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写作法与过程写作法的对比实验_童鸿
成果写作法与过程写作法的对比实验_童鸿

三 、研究方法
实验采 用了 前、后测, 问 卷 调查 和教 师 访谈 等方法开展研究。 (一 ) 实验对象 本实验选择 了四 川省 某中 学高 二年 级的 学生 作为实验对 象。参加 实验 的学 生对 象分 为实 验组 和控制组两 个大 组, 实验 组和 控制 组内 进一 步划 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 作为调节变量。详见表 1。
二 、研究背景
国外二语 ( ESL) 写作课堂 的研究成果, 在很 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英语写作教学。在我国, 写 作范式的转换首先在一些大专院校的英语写作课堂 中开 展 ( 吴 锦、张 在 新, 2000; 张 吉 生、 周 平, 2002 ; 罗瑜、李 红, 2003; 邓 郦鸣、刘 红, 2004 )。 与此同时, 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也开始从理论的角 度探讨传统的成果写作法与过程写作法的利弊得失 (于飞、张慧芬, 1996; 陈立平、李志雪, 1999 ; 贾 爱武, 1998 ; 李森, 2001 )。他们几乎一致认为, 在 国外二语写作课堂中流行的过程写作法在我国的外 语写作教学中同样有效, 不失为取代传统成果写作 法的一种好方法。受此影响, 中学英语教师和教研
人员也开始思考如何把过程写作法引入中学英语写 作课堂中, 代替单调、低效的成果写作法。黄百安 ( 2004)、李艳玲 ( 2005)、杨延从 ( 2005) 、王秋红 ( 2004)、李 艳 ( 2003 )、 贺 艳 丽 ( 2003 ) 和 王 黎 ( 2002) 等对过程写作教 学法在中 学英语 写作教学 中的运用开始思考和尝试。但是, 在众多的研究中 只有极少数研究者从实证的角度回答了在 EFL 环境 中采用过 程教 学法 的可 行性 问题。吴锦 和张 在新 ( 2000) 在研究报 告中指 出: 通 过实 验证明, 在过 程教学法中, 写前阶 段活动的 开展是 切实可行 的。 邓鹂鸣和刘红 ( 2004) 的实验表明, 灵活运用过程 写作法的理论和原则, 很好地促进了大学英语写作 教学。然而, 罗瑜和李红 ( 2003) 的研 究表明, 对 于中国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 采用 法 比 过程写作法 成果写作
成果教学法与过程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对比分析

成果教学法给我国学 生作 文 的 唯一读 者 , 因此 教 师
的反 馈 意见 是 唯一 的 . 这 在 一定 程度 上 对作 文 的评 价不 能做 出更 为 公 正 、 客 观 的评 价 . 学 生也 因此 对 教 师 的作 文 评 价 重视 不 足 . 其次 , 教 师批 改 一 般 重 视作文句法和作文框架 , 很少对作文内容做 出有建 设 意 义 的批改 . 大部 分 教 师 只是根 据 文法 情 况 和文 章 结 构在 作 文 后 面 给 出简 单 的评 价 ,给 出一 定 分 数. 在 整 个 作 文 教学 过程 中 , 教 师 和学 生 分 别 扮 演 机 械 的输 出 、 输 入 的角 色 . 教 师在 作 文 教 学 中起 着 绝对的主导作用 , 学生只是根据教师的指令被动 的 做 出反 应 . 这样 , 学 生对 作 文课 没用 兴 趣 , 对教 师 布 置 的作文应付 了事. 他们对文 中的错误不予关注 , 很少做出修 改. 结果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得不到提 高, 原来 犯 过 的错误 以后还 会 出现 . 作 文 内容 空洞 , 写 作 水平 提 高 缓 慢 . 学 生 没有 兴 趣 , 教 师 的 教 学 积 极 性也 因此 受到 打击 , 他们 要 么不愿 意 给学 生布 置 写作任务 , 要么对学生的文章草草应付给出评定. 当然 , 成果 教学 法 也 不是 一无 是 处 . 首先 , 作 为 以英 语为 第二 语言 的中 国学 生来 说 , 他们 由于 自身 的文 化 和长期 的被 动接 受式 教育 , 很 多学 生 已经 习 惯 了 由教 师 占主导 地位 的课 堂 教 学 . 大 多数 学 生对 给定 的作 文题 目都 有 自己一 定 的想法 , 但 是他 们 大 多不 愿 意 过 多 课 堂讨 论 . 其次 , 现 在英 语 教 师 的课
成果写作教学法和过程写作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效果对比-最新资料

成果写作教学法和过程写作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效果对比英语写作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大难点。
国内外专家及广漠英语教师不断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写作教学方法,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成果写作教学法和过程写作教学法。
