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解析
明成化《包龙图公案词话》中的包公形象

的 风俗 。词话 中刻 意 突 出包 公外 貌 的 黑丑 ,实 质 上正 是 为 了 突 显其 身 份 的不 一 般 。文 中还把 他 眉 眼 的怪 异 和面 容 的 黑丑
它 的 出现 在 近 千年 的包 公文 学 史 上具 有 重要 意 义 。 朱万 曙 先 与鬼 王 钟馗 联 系 起 来 ,正 好 印证 了他 日后 将 有 日断阳 、夜 断 生 曾对包 公 故 事 的流 传 作过 一 个 形象 的 比喻 : “ 果把 历 史 阴 的 能 力 。 词 话 中提 到 包 公 具 有 头 发 粗 黑 ,两 耳 垂 直 , 鼻 如 上 的 包公 比喻 成树 根 ,宋 代 话 本 、元 代 包公 戏 比成树 干 ,成 直 口方 ,天 庭 饱 满 的 面 相 , 脸 上 还 有 安 邦 定 国之 纹 。 自古 化 说 唱词 话 则 如 已开 始伸 展 的 树枝 ,树 枝上 已萌 生嫩 芽 ,后 世 的 包公 故 事 则是 这 些 嫩 芽长 成 的 茂盛 的树 叶 。 ” …的 确 , 以 来 这 些 面 相 都 是 忠 臣 义 士 、 飞黄 腾 达 者 所 拥 有 的 , 如 刘 备 、宋 江 等 人 物 ,而 这 次 赋 予 包 公 同样 预 示 着 他 的 正直 刚
从 几 篇简 短 的包 公 题 材 的宋 元 话本 到拥 有 百 回 包 公故 事 的短 毅 和 栋 梁 之 才 。
篇 公案 小 说集 ,这 些 “ 已开始 伸 展 的树 枝 ”功 不可 没 。 它所 塑 造 的 包 公 形 象 几 乎 为 后 来 的 《 家 公 案 》 、 《 图 公 百 龙
着承 上 启 下 的角 色 。
一
公 的介 绍 只 有寥 寥 数 笔 ,最 多 也 是对 包 拯 的名 字 、家 乡 做 了
《包氏父子》讲解

《包氏父子》讲解包氏父子是中国历史上一对著名的父子组合,分别是晚清时期的包拯和北宋时期的包拯。
他们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展现了出色的才能和崇高的品德。
本文将对包氏父子的事迹和影响进行讲解。
包拯,字希仁,是北宋时期的名臣。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小聪慧过人,后来通过考试进入官府任职。
包拯担任刑狱官员期间,秉公执法,以严明的态度垂范于下。
他主张以证据为依据,对待案件不分贵贱,无论是官员还是平民,都要依法处理。
包拯为人正直廉洁,不受贿赂,不徇私情,深受人们的敬重和爱戴。
包拯的重要贡献之一是整顿官场风气。
当时,北宋官场腐败风气严重,贪污受贿现象层出不穷。
包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削减官员的福利待遇,改革官员选拔制度,强调道德修养和勤政廉洁。
他坚持以身作则,严禁官员接受贿赂,并设立巡按御史监督官员的行为。
这些改革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官员的贪污现象,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包拯还以其公正无私的刑事审判而闻名于世。
他对待案件时从不偏袒任何一方,始终秉持“宁可罚错,不可放过”的原则。
在他的审判下,那些欺压百姓的富豪和官员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包拯的公正审判树立了一个样板,被后世称为“包青天”,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正直刚正的象征。
与父亲包拯相比,包拯的儿子包拙在历史上相对较为默默无闻。
包拙也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但他并没有选择步父亲的后尘从政。
相反,他潜心研究文学和历史,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史学家。
包拙著有多部历史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历代名将言行录》,这本书记录了中国历代名将的故事和事迹,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包拯的事迹和包拙的学术成就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包拯通过自己的行动,塑造了一个廉洁公正的典范形象,激励着后人要勇于担当,坚持正义。
他的改革措施也促进了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奠定了中国官僚体制的基础。
包拙则通过他的学术研究,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献,帮助人们了解和体验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结起来,包氏父子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以崇高的品德和出色的才能在不同的领域展现了自己的价值。
豫剧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豫剧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豫剧起源于()A. 河南开封B. 河南郑州C. 河南洛阳D. 河南安阳答案:A解析:豫剧起源于河南开封。
2. 豫剧旧称()A. “河南梆子”B. “河南坠子”C. “河南曲剧”D. “河南越调”答案:A解析:豫剧旧称“河南梆子”。
3. 豫剧的唱腔特点是()A. 高亢激昂B. 委婉细腻C. 清新自然D. 深沉哀怨答案:A解析:豫剧的唱腔特点是高亢激昂。
4. 以下哪位是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A. 梅兰芳B. 常香玉C. 程砚秋D. 荀慧生答案:B解析:常香玉是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
5. 豫剧的角色行当分为()A. 生、旦、净、丑B. 老生、小生、武生C. 青衣、花旦、老旦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豫剧的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生又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旦又包括青衣、花旦、老旦等。
6. 豫剧的代表剧目《花木兰》中,主人公花木兰属于()A. 小生B. 武生C. 旦角D. 净角答案:C解析:花木兰在豫剧中属于旦角。
7. 豫剧的伴奏乐器中,主奏乐器是()A. 二胡B. 板胡C. 古筝D. 琵琶答案:B解析:板胡是豫剧的主奏乐器。
8. 豫剧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等剧种的艺术元素。
A. 京剧B. 昆曲C. 黄梅戏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豫剧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京剧、昆曲、黄梅戏等剧种的艺术元素。
9. 豫剧《穆桂英挂帅》的主角是()A. 穆桂英B. 杨宗保C. 佘太君D. 杨文广答案:A解析:剧名《穆桂英挂帅》,主角是穆桂英。
10. 豫剧的表演风格注重()A. 唱念做打并重B. 以唱为主C. 以念为主D. 以做为重答案:A解析:豫剧的表演风格注重唱念做打并重。
11. 以下豫剧剧目,属于现代戏的是()A. 《朝阳沟》B. 《铡美案》C. 《打金枝》D. 《卷席筒》答案:A解析:《朝阳沟》属于现代戏,其他几部是传统剧目。
12. 豫剧的服装和化妆具有()特点。
《包拯》解析

B、 包拯(999—1062),宋代名 臣,民间称“包公”,其以刚正廉明、 嫉恶如仇、爱民如子、断案如神而千
古传诵,被誉为“包青天”。
试着自己读顺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 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n)
说说下列语句表现了人物的哪种 性格特征或优秀品质?
