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之并列式结构写作指导教案
议论文之并列式结构

议论文之并列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论证结构。
(一)分论点并列式把分论点并列起来,是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
列式的各个分论点,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其结构如下:引论(提出论点)本论(证明论点)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结论(总结全文)附:假设分析法。
就是在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进行假设,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标志性词语有假如、如果、试想、倘若等。
如:自信,但不能盲目。
(论点)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
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
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论据)假如当初马谡不狂妄自大,不盲目自信,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选择有利的地势防守,那么司马氏又怎能在这次战争中轻易取胜呢?他自己又怎么可能身首异处呢?可见,人不能盲目自信。
(分析)——选自《自信,但不能盲目》探因分析法。
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由果索因,使内容逐步深化。
标志性词语有:“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如:自信,但不能盲目。
(论点)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
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
议论文写作结构指导大全(一)并列式结构(好)

议论文写作结构指导大全(一)并列式结构(好) 议论文写作(一)并列式结构一、规范的并列式议论文模式之一1.引入2.中心论点3.分论点一(独立成段)论据一4.分论点二(独立成段)论据二5.分论点三(独立成段)论据三6.结尾★结构提纲示范作文题目:谈意气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算是其成功的基石。
分论点1: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论据1)分论点2: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
(论据2)分论点3:勇于探究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
(论据3)★★优秀范文作文题目:以“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乱花渐欲好看眼“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其中的“杂花”一词非但没有赋予我们纷乱别堪的感受,反而,它给我们带来一种万物复苏、一派蓬勃的景致。
真的,虎啸深山、鱼游潭渊、驼走大漠、雁排长空的杂景纷呈,会时时令人感到欢跃和顿悟。
事实上,别仅自然这样,在文学的海洋、丹青的园林、音乐的殿堂,“杂”又何尝别是撑起一片绚丽的天空?“杂”的呈现构造起了文学之海的波澜壮阔。
鲁迅曾就《红楼梦》讲过一番话:“单单命意,就因读者的别同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XXX 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这便是读者眼光的杂。
而对创作者来讲,内容的纷杂就更显得重要。
从先秦的诸子散文,到后来的建安风骨、骈体文等等,这基本上形式上的杂。
试想,若惟独刺秦的荆轲、舞剑的项庄之类的热血男儿,而无出塞的昭君、悲歌的虞姬之类的柔美女子,文学会显得多么枯燥乏味。
列夫·托尔斯泰沉重的道德感,歌德充满睿智的人一辈子诗篇,拜伦召唤奋斗的热情,以及中国现代林语堂的幽默、梁实秋的潇洒、徐志摩的醉情,这一切的交织,都使得文学的海洋汪洋恣肆。
“杂”营造着丹青之园的姹紫嫣红。
君别见镂金雕彩的工笔画摄人心魄?君别见清新明快的水墨画洁人心灵?画苑的别同画风,时时让人流连忘返。
议论文横向并列式结构作文指导

人有意气,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才能百世流芳、千古留名。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 。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印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光,七分啸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条件。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人性 ……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打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道路。 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
