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课件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学课件课件

公共政策学课件课件

基本人权的保障
人所以为人在于每个人都有权利, 人所以为人在于每个人都有权利,保障各种权利 就维护了人的尊严。 就维护了人的尊严。 生命权 自由权 财产权 对生命权与人性尊严的认知? 对生命权与人性尊严的认知?
体面的生活
体面的生活”是随时代发展不断变化的, “体面的生活”是随时代发展不断变化的,但每 个社会都有起码的标准。 个社会都有起码的标准。 对政府而言,政府必须保障社会最低的生活需要, 对政府而言,政府必须保障社会最低的生活需要, 这是人性尊严的需要。 这是人性尊严的需要。
公道在人心
2007年记者招待会
解决民生问题还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 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在社会推进公平 与正义。
记者也许问,什么叫快乐? 我可以借用艾青诗人的一句话:“请问开 “ 花的大地,请问解冻的河流。 花的大地,请问解冻的河流。”
(5) 责任政府
政府从社会获取权力,并促使社会成员履行相关的义务, 政府从社会获取权力,并促使社会成员履行相关的义务, 同样政府也要履行社会契约规定的条件。 同样政府也要履行社会契约规定的条件。 一个政府只有在能够保障社会利益, 一个政府只有在能够保障社会利益,促进实现社会意志 所提出的目的,即真正履行其责任时才是合乎理性、 所提出的目的,即真正履行其责任时才是合乎理性、道 理的,才是合法的。 理的,才是合法的。
现代社会政府责任的承担,就是把政府关进笼子 政府关进笼子。 现代社会政府责任的承担,就是把政府关进笼子。
处理的事故: 处理的事故:
[山西临汾洪洞县 “12·5”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山西临汾洪洞县 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2008年“4·28”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 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 年 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 [山西吕梁孝义市 “6·13”特别重大炸药爆炸事故 特别重大炸药爆炸事故] 山西吕梁孝义市 特别重大炸药爆炸事故 [山西临汾襄汾县 “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 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 山西临汾襄汾县 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 [黑龙江鹤岗市兴山区 “9·20”特别重大火灾事故 特别重大火灾事故] 黑龙江鹤岗市兴山区 特别重大火灾事故

第2章 公共政策价值《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第2章 公共政策价值《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一)平等与效率的第一次碰撞——平均主义
所谓平均主义,是指要求人人均等地享有社会物质财富的心理欲求、思想主张、 理论原则及其指导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新中国建立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 时期的平均主义可以说是泛滥成灾,支持这种平均主义的实践工具当归政府的政 策,而政策的价值取向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效率与公平的冲突
公平与效率是公共政策价值中的最基本价值,效率原则 是现代公共行政的一项原则,它要求行政主体在公共政 策行为的过程中,应当以经济、有效的方式,以尽可能 少的“投入”,获取尽可能最大的“功效”。基于政府 是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综合协调系统,事关国家 的兴衰,加上政府管理具有最大的涵盖面,效率就成为 当代社会公共行政中公共政策运行自身的要求。
二、公共政策价值类型
研究公共政策价值的最终目的,是要在制定和实施公共 的实践中,坚持明确的价值取向。从公共政策价值取向来看, 公共政策价值可分为三类:
1.管理价值 2.文明价值 3.理性价值
三、公共政策价值的意义
1.有助于合理确定公共政策目标 2.有助于规范公共政策价值导向 3.有助于协调公共政策利益关系
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候就要兼顾到多数人利益,实行 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原则; 2.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 3.坚持“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的原则 ; 4.坚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第四节 中国公共政策的价值
一、价值追求的变化历程
二、民主与科学的冲突
在决策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通过民主来实 现决策的科学化。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扬民主,让 民众尽可能多地参与决策过程,保障决策过程中智 力来源的畅通和多元化。
另一方面,需要有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要尊重 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哪怕是离经叛道的意见和建议, 都能够得以表达的权利。

公共政策学01-课件

公共政策学01-课件

5.2选择政策目标的分析方法1.价值分析(1)澄清价值概念,明确你所追求的价值的具体含义。

(如“公平”)(2)区分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

弄清你所希望的价值(主观)是不是真正合乎需要的价值(客观)。

(合目的性问题)如“虚荣”与“荣誉”。

(3)分析价值内部的冲突,如“自由”,其中有“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区别与冲突,“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的区别与冲突……(4)分析不同价值之间的关系,明确此种价值是增进还是削弱其他价值的实现。

权衡不同价值之间的得失。

如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主要涉及多重目标的冲突问题)(5)评价各个价值的紧迫性和终极性。

