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学课程规范标准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课程标准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课程标准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是牙科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致力于修复和重建患者口腔功能和外观。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口腔修复技术人才,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和掌握常见的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常见的口腔修复材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3. 能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设计并制作适合的口腔修复器械;4. 具备良好的口腔修复实践技能;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够与患者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二、课程内容1.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基础知识1. 口腔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2. 口腔修复学基本概念和原则3. 口腔修复材料学基础知识4.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2. 固定修复技术1. 临床检查和诊断2. 正畸准备和修复3. 牙齿牙冠制作和修复4. 草签制备和修复5. 种植修复技术3. 可拆卸修复技术1. 可拆卸部分义齿的制作和修复2. 全口义齿的制作和修复3. 口腔修复材料的选择和处理4. 发现课题与实践1. 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相关的研究课题2. 学生参与临床实习,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座、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学生需要参与到临床实践操作中,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技能。
3. 班会和学术交流学生定期召开班会,进行学习和交流,分享经验和讨论问题。
四、评估方法1. 课堂测试对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测试。
2. 实践操作评估对学生在临床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水平进行评估。
3.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相关的课程论文,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口腔修复工艺技术课程标准应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等方面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口腔修复服务。
口腔修复学课程标准

口腔修复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口腔医学课程类型:专业临床课建议课时:96课时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及任务口腔修复学是研究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利用人工材料制作各种修复体,从而恢复其正常形态和功能,以促进患者的健康的一门临床医学科学。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也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临床专业课程之一。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牙体缺损或畸形、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掌握口腔修复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医学素质的养成;为后期的临床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实现培养目标,为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在口腔修复学课程设计中,以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为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临床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体现职业教育贴近社会、贴近岗位、贴近学生。
教学内容符合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考核标准和临床岗位需求,强化专业能力的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口腔修复学课程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医学专科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强调打牢理论基础,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合理安排生理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科学安排各类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及时融入口腔医学新材料、新技术,保证课程教学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创新性。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修完医学基础课和口腔专业基础课之后的第二学年开始学习本课程。
其预修课程包括《解剖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学》、《口腔材料学》等。
考核方法:考试课,笔试+技能操作。
口腔修复学临床操作规范

口腔修复学临床操作规范口腔修复学临床操作规范.txt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我允许你走进我的世界,但绝不允许你在我的世界里走来走去。
口腔修复学临床操作规范.txt6宽容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1.灌注无牙合石膏模型时,其厚度不应少于10mm2.在石膏模型上制作后路堤区域时,在石膏模型上制作后路堤区域时,最深深度为1.0~1.5mm3,最宽部分的宽度为5.0mm4。
下颌基部一般应覆盖磨牙后垫13~125。
垂直距离等于休息下颌位置距离减去2~4mm6。
咬合平面与上唇下缘的关系为唇下2mm7.微笑时,唇高线(上唇下缘)在上颌中切牙的238.微笑时。
唇低线(下唇上缘)在下颌中切牙的129.笑的时候,高唇线和低唇线分别占上中切牙和下中切牙的10.5%。
解剖型人工牙的牙尖斜度为30~33度,半解剖型人工牙的牙尖斜度为20度和12度。
非解剖型人工牙的牙尖斜度为0.13度。
上颌侧切牙的切削刃与牙尖之间的距离咬合平面为1mm14下颌中切牙的切缘比咬合平面高1mm15.上颌前磨牙颊尖接触合平面,舌尖离开合平面约1mm16.上颌第一磨牙远侧舌尖、近中颊尖和远颊尖距咬合面1mm17.上颌第二磨牙舌尖离开合平面1mm近中颊尖高出合平面2mm远中颊尖高出合平面2.5mm用于维修的部分材料1.高熔合金熔点高于1100设施度以上2.中熔合金熔点是500~1100摄氏度3.低熔合金熔点低于500摄氏度4.将银墨膏的水温在70℃下浸泡软化5.藻酸盐印模材从调半到凝固的时间约为3~5分6.琼脂呈熔胶状的温度60~70摄氏度7.琼脂变为有弹性凝胶的温度40摄氏度8.琼脂溶胶注入的温度52~55摄氏度9.硅橡胶在口腔温度的凝固时间3~6分10.硅橡胶取模盘在口腔内保持静止的时间为2-4分钟11取模和浇注模型2小时内的硅橡胶12石膏的初凝时间为8~16分钟,13石膏的终凝时间为45~60分钟14.加速石膏凝固2%~4%硫酸钾溶液4%氯化钠溶液15.减缓石膏凝固0.2%~0.4%硼砂溶液16.半(40~50)ml含水石膏的比例:100g17.临床上灌注石膏模型后多久可利用模型制作修复体24小时18.石膏凝固后至数小时内体积的膨胀率为0.1%~0.2%19.熟石膏反应热内部可达到20~30摄氏度20.人造石膨胀率小于0.1%。
口腔修复学教学大纲

