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第一课时)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ppt课件

维生素B2(核黄素)
[临床应用]
营养不良性口炎、口腔溃疡、结膜炎、脂溢性皮炎等
口服: 2~10mg/tid(1个月为1个疗程,同服B族其他维生素) 肌内或皮下注射: 5~10mg/qd
[不良反应]
长期大剂量服用可导致急性中毒
维生素E(生育酚)
[药理作用] 抗氧化剂,促进生殖系统功能 [缺乏时] 对生殖、肌肉、心血管和造血系统有重要影响
[临床应用]
习惯性流产、不孕症等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
长期服用可引起血栓形成,大剂量应用可引起 流感综合征
第三节 微量元素
锌、硒、铁、氟
铁
[药理作用] 1.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2.与三羧酸循环有关的大多数酶含有铁 [临床应用] 失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色素沉
[临床应用]
1、防治坏血病 2、辅助治疗急慢性传染病和紫癜 3、促进创面的愈合
[注意事项]
过量服用可引起神经感觉异常,停药后可恢复 注意不能和VitB12和叶酸合用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 维生素E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维生素E
脂溶性维生素特点:
1.食物中与脂类共存,吸收也与脂类有关 2.可在体内储存,缺乏症状出现慢 3.多摄入会引起中毒
维生素B6(吡哆辛)
[临床应用]
1、防治长期使用异烟肼引起的周围神经炎 2、减轻化疗和放疗引起的呕吐和妊娠呕吐 3、治疗婴儿惊厥和白细胞减少症 4、局部涂搽治疗各种皮炎 口服: 10~20mg/tid 肌内、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10~50mg/qd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PPT课件

• 目前认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约有14种,绝 大多数为金属元素: • 铁、铜、锌、碘、钴、锰、铬、硒、镍、 氟、钼、钒、锡、锶(硅)
微量元素在体内的作用
(1)参与构成酶活性中心或辅酶:人体内有一半以上 的酶其活性部位含有微量元素。有些酶需要一种 以上的微量元素才能发挥最大活性。有些金属离 子构成酶的辅基。如细胞色素氧化酶中有Fe2+,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为含硒酶。 (2)参与体内物质运输:如血红蛋白中Fe2+参与O2的 送输:碳酸酐酶含锌、参与CO2的送输。 (3)参与激素和维生素的形成:如碘是甲状腺素合成 的必需成分,钴是维生素B12的组成成分等。
• 不论维生素D2或D3,本身都没有明显的生理活性, 它们必须在体内进行一定的代谢转化,才能生成 活性的化合物,即活性维生素D: • 1,25(OH)2--VD3
• 或者说:1,25(OH)2--VD3是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活性 形式 。
(二)生化功能及缺乏病
• 钙磷代谢调节。 • 儿童-佝偻病 • 成人-骨软化症
• 注意:长期过量(超过需要量的10—20倍)摄取 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二、
维生素D
(一)结构、性质及分布 维生素D为类固醇衍生物,由于体内可生 成相当部分,目前认为它也是一种类固醇 激素。 • 分类: • D2(麦角钙化醇)--植物中较高 • D3(胆钙化醇)--动物中较高,是人体所 需的主要形式。
α-酮酸氧化脱羧酶的辅酶。 转酮醇酶的辅酶。 TPP参与乙酰胆硷的合成,并抑制胆硷酯酶。
•
主要缺乏症:脚气病
1(3.7)
二、 维生素B2
• 化学名称:核黄素 • 活性形式: 黄素单核苷酸(FMN)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FAD)
• 所载基团:H+ • 主要功能:由于核黄素有较易辨认的黄色,以此 为辅酶的酶称为黄酶。它们多为氧化还原酶。 • 主要缺乏症:口角炎、舌炎等。
化学:1.4《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铁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约为 4~5g/人。
人 体 中 铁 的 化 合 物
功能性铁
功能性铁和血红蛋白
一起参与氧的运输。
储存铁
储存铁与各种酶结合, 分布在身体各器官。
[生活常识知多少]
1、关于加碘食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D ) A、密封、防潮和避光保存 B、加碘食盐即加入了少量单质碘的食盐 C、菜炒熟出锅时再加碘盐 D、多加点醋,可以提高碘的利用率
脂溶性维生素 维 生 素 (脂溶性维生素难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和有机 溶剂。脂溶性维生素不易排泄,易在体内积存,主 要积存在肝脏。)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等。 水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容易被人体吸收,多 余的会随尿排出体外,一般不易在体内积存,所以 容易缺乏。)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 (B1、B2、烟酸和烟酰胺、B6、生物素、泛酸、 叶酸和B12等)。
自我查看了解你缺少哪种维生素
