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广州大学城中心区人口分析预测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

大学城中心区(小谷围综合发展机会展文化共享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1 项目背景广州大学城的发展为提升广东省和广州市的高等教育水平,促进经济和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
建设广州大学城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广州中心城市的“南拓”。
为了保护现有的城市结构并作为分散大都市区政策的一部分,城市未来将向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东面和南面发展。
广州的南面现状主要为农田、村庄和丘陵,将发展为新的会展区、生物岛、大学城、广州新城和一定数量的基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工业区。
其中广州大学城的规划建设将是广州大都市区南拓发展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广州大学城坐落在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总面积43.3平方公里(其中小谷围岛约18平方公里)。
大学城的发展应作为珠江三角洲整体的一部分,充分利用其特有的气候环境特征和现有自然风景。
广州大学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是通过主要的区域高速公路和新建的交通系统,加强中心区和南岸发展区的可达性。
在这些发展的背景之下,大学城必将强有力的促进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广州大学城的规划是基于各种组织原则和规划概念,包括:“TOD(交通引导发展)”的概念,“组团生长”的结构概念,“网络组织”的功能概念,“生态优先”的设计概念和“数字化”虚拟城市的概念。
这些概念把广州大学城的空间结构组织成等级清晰的系统,形成了大学城发展的框架。
1交通引导发展规划中有重要意义的是发展一个综合的交通系统,这个系统联系了多种交通方式,形成了城市交通向外延伸的网络。
地铁线从广州中央商务区向南延伸,从小谷围岛中心通过,是联系大学城和广州城市南拓轴的主要的交通基础设施。
主要的区域公路位于岛的东部和西部,服务于往返城市的车流,联系着通往各个大学校区的一系列环路。
沿着内环路,是一条轻轨铁路系统,在几个换乘的节点与地下公共交通连接。
放射性的道路和支路则进一步完整了交通的网络,构成一个有着清晰的层次结构的交通系统。
2 组团生长作为“特殊功能的城”,广州大学城的功能布局围绕7个大学组团组织,其中的5个在小谷围岛。
广州大学城绿地规划说明书

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第一章区位与概况一、概况本次规划设计的地块位于小谷围岛,为整个大学城校区,面积大约15平方公里。
规划地块四面环水,岛上人口密度低,主要为耕地与林地。
二、地理区位及用地规模广州大学城位于番禺区最北部,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
与琶洲岛举目相望,规划研究范围约15平方公里。
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市桥约13公里,距广州新城约17公里。
大学城的区位条件具有以下优势:1、广州城市空间发展关系上,广州大学城选址正好位于广州的南拓轴上和都会区中,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城市功能互动,提高广州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
2、广州产业空间发展关系上,广州大学城位于以IT产业为特色的广州新兴产业轴上,通过轴上的产业实体互动,形成“学、研、产”一体化的城市创新基地,有利于知识创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广州市的综合竞争力。
3、交通区位上,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高速公路交通、轨道交通、普通道路交通、宽带网络信息交通”四位一体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中,大学城的多元交通需求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4、文化区位上,广州大学城附近既有以黄埔军校为代表的近代史迹文化,又有以余荫山房和宝墨园为代表的传统与现代岭南园林文化,还有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和广州生物岛为标志的现代岭南生态文化,更有广州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周边地区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广州大学城校园文化的建设。
5、广州旅游网络体系中,广州大学城正好处在“三线一中心”的东南水乡旅游线上,校园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将使广州大学城成为广州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三、自然条件3.1、地形地貌广州小谷围岛四周环水,以低丘陵冲击平原为主。
