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绪论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四、生殖
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 个体,该功能称为生殖或自我复制。
人类及高等动物分为雄性与雌性,发育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 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子代个体。
生殖是生命的特征之一。
亚当和夏娃的伊甸园
第三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稳态及其调节
如何学好人体解剖学?
人体基本组织研究技术
➢ 微细结构:光镜结构与电镜(超微)结构
➢ 光镜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能被分辨的结构,以微米为长度度量单位 ➢ 电镜结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被分辨的结构,以纳米为长度度量单位 ➢ HE染色 苏木精-伊红
肝细胞光镜结构(HE染色)
肝细胞电镜结构(透射电镜)
(一)刺激与反应 刺激:能被机体所感知引起反应的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 反应: 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出现的理化过程和生理功能的变化; 任何刺激要引起机体或组织产生兴奋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刺激强度; 刺激持续时间; 刺激强度变化速率;
刺激三要素: (1)足够的强度 阈 强 度: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 刺 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 阈上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 阈下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
(即促进戒加强控制部分的作用) 意 义: 使某一生理功能迅速加强,直至完成。
例: 排尿、排便、分娩、凝血
本章重点
人体分十部、十系统 器官、系统的定义 标准解剖学姿势 人体的轴和面 新陈代谢、阈刺激的定义 正反馈、负反馈的定义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45
22
人体的轴
1.垂直轴 2.矢状轴 3.冠状轴
人体的面
25
矢状面
水平面
人体解剖学绪论

⼈体解剖学绪论在⽇常⽣活中,⼈体每⼀个部位和器官的位置并⾮永恒不变,为了描述⼈体各个部位、器官就必须要有统⼀的姿势和术语,这种姿势和术语对于⽇后学习解剖学和步⼊临床给病⼈进⾏体格检查、写病历时都会经常⽤到,甚⾄会每天⽤到,所以有些概念和术语是⼈为规范的并且是每⼀个医学⽣必须遵循的准则。
(⼀)⼈体解剖学姿势:是指⾝体直⽴,⾯向前,两眼平视正前⽅,两⾜并拢,⾜尖向前,双上肢⾃然垂于躯⼲的两侧,掌⼼向前。
⼈体解剖学姿势和军姿主要差别在两个⽅⾯:①⼀个是⼿(掌⼼向前)。
②⼀个是⾜(两⾜并拢)。
⼈体解剖学姿势最关键在于⾝体必须是直⽴的,但是我们不可能在看标本或者模型时或⽇后成为医⽣在给病⼈做体格检查时对⽅都是直⽴的姿势,因此这种直⽴的解剖学姿势必须时时刻刻形成⼀种⽴体影像深深地印在我们每⼀个医学⽣的脑海中,⽆论对⽅是何种姿势,我们都要以其直⽴的姿势予以描述。
【举例说明】当⼈体站⽴位时,眼睛位于⽿朵前⽅;当⼈体仰卧位时,绝不能描述为眼睛位于⽿朵上⽅,⽽是依然描述眼睛位于⽿朵前⽅。
(⼆)⽅位术语⽅位术语的命名都是依据⼈体解剖学姿势来规定的,共6组。
1.上和下距颅顶近者称为上,距⾜部近者称为下。
这种上、下的远近关系是相对的。
【举例说明】⿐⼦位于⼝的上⽅,眉⽑位于眼睛的下⽅。
2.前(腹侧)和后(背侧)距腹侧近者称为前,距背侧近者称为后。
【举例说明】眉⽑位于⽿朵的前⽅,⽿朵位于眼睛的后⽅。
3.内侧和外侧距⼈体正中⽮状切⾯(在后⾯讲解)近者为内侧,距⼈体正中⽮状切⾯远者为外侧。
既可以描述空腔器官,也可以描述实质性器官的位置关系。
注:前臂的尺侧(内侧)和桡侧(外侧),⼩腿的胫侧(内侧)和腓侧(外侧)。
【举例说明】①⿐⼦位于眼睛的内侧,⽿朵位于眼睛的外侧。
②拇指位于桡侧,⼩指位于尺侧③外踝位于腓侧,内踝位于胫侧4.浅和深距⽪肤表⾯近者为浅,距⽪肤表⾯远者⽽距⼈体内部中⼼近者为深。
【举例说明】浅静脉(透过⽪肤看到的静脉),深静脉。
中职《人体解剖学》PPT第1章 绪论

三、人体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机 构,称为器官。 许多器官组合在一起共同完成某种特定的生理功 能,构成系统。
三、人体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九大系统: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 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系统、内分
按外形分部: 头部:颅、面部 颈部:颈、颈部 躯干部:胸部、腹部、背部、盆会阴部 上肢:肩、臂、前臂和手 下肢:臀、大腿、小腿和足
四、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一)进化发展的观点 (二)形态与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点 (三)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
六、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西方三阶段: 古希腊的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 中世纪 公元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中国三阶段: 公元前300~200年 中国古代封建时期 宋朝以后:宋慈 《洗冤集录》 1768~1831年 王清任 《医 林改错》
