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RC自激振荡电路原理
RC LC振荡器原理

F=
•
1
1 ω 式中: 0 = RC 1 可见:当 ω = ω0 = 时, │F│最大,且ϕ F =0° RC
ω ω0 3 + j( − ) ω0 ω
│F│max=1/3
上页 首页 下页
模拟电子技术第八章
RC串并联网络完整的频率特性曲线:
1 ω0 = RC
1 f0 = 2πRC
|F|
1/3
ωo
φF
模拟电子技术第八章
一. 石英晶体
1. 结构: 2. 基本特性
极板间加电场 晶体机械变形 极板间加机械力 晶体产生电场
V
晶片 敷银层
V
符号
V
V
压电效应: 交变电压
机械振动
交变电压 压电谐振
当交变电压频率 = 固有频率时,振幅最大
机械振动的固有频率与晶片尺寸有关,稳定性高。
上页 首页 下页
模拟电子技术第八章
ω
ϕF↓
当ω↓时, uf=↑,│F│↑
上页 首页 下页
由以上分析知:一定有一个频率ω0存在, 当ω=ω0时,│F│最大,且 ϕ F=0°
模拟电子技术第八章
ω0=? │F│max=?
|F| 频率很低 |F| 频率很高
φF
90° 0
0
ω
ω
0
φF
0
上页
ω
ω
首页 下页
-90°
2. 定量分析
R1C1 串联阻抗:
上页 首页 下页
& = Uf = Z2 F U o Z1 + Z 2
模拟电子技术第八章
R2 • 1 1 + jωR2C 2 = F= 1 1 R2 C 2 R1 + (1 + + ) + j(ωR1C 2 − ) R1 + jωC1 1 + jωR2C 2 C1 R2 ωR2C1
rcc自激振荡电路原理

rcc自激振荡电路原理我想跟你聊聊一个特别有趣的电路——RCC自激振荡电路。
你知道吗?这就像是一场在微观电子世界里的奇妙“舞蹈”,里面的电子元件们就像一个个小舞者,按照独特的节奏跳动着。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对电路特别着迷。
有一次,我们俩在他那堆满了电子零件的小工作室里,他拿着一个RCC自激振荡电路的板子,眼睛放光地跟我说:“你看这个小电路,它可神奇了!”我当时就懵了,心想这一堆小零件能有多神奇?RCC自激振荡电路呢,主要有几个重要的“角色”。
首先就是变压器啦,这变压器就像是一个能量的“转换站”。
它能把输入的电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转换。
就好比是一个超级大厨,把各种食材(电能)用独特的手法(电磁感应原理)变成不一样的美味(不同电压的电能)。
那初级线圈就像是大厨的一只手,负责接收初始的电能。
当电路开始工作的时候,电流通过初级线圈,就像水流进了管道一样。
然后啊,还有电容。
电容这东西可有意思了,它就像一个小水库。
你想啊,在这个电路里,它可以储存电能。
当电流通过的时候,它就把一部分电能储存起来,等到需要的时候再释放出去。
这就好比水库在雨季的时候把水储存起来,等到干旱的时候再放水灌溉农田一样。
那这个电路怎么就自己振荡起来了呢?这就像是一场接力赛。
当电源接通后,初级线圈里有了电流,这个电流的变化会在变压器的磁芯里产生变化的磁场。
这个变化的磁场就像一阵风,吹到了次级线圈上。
次级线圈呢,就像一个灵敏的小耳朵,感应到了这个变化的磁场,然后就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这个感应电动势就像是一个小信号,它会让电路里的电容开始充电或者放电。
我记得我和小李讨论的时候,我就问他:“这电容充电放电就能让电路一直振荡下去?这怎么可能呢?”小李笑了笑说:“嘿,你可别小瞧了这电容的作用。
”当电容放电的时候,它释放的电能又会流回电路里,影响初级线圈里的电流。
这就像一个循环,电流的变化引起磁场变化,磁场变化又产生新的电流变化。
就好像一群小伙伴在玩传接球的游戏,球(电能)不停地在小伙伴(电路元件)之间传来传去,这个过程就形成了自激振荡。
rc振荡器电路原理

rc振荡器电路原理RC振荡器电路原理一、引言RC振荡器是一种基于电容和电阻的简单振荡器电路,常用于产生稳定的交流信号。
本文将介绍RC振荡器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
二、RC振荡器的基本原理RC振荡器由一个RC网络和一个放大器组成。
RC网络由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串联而成,放大器可以是晶体管、运放等。
三、R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1. 起振条件RC振荡器的起振条件是当反馈电压等于输入电压时,振荡器开始工作。
在RC网络中,电容储存能量,电阻控制电流流动,使得振荡器能够持续地产生振荡信号。
2. 振荡过程在RC振荡器中,电容通过电阻放电,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电压变化作为反馈信号输入到放大器中。
