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脑和动物脑

合集下载

情绪的生理基础和机制

情绪的生理基础和机制
有时候我们同时体验到积极的和消极的情绪,如小孩偷吃巧克力时可能会感到既高兴 又害怕,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脑活动的记录表明,如果一个人是右利手,积极情绪的 加工主要在大脑左半球,而消极情绪的加工主要在大脑右半球进行,所以两种情绪是基 于大脑不同区域的活动,我们才会同时感到愉快和悲伤。
我们有时知道自己为什么害怕,因为情绪与大脑皮层的思维活动的认识相关;有时又 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恐惧或无名焦虑,比如看立体电影时,面对一列迎面急驰而来的火车 ,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避让,尽管明知这是看电视,火车不会开过来压伤自己。那是因为 还有一个叫杏仁核的大脑区域,它能不经大脑皮层直接而迅速地得到感觉信息,并使人 在没有真正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之前就对潜在的危险作出反应,这种原始的恐惧反应不 受大脑中枢的控制。杏仁核受损的人无法识别情绪,就是歹徒用枪对着他,他也感觉不 到害怕,所以他也无法理解别人的情绪,会出现社交障碍。
Powered by TCPDF ()
(二)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关系
情绪能引起相关生理反应,如不愉快情绪引起的生理反应包括:肌肉紧张、心率加快 、烦躁、干渴、想吐、尿频、颤抖、对大的声音极为敏感,此外还有许多内分泌、免疫 等变化。这些反应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这 两个系统一直处于活动状态中,你是处于放松还是紧张状态完全取决于这两个系统的活 动状态。一般地说,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是激发身体采取紧急行动——“战斗还是逃跑” ,这可以激活某些机体系统,而将其他进行抑制,这些变化的目的是:糖被释放到血液 中,使机体。快速获取能量;心跳加快保证肌肉供血;皮肤血流量受到限制,可以减少 受伤后的出血量;消化功能被暂时抑制,血流将提供到更需要的地方,比如大脑、骨骼 肌等等。这些反应都为人在危机中生存增加了机会。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平息情 绪的唤起:让身体平静和放松,恢复平衡并帮助身体储备能量。

三脑医学理论介绍

三脑医学理论介绍

01
02
03
神经调节
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系统来 调节大脑的功能,如药物 治疗、心理治疗等。
认知训练
通过认知训练来提高大脑 的认知功能,如注意力、 记忆、思维等。
情绪调节
通过情绪调节来改善情绪 状态,如焦虑、抑郁等。
04
三脑医学与心理健康
三脑与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与大脑的神经回路
三脑理论指出,情绪调节与大脑的神经回路,特别是边缘系统和额叶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
03
三脑医学理论还为神经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框架和 方法,促进了这些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02
三脑医学的解剖学基础
脑的结构与功能
大脑
控制意识、情绪和运动,接收、处理和解释感官 信息。
中脑
调控生物节律、睡眠和觉醒周期,同时控制自主 神经功能。
小脑
负责协调肌肉运动和平衡,维持身体姿势和协调 。
拓展三脑医学应用领域
目前三脑医学主要应用于神经和精神疾病的治疗,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如用于 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的治疗。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三脑医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跨学科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 三脑医学的发展。
三脑医学在医学领域的前景
01
个性化诊疗策略
基于三脑医学理论,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个体差异,可以制定更加精
准的诊疗策略。
02
新型药物和治疗手段的开发
以三脑医学为基础,可以开发新型药物和治疗手段,改善和治疗各种
疾病。
03
对传统医学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三脑医学理论对于传统医学理论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和完善,有助于提
高医学水平和服务质量。

大脑各区功能整理-附脑结构图吧)

大脑各区功能整理-附脑结构图吧)

