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量预测方法综述(作业)
(完整版)水量预测方法

按照《东海发展协调区总体规划》中人口预测,均安镇2010年为总人口为15.2万人,2020年为总人口21万人。
用水量预测一般为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人均分类用水预测法、单位建设用地面积法、人均分类用水指标法、相关比例法及递增率法等。
相关比例法及递增率法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及相关数据,在本规划中不适用。
本规划采用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人均分类用水量预测法及单位建设用地面积法对规划区未来的用水作预测,以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为主,人均分类用水量预测法及单位建设用地面积法对其校核验证。
3.6.1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2005年均安镇最高日供水量为7.8万m3/d,城市人口为13.5万,可以计算出2005年均安镇区单位人口综合用水指标为578L/人·d。
从均安镇历年售水量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水量的增长与全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关系密切,近三年的供水量平均增长率为约5.12%。
随着城市发展总体目标的确定和城市建设快速扩展,以及我国成功申办奥运、顺利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发展充满了机遇,均安镇的经济也同样面临新一轮的高速发展,因此可以预见均安镇的用水量又将迎来一轮新的快速增长期。
另一方面,根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广州,上海、南京、杭州等特大型城市的实际单位人口综合用水指标在500~900L/人·d左右,以此作为参考,结合均安镇现实用水指标的具体情况,确定均安镇2010年和2020年的单位人口综合用水指标分别为650L/人·d、800L/人·d,由此可以计算出:2010年最高日用水量:650 L/人·d ×15.2万人=10.0万m3/d2020年最高日用水量:800 L/人·d ×21万人=16.8万m3/d3.6.2单位建设用地指标法《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提出的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为:一区大城市:0.8~1.4万m3/(km2•d);一区中等城市:0.6~1.0万m3/(km2•d) ,一区小城市:0.4~0.8万m3/(km2•d)。
用水量预测方法综述

用水量预测方法综述我国城市化正以罕见的速度进行, 到2000年底, 全国城市化水平已由1980年的19. 4%迅速增长到36. 2%; 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水平可达到50%左右。
由于人口持续增长、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幅度增长, 使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解决城市缺水问题是目前城市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在进行城市水资源规划时, 城市用水量预测是其重要基础内容之一, 城市用水量预测结果直接影响到给水系统调度决策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也直接关系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给水管网用水量预测是进行给水系统优化调度的前期上作, 根据城市发展规划要求, 对给水管网系统的用水量进行分析、研究, 选择合适的用水量预测方法, 建立切实的用水量预测模型, 是进行给水系统优化调度的基础和前提, 它不仅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讲, 它的准确度将直接影响给水系统优化调度的合理性和有限投资的效益。
城市用水量预测在城市建设规划、输配水系统的优化调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到供水系统调度决策的可靠性及适用性。
城市给水系统时用水量预测是依据过去时段的城市供水量数据来推测下一个时段的城市需水量数据。
通过对原始数据处理和用水量模型建立,发现、掌握城市给水系统时用水量变化规律,对下一个时段的城市总需水量做出科学的定量预测。
建立的模型要根据历史数据的变化进行修正,使模型始终处于最优状态。
城市用水量预测方法按照预测周期可分为: 短期预测和中长期预测; 按照预测原理可分为: 趋势外推法和因果型预测法; 按照对数据的处理方式不同有: 时间序列分析法、灰色预测法、解释性预测方法和用水定额法等。
本文主要讨论短期用水量预测和中长期用水量预测。
中长期用水量预测主要用于水资源规划和城市的整体设计规划,它的预测依据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的规律;短期预测是根据时用水量历史记录、日用水量历史记录或每周用水量历史记录数据及影响用水量的因素, 对未来一小时、一天或几周的用水量进行预测, 又称为时预测、日预测和周预测。
用水量预测

二、用水量预测2.1 用水指标用水指标的确定主要依据河南省部分大中小城市地人口、用地、用水指标统计,国标《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及建设部原国家经委主持编制的《工业用水量定额》的有关规定。
用水量预测的方法有好几种。
工业企业用水结合该区的用地规划和水源情况,本设计考虑采用单位建设用地面积法和人口与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来预测工业园区的用水量。
