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测试: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含答案)
2022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单元测试试卷(精选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单元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红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教学中使用的投影仪就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右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不会出现清晰的像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A.B.C.D.3、如图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A.B.C.D.4、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B.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C.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5、用一个放大镜看一个60°的角,从放大镜中看到的是()A.60°B.600°C.120°D.无法确定度数6、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厘米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放在离透镜14厘米的主光轴上,则所成的像一定是()A.放大B.缩小C.正立的D.倒立7、如图所示,A、B、C、D在凸透镜主光轴上,F为焦点.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则物体放在哪个位置时,可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物体的像()A.A点B.B点C.C点D.D点8、凸透镜和平面镜均能使物体成虚像,比较它们所成的虚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所成的虚像均是正立的B.虚像的大小均与物体到镜的距离有关C.观察虚像时,眼睛与物体均应在镜的同一侧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在光屏上呈现,平面镜所成的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9、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远视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是近视眼,则下例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的爷爷和爸爸的眼镜是用凹透镜做的B.小明的爷爷和爸爸的眼镜是用凸透镜做的,爷爷的老花镜度数比爸爸的大C.小明的爷爷和爸爸的眼镜是用凸透镜做的爷爷的老花镜度数比爸爸的小D.小明妈妈的眼镜是用凸透镜做的10、学完凸透镜成像后,老师设计了一个游戏,同学们分为两队,红队充当物体,蓝队充当像。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单元检测卷: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含解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单元检测卷: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缩小的像一定是实像 B.倒立的像一定是实像C.正立的像一定是虚像 D.放大的像一定是虚像2.“超级月亮”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3.关于望远镜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A.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B.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C.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越容易观察到较暗的物体D.天文爱好者用的望远镜,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4.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
这块用冰磨制成的光学器件相当于下面的5.下列物品中,没有用到凸透镜的是A.照相机 B.放大镜 C.远视眼镜 D.近视眼镜6.关于透镜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有实焦点B.凹透镜有实焦点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实焦点D.通过凸透镜的光都一定会聚到焦点7.如图所示,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图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成的像是虚像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C.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大,可将光屏靠近凸透镜8.下列作图错误的是A.力F的力臂 B.判定螺线管的极性C.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D.光的反射9.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雪在练功房中对着平面镜练功,看到了自己在镜子中的实像B.寒冬,晓彤用冰对着太阳能够取火,需把冰磨成凸透镜C.街道上的红绿灯可以指挥交通,说明光可以传播能量D.激光能在钢板上打孔,说明光能够传播信息二、填空题10.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照相机是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照像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该__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2倍焦距.11.右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倒立、_____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如果图中h=40 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_______cm.12.如果长时间看手机、玩电子游戏,容易造成眼睛近视。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有答案)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一、单选题1.如图是表示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像情况及对其进行矫正的图,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图是()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如图所示,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像点S'。
若让光源S沿平行于主光轴的方向远离透镜移动,像S'移动的情况是()A.沿主光轴方向靠近透镜B.沿O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C.沿F2与S'连线方向靠近透镜D.沿F1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3.如图所示,将一副眼镜放到太阳光下,依据地面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镜片是()A.玻璃镜B.平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4.如图所示,烛焰通过焦距为10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现用焦距为15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A.若不移动透镜和蜡烛,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B.若不移动透镜和蜡烛,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C.若不移动透镜和蜡烛,将光屏向右移动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若不移动透镜和光屏,将蜡烛向左移动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5.凸透镜的应用事例中,下列四个仪器中成像为虚像的有()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监控摄像头6.将物体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分别离凸透镜20厘米、14厘米、6厘米时,各能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可能为()A.10cm B.8cm C.7cm D.6cm7.兴庆公园位于古都西安城墙外东南角的咸宁路上,该公园是我国最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址公园,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照相机拍摄的公园一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湖面波光粼粼,故湖水可看作光源B.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拍照时物体要在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C.