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兔和猫》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兔和猫》同步练习

《兔和猫》同步练习

《兔和猫》同步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你必须做出选择奚同发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

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

算算从儿时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

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

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

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

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

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

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

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

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

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

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

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

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

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

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

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

没有人能改变他。

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

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是自选曲目。

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

《兔和猫》

《兔和猫》
兔和猫
图片
内容概述

住在我们后进院子里的三太太,在夏间买了一对白兔。几个 月之后其中一只兔子产下两只小兔,从此小院子里更热闹了。 然而不久两只小兔消失,三太太怀疑是一直在墙头徘徊的大 黑猫所为,事实证实了她的判断。三太太掘开墙角上的新洞, 发现七只小兔,为预防危险起见,便将七个小的都装在木箱 中,搬进自己的房里,又将大的也捺进箱里面,勒令伊去哺 乳。但自此之后,我总觉得凄凉。
结尾

那黑猫是不能久在矮墙上高视阔步的了, 我决定的想,于是又不由的一瞥那藏在书箱 里的一瓶青酸钾
《猫狗鼠》(选段)

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 那一篇《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但倒 也毫不介意。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 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 ,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慎,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 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 之流 ,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角色是‚不好惹‛ 的 。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之后,做一封信登在 报纸上,广告道:‚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 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这‚逻辑‛的奥 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全都 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 这些既然都错,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三三见千等等,自然 就不--------------------------同情 大黑猫:象征残暴的黑暗势力。--------憎恶 一切幼小的生命在没有自卫能力和反抗能力的时候 都是容易受到攻击和陷害的,又是甚至防不胜防。 幼兔被害不是因为落后,而是因为弱小。流露出作 者对弱小的生命、年幼的生命身上倾注的无尽的爱 。

2022年名著精读精练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朝花夕拾》

2022年名著精读精练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一)《狗·猫·鼠》牛刀小试1.《兔和猫》2.因为鲁迅经常写文章,会得罪名人或名教授这些大脚色是“不好惹”的,他们会对鲁迅进行无端的攻击,造谣中伤鲁迅。

3.我认为责任在狗。

因为猫弓起脊梁不是故意装大象,而是狗有眼不识大象,被别的动物嗤笑反而责怪猫。

4.“它们”指的是动物。

作者肯定动物的“适性任情”,实际上是对所谓“正人君子”的否定与嘲讽。

(二)《阿长与<山海经>》牛刀小试1.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2.说明阿长对“我”极其疼爱,表明她的善良、朴实。

3.“这”指代上文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事。

4.①这书是“我”渴慕已久的,最初得到的;②阿长不识字,其买书定是费尽周折;③这书饱含阿长对“我”的关爱。

(三)《<二十四孝图>》牛刀小试1.二十四图长辈2.高兴的是:①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情况似乎准确无误;④便是不识字的,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滔滔地讲出一段事迹;扫兴的是:知道“孝”是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3.老莱娱亲郭巨埋儿4.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

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

(四)《五猖会》牛刀小试1.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

2.运用比喻手法将“我”背书的声音比作深夜蟋蟀的鸣叫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背书时的可怜样子。

3.父亲是一个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专制,严厉,古板。

(五)《无常》牛刀小试1.间罗王无常的侄子2.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哭得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3.无常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哭得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十司蔺罗王打四十大棒,可见他是一个引有人情味的鬼,所以作者觉得他亲切,可以亲近。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章节助读狗·猫·鼠一、填空题。

1.有人说鲁迅先生是仇猫的,是根据他的那篇文章《》得出的结论。

2.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 "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

3.作者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而是被一脚踏死了。

二、简答题。

1.《狗·猫·鼠》中有关猫的故事有哪些2.《狗·猫·鼠》中作者仇猫的原因有哪些在作者笔下猫象征哪类人3.简析狗和猫成仇家的原因。

阿长与《山海经》一、填空题。

1.《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告假回来后,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他打开后是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2.阿长是一个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相信命运,遭遇了守寡的不幸,对生活但求“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正月初一的早上要鲁迅跟她说吉祥话,还要鲁迅吃一点。