在单位用地面积法中,不同性质用地的用水量指标也不相同,应根据用地规划中的用地分类来分别确定用水指标。
公共设施用水一般用定额法来预测。
通常对城市各类公共设施历年和现状用水单耗进行统计,并参照有关公建用水标准,确定规划期该城市的公共设施用水标准,从而算出公共设施用水量。
在总体规划阶段,公共设施用水分类只能分到大类,进行概略计算。
一般城市公建用地的用水量标准在0.5~1.532/()km d ∙万m 。
例如行政办公用地、商贸金融用地、体育文化用地等可考虑0.5~1.032/()km d ∙万m 的指标;服务业、教育、医疗等用地为1.0~1.532/()km d ∙万m 。
总体规划时,难以精确确定工业种类和产品生产情况,无法按单位产品的生产用水指标精确计算,再者由于市场经济情况下工业项目的性质、生产管理、项目期限都有不确定性,所以可采用工业用地单位面积用水指标来预测工业用水量。
因为城市性质、工业种类、生产力水平的差别,工业用地用水指标也因地而异。
表2-1-3是河南省1992年面积用水指标统计。
可以看出,最大日工业用地面积比流量在0.6~1.332/()km d ∙万m 。
按工业用地类型分,在规划时可以采用如下指标:一类工业用地321.20~2.00/km 万m ,二类工业用地322.00~3.50/km 万m ,三类工业用地32/km 3.00 5.00万m 。
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综合用水指标 表2-1-1注:①A 为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3/()m d ∙人]B 为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3/()m d ∙人]②沿海开放区城市综合用水量指标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 ③特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 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不满100万的城市 中等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 小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④一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南部、福建、台湾、江西、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南部⑤用水人口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人口数(下同)。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需水量预测的计算方法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需水量预测的计算方法【摘要】水量预测的核心问题是预测的技术方法,或者说是预测的数学模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负荷预测方法不断涌现,从经典的指标法、年增长率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法,到目前的神经网络法、灰色预测法等,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本文将对现有的这几种方法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并结合武汉市农村饮用水的现状,对需水量进行预测。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需水量预测计算方法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可以减少疾病,解放农村劳动力,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实施农村供水、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三位一体”,安全供水、节水、生活污水排放处理“三结合”等综合措施,有利于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
用水量预测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的基础,通过合理的预测,既能保障规划期内近远期合适的用水量,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准确的预测能使供水的投资更趋合理,有利于搞好给水工程规划及管网的优化、改造、扩建等,同时也有利于合理地分配不同区域的用水量、为各个水厂的产水量提供依据,最大限度地降低供水成本;合理的水量预测也可指导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对水污染的防御和控制也有一定的作用。
1.需水量预测的意义可持续发展战略是21世纪当今世界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为了满足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需要制订科学的水资源长期供求计划,这就需要对社会发展的长期需水量做出合理的预测。
通过预测,可以了解城市规划期的用水量规模及用水量发展趋势,进而合理计划、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做到既能保障规划期内有合适的用水量,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准确地预测能使供水的投资更趋合理,有利于搞好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及管网的优化、改造、扩建等,同时也有利于合理地分配不同区域的用水量,并为各个水厂产水量提供依据和最大限度地降低供水成本;合理地水量预测可指导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预防和控制水污染。