《口腔修复学》教学大纲(供口腔修复学专业研究生使用)课程编号:445509302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修复学/Prothodontics总学时:34学分:2适用对象: 口腔修复专业3年制研究生开课单位: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教研室一、课程简介口腔修复学(prosthodontics)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科学。
它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属生物医学工程的范畴口腔修复学研究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利用人工材料制作各种装置、矫治器或修复体,恢复、重建或矫正患者各种先天畸形、后天缺损或异常的口腔颌面系统疾病,从而恢复正常形态和功能,以促进患者的健康。
临床记录牙体缺损或畸形的修复治疗牙列缺损或畸形的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颌面缺损的修复治疗;牙周疾患、颞颌关节疾患及牙合异常等到的预防和治疗。
采用设计、制作、人工装置的方法来恢复上述各类缺损、缺失、和畸形而失去的形态与功能,使之尽可能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
本课程主要学习内容为固定修复(固定、局部义齿粘接固定修复),活动修复(可摘局部义齿),固定-活动联合修复,覆盖义齿,全口义齿,种植义齿等涉及材料与技术新进展等。
二、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口腔修复学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科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建立在现代医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生物医学工程范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也是口腔医学生必修课之一。
口腔修复学的任务是研究口腔及颌面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利用人工材料制作各种修复体,以恢复、重建各类缺损或异常的口腔颌面系统疾病,从而恢复其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本课程通过理论授课、临床见习、PBL教学等环节,使学生扎实掌握口腔修复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并了解口腔修复学的新进展新技术。
口腔修复学课程标准

口腔修复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口腔医学课程类型:专业临床课建议课时:96课时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及任务口腔修复学是研究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利用人工材料制作各种修复体,从而恢复其正常形态和功能,以促进患者的健康的一门临床医学科学。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也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临床专业课程之一。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牙体缺损或畸形、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掌握口腔修复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医学素质的养成;为后期的临床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实现培养目标,为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在口腔修复学课程设计中,以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为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临床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体现职业教育贴近社会、贴近岗位、贴近学生。
教学内容符合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考核标准和临床岗位需求,强化专业能力的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1口腔修复学课程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医学专科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强调打牢理论基础,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合理安排生理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科学安排各类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及时融入口腔医学新材料、新技术,保证课程教学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创新性。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修完医学基础课和口腔专业基础课之后的第二学年开始学习本课程。
其预修课程包括《解剖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学》、《口腔材料学》等。
考核方法:考试课,笔试+技能操作。
口腔修复学课程

口腔修复学课程摘要:一、口腔修复学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特点2.课程学习目标二、口腔修复学课程内容1.课程重点2.课程难点3.课程学习方法三、口腔修复学课程实践教学1.实践教学的重要性2.实践教学的形式3.实践教学的评价四、口腔修复学课程与临床应用1.课程与临床的联系2.课程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五、口腔修复学课程展望1.课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课程未来的发展方向正文:口腔修复学课程是一门研究口腔颌面部各种缺损及相关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是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核心课程。
课程内容涵盖了口腔修复学的各个方面,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口腔修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口腔修复学课程概述口腔修复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操作、病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理解口腔修复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临床诊疗技能。
二、口腔修复学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涵盖了口腔修复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口腔修复材料学、口腔修复工艺学、口腔修复生物学、口腔修复临床学等。
课程重点关注口腔修复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临床应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分析和处理各类口腔修复病例。
三、口腔修复学课程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口腔修复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提高临床诊疗能力。
实践教学的形式包括实验室操作、临床实习等,其中临床实习是学生直接参与临床诊疗工作的过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四、口腔修复学课程与临床应用口腔修复学课程与临床应用紧密相连,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临床常见口腔修复病例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还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提高诊疗效果。
《口腔修复学》课程标准

《口腔修复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2431201,Z2431202 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 修课方式:必修 总学分数:8分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1 .课程简介《口腔修复学》是研究人体口腔及颌面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利用人工材料制作各种修复体。
是以口腔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及口腔材料、材料力学、生物力学等为基础的专门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牙体缺损或畸形、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
2 .课程性质《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的核心课程,以《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口腔修复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具备对口腔修复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初级诊治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开展口腔颌面外科诊疗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开设,共138学时。
3 .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本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4 .课程作用通过《口腔修复学》的教学,掌握口腔修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诊治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创性思维的发挥。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口腔修复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为后期的临床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达成培养目标。
(二)设计思路1 .课程设计理念(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与国家规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教学时数:138学时(2)课程教学目标与学院发展的职业教育特色相匹配,体现职业教育、技能教育等办学理念。
(3)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大纲《prosthodontics》