• 维生素A 缺乏症:夜盲症、眼球干燥,皮肤干燥及痕痒。 • 主要食物来源:红萝卜、绿叶蔬菜、蛋黄及肝。 • 维生素B1 缺乏症:情绪低落、肠胃不适、手脚麻木、脚 气病。 • 主要食物来源:糙米、豆类、牛奶、家禽。 • 维生素D 缺乏症:小孩软骨病、食欲不振;腹泻等。 • 主要食物来源:鱼肝油,奶制品,蛋。 • 维生素H 缺乏症:白发,脱发,皮肤干裂等等。 • 主要食物来源:牛奶、牛肝、蛋黄、动物肾脏、水果、糙 米中。 • 缺维生素B3 缺乏症:舌头红肿,口臭,口腔溃疡,情绪 低落 • 缺少维生素C 缺乏症:伤口不易愈合,虚弱,牙齿出血, 舌苔厚重
资 料 卡 片
几百年前,远洋轮船上没有冷藏设备,船员们只 能吃面包、饼干、咸肉等食物,长时间吃不上新鲜蔬 菜和水果。航行期间船员们经常病倒,症状是脸色暗 黑、牙龈渗血、浑身青斑,许多船员甚至因此而病故。 探险家哥伦布的船队在航行途中也有船员患上此病。 患病的船员留在了途经的一个荒岛上,他们采摘红红 绿绿的野果调节口味并以充饥。几日后,奇迹出现了, 这些患病的船员不但没有死去,反而恢复了健康。 其实船员们患的是坏血病,而野果中就含有能治 疗坏血病的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
14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教案11(人教版选修1).docx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维生素C的结构和作用,通过简单实验了解维生素的一些性质特征;了解维生素的分类及营养作用,知道人们熟知的几种维生素的名称、來源和作用、从哪些食物中可以摄入维生素。
了解几种微量元素的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能力方法目标:通过实验现彖了解维生素C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在了解维生素、微量元素的知识基础上,懂得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的食品的探究的热情,开拓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维生素、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教学难点:维生素C的性质实验探究:探究维生素C的性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合作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维生素c的发现是与坏血病的历史密切相关的(见背景资料),维生素究竟有何性质呢?由史载资料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初步了解缺乏维生素C的危害。
[指导阅读]阅读教材第21页,归纳总结维生素C的资料:维生素C也称抗坏血酸,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以新鲜蔬菜水果中含量较多。
其结构简式为:[学生归纳整理]1、维生素c的结构:2、维生素C的物理性质:3、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4、维生素C与人体健康:5、维生素C的来源:提高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的能力OHY C:H=O1IHO OH通常,它是一种无色品体,易溶于水,味酸,分子结构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受热或在碱性环境屮易被氧化。
[实验探究]请同学们设计可行性实验方案来验证维生素C的还原性。
[指导实验]取规格为0. 5g、2mL的维生素C注射液转移入一支大试管中,并在其中加入8mL蒸馆水,振荡,使混合均匀。
将上述溶液平均分装入A、B、C、D、E5支小试管屮,然后将小试管排在试管架上。
在A 试管屮滴加紫色溶液,在B试管中滴加澳水,在C 试管中滴加碘水,在D试管中滴加AgNOs溶液,E试管中滴加FeCl3溶液。
[思考]如何设计实验利用碘水和淀粉溶液进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相对大小比较?[提问]除维生素C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维生素以及她们对人体的影响?[指导讨论]上一节课已将同学分成几组,收集有关资料,并将课前准备的资料整理,小组讨论汇报。
第四章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1

维生素D2、D3的结构
(二)生化作用及缺乏症
1,25-(OH)2-VD3的生理效应是提高钙、磷的浓度, 有利于新骨的生成与钙化。在体内维生素D、甲 状旁腺素及降钙素等共同调节并维持机体的钙、 磷平衡
缺乏维生素D的婴儿,临床表现为手足搐搦,严 重者导致出现佝偻病。成人则发生软骨病。
三、维生素E
(一)化学本质及性质
• 天然的维生素A有A1及A2两种形式。A1存在哺乳 动物及咸水鱼的肝脏中,又称视黄醇(retinol),A2 又称3-脱氢视黄醇,存在于淡水鱼的肝脏中。
• 维生素A在体内的活性形式包括视黄醇、视黄醛
(retinal)和视黄酸(retinoic acid)。
(二)生化作用及缺乏症
1.构成视觉细胞感光物质 在维生素A缺乏时,必然引起11-顺视黄醛的补
• 维生素K是具有异戊烯类侧链的萘醌化合物,在自然界 中主要以K1和K2两种形式存在,化学结构都是2-甲基1, 4-萘醌的衍生物 ;
• K1存在于绿叶蔬菜中,称为叶绿甲基萘醌。K2是人体 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物,又称多异戊烯甲基萘醌。
• 临床上应用人工合成的K3/K4,溶于水,可口服及注射 • 缺乏维生素K使凝血时间延长,故又称凝血维生素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概述
一、 维生素的定义