城市用水预测也是供水规划、多部门配水决策和制订水价的重要基础。
2-2城市用水量的预测

消防用水量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5 未预见用水量
《室外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规定,按最高日可用水量的8 %~12%计算
三 详细规划中常用的预测方法
• 分类求和法
①居住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Q1
特大城 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1.0~1.7 0.7~1.3 0.6~1.0 0.4~0.9
0.5~1.2 0.3~0.9 0.3~0.7 0.25~0.6
0.5~0.8 0.3~0.7 0.25~0.5 0.2~0.4
3 总体规划中常用的预测方法(2)
• 分类加和法
1 城市居住用地用水量应根据城市特 点、居民生活水平等因素确定。单位 居住用地用水量可采用表2.2.5-1中的 指标。
解:题中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资料,考虑采用分类求和法。 ①从表7-14中选取综合生活用水定额300L/人*d。则
Q 1 Q 2 1
0 0 30 0 3 0 00 0(m 0 3/d 0 ) 1000
0
②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量,由表7-4取值
Q 3
nP q N 3 2 35 20 5 1 0 (m 7 3/d 5 ) 1001 0000
qmax=Qmax*1000/3600(升/秒)
• 某一区新规划区,第一期规划人口10万,居住区室内卫生 设备齐全,区内公建配套齐全;区内有一7000名工人的 企业,实行两班制,每班3500人,无热车间,每班500人 淋浴,车间生产轻度污染身体,生产每日耗水3000立方 米。不考虑市政用水和消防用水,未预见水量按18%计, 请计算该区的最高日用水量和管网的设计流量。
用水量预测

二、用水量预测2.1 用水指标用水指标的确定主要依据河南省部分大中小城市地人口、用地、用水指标统计,国标《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及建设部原国家经委主持编制的《工业用水量定额》的有关规定。
用水量预测的方法有好几种。
工业企业用水结合该区的用地规划和水源情况,本设计考虑采用单位建设用地面积法和人口与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来预测工业园区的用水量。
在单位用地面积法中,不同性质用地的用水量指标也不相同,应根据用地规划中的用地分类来分别确定用水指标。
公共设施用水一般用定额法来预测。
通常对城市各类公共设施历年和现状用水单耗进行统计,并参照有关公建用水标准,确定规划期该城市的公共设施用水标准,从而算出公共设施用水量。
在总体规划阶段,公共设施用水分类只能分到大类,进行概略计算。
一般城市公建用地的用水量标准在0.5~1.532/()km d ∙万m 。
例如行政办公用地、商贸金融用地、体育文化用地等可考虑0.5~1.032/()km d ∙万m 的指标;服务业、教育、医疗等用地为1.0~1.532/()km d ∙万m 。
总体规划时,难以精确确定工业种类和产品生产情况,无法按单位产品的生产用水指标精确计算,再者由于市场经济情况下工业项目的性质、生产管理、项目期限都有不确定性,所以可采用工业用地单位面积用水指标来预测工业用水量。
因为城市性质、工业种类、生产力水平的差别,工业用地用水指标也因地而异。
表2-1-3是河南省1992年面积用水指标统计。
可以看出,最大日工业用地面积比流量在0.6~1.332/()km d ∙万m 。
按工业用地类型分,在规划时可以采用如下指标:一类工业用地321.20~2.00/km 万m ,二类工业用地322.00~3.50/km 万m ,三类工业用地32/km 3.00 5.00万m 。
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综合用水指标 表2-1-1注:①A 为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3/()m d ∙人]B 为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3/()m d ∙人]②沿海开放区城市综合用水量指标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 ③特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 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不满100万的城市 中等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 小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④一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南部、福建、台湾、江西、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南部⑤用水人口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人口数(下同)。
城市用水量预测综述

城市用水量预测综述城市用水量预测综述摘要:城市用水量预测在城市建设规划,输配水系统的优化调度以及市政设施投入与收益等方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影响城市水量预测的因素较多,采用的预测方法也有多种,文中试图通过对各方法的综合说明和比较来总结各预测方法的可行性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用水量对比预测方法影响因素城市给水管网用水量预测,就是根据已有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用水量以及与此有关的其它数据资料、信息等来分析未来某一时刻(时段)城市给水管网用水量的过程。