对于农村中学的师生来说,这两种写作教学方法哪一种效果更好些呢?下面展示在经过一年的教学实验,两个班在同一写作任务下,两种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的过程以及教学效果:同一写作任务假如你是李华。
你计划周末的时候去远足。
准备发帖找个外国朋友作为游伴(travel mate)。
请你根据以下要点提示,用英语写一个帖子,并发在国际驴友论坛上。
要点提示:1.发帖目的;2.交代清撤各项事项(如行程安排、费用情况)以及你对对方的要求;3.说明对方和你一起远足的好处。
注意:1.内容可以合适发挥,以使行文连贯;2.词数120左右。
我在A班(对比班)采用的是成果写作教学法首先,我为学生提供范文,对范文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学生模仿范文独立完成写作任务。
最后,学生上交作文成品,老师一一评阅,对其中四十份进行了分析总结。
A班(对比班)四十份作文得分情况统计结果:大约12.5%的学生平时基础较好,能较好地完成写作任务,这些同学基本能得28―32分(满分35份),37.5%的学生成绩为24―27分,32.5%的学生成绩为20―23分,其余17.5%的学生成绩偏低,仅为14―19分。
此次作文,四十份抽样试卷平衡分为23.12分。
四十份作文中具有普遍性的错误有:1.审题不清。
首先,没弄清网上发“帖子”的格式,具体表现为:无标题,无正确的结尾。
其次,漏掉危机信息点。
尤其是“你对对方的要求;说明对方和你一起远足的好处。
”这两个信息点被漏掉一个,更甚者有同学把这两个点都漏掉,导致危机扣分。
2.要点表述不清,词不达意,汉式英语泛滥,令人费解。
3.普通词汇连篇,句型结构简单,连接词使用频率低。
4.语法错误多,句子结构不全,动词时态混用,主谓不一致等等。
从A班采用的成果教学方法来看,学生经过一年的英语写作练习,写作水平整体提升幅度不大,学生的写作习惯、审题能力以及语言的驾驭能力都还需要强化。
成果教学法与过程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对比分析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学习的五大能力.作为五大能力之一的写作可以综合反应学习者的语言水平.然而,每年两次的大学英语考试中成绩中,写作成绩偏低,甚至全国写作平均分不及格.尽管从学生接触英语开始在各个学习阶段的英语老师都很重视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师的付出与收获成反比,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这种一直把学生放在被动的地位的成果教学方法不适合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上世纪70年代美国人提出过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被不断引入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成果教学法下的英语教学我国英语写作教学大多采用成果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给予刺激,学生做出反应的过程.[1]认为写作和语言知识相关,重点在于对词汇、句法和衔接手段的正确使用.[2]教师要对学生的语言运用错误做出及时的改正.它把写作看成是“提纲-写作-编辑”的线性活动,写作过程不包含课堂活动.[3]在成果教学法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的主导地位.教师一般通过讲解优秀的英语文章,使学生学习文章的单词、句子、概括中心思想以及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然后,教师给出写作题目以及文章写作要求,学生单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最后,老师对学生写作进行批改.一般,句法和作文的整体框架是教师批改的重点.不难看出,在成果教学法指导下的写作过程中教师处于知识的输出地位,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输入地位.成果教学法给我国的英语写作教学带来很多问题.首先,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因此教师的反馈意见是唯一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作文的评价不能做出更为公正、客观的评价.学生也因此对教师的作文评价重视不足.其次,教师批改一般重视作文句法和作文框架,很少对作文内容做出有建设意义的批改.大部分教师只是根据文法情况和文章结构在作文后面给出简单的评价,给出一定分数.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机械的输出、输入的角色.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学生只是根据教师的指令被动的做出反应.这样,学生对作文课没用兴趣,对教师布置的作文应付了事.他们对文中的错误不予关注,很少做出修改.结果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得不到提高,原来犯过的错误以后还会出现.作文内容空洞,写作水平提高缓慢.