大脑各区及功能
额叶运动中枢、言运(布)、视觉(眶回)、嗅觉(嗅三角)、听觉、注意、问题解决、动机、行为程序制定(计划)、
人格、记忆、情绪(左积右消)等高级认知活动、
顶叶初级感觉区(疼痛、触压、品尝、温度)
枕叶视中枢、言视中枢(角回)、视-听跨通道联合(角回)、记忆(近期,与视觉表象有关)、运动知觉(与视觉有关)颞叶听觉区、言听(威-语言的接受)、嗅觉中枢、味觉中枢、记忆、情绪
间脑丘脑-痛觉、睡眠觉醒、除嗅觉外的外界感官输入中转
(视听触味)
下丘脑-调节交感、副交感、进食饮水、情绪
小脑身体平衡、协调动作
边缘系统动物本能活动、注意(注意神经元)(大脑内侧面最深处边缘一些结构)
脑干延脑-生命中枢
中脑-视听反射中枢、身体姿势、随意运动(红核-舞蹈症、黑质-手脚动作不协调、面部表情呆板)
桥脑-中枢外周的桥梁、睡眠
扣带回:(前下部)情绪加工、(后上部)认知功能
海马:记忆(LTP)、嗅觉、情绪背景调节(损害不该出现情绪时闹情绪)杏仁核:情绪、厌恶学习、危险线索识别边缘系统
脑干网状结构:情绪产生基础、上行网状结构-维持觉醒、注意、下行-调节肌肉紧张
弓形束:连接布和威,理解语义(因为不能接受来自威的信息了);左半球顶-枕部及颞-顶部:同时性空间图式-语义性失语症
(额叶为什么与听觉有关,没有找到资料,是重难点上的一个题里有)
大家解释言语、注意、情绪、记忆的脑机制,可以对应表看,不要漏掉了某个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补充或指正欢迎帖子上讨论啊
大脑半球内侧面
心理学小时收集各种脑认知方向资料,考研院校,有需要请扣扣联系二三九三五,六八四零
大脑半球的上外侧面观
大脑半球底部内面。

情绪的大脑机制

情绪的大脑机制

情绪的大脑机制我们知道,情绪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生理反应。

具体说是是什么反应?大家众说纷纭。

但是,人们有一个共同的观点:情绪是大脑身体各部分共同完成的。

首先我们看看大脑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脑的上层是两个大脑半球,在大脑半球的下面的后部是小脑。

和大脑半球连接的是脑干,它包括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或称视丘、下视丘)、中脑(又称顶脑或四叠体)、桥脑和延脑(图3)。

大脑两半球包括表面灰质部分和里面白质部分。

灰质部分叫大脑皮层或大脑皮质,它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的中枢,揭开头盖骨即可看到它,呈灰色的凹凸沟回状,约厚2-3厘米,面积约两千多平方厘米。

皮层有约140亿个神经细胞,由表至里共分六层:小细胞、颗粒细胞、锥体细胞、较密的颗粒细胞、较大的锥体细胞、梭状细胞。

每个半球有一条中央沟(又叫中央裂),横切半球,还有一条在半球的基底面沿着边缘转向后方的深谷叫脑侧沟。

中央沟和脑侧沟之前的部分叫额叶;枕骨上的半球后部叫枕叶;在枕叶之前、中央沟之后的半球顶部称顶叶;在脑侧沟后、枕叶前的半球侧部叫颞叶(图4)。

经生理心理学家研究鉴定,额叶的功能主要是主管人的智慧;额叶的后部主管人的动作,称为运动区;顶叶主管人的感觉、知觉,称感觉区;枕叶主管视觉,称为视觉区;听觉区在颞叶上部,嗅觉区在颞叶下部(图4)。

但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并非绝对的,各个功能区也不是互相孤立的,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代偿作用,即当某一功能区发生故障时,其他功能区也可代行其部分功能;同样,大脑皮层某些功能受到损伤时,也往往会影响到该功能以外的其他一些功能。

现代生理心理学研究证实,大脑皮层除有功能定位外,还有功能联合和调节作用。

丘脑是传出、传入神经的“转运站”,起着神经通路的“中间站”作用。

下丘脑能控制延脑和自主神经,它的功能很多,人的情绪、动机、行为(如吃喝行为、性行为、攻击行为等)都受它支配。

小脑主管动作协调及平衡;中脑主管视觉(使瞳孔变化)和听觉;桥脑帮助人睡眠与觉醒;延脑是人的生命中枢,主管呼吸、血液循环、胃蠕动等等,维持人的生命。

揭开男女两性的大脑奥秘(深度好文!)