思考题
1.简述人体的组成。 2.简述解剖学姿势。
五、解剖学姿势和方位术语
(一)解剖学姿势 解剖学姿势又称标 准姿势 ,即:身体 直立,两眼平视,上 肢下垂,下肢并拢, 手掌足尖向前。
(二)方位术语 上、下; 内侧、外侧; 内、外; 浅、深; 近侧、远侧
(三)轴和面 1.轴:包括矢状轴、 冠状轴、垂直轴。 2.面:包括矢状面、 冠状面、水平面。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
1.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解剖学姿 势和方位术语。 2.熟悉:常用人体的组成和分部。 3.了解: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及其 发生发展的科学。
人体解剖学 绪论习题及答案

绪论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解剖学2.系统解剖学3.局部解剖学4.组织5.器官6.解剖学姿势二、填空题1.基本组织是___、___、___和___。
2.人体九大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人体形态和部位,可将人体分为__、___、___、___四大部分。
4.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
5.按解剖学方位,人体有三种互相垂直的轴,即___、___、___。
常用的面有三种即___、___、___,器官的切面有___、___。
6.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切片称___;前、后两部的切面称___;左、右对称的两部分的切面称___。
7.内脏位于___、___、___和___系统。
三、选择题【A1型题】1.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是( )A.水平面B.矢状面C.冠状面D.横切面E.斜切面2.判断内、外侧方位,以何为准 ( )A.体表B.四肢的附着部C.正中矢状切D.腹E.背3.内脏器官中,应除外 ( )A.胃B.肺C.心D.肾E.脑4.以四肢附着为准的方位术语是 ( )A.内、外B.内侧、外侧C.近侧、远侧D.深、浅E.上、下5.前后方向经人体的水平线称 ( )A.垂直轴B.水平轴C.冠状轴D.矢状轴E. 纵轴6.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面为 ( )A.正中矢状面B.矢状面C.水平面D.冠状面E.纵切面7.解剖学姿势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 )A.上肢下垂B.下肢并拢C.身体平卧D.足尖向前E.手掌向前8.下述哪一项不符合解剖学姿势?A.身体直立B.两眼向前平视C.双上肢垂于躯干两侧D.手掌向内侧E.两足并立、足尖向前9.关于方位术语的正确描述是A.人体仰卧时,近腹者为上B.近正中矢状面者为近侧C.远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D.近内腔者为内侧E.远头顶者为远侧10.当臂上举手掌向前时,下述哪1项描述是正确的?A.小指在拇指的外侧B. 腕关节在肘关节的上方C.手掌在腹侧、手背在背侧D.肩关节处于外旋位E.前臂处于旋后位11.矢状轴是A.左右方向的水平轴B.前后方向的水平轴C.与人体长轴平行的轴D.与人体长轴交叉的轴E.与人体长轴垂直的轴四、是非题1.心位于胸腔,与肺相邻,同属内脏器官 ( )2.靠近体表为外,远离体表为内 ( )3.通过人体正中线,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切面称正中矢状切面 ( )4.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组织 ( )5.凡位于胸、腹、盆腔内的脏器均为内脏 ( )6.人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内脏五部 ( )五、问答题简述人体组成概况。
绪论--正常人体解剖学--正常人体解剖学

绪论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的形态学范围。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就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打下必要的基础。
清代名医王清任说:“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可见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已经把人体解剖学提高到很重要的地位。
据统计,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均来源于解剖学。
故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科学,是学习中医和西医的必修课。
二、人体器官的组成及系统的划分人体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细胞之间存在一些不具细胞形态的物质,称细胞间质。
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与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组织。
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它们是构成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基础,故称基本组织。
由几种组织互相结合,成为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如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等。