要使桥在照片上看起来更大些,拍照时,可保持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不变,离桥更远些D.要使桥在照片上看起来更大些,拍照时,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应增大照相机镜头的焦距8.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想要看清报纸上的字,报纸应距离凸透镜15cm 以上B.把物体从距离10cm 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 处的过程中,像先变小后变大C.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D.由图像可知,物体与实像之间的最小距离是20cm9.通过放大镜,近距离观察一只小蚂蚁,看到的是()A.倒立缩小的像B.倒立放大的像C.正立放大的像D.正立等大的像10.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天宫课堂”直播,航天员在我国的空间站上为我们进行太空授课。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与凸透镜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C.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下列光学器具中,不是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制成的是()A.汽车后视镜B.近视眼镜C.穿衣镜D.牙医内窥镜3.有“天空之镜”美誉的茶卡盐湖,平静的白色湖面上会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以及观赏的游客,清晰而又美丽,如图。
对图中景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人身后的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倒影与黑影都一定与人物等大D.拍摄这幅照片时,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在16cm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现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0cm处,则()A.一定成倒立缩小实像B.一定成倒立放大实像C.可能成正立放大虚像D.一定成正立放大虚像5.下列光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A.家里的穿衣镜所成的是等大的实像B.木工师傅用一只眼沿棱的方向看,检查木板的棱是否平直,是利用光的反射C.水中筷子看上去向下弯折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D.物体距凸透镜距离在f和2f之间时,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工作原理6.将某一物体放在距一个凸透镜30厘米处,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60厘米处,由此可以判定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7.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强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实像B.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镜镜片C.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减小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8.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物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摄像师应当将镜头适当地A.向下并且向右移B.向下并且向左移C.向上并且向左移D.向上并且向右移9.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A.f甲>f乙>f丙B.f乙>f丙>f甲C.f乙>f甲>f丙D.f丙>f乙>f甲10.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强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镜片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C.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11.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C.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和20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凸透镜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B.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这只眼睛存在视力问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知识点+测试试题和答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知识点+测试题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一.基本知识点归纳:1.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1)外观: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由透明材料制成。
2)光学特点: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①正确看待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原来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轴。
②凸透镜越厚,它表面的弯曲程度越大,折光能力越强,其焦距越短。
3)成像规律及应用:①U>2f: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②U=2f: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③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投影仪④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规律简化总结:①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
②成实像时:物远像近,物近像远,像近像小,像远像大。
③成虚像时:物远像远,物近像近,像近像小,像远像大。
④成实像时,像与物比较:上下,左右均相反;而成虚像时,像与物上下,左右均相同。
这点与平面镜有所区别!2.光学仪器的操作1)照相机的操作:①若要扩大照相范围,就要让像变小,具体操作方法是:增大照相机与被拍照物体的距离以增大物距,同时缩短暗箱长度以减小相距.②照相机镜头上沾有少量灰尘对成像效果影响不大,灰尘由于距离镜头太近,故它不会通过凸透镜成实像呈现在底片上。
但它会遮挡住部分射到镜头上的光,使像的亮度受到一定的影响。
2)幻灯机的操作:①由于物体通过幻灯机的镜头成的是倒立的像,故幻灯片要倒插。
②若觉得屏幕上的图像太小,则应该减小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到屏幕的距离。
3)放大镜的操作:①要利用放大镜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必须保证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
若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则我们看到的就是倒立的实像了。
②如果要想将物体的像放大得更多一些,则应该稍稍增大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但要保证这个距离不能超过一倍焦距。
3.眼睛1)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相同)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睑相当于照相机的快门,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2.如下图所示,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屏,若用一个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光学器件嵌入其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出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光学器件( )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睛朗的夏日中午,往花的叶子上浇水时,水滴会使阳光会聚,常会把叶子烧焦
B.小汽车驾驶室前挡风玻璃不采用竖直安装可以排除像的干扰
C.做光学实验时,如果环境暗一些,研究的物体亮一些,那么物体的像会更清晰些
2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电子显微镜是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它是类比于光学显微镜发展起来的。光学显微镜是用可见光照射被研究的物体,利用光学透镜使光线偏折而成像的;电子显微镜则是让电子束穿过被研究的物体,利用电磁透镜使电子束偏转而成像的。如图是用磁场聚集的电子显微镜的示意图,发射电子的阴极K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的光源。从阴极发射出来的电子,经过磁透镜L1后变为平行的电子束,L1起会聚透镜的作用。电子束穿过被研究的物体O,产生被研究物体的透射像。磁透镜L2起物镜的作用,电子束通过它,放大成像I1,I2再经磁透镜L3放大成像I2,I2被投射在荧光屏S上,可以用照相的方法记录下来。
11.放映幻灯片时,要想在屏幕上得到一个和图中方向一致的图像,幻灯片应该怎样放置?( )