二、选择题。

《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A.迷信B.不拘小节C.马虎D.朴实三、简答题。

1、“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我”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2.“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作者为什么这么说3.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作者为什么不写她是怎么买到的为什么此前此后反倒写了不少《二十四孝图》一、填空题。

1.“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赠送的《》。

2.作者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指斥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接着将和进行对比,引出。

江苏省高考语文名著《呐喊》赏析《兔和猫》素材

江苏省高考语文名著《呐喊》赏析《兔和猫》素材

江苏省高考语文名著《呐喊》赏析《兔和猫》素材
《兔和猫》赏析
鲁迅的《兔和猫》这篇文章写于1922年,讲的是鲁迅的邻居养了一对白兔,白兔长大后繁殖了两次,第一次的小兔子被大黑猫吃掉,后来的一窝小兔子在主人的保护下得以活命。

抒发了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同情。

其中小兔比喻代表弱小生命的群体,大黑猫比喻强大的黑暗势力。

正因为作者怀有一颗怜悯之心,由珍惜小动物的生命推及到对社会弱势群体关心,用佛家来说就是怀有一颗慈悲的心,这正符合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真实写照。

兔和猫阅读答案

兔和猫阅读答案

兔和猫阅读答案篇一:《鲁迅小说研究》作业题答案《鲁迅小说研究》作业题一、解释题1.“迫害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迫害狂”,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其突出的症状是病患者处于一种反应性妄想之中,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征引起多疑性反应:或怀疑有人害他,或怀疑有人侮辱他。

从“日记”的内容来看,狂人是受封建势力迫害而致病,但已开始觉醒的反封建战士。

2、《呐喊》《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

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这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3、《彷徨》《彷徨》写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

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

《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

后来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这便是题名《彷徨》的来由。

他在《彷徨》书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一代不如一代”鲁迅小说《风波》里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意思是:她生下来九斤,儿子八斤,孙子七斤,曾孙女只有六斤,“一代不如一代了”。

这不是简单的写她不满的情绪,而是要揭示出陈旧腐朽的保守观念,从中也能看出农民的狭隘性。

作者把国粹家“一代不如一代”的论调折射九斤老太的身上,表现了对复古家、国粹家的一种讽刺。

5、“柿油党”柿油党语出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是“自由党”的谐音。

鲁迅在谈起《阿Q正传》时曾说到(大致意思):由于乡下的人对词语理解不好,为了不妨碍下层老百姓对这篇小说的阅读,所以我在创作时,就故意把“自由党”讹成他们都能理解的“柿油党”了。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答案)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答案)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答案)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家的猫和老鼠毕飞宇我有两个姐姐,大姐长我6岁,二姐只比我大一岁半。

我们是在无休无止的吵闹和绵延不断的争斗中长大成人的。

我们姐弟三个就像鼎立的三国,在交战的同时不停地结盟、宣战,宣战、结盟。

真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当然了,我们的“分合”都是以小时作为时间单位的。

上午我刚刚和我的二姐同仇敌忾,一起讨伐我的大姐,而午饭过后,一切都好好的,我的二姐却突然和大姐结成了统一战线,一起向她们的弟弟宣战了。

总体说来,她们联合起来对付我的时候要多一些,因为父母多少有些偏心,对我格外好一些。

这个我是知道的,在事态扩大、弄到父母那里“评理”的时候,父母虽说各打五十大板,但板子里头就有了轻与重的分别。

比方说,在严厉地批评了我们之后,我的母亲总要教导我的两个姐姐:“他比你们小哎,让着一点哎。

”对我就不一样了,母亲说:“下次不许这样了。

”口气虽然凶,但说的是“下次”,“这一次”呢,当然就算了,事情到此结束。

我们为什么吵呢?为什么斗呢?不为什么。

倘若一定要找一个符合逻辑的理由,那只能是为吵而吵、为斗而斗。

举一个例子吧,比方说,现在正在吃饭,我和我的二姐坐在一条凳子上,不声不响地扒饭,这样的饭吃起来就有点无趣,为了打破这种沉闷的局面,在二姐伸筷子去夹咸菜的时候,我会用我的筷子把她的筷子夹住,二姐不动声色,突然抽出筷子又夹我的。