(1)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 一砚归。 为官廉洁
(2)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 有阎罗包老” 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3)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 衣时。 克己奉公
写他在端州任职期间严格控制上贡端砚的 数量,并没有接受一方砚台的馈赠。
写得比较概况
2、包拯为官廉洁表现在哪两个方 面?
A、他坚决、有效地堵死了官吏用来趋炎 附势的源头。
B、“从我做起”“岁满不持一砚归”
阅读P3
这段写了件什么事?与前两段 相比,本段有何特点?
写他奉命出使契丹,驳倒契丹的荒谬 论点,写出了他巧言善辩,不辱使命 的爱国之心。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 北宋庐州府合肥(今肥东县)人 他28岁中进士。仁宗时任监察御史, 建议选将练兵,以御契丹 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 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著有《包孝肃奏议》 他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作为封建清 官的典型,演为戏文、元杂剧已有 《陈州粜米》等作品 后来流传日广,形成丰富的传说
写法上与第一段相同,描写具体,通 过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
阅读 P 4-5
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四段:写人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 第五段:写他为官刚直不阿,不巧言
令色,对亲人朋友不结党营私,在生 活上从不奢侈,保持朴素之风,最后 写他对后世子孙的训诫。言语中肯。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7包拯教案语文版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包拯清正廉洁的品质。
作业布置:
1. 根据课堂所学,用自己的话复述包拯的生平事迹。
2. 收集关于包拯的成语、典故,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3. 撰写一篇关于包拯清正廉洁品质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教学目标:
3. 对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后的比较分析进行批改,评估其对包拯形象的把握程度,提出改进建议。
4. 对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观察其表现,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公正无私的原则。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包拯的清正廉洁和智慧断案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包拯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公正无私。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包拯断案的场景,演示公正无私的基本原则。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7 包拯教案 语文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包拯》
2. 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 授课时间:第27课时
4. 教学时数:45分钟
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内容:
1. 了解包拯的生平事迹,理解其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形象。
具体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展示包拯的图片和相关简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课文:利用PPT展示课文内容,结合讲授法对重点词汇、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清廉诗句展播

清廉诗句展播一、古代诗歌中的清廉诗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解析:这首诗以石灰自喻,石灰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等重重磨难,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为留下清白在人间。
于谦借石灰表达自己坚守清廉、不同流合污,在面对各种考验时也要保持高洁品质的决心。
-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
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 解析:包拯以铁面无私著称,他深知为官之道在于清正廉洁。
诗中表明自己做官不应念叨功劳,操劳政务本就是应尽之事,拒绝收受礼物是为了倡导廉洁之风,展现了包拯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
-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解析:诗人借墨梅自喻,梅花生长在洗砚池边,虽然花朵淡雅,但它不求人夸赞颜色艳丽,只希望把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这里的“清气”象征着清正廉洁、高洁的品质,表达了诗人不慕虚荣、坚守清廉的志向。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 解析:诗的前两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成为千古名句。
李商隐通过回顾历史,指出无论是国家还是家庭,成功源于勤俭,衰败源于奢侈。
这也是对清廉、节俭的一种倡导,告诫人们要远离奢靡之风,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才能使国家和家庭兴盛。
- 有道隐屠钓,仁廉非偶然。
倾筐出紫鳜,挥手谢青钱。
昔有离骚客,名高楚国贤。
独醒遭尔笑,吾幸醉终年。
- 解析:诗中提到渔夫隐于屠钓之间,有着仁廉的品质并非偶然。
渔夫倾筐拿出紫鳜鱼,却挥手拒绝钱财,这种廉洁不贪财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借此表达对清廉品德的赞赏。
包拯课文的教学教案

包拯课文的教学教案第一章:课前准备1.1 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理解包拯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如图片、视频、文献等。
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1.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内容,对包拯有一定的了解。
搜集与包拯相关的资料,如故事、电影、电视剧等。
准备笔记本和笔,做好笔记。
第二章:导入新课2.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历史人物课文,如岳飞、诸葛亮等。
