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猫》同步练习(新课标)(含答案)

合集下载

《猫》优秀说课稿(通用10篇)

《猫》优秀说课稿(通用10篇)

《猫》优秀说课稿《猫》优秀说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猫》优秀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猫》优秀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名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郑振铎的《猫》。

我把我的说课分为这样几个板块: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指导、说教学流程。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猫》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现代散文。

本单元选编了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

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人类的生活轨迹,本文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

学习这篇散文,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入体验人与动物间的挚爱真情,而且能让学生领略到散文的语言美,作者细腻的描绘和朴素的文采。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知识目标: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抓住重点,筛选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同情、怜爱弱小的思想感情,交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处事原则。

3.学情分析本文故事性强,情节较简单,与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相接近,这都为本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多谈自己的看法。

二、说教法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只有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读,才能体会课文中包含的复杂感情。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15课_猫》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15课_猫》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15课猫》同步练习卷二、标题1. 第一次读课文,文中的猫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2. 给加点字注音。

屏息凝视________枝折花落________暖和________的确________解闷 ________没完没了________3. 辨字组词。

耍________ 腔________ 虚________ 脖________要________ 控________ 虑________ 勃________贪________ 撞________ 性________ 稿________念________ 幢________ 姓________ 搞________。

4.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变化多端 ________A、端正、不歪斜B、东西的一头C、项目,方面D、用手很平正地拿着(2)枝折花落________A、断B、亏损C、姓(3)粗细各异________A、分开B、不同的C、特别的D、另外的E、奇怪。

5.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6.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非……不可……无论……也……任凭……也……就是……也……(1)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________谁怎么呼唤,它________不肯回来。

(2)要想取得好成绩,________下苦功________。

(3)它若是不高兴啊,________谁说多少好话,它________一声不出。

(4)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________遇上蛇________斗一斗。

7. 不改变意思,将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1)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________(2)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________。

8. 照样子写句子。

(1)例: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也……________(2)例: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排把老鼠等出来不可!非……不可……________。

第26课《猫》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一下)

第26课《猫》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一下)

第26课《猫》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一下)教学目的1、理清了课文表达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3、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教学重点:1、理清了课文表达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形,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伙儿都专门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专门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闻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会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怎么讲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板书课题、作者〕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咨询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要紧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

〔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讲明〕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棱〔〕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

摸索以下咨询题:〔目标1〕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能够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爽朗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猫》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猫》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第16课《猫》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一、字词书写1.选出字形书写准确的一项。

(1)安( ) A.详B.祥C.翔(2)( )诉A.辨B.辩C.辫(3)鸟( ) A.茏B.笼C.珑2.给下列词中画线的字注音。

冤枉( ) 活泼( )惩戒( )蜷伏( ) 相称( )妄( )下断语二、选择题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B.《植树的牧羊人》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

C.《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

全文以抒情为主,兼叙述和说理,是纪念文章的典范之作。

D.郑振铎先生的《猫》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怜爱,从而让我们有了更多感悟。

4.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项是()①实际上,猪是很聪明的动物,“智商” 远高于牛、羊等家畜。

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③例如,英国曾有一头小猪,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具备了与人握手、从1数到8等技能。

④人们常用笨得像猪形容某人很愚笨。

⑤科学家还认为,猪与狗、黑猩猩、人类等高智商物种一样,具有认知能力。

A.④②①⑤③B.①②③⑤④C.④①②③⑤D.①②⑤③④5.请选出下列语句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句中的“里”是名词。

B.“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句中的“一遍”是数量词。

C.“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句中的“狭隘”一..民族主义和狭隘词是褒义词。

D.“学如道水行舟,不进.则退.。

”句中的“进”和“退”是一组反义词。

6.根据语境,下列填写在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午饭时,张妈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部编版初中语文《猫》教学反思(共二 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猫》教学反思(共二 篇)

初中语文《猫》教学反思(一)《猫》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篇文章选自《郑振铎文集》,描写了“我”三次的养猫经历,曲折的表达出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告诉读者: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妄下结论,否则就难免出错,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悔恨。

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的第一点:概括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以及对我的影响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而说出文章主旨以及得到的启示作为本课教学难点。

根据七年级学生身体和心理上的特点,我将采用讲授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注重小组合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以及能力的提高,并且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培养。

可取之处:整个课堂,学生边读边说,边说边读,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地走,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积累丰厚自然。

不足之处:各环节过渡还不够自然,在“品味”环节还做得不是太理想,在拓展环节还需要斟酌、推敲,在以后的教学历练中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基础,品味文章深意是重点,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感悟是难点,这也正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价值所在。

所以,此课教学依“理解”“品味”“感悟”三大板块层层推进,由浅入深,让学生自由说话、主动说话、积极讨论,进而理清作品、品味感情、领会深意、感悟人生、学会做人。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紧扣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让文学作品的韵味充盈课堂。

初中语文《猫》教学反思(二)《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我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与学生见面的短短20分钟,老师要充分有效地利用。

让学生齐读课文一遍,以便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并让学生标画文章中的生字新词,自行解决。