执著,给人以坚强的意志,教人越挫越勇;给人以无畏的勇气,催人一往无前;给人以坚定的信念,助人迈向成功;给人以无尽的动力,让人精力充沛…… 坚持这样的执著,定有别样的人生! 不过,不能把任何坚持不变的行为,都戴上执著的桂冠。 执著人生,不是一味地抱残守缺。守旧怎能与执著相提并论?至多不过称为固执罢了。所以复辟的闹剧不可能成功,保守的封建王朝终会走向末路,坠入深渊,陈旧的观念一定会被创新的洪流淘汰。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教学设计制作【教学目标】1.了解议论文分论点式并列结构2. 熟练掌握议论文分论点式并列结构的写法【教学方式】多媒体、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美文导入做人的规则有人说“人生如棋”,那么做人就应该遵守下棋的规则,否则就将满盘皆输;有人说“人生如戏”,那么做人就应该遵守唱戏的规则,否则就将无人欣赏;有人说“人生如茶”,那么做人就应该懂得品茶的规则,否则再好的香茗也与枯叶无异。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规则,遵守做人的规则,才能走出精彩纷呈的人生之路。
把勤奋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充实。
“天道酬勤”这句古训,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无数成功人士做人的规则。
鲁迅自小便于三味书屋一起演绎着勤奋的故事,正是他的勤奋,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游刃有余,即使面临的是人生的大转折---弃医从文,他也没有遇到转行带来的难处,这正是他以勤奋为人生规则的收获,他由此积累了知识的力量,精神的毅力,更让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所以,把勤奋作为人生行动的规则,在勤奋中充实自我,即使遇到突然的转变也不会惊慌失措,反而会让你在与人生对弈时得心应手,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成为你这盘棋最终的王者。
把责任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踏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完成角色赋予的任务是每个人的责任,为人君就应以仁为责,为人臣就应以忠为责,为人子就应以孝为责。
汉高祖以仁为责,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让百姓摆脱了饥饿和战乱之苦;诸葛亮以忠为责,一生追随刘备建立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世所传颂;李密以孝为责,弃官不做,侍奉在祖母的身边,成为孝之楷模。
由此看来,把责任作为自己的做人规则,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路,必然会无愧于人无愧于心更无愧于世。
相信这样的人生才更加精彩。
把美德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真实。
美德是一种境界,像一杯香茗,不懂得品茗的人认为是苦的,而真正懂得美德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香甜。
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牺牲精神作为做人的规则,让后人敬仰;雷锋以“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作为做人的规则,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朱自清以民族自尊心作为自己的做人规则,让人佩服不已。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写作指导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写作指导
■ 张 兵
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 理为主的文章。一篇 以理 服人 , 以理取胜 , 推理逻 辑性 强的议论 文往往在 高考 中更 能获得高分。写记叙文 , 如果缺乏真情实感 , 编 述故 事 , 往往不易获得较好 的成绩 。 一篇议 论文除了 要有集 中而鲜 明的 、统领全 文而 又贯穿始终 的中心 论点 和典 型确凿 、 充分有力 的论据之外 , 还要注 意用 来证 明观点 的材料 和所被证 明的观点之 间要有严密 可推 的因果关 系 , 也就是说结构要完整 , 严谨 。而议 论 文 中议论 问题 的一般思维 模式分为提 出问题 、 分 析 问题 、 解 决问题r引论 ” “ 本论 ” “ 结论 ” 1 。“ 提 出问 题” 即在 议论文开头要 鲜明地提 出中心论点 ; “ 分析 问题 ” 即在文章 的中间要 围绕 中心论 点展 开分析论 证 ,解决 问题是指在综合分析层层论证 的基础上提 出解决 问题 的办法 。 而议论文创作主体部分——分析 问题 ,即本论 部分 , 要 按一定的“ 方 向” 分层展 开论述 。 这个“ 方向” 有 四个 : 是什 么 , 为什么 , 怎么样 , 何果 。 一 般情 况下 , 本论部分只要从这 四个方 向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 开即可 。 但无 论是从 哪个 向度展 开 , 其分论点之间都 要形成一定的联系 。 就问题 的分 析和结构 的安排 , 我 们可 以将分论点之间的联系分为并列式 、 递进式 、 对 照式 、 总分式 。 下面我就并列式结构 ,结合今年高考中出现的 优秀的议论文作一个分析 : 何为并列式结构 。 所谓并 列式 , 就是 围绕 中心从 同一个方 向列 出几个分论点 , 逐一论证。 本论部分 的几个 自然段 , 每个 自然段采用 总提式 以引出分论点 ( 段首句 ) , 然后各用 一个单 句 ( 陈述句 ) 对分论点进行 简析 , 以过渡到下 文 的举 例 ( 举例论证 , 每个 例证 均扣住分论点 ) 。 在使用 一组论 据来证 明同一 个论点 ( 分论点 ) 时, 还要 注意这一组 论 据内部间的有 机排列 以及 总结照应 ( 对本段 的分 析说理加 以小结 升华 ) 。具体要求如下 : 1 . 首先提 出一个论证总题 。 2 . 在本论部 分围绕总题列 出几个平 行的具体论 点, 分别予以论证 , 从各个方面 阐释总题 , 做出结论 。 3 . 选择 的分论 点从数 量上说 , 至少 是三个 方 面 或 更 多 的方 面 。 4 . 分论点 1 + 分论点2 + 分论 点3 + . . …. _ 中心论点 。 各分论点之 间处于 同等地位 , 但不能重复 , 不能相互 包括 , 也 不能相互交叉 。 5 . 要避 免从 同一 角度 选择论 据 ; 从 同一角度 选 择论据 , 就缺 乏广度 , 导致论据重 复单调 , 论证 也就 显得 以偏 概全 、 苍 白无力 ; 而从不 同角度选 择论据 , 既丰富全面 , 使论证广泛展开 , 又典型精 练使 文章严 谨有力 。 