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并列式结构

合集下载

12 议论文结构之并列式-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提升讲与练

12 议论文结构之并列式-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提升讲与练

议论文结构之并列式(横向结构)【类型了解】一篇结构完整的议论文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

“分论点并列式”模板,要求文章在“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在“本论”部分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并列关系的分论点分层论述,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在“结论”部分深化、总结论点。

并列式结构的主要好处在于,论证全面,有条有理,使阅卷者一目了然,容易把握作文的思路。

【并列式分类】1.分论点并列式在确立中心论点之后,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形成若干分论点,几个分论点构成并列关系,共同论证中心论点。

【作文参考】遵守做人规则,走出完美人生有人说“人生如棋”,那么做人就应该遵守下棋的规则,否则就将满盘皆输;有人说“人生如戏”,那么做人就应该遵守唱戏的规则,否则就将无人欣赏;有人说“人生如茶”,那么做人就应该懂得品茶的规则,否则再好的香茗也与枯叶无异。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规则,遵守做人的规则,才能走出精彩纷呈的人生之路。

把勤奋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充实。

(分论点①)“天道酬勤”这句古训,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无数成功人士做人的规则。

鲁迅自小便于三味书屋一起演绎着勤奋的故事,正是他的勤奋,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游刃有余,即使面临的是人生的大转折---弃医从文,他也没有遇到转行带来的难处,这正是他以勤奋为人生规则的收获,他由此积累了知识的力量,精神的毅力,更让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所以,把勤奋作为人生行动的规则,在勤奋中充实自我,即使遇到突然的转变也不会惊慌失措,反而会让你在与人生对弈时得心应手,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成为你这盘棋最终的王者。

把责任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踏实。

(分论点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完成角色赋予的任务是每个人的责任,为人君就应以仁为责,为人臣就应以忠为责,为人子就应以孝为责。

汉高祖以仁为责,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让百姓摆脱了饥饿和战乱之苦;诸葛亮以忠为责,一生追随刘备建立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世所传颂;李密以孝为责,弃官不做,侍奉在祖母的身边,成为孝之楷模。

高考作文 快速构思之并列式结构

高考作文  快速构思之并列式结构

一、认识并列式结构1.什么是并列式结构?并列式结构的特点是论证的各部分之间并列平行,分别独立又围绕同一个中心。

这种结构在议论文中常见。

2.什么是分论点?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个分论点。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阐述,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

注意:各分论点必须具有与中心论点有内容的独立性、类属的同一性、句型的一致性。

3.并列式结构模式围绕中心论点排列几个议论段落,一段一个小分论点(论点并列式),也可以在一段中,论据并列证明论点(论据并列式)。

结构模式:▲开头:或引述材料,或用故事,或引用名言警句,或开门见山提出总论点。

▲主体:分论点一+论据+分析论证+小结句分论点二+论据+分析论证+小结句分论点三+论据+分析论证+小结句出(用一个基本相同的句式的句子交代或引分论点或分论据) ▲结尾:或从“为什么”或“怎么办”的角度深化论点;或提出希望,发出号召;或重申观点……4.“三层五段”结构模式所谓“三层五段”结构模式,是就作文的篇章结构而言,这类作文的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观点,三个角度,三句画龙点睛的话”,全文一般分为五个(也可以更多)自然段:首尾为“起”与“合”,也就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这两部分前后照应,紧扣话题;中间一般分为三个段,从三个角度或三个层面对论点进行展开论证,它们一般是并列式或递进结构;一般而言,这三个段都要用一句精辟的话进行概括,以彰显主旨,扣紧观点;还要用几句精辟的话进行分析议论,以显深刻。

示例:【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第一层:①(示例)一谓身体之强。

【身体健康,人生之福;体魄强健,强者之基。

强者的第一重境界,肉体的强健是基石。

这是自然境界。

】第二层:②(示例)二谓意志之强。

【强者之谓,躯体乃为表面,意志方为深层。

强者的第二重境界,肉体强健之上的意志顽强,是强者的硬度。

这是社会境界。

】第三层:③(示例)三谓道德之强。

高考并列式结构议论文满分作文600字(通用范文5篇)

高考并列式结构议论文满分作文600字(通用范文5篇)

高考并列式结构议论文满分作文600字(通用范文5篇)关于高考并列式结构议论文满分作文,精选5篇高考通用范文,在论文中,论点是论点的基础,论据是论据的基础,论证是论点的归纳,论证是论证的核心。