噼噼啪啪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母亲突然干咳一声,一切又安静了。

所争夺的咸菜到底被谁夹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母亲的那一声干咳究竟落在哪一个节拍上,这全靠你的运气,有点像击鼓传花。

如果咸菜归我,即使我并不想吃,我也会像叼着了天鹅肉,嚼得吧唧吧唧的,二姐的脸上就会有一脸的失败。

反过来,二姐要是赢了,她会把咸菜含在嘴里,悄无声息地望着屋梁,那是胜利的眼神,赢了的眼神,内中的自鸣得意是不必说的。

我们姐弟三个现在都已人到中年。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家的猫和老鼠毕飞宇我有两个姐姐,大姐长我6岁,二姐只比我大一岁半。

我们是在无休无止的吵闹和绵延不断的争斗中长大成人的。

我们姐弟三个就像鼎立的三国,在交战的同时不停地结盟、宣战,宣战、结盟。

真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当然了,我们的“分合”都是以小时作为时间单位的。

上午我刚刚和我的二姐同仇敌忾,一起讨伐我的大姐,而午饭过后,一切都好好的,我的二姐却突然和大姐结成了统一战线,一起向她们的弟弟宣战了。

总体说来,她们联合起来对付我的时候要多一些,因为父母多少有些偏心,对我格外好一些。

这个我是知道的,在事态扩大、弄到父母那里“评理”的时候,父母虽说各打五十大板,但板子里头就有了轻与重的分别。

比方说,在严厉地批评了我们之后,我的母亲总要教导我的两个姐姐:“他比你们小哎,让着一点哎。

”对我就不一样了,母亲说:“下次不许这样了。

”口气虽然凶,但说的是“下次”,“这一次”呢,当然就算了,事情到此结束。

我们为什么吵呢?为什么斗呢?不为什么。

倘若一定要找一个符合逻辑的理由,那只能是为吵而吵、为斗而斗。

举一个例子吧,比方说,现在正在吃饭,我和我的二姐坐在一条凳子上,不声不响地扒饭,这样的饭吃起来就有点无趣,为了打破这种沉闷的局面,在二姐伸筷子去夹咸菜的时候,我会用我的筷子把她的筷子夹住,二姐不动声色,突然抽出筷子又夹我的。

噼噼啪啪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母亲突然干咳一声,一切又安静了。

所争夺的咸菜到底被谁夹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母亲的那一声干咳究竟落在哪一个节拍上,这全靠你的运气,有点像击鼓传花。

如果咸菜归我,即使我并不想吃,我也会像叼着了天鹅肉,嚼得吧唧吧唧的,二姐的脸上就会有一脸的失败。

反过来,二姐要是赢了,她会把咸菜含在嘴里,悄无声息地望着屋梁,那是胜利的眼神,赢了的眼神,内中的自鸣得意是不必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兔和猫
鲁迅
住在我们后面院子里的三太太,在夏间买了一对白兔,是给伊的孩子们看的。

