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1)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认识乘法(1)-冀教版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认识乘法(1)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乘法的意义,能够初步理解乘法算式。
2. 培养学生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乘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到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
2. 乘法算式: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3. 乘法口诀:学习乘法口诀,能够熟练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掌握乘法口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作业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加法,引出乘法。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乘法的意义。
3. 讲解:讲解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解释乘法算式的含义。
4.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乘法口诀。
5. 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乘法。
六、板书设计:认识乘法乘法算式:a×b(a乘b)乘法口诀:ab=a+a++a(b个a相加)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3.1节课后练习。
2.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掌握乘法口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作业设计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中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高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教学过程的开端,它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提出问题,或者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3.1认识乘法(1)教案冀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3.1认识乘法(1)教课方案冀教版教课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6 页、 17 页,认识乘法。
教课建议:本课是学习乘法的初步,关于此后的乘除法的学习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教材经过“游玩场” 的情境为学生供给了丰富的数学素材,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究,快乐地去发现、解乘法的意义。
教师在教课过程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在复习旧知的同时,让新知顺畅自然的体此刻学生眼前,易于接受。
在数学活动中,要以学生的思想发展作为主线,充足的松手给学生,让他们领会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更为主动的参加到讲堂中来。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认识乘法的意义,认识“×” ,会读、写乘法算式,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联合详细情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经历由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过程。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生动风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感觉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课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方案:一、创建情境,激趣导入。
1.讲话激趣师:小朋友们,你喜爱去游玩园吗?喜爱玩什么游戏?生 1:我喜爱玩过山车生 2:我喜爱玩碰碰车2.创建情境。
师:今日,老师就带你们到游玩场去玩,小朋友们高兴吗?二、探究发现,学习新知。
1.探究规律。
师:(出示“游玩场”情境图)谁能说一说,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认识了哪些数学信息?生 1:有些小朋友在跳绳,他们 3 人一组,有 2 组呢生 2:有些小朋友在玩碰碰车,他们 2 人一组,有 4 组生 3:有些小朋友在座过山车,他们是 4 人一组,有 5 组师:小朋友们能依据看到的这些情形提出一些数学识题吗?生 1:有多少小朋友在玩碰碰车?生 2:有多少小朋友在跳绳?生 3:有多少小朋友在玩过山车?师:谁能解答方才提出的数学识题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2+ 2+2=83+3= 64+ 4+ 4+ 4+ 4= 20师:请同学们察看一下上边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色?在小组内议论一下。
最新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乘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认识乘法》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认识,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认识乘法)二、新授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2)老师:同学们你们看看,那些小朋友都在玩什么呢?学生:玩坐小火车、跳绳和碰碰车。
老师:那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玩碰碰车的有多少人?玩跳绳的有多少人嘛?学生:跳绳的有3+3=6(人)碰碰车的有2+2+2+2=6(人)(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
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是多少?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图。
提问:横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朵花?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朵花?怎样算?求一共的花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2)学生填书,完成“试一试”,集中交流。
3、PPT案例(1)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钢笔吗?2+2+2+2=8,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几?(2)老师说明: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写成2×4=8,像2×4=8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
(3)4个2相加得8,不仅可以写成2×4=8,还可以写成4×2=8,谁会读这个算式?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4)老师小结:求一共有多少钢笔,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2×4=8”或“4×2=8”,读作:“2乘4”,“4乘2”,等号前面的叫乘数,等号后面的叫积。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1 认识乘法和乘法算式 ▏冀教版 (2014秋)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二、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由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过程。
2. 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会读、写乘法算式,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前面学过的连加知识学习新知识;通过游戏,练习把加法算式改为乘法算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
三、学情分析乘法的认识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学生在学习100以内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通过平时的练习,了解到学生已熟练掌握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但对乘法的概念还比较陌生,同时还比较难建立。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小组探索交流、合作等提出并解决问题,在玩中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入新知师:小朋友们,星期天、节假日你们喜欢到什么地方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玩一玩吧!(出示情景图)这是什么地方呀?你喜欢玩什么?生:小火车、跳绳、碰碰车……师:其实呀,游乐园里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呢,你发现了吗?生:……师:小朋友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问题。
那谁先来提出一个问题?生:跳绳的有多少人?指名让学生解答,教师板书算式。
算式:3+3=6(人)师:真棒,观察非常仔细。
谁来再提出一个问题呢?生:小火车上有多少人?师:这么快就算好了,真认真。
板书算式:4+4+4+4+4=20(人)下一个问题谁来提?并解答一下?生:碰碰车上有多少人?生解答,并让其他生点评。
师板书算式:2+2+2+2=8(人)师:5个4相加,再一个一个写出来太麻烦了,于是人们就研究发明了一种简便的方法──乘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板书:认识乘法(一)二、探索交流,发现新知1.寻找加法算式的共同点。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黑板上加法算式的加数有什么共同点?让各小组讨论、发言。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认识乘法》冀教版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认识乘法》教案
2.导入新课
师:观察的真仔细!其实在我们的游乐园中也有一些这样有趣的算式,你发现了吗?3,6+6+6+6中相同的加数是6。
讲授新课
师:你们看,小朋友们玩的真开心呀!他们都
在玩什么呢?
师:在这幅图中,你们都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反馈:一辆碰碰车可以坐2人,他们坐了3辆碰碰车;
跳绳的有两组,每一组有3人;
一节火车车厢可以坐4人,坐了5节车厢。
师: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反馈:有多少人跳绳?
有多少人玩碰碰车?
有多少人玩小火车?
