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拯

合集下载

包拯PPT3 语文版 (共19张PPT)

包拯PPT3 语文版 (共19张PPT)
耶律楚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包拯文言文朗诵及翻译

包拯文言文朗诵及翻译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包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

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翻译: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人。

起初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建昌县的知县。

因为父母年纪都很大,包拯辞去了官职,得到了监和州税的职位。

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了官职,回家赡养老人。

几年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

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

过了很长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担任了天长县的知县。

有盗贼将人家牛的舌头割掉了,牛的主人前来上诉。

包拯说:“你只管回家,把牛杀掉卖了。

”不久又有人来控告,说有人私自杀掉耕牛,包拯道:“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控告别人呢?”这个盗贼听罢又是吃惊又是佩服。

包拯调任端州知州,升为殿中丞。

端州这地方出产砚台,他的前任知州假借进贡的名义,索取了数十倍的砚台送给权贵。

包拯课件

包拯课件


相互配合,富于变化
有趣的汉字
•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 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 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转注、假借。 •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 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如日、月、山、水等 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 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指事: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谓“各指其事 以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 “下”。
• 包拯仕履表 • 天圣五年(1027年):大理评事,知建昌县(不赴),监和州税(不 赴)。 • 景祐四年(1037年):大理寺丞,知天长县。 康定元年(1040年):殿中丞,知端州。 庆历三年(1043年):监察御史里行,勾当东排案司。 庆历四年(1044年):监察御史,权度支判官,三司户部判官。 庆历六年(1046年):京东转运使。 庆历七年(1047年):直集贤院,工部员外郎,陕西转运使。 庆历八年(1048年):刑部员外郎,河北转运使(未及上任),三司 户部副使。 皇祐二年(1050年):天章阁待制,兵部员外郎,知谏院。 皇祐四年(1052年):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高阳关路都部 署安抚使。 皇祐五年(1053年):知扬州(后知庐州)。 至和二年(1055年):兵部员外郎,知池州。 嘉祐元年(1056年):刑部郎中,右司郎中,知江宁府(后权开封 府)。 嘉祐三年(1058年):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兼理检使,领转运使、 提点刑狱、考课院。 嘉祐四年(1059年):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 嘉祐六年(1061年):给事中,礼部郎中(后礼部侍郎),三司使, 枢密副使。 嘉祐七年(1062年):礼部尚书(五月卒赠)。

包拯

包拯

令色,对亲人朋友不结党营私,在生 活上从不奢侈,保持朴素之风,最后 写他对后世子孙的训诫,言语中肯。
纵观全文,看一看作者在结构安排和表
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结构:全文共五段,每段重点写人物的一个 性格特点,有详有略。 表现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人物鲜明性格 正面描写: ( 1、2、3、5 ) 侧面描写: ( 4 ) 概括描写: ( 2、 4 、5 ) 具体描写: ( 1、3 )
返回
耶律楚材(公元1190——1244年)字晋卿, 号湛然居士。因住在玉泉山一带,所以又称玉泉 居士,契丹人。耶律楚材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 他出生时,他父感到金的大势已去,取《左传》 中“虽楚之才,晋实用之”之典,给他取名耶律 楚材。燕京被元军破后,他应召会见成吉思汗, 并作为顾问留在朝中。元太宗窝阔台当政后,他 任中书令(宰相),为治理国家、维护民族团结、 发展经济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
些清官?说说他们的 事迹。
海瑞
于成龙
耶律楚材
明朝时候的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铁面无 私,明察秋毫,人称“海青天”。一天,他带着几个衙役 微服出巡,在街上看见一群人慌慌张张地走过来,两个身 强力壮的小伙子用一块木板抬着一个人,身上盖着被子, 插着珠钗的头露在被子外面。另几个男人在旁边跟着,不 时有人去掖掖被子。走了一会儿,他们在路旁休息一会儿, 再换两个人抬着木板走。 海瑞觉得蹊跷,便上去攀谈,得知是这家的妹妹身染 恶疾,特地找来几个同村的小伙子抬她去外地看医生的。 海瑞派一个衙役暗中跟踪,看到这群人来到一个村子最西 头的房屋前,两个人把他们接了过去。 海瑞回府后迅速派人去将那伙人抓了起来,从那间屋里搜 出了大量金银财宝,后来经审讯得知他们是一伙强盗。