孩子们自然大得意了,嚷着围住了看;大人也都围着看;还有一匹小狗名叫S的也跑来,闯过去一嗅,打了一个喷嚏,退了几步。

三太太吆喝道,“S,听着,不准你咬他!”于是在他头上打了一拳,S便退开了,从此并不咬。

这一对兔总是关在后窗后面的小院子里的时候多。

这小院子里有一株野桑树,桑子落地,他们最爱吃,便连喂他们的菠菜也不吃了。

乌鸦喜鹊想要下来时,他们便躬着身子用后脚在地上使劲的一弹,哗的一声直跳上来,像飞起了一团雪,鸦鹊吓得赶紧走,这样的几回,再也不敢近来了。

三太太说,鸦鹊到不打紧,至多也不过抢吃一点食料,可恶的是一匹大黑猫,常在矮墙上恶狠狠的看,这却要防的,幸而S和猫是对头,或者还不至于有什么罢。

孩子们时时捉他们来玩耍;他们很和气,竖起耳朵,动着鼻子,驯良的站在小手的圈子里。

他们夜里的卧榻是一个小木箱,里面铺些稻草,就在后窗的房檐下。

这样的几个月之后,他们忽而自己掘土了,掘得非常快,前脚一抓,后脚一踢,不到半天,已经掘成一个深洞。

大家都奇怪,后来仔细看时,原来一个的肚子比别一个的大得多了。

他们第二天便将干草和树叶衔进洞里去,忙了大半天。

大家都高兴,说又有小兔可看了;三太太便对孩子们下了戒严令,从此不许再去捉。

我的母亲也很喜欢他们家族的繁荣,还说待生下来的离了乳,也要去讨两匹来养在自己的窗外面。

他们从此便住在自造的洞府里,有时也出来吃些食,后来不见了,可不知道他们是预先运粮存在里面呢还是竟不吃。

过了十多天,三太太对我说,那两匹又出来了,大约小兔是生下来又都死掉了,因为雌的一匹的奶非常多,却并不见有进去哺养孩子的形迹。

伊言语之间颇气愤,然而也没有法。

有一天,我忽听得许多人在那里笑,寻声看时,却见许多人都靠着三太太的后窗看:原来有一个小兔,在院子里跳跃了。

这比他的父母买来的时候还小得远,但也已经能用后脚一弹地,迸跳起来了。

孩子们争着告诉我说,还看见一个小兔到洞口来探一探头,但是即刻便缩回去了,那该是他的弟弟罢。

从此小院子里更热闹,窗口也时时有人窥探了。

然而竟又全不见了那小的和大的。

这时是连日的阴天,三太太又虑到遭了那大黑猫的毒手的事去。

我说不然,那是天气冷,当然都躲着,太阳一出,一定出来的。

太阳出来了,他们却都不见。

于是大家就忘却了。

惟有三太太是常在那里喂他们菠菜的,所以常想到。

伊有一回走进窗后的小院子去,忽然在墙角上发见了一个别的洞,再看旧洞口,却依稀的还见有许多爪痕。

这爪痕倘说是大兔的,爪该不会有这样大,伊又疑心到那常在墙上的大黑猫去了,伊于是也就不能不定下发掘的决心了。

伊终于出来取了锄子,一路掘下去,虽然疑心,却也希望着意外的见了小白兔的,但是待到底,却只见一堆烂草夹些兔毛,怕还是临蓐时候所铺的罢,此外是冷清清的,全没有什么雪白的小兔的踪迹,以及他那只一探头未出洞外的弟弟了。