揭开男女两性的大脑奥秘(深度好文!)

揭开男女两性的大脑奥秘(深度好文!)说明:文章有点长,还不一定有趣。

但是,人的一生,如果不了解自己的大脑,一定是终生遗憾!1你了解身体最重要的东东吗?您所能想到的每种动物都有脑,无论是哺乳类、鸟类、爬行类、鱼类,还是两栖类。

但人脑是独一无二的,它让我们能够思考、计划、说话、想象……脑真是一个奇妙的器官。

人类的大脑因其复杂神秘被戏称为“三磅的宇宙”,就如同宇宙中神秘的黑洞,难以琢磨又令人神往。

人类大脑中有多少神经细胞?答案是将近1000亿。

为了便于比较,提供以下数据,水母只有800个神经细胞,蟑螂有100万个,而章鱼有3亿。

大脑有超过900亿个神经元,通过约150兆(万亿)神经突触形成相互连接。

基本神经元结构人类脑计划的基本概念起源于80年代早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先进的核磁共振脑成像技术(dMRI、pMRI、fMRI等)可以获得更高时空分辨率的数据,从不同角度和形式绘制出人类活体的大脑结构、功能图谱,人类对大脑的研究日渐成为可能。

“脑连接项目”逐渐成为全球研究热点,在过去的几年中,世界各国陆续启动了专攻神经科学的“脑科学项目”,积极开展了多项人类大脑研究计划,探索不同生命阶段的“脑图”,中国紧跟全球研究热潮。

德国尤利希研究中心的Katrin Amunts和她的团队仍然完成了这项工作,前所未有地展示了人类大脑的细节。

他们将一名65岁妇女的大脑分割成7400层20微米厚的切片、染色、成像,然后用两个超级计算机经1000小时将数据拼凑起来。

整个工程用了10年。

使用常规的电子显微镜,每次扫描只能构建立方毫米的脑组织,因此要花上几十年才能完成整个脑部的扫描,以目前的设备来进行人脑计划,超级计算机将不堪重负。

由此可见:人类的大脑多么复杂!多么精密!多么奇妙!2左右脑理论左右脑理论 Chemoaffinity hypothesis罗杰斯佩里博士(美国心理生物学家Roger Wolcott Sperry,1913.8.20—1994.4.17)1952年开始,通过著名的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因此荣获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心理学三脑原理(一)

心理学三脑原理(一)

心理学三脑原理(一)心理学三脑简介心理学三脑是一种对人类心智运作机制的理论模型,它由认知神经科学家保罗·麦克勒兰于20世纪末提出。

该模型将人类大脑划分为三个不同的“脑”,分别是原始脑、情感脑和理性脑。

这三个脑部负责不同的功能,相互协同工作,共同决定着个体的行为和决策。

原始脑•原始脑位于大脑的较低部分,是人类最原始的部分,也是我们与其他动物共通的部分。

•原始脑主要负责生存和基本的本能反应,包括寻求食物、避免危险、繁殖等。

•原始脑的功能是非常自动化和直接的,它不受我们主观意识的控制。

•原始脑主导着我们的基本欲望和直觉,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即时反应。

情感脑•情感脑位于大脑的中间部分,是哺乳动物独有的部分,也是人类情绪和感知的源泉。

•情感脑负责处理情绪、记忆和社会互动等信息。

它能够感知和表达喜怒哀乐等情绪。

•情感脑对我们的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它能够塑造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情感脑能够与原始脑互相作用,使我们的决策更符合情感和愿望。

理性脑•理性脑位于大脑的最上部分,是哺乳动物中相对进化较晚的部分,也是人类的独特之处。

•理性脑是我们思考、分析和推理的源泉,它负责逻辑思维、决策和计划等高级功能。

•理性脑能够对原始脑和情感脑产生抑制和调节作用,使我们的决策更加理性和客观。

•理性脑在决策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作出最佳的选择。

三脑的相互关系•三脑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运作,它们相互作用,协同工作。

•原始脑和情感脑往往是最先产生反应的,它们会在我们意识到之前就已经对刺激做出了评估和反应。

•情感脑和理性脑之间的平衡关系决定了我们的决策偏向于情感还是理性。

•真正理性和成熟的决策需要理性脑的参与,而不是仅凭原始脑和情感脑的驱动。

结语心理学三脑的理论模型为我们理解人类心智的运作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深入了解原始脑、情感脑和理性脑的功能和相互关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决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不断调整三脑之间的平衡,注重发展理性脑的能力,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情绪的生物学基础探索大脑中的情绪中枢

