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电影表演创作及理论考研参考书笔记

合集下载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剧本创作考研辅导班讲义资料笔记汇编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剧本创作考研辅导班讲义资料笔记汇编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剧本创作考研辅导班讲义资料笔记汇编创作特点和贡献: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编导了53 部。

1,中国电影的拓荒者:把原本隶属西方语言的电影引进中国,并力求本土化,做出贡献;2、影戏观念的奠基者: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的创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形成最早的家庭伦理剧模式。

如《孤儿救助记》《黑》3、把自己的戏剧经验和叙事传奇手段艺术结合,创造出适合中国观众观看的家庭伦理剧叙事模式,作品结构完整,手法平易、善于虚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尊重观众观赏习惯,如《孤儿救主记》《姐妹花》4,追求作品的社会功能和教化,电影思想“电影不单是娱乐,电影应当有教育的意义”“在营业主义上加一点良心的主张”,6,重视人才培养,提携后进创作历程:早期:改良社会,教化民众在旧派——新派两派之间徘徊晚期:九一八之后,思想转变发表《如何走上前进之路》中认识到“电影是负着时代前驱的责任”,希望电影喊出“反帝、反资、反封”的口号张石川作为电影拓荒人的贡献?:张石川(1899—1954),1,导演、早期电影事业家。

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最早的电影导演之一。

2,电影实业家,曾亲手创办“新民”、“幻仙”、“明星”三家电影公司。

3,办过文明戏班,后是多产的编剧和导演。

包括 1913 年与郑正秋合导的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

1916 第一部揭示鸦毒的《黑籍冤魂》, 1923 年第一部较成功的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引领市场风气的中国第一部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及《脂粉市场》》、、《压岁钱》》、、《啼笑因缘》》、、《空谷兰》等共计 150 余部影片。

4,张石川所导影片题材、类型多样,导演手法平易朴实,故事性强。

很受市民阶层欢迎,更多地视电影为一种商品。

创作特点:影片故事有头有尾,剧情发展清楚,故事性强,通俗易懂,很受市民阶层欢迎,更多地视电影为一种商品。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剧本创作考研辅导班资料笔记总结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剧本创作考研辅导班资料笔记总结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剧本创作考研辅导班资料笔记总结特点:1,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

2,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3,同时,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长。

第三代水华、郑君里、崔嵬、谢晋、谢铁骊、王萍、成荫、1 .第三代导演及其创作:南北二谢、李俊、水华等所谓第三代导演,是用以概括集中创作与五六十年代,为新中国民族电影形态确立、发展做出了出色成就的一批同时代电影导演。

1 ,两类来源:一是在新中国建立前已经投身电影事业被有成就的电影人,如桑弧、郑君里、石挥、严恭、赵明等;一是伴随新中国建立而开始走进电影创作圈的新电影人,构成第三代导演主体,创造出中国电影的新路。

其中具有明显风格特征的有谢晋、水华、崔嵬、凌子风、成荫、谢铁骊、王苹、武兆堤、苏里、严寄洲、王炎、王家乙、林农、于彦夫、张骏祥、李俊、吕班、汤晓丹、郭维、鲁韧等。

2 ,总体特征:1,他们携带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怀着对艺术崇敬的真诚,更有明确的歌颂新生活、批判旧时代的思想意识,大胆无畏。

2,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3,强烈的政治观念与阶级意识,明显的教化意图和拯救倾向;4,在艺术风格上,明朗朴直抒情健康,具有强烈的民族气息和时代风尚。

3 ,活动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 1965 年文革前为第一阶段。

优秀作品有成荫的《南征北战》,水华的《白毛女》,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张嘎》,谢铁骊的《早春二月》,谢晋的《女篮五号》等。

第二阶段是 1966 年至 1976 年的文革十年。

除了《创业》、《海霞》、《闪闪的红星》几部较好的影片之外,故事片创作几乎一片空白,中国电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第三阶段是文革结束后,已过中年的第三代导演拍摄了大批佳作,进入艺术上的丰收期,如《芙蓉镇》、《鸦片战争》、《骆驼祥子》、《边城》、《春桃》等。