放大器放大信号后再输入到RC网络中,经过电容充电过程,形成一个闭环反馈。
电容的充放电过程不断重复,产生稳定的交流信号。
3. 频率控制RC振荡器的频率由RC网络中的电容和电阻值决定。
电容越大,频率越低;电阻越大,频率越高。
通过调节电容和电阻的数值,可以控制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
四、RC振荡器的分类根据振荡器的输出波形,RC振荡器可以分为正弦波振荡器和方波振荡器两种。
1. 正弦波振荡器正弦波振荡器输出的是一个纯净的正弦波信号,适用于需要产生高质量正弦波的应用场景。
正弦波振荡器通常采用晶体谐振装置,使得振荡器工作在谐振频率点。
2. 方波振荡器方波振荡器输出的是一个方波信号,适用于数字电路、计算机等应用。
方波振荡器通常采用开关电路,通过控制电容充放电的时间,产生方波信号。
五、RC振荡器的应用RC振荡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仪器中。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时钟电路RC振荡器可以用于制作时钟电路,提供精准的时间基准。
例如,在计算机中,RC振荡器被用作CPU时钟。
2. 通信系统RC振荡器常用于通信系统中的载波信号产生。
例如,在无线电通信中,RC振荡器用于产生载波信号,实现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3. 测量仪器RC振荡器可以用于制作测量仪器,如频率计、信号发生器等。
rc振荡器的原理

rc振荡器的原理
RC振荡器是一种基本的振荡电路,它由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
组成。
其工作原理主要涉及电荷的积累和释放过程。
当RC振荡器刚开始工作时,电容器先被充电,电荷开始积累。
在此过程中,电阻通过电流将电荷传递给电容器,在电容器两端建立电压。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电流通过电阻的过程中,电荷在电容器上累积的电压逐渐增加。
一旦电容器上的电压达到一定限制值,电荷开始从电容器中释放。
在此过程中,电容器中的电荷流动回电阻,从而降低电压。
当电容器的电压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电流通过电阻的过程中又重新积累电荷,电容器的电压开始增加。
这种周期性的积累和释放过程导致了电容器上的电压呈现出周期性的振荡。
通过控制电阻和电容的数值以及连接方法,可以调整RC振荡
器的振荡频率。
通常情况下,RC振荡器的频率与电容器的容
值和电阻的阻值有关。
总之,R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荷的积累和释放过程,通
过调整电阻和电容的数值可以获得不同的振荡频率。
它在电子电路中广泛应用,例如用于产生时钟信号、音频信号等。
r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r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RC振荡器是一种基本的电子振荡器,它采用了RC电路和放大器元件,以产生一个稳定的电子信号。
R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一个反馈系统,其中一个信号被引导回到输入端口形成振荡。
RC振荡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一个RC电路和一个放大器。
RC电路由一个电容器和一个电阻器组成,它们共同决定了振荡器的频率。
放大器的作用是将信号放大,以确保振荡器能够产生足够的能量来维持振荡。
当电路被激活时,放大器开始放大输入信号。
信号被引导回到RC电路中,通过电容器和电阻器的组合,信号的频率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这种反馈机制会不断重复,使振荡器继续产生稳定的信号。
RC振荡器的频率可以通过改变电容器和电阻器的值来调整。
当电容器的值增加时,振荡器的频率会降低,反之亦然。
同样地,当电阻器的值增加时,振荡器的频率也会降低,反之亦然。
总之,RC振荡器是一种基本的电子振荡器,它由一个RC电路和一个放大器组成,采用一个反馈系统来产生一个稳定的电子信号。
它的频率可以通过改变电容器和电阻器的值来调整。
- 1 -。
r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r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RC振荡器是一种基于电容和电阻的振荡器电路,它能够产生一定频率的正弦波信号。
