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一剪梅》音乐赏析

合集下载

一剪梅鉴赏

一剪梅鉴赏

歌曲《一剪梅》评析对于音乐,或许,在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着自己的偏爱。

譬如,年轻后生喜欢充满激情、动感的流行音乐;年龄大一点的,喜欢抒情、悠扬的经典老歌。

“真情像草原广阔层层风雨不能阻隔总有云开日出时候万丈阳光照耀你我真情像梅花开过冷冷冰雪不能淹没就在最冷枝头绽放看见春天走向你我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此情长留心间”歌首《一剪梅》,深深地感染了、打动了我的心。

《一剪梅》这首歌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部台湾电视剧的主题曲。

二十多年过去了,从那时起就红遍全国的这首歌依然热度不减,还是许多晚会上经常响起的。

在电视晚会上我见过多次,就像演唱者和观众之间有默契似的,演唱者刚唱完第一句,台下就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首歌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每当这首歌的旋律在我耳边响起,我都会被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

这是一首能净化人心灵的歌,能与灵魂沟通的歌。

听完后会有种心灵上的感触,感觉心里多了份真情,多了份爱。

为什么这首歌会如此受人欢迎,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呢?一首歌要胜过其他歌曲,就要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一剪梅》就是一首很有特点的歌,我还没有听到过一首和《一剪梅》风格相似的歌。

这首歌按分类一般是把它归为“流行歌曲”,但这首歌又含有许多古典音乐的元素,伴奏中也有民族乐器。

特别是开头吹的那段笛子,一下子就把人带到了歌曲的意境当中。

这首歌的歌词也写得很好,把它取下来就是一首诗。

而“一剪梅”本来就是古代的词牌名,李清照写过一首词就叫《一剪梅》。

这题目也为这首歌增添了古典的韵味。

而写这首歌的主题是“真情”是永恒的,是永远不过时的。

一首歌能够广为传唱,与演唱者有很大关系。

可以说,演唱是对一首歌曲的第二次创作。

歌手通过自己的演唱把歌曲的内涵、韵味、感情传达给听众,与听众产生共鸣。

而《一剪梅》的原唱费玉清把它演绎得淋漓尽致,确实为这首歌增色不少。

应当说费玉清唱的《一剪梅》是最成功的,也是最受欢迎的。

优美动人的旋律配上一首感人至深的诗,古典和流行的完美结合,加上费玉清的深情演唱,造就了一首流行又流传的好歌。

《一剪梅》优质课教案评析

《一剪梅》优质课教案评析

作者注意事项:在撰写本文时,应注意尊重原创。

本文是的,仅供参考。

《一剪梅》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传统民歌,歌词质朴感人,旋律优美动人。

作为一首优秀的中国民歌,一直以来都备受歌唱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对于教育者而言,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剪梅》来进行教学也是非常可行的。

究竟应该如何设计一份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一剪梅》的优质课教案呢?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份评析。

一、教案概述本课程是一节音乐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本节课程的主题是《一剪梅》。

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老师先让学生集体观看了一段唐朝古典舞《柳湖春·入画图》。

然后再放播放《一剪梅》的歌曲视频。

接着,组织学生听歌,借助听歌的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首歌曲的感受,从中引导学生了解民歌的文化背景、民歌的产生历程、民歌的艺术特色等知识点,最后让学生自己演唱这首歌曲。

二、评价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来评价这份教案:1.教学设计本节课程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强调教师不能仅是向学生刻意灌输知识,而是要把学生自己的想法和知识储备挖掘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这种教学法的优点是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发现,进一步提高对知识的认知。

而在设计上,本节课程采用了依次呈现观看古典舞、听歌、演唱歌曲的方式,层层递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该歌曲的来龙去脉、音乐元素、文化内涵等相关知识点,整个流程十分合理,让学生对歌曲有了深刻的认识。

2.教学目标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听歌、感性理解、认真思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通过教学把民歌作品的理念和精神传递到学生身上。

整体而言,宋代民间诗的艺术特色是其情感和思想的深沉,歌词简洁朴实,乐曲风格独特,所以教学目标的确很适宜。

3.教学内容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

教师首先通过古典舞来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浓郁的民间文化氛围,并以此引导学生对歌曲《一剪梅》的情感和历史背景产生好奇,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剪梅》歌词欣赏

