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药应用
常见的退烧药种类及使用方法

常见的退烧药种类及使用方法退烧药是一类用于降低体温的药物,常用于治疗发热症状。
退烧药的种类繁多,每种药物都有不同的成分和使用方法。
在使用退烧药之前,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来正确使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退烧药及其使用方法。
一、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退烧药,常见的商品包括泰诺林、泰诺乐等。
该药物通过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对热的感受性,从而降低体温。
其使用方法如下:1. 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500-1000毫克,每4-6小时一次,最高不超过每日4克。
2. 儿童的剂量根据年龄和体重而定,需遵循医生的指示。
3. 不宜长期连续使用,通常在3天内退烧有效,若症状持续,请咨询医生。
二、布洛芬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常用于缓解发热以及轻至中度疼痛。
常见的商品有各种普择尔、芬必得等。
其使用方法如下:1. 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200-400毫克,每4-6小时一次,最高不超过每日1.2克。
2. 儿童的剂量需遵循医生的指示,不推荐给12岁以下儿童使用。
3. 可以在饭前或饭后服用,但不宜空腹服用,以减少对胃的刺激。
三、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抗炎镇痛药,同时也有退烧的作用。
常见的商品包括百服宁、拜阿司匹林等。
但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在18岁以下的儿童中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麻风病(Reye's syndrome),因此不推荐给儿童使用。
成年人使用阿司匹林的方法如下:1. 每次口服剂量为300-600毫克,每4-6小时一次,最高不超过每日2.4克。
2. 须用足够量的水将药片吞下,避免咀嚼或在口腔中持留。
3. 阿司匹林有一定的抗血小板作用,不适合正在接受手术或患有出血性疾病的人士使用。
四、氨酚那敏氨酚那敏是一种复方退热药,常见的商品包括泰莎、小柴胡等。
除了退烧作用外,氨酚那敏还能缓解头痛、流感和感冒症状。
使用方法如下:1. 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200-400毫克对乙酰氨基酚和20-40毫克氯苯那敏,每4-6小时一次,每日不超过4次。
儿童退热药物应用及护理

儿童退热药物应用及护理儿童在发热时,可以使用退热药物来帮助控制体温,缓解不适感。
但是儿童退热药物的使用要注意药物的种类选择、用药剂量和使用频率,以及合理的护理措施。
儿童退热药物的种类选择和用药剂量:1. 对于婴幼儿和幼儿,可以选择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非处方退热药物。
布洛芬对防止发热引起的炎症反应有一定的作用,而对乙酰氨基酚则适用于治疗发热引起的头痛和身体不适。
2.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使用布洛芬的剂量为每公斤10-15毫克,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为每公斤10-15毫克。
但是,在使用退热药物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店药师,以确定适合儿童的剂量。
儿童退热药物的使用频率:1. 使用退热药物应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并且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用药频率来进行。
一般情况下,可以每4-6小时给儿童使用一次退热药物。
但是,不建议连续使用超过24小时,如果热度持续高温,建议及时就医。
2. 定期监测儿童的体温,如果体温下降,可以适量减少退热药物的剂量或延长用药间隔。
如果体温持续上升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儿童退热药物的护理措施:1. 给儿童使用退热药物时,可以将药物服用前稍微加一些温水,以帮助儿童吞咽和吸收药物。
2. 忌口儿童使用退热药物时,应忌食辛辣刺激、油腻和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刺激胃肠道。
3. 增加儿童的休息和睡眠时间,避免剧烈运动和疲劳,有助于儿童恢复体力和增强抵抗力。
4. 保持儿童室内空气流通,并注意室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减少环境中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5. 监测儿童的体温、脉搏和呼吸情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儿童发热时,家长应及时了解儿童的体温变化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退热药物,并根据医生的指导和药物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用药,同时配合适当的护理措施,促进儿童的康复。
当然,为了确保儿童的安全和健康,还需注意儿童退热药物的存放,远离儿童的触及范围,并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性和保质期。
