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机硬件检验规范
整机检验管理制度

整机检验管理制度第一部分总则一、为规范整机检验工作,提高整机检验质量,保障产品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整机检验工作,包括硬件、软件、外观等方面的检验。
三、整机检验是指在产品整机组装完成后进行的一系列检验活动,以确保产品整机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四、本制度适用于整机检验人员,包括整机检验工程师、整机检验员等。
第二部分检验责任一、整机检验工程师是整机检验的技术负责人,负责整机检验的技术支持和监督。
二、整机检验员是整机检验的执行人员,负责具体的整机检验工作。
三、整机检验工程师和整机检验员均应当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检验经验,能够独立完成整机检验工作。
四、整机检验工程师和整机检验员应当遵守公司的相关规定和制度,保证检验工作的严谨和准确。
第三部分检验流程一、整机检验前,应当制定整机检验计划,明确检验的内容、标准和方法。
二、整机检验工作应当按照检验计划进行,确保每一项检验内容都得到落实和执行。
三、整机检验应当在检验记录中详细记录检验的内容、方法、结果等信息,以便查阅和追溯。
四、整机检验结果应当由整机检验工程师确认并签字,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对于整机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确保产品整机质量符合要求。
第四部分检验标准一、整机检验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确保产品整机质量符合要求。
二、对于公司制定的内部标准和要求,整机检验应当严格执行,确保产品质量。
三、整机检验工作中,应当保证检验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得随意变更或调整。
四、对于整机检验中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应当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处理,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
第五部分检验记录一、整机检验过程中,应当及时记录检验所得,包括检验内容、方法、结果等信息。
二、整机检验记录应当真实、准确,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三、整机检验记录应当保存一定的时期,以备查阅和追溯,确保检验过程的透明和可靠。
四、整机检验记录应当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保存,确保安全和完整。
电脑机箱及整机外观检验标准

联想台式电脑联想台式电脑采购采购采购工程工程工程检验标准检验标准文件编号文件编号::文件页数文件页数::第1页 共 7页 分发号分发号::标 题题:联想台式电脑机箱及整机外观检验标准V1.3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联想台式电脑机箱部件及整机检验过程联想台式电脑机箱部件及整机检验过程联想台式电脑机箱部件及整机检验过程 收文部门收文部门::制造工程与制造工程与质量质量质量、、上海厂上海厂、、北京厂北京厂、、惠阳厂惠阳厂、、采购工程与部件质量采购工程与部件质量、、台式电脑研发部台式电脑研发部、、 所有联想的LI 合同工厂合同工厂 评 审审: 拟制拟制:: 刘来元刘来元 审核审核:: 批准批准::需会签需会签不需会签不需会签 会签部门会 签 人有否会签 会签日期更改记录更改记录版本号更改 部门更改人 审核人 批准人生效 日期更改内容目 录录01、目的目的﹒﹒﹒﹒﹒﹒﹒﹒﹒﹒﹒﹒﹒﹒﹒﹒﹒﹒﹒﹒﹒﹒﹒﹒﹒﹒﹒﹒﹒﹒﹒﹒﹒﹒﹒﹒﹒﹒﹒﹒﹒﹒﹒﹒﹒﹒﹒﹒﹒﹒﹒﹒﹒﹒﹒﹒﹒﹒﹒﹒﹒﹒﹒﹒﹒﹒﹒﹒﹒﹒﹒﹒﹒﹒﹒﹒﹒﹒﹒﹒﹒﹒﹒﹒﹒﹒﹒33 02、适用适用范围范围范围﹒﹒﹒﹒﹒﹒﹒﹒﹒﹒﹒﹒﹒﹒﹒﹒﹒﹒﹒﹒﹒﹒﹒﹒﹒﹒﹒﹒﹒﹒﹒﹒﹒﹒﹒﹒﹒﹒﹒﹒﹒﹒﹒﹒﹒﹒﹒﹒﹒﹒﹒﹒﹒﹒﹒﹒﹒﹒﹒﹒﹒﹒﹒﹒﹒﹒﹒﹒﹒﹒﹒﹒﹒﹒﹒﹒﹒﹒﹒﹒﹒33 