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器官联合起来,共同执行某种生理活动,便构成一个系统。
人体可分为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感觉及神经九个系统。
各系统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下,既分工又合作,实现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
三、解剖学的分科人体解剖学包括大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三部分。
大体解剖学所叙述的主要是用刀剖割和肉眼观察来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内容;组织学所叙述的是借助显微镜等来观察和研究人体细微结构的内容;而胚胎学则是叙述人体胚胎发育中的形态变化过程。
大体解剖学主要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等。
系统解剖学主要按照人体各系统来叙述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局部解剖学则是按照人体自然分区(如头、颈、胸、腹、四肢等)叙述各器官结构的层次排列、毗邻关系、血液供应、神经支配、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
本书属于系统解剖学,故对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作全面重点介绍,从而为学习中、西医学基础与临床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人体解剖生理学——绪论

2、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
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调节方式:激素
3、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
组织、器官本身不依赖神经与体液调节而产 生的适应性反应。
调节特点: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
冠状面
矢状面
复习思考题
1. 人体解剖学的概念和分类? 2. 人体可分为几个平面?
人体生理学:
(一)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
研究生物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哈维(William Harvey):实验生理学创 始人。1628年,“心与血的运动”。
(二)方法:
1、急性动物实验:
1.矢状面(planum sagittale):于前后方向 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其断面即矢状面。
2.冠状面(planum coronale):于左右方向, 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其断面即冠状面。
3.水平面(planum horizontale):与矢状 面、冠状面相垂直,将人体横切为上下两部的 面称为水平面。
研究某些极细的血管在体内的配布和位置。
(4)冰冻切片法 利用连续的冰冻切片,作出 立体重塑的描述,以研究各种结构的不同平面 的相互关系。
2.活体研究 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X射线检查法 研究骨骼及内脏在自然 位置上的相互关系,也可以观察某些内脏器官 的机能活动状况。
(2)活体测量法 这种方法能研究人体身高, 体重和体积的规律,决定人体各部分比率,并 测知人体正常发育的特征。
(3)仪器探测法 如同位素扫描、超声波CT 和核磁共振检查等。
人体解剖学绪论01_绪论

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1.细胞:人体最基本的形态功能单位。 2.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 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肌组织、神经组织 3.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组合具有一定形态和功 能的结构。 4.系统:若干器官组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生理功能, 构成系统。 人体有九大系统: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
《医经》是16世纪以前西欧医学的权威巨著, 书中有许多解剖学记载,对血液运行、神经分布、 脑、心等内脏器官均已有较具体的记载,因其资 料主要来自动物解剖,错误也较多。在中世纪宗 教统治一切的时代,禁止解剖人体,极大地限制 了医学和解剖学的发展,致使解剖学上的错误认 识延续达千年之久。在此期间,阿拉伯地区受宗 教压迫较小,医学仍有一定的发展。
• 王清任〔1768~1831〕编著的?医林改错? 更为详细的描述了解剖学知识。
• 1949~2003年我国解剖学工作者队伍迅速 成长,编写了多套具有我国特色的解剖学 教材和解剖学图谱,对我国解剖学事业的 开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
解剖学经典著作
• 1858年问世的Gray’s Anatomy 格式解剖学, 以旁征博引、推陈出新著称于世,迄今以 改版近40次并广泛流传。
希波克拉底 (Hippcrates)古希 腊著名医生,欧洲 医学奠基人,被西 方尊为“医学之父 〞
Hippocrates
(公元前460~377) 古希腊名医、解剖 学鼻祖。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公元前 335~280)是世界古代史上最 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 育家。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 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 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 的贡献。