退烧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退烧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鼻塞等。
在感染初期,发热是最为突出的症状之一。
退烧药是一类常用的药物,用于降低体温,缓解身体不适。
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退烧药的应用是非常常见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退烧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一、退烧药的作用机制退烧药通过影响体温调节中枢,抑制前脑下丘脑的温度调节中心,从而减少体温的升高。
其中,最常用的退烧药物是非处方药物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降低前列腺素的产生,从而减少热量的产生,使体温下降。
二、退烧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优势1. 缓解不适症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初期,患者往往会出现高热、头痛、肌肉疼痛等不适症状。
退烧药能够迅速降低体温,减轻疼痛和不适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防止发热引起的并发症:高热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增加、血液稀释、水分丧失等问题,甚至加重患者的病情。
适当使用退烧药降低体温可以减少这些并发症的风险。
3. 提供休息机会:体温升高会导致身体不适,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
适当使用退烧药可以降低体温,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休息,有利于康复。
三、退烧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 剂量控制:使用退烧药时,应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进行使用。
不宜超量使用,避免出现药物过量的副作用。
2. 随时监测体温:在使用退烧药的过程中,应随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
如果体温持续过高或不见改善,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3. 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部分退烧药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退烧药时应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四、局限性和合理应用退烧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可以迅速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退烧药只是缓解症状的辅助药物,并不能直接治疗感染。
因此,在使用退烧药时需要理性、合理使用,结合其他治疗手段综合治疗,提高疗效。
退烧药说明书

退烧药说明书一、产品简介退烧药是一种非处方药物,用于降低体温并缓解由发热引起的不适症状。
本产品采用先进的药物配方,安全有效,口服方便,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
二、适应症本药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升高,包括感冒、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等。
退烧药也可用于热性痉挛、中暑等情况下的退烧治疗。
三、使用方法1. 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每次口服1片,每4至6小时一次。
不要超过每日6片的剂量。
2. 2至12岁儿童:请按照体重和年龄在包装说明中寻找适当的剂量。
3. 请勿给2岁以下婴儿使用本药物,如有需要,请咨询医生。
4. 本药物应该口服,最好在饭后服用。
四、注意事项1. 请勿超过建议的剂量使用本药物。
过量使用退烧药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2. 请勿与其他含有退烧药成分的药物同时使用。
3. 如果服用本药物后症状未缓解,或持续高热超过三天,请咨询医生。
4. 本药物不适合孕妇、哺乳期妇女和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患者使用,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5. 请将本药物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防止误食。
6. 如果过敏反应出现,如皮疹、红肿、呼吸困难等,请立即停止使用本药物并就医。
五、可能的不良反应使用本药物时,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这些反应并不会出现在每个人身上。
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包括恶心、呕吐、口干、头晕等。
如果出现其他不适症状,请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六、贮藏方式请将本药物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不要暴露在阳光直射下。