语文:《包拯》原文与译文

语文:《包拯》原文与译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文言文翻译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包拯》原文与译文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包拯原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当天长县知县。

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

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

”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

包拯

包拯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第归,杀而鬻之 卖 ②寻复有告私杀牛者 不久 ③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主持,掌管 ④拯命制者才足供数数 仅仅 ⑤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到 ⑥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和 ⑦恶吏苛刻,务敦厚 憎恶,讨厌 ;追求 ⑧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赠送
指பைடு நூலகம்下列句子划线字词的古今义。

相互配合,富于变化
练习
• 说说下列语句表现了人物的哪 种性格特征或优秀品质?
(1)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 归。 (2)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 罗包老” (3)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练习
• 说说下列语句表现了人物的哪 种性格特征或优秀品质?
(1)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 归。 (2)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 罗包老” (3)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 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 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成吉思汗攻打 西夏时,将领们纷纷抢夺金玉财宝,他却收集、 保存了许多文集和大量的药材。后来军中疫病流 行,这些药材救活了好几万人。1227年,他奉命 到燕京整顿秩序。当时京畿之内,许多权势人家 的子弟,一到黄昏便驾着牛车出来结伙抢劫,行 凶杀人。耶律楚材不畏强暴,不为利害所动,秉 公而断,公开斩了十六名这类罪犯,为社会除了 大害。他病死后,有人诬陷他藏有私囊,检查以 后,发现除了琴阮书画金石遗文之外,别无所有, 足见他的清廉。
返回
于成龙,字北溟,1617年生于我县下昔乡来 堡村。清顺治十八年(1661),45岁的于成龙以 副榜贡生出任广西罗城县令,后迁任知州、知府、 巡抚、两江总督等职。在二十多年的宦海生涯中, 他关心百姓疾苦,敢于为民请命,生活清苦,廉 政勤政,深受百姓爱戴和康熙皇帝赞誉,三次被 举“卓异”,成为清初廉政官员的典范。康熙二 十三(1684),于成龙在两江总督任上病逝,江 南民众“巷哭罢市,绘像祀之”。康熙亲撰碑文, 称他为“天下廉吏第一”。作为封建官吏,于成 龙的思想道德、人生信条固然有着历史的局限性, 但他清正廉明、关怀民众的事迹,到今天仍有着 重要的借鉴和教育意义。

包青天

包青天


包拯无论在什么任上,也确实能做到不畏权势。他最 受到百姓爱戴,还是在开封府任上。因为在此任上, 他经常直接处理百姓中的事情. 但是,包拯毕竟权力有限,并非像传说中的那样法力 无边,凭着皇帝赐给的三口“钢铡”,可以“先斩后 奏”。因为当时宋朝法律规定,该判流刑和死刑的罪 犯,地方上是无权判决的,必须上报中央审批,经皇 帝钦定后才能实行,任何人包括包拯在内都没有“先 斩后奏”的权力。包拯也从来没有所谓权威无边的三 口“钢铡”。而且宋朝的死刑执行方式也只有斩、绞 二种,尽管后来出现过“凌迟”(即千刀万剐),但 也是极个别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
包拯做过许多有益于百姓平民的好事,“不爱乌纱只爱民”,赢得 了世人的敬仰 包拯以其政绩和品行为人爱戴,因而包拯去世的噩耗传出时,朝野 震惊,全城尽悼


包拯在社会享有盛誉,因而人们广泛传诵他的事迹,并加以理想化 和艺术化,衍生出许多轶闻传说。
包拯真的是这样的吗?