03、检测工具检测工具和和方法方法﹒﹒﹒﹒﹒﹒﹒﹒﹒﹒﹒﹒﹒﹒﹒﹒﹒﹒﹒﹒﹒﹒﹒﹒﹒﹒﹒﹒﹒﹒﹒﹒﹒﹒﹒﹒﹒﹒﹒﹒﹒﹒﹒﹒﹒﹒﹒﹒﹒﹒﹒﹒﹒﹒﹒﹒﹒﹒﹒﹒﹒﹒﹒﹒﹒﹒﹒﹒3 04、外观检验标准外观检验标准﹒﹒﹒﹒﹒﹒﹒﹒﹒﹒﹒﹒﹒﹒﹒﹒﹒﹒﹒﹒﹒﹒﹒﹒﹒﹒﹒﹒﹒﹒﹒﹒﹒﹒﹒﹒﹒﹒﹒﹒﹒﹒﹒﹒﹒﹒﹒﹒﹒﹒﹒﹒﹒﹒﹒﹒﹒﹒﹒﹒﹒﹒﹒﹒4联想台式电脑机箱联想台式电脑机箱及整机外观及整机外观及整机外观检验标准检验标准检验标准1、目的编写此标准的目的为规范联想电脑机箱在IQC 对机箱和整机生产制程检验中的标准进行明确和规范,统一各厂对机箱产品检验要求提供科学、客观的方法,步骤和文字依据,从而提高机箱检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电机整机来料检验规范

一.目的:为了更好地控制由供应商提供的电机整机的质量,保证电机整机符合图纸技术要求,保证电机的质量品质,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内电机整机来料检验时使用.三.规范要求:A.收货:货物送到公司后,,检查包装完好程度,与“送货/检单”核对检查数量,并按照质量工程师要求将电机按种类有序堆放,仓库负责开箱,将“送货/检单”放于待检零件上。
如果是供应商提供的运输公司负责将货物运到公司,若有任何包装破损导致电机损坏情况发生,仓库应立即通知采购部,采购作出处理方案,如因生产紧急,需要让步接收,仓库应要求运输公司人员在送货/检单上清楚注明实际破损的数量及程度。
如果拒收,采购应安排将电机返还给供应商。
B.进货检验:收货完成后,质量检验员到待检区对送货电机进行检验..对整机的检验要求:1.供应商提供的电机,要求进料检验员必须按照图纸及检验表要求的检查项目进行来料检验,发现不良及时反馈品管工程师或技术员及品质主管处理;2;实验室检验员完成检验后,把检验数据如实填写在检查表中,由质量工程师出具“进货检验报告”,并将检验情况记入“进货检验月报”。
3. 如果零部件通过检验,进货检验报告结论处注明:Release,质量工程师把进货检验报告一式二份并加盖“PASS”章并将报告与送货/检单及供应商出厂检验报告存档;另一份放置于所检批次零件上。
4. 如果零部件未通过进货检验,质量工程师应及时通知采购、供应商和相关部门。
5. 让步接收的情况:进货检验报告结论处注明:Release with reservation,质量工程师把进货检验报告一式二份并加盖“PASS”章并将报告与送货/检单及供应商出厂检验报告存档;另一份放置于所检批次零件上;6. 挑选或厂内返工的情况:则挑选或返工后的零部件都应经再检验。
7. 退货的情况:进货检验报告结论处注明:No Release,质量工程师在进货检验报告上加盖“RELJECT”章,把进货检验报告一式二份并将报告与送货/检单及供应商出厂检验报告存档;另一份放置于所检批次零件上,采购应安排将零部件返还给供应商,如属重大不合格,由质量部向供应商发送“供应商纠正措施需求报告”并予以跟踪。
品牌笔记本电脑整机检验标准

目录一、目的二、判定依据三、适用范围四、名词解释五、检验条件六、检验方法七、外观检验标准八、LCD检验标准九、缺陷定义表十、GAP检验标准XX笔记本电脑检验标准一、目的本检验规范为了进一步保证产品的质量,在来料时能严格把关,制定出适应本公司的检验标准,为外观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方法。
本检验规范作为XX笔记本电脑外观检验出货时抽样检验的依据。
如符合本规范之产品得以出货,不符合本规范之要求,将对产品做有效之修改,使之符合要求。
对于某些无法用定量表明的缺陷,用供需双方制订的检验标准和封样的办法加以解决。
二、判定依据1.检验数量:按照GB/T 2828.1-2003或者MIL-STD-105E中的一般检查II类水平规定的数量进行抽样检验和判定允收。
2.检验地点:深圳3.允收标准:A类:严重缺点(CRITICAL DEFECT):AQL:0;B类:主要缺点(MAJOR DEFECT):AQL:0.65;C类:次要缺点(MINOR DEFECT):AQL:4.0;4.批的允收/拒收:4.1到货材料依据上述判断标准经质控部门检验合格后,允许接收。
4.2如有货品被判为拒绝接收,且此货品为急需,应根据要求给出紧急处理措施,并按双方协定的有关方法处理。
三、适用范围1.本规范适用于XX笔记本电脑系列产品。
2.有特殊要求的机型以补充说明的方式提供,并以补充说明为准。
四、名词解释1.正面、顶部:合上LCD时的上面及正对向我们的面;打开上盖时的LCD面和键盘面,如下图A所示。
2.侧面、后面、底面:如下图B、C所示。
注:正面、顶部---A,侧面,后部---B,底部——CC3.缺点定义:严重缺点(CRITICAL DEFECT):为与安全规定及政府相关法令相抵触。