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辅导班艺术理论考研参考书笔记

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辅导班艺术理论考研参考书笔记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辅导班艺术理论考研参考书笔记《电影艺术词典》电影艺术管理词条电影制片1 电影制片:是指对影片从策划、拍摄到发行的全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决策和控制的行为。

电影制片的全过程一般包括:前期的项目策划阶段、中期的生产阶段和后期的发行阶段,而电影制片的任务就是对这三个阶段进行管理。

前期的项目策划阶段:项目策划开始于对众多动意的筛选和评估,动意也即创意或想法,经过专家论证后最终确定一个要开发的动意。

然后便是聘请编剧撰写故事梗概,继而发展出完整的剧本,同时可以开始对该项目进行申报立项,经政府部门批准后,转入项目评估阶段。

项目评估有一整套系统的评估方法和计算方法,用这些方法全方位的对该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市场接受程度、观众反应、项目可行性等作出一系列的分析。

之后,运用决策理论对项目是否开始实施作出最后的决策。

很多项目在策划期间就要开始为后期的发行作准备,制定出一整套的宣传、发行战略。

比如提前和院线预定档期、提前拍卖各种版权、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者采用对剧情完全保密的做法等等,以次来提高观众的期待程度,并保证影片成本的回收。

第一阶段工作完成后,便转入生产管理阶段的工作。

首先是确定主创人员阵容,然后根据剧本中的场景、人员酬金、影片预定的规格样式、所需材料及设备、胶片洗印、食宿差旅等等条目对所需的全部拍摄资金作出概算,再根据概算出的数字进行融资。

资金的渠道是多样的,不同的制片单位和制片人有不同的融资渠道。

融资的同时就要开始组建剧组,和剧组人员见面并签订合约。

之后,制片人、制片主任、导演、摄影等主创人员要开始选择场景,并对剧本进行分场。

制片主任根据分场后的剧本再作出详细的预算,制定拍摄计划,确定每一天的拍摄进度。

一切都准备好后,再租用设备,这样能降低租用设备的开销。

开拍后,每一天拍摄完成的胶片要及时送去洗印,并及时送回剧组供创作人员检查,以便补漏拾遗。

影片拍摄完毕后,要进行后期剪辑和制作,全部工作完成后转入第三阶段——后期的发行管理。

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表演创作及理论考研参考书、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笔记资料真题题型

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表演创作及理论考研参考书、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笔记资料真题题型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摄影系】院系:摄影系研究方向名称:电影影像创作理论研究研究方向介绍:1.电影影像本体及方法论研究;2.电影影像创作与电影叙事的关系研究;3.在视觉表达框架下重塑电影影像理论的可能性。

业务课二名称:电影影像理论基础业务课二介绍:1.中外电影史;2.电影创作基础理论;3.摄影创作技术基础;4.视觉艺术基础知识。

好莱坞经典电影风格和原则的形成与确立名词解释:1.好莱坞经典电影2.明星制3.有声影片4.类型片填空: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21.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具体指__2.___是有声片诞生的标志,同时也是美国社会文化生活发生变化的一次预演。