基地内有众多山丘,最高处40~45M,一般20~25M,较低15~20M。
另有水塘、河涌多条,许多已连成带片。
3.2、地震区划根据最新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小谷围岛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地震的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65s。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部分前期策划及项目建议第二部分城市设计第三部分练溪展览中心及珠江国际影视文化中心设计研究1第一部分前期策划及项目建议1. 项目背景2001年3月2日广州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将新造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作为广州大学城选址。
2001年12月24日省政府9届48次省长办公会议批准了《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并成立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推进大学城建设工作。
2003年1月15日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国际咨询发布会在广州市规划局举行。
应邀参加的咨询单位包括英国罗杰斯事务所,美国SASAKI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美国SBA公司+ASG公司。
2003年4月29日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国际咨询委员会组织专家对上述三家公司的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根据专家意见,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决定由美国SASAKI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对中心区综合发展区及会展与文化共享区进行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2. 人口分析预测根据大学城发展规划,广州大学城的规划范围约45平方公里,人口将达到30万,已经达到中等城市的规模,必须具备城市的各种基本功能。
在大学城中心区的规划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口数量与构成,中心区的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的内容及数量、交通运输、道路等级及指标、市政公共设施的组成及能力、住宅建设的规模与速度、建筑类型的选定及城市的布局都直接受其影响。
大学城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城,其人口状态具有其鲜明的特点。
大学城中心区的作为大学城中城市性最强的部分,它既不同于周边组团的大学校区,有不同于普通城镇。
2.1 大学城人口现状:大学城范围内现状一村镇人口为主,详见下表2随着大学城范围内的土地收归国有,和大学城的开发建设,当地的城市化进程极大加速,人口的数量、结构必然迅速变化。
2.2 人口构成与大学城的特点以教育产业、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为主,主要用地功能为院校校舍用地、高科技产业园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及公共绿地,人流、信息流巨大,物流相对较小。
广州及各区人口发展现状及城镇化率分析(附人口数量、出生人口及出生率、死亡人口及死亡率、自然增长人口及

广州及各区人口发展现状及城镇化率分析(附人口数量、出生人口及出生率、死亡人口及死亡率、自然增长人口及自然增长率、人口迁入及迁出人数)一、广州及各区人口发展现状广州(Guangzhou),广东省辖地级市,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142]、广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867.66,较2019年增长337.07万人。
从广州各区常住人口情况来看,2020年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867.66,其中:荔湾区123.83万人、越秀区103.87万人、海珠区181.9万人、天河区224.18万人、自云区374.3万人、黄埔区126.44万人、番禺区265.84万人、花都区164.24万人、南沙区84.66万人、从化区71.77万人、增城区146.63万人。
2016-2020年广州市年末户籍人口呈直线增长趋势,截止2020年底,广州市年末户籍人口985.11万人,较2016年的870.49万人增长114.62万人。
2020年广州荔湾区有户籍人口76.9万人,较2019年增长1.31万人;越秀区有户籍人口117.33万人,较2019年增长0.04万人;海珠区有户籍人口108.34万人,较2019年增长1.61万人;天河区有户籍人口101.05万人,较2019年增长4.48万人;白云区有户籍人口112.72万人,较2019年增长4.7万人;黄埔区有户籍人口60.03万人,较2019年增长3.81万人;番禺区有户籍人口108.69万人,较2019年增长5.34万人;花都区有户籍人口83.94万人,较2019年增长2.81万人;南沙区有户籍人口49.18万人,较2019年增长2.85万人;从化区有户籍人口64.98万人,较2019年增长0.81万人;增城区有户籍人口101.95万人,较2019年增长3.63万人。
