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古代文学、艺术、历史等。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传统文化。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问、社会实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古代文学1. 《诗经》选读:《关雎》、《卫风·淇奥》2. 楚辞选读:《离骚》、《九歌·湘夫人》3. 唐诗选读:《春晓》、《登鹳雀楼》第二单元:古代艺术1. 书法艺术:了解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书体,欣赏名帖。
2. 绘画艺术:了解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欣赏名画。
第三单元:古代历史1. 夏商周: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概况及重要历史人物。
2. 春秋战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诸子百家及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传统文化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中某些深奥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措施1.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邀请专家讲座,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报告等。
2. 单元测试:对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测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全面考核学生对本册传统文化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计划第一单元:古代文学(2周)1. 学习《诗经》选读,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学习楚辞选读,感受楚辞的激情和浪漫。
3. 学习唐诗选读,体会唐诗的繁荣和多样性。
第二单元:古代艺术(2周)1. 学习书法艺术,掌握基本书写技巧,欣赏名帖。
五年级上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成语、典故、历史人物等;(2)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传承传统文化;(2)利用多媒体、图书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诗词鉴赏(1)学习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格律、词的词牌等;(2)鉴赏几首经典的古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3)学会创作简单的古体诗或近体诗。
2. 第二单元:成语故事(1)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演变,学会运用成语;(2)讲述几则典型的成语故事,如“掩耳盗铃”、“亡羊补牢”等;(3)通过成语游戏等活动,巩固成语学习成果。
三、教学安排1. 每单元安排2课时,共4课时;2. 每课时40分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创新能力;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2. 参考书目: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成语故事精选等;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4. 教学道具:成语卡片、诗词卡片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传承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 评价激励: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文化体验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拜年、贴对联、吃元宵、扫墓、赛龙舟等。
3. 中国传统艺术:书法、国画、剪纸、京剧等。
4. 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孝道、礼仪、诚信等。
5. 中国传统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典故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安排1. 课时:本册教材共2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文化体验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兴趣、参与程度等。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主要评价对方在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文化体验等环节的表现。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自评、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2. 参考书籍:《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等。
3. 网络资源:传统文化相关网站、博客、论坛等。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并运用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名言等。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知识。
(2)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传统文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古代文学(1)《诗经》:《关雎》、《卫风·淇奥》等。
(2)唐诗:《春晓》、《静夜思》等。
(3)宋词:《青玉案·元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2. 第二单元:历史故事(1)三顾茅庐(2)草船借箭(3)岳飞精忠报国3. 第三单元:成语典故(1)成语的起源与发展(2)成语故事讲解:如“掩耳盗铃”、“刻舟求剑”等。
(3)成语运用练习4. 第四单元:名言警句(1)古代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等。
(2)现代名言: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
(3)名言警句的运用与鉴赏5. 第五单元:传统节日(1)春节:习俗、食物、民间故事等。
(2)端午节:起源、习俗、龙舟赛等。
(3)中秋节:传说、习俗、赏月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传统文化中的深层次含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4. 角色扮演法:模拟传统文化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单元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合集5篇]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合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5b562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3.png)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合集5篇]第一篇: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经典驿站1《硕鼠》教学目标:1、学习《硕鼠》,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硕鼠》中,复唱的特点。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3、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4、熟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2、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板书“鼠”,齐读,思考: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师在“鼠”字前加上“硕”字,齐读,思考:这个字什么意思?猜想题目的意思。
(大老鼠)二、新授:(一)、师范读,生听清字音,体会诗中节奏。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二)、生自渎,借助注音读通句子,读出诗的韵律来。
(三)、指读,生生互评。
(四)、默读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生: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共分为三章,三章结构上非常相似,句子大部分都是重复出现(重章、叠句、四言),只有几个词不同。
师总结:正是因为它是重章、叠句。
所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五)、学生自己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这篇诗经在讲什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逐句理解。
(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黍”:黍子,一种粮食;“无”通“毋”:不要,不。
B、将第一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大老鼠大老鼠,别在吃我的黍子。
(2)“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女”通“汝”:你。
“贯”:侍奉。
B、讲解句式:“莫我肯顾”:应为“莫肯顾我”(宾语前置)C、将第二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三年侍奉你,都不愿意对我照顾。