学生没有兴趣,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因此受到打击,他们要么不愿意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要么对学生的文章草草应付给出评定.当然,成果教学法也不是一无是处.首先,作为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中国学生来说,他们由于自身的文化和长期的被动接受式教育,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由教师占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大多数学生对给定的作文题目都有自己一定的想法,但是他们大多不愿意过多课堂讨论.其次,现在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偏重.不论哪个阶段的英语教学,每个班级的学生规模都比较大,这不利于二语教学活动Vo l.29No .10O ct.2013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rnal o 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 cience Editio n )第29卷第10期(下)2013年10月成果教学法与过程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对比分析何凤霞(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1131)摘要:我国长久以来一直采用成果教学法指导写作课教学.在该教学方法指导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导致我国学生英语写作成绩偏低.以交际理论指导的过程写作教学法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对作文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本文阐述了成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的相关理论,指出了成果教学法缺点,分析了过程教学法的特点和五个阶段.通过两种教学方法的对比,鼓励在写作教学中应用过程教学法.关键词:英语写作;过程教学法;成果教学法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3)10-0163-02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指导委员会课程改革课题.课题名称:基于英文报刊阅读的外语写作教学研究163--. All Rights Reserved.的展开.最后,现在我国不论哪种英语考试,作文都是题作文,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应试能力是学生应对各种考试的重要能力.英语教师不能不顾学生的各种考试压力,不顾教育考试指挥棒的引导.2过程教学法指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过程教学法由美国西北大学教授Wallace Douglas提出来的于上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写作是一个过程,写作课应该教授的是构成写作的一步一步的操作方法.”[4]过程教学法以交际理论为基础,认为写作是群体间的交际行为,而不是个体的单独行为.与结果教学法不同,过程教学法认为“写作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流程,而是一个交互循环的过程,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和语言交际过程”.[5]美国学者Raimes和Zamel对过程教学法做了大量的研究,证实该法适用于以英语为二语学习语言的写作教学.Raimes曾经指出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对写作过程产生兴趣,学生才能从写作活动中受益.Zamel也强调写作过程的重要性,认为表达和创作过程才是写作的重点.过程教学法是一个循环的、复杂的认知过程、创造过程和交互过程.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过程教学法着眼于写作过程,将写作内容放在突出的位置,将完成写作的过程作为课堂设计和教学的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对话题进行深度讨论.这样学生能够拓宽思路,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合作的课堂氛围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更充实.与结果教学法相比,过程教学法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首先,过程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写作内容的挖掘,作文的内容比形式更重要.学生作文不再内容空洞,而是学生思想的真实流露.