6 . 并 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 意的是避免给人有 泛 度看 : “ 八 卦研究 ” 不遵循学术 的准则 , 缺乏科学 、 严 肃、 严谨 的研究态度 ; ( 3 ) 从学术研 究对社会 的影响 看: “ J k t  ̄ t , 研究 ” 浮躁媚俗 , 哗众取宠 , 不择手段 , 追逐 名利 , 失去 了学术 的尊严。 而这三个分论点之间 的关 系是并列式 的 , 这样 安排条理清 晰 , 结构 紧凑 , 议论 也颇 为 自然 。再 比如在高三教学 中我f ' l ] i J I I 练过这样 篇文章 , 《 母语 , 迫切需要 我们捍卫 》 。 有位学生很巧妙地安排 了三个分论点 : ①捍卫母语 , 珍爱母语 , 是我们的责任 ; ②弘扬母语 , 传承母语 , 是我们的使命 ; ③发展母语 , 净化母语 , 是我们的荣耀。 小作 者非常巧妙地从 三个方 面剖析 中心 论点 , 使得文章层次清晰 , 条理 自然 。结构完整 。 附用 并列 式结构 写成 的一篇优 秀议论 文( 2 0 0 1 年高考满分作文1 : 选择诚信 人生 , 漫漫长路远 , 纷繁诱 惑多。 人, 作为微小 而 孤独 的个体 , 在人生 的选择题前 , 无 可避免地徘徊起 来。 在一个又一个 渡 口上 , 在一次又一次险象 中 , 人, 究竟能选择什么 , 该选择什 。 如《 “ 八 卦研 究” 别 亵渎 了学术 》 这 篇文章 , 其中 主体部分就对“ 八卦研究” 进行棒 喝的原 因从 三个 方 面进行 了分析 ,也就是设 置了三个分论点展 开了论 述, ( 1 ) 从学 术研究 的内容 、 方 向看 : “ 八卦研究” 学术 品位低下 , 学术趣 味低级 ; ( 2 ) 从 学术研究应 有 的态
议论文之并列式结构写作指导教案

议论文之并列式结构写作指导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议论文中并列式结构的写作2、使学生在构思作文时有据可依教学方式:讲练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一、导入:(一)由《崇高的理想》和《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的结构为例引出:《崇高的理想》中心论点:树立崇高的理想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
1、理想是奋斗的起点。
2、理想是奋斗的目标。
3、理想是奋斗的动力。
《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1、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2、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3、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4、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二)、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一要“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最忌“三段式”和“头重脚轻式”),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的现象。
(三)、应对这种要求的对策文章无定法,作文有常规。
掌握几种基本的结构模式,能使我们在考场上快速构思,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搭起文章的骨架。
考场作文通常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开头,结尾和主体。
主体部分最常见的结构有三种: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段落是具体而微的文章,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不仅可以用来谋篇,也可以用来构段。
(四)正式引入所讲内容: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化之一——写规范的并列式议论文二、并列式结构的内涵及类别特点(一)并列式结构它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结构形式。
即在论证的思路中,将论点分解成若干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的,它们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
并列式结构:论据式并列和论点式并列(二)以“做真正的自己”为题作文例文:做真正的自己在枫叶上的露珠,红红地闪烁,多美丽啊!在荷叶上的露珠,苍白地滚动,多凄凉啊!可这美丽,只是露珠凭借枫叶的烧红才得以闪烁;这凄婉,也只是露珠凭借荷光洁白的玉肌才显得动人。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议论文并列式结构的特点及运用。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并列式结构进行写作。
二、教学内容1.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的概念及特点2. 并列式结构的运用技巧3. 实例分析:优秀并列式结构作文解析4. 并列式结构在写作中的注意事项5. 练习:编写并列式结构的作文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并列式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并列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运用技巧。
