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抗震结构设计期末试题(含答案)供参习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考试习题全集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考试习题全集1、场地土的液化:饱和的粉土或砂土,在地震时由于颗粒之间的孔隙水不可压缩而无法排出,使得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颗粒的有效垂直压应力减少,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接近于零,呈现出液态化的现象。
2、等效剪切波速:若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层,则根据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加权平均得到的土层剪切波速即为等效剪切波速。
3、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地基土抗震承载力aE a a f f ζ=⋅,其中ζa 为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f a 为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场地覆盖层厚度: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定义:一般情况下,可取地面到剪切波速大于500m/s 的坚硬土层或岩层顶的距离。
5、砌体的抗震强度设计值:VE N V f f ς=,其中f v 为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ζN 为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
6、剪压比:剪压比为c 0V/f bh ,是构件截面上平均剪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用以反映构件截面上承受名义剪应力的大小。
7、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 纵波(P )波和 横(S ) 波,而面波分为 瑞利 波和 勒夫 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 面 波为主。
8、场地类别根据 等效剪切波波速 和 场地覆土层厚度划分为IV 类。
9.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 1>1.4T g 时,在 结构顶部 附加ΔF n ,其目的是考虑 高振型 的影响。
10.《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和 长悬臂 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 高层建筑 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11.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 建筑物的类型 和 高度 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12.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中,在处理结构布置时,根据设防烈度限制房屋高宽比目的是 为了使多层砌体房屋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 ,根据房屋类别和设防烈度限制房屋抗震横墙间距的目的是 避免纵墙发生较大出平面弯曲变形,造成纵墙倒塌 。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第一学期期末考试A卷-后附答案

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面总分:100 分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地震作用的大小与下列哪些因素无关( )。
A 、建筑物的重量; B 、场地烈度; C 、建筑物本身的动力特性; D 、地震持续时间; 2、建筑场地土类别的划分应依据( )要素来决定。
A 、场地土的剪切波速; B 、场地土覆盖层厚度; C 、场地土的卓越周期; D 、场地设防烈度。
3、场地土的液化与下列哪些因素无关( )。
A 、土的粘粒含量;B 、土的密实度;C 、土的自振周期;D 、地下水位。
4、抗震设计中,结构在弹塑性阶段工作状态下,结构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有( )。
A 、振型分解法;B 、底部剪力法;C 、加速度反应谱法;D 、时程分析法。
5、地震动的主要特性是通过三个基本要素来描述的,即( )。
A 、场地特征周期; B 、持续时间; C 、地震动幅值; D 、频谱特性。
二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地震烈度:2、地震作用:3、地震反应:4、震级:得 分 评阅人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成绩 合分人 得 分 第 2 页 共8页第 1 页 共8页河南大学民生学院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密••••••••••••••••••••••••••••封••••••••••••••••••••••••••••线•••••••••••••••••••••••学号: 姓名: 年级: 专业:工程结构抗震设计 试卷A 卷得 分 评阅人三、简答题(共28分)1、“两阶段、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2分) 解:2、砂土液化机理是什么?(8分)3、圈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8分)四 、计算题(共50分)1、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图1所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 结构的阻尼比05.0=ξ。
抗震结构设计测试题及答案

抗震结构设计测试题及答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抗震结构设计》水平测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地震烈度: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2、抗震设防烈度: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
3、场地土的液化:饱和的粉土或砂土,在地震时由于颗粒之间的孔隙水不可压缩而无法排出,使得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颗粒的有效垂直压应力减少,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接近于零,呈现出液态化的现象。
4、等效剪切波速:若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层,则根据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加权平均得到的土层剪切波速即为等效剪切波速。
5、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地基土抗震承载力aE a a f f ζ=⋅,其中ζa 为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f a 为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6、场地覆盖层厚度: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定义:一般情况下,可取地面到剪切波速大于500m/s 的坚硬土层或岩层顶的距离。