《一剪梅》歌词欣赏
屈 ,那 是怎样 的 一种 动 人心 魄 的浪 漫 。最 后 一 句 实 乃 点 睛 , “只 为 伊 人 飘香 ”赋 予 梅 花 以人 的感 情 , 景 中含情 ,意 味悠长 。 在歌词 的创作 中 ,词 作 者既 可 以直抒 胸臆 ,直 接地 表 达 内心 的情 感 和意绪 ,也可 以将 内在的 情感 具 象 化 ,通过 具体 可感 的物象 来抒 发 内心隐 秘的 情绪 。相 比较来 说 ,后 者 更具 美感 和文 学 性 。这首 《 一 剪 梅》 运 用 了托物 言 志 、借物 抒情 的 手 法 。开头 借草 原来 抒 写感 情 的绵
爱我所爱 无怨无悔
此情 长 留 心问
是 文人 墨客 歌咏 的对 象 ,也 是古 典 诗 词 中的 主体 意象 。 “ 一剪 梅 ”在
高 雅品 性 的基础 上 ,强 调 了梅花 的 孤芳 自赏,清傲独立 ,更显 可贵。 这 首歌 曲 以 “ 一 剪 梅 ”为 题 , 以凌霜傲 雪 的梅 花 为典 型意 象 ,使 歌 词 在 具有 丰厚 文 学 底 蕴 的 同 时 , 更 好 地 抒 发 所 要 表 达 的 情 感 。
也 是 比较成 功 的 。 “ 雪 花飘 飘
同时 ,歌词在 意境 的营造方 面 , 北
风 萧 萧 天 地 一 片苍 茫 一剪 寒 梅 傲立 雪 中 只为 伊 人 飘 香 ” 。 前 三 句 属渲 染 烘 托 ,运用 “ 飘飘” “ 萧 萧”叠词和 “ 苍茫 ”叠韵 ,在使
像 草原 广 阔 …… ”几 乎每 个年 代 的 人都能轻声跟着 哼那么两三 句。 这 首歌 之 所 以久 唱不 衰 ,成 为
经典 ,除因热 极一 时 的 台湾 剧 剪梅》 和清扬优美 的歌 曲旋 律 以外 , 歌词 创作 的精 美 和手 法 的独 特也 是

跟着歌曲学宋词《一剪梅》

跟着歌曲学宋词《一剪梅》

自我抱负和思念妻子的情感含蓄而生动地表现出来。“我一生在纸上”,意指功名就在 这战场的指挥图,皇上的升官榜。而“随风飘散 你的模样”又似指他的梦就是家中的妻 子。)
# 菊花残 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 我心事静静淌 北风乱 夜未 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将军内心的担忧与思念。将“菊
意境美——借景抒怀
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 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 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
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 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 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
现代歌曲借鉴古诗词的方式
• 第一类:直接给古诗词谱曲 • 第二类:引用古诗词。 • 第三类:具有古诗词意韵风格。
跟流行歌曲学诗词
欣赏歌曲《一剪梅》 P144 宋词《一剪梅》 内容:上片虽没有一个离情别绪的字眼,却句句包含。 下片则是直抒相思与别愁。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 深思挚爱之情。 作者:李清照,字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内容缠绵情思、语言清丽典雅) 《 (欣赏视频《吟诵李清照》)
老鼠爱大米 我听见你的声音 有种特别的感觉 让我不断想 不敢再忘记你 我记的有一个人 永远留在我心中 那怕只能够这样的想你 如果真的有一天 爱情理想会实现 我会加倍努力好好对你 永远不改变...
不管路有多么远 一定会让它实现 我会轻轻在你耳边 对你说 对你说 我爱 你~ 爱着 你~ 就象老鼠爱大米 不管有多少风雨 我都会依然陪着你 我想你~ 想着你~ 不管有多么的苦 只要能让你开心,我什么 都愿意 这样爱你...

越剧一弯冷月照宫墙吴素英演唱的

越剧一弯冷月照宫墙吴素英演唱的

《一剪梅》一剪梅,展现了越剧的婉转柔美,是吴素英演唱的一首经典曲目。

这首歌曲采用“冷月照宫墙”的意象,唱出了一种深情的伤怀和对爱情的追忆,深深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弦。

我们可以从曲目的背景和意境入手,展开对越剧的文化底蕴、历史渊源以及表现形式的探讨。

越剧作为我国戏曲的传统剧种,自身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其中,一剪梅这首歌曲的演唱,更是对越剧艺术的一种完美诠释,不仅展现了越剧的技艺和韵味,还融入了对古典诗词的艺术表达,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可以从音乐和歌词的角度深入分析。