提问学生对包拯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2 揭示课题:宣布本节课的主题为“包拯课文的教学”。
强调包拯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
第三章:自主学习3.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做笔记。
3.2 学生分享自学成果: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对课文的理解、对包拯的评价等。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提出问题和建议。
第四章:课堂讲解4.1 教师讲解: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历史背景等。
教师强调包拯的重要性和影响。
4.2 学生提问: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寻求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第五章:小组讨论5.1 小组划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成员合作讨论。
5.2 小组讨论任务:每组选择一个讨论题目,如“包拯的历史影响”、“包拯的形象特点”等。
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形成讨论结果。
5.3 小组分享: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案例选择:教师选择一些与包拯相关的案例,如案件判决、民间传说等。
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
6.2 学生分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道德困境等。
学生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包拯形象进行思考。
6.3 分享与讨论: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案例中的法律与道德问题。
第七章:角色扮演7.1 角色分配: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包拯、原告、被告等。
赏析戏曲包公告状

赏析戏曲包公告状戏曲《包公告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包拯这位历史上的名人为主角,讲述了他在执法过程中的正直和公正。
这部戏曲不仅在表演形式上具有独特的魅力,更是通过对包拯形象的塑造和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精神。
首先,戏曲《包公告状》通过对包拯这一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他的刚正不阿、忠心耿耿的形象。
包拯作为北宋时期的名臣,他在历史上以清廉正直而著称,深受人民的敬重和爱戴。
在戏曲中,包拯的形象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他不仅是一个执法严明、不畏权贵的官员,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他对待民生、对待公正的追求,都体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通过对包拯形象的塑造,戏曲《包公告状》向观众展现了一个真正的中国古代名臣形象,激励人们向包拯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其次,戏曲《包公告状》通过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精神。
在戏曲中,包拯所面对的案件多为民生案件,他不畏权贵,只按照法律和道德准则办事,对贪官污吏、欺压百姓的行为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同时,戏曲还通过对包拯与权贵势力的斗争,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黑暗面和腐败现象。
通过这些情节的呈现,戏曲《包公告状》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沦丧和法治不完善的现实,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深切忧虑和对正义的追求。
这对当代社会也是一个深刻的警示,提醒人们要珍惜法治和正义,坚守道德底线,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公正、廉洁的社会环境。
最后,戏曲《包公告状》在表演形式上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它融合了歌唱、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精彩的唱腔和动人的舞姿,将包拯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戏曲的魅力。
同时,戏曲中的台词和音乐也富有表现力,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刻画,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感人。
这种表演形式不仅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更能够让观众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和价值观念,从而对包拯的形象和他所代表的价值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封有个包青天 铁面无私辨忠奸 江湖豪杰来相助 王朝和马汉在身边 钻天鼠身轻如燕 彻地鼠是条好汉 穿山老鼠铁臂神拳 番江鼠身手不凡 锦毛鼠一身是胆 这五鼠义结金兰 七侠和五义 留传在民间
开封府尹
包拯(公元999-1062年)
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肥东县)人。 他28岁中进士,曾先后任天长、端州、 赢州、扬州、庐州、池州、开封等知县、 知府,出使过契丹,还在刑部、兵部任 过职,在财政部门做过副使、转运使、 三司使,在监察部门做过御使、谏议大 夫,最后做到枢密副使,成为朝廷的宰 辅,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孝肃。他当 过的大章阁待制和龙图阁直学士使他有 了“包待制”、“包龙图”的雅称。老 百姓更喜欢直呼“包公”。
本文选自《宋史·包拯传》,作者: 脱脱,元代史学家。
“传”是记载人物事迹的作品(多 由别人记述),是正史的重要组成 部分,一般采用纪传体的形式。一 般说来,“传”主要叙述传主的生 卒、地望、职官、生平事迹等内容。
我国传记文学产生较早,如《史记》 的《本记》、《世家》、《列传》 等。
作者及作品人物介绍: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 北宋庐州府合肥(今肥东县)人 他28岁中进士。仁宗时任监察御史, 建议选将练兵,以御契丹 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 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著有《包孝肃奏议》 他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作为封建清 官的典型,演为戏文、元杂剧已有 《陈州粜米》等作品 后来流传日广,形成丰富的传说
聪明机智 语言简洁,运用语言描写体现人物性格
2、语言描写写出了他办事的什么特点? 第一句:表现出包拯成竹在胸;
第二句:写他看穿盗贼伎俩,并先发制 人,使其惊恐万分,顺利破案
文言知识点
“……也”
古判断句的形式,翻译时加 判断词“是”。
1、第二段写了件什么事?和第一 段比较,本段有何特点?