其次,过程教学法认为学生是写作活动的中心,写作不仅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文人物,由此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他们之间可以进行无障碍的沟通交流.作者的同学也是他的读者,教师不再是学生作品的唯一读者.再次,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参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完成写作全过程.最后,写作不再是教师设置写作题目—学生单独完成—教师单独修改的过程,而是一个包含写前准备、写初稿、修改、反馈后在修改、重新五个步骤.在写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采用集束法、提问法、自由联想法和大纲法对作文进行构思,寻找写作素材,引导学生深挖写作内容.在初稿阶段,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学生在这一阶段把准备阶段和这一阶段讨论中形成的观点和内容写出来.这一阶段侧重内容的表达和记录,对作文的文法并不予以关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初稿进行反复修改.在修改反馈阶段教师及学生要对学生作者的作品做出及时、具体的反馈.反馈信息可以帮助作者审视作文的结构是否恰当,逻辑思维是否合理.作为读者的教师及其同学群体对作文要做出恰当的评价,评价信息既要指出作品中的不足,也要指出作品中的不足.要避免只指出不足的做法和打击学生积极性言论的出现.在修改阶段,学生根据上一阶段的反馈信息,即对作文的内容进行修改也要对作文中的文法进行修改.在重写阶段,学生要对作文进行再次的修改,以期使作文内容和形式达到很好的结合,作文内容达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词语、修辞得到最恰当的使用.过程教学法虽然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写作,发现写作的乐趣.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也不是没有缺点的.过程教学法完成一篇作文涉及写前准备、初稿、反馈、修改、重新五个阶段,并且在完成五个阶段后还要进行反复的修改和重写,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这是过程教学法的主要缺点.3总结成果教学法把学生放在了学习被动接受的地位,是学生对写作-这一创造性的活动积极性不大,学生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以交际理论指导的过程教学法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创造能力、分析和解决事情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写作课教师要采用过程教学法改变我国学生长久以来写作成绩偏低的现状.———————————————————参考文献:〔1〕李森.改进英语写作教学的中药举措:过程教学法[J].外语界,2000(1).〔2〕陈枚.教学模式与写作水平的相互作用———英语写作“结果法”与“过程法”对比试验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6).〔3〕张吉生,周平.英语写作教学中“结果法”与“过程法”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62).〔4〕Judy,S.N.and S.J.Judy.An Introduction to the Teaching of Writing[M].Illionois:Scott, Foresman Company,1981.〔5〕顾凯.试论过程写作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164--. All Rights Reserved.。
英语成果写作教学法与体裁写作教学法的对比研究

试分数。 点是: 缺 过度重视语言结构的分析 :忽
视对学生进行写作 计划等写作技巧的培养 :缺 乏师生互动, 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 , 成 不利于 学生创作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和功能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H l ia a ld y的这一 观点为体裁分析的理论框架做出了贡献。
以下 四个步骤 : 教师分析范文一 学生模仿范文写
作一 教师批 改作文一 进行评述。这种教学方法主 要表现为首先 由教师讲解相 关的写作知识 、技
巧 ,再给 学 生提 供范 文 ,并 分析 范文 ,然 后学 生 模 仿范 文来 进行 写 作 , 后 由老 师对 学 生作文 进 最
后成文。教师监控写作的整个过程, 包括 以下步
过程+ 体裁教学法相结合也可适用 中学生的
写作 教 学 。一方面 , 程教 学法 可 以加强 学生 的 过
可 以让学生了解到语篇建构 由浅层—— 语言要
素,深层噌 境要素和写作 的交际目的等诸多综
合 因素 构成 。
写作技巧, 从语言形式上和写作程序上培养他们 良好 的写作习惯: 另一方面 , 体裁教学法可以从 写作 内容和语言功能等方面培养学生语篇建构 能力,发掘他们的写作潜力。B d e ag r和 W ie h t
