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高一化学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高一化学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教学目标
1. 认识维生素C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了解它的生理功能;掌握维生素 C的主要性质。
2. 了解碘、铁等微量元素在人体中 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维生素C的主要性质、微量元素 的重要作用
实验:动物的养活 维生素的发现?
★证实: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必须的营养物 质!!!
Na D. 蔬菜中黄瓜和洋葱的碘含量最高
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难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
铁在人体中的含量约为4~5克,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
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溶解性
在体内 的消化 过程
包含种 类 来源
难溶于水,易溶于 脂肪和有机溶剂
与脂类共存于食物 中,并随脂类一起 吸收,不易排泄, 易在体内积存
1.人和动 物体内的 生命元素
其他的 统称矿
物质
常量元素: 0.01%以上,包括 碳、氢、氧、氮、钠、镁、 钙、磷、硫、钾和氯共11种
微量元素: 0.01%以下,如铁、 铜、锰、钴、钼、硒、碘、 锂、铬、氟、锡、硅、钒、 砷和硼共16种。在生物体内 约占4%~5%
微量元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它在人体内含量极少,但对于维持生命活动、促 进健康生长和发育却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人体不能 合成 ,
必须从食 物中获得
3.维生素C
OH H OH OH O
分子式C6H8O6
CH2—CH—C—C = C—C
俗名:抗坏血酸 OH
O
物理性质 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为190~192℃, 易溶于水,溶液显酸性,有可口的酸味…
化学性质 易失电子,是一种较 强的还原剂,在水溶液中或受热 时易被氧化,在碱性中更易被氧 化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区别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区别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区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所需的两种重要营养物质,尽管它们都对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性质、分类、所需量以及功能上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区别。

一、性质上的区别维生素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它们在体内起着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

不同的维生素在化学结构上存在差异,例如维生素A是一类脂溶性维生素,而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可以被人体摄入或合成,但维生素的合成量往往无法满足人体的需求,因此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微量元素是指在人体中所需量较少的矿物质,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土壤和食物中。

微量元素通常以无机形式存在,如铁、锌、硒、铜等。

虽然人体只需要微量的这些元素,但它们对人体的生长、代谢和免疫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分类上的区别维生素根据其在水中的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类。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6、叶酸等。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K。

微量元素的分类相对较为复杂,常见的微量元素包括铁、锌、硒、铜、锰、碘、钼等。

这些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生理效应。

三、所需量的区别人体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量相差很大。

维生素相对而言需要的量较少。

根据国家标准,成人维生素的摄入量通常以毫克或微克计算,如维生素A的日推荐摄入量为900微克,而维生素C的日推荐摄入量为100毫克。

与维生素相比,微量元素的需求量更小,通常以毫克或微克计算。

例如,对于成人来说,铁的推荐摄入量为15毫克/天,锌的推荐摄入量为8毫克/天。

四、功能上的区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作用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维生素主要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保护细胞、增强免疫力、促进骨骼发育等。

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骨骼的生长。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起着催化剂、组成酶系统、维持稳态等多种作用。

例如,铁催化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形成,锌在酶的活化中起重要作用,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部分,参与抗氧化反应。

第七章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代谢紊乱

第七章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代谢紊乱

第七章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代谢紊乱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缺乏和过量都可以引起疾病,甚至死亡。

人体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功能是复杂的,他们相互间的作用及不同的微量元素和不同的维生素间都既彼此协同,又相互拮抗,从而保持着平衡状态。

第一节重要微量元素的代谢、生物学作用及临床意义人体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根据元素在机体内的含量和机体对它们的需要量,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宏量元素又称常量元素,其占人体总重量1/10000以上,每人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上。

这类元素包括碳、氢、氧、氮、钙、硫、磷、钠、钾、氯和镁11种。

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系指占人体总重量1/10000以下,每人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下的元素。

根据机体对微量元素的需要情况,可分为必需微量元素和非必需微量元素。

一、铁(一)铁的代谢铁(iron,Fe)在体内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组织都含有铁。

铁在人体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功能铁,系指体内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铁,包括血红蛋白(占67.58%)、肌红蛋白(约3%)、少量含铁酶及运铁蛋白中所含的铁;另一类是贮存铁,贮存铁又分为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铁蛋白的铁是可以被立即动用的贮存铁,而含铁血黄素是不能立即被动用的贮存铁。

铁以肝、脾组织含量最高,肺组织内也含铁。

人体内含铁量约为3~5g。

在整个消化道均可吸收铁,但主要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Fe2+较Fe3+易吸收,食物中的铁多为Fe3+,所以必须经过消化道将Fe3+还原成Fe2+才能充分吸收。

吸收的Fe2+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内重新氧化为Fe3+,并与一种脱铁蛋白(apoferritin)结合,形成储存形式的铁蛋白(ferritin)。

运铁蛋白(transferrin,Tf)是一种在肝内生成的β1球蛋白,分子量为86000,在血流里起运载铁的作用。

运铁蛋白可将铁运送至骨髓用于血红蛋白合成,或运送至网状内皮细胞储存起来,或运送至各种细胞供含铁酶合成等,运往需铁的组织中。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讲义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讲义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讲义一、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两个词。