R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反馈原理,即将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形成一个自激振荡回路。
具体来说,RC振荡器由一个放大器(例如晶体管或运放)、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组成。
在初始状态下,电容上没有电荷,输出信号为0。
然后,当电路中施加一定的外部信号或噪声时,放大器会将其放大并输出到电容上。
电容开始充电,并将电荷传递回放大器的输入端。
这个过程在循环中不断重复,电容周期性地充放电,导致输出信号在特定频率下振荡。
RC振荡器的频率由电容和电阻的值决定。
当电容和电阻的值变化时,输出信号的频率也会相应地变化。
此外,RC振荡器还受到温度和器件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稳定性测试和校准。
总的来说,RC振荡器具有简单、经济和可靠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计算机、音频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中。
- 1 -。
LC RC震荡电路作用

LC震荡电路作用?RC震荡电路作用?振荡电路是一个没有输入而有输出(交流信号)的放大电路。
当然它是需要直流电源供电的。
所以,它的作用就是将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能。
振荡电路的基本组成就是:1、放大器;2、正反馈网络。
有以上电路组成的振荡电路一般输出的都是方波。
要想产生正弦波,还要增加一个组成部分:选频网络。
选频网络可以用电感L、电容C组成,这就是LC振荡电路;也可以用电阻R、电容C组成选频网络,这就是RC振荡电路。
一般来说,LC振荡电路适合产生较高频率(一般在高于几百千赫);而RC振荡电路适合产生较低频率。
看图:这里的4个图,左边的两个是LC振荡电路,右边的两个是RC振荡电路。
振荡电路的用途和振荡条件分析不需要外加信号就能自动地把直流电能转换成具有一定振幅和一定频率的交流信号的电路就称为振荡电路或振荡器。
这种现象也叫做自激振荡。
或者说,能够产生交流信号的电路就叫做振荡电路。
一个振荡器必须包括三部分:放大器、正反馈电路和选频网络。
放大器能对振荡器输入端所加的输入信号予以放大使输出信号保持恒定的数值。
正反馈电路保证向振荡器输入端提供的反馈信号是相位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振荡维持下去。
选频网络则只允许某个特定频率 f 0 能通过,使振荡器产生单一频率的输出。
振荡器能不能振荡起来并维持稳定的输出是由以下两个条件决定的;一个是反馈电压u f 和输入电压U i 要相等,这是振幅平衡条件。
二是u f 和u i 必须相位相同,这是相位平衡条件,也就是说必须保证是正反馈。
一般情况下,振幅平衡条件往往容易做到,所以在判断一个振荡电路能否振荡,主要是看它的相位平衡条件是否成立。
振荡器按振荡频率的高低可分成超低频(20 赫以下)、低频(20 赫~200 千赫)、高频(200 千赫~30 兆赫)和超高频(10 兆赫~350 兆赫)等几种。
按振荡波形可分成正弦波振荡和非正弦波振荡两类。
正弦波振荡器按照选频网络所用的元件可以分成LC振荡器、RC 振荡器和石英晶体振荡器三种。
lc振荡 原理

lc振荡原理
LC振荡器是一种基于电感和电容的电路,用于产生特定频率的振荡信号。
它的原理是利用电感和电容之间的相互耦合来实现正反馈,从而使振荡器能够产生连续的振荡信号。
在LC振荡器中,电感和电容被连接成一个回路,形成一个谐振电路。
当电压通过这个电路时,电感和电容会相互作用,导致电荷在它们之间来回摆动,从而产生一个振荡信号。
在振荡器开始运行时,电容会积累电荷,然后将这些电荷传递给电感。
随着电荷被传递回电容,电流也会随之改变。
这种在电感和电容之间反复传递的电荷和电流变化会导致电压的周期性变化,从而产生振荡信号。
为了确保振荡器始终处于振荡状态,需要引入一个放大器将一部分输出信号送回输入端,实现正反馈。
这是通过在回路上添加一个放大器,并将一部分输出信号通过正反馈回传到放大器的输入端来实现的。
通过适当选择电感和电容的值,可以调整振荡器的输出频率。
根据振荡器的电路结构和参数选择,可以实现不同频率范围内的振荡信号。
总之,LC振荡器利用电容和电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产生振荡信号,并通过正反馈来维持振荡器的稳定振荡。
