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熬中药的多长时间【医学养生常识】
煎中药的方法如何熬中药?中药熬多少时间合适

煎中药的方法如何熬中药?中药熬多少时间合适煎中药的方法如何熬中药,中药熬多少时间合适煎中药的方法,如何熬中药,中药熬多少时间合适,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15分钟。
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半小时。
2.煎煮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即强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即弱火),保持在微沸状态,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30分钟,第二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分钟。
滋补类药物煎煮时间可适当延长。
5.特殊药的煎煮: 先煎药: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 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
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宜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5 10分钟投入锅内。
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种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
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一起服用。
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中药的煎法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
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
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
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
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熬药的正确时间和方法

熬药的正确时间和方法
熬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正确的熬药时间和方法对于中药的药效发挥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熬药的正确时间和方法。
首先,正确的熬药时间是指在煎煮中药时的持续时间。
一般来说,熬药的时间
应该根据不同的中药而定,一般情况下,熬药的时间在30分钟至1小时之间为宜。
对于一些药材较为坚硬的中药,熬药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以确保中药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
其次,正确的熬药方法包括煎煮的火候和水量。
在煎煮中药时,火候的掌握非
常重要。
一般来说,中药煎煮时火候应该适中,避免用大火煮沸,以免影响中药的药效。
同时,水量的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过少的水量会导致中药煎煮不足,而过多的水量则会导致中药煎煮过度,从而影响中药的药效。
此外,熬药的正确时间和方法还需要注意药材的处理和搭配。
在熬药前,需要
对药材进行清洗和处理,去除杂质,以确保中药的纯净度。
同时,不同的药材搭配也需要根据中药的配伍禁忌来进行合理搭配,避免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
最后,熬药后的保存和服用也是需要注意的。
熬药后的药液应该及时过滤和保存,避免受到外界污染。
在服用时,应该根据医嘱和药物说明进行正确的用药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总之,正确的熬药时间和方法对于中药的药效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
在严格按照正确的时间和方法进行熬药,才能确保中药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发挥最大的药效。
希望大家在熬药时能够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熬中药多长时间最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熬中药多长时间最好导语:中药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很多人都喝过,味道不是很好,可是中药却比西药来的好,虽然熬制有点麻烦,但是为了健康的身体,还是有很多人选择中中药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很多人都喝过,味道不是很好,可是中药却比西药来的好,虽然熬制有点麻烦,但是为了健康的身体,还是有很多人选择中药的,其实不同的中药熬制的时间也是有区别的,中药的类型有很多,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熬中药多长时间最好呢。
中药究竟要煎多少时间要根据每贴药的性能而定。
例如:调理、滋补药,即补养身体的药。
这类药物多系植物的根茎、果实,动物的甲壳类,如党参、黄芪、白术、地黄、金樱子、女贞子、龟板、鳖甲、鹿角、牡蛎等厚重之品。
其特征是坚硬厚实,滋腻性强,药物内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煎药的目的就是要煎取之些有效成分,故要久煎,否则就达不到这个。
而且,中药放完水后,不要立即煎煮,应先浸泡20~30分钟,使药物湿润变软,质介破裂,有效成分就会尽可能被煎出。
煎药的时间为:头汁煮沸后半小时至三刻钟,二汁煮沸后半小时左右,以消灭白芯为度。
煎药的时间应根据药的性质及作用来定。
如滋补药其性厚实,滋腻性浊,会有大量营养物质不易煎透,故时间宜长。
头汁一般水沸后煎40~60分钟,二汁水沸后再煎30分钟。
又如发汗解表药,其性散发,含挥发油多,不宜久煎。
头汁水沸后煎10~15分钟,二汁水沸后再煎5~10分钟即可。
一般治疗用药头汁水沸后煎30分钟,二汁水沸后再煎20分钟即可。
煎煮药时应该把锅盖盖好。
但头汁和二汁一般不少于400~500毫升(约一小碗)。
大家在熬制中药的时候要注意药和水的比例,大火烧开,小火慢熬,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时间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时间
煎煮中药的时间取决于药材的性质和药方的要求,一般来说,煎煮中药的时间分为三个阶段:初煮、中煮、收汁。
1. 初煮: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煮,煮15-20分钟,有些高温性的药材如黄芩、黄连等,煮5-10分钟即可。
2. 中煮:将初煮后的药汁再次煎煮,一般需要煎煮20-30分钟,有些药材需要长时间煎煮,如熬制当归需要煎煮1-2小时。
3. 收汁:将中煮后的药汁继续收汁,以浓缩药液,一般需要煮10-20分钟,直到药液呈浓稠状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药材需要的煎煮时间会有所不同,还需根据具体的药材和配方来确定煎煮的时间。
另外,在煎煮中药时,建议使用砂锅或陶瓷锅,避免使用金属锅,以免影响中药的煎煮效果。
熬中药的最佳时间

熬中药的最佳时间中药熬多长时间最好?不同药物会有不同的煎煮时间的,你需要根据具体的药材来说明,需要根据处方来定。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熬中药的最佳时间,希望能帮到你。
1、熬中药的最佳时间1.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
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到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到15分钟左右。
1.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
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到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1.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
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到30分钟。
2、特殊药的煎煮方法2.1、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种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
2.2、后下药有些药方要求一味药或几味药后煎,也就是在其他药煎10分钟后再放入药罐。
因为有些药材久煎无效,如钩藤等;有些药材带有芳香味,久煎降低药效,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
一般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宜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5到10分钟投入锅内。
2.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2.4、先煎药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到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
例如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应先煎。
2.5、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2.6、另煎兑入药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一起服用。
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中药煎煮需要多长时间