它们对于维持我们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很多人对它们的了解可能只是一知半解。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奥秘。

二、维生素(一)维生素的定义和分类维生素是一类微量有机物质,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根据其溶解性,维生素可以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 A、D、E 和 K。

它们能溶于脂肪,在体内储存时间较长。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 B 族(如 B1、B2、B6、B12 等)和维生素 C。

这类维生素在体内不能大量储存,多余的会随尿液排出。

(二)常见维生素的功能和来源1、维生素 A维生素 A 对于维持正常的视力、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健康都非常重要。

它还参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缺乏维生素 A 可能导致夜盲症、干眼症等问题。

富含维生素 A 的食物有动物肝脏、鱼肝油、奶制品、胡萝卜、南瓜等。

2、维生素 D维生素 D 有助于钙和磷的吸收,对于维持骨骼健康起着关键作用。

缺乏维生素 D 可能导致佝偻病、骨质疏松等。

人体可以通过晒太阳自身合成维生素 D,食物来源主要有鱼肝油、蛋黄、乳制品等。

3、维生素 E维生素 E 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够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具有抗衰老、保护心血管等作用。

富含维生素 E 的食物有植物油、坚果、绿叶蔬菜等。

4、维生素 K维生素 K 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对于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很重要。

它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乳制品和肉类中。

5、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B 族是一个大家族,成员众多,各自有着不同的功能。

维生素 B1(硫胺素)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和心脏的正常功能,缺乏可能导致脚气病。

食物来源有谷类、豆类、坚果等。

维生素B2(核黄素)参与能量代谢,缺乏可引起口角炎、舌炎等。

富含维生素 B2 的食物有乳制品、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

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认识的不断提高,营养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营养素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物质,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和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营养素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1.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物质,其摄入量不足会导致肌肉萎缩和免疫力下降。

而碳水化合物则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同时也可促进蛋白质的利用,有助于维持正常的代谢和运动功能。

2. 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相互作用,可以在饮食中达到营养均衡,保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过多或过少摄入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都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需要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搭配。

二、脂肪与维生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1. 脂肪是重要的能量来源,同时也是细胞膜的主要构成物质。

适量摄入脂肪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和正常功能。

而维生素则是维持身体代谢和生理功能需要的微量营养素,它们与脂肪有着密切的关系。

2. 脂肪与维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一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需要脂肪的帮助才能被充分吸收,所以过低脂肪饮食可能会影响维生素的供给。

三、微量元素与维生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1. 微量元素是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其中包括铁、锌、硒、铜等。

这些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合作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2. 微量元素与维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达到共同促进身体代谢和免疫功能的目的。

铁与维生素C的结合有利于铁的吸收,锌与维生素A的合作有助于视觉和免疫功能的维持。

四、饮食中的植物化学物质与营养素的关系和相互作用1. 饮食中的植物化学物质是保护人体免受疾病侵害和促进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与营养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2. 植物化学物质与营养素的相互作用,可以增强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对人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活性的化合物,即活性维生素D:

1,25(OH)2--VD3
• 或形者式说。:1,25(OH)2--VD3是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活性
.
40
(二)生化功能及缺乏病
• 钙磷代谢调节。 • 儿童-佝偻病 • 成人-骨软化症
.
41
(三)临床应用
需要量 - 5ug/日/成人; 5ug/日/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 防治相应的缺乏症,佝偻病、骨软化症等。
(2)参与体内物质运输:如血红蛋白中Fe2+参与O2的 送输:碳酸酐酶含锌、参与CO2的送输。
(3)参与激素和维生素的形成:如碘是甲状腺素合成 的必需成分,钴是维生素B12
.
13
• 随着对微量元素的生物作用的不断深入研 究,其在人体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 视,发现许多微量元素在生化、生理、营 养、致癌及临床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并揭 示了一些原来病因不明、防治不易的疾病 的发病机理。
.一)维生素的命名
(二)分类: • 脂溶性维生素 • 特点:体内储存多,但也易中毒。 • 水溶性维生素 • 特点:体内储存少,但也不易中毒。 • 注意:维生素与激素的异同点。
.
7
• 脂溶性维生素: • 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等
•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族、维生素c
第四章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
1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
2
第一节 概 述
.
3
一、维生素的概念
• 维生素(vitamin)是机体维持正常功能所 必需,但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 必须由外界(食物)供给的一组低分子量 有机物质。
.
4
一、概念
• 维生素又称维他命,来源于西文 “vitamine(后改为“vitamin”)一词。