使用前请检查有效期,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过期的药物请勿使用。
七、如何处置药物废弃物请将药物包装、剩余药物及其它药物废弃物放入塑料袋中,将其妥善密封。
请咨询当地或国家的相关法规,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处理。
八、注意事项本药物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仅供短期使用。
如果症状未缓解,请及时就医。
九、生产企业本产品由XXX医药有限公司生产。
此为退烧药的说明书,请仔细阅读并按照说明使用。
如果有任何疑问,请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常见的非处方退烧药有哪些推荐几款给你

常见的非处方退烧药有哪些推荐几款给你常见的非处方退烧药有很多种,下面将为您介绍几款常用的非处方退烧药,并对其特点、适用人群和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以供参考。
一、布洛芬(Brufen)布洛芬是一种非处方退烧药,主要成分是布洛芬。
它可通过降低体温来缓解发热症状。
布洛芬对于感冒引起的轻度退烧效果较好,同时也可减轻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症状。
适用于成人和儿童(6岁以上)。
使用方法:成人每次口服1片(400毫克),每日2-3次;儿童视体重和年龄调整剂量,可咨询医生指导。
注意事项:服用布洛芬前,应阅读药品说明书并咨询专业医生建议,避免与其他药物如抗凝药物、利尿药等同时使用。
不宜给年龄小于6岁的儿童使用。
二、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非处方退烧药,常见的商品名有泰诺林、扑热息痛等。
对乙酰氨基酚主要通过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芽生核来起到退烧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广泛应用于感冒、发烧引起的头痛、牙痛等症状的缓解。
使用方法:口服,成人每次1-2片(500毫克/片),每日3-4次;儿童按体重和年龄适量使用,遵循医生建议。
注意事项:不宜与其他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如感冒药、止痛药等)同时使用,避免超量服用及长期使用。
儿童使用时需咨询医生指导。
三、阿司匹林(Aspirin)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处方退烧药,主要成分是阿司匹林。
它具有退烧、镇痛和抗炎作用,适用于轻度退烧、头痛、牙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的缓解。
成人常用于退烧,但不适用于18岁以下儿童。
使用方法:成人每次口服1-2片(500-1000毫克/片),每日3-4次;儿童不宜使用阿司匹林。
注意事项:阿司匹林可能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对哮喘患者慎用。
服药前应阅读药品说明书,并咨询医生。
以上所介绍的非处方退烧药是常用的几种,但仅供参考。
在使用非处方退烧药时,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按照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使用。
若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
此外,如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处理。
退烧药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退烧药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退烧药作为常用的非处方药,被广泛用于缓解体温升高引起的不适症状。
然而,对于退烧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本文将对常见的退烧药进行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一、对退烧药疗效的评价退烧药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温度调节中枢,减少体温升高所引起的不适症状,并降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常见的退烧药包括扑热息痛、布洛芬等。
1. 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是一种常用的退烧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家庭。
它具有降低体温、缓解头痛、舒缓身体不适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对乙酰氨基酚可在30分钟内起效,体温可在3-4小时内下降至正常范围。
且扑热息痛的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
2. 布洛芬布洛芬是一种非类固醇抗炎药,也常用于退烧治疗。
它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反应,从而降低体温。
布洛芬在对抗发热的同时,还能缓解疼痛和炎症。
然而,布洛芬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对肾脏和胃肠道产生不良影响。
二、对退烧药安全性的评价除了疗效,退烧药的安全性也是使用者关注的重点。
以下是对退烧药安全性的评价。
