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发展史(汉朝以前)一

合集下载

中国会计发展古代史

中国会计发展古代史

中国会计发展古代史最早的会计记录可以追溯到秦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为了有效管理财政,他制定了《律令》并设立了财政机构。

这些机构开始使用符号、字母和数字等简单的方式记录财务信息。

在秦代,还发展了“单书互补”的会计法,该法规定了财务文件的类型,如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计记录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和精确。

汉代时期,由于国家财政状况的复杂性以及对税收和物品的监视需求,会计制度进一步发展。

据史书记载,汉代会计人员通常在财务文件上注明各种收入和支出,并根据地区、年份和事件进行分类。

通过这种方式,统计和分析数据成为可能,进一步增强了会计记录。

到了唐代,会计记录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强盛的朝代,商业繁荣和外交关系的扩展使得会计在财经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唐代制定的法律规定了财务报表和相关的会计原则。

此外,唐代还使用了“总计帐”的会计制度,该制度通过将各类收入和支出进行总计,形成全面的财务报表。

宋代时期,会计发展进一步扩大并形成了一定的规范。

宋代会计人员开发了各种会计册簿和记录表格以记录财务数据。

此外,这个时期的会计还涉及到了征税和监督,以便有效地控制国家财政。

总结起来,中国会计发展古代史可以追溯到秦代,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精确。

不同朝代的会计制度和记录方法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会计的目的始终是为了更好地统计和管理国家财务。

这些古代会计的发展奠定了中国现代会计的基础,并对中国历史上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会计的历史演变过程

会计的历史演变过程

会计的历史演变过程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和社会科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阶段。

以下是会计的历史演变过程概述:1.古代会计(公元前4000年-公元400年)古代会计起源于古代文明中的财务管理需求。

古代的会计主要是为了记录和追踪财物的交换和流动。

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希腊都有相应的财务记录和会计标准。

2.中世纪会计(公元400年-公元1494年)在中世纪,会计开始与商业经济结合起来。

商业活动的增加要求制定更复杂的会计记录和准则。

经营者开始使用简单的借贷会计方法,并使用明信片册来跟踪交易。

3.统计学会计(公元1494年-1830年)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修士卢卡·帕西奥利(Luca Pacioli)发表了《算法的后记》(Summa de Arithmetica),这是第一本完整论述会计原理和实践的著作。

他提出了借贷法、两倍会计等概念,奠定了现代会计核算的基础。

4.工业革命时期会计(1830年-1930年)工业革命的到来引发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财务管理体系的复杂化。

随着公司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制定,会计变得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

工业时期的会计主要关注企业财务报告和利润核算。

5.现代会计(1930年-至今)现代会计开始致力于提供更准确、透明、可比较的财务信息,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会计规范逐渐发展起来,如美国的通用会计准则(GAAP)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此外,电子会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会计实践。

总之,会计的历史演变过程展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

从古代简单的财务记录到现代复杂的财务管理体系,会计在经济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会计也在不断进化和创新,以适应未来的变化。

会计的产生及发展史

会计的产生及发展史

会计的产生及发展史1、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刻竹作书。

2、周朝:“会计”一词开始使用。

3、西汉与东汉:账簿产生,如,“草流”和“誊清簿”,设“钱谷账”.4、宋代:官厅会计把钱粮的收支分为四个部分“原管、新收、已支、现在”来反映财产的增减变化。

“四柱”(旧管+ 新收- 开除= 实在)式会计方法的应用,根据四柱结算法编造的账簿称为“四柱清册”。

(期初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本期支出数=期末结存数)5、明末清初:“龙门账”的产生,把全部账目分为四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进- 缴= 存- 该”,分别相当于现代会计的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期末编制“进缴表”(资产负债表)和“存该表”(利润表)。

6、我国在清朝后期从国外引进了借贷复式记账法。

7、会计科学在20世纪30年代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一)、中国“会计”一词的最早出现中国会计有着悠久的历史。

如果说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始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那么,见之于文字记载的中国会计,已于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250年左右的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就初具规模,那时,中国就有了“会计”的称谓,并认识到,会计工作是一项由零星核算到汇总核算再到三年大计的系统过程,这一系统过程应当真实、恰当。

会计在当时的涵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核算,又有岁终的总核算,通过日积月累的岁会的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