‘ de Ba g r& W h t , 0 o i 2o ) e
图 1过程体裁材教学法的写作过程
过程+ 体裁教学法具体包括 以下步骤: 示范与分析 : 这一阶段类似体裁教学法中的
范文 分析 。 目的是 向学生展 示一 种体 裁 的社会 交
际 目的,结构特 点和语言特色 。通过体裁分析 ,
写 作手 段) ,揭 示 出写作 过程 不再 是一 个 单纯 的
成果写作法、过程写作法和体裁写作法

成果写作法、过程写作法和体裁写作法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写作方法和理念,其中成果写作法、过程写作法和体裁写作法是三种常见的写作方法。
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写作思路和方式,对于提高写作质量和效率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三种写作方法,并探讨它们的特点、优势和适用场景。
一、成果写作法成果写作法是一种从结果导向的写作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在写作之前明确好文章的主题、结构和要表达的内容,然后有目的地进行组织和撰写。
这种方法注重总揽全局,在开始动笔之前需要对文章的框架和大体内容有清晰的把握,以确保整篇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成果写作法适用于需要精准表达和论证的文章,比如科研论文、新闻报道和学术文章等。
在这些领域,文章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是至关重要的,而成果写作法恰恰符合了这一需求。
采用成果写作法撰写文章时,首先要明确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论点。
在确定了主题之后,需要对文章的结构进行规划,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部分的布局和内容安排。
其次是对所要涉及的内容进行归类和整理,确保逻辑条理清晰,各部分之间有机衔接。
最后是逐步填充细节和论据,保证文章的严谨性和说服力。
成果写作法注重对文章整体逻辑和推导过程的把控,是一种相对严谨和精确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写作法相对于成果写作法,过程写作法更注重写作的过程和表达的情感,强调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和沟通。
在过程写作法中,写作者更加关注自身的情感和感受,将自己的经历和情感融入到文章中,从而更加生动和感染人心。
这种写作方法适用于散文、小说和随笔等文学类作品的创作,能够赋予文章更加深刻和个性化的内涵,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采用过程写作法撰写文章时,作者会通过自身感受和经历来展开对主题的阐述,不拘泥于逻辑思维和传统的论证结构。
文章的表达更注重情感的流露和文字的抒发,更具有个性化和独特性。
在过程写作法中,作者可以在思维飞跃和情感交融中完成对主题的表达,使文章更具有情感共鸣和思想深度。
高职学生学习中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评价研究

高职学生学习中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评价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职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高职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评价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围绕高职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评价展开讨论。
一、高职学生学习过程1.高职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高职学生学习过程有其独特的特点,首先是学习任务具有实践性、技能性和综合性;其次是学生群体具有异质性和多元化;再次是学习环境具有开放性、随机性和泛在性。
2.高职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高职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学习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学生学习成果评价1.高职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意义高职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是对学生整体发展和能力水平的综合性评价,其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评价结果,并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学习方向提供指导。