写他在端州任职期间严格控制上贡端砚的 数量,并没有接受一方砚台的馈赠。
包拯(999-1062)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 圣五年(1027)进士。
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 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为官,期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以 孝闻于乡里。
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他于次 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一年有余。但在这短 短的时间内,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敢于惩治权 贵们的不法行为,坚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之势,并能够及时惩办 诬赖刁民。
阅读 P 4-5
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四段:写人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 第五段:写他为官刚直不阿,不巧言
令色,对亲人朋友不结党营私,在生 活上从不奢侈,保持朴素之风,最后 写他对后世子孙的训诫。言语中肯。
一、品读感悟
文章记叙了包拯的 哪几件事?分别体现了 包拯的什么品质?
说说下列语句表现了人物的哪种 性格特征或优秀品质?
A、脱脱(1314—1355), 篾里乞氏,字大用,元代史学家。
B、 包拯(999—1062),宋代名 臣,民间称“包公”,其以刚正廉明、 嫉恶如仇、爱民如子、断案如神而千
古传诵,被誉为“包青天”。
试着自己读顺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 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鬻 (yù) 契 (qì) 敦 (dūn) 惮 (dàn)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 尝不推以忠恕也。
3、包拯素以“包青天”见称,从文中哪些语句 可以看出他能够直接面对百姓,倾听他们的冤情?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4、文中包拯位高权重,可是他生活极为简朴,从哪些 语句可以看出?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课文总结: 2、成语
拯 (zhěng ) 砚
(yàn)
稚 (zhì)
峭
(qiào)
徙 (xǐ) 涿 (zhuō)
讼 (sòng ) 茔 (yíng)
五个小组各分一段朗读,比比看哪组 读得好,哪组读得准。准备好了吗?
结合课文注释,联系上下文,自读文章第一 段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四人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包拯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 质,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板书: 包拯
公
思考题:
1、课文哪些语句写出包拯的廉洁的美好品格?通 过什么事例表现?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文中通过 包拯在端州任职,一改以往惯例,不谋私利的事 例可以看出他的廉洁的品质。
2、包拯性格刚烈,可是他爱憎分明,又有原则 性,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①妇孺皆知 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②笑比河清 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
割牛舌案 为官机智
进贡砚台 为官廉洁
出使契丹
巧言善辩 不辱使命
公开审案
为官刚正 执法严明
平日为人 克己奉公
包拯是一个
为官机智
廉洁刚正
巧言善辩
不辱使命
执法严明
克己奉公的人
1、第一段写了件什么事?体现了包拯的 什么性格?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任知县时破获的一起割他人牛舌案
由于包拯在开封府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敢于碰硬,贵戚宦官 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儿童妇孺们都知 道包拯之名,亲切称呼他为「包特制」。开封府广泛流传着这样的 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用阎罗比喻包拯的铁面无私。
宋嘉佑六年(1061),他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 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都可听得到。」朝廷赠官 吏部上书,有「奏仪」十五卷传于世。
(1)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 一砚归。 为官廉洁
(2)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 有阎罗包老” 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3)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 衣时。 克己奉公
第一轮 超级男生VS超级女生
写得比较概况
2、包拯为官廉洁表现在哪两个方 面?
A、他坚决、有效地堵死了官吏用来趋炎 附势的源头。
B、“从我做起”“岁满不持一砚归”
阅读P3
这段写了件什么事?与前两段 相比,本段有何特点?
写他奉命出使契丹,驳倒契丹的荒谬 论点,写出了他巧言善辩,不辱使命 的爱国之心。
写法上与第一段相同,描写具体,通 过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