7、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抗震设计时的基本代表值,是结构自重(永久荷载)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8、强柱弱梁:结构设计时希望梁先于柱发生破坏,塑性铰先发生在梁端,而不是在柱端。
9、砌体的抗震强度设计值: VE N Vf f ς=,其中f v 为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ζN 为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
10、剪压比: 剪压比为c 0V/f bh ,是构件截面上平均剪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用以反映构件截面上承受名义剪应力的大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 纵波(P )波和 横(S ) 波,而面波分为 瑞雷 波和 洛夫 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 面 波为主。
抗震结构设计试卷及答案

《抗震结构设计》试卷考试时间:10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学院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共10个,每个3分,共30分)1、《抗震规范》中将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划分为()A 甲类建筑B 乙类建筑C 丙类建筑D 丁类建筑2、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说法中正确的是()A 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B 烈度不仅与震级有关,而且与场地条件和震中距有关;C 建筑遭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直接取决于震级大小;D 烈度直接反映了一次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多少。
3、在地震仪所记录到的地震波记录图中,最晚到达的是()A 体波B 纵波C 剪切波D 面波4、对我国抗震规范中小震、中震、大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小震、中震和大震之间各相差一度;B 小震下,结构不需要进行抗震计算,只要满足抗震措施;C 基本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是中震;D 大震的重现期约是1000年。
5、“小震不坏,大震不倒”,所谓小震,下列何种叙述是正确的?()A 6度或7度的地震B 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大于10%的地震C 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63.2%的地震D 6度以下的地震6、抗震等级为二级的框架柱的最大轴压比为()A. 0.7B. 0.8C. 0.9D. 1. 07、关于楼层屈服强度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反映了楼层承载力与所受弹性地震力的相对关系;B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是上下两层楼层抗剪承载力的比值;C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是上下两层楼层屈服强度的比值;D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越大的楼层,地震时越容易破坏;8、有抗震要求的长矩形多层砌体房屋,应优先采用下列结构体系中的哪两种()Ⅰ.横墙承重;Ⅱ.纵墙承重;Ⅲ.纵横墙共同承重;Ⅳ.柱及带壁柱承重A Ⅰ、ⅢB Ⅱ、ⅢC Ⅱ、ⅣD Ⅰ、Ⅳ9、抗震设计时,限制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是为了()。
A 保证纵墙出平面的稳定B 保证房屋的整体稳定C 满足抗震横墙的承载力要求D 满足楼板传递水平地震力时的刚度要求10、以下关于地震下结构扭转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地震时结构刚心和质心不重合容易引起扭转;B 刚心和质心重合的结构地震时不会发生扭转;C 质心和刚心重合的结构可以不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D 结构产生扭转时,最大层间位移发生在角柱上。
工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题与答案

工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题与答案建造结构抗震设计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地震烈度2、抗震设防烈度3、场地土的液化4、等效剪切波速5、地基土抗震承载力6、场地笼罩层厚度7、重力荷载代表值8、强柱弱梁9、砌体的抗震强度设计值10、剪压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扬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扬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波和波,而面波分为波和波,对建造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波为主。
2、场地类别按照和划分为类。
3、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1>1.4T g时,在附加ΔF n,其目的是考虑的影响。
4、《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和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5、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按照烈度、和采纳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6、地震系数表示与之比;动力系数是单质点与的比值。
7、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中,在处理结构布置时,按照设防烈度限制房屋高宽比目的是,按照房屋类别和设防烈度限制房屋抗震横墙间距的目的是。
8、用于计算框架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手算办法普通有和。
9、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按照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纳的组合办法来确定。
10、为了削减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举行,即和判别。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述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办法。
2、简述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主要步骤。
3、简述抗震设防烈度如何取值。
4、简述框架节点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5、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状况。
四、计算题(共15分)二质点体系如图所示,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离为m1=60t,m2=50t,层高如图所示。
该结构建筑在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土特征周期T g=0.25s的场地上,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分离为max=0.16(多遇地震)和max=0.90(罕遇地震)。
2014—2015学年抗震结构设计期末试题(含答案)