• 维生素(vitamin)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 但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由食物供 给的一组低分子量有机物质。
二 、维生素的命名与分类
(一)命名 • 一是按其顺序被发现的先后顺序,以拉丁字母命名,如维
生素A、B、C、D、E、K等。 • 二是根据其化学结构特点命名,如视黄醇、硫胺素、核黄
• 主要分为生育酚及生育三烯酚两大类。它们均为 苯并二氢吡喃的衍生物。每类又可根据甲基的数 目、位置不同分为α、β、γ和δ四种。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1

脂溶性维生素
溶解性 _难__溶于水,_易__溶于脂 肪和有机溶剂
和脂类共存于食物中,
在体内的 并随脂类一起被吸收; 消化过程 不易排泄,易在体内积
存,主要积存在_____
肝脏
水溶性维生素
_易__溶于水 易被人体吸收,多余的 随尿液排出体外,一般 _____在体内积存,容易 缺不乏易
种类 性质
脂溶性维生素
配料表 含碘量 卫生许可证号 分装日期 储藏方法 食用方法
精制海盐、碘酸钾 20~40 mg·kg-1 ××卫碘字(2010)第001号
见封底 密封、避光、防潮 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1)要在食盐中加碘,是因为碘是人体内合成________激素的 主要原料,缺碘会引起疾病。 (2)食盐中加碘,这里碘指的是________,其中碘元素的化合 价为________。 (3)碘酸钾在受热时容易分解。为鉴别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 可将盐撒在淀粉溶液或切开的马铃薯切面上,在空气中放置 一段时间后,如果颜色变成______,说明含有碘,理由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障、溃疡、 炎症、肝硬
消炎
化、白发等
过量症
来源
胃肠炎、高 血压、冠心 病、贫血等
肉、奶、 蛋、谷物 等
类型一 维生素的性质和作用 【示范题1】下面是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关于它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是一个环状酯类化合物 B.易发生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 C.可以溶解于水 D.在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地存在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维生素C中有羟基、碳碳双键和酯基等官能团,可以发生氧 化反应、加成反应和水解反应。 (2)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维生素。
高中化学1.4《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消化过 脂类一起吸收,不易排泄,
程
易在体内积存,主要存在于
肝脏中
易被人体吸收,多 余的随尿排出体外, 一般不易积存,容 易缺乏
包含 种类 来源
维生素A、D、E和K等 动物肝脏
维生素C和维生素B 族
水果、蔬菜
BACK
BACK
1747年,苏格兰医生詹姆斯·林幻 灯片 6德对患有坏血病的船员进行 的各种饮食效果实验中,发现了
新鲜的桔子和柠檬对坏血病有快 速的疗效。美国科学家S·金和BAC英K 国
表1-4 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比较
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溶解性 难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和有 机溶剂
易溶于水
在体内 与脂类共存于食物中,并随
• 情感态度目标:
• 在了解维生素、微量元素的知识基础上, 懂得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日常 生活的食品的探究的热情,开拓学生的视 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 教学重点:
• 维生素、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 教学难点: 维生素C的性质 • 实验探究: 探究维生素C的性质 •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交流合作
6、坏血病患者应该多吃的食物是( A )
A、水果和蔬菜
B、鱼肉和猪肉
C、鸡蛋和鸭蛋
D、糙米和肝脏
7、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
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
等名词,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
(A)
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氧化物
小结:
• 维生素是一组具有相似生理功能及营养意义
4、关于维生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维生素是生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 质 B、维生素容易在体内积存,主要积存在肝脏 C、维生素容易被人体吸收,多余的随尿排除体外, 不易在体内积存,所以容易缺乏 D、维生素都是较强的还原剂