3.彩色影片的技术并不复杂,至少可以用手工着色。

__、爱迪生都在部分电影上着过色,《___》中开枪烟火的黄色就是着色的。

从1922年的《___》(切.斯特弗兰克林导演)到1926年《___》(阿尔伯特派克导演)使用的是新研制的“红、绿”双色胶片。

4.三色胶片首先在卡通片《___》(1932)和《___》(1933)上试验成功,双双获得奥斯卡奖。

<1938>___年的《罗宾汉历险记》获得三项奥斯卡奖。

1939年的《____》获得了历史性成功,其两位摄影师获摄影奖。

5.电影制片系统包括__、__、和__三个方面,从___开始,人们就知道电影是一种商业活动。

6.胡拉考尔在《____》(1977)一书中总结出好莱坞社会最著名的两个行为倾向:第一是_____,第二是____。

7.好莱坞的五大电影公司分别是___、___、___、___、___,8.好莱坞的三小公司分别是___、___、___。

9.明星大约出现在___年左右,明星制大约在___年代开始成熟。

1934年由海斯出面正式建立了电影业的自律机构___10.1966年海斯法典办公室决定废除法典,组织新的机构,而后于1968年成立___。

北影考研-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电影表演创作【电影表演创作分析】考研参考书目

北影考研-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电影表演创作【电影表演创作分析】考研参考书目

【表演学院】院系:表演学院研究方向名称:电影表演创作研究方向介绍:主要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电影表演艺术创作技能的专门型人才。

能够独立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影视与戏剧中担任重要角色。

具备良好的表演艺术素质,系统地掌握表演艺术基础创作理论。

侧重于电影表演艺术创作规律及创作方法的深入性研究及演员创作能力的高层次拓展。

业务课一名称: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业务课一介绍:艺术理论与电影基础理论是对艺术、特别是电影进行综合研究,描述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不仅涉及各艺术门类的学问和知识、在其基础上深度探讨电影艺术的特质和创造规律,而且还是艺术工作者、特别是电影工作者拓展事业、提高艺术品味和创作底蕴的重要思想和观念源泉。

因此,艺术理论和电影基础理论是任何一名有志于电影艺术相关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

业务课二名称:电影表演创作分析业务课二介绍: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考生根据指定的电影角色、作品或演员,结合表演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个人表演创作实践经验对作品中表演创作或演员的创作风格进行分析。

2015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艺术理论】(专业学位)考研真题【育明教育独家首发】一、名词解释1、艺术形式2、意大利画派3、巴洛克艺术4、造型艺术5、形象思维二、简答1、简述形象思维的特征2、简述审美想象的特征3、谈谈艺术与科学的关系4、谈谈艺术家与社会责任5、简述艺术创作与阅读(欣赏)的关系三、论述1、从文化力与影响力的角度,谈谈艺术的价值观?2、论述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的关系3、联系艺术作品,论述艺术创作中再现与表现统一?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育明教育推荐阅读书目:《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艺术概论》王宏建《艺术概论》赵彬主编《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中国电影史》钟大丰《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电影理论与批评》王志敏《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外加重要辅助资料育明教育独家内部笔记资料包含:【艺术热点】+【中西文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内部试题库】+【电影基础理论内部试题库】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考研重点内部资料艺术的形象性——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电影表演创作及理论考研笔记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电影表演创作及理论考研笔记

第三讲演员论一、演员概念几种流行的演员界定1)演员是从事表演艺术的人。

2)演员是指戏剧、电影、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的表演者。

3)演员是指舞台或银幕形象的创造者、体现者。

这三个概念都只回答了演员是干什么的,第一个说得最笼统、抽象,第二个说得很具体,从工作类别的角度来说,第三个则是从演员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角度来说的,仅仅是这些说法,我们无法得到关于演员的具体知识。

请观察几幅照片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说一个人是演员。

1)她曾经扮演过角色,她有舞台行动;2)她处于一定的规定情境中;3)她要向观众表演,或者她的表演有人注视。

演员概念的基本内涵1、演员的规定向度也称外在向度,是演员表演时所受到的来自整个表演的限制,包括剧本、导演、角色、舞美、对手等方面的规定。

这种规定或者是一种情境,或者是一种指示,或者是一种要求,总之它是外在于演员的。

2、演员的自由向度也称内在向度,是演员自我、他的理解力、想象力、知解力、摹仿力、感受力、可塑性,总之是一种丰富完善的自我。

是身体和精神、肉体和心灵、情感和意志的统一。

3、规定向度与自由向度的相遇没有相遇也就不可能有演员,演员的产生必须是这两者的相遇,这就意味着演员在调动自我,去适应或者阐释规定的向度,并且也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相遇就意味着此时此刻,在现场,在当下,在情境中,正在进行中。