2014—2015学年抗震结构设计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最后一段为(D)A一次函数斜直线B平直线C二次函数抛物线D指数函数曲线2.按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建筑,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 A )。
A.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B.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C.不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D.不致倒塌3.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B)A.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B.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C.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D.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4.根据我国地震活动区的划分,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属于( B )。
A、台湾及其附近海域B、喜马拉雅山脉活动区C、华北地震活动区D、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区5.纵波、横波和面波(L波)之间的波速关系为( A )A.VP > VS > VL B.VS > VP > VL C.VL > VP > VS D.VP > VL> VS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竖向不规则类型包括:侧向刚度不规则、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楼层承载力突变。
2.当土的卓越周期与建筑本身的自振周期相近时会发生类共振现象。
3.结构竖向布置的关键在于尽可能使竖向刚度、强度变化均匀,避免出现薄弱层,尽可能降低房屋重心。
4.建筑物的高宽比值越大,建筑越瘦高,地震作用下的侧移越大,地震引起的倾覆作用越严重。
5.场地土达到“液化状态”时,土体抗剪强度等于零。
6.位移,速度,加速度,内力属于动力反应。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为水平地震作用于重力之比(对)α(2)根据建筑功能使用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分类标准》将建筑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抗震结构设计复习题及答案

判断题构造地震分布最广,危害最大。
(√)体波可以在地球内部和外部传播。
(X)横波向外传播时,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相垂直。
(√)地震现象表明,横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
(X )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小。
(X )纵波的特点是周期较长,振幅较大。
(X )横波只能在固体内传播。
(√)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X )震害表明,坚硬地基上,柔性结构一般表现较好,而刚性结构有的表现较差。
(√)一般来讲,震害随场地覆盖层厚度的增加而减轻。
(X )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小于地基土的静承载力。
(X )结构的自振周期随其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刚度的增加而加大。
(X )一般而言,房屋愈高,所受到的地震力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愈大。
(√)弯曲构件的延性远远小于剪切构件的延性。
(X)在同等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结构类型,其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要求可低于主要抗侧力构件。
(√)在进行梁端弯矩调幅时,可先进行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梁端弯矩组合后再进行调幅。
(X)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先浇柱,后砌墙。
(X )构造柱必须单独设置基础。
(X )地震时内框架房屋的震害要比全框架结构房屋严重,比多层砖房要轻。
(X)中心支撑与偏心支撑相比具有较大的延性。
(X )耗能梁段的屈服强度越高,屈服后的延性越好,耗能能力越大。
(X )简答题抗震设防的目标是什么?实现此目标的设计方法是什么?答:目标是对建筑结构应具有的抗震安全性能的总要求。
我国《抗震规范》提出了三水准的设防要求,概括起来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第一水准是建筑物在遭受频度较高、强度较低的多遇地震时,一般不损坏也不需要修理。
第二水准是建筑物在遭受基本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允许结构部分达到或超过屈服极限,或者结构的部分构件发生裂缝,结构通过塑性变形消耗地震能量,结构的变形和破坏程度发生在可以修复使用的范围之中。
第三水准是建筑物遭受预估的罕遇的强烈地震时,不至于发生结构倒塌或危机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考试习题全集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考试习题全集1、场地土的液化:饱和的粉土或砂土,在地震时由于颗粒之间的孔隙水不可压缩而无法排出,使得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颗粒的有效垂直压应力减少,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接近于零,呈现出液态化的现象。
2、等效剪切波速:若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层,则根据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加权平均得到的土层剪切波速即为等效剪切波速。
3、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其中ζa为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f a为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场地覆盖层厚度: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定义:一般情况下,可取地面到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坚硬土层或岩层顶的距离。
5、砌体的抗震强度设计值:,其中f v为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ζN为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
6、剪压比:剪压比为,是构件截面上平均剪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用以反映构件截面上承受名义剪应力的大小。
7、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波(P)波和横(S)波,而面波分为瑞利波和勒夫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8、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波速和场地覆土层厚度划分为IV类.9.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1〉1。