中药煎煮需要多长时间大家都知道中药与西药最大区别,西药只起到对疾病带来治标作用,而中药在其服用既可治标又可治本的极大作用,但中药需要一定的煎煮才能达到对身体起到极大的药效价值,相信这是有进行中药煎煮病人所不了解和重视的。
那么,中药煎煮需要多长时间呢?一般中药首煎从沸腾起计算约需半小时,第二煎则可略长10分钟。
煎药次数以2次或3次为宜。
一般药物可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则分先煎、后下、不必入煎、包煎以及另煎等各种情况,需遵医嘱。
此外,阿胶等类药材与其他药同煎容易粘锅、熬焦,应单独将其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融化后兑服。
需注意的是,药材不必过度清洗,但最好在煎之前加以浸泡,以药材浸透为好。
较花、草、叶而言,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浸泡时间稍长些,以半小时至1小时为佳。
煎煮中药注意两个方面1、煎煮前忌用沸水泡中药有人习惯于在中药煎前用沸水浸泡药材,认为这样既缩短煎煮时间,又可使中药有效成分尽可能多地溶出,这实际上是缺乏科学的认识误区,中药不可用沸水泡。
中药所含的蛋白质遇沸水会因骤然受热而凝固,并使细胞壁硬化,外层形成紧密的胞膜,阻碍内在成分充分溶出。
中药所含高分子物质,遇沸水后易形成胶体,亦不利于有效成分渗出。
中药切制、粉碎时,表面所留粉末因突然受热而糊化,阻碍药材毛细管通道,使水分难以渗入,成分溶解后又难以向外扩散,最终影响成分煎出。
芳香性中药,如薄荷、紫苏、广木香、砂仁、豆蔻等,含挥发油及挥发性物质,遇热易挥发,则不仅忌用沸水泡,煎煮时更应后下。
一般而言,中药煎前多用凉水泡,泡30分钟左右;但有实验提示,中药煎前浸泡的最适水温为40℃~50℃,此条件既使药材湿润充分膨胀,又提高有效成分煎出率。
2、煎煮中药需要盖盖子吗使中药切片煎透,让药中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应以加盖煎为好。
尤其是煎煮的药中含有可随水蒸气挥发的成分时,如薄荷、藿香、砂仁等,最好加盖煎煮。
这样可使含药物挥发成分的水蒸气在盖内凝集,变成水珠滴回药罐内,由此减少药物有效成分的丢失。
中草药的熬制方法

中草药的熬制方法
现代中医中药的发展足步上升,因为中药的副作用比西药副作用小,同时还能补益身体。
中医以调理为主,从身体的体质和根源出发,调理身体,从源头上得到标本兼治作用。
一、器具的选择
器具最好是选择砂锅或者瓷器类器具,这类锅材质比较稳定,不宜与中草药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不能用铁器或铜器类器具,这类材质加热后不稳定,易与中草药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
二、用水量
熬制中草药用水量以能浸没过中草药3厘米就行,在熬中药之前先将中药浸泡30分钟,水量应浸没过中药材3厘米,要煮时将浸泡的药材和水一起倒进砂锅里,放入锅中后,也要保持水平面高于药材3厘米。
三、时间和火候及药液再加热
1、熬中药的时间和火候也会影响到中草药的药效,在熬中药过程中应先武火(大火)煮沸,再用文火(小火)熬20分钟,然后倒出药液(头药),然后再加水再煮20分钟左右,此时倒出的药液(二药)和头药一起混合即可。
清热解表类药、芳香类药宜武火急煎,水沸后5-10分钟即可。
滋补类药宜久煎,煮沸后30-40分钟。
毒性药如制川乌制草乌附子等,宜慢火久煎60分钟以上,无麻味方能入药。
2、完成中草药熬制后,立即对药汁液进行过滤,待温热时饮
3、一副中药要分两到三次喝完,药液再次加热时只需加热到适合常温饮用就行,不需要煮沸。
加热器具一样要用砂锅或瓷器品,不能用铁矿类器具。
正确熬中药的方法

正确熬中药的方法
熬中药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药材:根据处方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将其清洗干净。
2. 研磨药材:将较硬的中药材可以用研磨机或者研钵等工具将其研磨成细粉状,以便更好地释放药效。
3. 配置药材比例:根据中药处方中各种药材的比例,将其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好。
4. 加水煎煮:将药材倒入炖盅、砂锅或者中药壶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般以药材的2-10倍水量为宜,煮沸后改小火煎煮一段时间。
具体时间视药材的性质和处方而定,一般煎煮30分钟至2小时。
5. 过滤药液:煎煮完成后,使用细筛网或者纱布过滤掉渣滓,得到纯净的药液。
6. 汤药后处理:根据需要,可将药渣包裹起来后压榨出多余药液,或将渣滓留在药汤中服用。
7. 药液储存:将药液倒入干净的容器中,放置在清洁、干燥、避光、通风处储存,避免阳光直射和细菌污染。
需要注意的是,在熬制中药过程中,应保持房间通风良好,煎药时的火力要掌握好,避免过猛或过弱,也应注意避免煎煮时间过长。
此外,还要根据中药的具体要求和个人身体状况调整煎煮的方法和时间。
如果对中药的制作不够熟悉,建议咨询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熬中药的多长时间
文章导读
中药是我国的国粹一般中药可以治疗很多的疾病,很多的患者在选择中药治疗的同时会有一个疑问,自己在抓取中药之后是需要熬中药的,很多的患者对于中药的药性不是很熟悉,不知道中药需要多长时间。
而熬中药的时间不正确的话会影响中药的药性。
那么一般熬中药需要多长时间呢?下面就这个问题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
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
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
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
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