城市用水量预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实施用水系统优化控制而进行的短期预测,另一类是以水资源规划为目的的长期预测。
城市规划规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规划用水量的大小,反之城市供水量的大小又是影响城市规划规模实现的主要因素之一。
城市用水量通常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消防用水及市政用水等。
天气,季节气候,节假日及不可预见因素对短期用水量影响较大,而其他诸如人口,居民收入,工业总产值,产业结构等因素对长期用水量影响较大。
我国幅员辽阔,各城市的水资源,气候以及生活习惯等差异较大,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对总体采用同样的预测方法,要综合当地各项影响因素以多种预测方法对当地若干年前的预测与若干年后的实际用水量形成对比,以及在不同预测方法对当地的预测效果之间的对比得出可行,方便的预测方法。
用水量预测方法很多,各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环境,需根据用水量变化规律及特点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以下对常见的几种进行简述。
(一).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以下简称《规范》)中四种方法以及用水量递增法和相关比例法两种复核方法进行预测。
例如某市拟定在1999年对2005,,2010年的用水量预测。
2005和2010年分别取《规范》指标的低线和中线。
①.确定规划范围,年限,人口和用地②.现在用水状况,可以取得1985~1999年水厂供水量情况③.规划用水预测方法1: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法具体为根据《规范》,对应找到该城市所属区间,根据《规范》中最高日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得到该城市1999年最高日人均综合用水指标。
城市用水量预测与计算方法

城市用水量预测与计算
方法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1)人均综合指标法:总体规划中常用。
(2)单位用地指标法:确定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的用水量指标后,根据规划的城市用地规模,推算出城市用水总量。
这种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3)线性回归法。
(4)年递增率法。
(5)城市发展增量法: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规划的要求,规划期内居住、公建、工业等发展布局都有明确的指标,所以只要按有关定额和方法分别计算出新增部分的用水量,再加上现状的用水量,就可以求出规划期内的城市用水总量。
这种方法用于近期建设预测比较准确。
(6)分类加和法:城市工业用水量在城市总用水量中占有较大比例,其预测的正确与否对城市用水量规划具有重大意义。
通常采用与民用用水预测相同的方法外,还常用万元产值指标法。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水量预测方法综述
摘要:本文阐述了研究用水量预测方法的目的和意义,简要的介绍了六种目前常用的预测方法,并指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最后对不同情况水量预测方法的择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用水量预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方法择优
一、引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产业和人口的增加,我国城市、工业、农业各方面用水量都在迅速增长,缺水城市和地区的范围日益扩大。
全国640个城市中有333个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1]。
同时,水污染是我国面临的又一严峻的问题。
缺水、水污染己经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
因此,水资源规划和供水系统的优化调度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供水管理前提和基础的用水量预测方法的研究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二、研究用水量预测方法的目的和意义
水量预测工作是水资源管理中掌握未来发展趋势的关键。
而合理预测城镇规划期限内的用水量,使其与城镇发展实际相接近,对城镇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预测未来的用水量,一方面,我们可以大致估计城市和农村的缺水量,着手寻找解决方案,减少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用水量预测是水资源管理规划的重要内容。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好几个部门,如不做好预测工作,就难以制定中长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和供水规划,就会影响国民经济计划的实现。
所以预测用水量,无论在经济效益上还是宏观调控上都有重要意义。
三、用水量预测分类以及相应预测方法
用水量的预测方法按用水部门性质可分为生活用水预测、工业用水预测、农业灌溉用水预测、渔业用水预测等几方面。
生活用水量的预测方法有综合分析定额法、趋势法和分类分析权重估算法,在预测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一种为主,其他亏法进行检验、校核。
趋势预测法、分块预测法、相关法、分行业重复利用率提高法等是较为常见的工业需水量预测方法.