情绪的生物学基础探索大脑中的情绪中枢

情绪的生物学基础探索大脑中的情绪中枢情绪是人类和动物行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交交往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情绪的产生和调节机制仍然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领域。

科学家们对于情绪中枢在大脑中的具体位置和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全面理解情绪形成的过程。

大脑中负责情绪调节的主要结构是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

杏仁核是情绪处理的早期中枢,对于情绪的产生和识别起着关键作用。

当我们面对潜在的危险或威胁时,杏仁核会迅速反应,使我们感到害怕或紧张。

杏仁核与大脑中其他结构相互连接,形成了情绪相关的神经回路。

与杏仁核相连的结构包括前额叶皮层,它位于大脑的前部,是我们理性思维和情绪控制的关键区域。

前额叶皮层具有抑制杏仁核活动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在情绪激发时保持冷静和理智。

然而,当前额叶皮层功能受损或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时,我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情绪失控和情绪障碍的发生。

此外,大脑中其他区域也与情绪密切相关。

例如,海马体在情绪记忆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海马体与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之间形成了一个回路,这个回路在记忆和情绪之间建立了联系。

当我们经历一种情绪激发的事件时,海马体会帮助我们将这个事件记忆下来,并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引发相应的情绪反应。

除了这些结构,神经递质也在情绪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神经递质是大脑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它们调节着情绪的产生和表达。

例如,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和血清素被认为与愉快的情绪(如快乐和满足)有关,而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等神经递质则与消极的情绪(如焦虑和抑郁)相关。

总结起来,情绪的生物学基础涉及多个大脑区域和神经递质的复杂互动。

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是情绪调节的关键结构,海马体在情绪记忆中发挥作用,而神经递质调节着情绪的产生和调节。

然而,这只是我们对大脑情绪中枢的初步理解,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情绪的生物学机制,为情绪障碍的治疗和情绪管理提供更加精准的方法。

三脑医学理论介绍

三脑医学理论介绍

三脑医学理论介绍三脑医学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保罗·麦克莫里斯(Paul MacLean)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脑功能和人类行为的理论。

该理论主要基于动物研究和神经科学的发现,将人类大脑分为三个不同的部分或层次,分别是爬行脑、哺乳脑和人类脑。

这一理论提供了对人脑结构和功能的新的认识,对于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疾病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爬行脑,也称为“爬行动物脑”。

这一部分位于大脑的最底层,主要负责基本的生理功能和本能反应,如呼吸、食欲、睡眠和逃避危险等。

爬行脑对于我们的生存和基本的身体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们作为生物生物体所需的最基本的脑功能。

其次是哺乳脑,也被称为“情感脑”或“边缘系统”。

哺乳脑位于爬行脑之上,它包括边缘系统、杏仁核、海马体和扁桃体等结构。

哺乳脑主要参与情感、记忆和社会行为等高级功能的调节。

它能够识别和响应外部刺激,帮助我们形成情感体验和记忆,同时也调节着我们的社会情绪和行为反应。

最后是人类脑,也被称为“新皮层”或“理性大脑”。

人类脑是最先进的部分,位于爬行脑和哺乳脑之上,负责人类的高级认知功能,如思考、判断和决策等。

它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和顶枕叶等区域。

人类脑允许人类具有高级思维、语言和抽象概念的能力,使我们在创造、解决问题和理解世界方面具有独特的能力。

三脑医学理论对于理解和治疗心理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当我们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时,如焦虑、抑郁、适应困难等,往往是由于这三个脑区之间的失衡或不协调引起的。

因此,针对不同的心理疾病,三脑医学理论提供了不同的治疗策略。

对于爬行脑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来改善。

例如,通过规律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来维护爬行脑的正常功能。

对于哺乳脑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情感调节和防止恐惧情绪的泛滥来帮助恢复平衡。

例如,通过心理疏导、情感解释和认知重构等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处理情感问题和建立更健康的情感反应。