微量元素与维生素

微量元素与维生素

微 量 元 素 与 维 生 素 B1
• 维生素B1又称为硫胺素、抗脚气病维生素。 其生理功能主要有:是α-酮酸氧化脱羧酸酶 辅酶的成分,在糖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可 抑制胆碱酯酶。维生素B1缺乏可致脚气病和 胃肠道功能障碍。酵母、豆、瘦肉、谷类外 皮和胚芽中含量比较丰富。 • 维生素B1可以降低汞的毒性,并可治疗汞中 毒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可阻止铅在肝、肾、 神经组织等器官的蓄积,并防止铅中毒。锰 可促进维生素B1在肝内的贮存。
微 量 元 素 与 维 生 素 A
1、维生素A包括动物性食物中的维生 素A及植物食物中的维生素。铁的利用受维生素 A的影响,血清铁含量、血红蛋白和 维生素A的含量呈正相关。锌参与肝 脏及视网膜内维生素还原酶的活性。
微 量 元 素 与 维 生 素 E
谢谢观赏
微 量 元 素 与 维 生 素
• 维生素是一种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在维 持正常生长及调节机体生理机能方面起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维生素是机 体酶系统中辅酶的组成成分。水溶性维 生素大部分不能在体内自身合成,也不 能在体内大量贮存,故必须从食物中不 断摄取。脂溶性维生素溶于脂肪和脂肪 剂,不溶于水,吸收后可贮存在体内, 但摄入过多可致中毒。脂溶性维生素主 要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 和维生素K等。非脂溶性维生素溶于水, 排泄率高,一般在体内蓄积,大量服用 也不会或很少发生中毒,主要包括维生 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 B6、维生素C和维生素B12等。
1、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其功能 与性器官的成熟、胚胎的发育以 及肌肉细胞的营养有关。维生素E 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清 除自由基的作用,提高机体的免 疫功能并抑制肿瘤的发生,临床 上可用来治疗习惯性流产等。在 植物油和莴笋等食物中含量丰富。

各种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各种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各种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营养素在体内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

一种营养素在体内的吸收利用与其他各种营养素密切相关。

因此,各种营养素的适量配合是平衡膳食的一个重要课题。

产能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三大营养素相互之间的关系表现得最突出的就是糖类和脂类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

糖类是最经济的产能营养素,脂肪是能量最大的营养素。

糖类和脂类作为重要的能量来源,可减少蛋白质用于产生能量的代谢分解。

但是决不能因为糖类和脂肪对蛋白质有节约作用,就过分降低蛋白质的供给水平,也不能在能量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强调蛋白质营养。

也就是说,只有在蛋白质满足最低需要量时,增加能量(糖类)才会对蛋白质起到有效的节约作用,也只有在能量达到最低需要量以上时,增加蛋白质供给效果才较好。

这是计划膳食时应该首先考虑的一个原则问题。

微量营养素之间的关系1、维生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维生素E能促进维生素A在肝脏内的储存。

当维生素B1大量缺乏时,机体组织中的维生素B2下降而尿中排出量增高,这说明当维生素B1缺乏时,影响维生素B2在机体中的正常利用。

维生素B1与维生素B2都能促进体内维生素C的合成。

各种维生素之间在剂量上保持平衡非常重要,因为过量摄入一种维生素可引起或加剧其他维生素的缺乏。

如膳食中缺乏多种B族维生素时,若只供给维生素B1,就会加剧烟酸缺乏症。

2、维生素与产能营养素之间的关系高脂肪膳食会大大提高机体对维生素B2的需求量,而高蛋白膳食则有利于维生素B2的利用和保存,由于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与能量代谢有密切关系,所以它们的需要量往往会随着能量需要量增高而增加。

蛋白质摄入增加,会需要更多的维生素B6供应,而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需要维生素E的配合。

3、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人体内的微量元素都是有一定含量和比例的,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

钙补充过度会造成其他二价阳离子代谢紊乱,如镁、锌、铜、铁等。

以微量元素锌为例:正常成年男性,每天约需锌15mg;妇女因需补充经血丢失的锌和妊娠期的需要,所以每日约需25mg ,哺乳期还要增加;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对锌的需求量也很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
1.维生素D与钙、磷的关系,维生素D及其代谢物作用于小肠粘膜细胞,形成钙结合蛋白质,这种结合蛋白质可促进钙、磷、镁的吸收。

维生素D对维持动物体内的钙、磷平衡起重要作用。

2.维生素E和硒的协同作用,他们共同参与体内抗氧化作用,在营养素硒和维生素E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维生素E可代替部分硒,但硒一般不能代替维生素E。

所以好多厂家出的产品都是复合的。

3.维生素A与锌的关系,锌能促进机体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并增强机体对维生素A的蓄积能力。

因为提高锌水平可提高酯酶活性,从而促进维生素A的吸收。

维生素A火锌不足引起的皮炎补充锌有一定作用。

4.维生素C和铁、铜的关系,维生素C能促进肠道内铁的吸收,并使传递
蛋白质中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从而被释放出来再与铁蛋白结合,这与缺铁性贫血有一定作用。

饲料中铜过量时,补饲维生素C能消除因过量铜造成的影响。

但是,铜盐有促进维生素C氧化的作用。

5.尼克酸与锰的协同作用,这和养猪关系不大。

6.维生素B12与钴的关系,维生素B12是唯一含有钴的维生素。

可以作为治疗贫血的辅助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