(二)、中国古代会计组织体制的改革历程公元1000年,中式会计在盛唐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进展,并依旧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从公无1002年到1068年,连续三代皇帝推行财计组织体制改革,试图以此理顺中央与地方财计之关系。

公元1069年,王安石以“理财”为纲进行变革,并以“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改革的总机关。

公元1074年,设置“三司会计司”,以此总考天下财赋出入,实行一州一路会计考核制度。

中国会计文化发展史

中国会计文化发展史

中国会计文化发展史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史一直是许多史学家研究的热门话题。

自古至今,中国会计文化已经发展了几千年,并不断地在发展着。

本文将对中国会计文化在每个时期的发展历程和变化进行深入的探究。

首先,将从古代开始,回顾中国会计文化在古代的历史。

中国古代的会计文化以曹操《聚贤斋诗》中的“米粮度量”为代表,表明米粮度量已经成为古代会计文化的一部分,已存在了一段时间。

在秦朝,有关会计的记载已经存在了,秦朝政府规定还有关会计实践的完善和严格的标准。

后来,在汉代,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中国会计文化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中国会计文化在近代的发展。

从19世纪末,起,中国引进了西方的会计制度,并开始了会计的实践。

在20世纪,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会计文化也进一步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逐步完善。

同时,中国的会计机构,如中国会计学会,中国会计师公会,多家会计师事务所等,也相继成立,形成了今天中国会计文化的基本框架。

最后,对中国会计文化在未来的发展进行一个简要的展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会计文化也将发展,会计制度将不断完善,标准将不断升级,技术将不断发展,更多的新兴技术将被引入。

此外,中国会计文化还可能会拓展到国际范畴,中国会计人员可能会参与在国际会计业务中,从而推动中国在国际会计领域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会计文化一直是每个时期都在发展,并不断发展着。

从古代到近代,中国会计文化一直在发展,法律法规、会计机构也在不断完善,会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也将继续,会计标准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全球化也将促进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

会计发展史扩展

会计发展史扩展

中国古代的会计审计发展我国会计制度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审计史的渊源可追溯到夏禹“会稽”的传说,都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沿革过程。

一、原始社会末期中国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产品的分配、交换及消费等问题凸现,“计数”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必要,人们逐渐形成数量观念,并尝试着以实物、绘画、结绳、刻契等方式来表现经济活动及其所反映的数量关系。

由实物记事(计数)、绘画记事(计数)、结绳记事(计数)、刻契记事(计数)等方式所体现的原始计量记录行为基本代表着同时期的“会计”行为,或者说,原始计量记录行为是会计的萌芽状态,成为会计的直接渊源。

二、奴隶时代到春秋战国:会计审计的产生于会计诸要素的形成时期(一)奴隶时代1.奴隶时代会计的产生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后,在原始计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最早的会计制度。

会计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了私有制,财产占有者有保护其占有财产的必然性;在文字发明以后,有记录财产增减变化的可能性.在我国原始公社时期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因而不可能产生会计。

1)夏朝:制开始形成时期,国家机构还不完备,虽然财产私有制已经产生,但没有成熟的文字,只有一些至今无法认识的刻划符号,有产生会计的必要性而没有可能性。

2)商朝:商朝是我国奴隶制较为发达的朝代,依靠奴隶的劳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均有较大的发展。

出现了贝币和甲骨文,所以商朝不但具备了产生会计的基本条件,而且有了记录会计事项的形式——简册,也是后代称会计账簿为账册、簿册的由来。

3)西周: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财富更加集中,文字比商朝增加,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更加显著。

行政首脑冢宰兼主财政。

专管财计工作的职官为小宰司会。

而“会计”称号的命名、会计的职称则均起源于西周,其含义是通过日积、月累的零星核算和终的总合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据《周礼》记载,西周国家设立“司会”一职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月计岁会”,又设司书、职内、职岁和职币四职分理会计业务,其中司书掌管会计账簿,职内掌管财务收入账户,职岁掌管财务支出类账户,职币掌管财务结余,并建立了定期会计报表制度、专仓出纳制度、财物稽核制度等。

中国古代会计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会计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会计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会计发展可以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