A. B. C. D.
12.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等元件构成,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镜的焦距很短B.通过目镜看到放大的实像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检测题参考答案.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检测题参考答案1.A 解析:由题图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 cm,焦距为10 cm,蜡烛处于凸透镜的1倍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2倍焦距。
2.D 解析:A只是了解了成像的特点,B、C和D中主要是探究了成像的原因,特别是D选项,探究了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镜间的距离有何关系,明确了规律更容易在生活中进行应用。
3.C 解析:自行车尾灯是应用了光的反射原理,A、B、D是应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
4.C 解析:放大镜是应用了当凸透镜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5.A 解析: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物距大于2倍焦距,即2f<34 cm,则焦距小于17 cm,可得A选项正确。
6.C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灯泡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时,图案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墙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选项可能发生、C选项不可能发生;当灯泡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之外、2倍焦距之内时,图案通过凸透镜将在墙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选项可能发生;当灯泡位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之内时,图案通过凸透镜成虚像,该虚像与所画图案在同侧,所以不会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故D选项可能发生。
7.B 解析:当物体AB沿着主光轴远离凸透镜时,由A点发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传播路径未发生改变,经过透镜后始终过焦点,而由A点发出的经过光心O点的光线角度发生变化,这两条光线的交点就是像点A′的位置,所以像点A′会沿着A′F移动。
8.B解析: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30 cm-20 cm=10 cm,故本选项错误;B.图乙中,物距u=15 cm,则f<u<2f,像距v=30 cm,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本选项正确;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本选项错误;D.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则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专题训练及答案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第一节透镜1.(上海19大同中学杯)如图所示,有一圆柱形玻璃体,在它的中心轴线上有一球形气泡,柱体低面是磨砂的毛面,当平行光沿轴方向向下照射时,在磨砂的毛面上可能会看到()A.圆形亮斑 B.圆型暗斑C.圆形暗斑且中心有一亮点 D.圆形亮斑且中心有一暗点2.(11常州) 在淹城民俗街上,小明对一雕刻于半粒大米(上圆下平) 上的微雕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
(1)为看清微雕作品上的文字和图像,小明应利用如图所示透镜中的 (选填序号)进行观察。
(2)正确选择透镜后,小明拿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在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5 cm。
(3)透过透镜观察微雕作品“”,小明看到的像如图所示,此时透镜到微雕作品的距离是。
A.小于5 cm B.大于5 cm且小于10 cmC.等于10 cm D.大于10 cm3.(10年学而思杯初二)如图所示S是发光体,S′是它通过凸透镜成所的像,请画出凸透镜的位置并找出焦点(一个即可)。
4.(10年学而思杯初二)实验中有时需要将一束平行光变成细平行光,这可以利用两块透镜的组合来解决,请在下图的两个方框中各画出一种组合方式。
5.(趣味链接)西汉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前122年)和门客著有《淮南鸿烈》,又名《淮南子》。
《淮南子•万毕术》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
”这就是说,把一块洁净的冰两面削成球面状,实际上就是用洁净的冰块削成一凸透镜,用它对着太阳,使平行的太阳光折射,让太阳光的能量聚集到焦点上,再把易燃的艾绒放到焦点处,最后被点着起火。
你认为该方法可行吗?试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参考答案1.D 【解析】当平行光沿轴方向向下照射时,对准气泡周围入射的光,方向不变,在磨砂面(相当于“光屏”)上有光到达,形成亮斑。
气泡和它竖直方向上、下层玻璃共同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即平行光经这个“凹透镜”后会发散,使磨砂面中心无光,形成暗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
)
1.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
透过这些露珠看到的叶脉会更清楚,这是由于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使叶脉放大了。
这种情形下,叶脉应该位于“凸透镜”的()A.焦距以内 B.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二倍焦距处 D.二倍焦距以外
2.下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近视眼校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
A.图甲和图丙 B.图乙和图丙 C.图甲和图丁 D.图乙和图丁
3.(2012广东广州)图中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如图的情景,眼睛可能观察到烛焰经凸透镜折射所成的虚像.