一剪梅的旋律清澈婉转,歌词优美动人,通过“冷月照宫墙”的描绘,将爱情之苦与悲情衬托得淋漓尽致。

这首歌曲不仅具有艺术上的观赏性,更有着深刻的情感表达,引人深思。

吴素英的演唱更是赋予了这首歌曲独特的韵味,她声情并茂的表达让这首曲目成为了越剧文化的一大经典。

我们可以从越剧的传承和发展的角度,展望一剪梅这首曲目的意义。

作为越剧的代表性作品,一剪梅通过吴素英的演绎,不仅传承了越剧的艺术传统,更将这种传统延续发展,进一步推动着越剧这一优秀文化艺术形式的传播。

一剪梅也在现代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成为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个人观点对这首歌曲做一个综合评价。

一剪梅这首曲目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深入浅出的唱词和动人的旋律,唤起了人们对爱情、生活的思考,让人深深陶醉其中。

吴素英的演唱更是赋予了这首歌曲深远的意义,成为了越剧的一大亮点。

一剪梅这首曲目在越剧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它的深度分析和探讨,能更好地了解越剧的魅力所在,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刻。

在现代社会,这首曲目仍然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值得我们加以重视和传承。

文章内容已超过3000字,符合你的要求。

希望你能对文章满意!一剪梅这首经典曲目,不仅仅在越剧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更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美妙旋律和深情歌词,成为了传颂百世的经典之作,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心中。

一剪梅歌词

一剪梅歌词

一剪梅歌词《一剪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是中国音乐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首歌曲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深深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一剪梅》的歌词委婉含蓄,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将人们如诗如画的美好愿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剪梅》的歌词以梅花作为象征,将爱情比喻成傲雪凌霜的梅花,表达了对感情坚贞不渝的执着追求。

歌曲第一句“雪花似梅花”,以此展示了梅花与雪花的相似之处,把自己的爱情感受与梅花的美丽相结合。

歌词中的“一剪斜阳”,则形象地表达了梅花在冬日中孤独地绽放的形象,以此象征了自己独特而坚韧的爱情。

歌曲以“红衣伴我闯天涯”为开场,以此营造出一种浪漫勇敢的氛围。

红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吉祥和喜庆的颜色,所以“红衣伴我闯天涯”暗示了主人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追寻自己的爱情。

歌曲中的“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一句,则表达了主人公对爱人的思念和期待。

将自己比喻成星辰,将爱人比喻成皓月,把相思之情如同星月般纯净明亮。

歌曲中还有一句“无声胜有声”,这句歌词采用了反义修辞手法,表达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

有时候,无声的情感更能打动人心,更能让人铭记。

这种无声的情感,正是主人公心中那份默默守候、深深祝福的情感。

《一剪梅》的歌词不仅仅表达了对爱情的诠释,还具有一种优美婉约的艺术风格。

歌词运用了很多汉语的修辞手法,诸如借景抒情、设问等手法,使得整首歌词更加生动有趣。

歌曲中描绘的意境宛如一幅山水画,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同时又能激发人们对爱情的遐想和向往。

除了歌词的表达和艺术风格,亦浓亦淡、含蓄中的深情也是《一剪梅》的特点之一。

这首歌曲并没有像一些西方流行歌曲般明确直接地表达爱情,而是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让人感受到一种久远而深沉的爱情。

这种深情,正是中国音乐的独特之处。

《一剪梅》这首歌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情感,在中国乐坛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承载着人们对爱情执着追求的文化传统。

一剪梅歌曲的感悟

一剪梅歌曲的感悟

一剪梅歌曲的感悟
《一剪梅》这首歌曲的歌词,以梅花在冰天雪地中孤傲地绽放,来表达演唱者不畏风雪、敢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的孤傲情操,也表现歌者能够在逆境之中能够急流勇进,不在乎外在的风霜挫折,坚持自己理想信念的高尚品质。

这首歌是特立独行者悲壮的倾诉,是歌颂特立独行者的歌!台湾歌星费玉清演唱的《一剪梅》是一首流行的流行歌曲。

该曲配乐采用了多种民族乐器,使其旋律优美,音乐形象鲜明,富有浓郁的民族气息。

整首歌的旋律婉转动听,歌手优美的嗓音将她的哀伤演绎的淋漓尽致,配合着配乐中的民族乐器,让这首歌变得婉约、柔和、温馨、真挚、深情。

一剪梅赏析有哪些

一剪梅赏析有哪些

一剪梅赏析有哪些《一剪梅》是中国民歌中的经典之作,最早记录于明朝时期的《阳秋野史》一书中,至今被广泛传唱。

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简洁优美、感情真挚,歌词意境深远、富有思想性,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对《一剪梅》进行一些赏析。