4、行动演员一定要有行动,或者身体行动、或者语言行动、或者心理行动。

行动是演员的存在方式,是表演的符号系统单元,离开了行动,行动的线索,演员无以名状。

5、面向观众没有看、没有注视,也就没有演员,演员是被看成演员的,他要被欣赏、被注视,他要接受观众的目光的洗礼。

完整的演员定义演员就是向着观众,动用内在自我去适应与阐释外在规定的行动者,或者说,是内在自我与外在规定相遇所产生的一系列动作的执行者。

二、演员自我演员自我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真实自我,或者称之为本我;一个是想象自我,它是充分幻觉化的,简称为幻我。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电影表演创作及理论考研 笔记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电影表演创作及理论考研 笔记

●四、《诗学》方法论●1、理论意识在人类早期,亚氏(前384-前322)就具备了明确的理论意识,即人类对一个对象的理论把握能力与方式;亚氏提出了关于戏剧的系统的概念与观点,这是他的理论意识的确证;在人类还处于格言与箴言感悟时期,亚氏以成熟的理论形态来把握对象,提出观点—材料证明—结论。

逻辑学的修养与造诣。

●2、现实意识没有古希腊戏剧,便没有亚氏《诗学》。

创作的成熟促进了理论的成熟亚氏以古希腊戏剧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古希腊戏剧现实,他的理论不是空洞的抽象他的理论虽然有具体的对象,但不是戏剧批评,而是系统的理论●3、综合意识亚氏的戏剧研究并不是单一的剧本研究,而是将整个戏剧作为综合艺术来对待既有剧本研究(语言、音律研究),也有舞台研究:包括动作研究、器乐研究、形象(服装)研究、歌曲研究、演员研究(26章)单一的剧本研究并不是《诗学》所倡导的方法●4、文本意识文本研究无疑是亚氏的重点,这表现在对戏剧剧本的结构研究,如情节(突转与发现)、性格、语言、音律亚氏文本研究的一个特点:不是在具体的文分析中产生观念,而是让观念和思想牢牢地牵制住文本他的研究不是某个或某些剧作的研究,而是整体的古希腊戏剧或悲剧●五、亚氏的影响●《诗学》是人类历史是第一部伟大的文艺理论作品,亚里斯多德是人类历史上美学思想的奠基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诗学》是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亚里斯多德是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他的概念竟雄霸了二千余年。

”●1、受亚氏影响的理论家贺拉斯卡斯特尔维屈罗高乃依莱辛黑格尔席勒布莱希特●2、文艺理论体系的创立1)在他之前,人类的思想只是火花的闪现,到了他,人类才开始系统地、体系化地阐明自己的思想;2)他通过概念系统来论述见解;3)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

3、研究方向的厘定1)文本研究剧本研究文学性研究;2)摹仿论柏拉图:否定艺术与对象的真实性亚氏:肯定了现实的真实性,肯定了艺术比现象世界更真实;艺术是现实世界所具有的必然性与普遍性,即它的内在规律和本质游戏说的理论来源3)净化说净化:A教育,B净化,C精神享受净化说成为共鸣说的先导净化说成为治疗说的根据净化说是文艺工具论的源头4)悲剧、喜剧研究瓜里尼《悲喜混杂剧体诗的纲领》高乃依《论悲剧以及根据必然律与或然律处理悲剧的方法》圣·艾弗蒙《论古代和现代悲剧》德莱登《悲剧批评的基础》莱辛《汉堡剧评》尼柯尔《西欧戏剧理论》。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剧本创作考研辅导班笔记讲义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剧本创作考研辅导班笔记讲义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剧本创作考研辅导班笔记讲义48.社会历史批评是主要强调艺术现象与社会历史的联系,注重分析揭示其认识功能、社会叶值、历史意义的艺术批评形态。