的知识,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 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人体解剖学:绪论

褥疮(压疮,压力性溃疡 )
■ 骨的构造
骨质 骨密质和骨松质。 骨膜 骨髓 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的血管、淋巴和和神经
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 5岁以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变成黄骨髓
骨质疏松
骨髓穿刺术
髂前上棘 髂后上棘 胸骨柄
骨髓移植与造血干细胞移植
■ 骨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有机质: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等,弹性韧性。 无机质:碱性磷酸钙,坚硬挺实。
椎骨成年时为26块。 颈椎7块 胸椎12块 腰椎5块 骶骨1块 尾骨1块
椎骨一般形态 椎体和椎弓组成,二者围成椎孔,各椎孔连成椎管,容纳脊髓。 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上发出7个突起,棘突、横突和关节突。
各部椎骨形态 寰椎
枢椎
颈椎横突有孔,棘突分叉
第4颈椎
第7颈椎
胸椎有肋凹,关节突关节面冠状位
肱骨
桡骨
尺骨
肩胛骨
腕骨
舟月三角豆 大小头状钩
■ 下肢骨
由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组成。 下肢带骨:髋骨。 自由下肢骨:股骨、髌骨、胫骨 髂骨、坐骨、耻骨
跗骨
一二三楔骰内舟 上距下跟后出头
腰椎棘突水平位,关节突关节面矢状位
骨性胸廓由12块胸椎、 1块胸骨和12对肋构成。
胸骨角
第2肋骨 第5肋骨
第11肋骨
第1肋骨
肋头 肋颈 肋结节 肋体 肋角
■ 颅骨 颅由23块扁骨和不规则骨构成(中耳3对听小骨未计入)。 脑颅骨:8块,额骨、顶骨、枕骨、筛骨、蝶骨、颞骨。 面颅骨:15块,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 下鼻甲、犁骨、下颌骨和舌骨。
人体解剖学绪论
阐述正常人体器官 形态结构、相关功 能及其发生发展规 律的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的形态学范围。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就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打下必要的基础。
清代名医王清任说:“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可见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已经把人体解剖学提高到很重要的地位。
据统计,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均来源于解剖学。
故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科学,是学习中医和西医的必修课。
二、人体器官的组成及系统的划分
人体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细胞之间存在一些不具细胞形态的物质,称细胞间质。
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与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组织。
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它们是构成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基础,故称基本组织。
由几种组织互相结合,成为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如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等。
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器官联合起来,共同执行某种生理活动,便构成一个系统。
人体可分为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感觉及神经九个系统。
各系统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下,既分工又合作,实现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
三、解剖学的分科
人体解剖学包括大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三部分。
大体解剖学所叙述的主要是用刀剖割和肉眼观察来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内容;组织学所叙述的是借助显微镜等来观察和研究人体细微结构的内容;而胚胎学则是叙述人体胚胎发育中的形态变化过程。
大体解剖学主要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等。
系统解剖学主要按照人体各系统来叙述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局部解剖学则是按照人体自然分区(如头、颈、胸、腹、四肢等)叙述各器官结构的层次排列、毗邻关系、血液供应、神经支配、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