3. 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并列式结构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4. 练习:分组讨论,每组编写一篇并列式结构的作文,互相交流、点评。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并列式结构在写作中的运用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并列式结构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并列式结构进行写作的能力。
3. 学生对优秀并列式结构作文的欣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相关课文、作文范文。
2. 课件:并列式结构的特点、实例分析。
3. 练习材料:相关作文题目、范文。
4. 辅助工具:投影仪、白板、彩笔。
六、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述并列式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并列式结构的运用技巧,如如何合理安排论点、论据和结论。
3.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热点话题,运用并列式结构进行论证。
4. 小组分享:各组展示自己的论证过程,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5. 总结并列式结构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写作中运用。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关于“是否应该减少考试压力”的并列式结构作文。
2.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评价和提出修改意见。
3. 教师选取几篇优秀作文进行讲解和分析,指出其优点和改进空间。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修改自己的作文,并附上修改说明。
2. 要求学生在下周课堂上展示修改后的作文,并分享修改过程中的心得。
议论文之并列式结构写作指导教案

议论文之并列式结构写作指导教案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列式结构在议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并列式结构写作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并列式结构的定义和特点。
2. 强调并列式结构在议论文写作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并列式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菜单、路线图等。
2. 举例说明并列式结构在议论文写作中的优势。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并列式结构的认识。
章节二:并列式结构的基本组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并列式结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并列式结构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并列式结构的基本组成要素:观点、论据、结论。
2. 讲解并列式结构的特点:观点清晰、论据有力、结论明确。
教学活动:1. 分析并列式结构在范文中体现,引导学生识别观点、论据和结论。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并列式结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并列式结构基本组成要素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并列式结构的认识。
章节三:并列式结构的写作步骤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并列式结构的写作步骤。
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并列式结构作文的能力。
教学内容:2. 引导学生运用并列式结构进行写作实践。
教学活动:1. 分析范文中的写作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并列式结构的写作过程。
2. 学生分组进行写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并列式结构写作步骤的掌握。
2. 评估学生在写作实践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写作能力。
章节四:并列式结构的拓展与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列式结构的拓展与应用。
2.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并列式结构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并列式结构的拓展与应用:递进式、转折式、对比式等。
2.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并列式结构进行写作实践。
教学活动:1. 分析不同类型的并列式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其特点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之并列式结构写作指导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议论文中并列式结构的写作2、使学生在构思作文时有据可依教学方式:讲练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一、导入:(一)由《崇高的理想》和《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的结构为例引出:《崇高的理想》中心论点:树立崇高的理想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
1、理想是奋斗的起点。
2、理想是奋斗的目标。