1.4-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课件(人教版选修1)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2.碘 (1)碘在人体内的分布、含量及作用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_智__力__元素”之称。碘 在人体内的含量仅约为30 mg,其中一半左右集中在甲状 腺内,其余则分布于其他组织。虽然碘在人体内的含量极 低,却是人体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所不可缺少 的。 (2)含碘丰富的食物 在食物中,_海__带__、海鱼等海产品中含碘最多。 (3)我国以前在食盐中加_碘__化__钾__加工碘盐,从1989年开 始,改用加_碘__酸__钾__加工碘盐。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要点一 | 人体需要哪些重要的维生素及生理功能
重要的维生素及其功能一览表
分类
名称
生理营养功能
维生素A(视黄醇) 脂
防治干眼病、夜盲症、视 神经萎缩,促进生长
溶 性 维
维生素D(抗佝偻维生 素)
调节钙、磷代谢,预防佝 偻病和软骨病
生 素
维生素E(生育酚)
有__机__溶__剂____,主要包括__维__生__素__A_、__D_、__E__和__K____等,水溶
性维生素主要包括_维__生__素__C_和__维__生__素__B__族_ 。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2.维生素C 维生素C又称为_抗__坏__血__酸__,是一种_无__色__晶__体__,分子式为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3.铁 人体内微量元素含量最多的是_铁__,人体内的含铁化合物 主要分为两类,即_功__能__性__铁__和_储__存__铁__。功能性铁和血红 蛋白一起参与氧的运输,其余的铁与各种酶结合,分布于 身体各器官。体内缺铁会导致人的_记__忆__能__力__、__免__疫__能__力__和_ _对__温__度__的__适__应__能__力__等生理功能下降,甚至_贫__血__。食物 中,_动__物__内__脏___、_动__物__全__血__、_肉__类__、鱼__类___、_蛋__类__等动 物性食物中的铁容易被吸收。 我国解决缺铁性贫血的措施是_在__酱__油__中__加__入__铁__强__化__剂___。自主探究精要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用,通过简单实验了解维生素的一些性质特征。②了解维生素的分类及营养作用,知道人们熟知的几种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作用、从哪些食物中可以摄入维生素。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广告片段《21金维他》,从而拉近了学生与本课主题的亲近感,产生求知欲望。
观看广告
创设情境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一:
维生素C
结合以下几个问题阅读教材第19、20页:
1.维生素C的俗称
2.维生素C 的重要来源
3.维生素C 的重要作用
板块三:
维生素C的结构
维生素C为什么会具有还原性?这还要从它的结构说起。
展示维生素C的结构,分析它具有哪些官能团?决定着它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回答:
①碳碳双键:加成、氧化
②酯基:水解
③羟基:氧化、消去、取代。
体现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
练习题:人体正常血红蛋白中含有Fe2+,若误食了亚硝酸盐,会导致Fe2+转化为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对以上事实分析正确的是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整理、归纳、交流
养成善于将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归纳整理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堂反馈
抢答,并解释原因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竞争意识。
在课前的广告中我们看到,21金维他中还添加了矿物质,那么矿物质对人体又有那些积极的影响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倾听并思考
首尾呼应,以一则广告贯穿全课,并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埋下伏笔。
维生素A坏血病
维生素B1口腔溃疡
维生素B2夜盲症
维生素C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D脚气病
完成连线。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感受化学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板块五:
交流分享
归纳小结
整理收获:将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归纳通过本节学习,有哪些收获呢?(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观点等),并与大家交流。
A 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B 维生素C是氧化剂
C 维生素C将Fe3+还原成Fe2+
D 亚硝酸盐被氧化
回答问题
分析每个选项。
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相结合,体现化学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板块四:
其他
维生素
自然界中有很多维生素,为了方便记忆,通常用字母来命名,维生素C只是其中的一种。那么生活中常见的维生素还有哪些?他们对人体都有哪些作用?