本书属于系统解剖学,故对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作全面重点介绍,从而为学习中、西医学基础与临床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此外,还有研究不同年龄人体形态结构特征的,称年龄解剖学;结合体育运动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称运动解剖学;应用各种断面解剖方法来研究经穴断面形态结构的,称经穴断面解剖学;应用层次解剖方法来研究经穴进针层次形态结构的,称经穴层次解剖学;应用CT放射学方法来研究经穴断面形态结构扫描图像的,称经穴CT扫描图像解剖学等。
四、解剖学发展简史
解剖学在我国的发展,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因为历史上有关人体解剖学的记载,最早还是我们的中医学。
早在战国时代(公元前500年),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即已有关于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广泛记载。
当时已明确提出“解剖”一词,并载有关于内脏器官的形态、位置、大小、容积和重量等调查数据。
书中已有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等脏器名称,为我国现代解剖学和医学所沿用。
这些资料说明,我们的祖先是从事过实地解剖、测量和研究的,根据目前所知的资料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体解剖学。
自19世纪由西欧传入现代医学之后,我国的现代解剖学才逐步发展起来。
新中国成立之前,解剖学工作者仅有百余人;新中国成立以后,医学事业取得了飞跃的发展,解剖
学工作者的队伍迅速发展扩大,而且各医学院校已有了成套的教学设备、标本、模型和图谱,还编写了我国自己的解剖学教材及专著,更新了科研设备,改善了科研条件,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并在组织学、组织化学、超微结构、神经解剖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神经培养、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基因工程学、生物力学等方面亦取得了许多成果。
我国中医院校解剖工作者在经穴断面解剖、经穴层次解剖、穴位神经解剖、经穴CT扫描图像解剖学、经穴立体构筑、经穴显微结构、经穴结构电脑图像三维重建、穴位三维结构数字化虚拟人、经穴形态多媒体系列、中医经穴医学工程学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出版了一系列专著,并编写出版了有关针灸腧穴解剖学、推拿应用解剖学、实用骨伤外科解剖学、中医应用局部解剖学、中医应用神经解剖学、中医应用美容解剖学等具有中医特色的新型系列解剖学教材,为中医不同专业开设了相应的实用解剖学课程。
在研究方法上,也采用组化、免疫组化、组织培养、HRP酶标技术、放射性核素示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冰冻蚀刻以及电生理、神经生化、微量元素、生物发光、医用图形图像三维重建、电脑多媒体等多种新技术,从多方面来阐明穴位的形态结构,丰富了中医应用解剖学的内容,为中医学现代化做出了成绩。
现在广大的解剖学工作者正在为提高我国的医学科学水平而努力,争取为振兴中华,在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解剖学姿势和常用解剖学术语
为了便于叙述人体各器官结构的位置关系,人体解剖学规定有统一的解剖学标准姿势和解剖学方位术语,兹介绍如下:
(一)人体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双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
在观察和说明人体各部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时,都应按照统一的人体解剖学姿势。
(二)解剖学方位术语
以统一的人体解剖学姿势为准,规定了下面一些解剖学方位术语。
1.上和下是描述器官或结构距头或足的相对远近关系的术语。
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2.前和后是描述器官或结构距身体前面或后面相对远近关系的术语。
近腹者为前,也称腹侧;近背者为后,也称背侧。
3.内侧和外侧是描述器官或结构距人体正中矢状切面相对远近关系的术语。
近正中矢状切面者为内侧;远离正中矢状切面者为外侧。
4.内和外是描述空腔器官相互位置关系的术语。
近内腔者为内;远离内腔者为外。
5.浅和深是描述与皮肤表面相对距离关系的术语。
近皮肤者为浅,远离皮肤者为深。
6.四肢结构的方位在描述四肢各结构的方位时,以接近躯干的一端为近侧proximal;远离躯干的一端为远侧。
在前臂,因为桡骨位于前臂的外侧,尺骨位于前臂的内侧,所以前臂的外侧又称桡侧,其内侧又称尺侧。
在小腿,因为腓骨位于小腿的外侧,胫骨
位于小腿的内侧,所以小腿的外侧又称腓侧,其内侧又称胫侧。
(三)人体切面术语
常用的有三种切面。
1.矢状面即从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如将人体纵切为左、右完全等分的两半,则称正中矢状切面。
2.水平面也称横切面,即与人体的长轴成直角的切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
同样,某一器官或结构的横切面,则指与其长轴成直角的切面。
3.冠状面e也称额状面,即与矢状面垂直,从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四)轴
按照解剖学姿势,人体有三种互相垂直的轴axis。
轴在描述人体某些器官的形态,特别是叙述关节运动时非常重要。
每一关节的运动都可假设围绕着一定的轴来进行。
1.垂直轴与身体长轴平行,垂直于地面。
2.矢状轴呈前后方向,与身体的长轴和冠状轴垂直相交。
3.冠状轴也称额状轴,呈左右方向,与身体的长轴和矢状轴垂直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