主要缺点(MAJOR DEFECT):为电气功能或者机构外观不符合检验标准规定。
次要缺点(MINOR DEFECT):非严重缺点或者主要缺点。
4.术语:4.1有感刮伤:用指甲轻轻滑动,能够感觉到的刮伤,称为有感刮伤。
装配及检验规范

装配及检验规范1.0目的规范整机及零部件装配的检验标准;以使产品的工艺要求和一致性得到有效控制..2.0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整机及零部件装配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当有冲突时;以图纸要求为准..3.1基本规范3.1.1机械装配应严格按照设计部提供的装配图纸及工艺要求进行装配;严禁私自修改作业内容或以非正常的方式更改零件;3.1.2 装配的零件必须是合格的零件;装配过程中若发现不合格零件;应及时上报检验员;3.1.3装配环境要求清洁;零件应存放在干燥、无尘、有防护垫的场所;不得直接摆放地面;3.1.4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切伤;不得损伤零件表面;或使零件明显弯、扭、变形;零件的配合表面不得有损伤;3.1.5 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油脂..3.2覆盖件的装配3.2.1 所有覆盖件在装配前需进行检查;保证其干净、无灰尘;无磕碰、变形、掉漆、喷涂缺陷现象;焊接部位不得有焊接缺陷;如有必须修复后方可使用;如无法现场修复的;则退回上工序或供应商处;3.2.2装配时;应避免敲击、踩踏;装配过程中不允许造成变形、掉漆;3.2.3装配完成后;应进行自检;覆盖件不允许有多余的孔洞;3.2.4两零件对接或搭接时;边缘应该对齐平整;错位量h≤0.3t较薄板厚度;最大不得超过0.5mm;如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执行;3.2.5两零件贴合处间隙≤0.3t较薄板厚度;最大不得超过0.5mm;如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执行;3.2.6装配中需要切割时;切口必须平整;毛边必须打磨、不割手;3.3 轴承的装配3.3.1轴承装配前;轴承位不得有任何的污质存在;3.3.2轴承装配时应在配合件表面涂一层润滑油;轴承无型号标识的一端应朝里;即靠轴肩方向;有油嘴的按方便加油的方式装配;3.3.3轴承装配时应使用专用压具;原则上严禁采用直接击打的方法装配;如因现场条件制约用手键敲打;则中间垫以铜棒或其它不损坏装配件表面物体..套装轴承时加力的大小、方向、位置应适当;不应使保护架或滚动体受力;应均匀对称受力;保证端面与轴垂直;3.3.4轴承内圈端面一般应紧靠轴肩轴卡;轴承外圈装配后;其定位端轴承盖与垫圈或外圈的接触应均匀;3.3.5滚动轴承装好后;相对运动件的转动应灵活、轻便;如果有卡滞现象;应检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3.3.7轴承装配过程中;若发现孔或轴配合过松时;应检查公差;过紧时不得强行野蛮装配;都应检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3.3.8单列圆锥滚子轴承、推力角接触轴承、双向推力球轴承在装配时轴向间隙符合图纸及工艺要求..3.3.9轴承在拆卸后再次装配时应清洗;必须用原装位置组装不准颠倒..3.4链轮链条的装配3.3.1链轮与轴的配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3.3.2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的轮齿几何中心平面应重合;其偏移量不得超过设计要求;若设计未规定;一般应小于或等于两轮中心距的1‰;3.3.3链条与链轮啮合时;工作边必须拉紧;并保证啮合平稳;3.3.4链条非工作边的下垂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未规定;应按两链轮中心距1%~2%调整;3.3.5链条接头处拆接面朝外;方便拆接..3.5齿轮传动的装配3.5.1齿轮孔与轴的配合要适当;满足使用要求 ..3.5.2齿轮在轴上不得有晃动现象;3.5.3齿轮工作时不应有咬死或阻滞现象;3.5.4齿轮不得有偏心或歪斜现象..3.5.5保证齿轮有准确的安装中心距和适当的齿侧间隙;侧隙过小;齿轮转动不灵活;热胀时易卡齿;加剧磨损;侧隙过大;则易产生冲击振动..3.5.6保证齿面有一定的接触面积和正确的接触位置..3.6电机、减速器的装配3.6.1检查电机型号是否正确;减速机型号是否正确;3.6.2装配前;将电机轴和减速机的连接部份清洁干净;3.6.3电机法兰螺丝拧紧前;应转动电机纠正电机轴与减速机联轴器的同心度;再将电机法兰与减速机连接好;对角拧紧固定螺栓..3.7各类辊轴、胶辊的装配3.7.1装配前检查部件表面是否有磕碰、划伤等缺陷;3.7.2装配中应保证两端轴承位同心度;3.7.3不得野蛮强力装配;若发现任何问题;必须查找原因并解决后再装配;3.7.4装配完成后;部件应能灵活转动;且前后顺序正确..3.8皮带的装配3.8.1主、从动皮带轮轴必须互相平行;不许有歪斜和摆动;3.8.2当两带轮宽度相同时;它们的端面应该位于同一平面上;3.8.3皮带安装前;输送平面应调整好水平;3.8.4皮带装配时不得强行撬入带轮;应通过缩短两带轮中心距的方法装配;否则可能损伤同步带的抗拉层;3.8.5张紧轮应安装在松边张紧;3.9联接件的装配3.9.1螺栓联接3.9.1.1螺栓紧固时;不得采用活动扳手;每个螺母下面不得使用1个以上相同的垫圈;沉头螺钉拧紧后尾部应埋入机件内;不得外露;垫片不得大于接触面;3.9.1.2覆盖件装配或同类、同一零部件锁紧时;应使用同规格和颜色螺栓、螺母、垫片及结构方式;3.9.1.3一般情况下;螺纹连接应有防松弹簧垫圈或加涂螺纹胶;对称多个螺栓拧紧方法应采用对称顺序逐步拧紧;条形连接件应从中间向两方向对称逐步拧紧;3.9.1.4螺栓与螺母拧紧后;螺栓应露出螺母1-2个螺距;螺钉在紧固运动装置或维护时无须拆卸部件的场合;装配前螺丝上应加涂螺纹胶;3.9.1.5螺栓锁紧后应松两圈然后再最终锁紧;3.9.1.6有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应采用力矩扳手;按规定拧紧力矩紧固..未规定拧紧力矩的螺栓;其拧紧力矩可参考表一的规定..表一螺栓拧紧力矩表3.9.2键联接3.9.2.1键与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间不得有间隙;3.9.2.2间隙配合的键装配后;相对运动的零件沿着轴向移动时;不得有松紧不一现象..3.9.3铆接3.9.3.1铆接的材料和规格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铆钉孔的加工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3.9.3.2铆接时不得破坏被铆接零件的表面;也不得使被铆接零件的表面变形;3.9.3.3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铆接后不得出现松动现象;铆钉的头部必须与被铆接零件紧密接触;并应光滑圆整;3.9.3.4铆接间距偏差不得超过5mm..3.10液压系统的装配3.10.1装配前必须将各种管道和容器内壁清洗干净;干燥后方可进行使用..3.10.2各种管道不得有锈蚀、凹痕、揉折、压扁及破裂等缺陷;软管不准有扭曲现象..3.10.3在工作压力时;各管路连接处以及密封件处;应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固定接口不允许有渗油、漏油..3.10.4装配时;不得将液压缸的活塞杆、缸筒、阀孔等工作表面碰伤..3.10.5油箱、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缸及液压阀等零部件的外露面及内腔相通的孔;若不能立即装好;应用专用塞堵口、或用塑料布包好;严禁用棉纱布;3.11电气系统的装配3.11.1电器系统的各种开头;继电器及其他元件应灵敏可靠;操作维修方便..3.11.2电线、电缆接线应正确;联接牢固、可靠;并不得有破口龟裂等现象..3.11.3导线焊接部伴不得使用酸性焊剂..接头焊锡处不得虚焊..3.11.4走线应成束;排列要美观;线头应有标记;导线有机械损伤的部位应采用套管以保护..3.11.5线管在弯曲处;以及长度大于800MM时应打卡固定;或支架固定..3.12装配检查3.12.1 每完成一个部件的装配;都要按以下的项目进行自检;如发现装配问题应及时分析处理;A. 装配工作的完整性;核对装配图纸;检查有无漏装的零件;B. 各零件安装位置的准确性;核对装配图纸或如上规范所述要求进行检查;C. 各联接部分的可靠性;各紧固螺丝是否达到装配要求的扭力;特殊的紧固件是否达到防止松脱要求;D. 活动件运动的灵活性;如输送辊、带轮、导轨等手动旋转或移动时;是否有卡滞现象;是否有偏心或弯曲现象等;3.12.2 总装完毕主要检查各装配部件之间的联接;检查内容按3.10.1中规定的“四性”作为衡量标准;3.12.3总装完毕应清理机器各部分的铁屑、杂物、灰尘等;确保各传动部分没有障碍物存在;3.12.4 试机时;认真做好启动过程的监视工作;机器启动后;应立即观察主要工作参数和运动件是否正常运动;3.12.5 主要工作参数包括运动的速度、运动的平稳性、各传动轴旋转情况、温度、振动和噪声等..3.12.6 各种标志、设备铭牌是否按标准贴正..。