(轻重缓急问题)(6)明确价值与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

看其符合谁的利益要求,违背谁的利益要求,以及它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如何。

◆价值分析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利害分析。

它主要回答的是:政策追求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到底什么是应该追求的?该价值目标对其他价值目标有何影响?不同价值目标之间的优先性关系如何?政策目标是否具有价值合理性?等等。

2.政治可行性分析(1)分析政策目标对社会中各种政治势力的利害影响,以及与它们的价值观、风俗习惯等的相容性,预则它们的可能反映,尤其要预测政策受益者和政策受损者的可能反映。

(2)分析社会中各种政治势力的力量对比,其中主要看:政治势力的组织程度、人数、经济实力、思想影响力、政治影响力等。

同时注意偏好强度对政治力量的影响。

(3)分析各种政治力量围绕政策目标相互作用的各种可能后果,权衡政府和社会承担破坏性后果的能力。

(4)分析政策制定者、各个权力机关和官僚集团的价值偏好及其与政策目标的利害关系,考察他们支持或反对该政策目标的可能性和强度。

(5)分析政治制度因素对政策目标确立的影响和可行性。

如政教合一。

◆政治可行性分析主要回答的是:支持和反对该目标的政治力量是那些?强度有多大?该目标能否得到足够的支持?3.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手段可行性分析)(1)分析政府有多大财力或愿意用多大财力满足实现政策目标所需要的资金。

第5章 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第5章 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二、 政策议程建立的过程
实际上,我们认为,一项政策议程的建立,一般 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 (1)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的产生。 (2)公众议程。 (3)政府议程的形成 (4)政策认定议程。
第三节 政策制定的模式
公共政策制定的模式是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工作 者在对公共政策的研究中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 政治生活、思考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社会效果,预测 未来的发展,不断总结出来的各种模式。
策制定主体拓展。 3.集权与适度分权相结合的政策制定权。
三、公共问题对政策的压力
(一) 公共问题的发展,使其向政策问题转化成 为必然。
(二)公共问题的控制与解决,为政策制定施压。
第二节 政策议程
一、政策议程的概述
政策议程通常指某些已引起深切关注并确认必须解决的公共 问题被证实提起正是商讨、规划、研究的议事程序,以决定 政府是否需要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 的政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价值判断标准、政策目标、政 策方式、政策界限等是讨论的重点问题。其本质是政策问题 提上政策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六、 博弈决策
博弈理论研究的是在特定情况下如何进行理性决策的问题。 这种特定情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他们彼此存 在相反的利害关系,其中每个人的选择都会对他人的决定产 生影响,最终的结果依赖于所有参与者的选择。
博弈模式是一个抽象的、演绎的政策制定模式,它并不描述 人们实际上如何进行决策,而是解释理性的人在竞争状态下 会怎样去考虑决策。一般而言,在竞争的环境中,自己的选 择往往要依赖于对手的选择。
二、“摸着石子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经济建设上来,我国的政策制定坚持了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逐步形成了“摸着石子过 河”的政策制定模式。具体表现在一下三点:

公共政策学PPT幻灯片课件

公共政策学PPT幻灯片课件
①公共政策是政府推行组织统治的基本工具; ②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2)政府权力、政府职能决定政策的限制、类型 与数量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 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 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的关系P197-P198
任何政策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所提供的总体框 架内运行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和联 邦制。
4
即在治理需要与能力之间合理、有效地调整过程 中对善治的体现。 ①治理理论重新厘定了政府的角色,强调政府的调 控能力; ②治理理论强调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多元化; ③治理理论强调公共决策权力运行的双向性; ④治理理论强调政府的政治责任。
10
四 公共决策体制
1)公共决策权力及其归属 公共决策通常可以理解为在决策过程中根据自
第三章 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二节 公共权力与公共决策体制
1
课程内容
一 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 二 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 三 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 四 公共决策体制
2
一 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 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P196
(1)政府权力、政府职能的二重性决定了公共政 策的二重性。
己的目的,将个人意志施加与他人意志之上,通 过各种途径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在政策主体系 统中,公共决策的基础既来自正式的职务权力、 法定的权力,也来自于非正式的人格权威、技术 权力,而更多的则是二者的结合。
公共决策权的使用和运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最高决策权的构成及其归属决定了决策体制的性 质和类型。
) B 政策性针对性强 D 政策适应性强
13
3)公共决策规则 全体一致规则;多数规则 全体一致规则又称“一票否决制”,即所有拥有 投票权的直接决策者都对某项政策方案投赞同票, 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票反对的情况下,政策方案 才能转化为正式的公共政策。其两个基本特征为: ①决策主体在形式上都能绝对平等地分享决策权, 任何一个否决行动都会随政策方案的通过产生决 定性的影响。②决策结果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公共政策课件