1. 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广泛认可的安全药物,因为其副作用较少。
然而,长期或过量使用对肝脏产生潜在风险,特别是对酒精滥用者。
因此,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时,需要遵循正确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
2. 布洛芬布洛芬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在使用布洛芬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宜长期使用:布洛芬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胃溃疡、胃出血等不良反应。
(2)不宜过量使用: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
(3)存在禁忌症:如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溃疡、孕妇等禁止使用。
三、合理使用退烧药的建议为了确保退烧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需要合理使用退烧药,并注意以下几点:1. 恰当的剂量和使用时间:在使用退烧药时,应遵循医生或药品说明书的建议,按照正确剂量和使用时间使用。
2. 选择合适的退烧药:不同的退烧药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和疾病情况,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退烧药物。
退烧药的药物治疗指南与建议

退烧药的药物治疗指南与建议退烧药,作为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常被用于缓解发热症状。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谨慎选择,正确使用退烧药。
本文将为您提供药物治疗退烧的指南和建议,确保您的退烧过程安全有效。
一、常见的退烧药及其适用症1.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扑热息痛、泰诺林等):广泛应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发热患者,可缓解轻度至中度的发热,适用于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引起的退烧。
2. 扑尔敏(泰诺林、速效敏等):适用于一定年龄段的发热患者,尤其在伴有咳嗽、打喷嚏和流涕症状时,可以选择扑尔敏来缓解退烧。
3. 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复方片(阿司匹林、咖啡因等):适用于腺病毒感染引起的退烧,可以缓解头痛、咽痛等症状。
二、使用退烧药的注意事项1. 遵循用药原则: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和时间间隔来使用退烧药,不要随意增减剂量。
如果症状没有改善,不要频繁增加药品使用剂量,应咨询医生或药师。
2. 考虑适应人群:在婴幼儿和孕妇等特殊人群中使用退烧药需要特别警惕,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对于哺乳婴儿,最好先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擦拭温水海绵)。
3. 避免滥用退烧药:退烧药只是暂时缓解发热症状的措施,不应长期或频繁使用。
如果发热持续超过一天,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4. 注意禁忌症:某些情况下,使用退烧药是被禁忌的,如对该药过敏、有肝肾功能异常、合并其他药物治疗等。
在使用之前,应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确保自身没有禁忌症。
三、辅助方法与家庭护理1. 温度控制:在退烧药治疗的同时,要通过适当调节室内温度来控制热源,保持室内的清新凉爽,避免过度穿戴厚重衣物。
2. 适量喝水:发烧时,身体容易脱水,因此要多喝水以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可以喝些温水、淡盐水和糖水,但不要喝过多的咖啡和茶。
3. 物理降温: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擦拭温水海绵、用凉毛巾敷额头等,但不建议使用冷水擦浴,以免引发其他问题。
4. 观察症状变化:在用药期间,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体温的变化、症状的缓解和加重等,及时咨询医生。
超市和药店常见的退烧药有哪些

超市和药店常见的退烧药有哪些退烧药是一类常见的非处方药品,广泛用于缓解和降低发热症状。
无论是在超市还是药店,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退烧药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退烧药,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常见的退烧药物1. 常见的非处方退烧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和复方氨酚烷胺等。
这些药物在退烧效果方面有所不同,适用于不同人群和病情。
2. 对乙酰氨基酚是最常用的退烧药物之一,常见品牌有泰诺林、小林制药和帕金等。
它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物质来降低体温。