彩色电视机整机检验规范标准

彩色电视机整机检验规范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我公司CRT类彩色电视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检验和试验程序(包括检验方法和规则)是整机QC检验和QA检收产品时进行质量鉴定的依据。
2.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及文件,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条文的一部分。
所有标准及文件都会被修订及更新,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及文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 3174-1995 PAL-D 制彩色电视广播技术规范GB 5465.2-1996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GB 8898-2001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GB 17625.1-2003 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设备每项输入电流≤16A)GB 13837-2003 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 9379-1988 彩色电视广播接收机主观试验评价方法GB 12281 彩色电视广播接收机与其它设备互连配接要求SJ/T 10512 电视广播接收遥控部分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B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4960-1994 电视广播接收机用红外遥控发射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B/T 17309.1-1998电视广播接收机测量方法第一部分:一般考虑射频和视频电性能测量以及显示性能的测量SJ/T 11285 彩色广播电视接收机基本技术参数要求GY/T 129 PAL-D 电视广播附加双声道数字技术规范GB/T 14219-1993 中文图文电视广播规范GB/T 4877 电视中间频率SJ/T 10326 广播电视接收机群时延特性GB/T 10239-2003 彩色电视广播接收机通用规范Q/SCWR 002-2003 彩色电视机企业标准Q/SCWR 003-2003 数字高清彩色电视广播接收机企业标准3.一般要求3.1正常测试条件温度:15~35℃相对湿度:25%~75%大气压力:86Kpa~106kPa电源电压:交流220V± 22V电源频率:50/60 Hz 在上述测试条件下,被测设备应满足其性能规范,但在比上述测试条件更宽的范围内,设备仍能工作,但可不满足其所有的性能规范,并允许被测设备在更为极端的条件下储存。
华为 整机硬件测试标准

返回编号用例名称测试条件测试步骤测试用例_预期结果样机数量备注测试结果Reliability_test_001载重测试(硬载重)普通手机:手机开机,整个正、反面施加70kgf的压力,承受2秒钟。
触摸屏手机:手机开机,整个正、反面施加70kgf的压力,承受2秒钟。
三防手机:手机开机,整个正、反面施加80kgf的压力,承受2秒钟1.测试前对产品初步检查确保他们有正常的电气和机械性能2.手机正面向上正常放置在水平测试钢台上,对手机整个正面施加规定的压力,停留两秒钟。
3.手机正面向下正常放置在水平测试钢台上,对手机整个背面施加规定的压力,停留两秒钟。
4.每完成一步对样机进行检查(检MMI),测试完成进行终检(检MMI、通话、外观……)参考 附录---机械可靠性测试前后检查用例3载重测试压块面积应与手机相当且压块与手机间应加垫1~2mm泡棉测试过程中手机不能关机,测试完成后手机机械电气功能正常(重点关注LCD性能)。