(3)“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适”:舒心;“逝将”:发誓要。
B、将第三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的地方。
(4)“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五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5篇)

五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5篇)五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精选15篇)五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篇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管仲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管仲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管仲的话既精彩又好记,试着背一背。
2、你对“终身之计,莫若树人”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在小组内谈一谈你的'看法。
3、再去找一找资料,谈一谈你对管仲的了解。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五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篇2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孙武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孙武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搜集孙武生平资料,在小组内开个交流会。
2、《孙子兵法》有十三篇,你最喜欢哪一篇?3、从《孙子兵法》中选取一段,同学们合作演一演,重现孙武精神。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男学生比较熟悉,了解一些比较简单的战略,学生的兴趣比较高。
五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篇3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姜尚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姜尚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姜太公是怎样出山的?2、让我们再去读一读有关姜太公的书,领略他的远见卓识吧!3、在班上开个故事会,讲讲自己所知道的姜太公的故事。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学生对他的了解比较多,学习起来吧较容易。
五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篇4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塞翁失马》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五年级传统文化上教案

第1课《声律启蒙》(一)教学内容: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教学过程:一、简介《声律启蒙》。
二、老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仔细倾听,标记诞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教案指导思想:以科学开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动素养教化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将来,遵循规律开发与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高校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信任书籍的力气,为学生的华蜜人生奠定坚实的开展根底。
教学目的:1、喜爱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为熟读成诵奠定根底。
2、初步驾驭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一般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根本理解诵读内容,进步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驾驭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3、体会老师诵读的节奏与韵律。
三、结合注释扶植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沟通。
3、老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仔细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老师巡察指导,扶植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刚好发觉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互相评价优点与缺乏,通过练习加以订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沟通。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展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学问链接:第2页六、拓展活动:第2页七、课外延长: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沟通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一剩余局部,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沟通。
第2课《声律启蒙》(二)一、教学内容: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
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章节一:成语故事1.1 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及寓意。
能够运用成语“画蛇添足”正确地造句。
1.2 教学内容:讲述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
解释成语“画蛇添足”的含义。
举例说明如何正确使用这个成语。
1.3 教学活动:讲述成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学生通过例句练习,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章节二:传统节日2.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能够简述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
2.2 教学内容: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讲解,介绍春节和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
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经历。
章节三:中国历史人物3.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孔子。
能够简单描述孔子的主要思想和贡献。
3.2 教学内容:介绍孔子的生平、思想和教育理念。
讲述孔子的一些著名故事和言论。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讲解,介绍孔子的生平和对教育的贡献。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章节四:中国民间故事4.1 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民间故事“白蛇传”的情节。
能够复述民间故事“白蛇传”的主要情节。
4.2 教学内容:讲述民间故事“白蛇传”。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民间故事“白蛇传”,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章节五:中国诗词5.1 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唐诗“登鹳雀楼”的意境和韵律。
能够背诵唐诗“登鹳雀楼”。
5.2 教学内容:讲解唐诗“登鹳雀楼”的意境和韵律。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唐诗的美。
5.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唐诗“登鹳雀楼”的意境和韵律。
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唐诗的美。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章节六:中国传统艺术——书法6.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和基本分类。
能够简单描述几种书法字体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阿镇小学教学常规材料
科目: 传统文化
内容: 教案
学校: 实验小学
年级: 五年级
教师姓名: 杨温林
第一单元驿站经典
1《硕鼠》
课型:新授2014年9月6
1、学习《硕鼠》,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硕鼠》中日
教学目标: ,复唱的特点。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3、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4、熟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2、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板书“鼠”,齐读,思考:瞧到这个字,您会想到什么?
师在“鼠”字前加上“硕”字,齐读,思考:这个字什么意思?