对乙酰氨基酚一般适用于儿童和成人,但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如孕妇)使用前需要谨慎咨询医生。
3. 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消炎药,具有镇痛和退烧的作用。
常见品牌有布洛芬、布洛芬乐、速效退烧胶囊等。
布洛芬通常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但对于哮喘患者和胃肠道疾病患者慎用,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4. 阿司匹林也被广泛用作退烧药。
它不仅可以降低体温,还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
常见品牌有白加黑、安乃近等。
然而,阿司匹林对儿童和青少年使用有一定的限制,因为它与流行性感冒和猩红热相关的罕见疾病——雷伯恩综合征有关。
5. 复方氨酚烷胺是一种含有治疗感冒症状的退烧药,如头痛、鼻塞和咳嗽等。
它的常见品牌有息通宁、复方维生素C片等。
复方氨酚烷胺一般适用于儿童和成人,但对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时需要谨慎。
二、退烧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 使用退烧药时,首先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按照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服用。
不可超量使用或延长使用时间。
2. 儿童和成人的药物剂量不同,应根据年龄、体重和健康状况来确定合适的剂量。
3. 如退烧药片剂过大或不易咀嚼,可将其压碎或采用其他形式(如颗粒剂、糖浆等)使用。
4. 在服用退烧药期间,要特别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和不良反应。
如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呼吸困难、皮疹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5. 长期或频繁使用退烧药物可能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和耐药性,因此不应滥用或滥用退烧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退烧药别超过3天
有些退烧药存在一定的肝肾毒性和神经毒性,使用时一定 要注意安全剂量,一般来说,连续使用不要超过3天,各种 药物还要注意最大用量,以免产生毒性。药物发挥作用需 要一定的时间,体温不可能、也不应该在短时间内迅速降 下来,所以重复使用退烧药,最好间隔4个小时以上。
如果患者连续3天服用退烧药物,但仍无明显好转,就需要 前往医院,因为这意味着病情较为严重和复杂,需要做进 一步的详细检查和治疗了。
退烧药应用
王华1945
退烧药
是通过生化方式让发烧患者恢复正常体温的一类注射、口服、塞肛的 药物。一般而言,患者体温不超过38.5°C,不宜应用退烧药物,而应 选择物理降温方法,如冰敷、退热贴等。
退烧药不能乱用。
退烧药是每个家庭的小药箱中必备的药品,只要一发烧,大多数人都 会立即想到吃退烧药。专家提醒,发烧只是一种症状,很多疾病都可 以引起,发烧时首先要针对疾病本身进行治疗,使用退烧药只是一种 辅助手段。而且,退烧药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危险,因此不能盲目乱 用。
退烧药有哪些
一、布洛芬 商品名:美林、恬倩、臣功再欣等 用法:可用于婴幼儿的退热,缓解由于感冒、流感等引起的轻度头 痛、咽痛及牙痛等。按体重一次5~10mg/kg,需要时每6~8小时可重 复使用,每24小时不超过4次。
优点:它和对乙酰氨基酚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推荐的两种退热药, 也是较为安全的退烧药。它的优点是退热平稳且持久,控制退烧时间 平均约6小时左右,最高可达8小时。而且它对于39℃以上的高热退烧 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要好。
赖氨匹林 商品名:来比林 用法: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儿童一天按体重10~25mg/kg,分2次给 药。 优点:解热作用强,起效快,作用缓和而持久,可避免口服阿司匹林 和布洛芬对胃肠道的刺激。由于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均为片剂、水 溶液及混悬液(滴剂),没有静脉注射及肌肉注射剂型,所以对于口服药 物困难的孩子,医生也常选择这类药。 缺点:因为含有阿司匹林,长期应用可能诱发瑞氏综合征,有的会诱 发过敏性休克和哮喘重度发作。所以16岁以下的儿童都应该谨慎使用, 应用时应注意询问过敏史。 注意:这类药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即随剂量上升而疗效上升,所以 要防止过量用药,否则会引起肝脏损害。
所有退热药都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尼美舒利。尼美舒利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上市之初用于治疗 慢性关节炎、疼痛和退烧。但近年来,全球已有多起与尼美舒利有关 的重度肝脏损害的不良反应报道,建议它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且应 在至少一种其他抗炎药治疗失败的情况下使用,仅限于治疗慢性关节 炎的疼痛、手术和急性创伤后疼痛、原发性痛经等疾病。
退烧药只起降温作用
