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真题专题训练:专题文化与生活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九文化与生活含解析

单元检测(九)一、选择题1.《我和我的祖国》是由陈凯歌等七位导演为祖国70周年华诞倾力打造的献礼片,影片以普通人为经,以故事为纬,把小人物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之中;用普通人的史诗,唤醒全球华人深埋心中的共同记忆,引发全行业及全社会关注,激发了国人自豪感和自信心,刷新了国庆档献礼片的票房纪录。
这表明( )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与享用文化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④主旋律文化满足了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文学是时代最直接的反映。
在盛唐时代的诗词中,我们能感受到“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华美;而从杜甫的“三吏”“三别”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唐盛极而衰的真实的历史。
由此可知( )①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②古代诗词总会真实地反映时代发展的脉搏③文化能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迁④诗词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文化是品牌要塑造的重要元素。
换一个角度看,文化其实是赋予产品的附加价值。
消费者购买到一样产品,所得的不仅是这个产品带来的实际功能,还有产品品牌的文化附加值。
赋予产品品牌以文化附加值( )①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认同②说明文化越来越成为价值创造的动力③表明经济离开文化就无法存在与发展④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2020年1月21日,国家主席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分别致贺信祝贺2020“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在意大利罗马开幕。
开展“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活动( )①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②促进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③将会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表明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已成为各国共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5.为了实现抗风能力16级、抗震能力8级、使用寿命120年,港珠澳大桥设计施工团队为之创新研发了31项工法、31套海洋装备、13项软件、454项专利。
2023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梳理汇编(新课本版)

2023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梳理汇编(新课本版)一、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生活)1. 文化的社会作用(1)总说: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3)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4)文化建设: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 文化对人的影响(1)来源:既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又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表现:A.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特点:A. 潜移默化;B. 深远持久;(4)文化塑造人生:A.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文化多样性1.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三、文化传播1. 文化传播的途径:(1)商业贸易;(2)人口迁徙;(3)教育;2.大众传媒: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3. 使者: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模块复习课件

专题二
考点
文化传承与创新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准备提问
• 文化
文化生活 模块复习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文化的 影响
文化发展的角度: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
从设问的角度思考:
专题一
文化与社会
考点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3)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
业。 (4)文化创新: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 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5)大众文化:积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6)必然要求: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支持健 康有益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 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会急剧增加。2012年, 广东人均GDP约为8570美元,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仅占13.2%,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 中,这一比例更低至6.26%,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 充分释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 就政府如何拉动居民文化消费提出合理建议。(10 分)
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仿真检测三文化生活专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仿真检测三文化生活专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全国卷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名贵,多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宠爱。
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观赏鹤、宠爱鹤、爱护鹤。
鹤的寓意的变更表明(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②文化确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更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样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4·全国卷Ⅲ]2024年4月,世界闻名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因火灾受损。
11月,中法双方签署文件,确定就巴黎圣母院修复等开展合作。
双方商定在2024年确定巴黎圣母院爱护修复合作的主题、模式及中方专家人选,同时明确双方将就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爱护开展技术与科学沟通及培训项目。
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爱护合作旨在( )①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促进中法文化沟通互鉴③给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④推动中法文化在取长补短中共同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4·浙江7月]中国古代教化思想中有很多合理成分,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看法,“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等。
有人据此认为,发展教化必需全面回来古代教化思想。
这一观点( )①忽视了古代教化思想的消极作用②厘清了教化思想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③看到了古代教化思想的精华部分④看到了古代教化思想的相对稳定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4·浙江7月]文字和书写的独创,使人类的阅历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于是,编撰和阅读书籍成了人类阅历、学问和才智得以累积、传承、增长的重要方式。
这说明( )A.书籍始终是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B.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肯定的载体和媒介C.阅历和学问的累积离不开文字和书籍D.书籍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记5.[2024·浙江7月]主动推动美育村建设,是浙江漂亮乡村建设的创新举措。
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九文化与生活2试题含解析