3、理想是奋斗的动力。
《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1、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2、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3、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4、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二)、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一要“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最忌“三段式”和“头重脚轻式”),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的现象。
(三)、应对这种要求的对策文章无定法,作文有常规。
掌握几种基本的结构模式,能使我们在考场上快速构思,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搭起文章的骨架。
考场作文通常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开头,结尾和主体。
主体部分最常见的结构有三种: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段落是具体而微的文章,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不仅可以用来谋篇,也可以用来构段。
(四)正式引入所讲内容: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化之一——写规范的并列式议论文二、并列式结构的内涵及类别特点(一)并列式结构它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结构形式。
即在论证的思路中,将论点分解成若干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的,它们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
并列式结构:论据式并列和论点式并列(二)以“做真正的自己”为题作文例文:做真正的自己在枫叶上的露珠,红红地闪烁,多美丽啊!在荷叶上的露珠,苍白地滚动,多凄凉啊!可这美丽,只是露珠凭借枫叶的烧红才得以闪烁;这凄婉,也只是露珠凭借荷光洁白的玉肌才显得动人。
露珠是透明的,没有颜色,只有附着在别人的身上,才能折射出光彩。
可我们呢?我们有我们的精彩,我们也有我们的色彩!折射的光彩是别人的,自我散发了光彩才是真正缤纷的。
朋友,让我奉劝一句;做真正的自己,莫要做透明的露珠做真正的自己,是自信的表现。
陶潜自称是飞脱樊笼的倦鸟,在喧嚣的世俗里打滚了三十年,最后却毅然离开世俗,回到了田园,回到了南山。
一声“归去来分”让他重拾自我。
陶潜的自信,寄托在他那率真的性情上;做真正的自己,让陶潜享受到了“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享受到了“带月荷锄归”的恬然自得,享受到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归隐之乐。
他的自信,让他的田园生活丰富多彩。
做真正的自己,是人生的大智慧。
苏轼大半生淹流于异地,贬谪的失意本应使他意气消沉,让他不得不向那黑暗的世俗弯腰。
可苏轼却神情自若,只把自己的失意换成酒和诗,旷达地高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是何等的智慧之举啊!排遣失意,乐观进取,这在此时有谁能像他一样做到?苏轼的大智慧,寄托在他那厌恶黑暗,满怀正气的自我上。
做真正的自己,成就了“挥尽寒枝不肯栖”的苏轼,成就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成就了“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的苏轼。
做真正的自己,是时代的召唤。
做真正的自己,让被人批评“过于造作”的朗朗成为了世界上最年轻的钢琴之王;做真正的自己,让那“过分嚣张”的刘翔屹立在跨栏运动的巅峰位置;做真正的自己,让那“不伦不类”的周杰伦唱遍天下……时代需要有自我的人,需要有个性的人,需要敢于绽放自己光彩的人!露珠只会折射别人的光芒,我们将它嘲笑;露珠只会依靠别人的颜色,我们将它否定。
做真正的自己,方能光芒四射,方能五彩缤纷,方能为世人所赞同。
(三)得出结论1、每段开头以分论点起笔,加强点题,反复点题,升华主旨。
2、注意:a、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b、每个版块内部并列的分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顺序可以灵活变化c、最好将重要的分论点放在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使顺序更加合理(四)并列式结构的类型及区别并列式结构有两种类型:论据并列;分论点并列。
后者更能显示思辨的深度。
它们的区别是:A、论据的并列:在确立中心论点之后,首先展开联想,寻找恰当的论据,然后再考虑如何通过对论据的分析议论去扣题点题。
B、在确立中心论点之后,首先从道理或逻辑上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然后再考虑如何论证分论点,既可以用事例论证,也可以用因果分析、假设推理或比喻说理等方式展开论证。
二、认识分论点使用的三个要求例: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使用并列式结构(一)扣得住例一:《读书》1、读书要明确的目的;2、读书要有良好方法;3、读书要服务于社会。
(二)分得开例二:读书乐1、读书可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2、读书可开拓视野,丰富情感,二乐;3、读书可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三)排得顺例三:读书乐1、读书乐在它是个人成长的必需;2、读书乐在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3、读书乐在它是民族繁荣的保证。