这篇课文篇幅长,语言通俗易懂。

因此我在课堂设计上让学生速读课文,简述三只猫的故事。

(可选择其中一只谈一谈)并且对速读提出要求,并在屏幕显示:在文中标画出有关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词句。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13《猫》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13《猫》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13《猫》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一、基础性学习1. 背诵课文反复背诵《猫》一文,熟悉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感受文中的情感色彩。

2. 默读与朗读进行默读和朗读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3. 聚焦词语针对文中生词和重要词语进行词义理解和用法归纳,拓展词汇量,丰富词语表达。

二、思维拓展学习1. 主题思维通过分析《猫》一文的主题及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综合理解和思考能力。

2. 细节理解从文中细节入手,深入挖掘文本蕴含的意义,训练学生全面、透彻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情感体验学习1.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与“猫”之间的情感联系,促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情感共鸣。

2. 形象描绘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让学生表达对“猫”的个人情感与体验,培养想象与创造能力。

四、扩展阅读学习1. 读懂拓展文本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或信息资料,拓展对“猫”这一主题的认知,促进阅读兴趣的培养。

2. 阅读心得分享组织学生进行扩展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分享,促使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和思想碰撞,拓展视野。

五、综合应用学习1. 创设情景对话让学生自由创设“猫”与主人之间的情景对话,锻炼语言表达和情感交流能力。

2. 书写读后感引导学生写作读后感,总结对《猫》的理解与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与表达能力。

六、评价反馳学習1.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在学习《猫》这篇课文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身优缺点,并制定改进措施。

2. 互评分享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分享,借鉴他人优秀之处,促进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结语通过以上分层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猫》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意义,同时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情感交流能力等综合素养,提升自身学习水平和文学修养。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15课_猫》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15课_猫》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15课猫》同步练习卷(2)二、标题1. 看拼音写词语2. 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de dí dì〕的________确目的________ 好的________〔hé hè huó huò〕和________平和________面和________弄一唱百和________ 〔zhé shé zhē〕折________腾折________叠折________本儿。

3. 根据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1)“变化多端”的意思是________。

它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____。

(2)看右边这幅图,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些四字词语形容可爱的小猫呢?请写一写。

4. 给句中加点的词语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1)说它老实________吧,它的确________有时候很乖。

(2)它若是________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3)它们逐渐________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5. 给下列句子找出正确的关联词语。

不但……而且……无论……都……因为……所以……任凭……也……(1)________我说多少好话,他________不肯原谅我。

(2)蒲公英的种子________飞到什么地方,________能生根、发芽。

(3)小红________学习好,________还是老师的好助手。

(4)________昨天下了一夜的大雪,________马路上的积雪很多。

6. 按要求改写句子。

(1)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改成陈述句)________(2)猫会在稿纸上踩上几个脏脚印。

(改成比喻句)________(3)满月的小猫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改成反问句)________。

7. 课外阅读。

可爱的小白我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小白。

小白长得很可爱。

瞧,它全身雪白雪白,摸起来毛茸茸的,十分舒服,仿佛一件白色的貂皮大衣。

《猫》说课稿15篇

《猫》说课稿15篇

《猫》说课稿15篇《猫》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猫》的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1.《猫》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现代散文。

本单元选入了五篇描写动物的__,这些__有人类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也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__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给人留下深深的思考。

第一课时完成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字词教学和对前两只小猫故事的解读,本节课重点剖析第三只小猫带给我们的心灵震颤,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而且能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美和作者细腻的描绘、朴素的文采。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和七年级学生心理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①用心体会第三只小猫带给我的心灵震颤。

②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细节刻画的手法。

③养成严于律己,公正待人接物的品行。

3.教情、学情分析__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年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与生活非常接近,这都为__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__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多谈自己的看法,这也符合新课改“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的要求。

为此我采用朗读感悟法、情景设置法,小组组内合作、组间讨论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课上主要开展好课本剧表演和课堂法庭两个活动,完成对文本的解读。

二、说预习预习是学生课堂学习必备前提,是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途径,是四模块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

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课改实践证明缺少了预习环节的课堂注定是低效的。

只有进行有效预习才能达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目的,才能真正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当堂达标。

结合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预习题目,在第一课时结束时布置给学生。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第三只小猫的故事排练成课本剧。

2.把三只小猫的故事对比,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同步练习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nüè()待yuān()枉懒duò()鸟1óng()
biàn()诉sǒn g()恿安xiáng()乞gài()
zhòu()骂chàng()然叮zhǔ()suān()辛
quán()伏chéng()戒消hào()屋jǐ()
(二)阅读理解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

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

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

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2)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3)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

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4)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5)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6)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

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7)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8)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9)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

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10)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11)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

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12)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1 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14)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15)隔了几天,张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

”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16)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17)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18)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 9)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20)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1.简要概括一下选文内容。

(2分)
2.从第(1)、(2)段中找出形容第三只猫特点的三个词,并说说这样形容的作用。

(2分)
3.划线句子两次提到了猫对鸟笼凝望,有什么用意?(1分)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请说说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附参考答案
(一)
虐待冤枉懒惰鸟笼辩诉怂恿安详乞丐
咒骂怅然叮嘱酸辛蜷伏惩戒消耗屋脊
(二)
1.我冤枉第三只猫吃了芙蓉鸟,留下了深深的悔恨。