四、几种常用的用水量预测方法[3]
a)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法
ARMA模型是自回归模型和移动平均模型的综合,它通过对相应数学模型的分析研究,能更本质地认识动态数据的内在结构和复杂特性。
ARMA模型将预测对象时间序列加工成一个白噪声序列进行处理,所以它可对任何一个用水过程进行模拟,且预测速度快,能得到较高的预测精度。
然而,ARMA模型具有预测周期短、所用数据单一的缺点,只能给出下一周期用水量的预测值,且无法剖析形成这一预测值的原因及合理的
误差估计。
此外,该方法还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使得在预测一些异常值时造成较大误差,甚至失真。
b)季节性指数平滑法
季节性指数平滑法是一种先把直接量测到的时间序列分解成水平因素、趋势因素和周期因素三部分,然后再把三者结合起来进行预测的方法。
因此,这种预测方法能有效地反映季节变动对时间序列的影响。
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且计算过程并不复杂。
然而,该方法缺乏严格的理论基础,一般只能用于短期或中期预测,且平滑参数的最佳值较难确定,平滑参数的选择也带有主观性。
c)回归分析法[4]
回归分析预测方法是通过回归分析, 寻找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建立回归模型进行预测, 而且在系统发生较大变化时, 也可以根据相应变化因素修正预测值, 同时对预测值的误差也有一个大体的把握, 它是需水量长期预测的有效方法。
回归分析法可分为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
d)指标分析法
指标分析法是通过对用水系统历史数据的综合分析,制定出各种用水定额,然后根据用水定额和长期服务人口(或工业产值等)计算出远期的用水量。
由于用水定额的通用性,在对特殊城市或地区进行用水量预测时会造成很大的误差。
e)灰色预测法
灰色预测是通过原始数据的处理和灰色模型的建立、发现、掌握系统发展规律, 对系统的未来状态做出科学的定量预测。
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城市用水量, 就是建立城市用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函数。
具体作法是: 先对已有的白色系统理论( 己经发生的城市用水量) 作累加生成, 使原白色系统信息的随机性加以弱化,然后对弱化的白色信息拟合, 建立预测模型。
f)人工神经网络法(ANN)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是一种由大量简单的人工神经元广泛连接而成的,用以模仿人脑神经网络的复杂网络系统。
人工神经网络通常采用反向传播学习算法(BP算法),它不仅具有输入输出层,而且有一层或多层隐含神经元,将输入的信息传递到隐层的神经元上,经过各神经元特性为Sigmoid 型作用函数运算后,把隐层神经元的输出信息传递到输出神经元,最后给出结果。
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不易确定隐层神经元的数目、可能陷于局部极小、耗费大量的计算时间以及遗忘已学样本趋势等等。
王晓文
等提出采用增大节点作用函数陡度、变换隐层节点作用函数形式、自适应调整学习参数等方法来提高BP网络的学习速度[5]。
g)系统动力学方法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按照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采用专用语言,借助计算机进行系统模拟,以处理行为随时间变化系统的问题。
系统动力学方法的本质是反馈。
通过对系统反馈机制作用进行分析后建立模型,可以在缺乏基础数据、定量表达式难以建立的情况下,对系统发展的整体水平进行预测,并保证一定的精确度。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该方法不能完全灵活地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因而,对于变化因素较多的一些现象的未来预测,在实际当中是很难做到的。
这正是系统动力学方法需要进一步发展的地方。
五、预测过程中预测方法的择优探讨
各种用水量预测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及不足,而用水量预测就是结合预测的目的、特点,结合用水量变化规律,合理地选择一种或几种预测方法,并收集所需的数据进行预测。
因此,必然会遇到预测方法的择优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
1)对水资源规划、城市水量平衡前期所做的用水量长期预测,由于其用水对象复杂、预测周期要求长,更重要的是在预测工作完成后,还要制定政策以能动地影响系统,因此宜采用回归分析法或系统动力学方法。
2)针对优化运行调度所进行的时预测和日预测,宜采用AR为IA模型或人工神经网终模型,且充分考虑用水系统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天气等),并把实际数据及时地传输给计算机,由计算机动态地完成建模一预测一再建模一再预测过程。
3)对基础数据缺乏的城市或地区进行预测时,采用灰色预测方法进行建模,能得到比较理想的预测结果。
4)对‘新建水厂、管线、泵站等供水设施设计前所进行的用水量预测,沿用以前常用的指标法即可满足要求。
5)对旧设施改造前所进行的用水量预测,在用水结构变化不大且用水量历史数据具有明显的趋势性时,宜根据历史数据建立趋势模型,预测出服务期限内的用水量。
该方法较指标法针对性更强、预测值更准确,且计算方法也很简单。
不过,在前面条件不能满足时,还应采用指标法。
参考文献
[1]冯耀龙,陈继建等.水价制定理论分析研究的一种新思路[J],水利水电技术,2001,32(6):23一25
[2]王东明,刘江涛等.关于城市供水价格问题的探讨[J],沈阳建筑工
程学院学报,2001,17(4):284一286
[3]张乐英,徐得潜等.城镇用水量预测方法若干研究进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3,26(s叩):1375一x378
[4]朱冰静,朱宪辰.预测原理与方法[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64一109
[5]王晓文,刘宝贵.一种短期负荷预测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方法[J],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12一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