通过调整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可以得到所需的频率输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示电路能否产生正弦波振荡, 如果不能振 例3: 荡,加以改正。 +UCC 解:直流电路合理。 C1 L- 旁路电容CE将反馈信 RB1 - C2 号旁路,即电路中不存 正反馈 在反馈,所以电路不能 - 振荡。将CE开路,则电 R RE B2 CE 路可能产生振荡。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解: (1) 对调反馈线圈的两个接 头后就能起振; C L RB1 原反馈线圈接反,对 C1 调两个接头后满足相 位条件; (2) 调RB1、RB2或 RE的阻 RB2 RE CE 值后即可起振; 调阻值后使静态工作 点合适,以满足幅度 条件; (3) 改用β较大的晶体管后就能起振; 改用β较大的晶体管,以满足幅度条件;
f
o
u
i
U i
1 S
A
2
Uf
F
u
Uo
开关合在“2”为 有反馈放大电路,
U o AuU f
如果:U f U i
自激振荡状态
开关合在“2”时,,去掉ui 仍有稳定的输出。 反馈信号代替了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 自激振荡的条件
由: U o A u U f
+UCC
RL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解: (4) 适当增加反馈线圈的 圈数后就能起振; 增加反馈线圈的圈数, 即增大反馈量,以满 足幅度条件; (5) 适当增加L值或减小 C值后就能起振; LC并联电路在谐振 时的等效阻抗 L
Zo RC
+UCC
RB1 C
L
RL
C1 RB2
RE CE
当适当增加L 值或减小C 值后, 等效阻抗|Zo|增大, 因而就增大了反馈量,容易起振;
正弦波振荡电路用来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值的正弦 交流信号。它的频率范围很广,可以从一赫以下到 几百兆以上;输出功率可以从几毫瓦到几十千瓦; 输出的交流电能是从电源的直流电能转换而来的。 常用的正弦波振荡器
LC振荡电路:输出功率大、频率高。 RC振荡电路:输出功率小、频率低。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频率稳定度高。
D
L3
T3
RE2 KA
LC振荡器
开关电路 射极输出器 继电器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例4:半导体接近开关
–UCC
RP1
C2 L2 L1 T1
RP2
D CE1
RC2
T2 T3
R2
C1 RE1
L3
R3
R4
RE2
KA
LC振荡器
Au 1 RF R1 3
稳定振荡条件AuF = 1 ,| F |= 1/ 3,则
Au 1 RF R1 3
考虑到起振条件AuF > 1, 一般应选取 RF 略大2R1。 如果这个比值取得过大,会引起振荡波形严重失真。 由运放构成的RC串并联正弦波振荡电路不是靠运 放内部的晶体管进入非线性区稳幅,而是通过在外 部引入负反馈来达到稳幅的目的。
18.3.2 三点式 LC振荡电路 1. 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UCC
正反馈
振荡频率
f0 1
放大电路 RB1 RC C1 RB2 RE
-
CE
选频电路 L1
C L2
2π ( L1 L2 2 M )C
通常改变电容 C 来 调节振荡频率。
-
反馈网络
振荡频率一般在几十MHz以下。
反馈电压取自L2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正反馈 放大电路 RB1 RC
1 C1C 2 C1 C 2
+UCC
振荡频率
f0 2π L
C1 RB2
RE
-
CE
选频电路
-
C1
L
反馈网络 C2 反相
通常再与线圈串联一 个较小的可变电容来调 节振荡频率。
反馈电压取自C2
振荡频率可达100MHz以上。
1. 电路结构 +UCC
选频电路
RB1 C
-
L
+f u –-
RL
C1
RB2
f0
1 2 π LC
2.振荡频率 即LC并联电 路的谐振频率
REபைடு நூலகம்
CE
放大电路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正 反 馈
反馈网络
上一页 下一页
在调节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中,试解释下列 例1: 现象: (1)对调反馈线圈的两个接头后就能起振; (2)调RB1、 RB2或 RE的阻值后即可起振; (3)改用β较大的晶体管后就能起振; (4)适当增加反馈线圈的圈数后就能起振; (5)适当增加L值或减小C值后就能起振; (6)反馈太强,波形变坏; (7)调整RB1、 RB2或 RE的阻值后可使波形变好; (8)负载太大不仅影响输出波形,有时甚至不能 起振。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带稳幅环节的电路(1)
热敏电阻具有负温度系 数,利用它的非线性可以 自动稳幅。 稳幅过程: 半导体 热敏电阻
R C R C
RF
uo
t
思考:
RF
Au
–
∞ +
+ R1
+ uO
–