《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大纲《prosthodontics》执笔人:李伟编写日期2017-7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100401382.课程性质/类别:专业方向课/必修课3.学时/学分:112学时/7学分4.适用专业:口腔医学本科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口腔修复学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科学,是以医学基础、口腔医学基础、口腔临床医学及应用材料、工艺、材料力学、生物力学、工程技术学以及美学等为基础的专门科学。
其临床内容包括牙体缺损或畸形、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颌面缺损的修复治疗;牙周疾患、颞下颌关节疾患及牙合异常的预防和修复治疗。
要求学生掌握口腔修复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使学生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从事口腔修复的临床工作。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一)绪论(2学时)1.主要内容:(1)口腔修复学的概念(2)口腔修复学的主要内容,2.基本要求(1)掌握口腔修复学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3.自学内容:了解其发展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4.课外实践:(二)临床接诊(4学时)1.主要内容:(1)初诊:初诊医师的主要任务、初诊准备及初诊顺序、主诉的概念及内容(2)临床检查:一般检查、X线检查、模型检查(3)诊断及治疗计划(4)修复前准备及处理(5)病历书写格式及内容(6)医生与技工的交流2.基本要求(1)掌握主诉的概念及内容。
(2)掌握一般检查。
(3)熟悉了解牙矫正治疗、咬合调整与选磨、口腔粘膜疾患的治疗。
3.自学内容:修复前外科处理。
4.课外实践:学生之间相互检查,完成一份完整病历。
(三)牙体缺损的修复(20学时)1.主要内容:(1)概述:牙体缺损的病因、掌握牙体缺损的影响(2)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3)人造冠的固位原理及临床应用(4)铸造金属全冠:铸造全冠的适应证、设计、固位原理及牙体预备(5)烤瓷熔附金属全冠:适应证、禁忌证及优缺点、牙体预备要求及特点(6)全瓷冠:瓷全冠的特点、适应证、禁忌证及牙体预备(7)嵌体与部分冠:嵌体优缺点、种类、适应证及禁忌证、牙体预备的特点(8)桩冠、桩核冠:适应证、禁忌证、固位形与抗力形的要求、牙体预备特点(9)全冠的粘固与完成(10)人造冠的设计与选择(11)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2.基本要求(1)掌握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牙体预备要求及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修复学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课程类型:专业临床课建议课时:96课时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口腔修复学是研究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利用人工材料制作各种修复体,从而恢复其正常形态和功能,以促进患者的健康的一门临床医学科学。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也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临床专业课程之一。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牙体缺损或畸形、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掌握口腔修复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医学素质的养成;为后期的临床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实现培养目标,为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
在口腔修复学课程设计中,以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为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临床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体现职业教育贴近社会、贴近岗位、贴近学生。
教学内容符合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考核标准和临床岗位需求,强化专业能力的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口腔修复学课程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医学专科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强调打牢理论基础,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合理安排生理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科学安排各类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及时融入口腔医学新材料、新技术,保证课程教学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创新性。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修完医学基础课和口腔专业基础课之后的第二学年开始学习本课程。
其预修课程包括《解剖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学》、《口腔材料学》等。
考核方法:考试课,笔试+技能操作。
学时学分:总学时数:96,理论学时数:60,实验学时数:36,学分数:8分。
第二部分课程培养目标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也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临床专业课程,本课程应从适应临床职业岗位的能力需要出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突出能力培养,融入人文教育,强化职业意识,课程目标包括: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口腔修复科常用临床检查项目。
掌握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等各种常见缺损的修复治疗方法。
2.熟悉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等各种常见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
3.了解口腔颌面缺损的修复治疗、牙周病的修复治疗;了解口腔修复学新技术及有关最新研究进展。
了解各类修复体的制作工艺流程。
(二)能力目标
1、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常见问题。
2、能为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等各种常见缺损的患者设计修复方案。
(三)素质目标
1.将素质教育贯穿到教学过程当中。
2.强化业务素质的养成。
如各种常用口腔检查、印模制取、模型灌注、牙体预备等常用临床操作技能。
3.具备科学思维和临床思维能力。
4.培养关爱患者、服务患者的人文思想。
5.培养和谐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理论授课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及要求:
二、理论课内容要点与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