Reliability_test_002载重测试(软载重)普通手机/触摸屏手机开机状态下,整个正面施加70kgf的压力,承受2秒钟。
1.测试前对产品初步检查确保他们有正常的电气和机械性能2.普通手机/触摸屏手机开机状态下,整个正面施加70kgf的压力,承受2秒钟。
3.测试完成进行终检(检MMI、通话、外观……)参考 附录---机械可靠性测试前后检查用例3软载重测试压块面积应与手机相当或大于手机,且压块为硅橡胶压头(测试压头硅橡硬度应在肖氏70±5度)。
Reliability_test_003挤压测试(1)0.5kgf,挤压中心点,不允许出现水印(2)10kgf,金属棒压头(杆直径8mm,压头弧半径10mm),挤压如下位置,屏幕9个点,听筒位置,FPC位置,sensor位置,芯片上方各一次;4.5kgf,摄像头中心点;10kgf,2s,IC中心,IC两侧各5次(压头以10mm/min的速度施加力)翻盖机内屏不挤压1)试验前,对产品初步检查确保他们有正常的电气和机械性能;2)将产品固定在测试平台上,样品与测试平台之间需要放置3mm厚的防静电皮(静电皮的尺寸要大于产品的尺寸)。
拖拉机整机检验规范

目测
整车电气元件齐全、有效,线
路整齐、无虚接、磨碰、裸露 操控各开关,检查各灯是否明亮和反应迅速;前照灯和工
4
电 气 、 照 明 现象,前照灯、前位灯、后位 信号装置 灯、工作灯、转向灯、制动灯
作灯用灯光检测仪检测亮度;拖拉机在水平地面上照射 10m距离的前方墙壁时,前照灯基准中心线应与拖拉机纵
灯光检测仪
声级计
25 三漏
放置24小时无三漏现象
拖拉机在上述检验或磨合完成后放置24小时,各密封面、 管接头处不得有油、水、气渗漏现象(允许调整紧固件并 目测 允许更换一次紧固件)。
26 其他
未标明检验项目
发动拖拉机,分别使用各档以正常速度行使,换档应顺 利,无卡滞,无拨不动换档杆现象,无脱档、乱档现象; 手动、耳听 行驶中变速箱内没有异常噪音
14 后桥 15 离合系统 16 转向系统
后桥、末端传动、动力输出运 转正常,不得有异常响声
拖拉机以匀速行驶,后桥箱体内不应有异常声音.
手动、耳听
主离合器分离彻底、结合平稳 、不打滑、不抖动,踏板自由 行程在规定范围内,能自动回 位;副离合器分离彻底,接合 平顺
目测、手感
有错位、扭曲等现象
2 完整性
部件完整、性能可靠、安装符 合技术要求、不得错装、漏装
质检员应全面、仔细的检查各零部件是否装配齐全、可 靠,发动拖拉机,各操纵手柄所控制相关部件功能应齐全 手动 、有效
3
安 志 识
全 、
警 操
示 作
标 标
警示标志、操作标识齐全,粘 贴位置正确
在指定粘贴安全警示标志、操作标识的位置都应有安全警 示标志、操作标识,不得漏贴和错贴现象
拖拉机整机检验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机硬件检验规范1.制定目的:测试检验研发、试产量产各个阶段中的手机的整机电性能,规定测试方法,建立判定标准,为产品检验通用性判定依据。
2.适用范围:本检验规范适用于手机整机硬件电性能检验。
3.权责单位:本检验规范由工程部制定,事业部总经理核准后发行;制定之规范,如有修改时,须经原制定单位同意后修改之。
4.参考文件:《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台设备技术规范》YDN 055-1997《数字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第2阶段)移动台(MS)一致性要求:部分1:一致性要求》EN 300 607-1(GSM 11.9-1)《9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台设备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YD/T884-1996《900/1800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第一部分移动台及其辅助设备》YD932-2000《900/1800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要求:移动台》YD/T 1214-2002《900/1800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设备测试方法:移动台》YD/T 1215-2002《GSM手机可靠性试验规范》Q/ZX D 23.001–20015.