论点的归纳主要表现在几点:。

关于高考并列式结构议论文满分作文,精选5篇高考通用范文,在论文中,论点是论点的基础,论据是论据的基础,论证是论点的归纳,论证是论证的核心。

论点的归纳主要表现在几点:。

并列式结构议论文满分作文(通用范文):1在论文中,论点是论点的基础,论据是论据的基础,论证是论点的归纳,论证是论证的核心。

论点的归纳主要表现在几点:一)论点要明确。

论点要明确,主次要清楚,要有分离论点的概念。

论点要简明、明白,要有典型分类和归纳论证的标准。

论据要有典型分类和归纳论证的标准,要符合论证的逻辑规律性,要有归纳论证的基础知识、逻辑规律性。

论据的归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归纳法;第2)归纳法。

归纳法是指从具体论点中抽出一个论据,然后分别从论点中抽出一个论据,分析其所说的论据,从而找出论据中所提供的结论。

二)归纳法。

归纳法是一门学科的基本特征,是学科中最基本的学科之一。

归纳法就是把学过的论据归纳成一个概念,一个概念或一个概念来进行分类、归纳、概括,然后根据学过的论点进行归纳和概括。

归纳的方法有三种,第一,要分清楚学过的论点。

论点是论据的结论,就是论点的归纳,一个学生归纳了一个概念,一个学生根据这个理论去分析和思考这个概念的内在联系,然后归纳出来的结论是什么。

第二,要对有关论据作出分类和归纳,就是归纳出一个概念或一个概念。

三)归纳法。

就是把论据和论证相结合起来,就是把论证的结论与归纳的内在联系起来,就是对有关的论点或论证内容作出分类和归纳,就是对有关的论据进行整理、总结。

四)归纳法。

就是在论证过程中对一个学科的整理归纳与概括。

归纳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归纳概括法和学科整体的概括法;(2)归纳概括概括学科整体的概括法。

议论文之并列式结构

议论文之并列式结构

议论文之并列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论证结构。

(一)分论点并列式把分论点并列起来,是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

列式的各个分论点,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其结构如下:引论(提出论点)本论(证明论点)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结论(总结全文)附:假设分析法。

就是在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进行假设,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标志性词语有假如、如果、试想、倘若等。

如:自信,但不能盲目。

(论点)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

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

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论据)假如当初马谡不狂妄自大,不盲目自信,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选择有利的地势防守,那么司马氏又怎能在这次战争中轻易取胜呢?他自己又怎么可能身首异处呢?可见,人不能盲目自信。

(分析)——选自《自信,但不能盲目》探因分析法。

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由果索因,使内容逐步深化。

标志性词语有:“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如:自信,但不能盲目。

(论点)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

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议论文结构之并列式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议论文结构之并列式

议论文结构之并列式模板+练习一、导入: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中列出的党八股的八条罪状: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第二条罪状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第三条罪状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第四条罪状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第五条罪状是: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第六条罪状是: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第七条罪状是: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第八条罪状是: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在一些比较庄重、严肃的评论文章中,经常运用并列式来强调观点。

这篇文章毛泽东同志用了八个并列的分论点从党八股的内容、形式、根源、危害等角度进行分析,深刻的批判了党八股的的罪状,颇具铺陈扬厉之美。

而高考中我们的并列式结构不必写如此多的分论点一般三个即可。

二、并列式结构:(一)含义:是在确立中心论点之后,首先从道理或逻辑上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然后再考虑如何论证分论点。

例如:说“思”1、要养成多想的习惯(总论点)2、多思才能把知识学活(并列分论点一)3、多思才能有所发明创造(并列分论点二)4、多思脑子才越用越灵(并列分论点三)(二)分论点基本要求1、分论点的位置宜在每一部分的开头。

2、分论点的数量两到三个为宜。

3、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

4、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5、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构成排比或准排比句。

6、各分论点处于同等地位,不重复,不包括,也不交叉。

(三)拟写分论点的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例1:以“诚实就是财富”为中心论点,从“是什么”角度展开构思诚实是做人的根本。