(2分)
2.忧郁、难看、懒惰(1分)表现出我们不喜欢这只猫,为下文冤枉猫作铺垫。

3.为下文冤枉猫作铺垫(1分)。

4.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我”的悔恨与自责。

(1分)
5.我武断地冤枉了第三只猫,使之含冤死去。

我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1分)负罪感永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

所以永不养猫。

(1分)
附作文推荐
他影响了我
初一(8)卢思奇
每当我看见那个水瓶时,便想起了他。

几个月前,我买了一个水瓶,谁知这个水杯既没有滤网,水还常常漏出来,于是,我拿着这个水瓶,去找商户调换。

谁知这商户蛮不讲理,反咬我说是我自己弄的,我十分生气,反驳了他,可他就是不给我换,话里还带着刺儿,盛怒之下,我走进了消协办公室。

一进办公室,我就看见了他。

他中等身材,看样子至少有五十多岁了,头发有点乱,皮肤黑黝黝的,身材坚实而又厚重。

脸上透着坚毅,那一排钢针一样的胡子,让人觉得他充满了铁一样的力量。

他见到我,却和蔼地笑了,和刚才的那尊塑像没有一点可比性。

不知为什么,这一笑,反倒让我觉得不好意思了。

他给我搬了一把椅子,亲切地招呼我坐下。

他似乎有神力一般,觉察到了我的不好意思,先开口了:“有什么麻烦事了吧,小伙子。

没关系,给我说说。


我把事情给他说了,他认真地听着,还不时提出一些问题。

听着听着,他的表情变得严肃了,仿佛又回到了那尊塑像,眼中扎出尖锐的光,那卫兵一样的胡子,仿佛都立起了枪,让我觉得有些发凉。

听完后,他快步前往那个摊位,用他那同龄人罕见的记忆力,把我的话运用得得心应手,好像这事发生在他的身上。

坚毅的目光把商户的辩驳堵在了空气中,那烈火一样的目光似乎一道闪电,劈开了乌云。

最后,商户没法子,只得调换水瓶,并向我道歉。

我走时,他还不忘提醒我是否忘拿东西,并用他那和蔼的微笑送我离开。

不知为什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我看到那个新水杯时,便把他那和蔼的微笑和坚毅的目光盯在了心上,并一直挂下去,让它永远那么新。

他影响了我
初一(8)向南
我初次看到他,只见一张标准的椭圆形的脸,还有可爱的大眼睛,额前几缕翘起的“毛”。

这应该是调皮学生的经典形象,我这样想。

所以当他站起来,由老师介绍说这是班长时,我还真吓了一跳。

不过我并没有因此就对他产生好感。

我所知道的班长,有一出问题就找老师的,有班里成了一锅粥也无动于衷的,还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反正没有一种是我所欣赏的类型。

直到一天放学的短短十分钟,我被震撼了。

那天老师有事,就让班长点评。

班里收拾书包的,问作业的,侃大山的,吵吵嚷嚷,混乱不堪。

班长在一片喧闹中缓缓走上讲台,像一只从鸡窝里飞出的雄鹰。

中队长在声嘶力竭地喊“别说话了”,但这只能让班里更吵。

班长呢?他也要喊“安静”吗?哼,没用的!班委不可能管住班。

小学中我当班委的三年,使我再也不去试图做一个管理者。

过了一会儿,班里的噪音竟渐渐降低了音量,收拾书
包的停止了手上的动作,问作业的将目光转向了讲台,聊天的也住了口,向台上的班长望去——班长,刚才只是极其平静地说:“哪时候安静,我哪时候点评。

”他让寂静持续了几秒钟,接着开始有条不紊地一件一件地说事。

老师吩咐的事说完了,他又走到门边,严肃地说:“刚才我开门的时候,大家都往里边挤。

钥匙挂在我脖子上,万一,万一钥匙卡在锁洞里了,门一开,人一挤,不是很危险?”他俨然是一个小大人。

他真的如同老师一样,竟关注到了这些细节,并且真的去提醒同学,避免危险。

我钦佩之余,忽然觉得十分羞愧。

我从未把这样的小事放在心上。

我老是想:“反正我管也没用,还不如不理呢!”但这只是我没有能力,没有责任心的一个可爱的借口。

而班长,他影响了我,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班长,什么是真正的责任心。

也许他根本不知道他给我带来了多大的触动,但我由衷地感谢他。

是他在我混沌错误的对责任的认知上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

他,我们亲爱的班长,我将终身难忘。

[评语]
这两篇考场作文事件叙述清楚,在“他“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上花的笔墨到位。

很多同学把握不好写人和写事的文章,其实,写人必定有事,写事也必定有人。

只是,侧重点在事情里表现人,还是人只是事情的组成部分。

那么在刻画人物花的笔墨多,自然,人物形象也就比较饱满,情感体验也就丰富起来了。

但别忘了,从人的外貌描写入手,结尾的点睛处也应该落在人身上,才叫一篇写人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