2.高职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方法高职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方法有很多,包括问卷调查、个案分析、考试等。
其中,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学习的掌握情况和学习习惯,为学生提供改进和提高学习效果的建议。
三、高职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评价的关系高职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评价是相互关联的。
学习过程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形成过程,学习成果评价则是对学习过程的综合性评价。
只有加强学习过程的规划和管理,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评价。
四、高职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评价的改进策略1.合理规划管理学习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评价,我们需要制定合理规划并有效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
这包括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掌握情况、合理设置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指导等。
2.多元化学习评价方式高职学生学习成果评价需要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和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能力水平。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浅析摘要:本文强调了以教材为中心进行英语写作训练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利用平时所接触的语言材料服务于书面表达、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仿写等方式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语篇、以及考试中如何审题并完成一篇满意的书面表达等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摸索出一条适合高三学生应考需求的英语书面表达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语言材料框架构建语言规范审题引语:书面表达是高考英语中非常重要的的一个组成部分,亦是众多学生被拉开差距的一个部分。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对写作技能目标的要求和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考纲》)对高中毕业生的要求,学生须“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能根据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英语短文或报告;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并提出中肯的建议;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
”本文就笔者多年积累经验和一些操作方法谈谈针对中等生高三书面表达教学的几个使用技巧:一、书面表达不会是劣势知识学习的目的是应用。
标准化考试的书面表达就是应用。
书面表达较高分数并非可欲而不可求,它是要求学生们根据所给的情景(提示)和要求(所要写出文章的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字数多少等)写一篇书面表达材料。
学生能做到所表达的内容符合所给的情景和要求,文理通顺,语言准确得当即可,它不是纯粹的“作文”,因为它是给予一定暗示的。
它是将所给情景以恰当的形式用英语表达出来。
因此,辅导这种考试首先要破除神秘感,使考生克服紧张心理,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争取好成绩。
二、以积累教材文本语言材料和习题语言材料为基础,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基本功《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刘道义先生在多次培训和讲座时,强调了以教材为中心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教材文本,习题文本材料等多种途径,收集和积累书面表达语言,形成书面表达语言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4 分组名称 前测 控制组 后测 前测 实验组 后测 人数 60 60 55 55 平均分 18 67 18 64 17 05 18 2 标准差 3 77 0 49 4 37 3 01 0 542 3 2 - 2 85* 54 p< 0 05 0 042 59 p> 0 05 相关系数 T值 自由度 ( df) 显著性水平 ( a)