猜想题目的意思。
(大老鼠)
二、新授:
(一)、师范读,生听清字音,体会诗中节奏。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
(二)、生自渎,借助注音读通句子,读出诗的韵律来。
(三)、指读,生生互评。
(四)、默读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共分为三章,三章结构上非常相似,句子大部分都就是重复出现(重章、叠句、四言),只有几个词不同。
师总结:正就是因为它就是重章、叠句。
所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五)、学生自己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
这篇诗经在讲什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逐句理解。
(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黍”:黍子,一种粮食;
“无”通“毋”:不要,不。
B、将第一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大老鼠大老鼠,别在吃我的黍子。
(2)“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女”通“汝”:您。
“贯”:侍奉。
B、讲解句式:
“莫我肯顾”:应为“莫肯顾我”(宾语前置)
C、将第二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三年侍奉您,都不愿意对我照顾。
(3)“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适”:舒心;
“逝将”:发誓要。
B、将第三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发誓要离开您,到那舒心的地方。
(4)“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爰”:才,才能。
B、将第四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舒心的地方,舒心的地方,才能得到我的住所。
3、再读,边读边试着理解整句话。
4、背诵此段内容。
(七)、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二、三段。
用学习上段的方法,学习二、三段内容。
(八)、汇报,师适时点评。
(九)、全班齐读全文,背诵。
(十)、思考:诗中的硕鼠就是不就是就指大老鼠?
(不就是,比喻贪婪成性的统治者,运用了“比”的艺术手法。
)
(十一)、讨论:从这首诗中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农民不堪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幻想美好的生活。
《诗经》中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与民,不修其政,贪而喂人也。
”
(十二)、古今对比,珍惜美好生活。
(十三)、齐背诵,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
学生能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2黄鸟(《秦风》)
课型:新授 2014年9月11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鸟》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就是一首挽歌,描写的就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用这样的句式来写首小诗。
2、古代人奉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您认为这处观点对不?说说您的理由。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与组内评价。
六、教学反思: 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3《买椟还珠》
课型:新授2014年9月22日
教学目标:
1、借助书下注解与工具书读懂课文。
2、联系现实,探究寓意。
重点难点:
1、借助书下注解与工具书读懂课文。
2、多角度探究寓意。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好文言文字典。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什么就是寓言?
寓言的特点就是什么?
您熟悉的有哪些寓言故事呢?
二、请一位学生带读课文《买椟还珠》。
三、学生讨论,借助工具书与书下注解读懂课文。
请同学上黑板写出有哪些不理解的字就是借助字典查到的。
然后让学生进行逐句翻译,理解全文。
四、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
争辩:支持楚人的做法与反对其做法的理由。
怎么瞧待郑人“买椟还珠”的举动呢?
五、联系现实,课外拓展。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买东西的话,作为消费者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您会在什么前提下买下匣子,退还珠宝呢?假如您就是个生产商,您又可以从中领悟些什么?推广开去,这则寓言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六、学生归纳,谈本节课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发挥想象,撰写《新买椟还珠》。
八、教学反思:
学生能借助书下注解与工具书读懂课文。
理解寓意。
4曾子杀猪
课型:新授 2014年9月29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曾子杀猪》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活动广角。
1、展开您想像的翅膀,把这个故事讲给您周围的人听吧。
2、读读方框中的文字,从中受教育。
五、成长阶梯。
六、教学反思:学生能借助书下注解与工具书读懂课文。
理解寓意。
5 秦西巴纵麑
课型:新授 2014年10月9日教学目标:学生能理解原文、熟练背诵原文
能从中感受到故事给我的启示
学生了解《淮淮子》
教学过程:
一、读通原文并自愿展示
二、同位合作理解原文
三、合上课本,用自己的语言理解
四、谈谈自己有什么收获
五、背诵原文。
| 教学反思:学生能理解原文、熟练背诵原文,能从中感受到故事给我的启示
后羿射日
课型:新授 2014年10月13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后羿射日》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我们的祖先真就是了不起!您若喜欢这个故事,就把它讲给您的家人听。
2、您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读后有什么感想?与同学交流一下。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六.教学反思; 学生能理解童话故事的意思,感受到我们祖先的勇敢、勤劳与智慧。
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千金求马
课型;新授 2014年10月20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千金求马》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在小组里谈一谈,您如何评价这位内侍的做法?
2、想一想,如果您就是这位国君,您还有什么办法得到千里马?
3、把您知道的益智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六、教学反思:指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与诚信。
赵威后问齐使
课型:新授 2014年10月24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赵威后问齐使》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查阅资料,思考一下,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君王与人民谁的作用大?就是谁创造了人类灿烂的文化?
2、与您的小伙伴一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救助周围有困难的人。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