专题九文化与生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24陕西百校联考]住丽江古城、看福建土楼、听苏州评弹、吃上海本帮菜……“非遗+旅游”,提升着人们休闲生活的文化“腔调”。
这体现了(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建和享用文化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③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气,促进社会发展④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相识活动和思维方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新角度]一个村庄的变更,可以折射一个国家的变迁。
20世纪70年头起先,浙江安吉开山采矿,环境遭到严峻破坏。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一变天地宽,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安吉余村“不卖石头卖风景”,成为“安且吉兮”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地。
这说明( )①文化的实质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精神力气②优秀文化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强大的引领力和持续力③文化创新促进了当地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4浙江嘉兴教学测试]2024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70多年来,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汹涌澎湃的抗美援朝斗争中锻造的宏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畏牺牲,砥砺奋进,创建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这表明(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加人的精神力气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建和享用文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科学精神]党内政治文化是在确定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形成和发展的,对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发挥着规范、引领和导向的作用。
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文化,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态。
这表明( )①确定的文化确定确定的党内政治生态②确定的文化是确定的政治的反映③确定的文化对确定的政治具有反作用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24山西太原名校考试]梁启超高度重视思想的力气。
备战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好题过关(解析版)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单选题1.(2023·河南·校联考模拟预测)精巧细致的夜灯、传承古法的彩妆、惊喜连连的“考古”盲盒……近年来,文创产品销量持续攀升,各地博物馆乘着网络东风,再次凭借各种文创产品打开破圈之路。
开发优秀文创产品()①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②丰富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③完善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④承载和展现着地域文化的内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文化要通过文化载体呈现出来,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各地博物馆乘着网络东风,再次凭借各种文创产品打开破圈之路,这说明优秀文创产品能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承载和展现着地域文化的内容,①④正确。
②:优秀文创产品能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但没有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排除②。
③:开发优秀文创产品与完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无关,排除③。
故本题选B。
2.(2023·四川·校联考三模)2023年2月8日,《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在国家图书馆正式上线发布,读者足不出户,上网就能品读古籍巨著。
“两库”综合应用了现有数字人文的多项技术,将珍贵古籍名录书目数据重构为知识库,以数字手段实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
国家推进古籍数字化,意在()①活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赓续中华文脉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③变革文化传承方式,推动中华文化发展④丰富文化内涵,彰显中华文化的优越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详解】①: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推进古籍数字化保护和综合利用,有利于活化优秀传统文化,①正确。
②:传统文化有精华有糟粕,对传统文化要批判性继承,不能全面继承,②错误。
③:数字化推动了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推动中华文化发展,③正确。
④:国家推进古籍数字化并没有丰富文化内涵,而且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不能说哪种文化更优越,④错误。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真题精选教案 新人教版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知识梳理】一、文化的内涵、形式(1)内涵: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①意识形态性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非意识形态性质: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2)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从文化形态上看,有古今地域之别;从文化性质上看,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3)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二、文化的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对社会的作用(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①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相互交融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文化产业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使文化生产力在现代化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a.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b.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他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我国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
A、在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 基础练(Word版含解析)

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道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由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文体旅游广电局等联合主办的“见即愿满——唐卡艺术精品展”于2019 年10月6日在新加坡揭幕,共展出被称为藏族“百科全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精品80幅。
举办该活动()①尊重了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人类文明的繁荣②有利于在交流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③体现了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表明推动文化创新要加强文化的交流、互鉴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中国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拉美孕育了古老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多年来,中拉人文交流频繁,教育、文化等领域合作蓬勃开展。
中国在拉美24国建有44所孔子学院和12个孔子课堂,在墨西哥城设立了首个中国文化中心。
这表明()①中国首先尊重和维护本民族文化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中拉文化深化交融,逐渐趋同④文化是多样的,世界文化多姿多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中医药学的研究运用与发展说明()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基石②人们在实践与生活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并享用文化③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④不同民族文化间的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
由此可见()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②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③大众传媒可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④文化对现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下图漫画《不能让中国的新生代都姓“西”!》,从文化角度看,给我们的启示是()A.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尊重其他民族文化B.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我们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D.我们要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6.近年来,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凭借强大的社交功能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并且随着受众移动化、碎片化、场景化阅读习惯的养成,短视频平台的用户黏性不断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
专题九文化与生活
考点一文化与社会
1.(2014北京文综,25,4分)“天人合一,顺时而食。
”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
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
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2.[2014浙江文综,41(2),10分]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
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
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
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
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
(10分)
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友情,
能够维系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
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无数食客闻风而动,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
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精神力量。
考点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3.(2014广东文综,32,4分)某班以“应该‘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
小李
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因此,我主张深阅读。
”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
A.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
B.“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文化需要
C.“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答案D
4.(2014山东文综,32,4分)《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全景式
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
这反映了()
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
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D.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答案A
5.(2014安徽文综,8,4分)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
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
这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6.(2014江苏单科,20,2分)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
优美
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
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