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出发点是:任何艺术现象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约社会原因,任何艺术作品的产生,都与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及时代背景相关。

因此,社会历史批评在寸析具体的艺术现象时,不是将艺术现象孤立地看待,而是将其还原到社会历史的整体框架之中,勺图把握艺术作品中潜在的社会因素,揭示艺术现象得以形成的社会根源,并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匿对艺术现象作出评价。

中国先秦时的孟子就提出过“知人论世”的观点,主张批评一部艺术作品,凸须联系艺术家,联系艺术家所处的社会状况。

俄罗斯19世纪的进步批评家别林斯基和杜勃罗留技夫是社会历史批评的著名代表。

他们紧扣俄罗斯的社会现实,剖析艺术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约影响。

如杜勃罗留波夫,就是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等戏剧作品置于俄罗斯封建专制制度 g6背景之下,揭示其社会意义和价值的。

他认为《大雷雨》展示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称剧中的女主人公卡德琳娜为“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

社会历史批评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孟子的“知人论世”说,《文心雕龙》中多次论述时代,社主对文艺的影响,基本上都是从社会历史着眼的。

这种批评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批评方法介绍到我国看,几十年来,成为我国文艺批评的主要方法,重视文艺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关注文艺七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思想意义,并由此确定它的作品价值,几乎成了我们文艺批评的一种惯例。

这种文艺批评方法对于发掘作品的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无疑具有深入独到之处。

但有时过分强调了历史时代与社会环境对文艺的影响,存在着忽视文艺审美规律的偏向。

甚至流于庸俗社会学的批评,以政治取代艺术,以艺术之外的社会评判掩盖对作品自身的艺术分析。

中国还很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

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作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 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 ......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
表演动作
一、什么是动作
动作,也称行动,是表演艺术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为悲剧下的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动作、活动——这就是戏剧艺术、演员艺术的基础。

‘戏剧’一词在古希腊文的意思是‘完成着的动作’。

在拉丁文里,它和actio一定的意思相等,这个字的字根act也转化成我们的(活动)、(动作—演员)、(动作)。

所以,舞台上的戏剧便是我们在眼前完成着的动作,走上了舞台的演员便是动作着的人。


劳逊:“‘动作是戏剧的根基’,这一句简单的话说明了一个基本真理——但是解释这个真理,却并不简单。


二、动作类型
美国戏剧家贝克将动作曾作为如下分类:
(1)纯粹外部动作
(2)性格化动作
(3)帮助剧情发展和说明剧情的动作
(4)内心动作
(5)静止动作
叶涛、张马力教授:
(1)意志性行动与冲动性行动
(2)必然性行动与偶然性行动
(3)现实性行动与非现实性行动
(4)再现性行动与表现性行动
(5)主动积极的行动与消极被动的行动
(6)语言性行动与动作性行动
(7)虚的行动与实的行动
(8)贯串的行动与不贯串行动
一般分类:
1、形体动作
(1)定义:它是指表演中消耗身体(五官、四肢、身躯)能量的一种活动,它是观众可以直观到的动作,也称外部动作。

角色必须由动作来传达;
动作将角色情感外在化的手段;
观赏的直观性对动作的要求。

(2)抽象目的与具体目的相合一
2、心理动作
定义:是指改变角色或角色间的意识状态的动作,由于它是看不见的内在动作,也称内部动作或内心动作。

角色心理动作不是演员的心理动作:人不可能同时思考两件事情。

(1)心理动作看不见;
(2)观众只能看到心理动作的表现形态;
(3)舞台上的一切心理动作都要通过形体动作来呈现;
(4)形体动作与心理动作关系紧密;
(5)为形体动作寻找心理动因。