学生:他
们在玩碰碰
车、火车和跳
绳。
学生用自
己的话说一
说。
学生独立
思考,然后集
体交流。
结合情境,
让学生根据信息
说说数学信息,
并提出数学问
题,培养学生的
问题意识,同时
锻炼学生的思维
的灵敏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认识乘法(1)_冀教版(2022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认识乘法(1)_冀教版(2022秋)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样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什么缘故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 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刻,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只是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要紧缘故确实是腹中无物。
专门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差不多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明白“是如此”,确实是讲不出“什么缘故”。
全然缘故依旧无“米”下“锅”。
因此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专门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因此,词汇贫乏、内容空泛、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那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存足够的“米”。
教材分析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确实是训练幼儿的观看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畴,让幼儿在观看事物、观看生活、观看自然的活动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义、进展语言。
在运用观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看于观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看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从本单元开始,学生将开始接触乘法的学习,表内乘法是学习乘法的开始,本单元要紧教学内容包括:认识乘法、2~6的乘法口诀。
本单元的学习将为以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打下基础。
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学说明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
一、教学内容: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6—17页“表内乘法(一)”中的第一课时“认识乘法”。
本节教材内容是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在相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的时候,乘法算式比加法算式简便。
教材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加强对相同加数连加问题的认识,培育乘法知识的生长点。
第二部分是乘法的写法和读法,“练一练”围绕乘法的意义而设计,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内化概念,培养技能。
二、面向对象:小学二年级7—8周岁学生
三、教学环境:本节内容教学前,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整数加法、连加的计算,在此基础上把以前学过的有特点的加法算式(即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提炼出来,让学生知道像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也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乘法”计算,并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白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可以用乘法表示,加数不相同的加法算式不能用乘法表示,这样设计过渡自然,对比鲜明,学生印象深刻,很容易接受新知。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景和问题,经历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
算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
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乘法的意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1 认识乘法和乘法算式 ▏冀教版 (2014秋) (1)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二年级数学课本“表内乘法”中的第一课时“认识乘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会读、会写乘法算式,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景和问题,经历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乘法的意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兔一共有多少只?鸡一共有多少只?看图列加法算式〔教师板书2+2+2=6 3+3+3+3=12〕二、观察算式,探索新知1.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这些算式,有没有新的发现?〔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教师小结:这几个算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象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都叫他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个这样的连加算式,全班交流自己写得算式。
3 .出示小棒图:同学们试着列算式。
(让学生体会到写5个2相加在一起很麻烦)老师有一种很神奇的办法可以在三秒钟内用算式表示出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乘法。
〔板书课题:认识乘法〕4.乘法既然是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他肯定就有一种新的运算符号。
〔教师拿出加号模型,向右旋转变成×〕并贴在黑板上。
出示算式2+2+2+2+2=10 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呢?把这个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2×5=10或5×2=10。
(板书2×5=10读作:2乘5等于10 。
5×2=10读作:5乘2等于10 。
)5.出示课件: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学生交流。
指名让学生读。
引导学生把其他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6.启发学生观察比较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按要求摆花片:5个5个的摆,摆三组,一共用多少个画片?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教师注意关注学生的列式情况,如有的学生列加法算式,要引导他改写成乘法算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板书:一共有多少人跳绳?大家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小朋友,看玩碰碰车的同学,他们玩得高兴吗?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板书:一共有多少人玩碰碰车?
先让小朋友独立列出算式,然后全班交流。
师板书:2+2+2+2=8(人)
算式中一共有几个加数?第一个“2”表示什么意思?第二个“2”表示什么意思?第三个、第四个“2”呢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2难点:通过直观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
教具准备
挂图、卡片。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个性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到游乐场去玩。瞧!他们玩得多开心啊!
二、自主实践,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图,发现数学问题。
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图上的同学都在玩哪些游戏。
板书:或5×4=20。
师:4×5读作:四乘五; 5×4读作五乘四。
引导学生把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加以比较,哪一种简便?为什么?
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并且用乘法算式表示更简便!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打开课本第40页在课本上,把加法算式的后面改写成乘法算式。
全班交流成果。
题目:认识乘法(第1课时)总课时数_______
主备教师
张艳
执教教师
学习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6页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了解乘法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认识“×”号,会读、写乘法算式,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板书:认识乘法。
现在我们来学习怎样写乘法算式,4+4+4+4+4=20,加数相同,都是4,可以先写4,再数一数有几个4相加,就在写5,中间写“×”,这个符号叫乘号。
板书:4×5=20
“4”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20”
表示什么?乘号“×”像什么?
计算5个4相加的和,也可以写成乘法算式:5×4=20。
小朋友们,你们能用刚刚所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算式。
师巡视指导,集体反馈。
生列出算式:4+4+4+4+4=20(人)
师:你们为什么这样计算呢?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能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还能总结出规律。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师:现在蓝灵鼠有一个问题,需要小朋友的帮助。
(1)蓝灵鼠想买三本本子,一本两角钱,一共需要多少钱?就是要我们求什么?帮蓝灵鼠列出算式。
(2)回到家后,蓝灵鼠发现两本本子不够用,又想买九本本子,一本两角钱,一共花多少钱?就是需要我们算什么?在本子上列出算式。
这样列式大家觉得方便吗?可以用连加的方法计算,我们还用连加的方法来计算就太麻烦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
自己试着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式。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的真棒,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吗?
课堂作业:
家庭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
2+2+2+2=8
乘法算式:2×4=8读作:2乘4等于8
4×2=8读作:4乘辆碰碰车,就是求4个2相加是多少,求4个2相加是多少可以用连加的方法计算。
小朋友,刚才我们已经算出“有多少人跳绳”和“有多少人玩碰碰车”那么大家现在再认真观察这幅图,图里面还画了一些同学在玩什么游戏?你们喜欢坐小火车吗?看到这么多同学在开心的坐着小火车,你想提什么问题?
一共有多少人坐小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