关键词: 成果写作法; 过程写作法 ; 中学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 G623 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9-2536 ( 2007) 04-0058-07
一 、引言
近年来, 英语 写作 教学 在中 学英 语课 堂 教学 中受到广泛关注。许多一线教 师从各个角 度出发, 积极思考 和 探 索富 有 成效 的 英 语写 作 教 学途 径, 其中 成果 写作 法 ( product app roach ) 和过 程写 作 法 ( process approach ) 较 为 引人 注 目。成 果写 作 法以行为主义 理论为 基础 ( H ar w ood; 于 飞、张慧 芬, 1996; 周 雪、 陈 冠 英, 2003; Zheng H aicu ,i 2003) , 以写作成果的评 价为主要特 征, 强调语言 知识, 如词 汇、句子 和连 贯技 巧等 知识 的正 确使 用, 甚 至 被 当 作 巩 固 语 言 知 识 的 一 种 手 段 ( Ram i es , 1987 )。 R am i es ( 1987 ) 认 为, 在 这 种 方法指导下的 外语写 作最 终会 妨碍 作者 的思 想表 达, 同时它也不利于提高 写作的流程 性 ( W h ite & A rnd t , 1991) 。相反, 过程 写 作 法 的 研究 者 们 意 识到写作的 心理 过程不 容忽 视, 对 写作 过程 的关 注和研究有助于改进和 提高外 /二语写 作教学。 20 世纪 70年代以来, 国外对二语课堂 中过程 写作法 的研究日渐 深入, 教 师普 遍接 受了 过程 写作 的观 念。 Brook es & G rundy ( 2000 ) 在 其 Beg inn ing to w rite一书中把对 写作过 程的 关注渗 透到 了写 作设
前、后测要 求应 试者 在统 一规 定的 时间 内完 成, 测验时间统一设定为 40分 钟, 每篇作 文总分 为 30分。为了尽可能保证对前、后 测作文 评定的 信度和效度, 作文卷集中在统 一时间内密 封评阅。 3 名具有丰 富经 验 的高 中英 语教 师 参与 了 前、后 测写作试卷的评阅工作。 评分以 2005 年全 国普通 高校招 生考试英语试卷书面表达 评分标准为依据。 在评阅 试 卷 前, 3 名 教 师共 同 研 究 了 评 分 细 则, 通过试评 统一 了 标准。实 验 对象 的最 后 得分 为 3
人员也开始思考如何把过程写作法引入中学英语写 作课堂中, 代替单调、低效的成果写作法。黄百安 ( 2004)、李艳玲 ( 2005)、杨延从 ( 2005) 、王秋红 ( 2004)、李 艳 ( 2003 )、 贺 艳 丽 ( 2003 ) 和 王 黎 ( 2002) 等对过程写作教 学法在中 学英语 写作教学 中的运用开始思考和尝试。但是, 在众多的研究中 只有极少数研究者从实证的角度回答了在 EFL 环境 中采用过 程教 学法 的可 行性 问题。吴锦 和张 在新 ( 2000) 在研究报 告中指 出: 通 过实 验证明, 在过 程教学法中, 写前阶 段活动的 开展是 切实可行 的。 邓鹂鸣和刘红 ( 2004) 的实验表明, 灵活运用过程 写作法的理论和原则, 很好地促进了大学英语写作 教学。然而, 罗瑜和李红 ( 2003) 的研 究表明, 对 于中国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 采用 法 比 过程写作法 成果写作
58
计的每一 个模 块中。然 而, 在中 国语 境下 的中 学 英语写作教学还 停留 在对 过程写 作法 的初 步认 识 和尝试 阶段 ( 李 艳 玲, 2005 ; 王 秋红, 2004; 杨 延从, 2005 )。本研究试图通 过写作实验、问 卷调 查和访谈等手段 对成 果写 作法和 过程 写作 法在 中 学英语写作教 学中 的效 果进 行实 证研 究, 以期 进 一步认识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规律和特征。
第 9卷 第 4期 2007 年 8 月
基础英语教育 Jo urna l o f B asic Eng lish Education
V ol 9 , No 4 A ug , 2007
实证研究
成果写作法与过程写作法的对比实验
童 鸿
摘
要:
笔者选取 120 名高二年级的学生 , 以两种写作法为变量 , 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实验。 实验表明 : 1) 总体而言 , 过程写作法对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2) 成果写作法和过程写 作法对高分组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具有相同效果; 3) 过程写作法对低分组学生产生了明显的正 效应 , 而成果写作法对低分组学生有明显的负效应。
二 、研究背景