诚实是处事的原则。

诚实是求知的惟一途径。

例2:以“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为中心论点,从“为什么”角度展开构思。

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

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

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

例3:以“争做时代的弄潮儿”为中心论点,从“怎么办”角度展开构思。

要有挑战时代的理想。

要有过硬的知识技能。

运用提升:【运用以上理论,结合下列材料,写一个准确、简洁、亮眼的总论点和分论点。

2024届高考作文并列式结构模式指导+课件

2024届高考作文并列式结构模式指导+课件

真题直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段时间,网络上流行一个词“躺平”,用来形容当下年轻人对工作生活 的状态。大体是面对现实中无法改变、无法掌控、无法解决的事,摆出无所谓 的态度,不奋斗不努力,赚多少就花多少,即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面 对“躺平”的年轻人,忧国忧民一族很是担忧,担心“躺平”演变下去,会上 升到民族危机。2021年5月25日,《南方日报》就“躺平”现象发文表示:躺 平就是毒鸡汤,不仅不正义,而且可耻!表达了对“躺平族”的批判,也因此 引发了全网对于“躺平”的讨论。 对于“躺平”,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选好角度,自定体裁,自拟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
④为青年者,当如春水初生,有润泽九州之万丈豪情。 ⑤从毛泽东的“人生无处不青山”到周恩来的“邃密群科济 世穷”,从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到陈毅元帅的“此头须 向国门悬”,伟人豪情经时光之洗炼,流传到今天,愈加光辉 夺目。如我辈青年人人能撷取伟人豪情之万一,汇涓涓细流为 汪洋大海,以奔腾之势滋润中华大地,则为中华民族之大幸!世 界大同之大幸!
开头(6行,即90字以内即可,最长不要超过120字)。
1. 观点突出——开头的最后一句即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且论点句通常 是一个语意明确的肯定句。
2. 简洁有力——导入观点的内容无需太长,无论是以事入题还是以理 入题,始终坚持言简意赅的原则,繁冗之言,能省则省;
3. 富有文采——开头是作文中的重要段落,要多花一些时间推敲,以 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审题指导
⑥为青年者,当如五岳挺拔,有名标史册之浩然正气。 ⑦鲁迅先生说:“青年要摆脱冷气,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 者流的话。"我们的国家是五岳向上,我们的青年亦当学五岳挺 拔,不必理会那通行于四海愚夫的事不关己之论,更不必用一 句开心就好麻醉自我、随波逐流。我们要“养天地正气,法古 今完人,”不断寻求生命的突破,用无限的激情、饱满的力量、 流淌的活力照耀千秋史册,激励万代人心!

高考写作指导:议论文的结构模式课件

高考写作指导:议论文的结构模式课件

中国,欣赏她最广阔的苍漠”“欣赏中国,欣赏她最细致的温顺”两个含有对
照关系的分论点,分别选取敦煌、长城,李清照、林黛玉为例分析论述,在鲜
明的对照中,让读者品味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注意事项
(1)环绕中心论点确定对照点,选择对照材料。 (2)对照对象必须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明显差异的事物。 (3)对照分析,要环绕对照点进行,揭示对照对象鲜明的个性。
n 3.逐层分析。针对某种不好的现象, 分析其危害,发掘其产生的根源,指出相 应的计策,文章将呈现“摆现象—挖根 源—析危害—明做法”的情势,通过一层 一层地分析,最后凸显出问题的本质并提 出解决的办法,能使论证更加周密,结构 更加严谨,更具个性色彩。
n
层进式结构格式(一)
n 引论(提出论点和论题)
2.破立结合型
破立结合即先论证正面观点,再批驳反面观点;或先批 驳反面观点,再论证正面观点;或边批驳反面观点,边论证 正面观点。无论是先立后破,先破后立,还是边破边立,文 章所驳斥的错误观点都应是文章所立论点的对峙面。破的目 的是立,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是为了从反面证明正面 的论点,以使正面的论点立得更稳,更令人信服,从而更坚 固地确立正面的论点。
结论
总结全文
分论点对照式就是在论证过程中, 把两种性质、特征截然相反或者有 差异的事物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来 讲清道理,阐明观点。正反对照式 有“纵比”和“横比”之分:(1)纵 比,即把历史和现状、过去和现在 对照;(2)横比,即把这种现象和那 种现象,这个人和那个人进行对照, 一般都是同一个时期的人和事。
如话题“肩膀”可扩大为三个分论点:
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谊的寄托; 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高考议论文结构并列式例文讲解

高考议论文结构并列式例文讲解

写作范式(一)——议论文之并列式(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

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

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字,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

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

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品读范文】在可为时代,做有为青年云南一考生①经过无数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如今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有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承担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时代使命。

在这样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我们应做有为青年。

②我们应自觉接受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洗礼,争做有为青年。

③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诞辰。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迎来了全新的中国;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在这期间逐渐孕育产生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血脉和灵魂。