气愤和失望和凄凉,使伊不能不再掘那墙角上的新洞了。

一动手,那大的两匹便先窜出洞外面。

伊以为他们搬了家了,很高兴,然而仍然掘,待见底,那里面也铺着草叶和兔毛,而上面却睡着七个很小的兔,遍身肉红色,细看时,眼睛全都没有开。

一切都明白了,三太太先前的预料果不错。

伊为预防危险起见,便将七个小的都装
在木箱中,搬进自己的房里,又将大的也捺进箱里面,勒令伊去哺乳。

三太太从此不但深恨黑猫,而且颇不以大兔为然了。

据说当初那两个被害之先,死掉的该还有,因为他们生一回,决不至于只两个,但为了哺乳不匀,不能争食的就先死了。

这大概也不错的,现在七个之中,就有两个很瘦弱。

所以三太太一有闲空,便捉住母兔,将小兔一个一个轮流的摆在肚子上来喝奶,不准有多少。

母亲对我说,那样麻烦的养兔法,伊历来连听也未曾听到过,恐怕是可以收入《无双谱》的。

白兔的家族更繁荣;大家也又都高兴了。

但自此之后,我总觉得凄凉。

夜半在灯下坐着想,那两条小性命,竟是人不知鬼不觉的早在不知什么时候丧失了,生物史上不着一些痕迹,并S也不叫一声。

我于是记起旧事来,先前我住在会馆里,清早起身,只见大槐树下一片散乱的鸽子毛,这明明是膏于鹰吻的了,上午长班来一打扫,便什么都不见,谁知道曾有一个生命断送在这里呢?我又曾路过西四牌楼,看见一匹小狗被马车轧得快死,待回来时,什么也不见了,搬掉了罢,过往行人憧憧的走着,谁知道曾有一个生命断送在这里呢?夏夜,窗外面,常听到苍蝇的悠长的吱吱的叫声,这一定是给蝇虎咬住了,然而我向来无所容心于其间,而别人并且不听到……
假使造物也可以责备,那么,我以为他实在将生命造得太滥了,毁得太滥了。

嗥的一声,又是两条猫在窗外打起架来。

“迅儿,你又在那里打猫了?”
我的母亲是素来很不以我的虐待猫为然的,现在大约疑心我要替小兔抱不平,下什么辣手,便起来探问了。

而我在全家的口碑上,却的确算一个猫敌。

我曾经害过猫,平时也常打猫,尤其是在他们配合的时候。

但我之所以打的原因并非因为他们配合,是因为他们嚷,嚷到使我睡不着,我以为配合是不必这样大嚷而特嚷的。

况且黑猫害了小兔,我更是“师出有名”的了。

我觉得母亲实在太修善,于是不由的就说出模棱的近乎不以为然的答话来。

造物太胡闹,我不能不反抗他了,虽然也许是倒是帮他的忙……那黑猫是不能久在矮墙上高视阔步的了,我决定的想,于是又不由的一瞥那藏在书箱里的一瓶青酸钾1。

一九二二年十月。

(有删减)
注:青酸钾,即氰化钾,剧毒。

7.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对兔子生活习性的观察描写细致入微,不厌其烦,既符合兔子生物学上的习性,也说明“我”是如此喜爱这个可爱的小生灵。

B. 作者着重写兔,仔细地介绍买兔、养兔、育小兔的全过程,让读者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为小兔高兴也为它忧愁。

C. 除了小兔子,鸽子、狗、苍蝇也是“我”喜欢并同情的对象,文章详细地记叙了它们遇害的经过,表达了“我”的愤慨与不平。

D. 这篇动物题材小说以小见大,似浅实深,既体现了别具一格的童趣和可爱,也对国民存在的深层问题进行剖析,表现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8.对于“猫吃兔”事件,“我”的斗争态度和三太太、母亲的有什么不同?(6分)
9.三太太用“麻烦养兔法”后,“白兔的家族更繁荣;大家也又都高兴了”。

一切又恢复之前的和谐,日常生活照常进行。

“但自此之后,我却总觉得凄凉”。

“我”为何感到“凄凉”?(6分)
答案:
7.C 文章中“我”对鸽子、狗、苍蝇是否“喜欢”并不明确;文章并没有详细记叙它们遇害的经过。

8.三太太偏颇地爱小兔,一面任由主观意志怨恨大兔,一面憎恶以强凌弱的黑猫,一面又对其他动物粗暴;母亲爱兔的同时对猫心怀仁慈,她不问是非曲直,宽厚、容忍地对待一切,哪怕是作恶的人也如此。

“我”对兔和猫的斗争态度始终清晰明朗,对白兔就是爱,对黑猫就是憎,“我”不会仁慈手软、不会退缩,更不会半途辄止,只因它的恶。

9.一是“曾经有过的灾难被忘却了”。

人们很快就忘记小兔的死,忘记黑猫的恶,也忘记曾经对黑猫的憎。

二是这种自然现象引起作者的悲剧意识,勾出悲剧感受。

这些弱者,平凡渺小,生命消失时是悄无声息的,就像从未存在过一样,以上种种无不透露出卑微生命的悲哀。

弱小者面对将生命“毁得太滥”的强者,无可奈何又无力自保。

10.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