早年至孝

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于宋仁宗天圣 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 ,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 任建昌知县。因父母年迈,包拯辞官不赴任。受任监 和州税,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 家赡养父母。几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 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 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许久后,包 拯才去吏部接受调选,担任天长知县。

皇祜二年(公元1050年),包拯升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天章阁是存放朝廷图书文献的地方,待制之衔,有名无权。 包拯又称包待制,就是由此而来。知谏院,即兼任谏官之 职,这倒是很重要的职务,可以指出朝政的种种弊病。在 此任上,他曾多次抨击不法的权臣,而且对时政提出种种 批评和建议。然而包拯在此任上并未干多久。两年后,包 拯被改命为龙图阁学士,龙图阁是皇家“图书档案馆”, 这也是包龙图这一称号的由来。龙图阁学士是个虚衔,包 拯带着这个虚衔又先后在河北、庐州、池州、江宁等地任 地方官,十几年后他才回到京城,任开封府尹。在开封府 任上,他只干了三年,就升为权三司使之职。第二年又升 任三司使和枢密副使,相当于副宰相之职。传说中说包拯 是宰相,甚至是首相,人们呼之为“包相爷”,恐怕就是 据此夸张而来,其实包拯从未任过宰相。

包拯

包拯

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死后谥号为“孝肃”。

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天圣五年(1027年)考取进士。

出任天长知县(今属安徽滁州天长市)、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等地。

因政绩卓著,升任监察御史。

曾上书建议朝廷采取裁汰冗官、选将练兵、轻徭薄赋、抑制贵戚权限等措施。

至和三年(1056年),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因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当时流传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赞誉。

后调任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

63岁病逝,谥孝肃。

其事迹被后人改编为戏剧、小说、影视剧等,令其清官包公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户晓,历久不衰.1包拯,一位影响了千年的,在百姓心目中是断案如神,秉公办理,不畏权贵的大宋清官,更有人将之神话成冥间的“阎罗王”。

除此之外,如《宋史·包拯传》中评价包拯是“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四大名著《水浒传》在开回中将包拯进行神话,并称作是“文曲星”化身;明末著名小说集《龙图公案》将包拯断案进行明细化,将之推崇至与忠义之神关羽并列的“公义之神”。

历史上的包拯,也是和小说,电视剧中的那样神吗?诸如“包待制”、“包龙图”、“包青天”、“黑脸包公”、“包孝肃公”等等称号又是怎么来的?而据野史小说,电视剧等都包拯从小被抛弃等传说,又是真的还是假的,又经过什么背景来演化呢?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包家村(今安徽肥东县解集乡包村)人。

北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4月11日),包拯出生于一官宦家庭。

祖父是受赠“太子少傅”的包士通,祖母是追封为“冯翊郡太夫人”的宣太夫人。

父亲是进士出生,官至工部虞部司员外郎的包令仪。

母亲是追封为“口阳郡太夫人”的张太夫人。

他自小就熟读诸子百家,且时常与父一起探讨学术。

包拯自娶了娇妻,中了进士后,便被朝廷任命为“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然而包拯见父母老了,便推辞了。