公共政策课件
议程设定
确定问题在政策议程中的位置,考虑 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影响。
政策方案的规划与设计
方案规划
制定解决问题的总体策略和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表。
方案设计
细化方案内容,包括目标群体、实施方式、资源分配等,确保方案具有可行性 和可操作性。
政策方案的合法化
政策草案的制定与审查
完成政策草案,经过相关部门审查,确保合法性和合规性。
公共政策执行的步骤
公共政策执行通常包括制定执行计划、组织与人事安排、宣传与教育、 资源分配、实施执行等步骤。这些步骤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完整的政策 执行过程。
公共政策评估
公共政策评估的定义
公共政策评估是指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等进行 系统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
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政策的实施情况,评估政 策效果,发现问题并改进政策,以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有 效性。
公共政策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公共政策基本概念 •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 公共政策执行与评估 • 公共政策类型 •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 公共政策发展与展望
01
公共政策基本概念
公共政策的定义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 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和方案,旨在影响 社会利益分配和公共资源分配。
公共政策是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领 域。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包括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定量评估 主要采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和实验等方法,而定性评估 则主要采用案例分析、访谈和观察等方法。
公共政策调整与终结
公共政策调整的定义
公共政策终结的定义
公共政策调整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政策内容 、目标、手段等方面的调整和改变。

《公共政策导论》课件

《公共政策导论》课件
动因
公共政策创新的动因可能包括社会变迁、科技发展、政府治理需求等 。
特点
公共政策创新具有前瞻性、实验性、动态性等特点,需要不断调整和 完善。
案例
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一种公共政策创新,旨在推动国 际合作和经济发展。
公共政策扩散的途径与方式
途径 公共政策扩散的途径主要包括自 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
总结词
确定方案的实施方式和资源需求
政策方案的评估与选择
总结词
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 作性
04
总结词
选择最优方案并作出决策
01 03
总结词
比较方案的优缺点和风险 收益
02
总结词
征求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 建议
政策的合法化与实施
总结词
确保政策的合法性和合规 性
总结词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 间表
总结词
分配资源和责任,建立监 督机制
案例 例如,中国的垃圾分类政策就是 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推广, 通过制定法规、加强宣传等方式 推动实施。
方式 自上而下包括政策制定、发布、 推广和实施等环节;自下而上则 包括问题识别、利益诉求、政策 形成和执行等环节。
影响因素 影响公共政策扩散的因素包括政 治制度、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水 平等。
公共政策创新与扩散的障碍与对策
障碍
公共政策创新与扩散的障碍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僵化、社会文化差异 、资源限制等。
对策
针对这些障碍,可以采取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优化资 源配置等措施。
案例
例如,针对中国的高考改革政策,需要克服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和社会 公平问题的挑战,通过加强宣传和试点推广等方式逐步推进。
01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学》课件01公共政策和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课件01公共政策和公共政策学