三、论点式并列结构运用中常见问题及对策例一、《生命的价值》总论点:我们要创造出更有意义、价值的生命。
论点一:生命,认识世界的基础论点二:生命,人类进步的关键论点三:生命,迈向成功的前提总结归纳全文【点评】分论点没有紧扣中心论点(扣不住)【对策】并列的几个内容虽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段与段转化中要有内在联系。
一定要有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分解的意识,分解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论点。
例二:《拼搏》论点一:拼搏创造奇迹论点二:拼搏铸就成功论点三:拼搏源于崇高的信念【点评】分论点分类标准不一致(分不开)分论点方向不明确,层次不分明,前两个分论点是从拼搏的作用角度来谈的,第三个是从拼搏的来源方面来谈的,分类标准错乱【对策】利用常见的哲学原理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加强思维方法选准展开的角度,确立具体的中心论点。
例三:《淡淡的爱》论点一:淡淡的爱,是对孩子自立能力培养的一种策略论点二:淡淡的爱,是对孩子自信心的一种心灵抚慰论点三:淡淡的爱,可以创造奇迹【点评】分论点句式差别太大(排不顺),影响了文章结构的美观【对策】从同一个方向用造句法(用话题核心词造句)回答问题。
在句式的构造上,做到句式大致相同力求齐整,形式上要一目了然。
最好每段中心句在开头,如果每个板块内的开头、结尾方式一致,语句结构相同,更好。
四、并列层次的拟定角度1、时间阶段:本思考角度指思考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历史进程、人生的时间、一年的更替等)比如高考优秀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是这样推进的:(1)春天,我想握住你的手。
(2)夏天,我想握住你的手。
(3)秋天,我想握住你的手。
(4)冬天,我想握住你的手。
2、空间场合:本角度可以是生活的每个具体角落(家庭、学校、医院等),人物活动的每个场所,也可以是国内、国外的大空间,活动的不同场合(正式与非正式、庄重与随意等)有一篇高考作文《我们必须注重和谐》是这样构思的:(1)在家庭我们要和谐(2)在单位我们要和谐(3)在社会我们也要注意和谐3、具体表现:任何事物的外在表现都不会是单一的。
(时、地、人、物,轻重、显隐、内外等)。
例如有一篇高考优秀作文《谈意气》是这样分层论述的:(1)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拔的,他们不畏风霜,不畏冷雨。
(2)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无惧的,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3)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他们总能拨开云雾看见明媚阳光。
4、由果索因:(找到某种原因,比不揭示原因深刻;找到根本原因,比找到一般原因深刻)以高考作文《边走边问》为例:文章开篇提出观点——在人生的道路上,边走边问,才会无悔今生。
接着就从为什么会得出这一观点的原因的角度分层阐述:(1)一个爱问的人一定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
(2)一个爱问的人一定是一个善良的、热心肠的人。
(3)一个爱问的人一定是一个正直的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人。
正是基于以上三点原因分析,引导读者思考并接受作者观点。
5、作用意义:事物造成的结果也是复杂的、多样的(物质、精神,个人、集体,主要、次要,短期、长期;显性、隐性等等。
)比如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中有一篇精短议论文《勤有三益》,作者为了说明“为人当勤劳”这一观点,就采用了如下的平行结构:(1)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
(创财) (2)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
(健体)(3)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
(修身)6、影响危害:正面的作用意义,当然负面的影响危害也必定存在,也必定是复杂多样的。
高考优秀作文《细节之处,美不胜收》就是从这个角度构思出如下四层:(1)痛苦是细节,没有它,生活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2)伤害是细节,没有它,生活就无法感知关爱。
(3)奋斗是细节,没有它,生活就像一口枯井,了无生趣。
(4)感恩是细节,没有它,生活就没有了真情。
五、当堂练习:以“拒绝浮躁”为观点,运用以上角度构思文章层次。
(分组写)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时间阶段)人生的春天,我们要拒绝浮躁。
人生的夏天,我们要拒绝浮躁。
人生的秋天,我们要拒绝浮躁。
人生的冬天,我们要拒绝浮躁。
2(空间场合)在学校,浮躁是我们求学道路上的绊脚石。
在家庭,浮躁是我们幸福轨迹里的腐蚀剂。
在社会,浮躁是我们创业进程中的拦路虎。
3(具体表现)浮躁之人面对问题不能深入调查,总是投机取巧浮躁之人面对失败不能耐心冷静,总是怨天尤人。
浮躁之人面对成功不能奋发进取,总是浅尝辄止。
4(由果索因)人的本性是浮躁之气产生的根源。
社会风气是浮躁之风产生的土壤。
制度缺漏是浮躁之念产生的缝隙。
5(作用意义)拒绝浮躁,才能创造物质文明。
拒绝浮躁,才能创造精神文明。
拒绝浮躁,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6(影响危害)因为浮躁,使许多天才如流星划过;因为浮躁,使许多企业如昙花一现;因为浮躁,使许多朝代如过眼云烟。
六、附:一般可套用模式:模式一……是……的前提……是……的基础……是……的关键……是……的根本……是……的保证如《战胜脆弱》模式二:……是……的奠基石……是……的催化剂……是……的航海灯……是……的源泉模式三:……就…………就…………就……如:《爱自己》1、爱自己,就应该使自己时刻保持一种好心情2、爱自己,就应该使自己的心永远年轻3、爱自己,就应该不要让自己的生活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