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字希仁”阅读答案
包拯戒贪文言文答案

包拯戒贪文言文答案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来告私杀牛者,拯:“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1、下面各组字的意思和用法一样的是[ ]A、知:包拯字希仁,……知天长县。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B、若: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C、之:闻者皆惮之。
——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D、以: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2、请试着解释划线的字。
(1)第归,杀而鬻之()(2)寻复来告私杀牛者()(3)召权知开封府()(4)迁右司郎中()3、选文每段都重点写了包拯的一个特点:(1)是写包拯的为官机智,(2)是写包拯的为官清廉,(3)是写包拯__________(4)是写包拯_________(5)是写包拯的克己奉公。
4、翻译:(1)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写“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京师为之语曰……”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你觉得现在为官要学习包拯的哪些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2、(1)但,只管(2)不久(3)暂时(4)调动官职,指升官3、为官清廉巧言善辩,不辱使命4、(1)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小江苏无锡市江阴市人年级期中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小江苏无锡市江阴市人年级期中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原题如下:(18届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青阳二中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4题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注释)①第:只管。
②鬻(yù):卖。
③茔(yíng):墓地。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 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B.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C. 甚矣/汝之不惠D. 其一犬/坐于前【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包拯为官机智,善于断案,曾判过一起瞒报私杀耕牛的案件。
B. 包拯出使契丹,能言善辩,回击了契丹的发难,不辱使命。
C. 包拯办案允许百姓到跟前陈述案情,使办事的小吏不敢欺瞒。
D. 包拯生活简朴,对子孙要求严格,想方设法预防他们贪赃枉法。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_____)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_____)③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_____)④使得至前陈曲直(_____)【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包拯》阅读答案.doc

2013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包拯》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脱脱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
……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来告私杀牛者,拯:“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18.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4分)⑴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才:⑵其人遂无以对。
其: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造:⑷非吾子若孙也。
若: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译文: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译文:20.结合课文,说说包拯为何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3分)答:(三)包拯(11分)18.(4分)①仅令,刚好②那,那个③到,往④和(每小题1分)19.(4分)①(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得分点:省略成分,倒装句、之)(2分)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得分点:数、以、遗)(2分)20.(3分)因为包拯是一个机智善断、清正廉洁、能言善辩、为官刚正、执法严峻、克己奉公的人。
(意同即可)。
包拯字希仁 阅读答案(集锦8篇)

包拯字希仁阅读答案〔集锦8篇〕篇1:包拯字希仁阅读答案包拯字希仁阅读答案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假设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注释】①第:只管。
②鬻:(yù)卖。
③茔:(yíng)墓地。
3.以下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填出选项字母)(2分)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寻:不久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遗:遗留C.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造:到,往D.使得至前陈曲直陈:陈述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3分)(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3分)5.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p 作答。
(4分) 参考答案:3.(2分)B(“遗”应解释为“馈赠”)4.(6分)(1)包拯在朝廷为人坚强坚毅,皇亲国戚及宦官因此大为收敛,听说(他)的人都害怕他。
(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惮”的意思计1分)(2)(他)不随意附和别人,不假装言语和神色来取悦别人。
(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辞色”的意思计1分)5.(4分)他办案神明、执法公正(1分),为官清廉、为民作主(1分);老百姓以“青天”称之,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敬仰(赞美)之情(2分)。
《包拯》阅读参考答案(通用11篇)

《包拯》阅读参考答案(通用11篇)《包拯》阅读参考答案(通用11篇)《包拯》阅读参考答案篇1包拯是一个有智慧,有骨气,爱国家,爱百姓,为官廉洁、刚正,执法严峻,铁面无私,克己奉公的大清官。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包拯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到您。
《包拯》选段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供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无言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1、给下列句子划分恰当的停顿节奏。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2、翻译下列句子:(1)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仿照例子,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选段中另外两段话的意思。
例:第一段:突出写包拯为官廉洁。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段从多角度刻画人物,从正、侧面描写的角度来看,选段第一、二段是___________描写,第三段是________描写;从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来看,第一段主要使用了_______描写,第二段则主要运用了______描写。
5、人们把包拯比作什么?为什么?请结合第三段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6、根据你对包拯的了解,结合本文内容,你认为包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参考答案:1、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宋史 包拯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徙陕西又徙河北入为三司户部副使。
契丹聚兵近。
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洛、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
"从之。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京师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中官势族筑园拊侵惠民河以故河寒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奏曰"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仁宗曰"卿欲谁立?"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当议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莹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且尤/子非邀福者/B.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且尤子/非邀福者/C.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且尤子/非邀福者/D.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且尤/子非邀福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解官,指官员因故辞去官职。
《包拯》《强项令》阅读练习

包拯(1)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来告私杀牛者,拯:“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2)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3)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4)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5)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1.解释下列词语知第寻苟才惮关节务造庭辞色峭直2.翻译下列句子①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②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
③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⑤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⑥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⑦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⑧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⑨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3.回答下列问题①分别概括选文的每一段写了包拯的什么特点。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②选文第四段划线句子运用什么描写?写出包拯什么性格特点。
③故人亲党为什么都与之绝交?④选文第五段画线句子引用包拯的话有什么作用?⑤从选文看,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⑥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清官,请说说他们的事迹?⑦选文哪几段运用了正面描写,哪段穿插了侧面描写?⑧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内容?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⑨包拯确立的诉讼制与以前的用什么不同?这表现他什么性格特点?10.第五段中表现包拯不屈从苟同,不结党营私的句子是表现包拯生活节俭的句子是。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包拯》精讲精练(含答案)

包拯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六)思考与学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除:任命,授职B.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造:至,到C.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恶:憎恨D.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贵:贵重2.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拯即解官归养归养:辞官回乡,奉养双亲B.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关节:行贿请托C.与人不苟合苟合:苟且附和,曲意迎合D.平居无私书私书:私人用书3.下列各句中,对“以”字的解释相同的两项是A.以父母皆老,辞不就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C.以故河塞不通D.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4.下列各句中,对“之”字的解释相同的两项是A.久之,赴调,知天长县B.第归,杀而鬻之C.贵戚宦官为之敛手D.京师为之语曰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2)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答案与提示1.D(地位尊贵)2.D(私人信件)3.A、C(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成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注释】①第:只管。
②鬻:(yù)卖。
③茔:(yíng)墓地。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填出选项字母)(2分) 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寻:不久 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遗:遗留 C.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造:到,往 D.使得至前陈曲直陈:陈述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3分)(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3分)5.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
(4分)3.(2分)B(“遗”应解释为“馈赠”)4.(6分)(1)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皇亲国戚及宦官因此大为收敛,听说(他)的人都害怕他。
(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惮”的意思计1分)(2)(他)不随便附和别人,不伪装言语和神色来取悦他人。
(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辞色”的意思计1分)5.(4分)他办案神明、执法公正(1分),为官清廉、为民作主(1分);老百姓以“青天”称之,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敬仰(赞美)之情(2分)。
(语意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