行为主义政治学
行为主义政治学没有统一的理论模式,各 种学派林立,较有影响的有阿尔蒙德的结 构-功能主义,西蒙和E.林德布洛姆的决 策理论,多伊奇的政治沟通理论,伊斯顿 的政治系统分析等,这些具有最广泛特征 的理论被称作“一般理论”。
行为主义政治学
行为主义政治学把政治行为看作政治的出 发点和政治分析的基本单元,并用现代科 学方法加以分析;坚信政治学作为一门经 验科学最终可以对政治现象加以科学解释 和预测;反对传统政治学将研究重点集中 于政治制度,主张从法律、制度的研究转 向可加以实际观察的政治行为的研究;反 对抽象的规范性理论,认为科学的功能在 于解释世界而不在于改造世界。
著作
与S.韦伯合写的《公民文化》(The Civic Culture: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Democracy in Five Nations)
公共政策——学科史的视角
诞生 发展 建制化
诞生-1:三论
P36-39 20世纪前半期,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的产生,决策科学的形成,行为科学的诞 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凯恩斯主义 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 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诞生2:行为主义-政治学-公共政策学
行为主义政治学 Politics of Behaviorism 芝加哥学派 The Chicago School 代表人物 • 梅里亚姆 Charles E. Merriam • 拉斯韦尔 Harold D. Lasswell • 伊斯顿 David Easton • 阿尔蒙德 G. A. Almond • 多伊奇 Karl W. Deutsch
➢ 在国际层面,现代国家是指主权国家, 代表领土内人与物的总体,受到其他国 家的承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目的的行为过程。 戴维·伊斯顿: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分配。
(2)中国:
▪ 伍啓元:公共政策是政府所采取对公私行动的指引;公共政策是将来 取向的;公共政策是目标取向的;公共政策是与价值有密切关联而受 社会价值所影响的;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有决策权者所采取或选择的; 公共政策是具有拘束性而受大多数人接受的行动指引。
2、公共的内涵
▪ 与私人相对 ▪ 本质是公共意愿和社会公正。 ▪ 现实中纯正的公利是少数,更多是群利。
Hale Waihona Puke 3、公共政策的多种阐释(1)西方:
伍德罗·威尔逊: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并由 行政人员(国家公务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哈罗德·拉斯韦尔: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罗伯特·艾斯顿:政府机构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托马斯·戴伊: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詹姆斯·安德森:一个或一批行动者为解决某一问题及其有关事物的
▪ 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公共问题(环境)、公共目标(方 向)、公共利益(价值)。
▪ 公共政策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
▪ 表现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 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 略等。共同点就是以一定的文件形式加以公布。
二、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和作用 1、特征
▪ 学会网站: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学术团体,隶属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index.html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官方智库)
宣传部网站/
五、学习方法
▪ 掌握与运用学科话语
如:政策系统、决策体制 、政策模型、政策工具 、政策过程、政策 制定 、政策议程、政策执行 、政策评估 、政策终结 、政策周期、 政策分析等等
▪ 关注与分析现实政策
如:经济政策、政治政策、社会政策、科教文体政策
第一章 公共政策的学科知识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 1、政策的含义
政策一词源于美国,后经日本传入中国。在现代意义上有10种用法:
▪ 一个活动领域的标签 ▪ 总体目标或事物期望状态的一种表达 ▪ 专门性的建议 ▪ 政府的决定 ▪ 正式的核准 ▪ 一项计划 ▪ 一种产品 ▪ 一种结果 ▪ 一种理论或模型 ▪ 一个过程
课比赛第一名
导论
一、课程地位与学习目的
▪ 学科基础课程
▪ 适应环境;
影响政策; 提高“申论”能力。
政策是生命
三、内容体系
▪ 政策基础 ▪ 政策过程 ▪ 政策分析
第一章 公共政策的学科知识 第二章 政策系统与决策体制 第三章 政策模型和政策工具
第四章 政策制定 第五章 政策执行 第六章 政策评估 第七章 政策终结
▪ 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成为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论文集收录了他的 《政策方向》一文,第一次论述了政策科学的对象、性质和发展方向; 开创性地提出了政策过程的阶段模型(信息、建议、制定、执行、运 用、评价、终止)
3、发展
▪ 以色列(后到美国)公共管理学者德洛尔被认为是公共政策学第二代 代表人物。其代表作:《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1968)、 《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使用》(1971)、《政策科学构想》 (1971)。
▪ 引入中国:朱志宏《公共政策概论》台北三民书局1978年;桑玉成 《公共政策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林德金《政策研究方 法论》延边大学出版社1991年,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1992年,陈振明《政策科学原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 年。
公共政策学
Public Policy Studies
上外公关本科专业 2012年秋季
自我介绍
▪ 公关方向博士 ▪ 中国高教学会公共关系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助理 ▪ 全国公关专业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委员会副秘书长 ▪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 《高教公关天地》杂志“杨博士侃公关”专栏作者 ▪ 中国高教公关名师,中国计量学院首届文科教师讲
▪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2、产生
▪ 斯坦福会议:1951年,美国一批各个学科著名学者聚集斯坦福大学 召开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学术会议。会后出版拉斯韦尔和勒纳主编的论 文集《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首次提出并界定了 “政策科学”的概念,被誉为“政策科学的开山之作”,标志着公共 政策学的诞生。
第八章 政策分析
四、教材、参考书和网站
▪ 教材:
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6月版。
▪ 参考书:
①(美)托马斯·R·戴伊著:《理解公共政策》(第1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9年。 ②(美)沙夫里茨,莱恩,博里克主编:《公共政策经典》,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6年。 ③陈庆云主编:《公共政策分析》(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④谢明编著:《公共政策导论》(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⑤陈世香主编:《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
(1)导向功能:行为、观念 (2)管制功能:奖励、惩罚 (3)调控功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4)分配功能:公平、效率
三、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和发展
1、公共政策学的概念
▪ 曾经,中国学术界把公共政策学与政策学、公共政策、公 共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研究等概念看成同 义词。宁骚主张公共政策学=政策研究+政策分析。
(1)权威性:公权力、合法化 (2)强制性:有惩罚性措施、有执法部门执行 (3)政治性:政治动机
政治就是争夺与维护 在组织中的权力的行为
2、类型
(1)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2)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教育科学文化政策 (3)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4)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3、作用(功能)
▪ 宁骚: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利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 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 陈庆云: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 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 谢明:是社会公共权威部门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 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