广州大学城调研报告

广州大学城调研报告广州大学城是广州市番禺区的一处大型高等教育聚集区,自部分学院于2004年开始迁入以来,目前已集中了大约20所高等学府。
随着南方地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大批年轻人的涌入,广州大学城越来越成为了一个人才聚集和培养的重要地区。
为了更好地了解该聚集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我们进行了一次广州大学城的实地调研。
一、广州大学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广州大学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良好,为学生和教职工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大学城内有多个大型购物中心、餐饮店、娱乐设施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物质生活条件。
同时,大学城内还配备了健身房、游泳馆、体育馆等,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锻炼空间和健康生活的基础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大学城内还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学生和教职工的出行提供了方便。
学生们可以通过地铁、公交、自行车等多种方式前往学校和周边商圈,以及广州市内其他任何地方。
二、广州大学城的学术氛围广州大学城内有众多高校,这些高校雄厚的师资力量、严格的学术氛围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为该区域带来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在大学城内,我们很容易发现这种学术氛围。
学生们总会在学校里、公共图书馆里、咖啡店里、甚至公园里专注地阅读书籍或谈论学术话题。
广州大学城的学术氛围激励着学生们遵循自己的兴趣和热爱,在学术方面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深受广大学生和教职工的追捧。
三、广州大学城的发展前景尽管广州大学城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高等教育聚集区,但它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几年,广州市政府将在广州大学城内引进更多的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
近年来,广州市政府加大了扶持高等教育的力度,向大学城内的高校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投入。
这些举措令广大学生和教职工对广州大学城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相信广州大学城将会继续成为一个人才集聚和培育的重要地区。
四、结语总之,广州大学城是一个高等教育的重要聚集区,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们相信,在广州市政府的支持下,未来几年广州大学城将会更加繁荣发展,并为广大学生和教职工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福利。
广州中医药大学介绍

第一商店 及医务所 第二商店
1784 1404
0 0
3 3
43497
930
9
二、我校大学城校区
(三)主要建筑
名称
总建筑面积 (m2)
架空层 面积(m2)
层 数
医科楼 医科楼
36822
2510
6
二、我校大学城校区
(三)主要建筑
名称 总建筑面积(m2) 架空层面积(m2) 层数
针灸楼
14932
0
5
二、我校大学城校区
(三)主要建筑
名称
总建筑面积 (m2)
架空层 面积(m2)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一、广州大学城
位于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
及其南岸地区,规划范围约 43.3
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 35 万~ 40 万人,其中学生人数约 18 万~ 20 万人,教师及员工 1.5 万~ 5 万人。 首期建设小谷围岛。该岛毗邻生物岛,东与长洲岛相连, 西面为洛溪岛,面积约18平方公里。 小谷围岛最西面一小部分为广东科学城用地,其余全部
二、我校大学城校区
我校大学城校区分教学区和生活区。
总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1050亩)
建筑单体数:40个 总建筑面积:499072平方米
其中:地上面积471508平方米
其中:首层架空面积29578平方米 其中:教学区架空面积13979平方米
生活区架空面积15599平方米
除架空外面积441930平方米 地下室面积27564平方米(均在教学区)
(三)主要建筑
名称 总建筑面积(m2) 架空层面积(m2) 层数
图学城校区
(三)主要建筑
名称
总建筑面积 (m2)
架空层 面积(m2)
第五章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修改稿