我们要了解这些先进文化的深刻内涵,自觉接受洗礼,不断向英雄人物学习,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争做有为青年,不负这大有可为的时代。

④我们应自觉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争做有为青年。

⑤在当下这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让理想引领我们前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方法指导一、并列式结构把分论点并列起来,是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

列式的各个分论点,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其结构如下: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论证分论点1+论据(事例)+分析论证本论论证分论点2+论据(事例)+分析论证论证分论点3+ 论据(事例)+分析论证结论(照应全文)并列式范文:捍卫母语近些年来, 外来文化的冲击已经波及汉语, 于是有知道莎士比亚而不知道汤显祖的, 有见面就“哈罗”而不知说“您好”的, 有懂得镭射而不知何谓激光的……母语, 迫切需要我们捍卫了。

捍卫母语, 珍爱母语, 是我们的责任。

有人说: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的历史。

”的确, 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 一旦丧失, 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

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 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证明。

汉语之于我们, 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

它连接起中华民族, 是每一个华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

面对国内高校重英语轻汉语的怪现象, 不少专家人士表示忧虑。

而国外逐渐兴起的汉学热, 只能让我们深刻反思。

一个没有语言的民族是不幸的, 而一个有语言却弄丢了的民族是可悲的。

发展国语, 净化母语, 是我们的使命。

毋庸置疑, 汉语必然而且应该与时俱进。

汉语只有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才能永葆生机。

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掌握汉语发展方向的问题。

徐寿当年引进西方科学, 特别是引进化学的时候, 系统地整理出一套元素命名, 至今仍使我们受益无穷。

相比之下, 当代科学界则逊色得多。

时常可见科学文献中出现连串的英文字母, 而在日常生活中放着“电视”不用而要用“TV"的就更加令人发指。

所谓“恐龙”、“粉丝”、“PK",其实只是幼稚与浅薄, 而非时尚。

这是对汉语的亵渎。

捍卫母语 ,必须从还母语纯洁开始。

弘扬母语, 传承母语, 是我们的荣耀。

汉语要在世界语林立足, 需要华人的共同努力。

在这一点上, 坚持讲汉语的杨振宁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最近吵得沸沸扬扬的韩国江陵端午申遗事件已经凸现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之严重, 不知下一场文化侵略的矛头是否会指向汉语?“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汉语从远古之河一路流来, 浸入我们的血液里。

昨夜梦魂里有诗人吟唱, 血脉里翻滚着长江黄河的波涛。

评:这篇议论文范文中的三个分论点“捍卫母语,珍爱母语,是我们的责任”、“弘扬国语, 传承母语,是我们的使命”、“发展国语,净化母语,是我们的荣耀”,就是典型的并列组合。

二、方法指导一般议论文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或曰“引论”、“本论”、“结论”) 三大块构成。

“提出问题 "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

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向度分层展开论述。

所谓“向度”即论述展开的方向。

这个“向度”有四个: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

一般情况下, 一篇中学生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这四个向度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

但无论是从哪个向度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

所谓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向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

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向度写,那么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

学生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

如中心论点是“只有坚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升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个观点是在说“坚守”的重要性,于是,分论点就要回答“为什么坚守很重要”这个问题。

那么就可从“为什么”和“何果”这两个向度来立分论点。

如“坚守是一种执着,使绝望变成希望”,"坚守是一种信念,使普通变得高尚”,"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

如果我们要检验这三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话,只需在这三个分论点之前加上“因为”,在“坚守很重要”之前加上“所以”,再连起来念一下即可。

三、并列分解的角度1、并列分解“是什么”(1)并列分解“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性质和内涵方面的问题。

分解“是什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就其内涵而言。

如话题“自嘲”可以按如下这样分解:①自嘲,是机敏的退让;②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③自嘲,是生存的智慧。

二是就其外延而述。

如2006年辽宁话题“肩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2)并列式分解“是什么”式例文做真正的自己在枫叶上的露珠,红红地闪烁,多美丽啊!在荷叶上的露珠,苍白地滚动,多凄凉啊!可这美丽,只是露珠凭借枫叶的烧红才得以闪烁;这凄婉,也只是露珠凭借荷光洁白的玉肌才显得动人。