朝廷又给包拯“监和州税”的官职。

这时,包拯的父母大概是想念儿子,于是,不让包拯离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
……的(人) 的人 连词, 连词,表顺承 卖 告状 但,只管
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
不久 又,再 代词,指牛主人 代词 指牛主人
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是”为何”的倒 为什么 为何” 装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 合肥) 当天长县知县。 合肥)人。当天长县知县。有个盗贼割 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 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 告状。包拯说: 衙)告状。包拯说:“(你)只管回家 杀了牛卖了它。 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 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 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 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 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 又来告他的状? 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 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 也很服气。 也很服气。
总结包拯性格特点
• (1)为官机智 • (2)为官廉洁 • (3)巧言善辩、不辱使命 巧言善辩、 • (4)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为官刚正、 • (5)克己奉公
纵观全文, 纵观全文,看一看作者在结构安排 和表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和表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结构:课文分五段, 结构:课文分五段,每段重点写包拯的一个特 内容有详有略。 点,内容有详有略。 表现方法: 表现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人物鲜明性格 正面描写: 正面描写: ①②③⑤ 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 ④ 概括描写: 概括描写: ②④⑤ 具体描写: 具体描写: ①③
导学三: 导学三:课前测标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注意下面字的读音
鬻 (yù) ) 契 (qì) 砚
(yàn)
峭 (qiào) 徙 (xǐ) ǐ 讼 茔
(sòng ) (yíng)
敦 (dūn) 惮 (dàn) ) 敦 (dūn)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
用于句末,表判断语气 用于句末 表判断语气 主持, 主持,掌管
行文活泼、相互配合, 行文活泼、相互配合,富于变化
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请解释出来。 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请解释出来。
妇女、小孩儿全都知道。 ①妇孺皆知 妇女、小孩儿全都知道。 指众所周知。 指众所周知。 ②笑比河清 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 形容态度严肃,
达标检测
1、课文共有 课文共有——个段落,分别记叙了割牛舌 个段落, 课文共有 个段落 公开审案、 案、 进贡研台 、出使契丹 、公开审案、平日 为人几方面, 为人几方面,其中 1 、 3 段记叙 、 4 、5 段记叙较 较具体 2 3 概括。 概括。第 1 、2 、 、 5 段 4 主要用了正面描写, 主要用了正面描写,第________段穿插了侧面 段穿插了侧面 描写。 描写。
①写他奉命出使契丹,驳倒契丹的荒 写他奉命出使契丹, 谬论点。 谬论点。 巧言善辩,不辱使命。 ②巧言善辩,不辱使命。 写法上与第一段相同,描写具体, ③写法上与第一段相同,描写具体, 通过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
四、五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表现 五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了包拯怎样的特点? 了包拯怎样的特点? ①第四段:写人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 第四段:写人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 第五段:写他为官刚直不阿, 第五段:写他为官刚直不阿,不巧言令 对亲人朋友不结党营私, 色,对亲人朋友不结党营私,在生活上 从不奢侈,保持朴素之风, 从不奢侈,保持朴素之风,最后写他对 后世子孙的训诫。 后世子孙的训诫。 ②为官刚正、执法严峻、克己奉公。 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拯性峭直, 吏苛刻,务敦厚,虽甚疾恶, 未尝不推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疾恶,而未尝不推 峭直 憎恶, 但是 推行,施行 推行, 严峻刚直 憎恶,讨厌 追求诚实厚道 以忠恕也。与人不苟 平居无私 无私书 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 辞色悦 取悦 平时,平常 信 平时, 随便, 随便,随意 虚假的 故人、亲党皆 虽贵, 器用、饮食如布衣 布衣时 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 、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指平民, 亲戚 断绝 指平民,老百姓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 后世子孙仕宦, 犯赃者 不得放归本家, 仕宦 曾经 当官从政 贪赃枉法 不得葬大茔中 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吾孙也。” 大茔 吾子吾孙也。 指家族墓地 听从 意志 不是
去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
出使 命令 引诱
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
最近 就 叛徒 用来 刺探
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 语气词 疑问词, 疑问词,吗、呢 也 曾经 事
便 回答 语气词,呢 语气词 呢 那 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命令典客对 包拯)出使契丹, 包拯说: 你们国家的) 包拯说:“(你们国家的)雄州城最近 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 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 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 包拯说: 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包拯说: 你们国家的) “(你们国家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 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定要开便门 那个人便无言以对了。 呢?”那个人便无言以对了。