广州大学城承北启南的地理区位黄埔军校是邻近大学城的重要文化资源第五章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一、区位与现状条件分析(一)区位条件分析广州大学城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
与琶洲岛举目相望,规划研究范围43.3平方公里。
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市桥约13公里,距广州新城约17公里。
大学城的区位条件具有以下优势:1.在广州城市空间发展关系上,广州大学城选址正好位于广州的南拓轴上和都会区中,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城市功能互动,提高广州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
2.在广州产业空间发展关系上,广州大学城位于以IT产业为特色的广州新兴产业轴上,通过轴上的产业实体互动,形成“学、研、产”一体化的城市创新基地,有利于知识创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广州市的综合竞争力。
3.在交通区位上,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高速公路交通、轨道交通、普通道路交通、宽带网络信息交通”四位一体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中,大学城的多元交通需求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4.在文化区位上,广州大学城附近既有以黄埔军校为代表的近代史迹文化,又有以余荫山房和宝墨园为代表的传统与现代岭南园林文化,还有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和广州生物岛为标志的现代岭南生态文化,更有广州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周边地区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广州大学城校园文化的建设。
5.在广州旅游网络体系中,广州大学城正好处在“三线一中心”的东南水乡旅游线上,校园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将使广州大学城成为广州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二)现状条件分析1.土地利用现状广州大学城南岸包含了新造、南村两镇的大部分镇区,东南部用地为生态农业保护区,西南侧为南村工业园用地(调整为研发生产基地)。
小谷围岛以低丘陵冲击平原为主, 现状多为农业用地和林地,包含穗石、练溪等6条行政村。
岛上还包括了一些房地产开发项目,如占地500亩的艺术村,华南碧桂园等。
用地情况详见表5-1,表5-2。
2.人口现状根据南村镇和新造镇镇政府提供的有关统计数据,截至2000年,在大学城的研究用地范围(以下简称“大学城用地”)内,南村镇建成区人口为16169人,新造镇镇域内的小谷围岛上人口13658人,大谷围地区(南岸地区)建成区人口13534人,总人口43361人。
治理孤岛——广州大学城“城中村”改造调查

对农村 、农民 问题 的和谐观 、 可持续发展观与人性化的管
理 决策使然 ,也是政府与村 民博奔 的结 果。不 少人认 为 , 建设 广_1 的高起点 的大学城 , 』惟一 、 } 为何不让村民全部迁出 ,
结果还保 留 4 “ 中村 ”的尾 巴呢?我们通过调查研究 个 城 分析认 为 ,南亭 、北亭 、穗 石 、贝岗 4 个保 留区得 以在大 学城 一期建设 中成 为保 留村 ,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 一 ,番
的形成 、生命周期及其管理模式 。
形成
广州 大学 城 ( 区 )行 属番 禺 区新 造镇 小 谷 围岛 , 北 总面积 2 .5 01 平方公里 ,分布有 南亭村 、北亭村 、穗石村 、 贝岗村 、郭 朗村 、练溪村 6个行政村 ,总人 口 1,9 , 289人
禺区是广 州 城市发展 战略 中 “ 优” 南拓 ”的中心区 , 1 北 、“ 早在上世纪末 ,小谷围岛所在的番禺新造镇已被规 划为未
阶段地进行 ,不能奢望在短期内完成 ,因此 4个保留区保
总规划 范 围约 4.平方 公里 ,其 中可建设 用地面积 约 3 3 3 5
平方公 里 ,分为小谷 围岛 ( 北区 )和 南区。2 0 年 1 01 2月
2 4日九届四十 八次省长 办公会 议审议 通过 《 州大学城 广 发 展规 划 》 03年 1月广 州大 学城 建 设 正 式启 动 。从 ,2 0 20 0 4年开始 1 所 高校陆续进驻 小谷 围 , 0 现有大学城医院 、 岭南印象园 、广东科 学中心 、广州大学城体 育中心 、四大
商业中心等 配套设施 。
留为大学城二期建设内容 ;第二 ,大学城这 4个保 留村文 物最为集中 ,因此改造方案需要慎重规划 ;第三 ,虽然大 学城初期建设 完成 ,但 大学城作为一个孤 岛 ,初 期需要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2:广州大学城中心区人口分析预测
16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人口分析预测
根据大学城发展规划,广州大学城的规划范围约45平方公里,人口将达到30万,已经达到中等城市的规模,必须具备城市的各种基本功能。
在大学城中心区的规划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口数量与构成,中心区的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的内容及数量、交通运输、道路等级及指标、市政公共设施的组成及能力、
