、瑞氏染色/油镜①原始单核细胞核呈类圆形或不规则,核染色质呈细网状,疏松交织,核仁1-3个大而明显,浆呈蓝色或灰蓝色。

②幼稚单核细胞核不规则,有凹陷或折叠,染色质疏松网状或条索状,浆呈灰蓝色有细小嗜苯胺蓝颗粒。

八、各种形状单核细胞1、瑞氏染色/油镜①单核细胞形态变化较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可见伪足或边缘呈毛刺状,胞浆丰富,呈灰蓝色、半透明的毛玻璃状,可见许多细小且分布均匀的淡红色嗜苯胺蓝颗粒,部分浆上可见空泡,核较大呈肾型、U形、马蹄形或分叶形,有折叠、凹陷、扭曲等。

九、粒细胞浆上可见到的颗粒1、瑞氏染色/油镜十、各种形状嗜酸性粒细胞1、瑞氏染色①嗜酸性粒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充满橘红色颗粒,圆形立体感和折光性强,似鲤鱼卵,核分两叶,呈眼镜形,颗粒与核之间界限明显。

十一、各种形状嗜碱性粒细胞1、瑞氏染色/油镜①嗜碱性粒细胞浆上含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分布不均的深紫色颗粒,常盖在核上轮廓不清,嗜碱性颗粒与胞核之间似有相连,核分叶模糊。

十二、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1、瑞氏染色/油镜①核右移指中性粒细胞的细胞核出现4、5叶或更多,其比例超过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医学院
图13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14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图15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16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图17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图18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图19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20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21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图22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23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24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图25
检验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三)目的要求
温州医学院
初步掌握常见的非造血细胞(包括网状细胞、肥 大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吞噬细胞、脂肪 细胞、退化细胞)
熟悉内皮细胞、纤维细胞、有核红细胞造血岛、 浆细胞岛
复习已学过的细胞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图47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48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49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50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2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3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4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5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七)复习理论课内容
各种其他细胞的形态特点 成骨细胞和浆细胞的鉴别 破骨细胞和巨核细胞的鉴别 退化细胞的形态特点 有核红细胞造血岛 浆细胞造血岛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图12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11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二)实验内容
观察其他各种细胞(包括网状细胞、肥大细胞、成骨 细胞、破骨细胞、吞噬细胞、内皮细胞、纤维细胞、 退化细胞、有核红细胞造血岛、浆细胞岛)
复习已学过的细胞
图6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7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8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9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10
温州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43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图44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图45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46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26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27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28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图29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四)教学骨髓片
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片
非造血细胞增多的骨髓片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五)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结果 实验体会
检验医学院
各种其他细胞的形态特点 成骨细胞和浆细胞的鉴别 破骨细胞和巨核细胞 的鉴别 画出包括网状细胞、肥大细胞、成骨
图51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图52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54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临床检验血液学》
实验五、其他细胞形态观察
检验医学院
血液学检验教研室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实验五、其他细胞形态观察
检验医学院
总结上次实验情况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教学骨髓片 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 复习理论课内容
图34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图35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图36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37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图38
细胞、破骨细胞、吞噬细胞、脂肪细 胞、及弗拉他细胞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六)注意事项
观察造骨细胞、破骨细胞时,可先在低倍镜下寻找, 找到后再转至油镜观察。
AA骨髓片中的骨髓小粒中造血细胞很少,而以非造血 细胞为主,故通过骨髓小粒可以观察非造血细胞。
由于肥大细胞易着色,故瑞氏染色数秒钟后,在低倍 镜下观察骨髓片,容易发现着色深紫色的肥大细胞。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一)上次实验情况
温州医学院
上次画细胞形态情况。 骨髓细胞百分比的概念是指有核细胞的百分比。 幼单与成熟单核细胞的鉴别。 裸核与巨核细胞的鉴别(见后面)。 辨认细胞可采用排除法。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1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39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40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图41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图42
检验医学院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图30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31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图32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图33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