常规意义上的退烧药只起降温作用,并不针对引起疾病的病原体进行 治疗。比如细菌性肺炎引起高热时,首先需要使用抗生素控制细菌, 从而达到彻底消炎降温的效果。如果仅使用解热药,体温只能暂时性 地降下来,一会儿又升上去了,导致反复用退烧药,这种盲目降温还 会导致病人因出汗太多而虚脱,反而不利于治疗。
用法:每千克体重 10 ~ 15 毫克 / 次,每 4 小时 1 次, 每24小时不超过5次。
优点:吸收快速而完全,口服 30 分钟内就能产生 退热作用。副作用相对比较小,对胃肠道基本没 有刺激,对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没有影响, 没有肾毒性,所以安全性比较高。对2岁以下的孩 子,医生通常习惯用这种药物。而且它可与牛奶、 果汁同服。
体温38.5摄氏度才退烧
用退烧药前、使用后要注意监测体温,该用才用、见好就 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推荐,体温高于38.5摄氏 度才有必要使用退烧药,因为发烧是人体的一种有利防御 反应,可以杀灭入侵人体的病原微生物,因此贸然降温会 削弱机体的防御能力;但是,当体温高于 38.5摄氏度时, 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就会受到影响,引发各种不适,严重 者甚至会出现昏迷、肝肾功能损伤,儿童还可能出现高热 惊厥等,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了。当 体温降至38.5摄氏度以下,即可停用退烧药。
缺点:退烧虽然起效快,但控制体温的时间相对 其他药物要短,控制退烧时间约为2~4小时。
尼美舒利(慎用) 商品名:瑞芝清 用法:儿童常用剂量为每千克体重5mg/天,分2~3次服用。 优点:根据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家们将尼美舒利和布洛芬进行比较, 发现尼美舒利突出的优点是较少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因为它对肝损 害的发生率比较低(约1/100万),所以,在临床中常被广泛应用于炎症 性发热疼痛的治疗。 缺点:近年来,全球已有多起与尼美舒利有关的重度肝脏损害的不良 反应报道,建议它禁用于 12岁以下儿童,且应在至少一种其他抗炎药 治疗失败的情况下使用,仅限于治疗慢性关节炎的疼痛、手术和急性 创伤后疼痛、原发性痛经等疾病。2002-2005年,西班牙、土耳其、爱 尔兰等国家已将该药撤出市场。
退烧药有4种剂型
常用退烧药有4种剂型,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口服片剂或者溶液,还 有经肛门使用栓剂,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选择最适合的一种。
口服退烧药。是目前最常用、最安全的一类药,包括乙酰水杨酸(阿司 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除孕妇外,各个年龄段都可以服 用。
静脉和肌肉注射用药。适用于意识不清、进食差、不能配合口服用药 的患者,此类药物作用快、体温下降迅速,患者出汗较多,使用时要 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喝白开水或果菜汁,不能进 食者可以输液,补充生理盐水等。 栓剂。如果发烧的患者昏迷不醒,或是没有足够的吞咽能力来口服药 物怎么办?还可以考虑用制成栓剂的药物,通过直肠黏膜直接吸收入 血,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良反应。
用上应该过1小才能解便。
这些退烧药该淘汰了
安乃近。上世纪 20 年代,安乃近开始作为退烧药使用, 1977年美国正式禁用,并将该药从市场上撤出。目前世界 范围内30余个国家禁用此药。这主要是因为它可能引起一 些严重后果,如致命性粒细;荨麻疹、剥脱性皮炎等 皮肤病。目前在国内,安乃近也不作为首选退烧药。
缺点:有轻度的胃肠道不适,偶有皮疹和耳鸣、头痛、影响凝血功能 及转移酶升高等,也有引起胃肠道出血而加重溃疡的报道。还有报道 说它在脱水、血容量低和心输出量低的状态下偶见可逆的肾损伤,过 量服用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癫痫发作等副作用。所以一般多用 于3岁以上高热的孩
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
商品名:泰诺林、百服宁、安佳热等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退热药,但由于药物酸性强,胃肠刺激大,大剂 量可引起恶心呕吐,也会加重或诱发溃疡病,诱发雷氏综合征和肾脏 损害。英国明确规定,16岁以下儿童禁用阿司匹林。目前该药在国内 儿科也较少采用。
退热的栓剂一般是用在孩子,和不能吞咽的成人。
例如;消炎痛栓,和扑热息痛栓。成年人当然可以 用。也方便。直肠给药使用前先洗手及肛门,从 塑壳包装上撕下栓剂 1枚,从下端将前、后塑片分 开,取出栓粒,圆锥头部分朝向肛门处,轻轻塞 入,并用小指将栓粒推入肛门,使栓粒尾端距肛 门口哟2厘米处。1-6岁儿童一次1粒,塞入肛门内, 若持续发热或疼痛,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 24小时内不超过4粒。
去痛片、 APC 片、氨非咖片 (PPC 片 ) 。这三种药都含氨基 比林和非那西丁。1922年~1934年,氨基比林曾流行于欧 洲、美国。但使用过程中陆续发现,服用此药的病人发生 了口腔炎、咽喉痛等症状,后证明其能引起严重的粒细胞 减少症,导致免疫力下降,引发各种感染。1938年,美国 把它从合法药品目录中取消。丹麦从20世纪30年代起禁用 该药。现行的美国和欧洲药典、日本药局方已查找不到此 药。非那西丁也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退烧药。1953年后, 欧洲许多国家发现肾病患者大量增加,调查后证实与服用 非那西丁有关。现在这些药也并非一线退烧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