住宅建设的规模与速度、建筑类型的选定及城市的布局都直接受其影响。
大学城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城,其人口状态具有其鲜明的特点。
大学城中心区的作为大学城中城市性最强的部分,它既不同于周边组团的大学校区,有不同于普通城镇。
1.1大学城人口现状:大学城范围内现状一村镇人口为主,详见下表
随着大学城范围内的土地收归国有,和大学城的开发建设,当地的城市化进程极大加速,人口的数量、结构必然迅速变化。
1.2人口构成与大学城的特点
以教育产业、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为主,主要用地功能为院校校舍用地、高科技产业园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及公共绿地,人流、信息流巨大,物流相对较小。
人口构成上相对简单,人口年轻化、受教育程度高、高素质人才汇聚,流动人口比例较大。
1.3年龄构成
由于学生占人口较大比例,各行业的从业人员也以中青年居多,参考其他城市的经验数值,估计大学城人口的年龄构成如下表
1.4性别构成
由于高校的类型多样,行业的从业人员对性别无特殊要求,因此性别比例趋于平衡。
1.5劳动构成
根据有关资料,城市中劳动人口一般占总人口的60%,生产性劳动人口占劳动人口的60%~80%。
由于大学城的定位和功能配置,大量人口是学生和科研人员,因此,劳动人口和非生产性劳动人口比例将大幅提高。
预测如下表:
1.6流动人口
大学城另一个特点是流动人口比普通城区要高。
包括社会各行业的季节工、临时工,短期进修学生和借调职工及走读学生和巡回授课的教工、参加会议旅游等人员。
预计将占总人口的25%
1.7人口增长
17
自然增长率
低于其他城区,预计0.5%
机械增长率
在建设初期很高,以后逐年降低,在招生人数饱和后应加以控制。
1.8人口分类及发展预测
1)学生
在保证建设用地承受范围内,学生发展规模将控制在2006年20万人。
常住学生占80%,即14万人。
相关实例数据分析
大学城名称校园用地(ha) 生活用地(ha) 比例
福州大学城386.7 180.7 2.14
上海松江大学城211.3 100 2.11
宁波镇海高教园区601.46 523.07 1.15
下沙高教园区(西区)150.3 67.1 2.24
下沙高教园区(东区)270.13 125.86 2.15
广州大学城594.7 208.4 2.85
小谷围各组团学生人数及校园规模
组团
编号
学生
规模
(万人)
校园区生活区
建筑面
积(m2)
用地面
积(ha)
容积率
建筑面
积(m2)
用地面
积(ha)
容积率组团一 3.2 384040 140.4 0.27 456660 39.9 1.14
组团二 4 594600 165.5 0.36 567980 58.3 0.97
组团三 3.2 520280 127.6 0.41 450960 59.8 0.75
组团四 1.7 223720 80.1 0.28 236555 23.3 1.02
组团五 1.9 259350 81.1 0.32 269925 27.1 1.00
2)教工及其家属
按照“十五”计划,普通高校专任教师、科研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占教职工总编制80%以上,师生比范围在10:1(著名高校水平)到15:1(一般高校)之间。
大学城教师发展规模1.3万人,教职工总数1.625万人,按60%带眷率,带眷系数2.4计算,教职工家属2.34万。
3)各行业从业人数估算
本地区主要发展产业为高科技产业,从业人员参照其他大城市的经验设定
香港数码城26公顷,从业人员460-770人/公顷
中关村科技从业人员12万,占常住人口12%
大学城科研产业机构用地25公顷,参考香港和中关村暂定从业人员2万人。
按带眷法计算(60%带眷率、带眷系数2.4人),共计家属2.88万人。
另外,参照广州市各行业的从业人员情况和传统大学的人员配置,按大学城的产业结构特色,可大致估算:
18
上表表明,大学城可提供超过1万个就业岗位,可采用就地消化(农转非居民、勤工俭学学生等)。
1.9可研报告对人口的预测
根据《广州大学城综合发展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综合《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广州大学城城市规划设计项目竞赛技术文件》和终审专家组的意见,对于大学城人口得出以下预测:
1)广州大学城未来人口极大增长(相对于该地区原有人口数量而言),新增人口主要为学生、教师、职
工和产业人员。
2)整个大学城规划总人口35-40万人。
人口构成:学生18-20万人,教师员工1.5-2万人,职工5万人,
高科技产业从业人员2-3万人,其他不可预测人口3-5万人,村镇人口约5万人。
3)小谷围岛有十所大学进入,规划总人口为25万人。
人口结构:学生14万人,教职工2万人,村民1
万人(小谷围岛现有村镇人口13658人)。
4)中心区规划8万人,其中居住人口3万人,流动人口5万人。
1.10规划人口与用地核算
大学城中心区总住宅用地为33.41公顷,其中北区(研究园区)为17.78公顷,南区(中心区)为15.63公顷,总计规划提供住宅建筑面积为140.9万平方米,规划居住人口约32200人,符合可研报告提供的规划居住人口预测数目。
项目(单位)数值
总用地面积(平方米)2,052,893
总建筑面积(平方米)1,801,633 其
中
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1,408,732
公建建筑面积(平方米)1,037,334
其他建筑面积(平方米)790,367
总基底面积(平方米)656,832
建筑密度(%)24.5
容积率0.88
绿地率(%)41
居住人口(人)32193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