检验仪器设备:GSM综测仪(CMU200,CMD55,Agilent8960E)、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计算机、音频分析仪、静电发生器、平板天线耦合器、屏蔽箱、环境可靠性试验箱等6.检验标准:1.《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台设备技术规范》YDN 055-19972.《900/1800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第一部分移动台及其辅助设备》YD932-20003.《GSM手机可靠性试验规范》Q/ZX D 23.00-20017.缩略语ARFCN 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Number 绝对射频频道号BER Bit Error Rate 比特差错率,误码率GSM Global System Mobile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MS Mobile Station 移动台RLR Receiver Loudness Rating 接收响度评定值SIM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用户识别模块SLR Send Loudness Rating 发送响度评定值STMR Side Tone Masking Rating 侧音掩蔽评定值TDM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时分多址接入8、测试条件:8.1 正常测试条件:温度:+15 ℃~ +35 ℃相对湿度:20 % to 75 %标称电压:4.0V8.2 极限测试条件:极限温度和极限电压如下表所示:*可根据具体产品规格而定8.3 振动测试条件:自由振动的条件参数如下表:8.4 射频测试条件:8.5 电磁兼容测试条件:请参照YD 932-20029、检验内容9.1基带性能:参考标准:产品规格书9.1.1 开关机电压及低压告警电压使用假电池将手机连接稳压电源上,开机后逐步降低电压,直至手机发出低压告警,记下告警电压值;继续降低电压,直至手机自动关机,记下关机电压值;自动关机后再逐步升高电压,直至手机能够开机,记下开机时的电压值。
9.1.2 待机电流、通话电流、关机漏电流手机插上测试SIM卡和综测仪相连开机待到捕捉综测仪信号后,用数字直流电源供电测试待机电流。
上面回路中连接通话综测功率等级设为最高级,测试通话电流。
将手机接到稳压电源上,数字表串接在供电回路中,关机状态下,测试关机漏电流。
以上测试多次采样取平均值。
9.1.3 待机时间、通话时间、充电时间、低压告警后关机时间充满电的手机插上正常SIM卡,置于信号满格网络环境中,计开始到关机时的时间。
手机插上测试SIM卡和综测仪相连综测发射功率等级均设为最高级,测试开始通话到自动关机之间的时间。
待机状态下,第一次低压告警后开始自动关机时的时间。
9.1.4 外围器件功能:耳机、马达、LCD、Camera、Microphone、Receiver、Speaker、键盘、后备电池、LED、T-Flash、Nand-Flash根据各部件功能特性,进行有效性检验。
判定依据:依据具体型号的产品规格书判定。
9.2射频性能:参考标准:YDN 055-1997测试方法:请参照YDN 055-19979.2.1发射机:对于GSM900(4级移动电话机)ARFCN低端范围为:1~5,通常为1;ARFCN低端范围为:60~65,通常为62;ARFCN低端范围为:120~124,通常为124。
对于DCS1800(1级移动电话机)ARFCN 低端范围为:512~523,通常为512; ARFCN 低端范围为:690~79,通常为698; ARFCN 低端范围为:874~885,通常为885。
9.2.1.1频率误差和相位误差手机与基站建立通话后,测试手机发射信号的频差与相差,对手机的调制质量进行测试。
9.2.1.2发射机载频峰值功率手机与基站建立通话,分别在GSM 和DCS 各四个功率等级上进行测试。
GSM 频段测试4个功率等级:5、9、15和19功率等级; DCS 频段测试4个功率等级:0、5、9和15功率等级。
: 要求:相应功率等级下的载频峰值功率范围满足下表的规定9.2.1.3功率/时间特性测试(PVT)手机与基站建立通话,分别在如下功率等级上对功率时间包络进行测试。
-30-6-1+1+41081010810图 4-2 功率/时间分布。
GSM频段:5、9、15、19功率等级;DCS频段:0、5、9、15功率等级。
要求:功率包络应满足上图中的功率/时间分布。