3、言语动作
定义:指演员在表演中的语言材料或语言运用,包括语音、语调、字母、单字、词句、音节、强弱、顿歇、说话、吐字、潜台词、标点符号……它是演员表现力中最具潜力的因素,是影响对手的最完善的手段,也是整个表演动作的最高形式。

斯坦尼:“动作……是创作中最重要的东西,因而也是言语中最重要的东西!”
言语与语言的区别。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内心视像”。

三、动作特性分析
1、目的性
确立并环绕角色形象的各种要素构成了动作的目的性。

目的性表现为有效性,功利性表现为有用性。

2、虚构性
演员所做的一切动作都是虚构的,不是实有其事,它是被规定的,被设计的,被想象出来的。

动作的虚构性要求着创造
动作的虚构性指向着艺术,是艺术本身的特性
3、真实性
演员动作本身是真实的,真实地在行动,也就是说,动作的生物、物理、化学的机制在实在发生。

真实性是动作可信性的前提
真实性是演员信念感的条件
四、动作三要素
1、做什么
做什么,指动作的任务,即此时此刻要做什么?人们的动作总是在一定任务指导下完成的。

任务是动作的依据,同时也推动动作。

演员为完成任务需要精准的动作:通过想象与信念,将角色的艺术转化为演员的艺术,将角色的动机转化为演员的动机,将角色的动作转化为演员的动作。

2、为什么
指动作要达到的目的,任务动作包含着特定的目的,目的不同,动作的内容与方式也不同,动作的心理、心情也不同,动作的节奏和速度也不同。

动作动力
动作动机
3、怎么做
怎么做,指动作完成的主要内容与方式。

为了完成任务,必须采取具体的动作与方式。

(1)在规定情境中动作
(2)所有动作都从演员发出
(3)所有动作都带着情绪
(4)在动作中见出角色性格
(5)通过行动分析剧本与角色
做什么是动作的任务,为什么做是动作的动机,怎么做则是动作的方式。

五、斯坦尼与格洛托夫斯动作比较
斯氏与托氏的共性:
两人都是现实主义表演体系,都追求深刻的表演体验;两人都将行动视为获得体验的重要手段;两人都摆脱了从心理到心理、从情感到情感的片面体验观,都强调将精神与物质相结合,都以行动对情感的刺激作为表演训练的有效手段。

但他们两人对人的行为、心理、情感的探索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斯氏的重点是探讨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体验,而格氏则将重点放到人类原始本性的体验上。

斯氏的体验是多种类、多角度、多层次的,复杂、微妙;格氏的体验优势则不在于复杂、微妙,他需要演员体验的情感种类就是几种:爱、恨、善、恶、温柔、残暴、贪婪、欢乐、痛苦、欲望、恐惧等。

所以斯氏的动作着眼于人的行为的社会性的一面,曲尽其复杂与微妙;而格氏的动作着眼于人的行为的动物性,试图达到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强烈度,要赤裸裸地献出自己的灵魂深处见不得人的东西。

斯氏强调千万个人在不同环境里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规定情境,演员就要进行千差万别的体验以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其最高境界就是创造角色,化身为角色,达到“我就是”的境界。

而格氏则疏远人的社会性,将人类体验集中在几种最原始、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上面,消除人的社会性面具,将人还原到最本质、最原始的状态上去表现。

既然你、我、他的人的本性如此,只不过暴露程度不同,那就赤裸裸地暴露出最本质的自我即可。

所以格氏的表演与体验,就是自我暴露,自我献身。

斯氏:社会性格氏:原始性
种类多层次、多种类普遍、共性、单纯
特点复杂、微妙、非匠艺激烈、极端的原始体验
的社会性体验撕去社会面具
目的有机创造角色赤裸裸地献出灵魂
手段化身为角色宗教般的虔诚
动作无实物练习/社会性动物性动作练习/原始
练习动作与社会心理逻辑动作与原始心理逻辑
生活形体动作法/过角色的生活封闭式、修炼式集体训练生活
最高有机天性的下意识创作能量的转换、升降、场和脉动
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