国外二语 ( ESL) 写作课堂 的研究成果, 在很 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英语写作教学。在我国, 写 作范式的转换首先在一些大专院校的英语写作课堂 中开 展 ( 吴 锦、张 在 新, 2000; 张 吉 生、 周 平, 2002 ; 罗瑜、李 红, 2003; 邓 郦鸣、刘 红, 2004 )。 与此同时, 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也开始从理论的角 度探讨传统的成果写作法与过程写作法的利弊得失 (于飞、张慧芬, 1996; 陈立平、李志雪, 1999 ; 贾 爱武, 1998 ; 李森, 2001 )。他们几乎一致认为, 在 国外二语写作课堂中流行的过程写作法在我国的外 语写作教学中同样有效, 不失为取代传统成果写作 法的一种好方法。受此影响, 中学英语教师和教研
一、学生在 3 课时内独立完成 3 篇高考命 题作文 二、每篇作文完成后由教师 批改 , 并用 1 课时评讲 三、展示优秀作文 6
一、学生在 3 课时内独立完成 3 篇高考命 题作文 二、每篇作文完成后由教师 批改 , 并用 1 课时评讲 三、展示优秀作文 6
一、学生在 3 课时内独立完成 3 篇高考命 题作文 二、每篇作文完成后由教师 批改 , 并用 1 课时评讲 三、展示优秀作文 后测 1 6
59
三 、研究方法
实验采 用了 前、后测, 问 卷 调查 和教 师 访谈 等方法开展研究。 (一 ) 实验对象 本实验选择 了四 川省 某中 学高 二年 级的 学生 作为实验对 象。参加 实验 的学 生对 象分 为实 验组 和控制组两 个大 组, 实验 组和 控制 组内 进一 步划 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 作为调节变量。详见表 1。
表 4 数 据表 明, 当 显著 性水 平设 为 a= 0 05 时, 控制组的前、后测 T 值 ( 0 042) 检验不具有
表 5 分组名称 控制组 高分组 控制组 低分组 实验组 高分组 实验组 低分组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人数 30 30 30 30 29 29 26 26 平均分 20 08 21 43 17 26 15 86 18 67 19 84 15 26 16 37 标准差 3 59
实验组的高 分组 有 1名 学生 因故 没有 参加 后 测, 故该组只有 29名学 生进入数 据分析。实 验组 的低分组有 4 名学 生在 实验 阶段 中途 休学, 故 该 组只有 26 名学生进入数据分析。 (二 ) 实验工具 本实验选 择了 前、后 测, 学生 问 卷调 查和 教 师访谈作为实验工具。 1 前、后测两次 检测所 使用 的材料 分别选 自 1) 2004 年北 京市 普通 高 等学 校春 季招 生 考试 作 文试题; 2 ) 2005 年 上海 全 国普 通高 等 学 校统 一 招生考试的作 文试 题。选 择高考 英语 作文 作为 该 实验检测材料可 以在 较大 程度上 保证 写作 检测 的 信度和效度。 2 调查问 卷 发放 对 象 为实 验 对象 所 在年 级, 发放问卷 274 份, 收 回有 效 问卷 263 份。 调查 目 的是为了了解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有关情况。 3 教师访谈对 象为 高中英 语教 师。接受访 谈 的教师共 14 人。 (三 ) 实验过程 写作实验 分为 三个 阶段: 前测 阶段、 写作 训 练阶段、后测 阶段。写 作时 间安 排和 实验 过程 见 表 3。
表1 自变量 成果写作法 因变量 ( 实验组与控制 调 节变量 ( 高分组 ) 写作水平 ( 低分组 ) 写作水平
过程写作法 组的 ) 写作水平
表 3 实验过程 时间安排 (周 ) 第 1周 前测 一、学生在 6 课时内完成 1篇 作文 二、指导学 生按 照过 程 写作 法 的四 个 基 第 2- 5 周 本步骤写作 : 1 写前准备 ; 3 修改 ; 三、作文展示 一、学生在 6 课时内完成 1篇 作文 二、指导学 生按 照过 程 写作 法 的四 个 基 第 6- 9 周 本步骤写作 : 1 写前准备 ; 3 修改 ; 三、作文展示 一、学生在 6 课时内完成 1篇 作文 二、指导学 生按 照过 程 写作 法 的四 个 基 第 10- 13 周 本步骤写作 : 1 写前准备 ; 2 写作 ; 3 修改 ; 4 编辑 三、作文展示 一、学生在 6 课时内完成 1篇 作文 二、指导学生 按 照过 程写 作 法 的 4 个 基 第 14- 17 周 本步骤写作 : 1 写前准备 ; 2 写作 ; 3 修改 ; 4 编辑 三、作文展示 第 18 周 后测 1 6 6 2 写作 ; 4 编辑 6 2 写作 ; 4 编辑 6 实验组 过程写作法 课时 1 前测 一、学生在 3 课时内独立完成 3 篇高考命 题作文 二、每篇作文完成后由教师 批改 , 并用 1 课时评讲 三、展示优秀作文 6 控制组 成果写作法 课时 1
实验组的实验对象分别来自 两个不同的 班级。 高分组实验对 象由 从文科 实验班 ( 该班 上期期 末 英语平均 分 为 115 分 ) 随 机 抽取 的 30 名学 生 组 成; 低分组实验 对象由 从文 科平行 班 (该 班上 期 期末英语平均分 为 85 分 ) 随 机抽 取的 30 名学 生 组成; 控制组的 实验 对象 也分别 来自 两个 不同 的 班级。高分组实 验对象 由从 理科实 验班 ( 该班 上 期期末英语平均分为 118 分 ) 随机抽取 的 30 名学 生组成; 低分组 实验对 象由 从文科 平行 班 (该 班 上期期末 英语 平均 分 为 91 5 分 ) 随 机 抽取 的 30 名学生组成。分组情况见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