9.2.1.4输出射频调制频谱与开关边沿频谱测试手机与基站建立通话,测试MS偏离正常载波处输出功率谱(ORFS)的变化特性。
ORFS调制频谱测试的结果应满足下表指标:ORFS开关频谱测试的结果应满足下表指标:要求:以上测试分别在不同频段的高、中、低各取一个频点上进行。
9.2.2接收机:9.2.2.1 BER(误码率) 坏帧指示性能/ RX Level参考灵敏度手机与基站建立通话,由基站发出BER测量的指令。
BER测试分别在GSM 和DCS频段的高、中、低各三个信道上进行。
它们分别是:GSM(124、62、1信道),DCS(885、698、512信道)。
要求:在相应信道下功率等级的情况下BER不能超过下图9.2.2.2收信功率电平测试 (接收机适用的输入电平范围)手机与基站建立通话,基站发出一定的功率,记录由手机汇报收到的功率。
测试条件:Amplitude -85dBm (25)要求:以上测试分别在不同频段的高、中、低各取一个频点上进行。
9.2.2.3同信道抑制远方小区空间复用同样的ARFCN和时隙,会造成接收机的同频干扰。
9.2.2.4邻信道抑制邻信道干扰来自使用邻近ARFCN的邻近小区基站,或来自本小区其他的下行信道。
往往邻信道干扰信号要比要接收的有用信号大。
9.2.2.5阻塞测试主要测试当在GSM总的频段带内而又没有被使用的频点上存在着大的干扰信号时,手机的工作性能,阻塞信号可能来自与手机很近的其他的GSM 发射机,也可能来自同一频段的非GSM用户,如模拟的NMT和TACS蜂窝系统。
9.2.2.6交调干扰测试通过测试验证手机对GSM频段中的两个干扰信号的响应。
如果手机的接收部分存在非线性,就需要仔细选择两个干扰信号的频率,使得它们因手机接收部分非线性而产生的交调产物正好落在手机使用的频点上。
9.2.2.7杂散噪声响应主要测试手机在非GSM频道的大干扰信号存在时工作性能。
9.2.2.8邻近时隙抑制邻近时隙的测试主要是为了验证在下行信道上基站发射功率的动态调整对手机接收部分的影响。
以上各类测试,都是通过在下行信道加入各种干扰信号来测试手机的误码率情况来完成的。
9.2.2.9杂散辐射带内杂散:判定依据:YDN 055-19979.3音频测试性能(需要专用音频测试环境及设备):参考标准:YD/T 1214-2002 & YD/T 1215-2002 & GSM11.9S30。
测试项目:9.3.1发送灵敏度/频率响应发送灵敏度/频率响应是输入测试音频率的函数,主要测试输出电平与输入声压(人工嘴处)之比。
9.3.2发送响度评定值(SLR-Sending Loudness Rating)SLR是一种基于客观单音频测试的表示发送频率响应的方法,这种测试表征收听者对话音信号的感受。
9.3.3接收灵敏度/频率响应接收灵敏度/频率响应是输入测试音的函数,用dB表示,主要测试输出声压(仿真耳中的)与输入电平(以DAI处PCM比特流代表)之比。
9.3.4接收响度评定值(RLR-Receiving Loudness Rating)RLR是一种基于客观单音测试的表示接收频率响应的方法,这种测试表征收听者对话音信号的感受。
9.3.5侧音掩蔽评定值(STMR-Side-tone Mask Rating)STMR是基于客观单音的测试,表示仿真嘴至仿真耳间的通路损耗,这种测试表征说话时对他本人话音的感受(说话者侧音,由STMR表示),或收听者对从麦克风收到的背景噪声的感受(收听者侧音评定值-LSTR)。
9.3.6稳定度储备稳定度储备是指为防治产生振荡而在基准话音编译码器的来去通路间插入的增益的度量。
一般不小于6dB。
9.3.7发送失真发送失真是发射信号与总失真之比,是对发射机设备线性度的量度。
判定依据YD/T 1214-2002 & YD/T 1215-20029.4 电磁兼容性:参考标准:YD 932-2000测试项目:9.4.1杂散骚扰9.4.1.1辐射杂散骚扰专用模式下的辐射性杂散骚扰限值空闲模式下的辐射性杂散骚扰限值9.4.1.2传导杂散骚扰专用模式下的传导性杂散骚扰限值空闲模式下的传导性杂散骚扰限值9.4.2连续骚扰测试辐射连续骚扰要求:在辅助设备的机壳端口处进行,辐射连续骚扰限值为如下传导连续骚扰要求:在被测手机的信号/控制端口处进行,传导连续性骚扰限值为如下9.4.3抗扰度测试9.4.3.1静电放电:试验按GB/T 17626.2-1998进行要求:接触放电:应通过±2KV和±4KV试验等级空气放电:应通过±2KV,±4KV和±8KV试验等级9.4.3.2辐射骚扰抗扰度试验按GB/T 17626.3-1998进行要求:试验等级为3V/m,骚扰源经过1kHz音频信号进行80%幅度调制,频率扫描步长应为瞬时频率的1%;在80MHz~1GHz范围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