对于人类脑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认知重建来帮助患者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脑和动物脑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人类思维的深层剖析:为什么热恋中的女人都是盲目的
女人大多是“感情动物”,容易冲动、容易动情——这际上并不是女人的错,而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透视你的大脑:
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所保罗·麦克里恩博士提出一种“三位一体大脑理论”。

他提出,大脑是逐渐进化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分化出一个独立的部位。

这三个部位分别是爬行大脑、情绪脑和理性脑。

每一部分都对应大脑的某个区域(如下图所示)。

这套理论指出,我们思考过程中的“意识”,实际上,要受到其他的“非意识”因素影响。

换句话说:我们很多的决策与判断,实际上都是“非理性”的。

最底层(也就是最早出现的),称为“爬行脑”。

这部分处理身体活动,比如身体的协调性运动,应激反应等。

比如,一只蜥蜴从你面前飞速爬过,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吓得缩下手脚。

这就是“爬行脑”操控的结果,引起下意识的活动。

此外,还有:心跳、呼吸、消化……
中间层是“哺乳脑”(或叫“情绪脑”)。

它负责处理我们的情绪反应。

情绪的变化,很容易被我们察觉。

你同样也能在哺乳动物身上看到。

比如,当你度假回来,你会看到在家中等待已久的宠物狗,见到你之后,会热情洋溢地摇着尾巴,欢迎你回来。

情绪是表现痛苦与快乐的方式。

我们不仅通过身体的反应,也通过情绪反应来表达内在。

我们会躲开有威胁的人,对那些致病的食物感觉恶心,对帮助过我们的人表示感谢,对于成功过的事物充满自信。

大脑的最高层,是“思考脑”(或叫“理性脑”),也就是我们的意识及推理能力发挥作用的地方。

它是极为重要的部分。

帮助我们预先评估某种事物。

看到别人触电而痛苦的样子,我们就会记住要注意“用电警告”。

我们可以从别人的解说及示例中学会捕猎及烹饪。

爬行脑负责我们的“身体运作”。

哺乳脑管理“心情”。

“思考脑”才是我们常说的“理性思维”所在的地方。

每一层级的复杂性都逐渐递增,以应对外界的各种刺激。

首先发育出来的爬行脑,就是应对身体感觉的,比如饥饿、触摸……接着,我们发展出更高级的器官,来应对“幸福”、“悲伤”等情绪反应。

最后,我们开始拥有应对未来的反应机制——思考。

每一层级,都是建立在较低层级基础之上的。

根据三位一体的大脑理论,我们的脑袋里,装的就是这三个部分:“性格”,对应“爬行脑”,形成了人的基本生活、行为习惯。

“感情”对应“情绪脑”,喜怒哀乐都在其中。

“物质”对应“理性脑”,分析问题、理性思考的依据。

所以,运用人脑科学原理来解释——可以直接导出一个重要的结论:
“婚姻与爱情,有着本质的不同。

”所以为什么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归根结底,“爱情”属于“感情”的结晶,它是“情绪脑”部分产生的化学变化。

因此,产生“爱情滋味”并不难,只要满足“情绪脑”的要求就可以了——所以才出现所谓“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现象。

刺激“情绪脑”反应很容易,只要掌握一些简单的沟通技巧即可。

而“婚姻”则必须同时满足“爬行脑”、“情绪脑”和“理性脑”的要求。

“爬行脑”意味着性格匹配、繁衍后代等生理需要。

“理性脑”意味着物质生活、思维理念、知识涵养等理性因素。

所以,让“婚姻”得到满足,比让“爱情”满足,其难度要大得多。

而很多女人恰恰把两者等同起来,以为“爱情等于一切”,所以常常导致婚姻的不幸。

因此,恋爱中的女人常常是盲目的。

她们把“感情”看作一切,忽略了“性格”与“物质”。

然而,太在意“物质”的女人也往往是不幸的;因为她们忘记了“性格匹配”才是幸福的基础。

这就是人类思维的深层原理:必须“性格”、“感情”、“物质”三个维度来解释人类思维和行为的一切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