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原文

合集下载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两小儿辩日词语解释(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启示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

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初中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原文译文赏析

初中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此⽂通过描写两个⼩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们对⾃然现象的探求和独⽴思考、⼤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下⾯是分享的初中⽂⾔⽂:《两⼩⼉辩⽇》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两⼩⼉辩⽇/两⼩⼉辩⽃》 先秦:列御寇 孔⼦东游,见两⼩⼉辩⽇,问其故。

(辩⽇⼀作:辩⽃) ⼀⼉⽈:“我以⽇始出时去⼈近,⽽⽇中时远也。

” ⼀⼉以⽇初出远,⽽⽇中时近也。

⼀⼉⽈:“⽇初出⼤如车盖,及⽇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近者⼤乎?” ⼀⼉⽈:“⽇初出沧沧凉凉,及其⽇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远者凉乎?” 孔⼦不能决也。

两⼩⼉笑⽈:“孰为汝多知乎?” 【译⽂】 孔⼦到东⽅游历,途中遇见两个⼩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个⼩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近(我以/⽇/始出/时/去⼈近),⽽到中午的时候距离⼈远。

” 另⼀个⼩孩则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远,⽽到中午的时候距离⼈近。

⼀个⼩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得像⼀个车盖,等到正午就⼩得像⼀个盘⼦,这不是远处的看着⼩⽽近处的看着⼤吗?” 另⼀个⼩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清凉⽽略带寒意,等到中午的时候像⼿伸进热⽔⾥⼀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孔⼦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两个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注释】 (1)选⾃《列⼦·汤问》。

原⽂共⼗三章,这是第七章。

《列⼦》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列御寇编写。

(2)东游:向东游历。

(3)见:看见。

(4)辩⽃:辩论,争论。

(5)其:代词,两⼩⼉。

(6)故:缘故,原因。

(7)以:以为,认为。

(8)始:刚刚,才。

(9)去:距离。

(10)⽇中:正午。

(11)初:刚刚。

(12)盖:车篷,古时车上的篷盖,像⾬伞⼀样,呈圆形。

(13)及:到,⾄。

(14)则:就。

(15)盘盂(yú):古代盛放⾷物的器⽫。

圆者为盘,⽅者为盂。

两小儿辩日朗读原文及译文

两小儿辩日朗读原文及译文

两小儿辩日朗读原文及译文
《两小儿辩日》是先秦列御寇所作散文。

原文如下: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如下: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子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子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两小儿辩日》赏析

《两小儿辩日》赏析

《两小儿辩日》赏析《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

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全文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极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则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一、作品原文版本一两小儿辩日1孔子东游2,见3两小儿辩斗4,问其5故6。

一儿曰:“我以7日始8出时去9人近,而日中1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11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12,及13日中则14如盘盂15,此不为16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7,及其日中如探汤18,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19也。

两小儿笑20曰:“孰21为汝22多知23乎?”版本二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二、注释1.此文节选自《列子·汤问》第七章。

文题为后人所加。

2.东游:向东游历。

3.见:看见。

4.辩斗:辩论,争论,争辩。

5.其:代词,代“两个小孩”。

6.故:缘故,原因。

7.以:认为。

8.始:刚刚,才。

9.去:离。

10.日中:正午。

11.初:刚刚。

12.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13.及:到。

14.则:就。

15.盘盂(yú):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16.为:说,通“谓”。

17.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18.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原文】两小儿辩日列子〔先秦〕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注释】东:东方。

游:游历、游学。

见:看见。

辩斗:辩论,争论.辩:争。

其:代词,他们。

故:缘故,原因。

以:认为。

始:刚刚,才。

去:离;距离。

日中:正午。

初:刚刚。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及: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是。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汤,热水,开水。

(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

)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决:决断,判定,判断。

孰:谁。

为:同“谓”,说,认为。

汝:你。

知:zhì,通假字。

“知”通“智”聪明、智慧。

笑: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译文】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正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两小儿辩日原文、注释及赏析【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原文、注释及赏析【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原文、注释及赏析【文言文】【原文】两小儿辩日先秦: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斗一作:辩日)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注释】东:东方。

游:游历、游学。

见:看见。

辩斗:辩论,争论.辩:争。

其:代词,他们。

故:缘故,原因。

以:认为。

始:刚刚,才。

去:离;距离。

日中:正午。

初:刚刚。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及: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是。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汤,热水,开水。

(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

)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决:决断,判定,判断。

孰:谁。

为:同“谓”,说,认为。

汝:你。

知:zhì,通假字。

“知”通“智”聪明、智慧。

笑: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沧沧凉凉:形容清凉而略带寒意。

【赏析】《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阐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事实上,现代科学已经对这种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早上和傍晚,太阳角度低,穿透的大气层很厚,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很大,光路弯曲显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大;中午太阳角度大,穿透的大气层相对较薄,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较小,光路弯曲没有早上和傍晚明显,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觉得小了。

此外,当太阳在早上的时候是从地面升起,而远处的屋子或山正和那大太阳成了一小一大的'鲜明对比,而在中午周围没有任何东起跟它对比,显然就会显得小,这是我们的肉眼骗了我们。

而且由于地球形状、大气层、运行规律等自然因素,简单运用生活规律或生活常识去解释是无法作出正确解释的。

初中语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原文、译文、注释

初中语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原文、译文、注释

初中语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原文、译文、注释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词语解释(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辩日启示.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

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

.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

《两小儿辩日》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两小儿辩日》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两小儿辩日》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孔子东①游②,见两小儿③辩斗④。

问其⑤故⑥。

一儿曰:“我以⑦日始⑧出时去⑨人近,而⑩日中时远(11)也。

一儿以日初远(12),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13),及(14)日中则(15)如盘盂(16),此不为(17)远者小而近者大乎(18)?”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9),及其(20)日中如探(21)汤(2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23)也。

两小儿笑曰:“孰(24)为(25)汝(26)多知(27)乎(28)?”[注释]①东:向东方,名词用作状语。

②游:游历。

③小儿“小孩。

④斗:争,争胜负。

⑤其:代词,他们,指两小儿。

⑥故:原因,缘故。

⑦以:认为。

⑧始:初,刚刚。

⑨去:离,距离。

⑩而:连词,表承接。

(11)日中时远:“日中时去人远”的省略,承前文省略了状语。

日中,正午。

(12)日初远:“日初时去人远”的承前省略。

日初,是“日始出时”的另一种说法。

(13)车盖:古代车上用来遮阳挡雨的圆形伞盖。

(14)及:动词,到,等到。

(15)则:却,转折连词。

(16)盂(yú):盛饮食的器具,圆口。

(17)为:是。

(18)乎:吗。

(19)沧(cāng)沧凉凉:形容十分凉爽。

沧沧:寒冷的样子。

(20)其:那,远指代词。

(21)探;伸手去触摸。

(22)汤:热水,开水。

(23)决:判断,裁决。

(24)孰(shú):谁,疑问代词。

(25)为(wèi):通“谓”,认为。

(26)汝(rǔ):你。

(27)多知(zhì):有很多知识,知识丰富。

知,通“智”,名词,知识。

(28)乎:呢。

[译文]孔子往东游历,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

(另)—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时),大得同车伞一样,等到中午却像(个)盘子(或)钵盂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但是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远,而到中午时距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车篷般大,到了正午看起来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