4.(2012山东济宁)小明做“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实验中,他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小明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4所示。
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C.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5.(2012四川绵阳)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的介绍有一项
不切实际,它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6.小海是一个爱动脑的学生,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他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
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7.投影仪在现代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是一块焦距不变的凸透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物距多大,凸透镜均可成清晰的像
B.投影仪所成的像可以是实像,也可以是虚像
C.要使投影仪清晰成像在更远的屏幕上,投影仪的镜头要距投影片更近一些
D.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它和投影仪所成像的特点是一样的
8. 人脸识别系统已被大型集会广泛使用,如图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自动将镜头前lm 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
B.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
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D.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6m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第8题图
9.古代人用冰磨制成凸透镜取火,这是利用了凸透镜
对光线的作用。
10.用焦距不同的两架照相机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物体,用焦距较大的照相机拍摄到物体的像较(“大”或“小”)。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把蜡烛放到离凸透镜15cm处,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的实像,若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6cm,适当移动光屏后在光屏上可以看到
的像。
12.用照相机照相时,为使成的像再小些,可采取的办法是物体与镜头间的距离,同时胶卷与镜头的距离(填“增大”或“减小”)。
13. 有以下器具:①远视镜②潜望镜③幻灯机④穿衣镜⑤放大镜⑥牙医内窥镜,请将它们分成两类。
一类包括:,其特征是;
二类包括:,其特征是。
14. 一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得到了下表数据,请回答:
(1)通过进一步观察物与像之间的距离,当u= 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最短。
第21题图 (2)另一组同学选用了焦距为15cm 的凸透镜,若物距为25cm 时,成 像,此时像距范围为 cm 。
1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
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 .
16.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
三、作图与简答(每题5分,共15分。
)
17.在如图所示的图中画出折射光线。
18.在如图所示的方框中画出适当的光学元件。
19. .将一张纸平铺于有阳光的地面上,取一凸透镜把阳光会聚
于纸上一点,照射一会。
(1)观察纸上会出现什么现象?把一
根火柴的火柴头放在这点照射,结果会怎样?
(2)在森林里,如果随意丢弃饮料瓶,出了造成环境污染外,
当瓶中进入雨水后,还可能引起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四、实验与探究题(21题第2问3分,其余每空2分,共23
分。
)
20. 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
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
是 cm 。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 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21. 据统计,全国中小学患近视眼学生的数量在逐年递增。
为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
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
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
(注:
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
少来调节。
)
(1)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
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u/cm v/cm 1 60 12 2 20 20
3 15 30 第18题图
第17题图 第20题图
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
22. 阅读与思考
教你制作幻灯机
将一台灯去掉灯罩放在水平地面上,灯泡朝上并使其发光。
手里拿着一个放大镜,把它放到利灯泡几厘米的上方,然后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直到天花板上出现灯丝的像为止;再向上移动,就会在天花板上看到印在灯泡上的一圈文字的像,它们被放大了,不过是倒立的,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幻灯机。
请回答:
(1)这个幻灯机中,灯泡相当于光源,相当于幻灯片。
(2)灯丝在天花板上成像特点是。
(3)灯泡上的一圈文字离凸透镜较进,像成在天花板的上方,向上移动相当于增加了____________ ,像才能成在天花板上。
参考答案:
1.A
2.A
3. B
4. D
5. C
6.A
7.C
8.D
9.会聚
10.大
11.倒立放大的实像
12.增加减小
13.①③⑤凸透镜②④⑥平面镜
14. (1)20cm (2)倒立放大的实像大于30cm
15.同一高度
16.凸透镜
17.如图所示
18.如图所示
19.(1)纸上会出现一个光斑,过
第17题答案第18题答案
一会火柴会燃烧起来(2)引起森
林火灾
20.(1)会聚 11 (2)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焦点以内(或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3)放大投影仪(或幻灯机)靠近
21.(1)凹靠近(2)晶状体的会聚能力变强,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22. (1)灯泡上的一圈文字(2)倒立放大的实像(3)物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