过程与方法:
维生素C的分子结构是其化学性质的基础,通过学生的预测和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结构决定性质,从而进行“假设—理论—实践”的科学方法的教育。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维生素功能和来源的介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身边化学的习惯和能力,继而培养他们科学的饮食习惯。
提出假设;维生素C 具有还原性。
帮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可行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
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氯化铁、碘水、氯水、稀硝酸···
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完成实验。
汇报实验现象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提高学生评价实验方案、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整理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重点:维生素C的性质和在人体内的功能。
教学难点:维生素C的还原性实验的探究。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①学习主观性分析就现状来看,“化学与生活”模块主要为文科倾向的学生选修,所以选学该模块的学生普遍对于化学的兴趣不大,在化学的学习方面存在较多的困难和障碍,以至他们在对待化学学科的学习上缺乏相应的主动性。
②已有的知识储备分析学习该模块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必修化学知识基础和基本的化学研究方法,如氧化还原知识、简单的有机官能团知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等。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实验用品:维生素C注射液、高锰酸钾溶液、碘水、氯化铁溶液、试管若干。
五、教学流程图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2.学生在交流讨论,探究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和应用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团结互助,培养了团队精神,加强了合作意识。
3.此类型的课需要课前准备,学生应当在课前进行资料的准备,课外知识的补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得。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1.4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一、维生素C:
二、结构 性质 用途
还原性
三、其他维生素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文科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因而,为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化学知识,从开始到结束我都尽量地从身边的生活实例出发,从而引出相应的化学知识点。对于本节课,我的反思如下:
1.课堂上采用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展示成果等各种形式,激活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更主动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上,符合了新课标要求的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模式。
展示维生素C含量排名前十的水果和蔬菜。
观看PPT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板块二:
维生素C的性质
硫酸亚铁使用说明中提到,维生素C 与硫酸亚铁同服,有利于铁的吸收。
为什么维生素C能使硫酸亚铁保持药性?与它的什么性质有关?
资料:1.缺铁性贫血补充的是亚铁。2.硫酸亚铁很容易被氧化,高铁血红蛋白无携氧性。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让学生有目的性地阅读教材,能够对重点知识加深印象,提高阅读效率。
指导学生汇报生活中常见的维生素
对课前整理的关于维生素A、B1、B2、D、E、K的相关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的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多媒体应用的能力。
刚刚的知识,你学会了吗?快速的完成导学案上的连线题。
课题名称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第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化学在衣、食、住、行领域中发挥着广泛而重要的作用。“化学与生活”模块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之上为高中生提供的一个侧重体现化学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选修模块。该模块旨在让学生了解更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活态度,体会化学对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本模块主要包括了三个主题,分别是“化学与健康”、“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更是首次作为独立成节的知识进入中学化学教科书,与“糖类”、“油脂”、“蛋白质”一起凸显了“化学与健康——关注营养平衡”的主题。
4.维生素C 的缺乏症
5.不能!(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C,只能从食物中获取。)
阅读教材,
回答问题。
让学生有目的性地阅读教材,能够对重点知识加深印象,提高阅读效率。
通过阅读,对维生素C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下一步探究做铺垫。
据资料记载,12和14世纪,很多船员因长期吃不到水果和蔬菜而患坏血病死亡,因此,我们每天都要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同学们可参照下表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