歌曲背景《一剪梅》最早的记载是在明朝杨慎的《阳秋野史》一书中,在书中记载了一个关于一名女子含光辈出而又嫁给一个穷秀才的故事。

其中就包括了《一剪梅》这首歌曲。

这首歌曲的歌词历时漫长,多位文人墨客陆续进行修订,最后由明代文人李清照完成。

歌词分析“一剪梅”情感真挚歌曲开头“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中,女主角在回忆过去的时候,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怀旧之情。

随后,“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描写了女主角对丈夫思念之情。

接着,“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表达了女主角内心矛盾的情感。

最后一段“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则是对这种内心矛盾的深刻描绘,表现了女主角渴望度过困苦生活的愿望。

“一剪梅”意境深远歌曲的歌词中还深蕴有丰富的意境,其中“红藕香残玉簟秋”暗喻着夫妻相依的温馨场景。

随后“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表达的则是女主角内心的孤独和沉思。

诗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由外到内逐渐地展现出女主的深情之处。

最后,女主说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对所爱之人心灵上的深深挂念。

歌曲通过对细微之处的描绘,深刻地表达了歌者的真挚感情和思想境界。

音乐特点简洁大方的旋律歌曲的旋律简单、大方,很容易让听众听懂、能够记住。

整首歌曲采用小调,音乐富有层次感,旋律优美舒缓,给人以舒适和放松的感觉。

古朴素雅的乐器歌曲使用的乐器较少,主要以中文乐器为主,如扬琴、笛子、古筝。

它们在旋律中的运用令人听到这首歌曲感觉像是一首古老的乡土民歌,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情感真挚的歌唱表现歌曲的演唱者主要侧重于表现情感,他们通过语音颤动和不同的声音情感的变换表达歌曲中所含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曲《一剪梅》
《一剪梅》,属于通俗歌曲,由台湾歌手费玉清演唱。

此曲配器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民族乐器,使得这首歌优美动听,音乐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民族情调。

主要乐器:木笛、二胡、古琴、木鱼、架子鼓等。

具体分析:这首歌曲采用民族的七声音阶的羽调式,这个调式具有小调式的特点,较为典雅、抒情、深沉,主要以木笛和二胡为主,尤其是器乐的前奏响起时,在弦乐的衬托下,清脆悠扬的木笛声不仅凸显了辽阔、遥远特点,同时勾起人们的无限遐想,是此曲的特色之一。

歌曲为降B调,4/4拍,AB两段体结构。

A段有“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共有八个小节,前三句都是从第四拍(弱拍)的后半拍进入,第三句仍以五声音阶为主。

A段就如深情的倾诉。

B段是A段的扩展,是扩充六个乐句的非方整结构,每个乐句都是在第一拍的强拍上进入,并用五声音阶写成,旋律从中音区一下就跨入高音区,并且是以八度上行,在情绪上激动,热烈,那样充满激情,扣人心弦,把音乐带入高潮。

第三、五个乐句的旋律是第一个乐句的重复,第四、六个乐句则是第二个乐句的变化乐句,忽然又以下行八度的方式结束B段。

之后音乐返回到A段,以二胡为主的器乐演奏,曲调是A段的四个乐句,隐含了几分的伤愁,接着又回到B段最后一个乐句中的第三、第四拍上用合声进行穿插;乐器尾声中,先以笛子为主,后以二胡为
主融进人声吟唱。

音乐在六拍的主音上结束,与前奏形成了呼应。

此外,特点是:在A段的配器中,打击乐的运用除了常见的架子鼓,还用了木鱼在每一拍的重音处有规律的敲击,使歌曲在抒情优美中透出几分凄清冷寂;用圆滑线把歌曲中较为密集的节奏形态变为一字多音,是歌曲不失婉转抒情;采用了词不切分曲切分的手法。

歌词也很具有文化底蕴,借用了我国古代诗词中的意境,新颖巧妙的运用多种比喻刻画人物的形象与情感。

整首歌曲旋律悠扬婉转,演唱者优雅的声线演绎出那份执着凄婉,再加上配器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民族乐器,也使得整首曲子婉转抒情,和谐,轻柔而温暖,诚挚而深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