导学一: 导学一:走近包拯
包拯(公元999-1062年 字希仁,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 999 府合肥(今肥东县) 宋代著名的清官, 府合肥(今肥东县)人,宋代著名的清官,以 刚正廉洁、执法严峻、不畏权贵著称。 刚正廉洁、执法严峻、不畏权贵著称。文题 交代了文章的对象,直接、简洁。他28岁中 交代了文章的对象,直接、简洁。 28岁中 进士,曾先后任天长、端州、开封等知县、 进士,曾先后任天长、端州、开封等知县、 知府,出使过契丹,还在刑部、兵部任过职, 知府,出使过契丹,还在刑部、兵部任过职, 最后做到枢密副使,成为朝廷的宰辅, 最后做到枢密副使,成为朝廷的宰辅,死后 追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追赠礼部尚书,谥孝肃。他当过的大章阁待 制和龙图阁直学士使他有了“包待制”“包 制和龙图阁直学士使他有了“包待制”“包 ”“ 龙图”的雅称。老百姓更喜欢直呼“包公” 龙图”的雅称。老百姓更喜欢直呼“包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段写了件什么事? 第一段写了件什么事?表现了包拯 的什么性格?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的什么性格?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①任知县时破获的一起割他人牛舌案。 任知县时破获的一起割他人牛舌案。 为官机智。 ②为官机智。 运用语言描写体现人物性格。 ③运用语言描写体现人物性格。 “第归,杀而鬻之”表现出包拯成竹在胸; 第归,杀而鬻之”表现出包拯成竹在胸;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写他看穿盗贼伎俩,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写他看穿盗贼伎俩, 并先发制人,使其惊恐万分,顺利破案。 并先发制人,使其惊恐万分,顺利破案。
作家及文体简介
• 脱脱(1314~1355),元代史学家。蔑里乞 脱脱( ),元代史学家 ),元代史学家。 字大用。顺帝至元六年(1340)发动政变驱 氏,字大用。顺帝至元六年 发动政变驱 逐专权横暴的伯颜。次年任丞相,恢复科举, 逐专权横暴的伯颜。次年任丞相,恢复科举, 治理黄河,主修宋、 金三史。 治理黄河,主修宋、辽、金三史。在镇压农民 起义中被弹劾撤职流放,不久被毒死。 起义中被弹劾撤职流放,不久被毒死。 • 本文选自《宋史 包拯传》,“传”是正史的 本文选自《宋史·包拯传 包拯传》 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组成部分,史学家司马迁首创纪传体史书 编写体例,一般说来,“传”主要叙述传主的 编写体例,一般说来, 生卒、地位、职官、生平事迹等内容。 生卒、地位、职官、生平事迹等内容。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
转到 掌管 升迁
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
趁着进贡 大都 来 赠送
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
仅仅 满足
不持一砚归。
拿 回家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 中丞。端州出产砚台, 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 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 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 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 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 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 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 知开封府 刚毅 召令 暂时 在朝廷上 因为 敛手,闻者皆惮之 惮之。 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 黄河清。 妇女, 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 黄河水清, 黄河水清 畏惧代包拯 把 小孩
第二段写了什么事? 第二段写了什么事?体现了包拯怎 样的性格?和第一段比较, 样的性格?和第一段比较,本段有何特 点? ①写他在端州任职期间严格控制上贡端 砚的数量,没有接受过任何的馈赠。 砚的数量,没有接受过任何的馈赠。 为官廉洁。 ②为官廉洁。 写得比较概括。 ③写得比较概括。
第三段写了件什么事? 第三段写了件什么事?体 现了包拯怎样的性格? 现了包拯怎样的性格?与前两 段相比,本段有何特点? 段相比,本段有何特点?
(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 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 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检疫, 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检疫, 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 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 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 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 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儿和妇女, )。小孩儿和妇女 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儿和妇女,也知道他 的名声,叫他“包待制” 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 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 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 有阎罗王和包老头。 按旧规矩, 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按旧规矩,凡是诉讼 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 )。包拯打开 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 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 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 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