若热敏电阻具有正温度系 数,应接在何处?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带稳幅环节的电路(2)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8.3 LC振荡电路
LC 振荡电路的选频电路由电感和电容构成,可
以产生高频振荡(几百千赫以上)。由于高频运放价 格较高,所以一般用分离元件组成放大电路。本节 只对 LC振荡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简单介绍。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8.3.l 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电路
利用二极管的正向伏安 特性的非线性自动稳幅。
稳幅环节 D2 RF1 D1 R C RF2 – + +
振荡幅度较大时 正向电阻小
ID
∞
R
C R 1
+ uO –
U
振荡幅度较小时 D 正向电阻大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带稳幅环节的电路(2)
D2 图示电路中,RF RF1 分为两部分。在RF1上 D1 正反并联两个二极管, R RF2 它们在输出电压uO ∞ – 的正负半周内分别导 C + + 通。在起振之初,由 + uO 于 uo 幅值很小,尚不 – R C R 足以使二极管导通, 1 正向二极管近于开路 此时, RF >2 R1。而 后,随着振荡幅度的增大,正向二极管导通,其正向 电阻逐渐减小,直到RF=2 R1,振荡稳定。
F U2 U1 R // 1 jC R jC R // 1 jC
U1
R C R C
1 RC
2 1
3 j(
1
– 。
U2
。 +
– 。
o
o
)
式中 : o
U U
分析上式可知:仅当 = o时, 定于RC 。
1 3
达最大
值,且 u2 与 u1 同相 ,即网络具有选频特性,fo决
第18章 正弦波振荡电路
18.1 自激振荡
18.2 RC振荡电路 18.3 LC振荡电路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8章 正弦波振荡电路
本章要求:
1. 了解正弦波振荡电路自激振荡的条件。
2. 了解LC振荡电路和R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8.1 自激振荡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解: +UCC (6) 反馈太强,波形变坏; 反馈线圈的圈数过多或 C L RB1 管子的β太大使反馈太 强而进入非线性区,使 C1 RL 波形变坏。 (7) 调整RB1、 RB2或 RE RB2 RE CE 的阻值可使波形变好; 调阻值, 使静态工作点 在线性区,使波形变好; (8) 负载太大不仅影响输出波形,有时甚至不能起振。 负载大,就是增大了LC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R。 R的增大,一方面使|Zo|减小,因而反馈幅度减小,不易 起振; 也使品质因数Q减小, 选频特性变坏, 使波形 变坏。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8. 2 RC振荡电路
1. 电路结构 选出单一频 率的信号 RC选频网络 正反馈网络 R RF – + + ∞
C + uf R –
C R 1
+ uO –
用正反馈信号uf 作为输入信号
同相比例电路 放大信号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 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选频特性 。 + 传输系数: 1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 稳定振荡
(3) 振荡频率 振荡频率由相位平衡条件决定。 A = 0,仅在 f 0处 F = 0 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所以振荡频率 f 0= 1 2RC。 改变R、C可改变振荡频率 RC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一般在200KHz以下。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例2:试用相位平衡条件判断下图电路能否 产生自激振荡 +UCC
正反馈
RB1 C1 RB2 RE
-
CE
L
-
C
-
注意:用瞬时极性法判断反馈的极性时, 耦合电容、旁路电容两端的极性相同, 属于选频网络的电容,其两端的极性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