露珠是透明的,没有颜色,只有附着在别人的身上,才能折射出光彩。

可我们呢?我们有我们的精彩,我们也有我们的色彩!折射的光彩是别人的,自我散发了光彩才是真正缤纷的。

朋友,让我奉劝一句;做真正的自己,莫要做透明的露珠。

做真正的自己,是自信的表现。

陶渊明自称是飞脱樊笼的倦鸟,在喧嚣的世俗里打滚了三十年,最后却毅然离开世俗,回到了田园,回到了南山。

一声“归去来分”让他重拾自我。

陶潜的自信,寄托在他那率真的性情上;做真正的自己,让陶潜享受到了“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享受到了“带月荷锄归”的恬然自得,享受到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归隐之乐。

他的自信,让他的田园生活丰富多彩。

做真正的自己,是人生的大智慧。

苏轼大半生淹流于异地,贬谪的失意本应使他意气消沉,让他不得不向那黑暗的世俗弯腰。

可苏轼却神情自若,只把自己的失意换成酒和诗,旷达地高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是何等的智慧之举啊!排遣失意,乐观进取,这在此时有谁能像他一样做到?苏轼的大智慧,寄托在他那厌恶黑暗,满怀正气的自我上。

做真正的自己,成就了“挥尽寒枝不肯栖”的苏轼,成就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成就了“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的苏轼。

做真正的自己,是时代的召唤。

做真正的自己,让被人批评“过于造作”的郎朗成为了世界上最年轻的钢琴之王;做真正的自己,让那“过分嚣张”的刘翔屹立在跨栏运动的巅峰位置;做真正的自己,让那“不伦不类”的周杰伦唱遍天下……时代需要有自我的人,需要有个性的人,需要敢于绽放自己光彩的人!露珠只会折射别人的光芒,我们将它嘲笑;露珠只会依靠别人的颜色,我们将它否定。

做真正的自己,方能光芒四射,方能五彩缤纷,方能为世人所赞同2、并列分解“为什么”(1)并列分解“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

这是因果关系的分解,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自中心论点的前面加一个“为什么”,从不同的侧面来阐释,构成分论点。

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进行作文,题目已经表明了中心论点,那么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2)并列分解“为什么”式例文细节的魅力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话,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

这自然没错。

但小事、细节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细节可定胜负。

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

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方必胜无疑。

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着短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细节写在情报中,并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不会有强大战斗力。

果然,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细节可知兴衰。

抗日战争期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到国内访问,他先到国统区,国民党用一顿800大洋的盛宴来款待;他后到延安,毛泽东则用几元钱的家常便饭为他接风。

一奢一简,使他看清了国民党"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可挽回的腐败堕落,看清了共产党同仇敌忾、艰苦抗战的勃勃生机。

从此,他认定中国的前途就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于是,就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见证。

细节可见精神。

提到雷锋,人们会想起他那补了又补的袜子。

他给敬老院送去的一块月饼;提到孔繁森,就会想起他去世后口袋中仅有的八元六角钱;提到朱德,就会想起井冈山上他的挑粮扁担;提到贺龙,就会想起长征路上的金色鱼钩……这些英雄伟人做过的大事,说过的名言,人们可能记不清了,可是,他们的一些生活细节却会让后人永远难忘,他们的伟大精神也就通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永驻人心。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鸿篇巨制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细节是万仞高山上的一个石子。

"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会发现,小小细节,魅力无穷。

评:本文中间三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对中心论点“细节有魅力”阐述其理由--为什么?3、并列分解“怎么样”(1)并列分解“怎么样”主要是回答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

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①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②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③面对人生的加减,贵在坚持自我。

(2)并列分解“怎么办”式例文干事业需要激情激情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火箭的推进剂,没有推进剂,火箭就难以飞向蓝天。

生活告诉我们,灵感可以催生不朽的艺术,激情能够创造不凡的业绩;缺乏激情,疲沓涣散,很可能一事无成。

因此,我们对待工作必须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有了激情,工作才能轰轰烈烈地进行。

对待工作的激情不是心血来潮,兴之所至,而是一种觉悟、追求和境界。

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胸怀大志、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埋头苦干的人,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革命干劲,因而工作成效明显,事业日新月异。

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理想。

没有理想,人就会失魂落魄。

一块手表可能有最精致的指针,可能镶嵌了最昂贵的宝石,然而如果缺少了发条,它仍然一无用处。

同样,一个人无论是学富五车,还是健壮高大,如果对工作毫无激情,甚至连热情都不足,生命就会黯然失色。

昆虫学家法布尔正是因为有献身昆虫学的崇高理想,正是因为对事业有着火热的激情和满腔的热忱,才创造出了骄人的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