4Tg时,在结构顶部附加ΔFn,其目的是考虑高振型的影响.10.《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和长悬臂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11.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建筑物的类型和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12。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中,在处理结构布置时,根据设防烈度限制房屋高宽比目的是为了使多层砌体房屋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根据房屋类别和设防烈度限制房屋抗震横墙间距的目的是避免纵墙发生较大出平面弯曲变形,造成纵墙倒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抗震结构设计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最后一段为(D)
A—次函数斜直线B平直线C二次函数抛物线D指数函数曲线
2.按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设讣的建筑,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A)。
A.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B.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C.不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D.不致倒塌
3.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B )
A.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B.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C.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D.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4.根据我国地震活动区的划分,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属于
(B )。
A、台湾及其附近海域
B、喜马拉雅山脉活动区
C、华北地震活动区
D、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区
5.纵波、横波和面波(L波)之间的波速关系为(A )
A. VP > VS > VL
B. VS > VP > VL
C. VL > VP > VS
D. VP > VL> VS
二、填空题(每空I分,共10分)
1•竖向不规则类型包括:侧向刚度不规则、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楼层承载力突变。
2.当土的卓越周期与建筑本身的自振周期相近时会发生类共振现象。
3.结构竖向布置的关键在于尽可能使竖向刚度、强度变化均匀,避免出现薄
弱层,尽可能降低房屋重心。
4.建筑物的高宽比值越大,建筑越瘦高,地震作用下的侧移越大,地震引起的倾覆作用越严重。
5•场地土达到“液化状态”时,土体抗剪强度等于零。
6.位移,速度,加速度,内力属于动力反应。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为水平地震作用于重力之比(对)
(2)根据建筑功能使用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分类标准》将建筑分为屮类、乙类和丙类。
(错)
(3)一般地,各个振型在地震总反应中的贡献将随着其频率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错)
(4)建筑物的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刚度和质量变化均匀,避免楼层错层。
(对)
(5)在强烈地震作用下,薄弱层首先进入屈服阶段并且产生较大的弹塑性变形。
四、简答题(第1题4分,笫2题10分,第3题6分,第4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液化的判别
1)初步判别
2)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2.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调整
1)突出屋面附属结构的内力调整:宜乘以增大系数3,但此增大部分不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的构件应予计入
2)长周期结构地震内力的调整:满足匕曲>/1土Gj
j・i
3)考虑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地震内力的调整:①高宽比小雨3的结构,各楼层地震剪力的折减系数计算②高宽比大于3的结构,底部的地震剪力按上述①的规定折减,但顶部不折减,中间各层按线性插入值折减
3.扭转振动原因
1)地面运动存在着转动分量,或地震时地面各点的运动存在着相位差,这些都属于外因
2)结构本身不对称,即结构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不重合。
4.水平地震的计算方法,以及各方法的适用范围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适用范圉:除下述结构以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14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食
2)底部剪力法
适用范围: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
3)时程分析法
适用范围:特别不规则建筑、中类建筑,对这些建筑需要用时程分析法补充验算(多遇地震下)
五. 计算题(第1题10分,第2题20分,共30分)
1.已知下列条件,通过计算试判断土地类别。
表1.1 土层信息
表1.2各类建筑场地的覆盖层厚度(m)
解:由表1」可知,〃0=4・9m<>
= 0.0215
=233.3m/ s
査表1・2得该土场地类别为H 。
2. 单层单跨框架。
屋盖刚度为无穷大,质量集中于屋盖处。
已知设防烈度为8 度,
设计地震分组为二组,I 类场地;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700kN, 框架柱的高为 5m,截面 bXh=400mmX400min,E=2.55X 105N/mm 2 阻尼比 为0.05。
试求该结构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解:/ =组屮 X 0.4_ = 0.0256加
12 12
.EI 2.55 xl08x 0.0256 i =—
—= ----------------------------- / 5
〃? = G/g= 700/9.8 = 71.4(
T = 2 兀 JmlK = 2^^71.4/1310000 = 0.46s
表2. 1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阻尼比为0.05)
地震影响
烈度
6
7
8
9 多遇地震
0.04
0.08(0.12) 0.16(0.24) 0.32 罕遇地震
0.50(0.72)
0.90(1.20)
1-40
查表2」,得% = 0.16
表2. 2特征周期值(S )
设计地震分 组
场地类别
I n m IV
第一组 0. 25 0. 35 0.45 0. 65 第二组 0. 30 0. 40 0. 55 0. 75 第三组
0・35
0. 45
0. 65
0. 90
查表22得人=0・3
= \.3\x\06KN/m
冋
Ki
0.9 1.5 2.5 ------ 1 ------ 1 ---- 310 280 200
人<丁<5人
0・05—g
丿
0・5 + 5g
a = (0.3/0.46)09X 0.16 = 0.101 F = aG = 0・101x700 = 70・
7kN
1+空f 0.06 + 1.7^ =1
=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