在商代,商业交易的兴起促使了会计的出现。

商代的财务记录主要以铭文形式出现在商代的青铜器上,记录了财产、负债和交易等信息。

这些记录为商业交易提供了依据,并且为后来的会计提供了基础。

随着周朝的兴起,官府开始实行财务管理制度。

周朝的会计主要由官府负责,财务记录主要以简牍形式保存。

这些简牍记录了官方的收入、支出和财产状况,为国家财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到了秦汉时期,会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秦朝统一了中国各地的货币和度量衡制度,推行了统一的会计制度。

同时,秦朝还建立了统一的财务管理机构,对国家财政进行了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这一时期的会计记录主要以帛书和竹简形式保存,记录了国家财政的收支情况,以及各地的税收和财产状况。

随着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

在东汉时期,会计制度进一步完善,出现了“三帐”制度,即“资帐”、“工帐”和“本帐”。

资帐记录了国家的财产状况,工帐记录了各地的税收和财政支出,本帐记录了财务收支的具体细节。

这一制度的建立,使得财务记录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到了唐宋时期,会计制度进一步发展,会计的职责也更加明确。

唐代的会计制度主要由户部负责,会计人员被称为“谷吏”,他们负责核算国家的财务收支和税收情况。

宋代的会计制度则进一步完善,出现了“八库”制度,即金库、银库、粮库、军库、器械库、军器库、军粮库和马库。

这一制度使得财务管理更加细致和科学。

明清时期,会计制度进一步发展。

明代的会计制度主要由户部和六部负责,会计人员被称为“主计”。

清代的会计制度则更加规范,会计人员被称为“会计司人员”,负责核算国家的财务收支和税收情况。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会计的发展经历了商代和西周时期的起步阶段、秦汉时期的统一阶段、唐宋时期的完善阶段以及明清时期的规范阶段。

这一发展历程不仅为古代社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也为后来的会计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
西汉时期:出现“计簿”“簿书”
2
宋代:出现“四柱清册”,它是中式会计方法的精髓,旧管(期初结存)+ 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结存)
(二)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01
明末清初:出现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进(各
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各项负
你正在考虑投资这笔钱的各种方法以帮助 你支付高中、大学教育费以及将来购买大 件商品,如汽车和房子。
你在选择对你所获资金的投资时主要考虑 的是什么?
是什么会使你选择投资于股票而不是债券 ?
是S公司的股票而不是T公司的股票?
你很幸运的中了一次大奖,奖金100万!
经济活动产生的原始数据 会计处理系统 会计信息 会计是通过怎样的程序生成上述信息的? 确认、计量 、记录、报告
债),是复式记账的起源,也标志着我国的部门会计-商业
会计的产生
02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出现“四脚账”,把中式会计推向
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西方古代会计阶段
1494年, 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 •巴其阿勒
所著《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对 借贷复式记账作了系统的介绍,为西方 会计科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 论基础。
二.会计的含义
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 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 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本质。 ○ 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会计的基本职能。 ○ 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会计的主要特点。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阅读,回答以下问题: 会计的萌芽是什么?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会计阶段 西方古代会计阶段 现代会计阶段

会计史中国会计发展史

会计史中国会计发展史

会计史中国会计发展史中国会计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秦汉时期。

在这个时期,会计记录主要用于国家财务管理和税收征收。

然而,在当时,会计记录并不像现代会计那样系统化和规范化。

直到唐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中国会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唐代是中国会计发展的重要时期。

唐代末年,财政需求的增加导致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当时的财政制度建立了严格的会计制度,如设立主计、写籍等职务,以确保财政收支的准确记录。

此外,唐代还出现了会计账簿的使用,称为“账籍”,并开始使用算盘记录账目。

这标志着中国会计记录的开始规范化。

宋代时期,中国的会计制度进一步完善。

在宋代,会计的职责被明确定义,并规定了会计工作的程序和规范。

会计师被要求准确记录账目,并清楚地记录资金的流动。

此外,宋代还发明了“记式”会计法,并开始使用现金簿。

这些会计法的发明和使用,使会计记录更加准确和可靠。

明清时期,中国会计进一步发展。

明代时,会计岗位开始成为一项专业职业,并诞生了很多杰出的会计师,如陈道和。

此时的会计岗位不仅仅是记录账目,还需要处理复杂的财务问题,并为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清代时期,会计制度进一步完善,会计人员被要求遵守严格的道德规范,并准确记录账目。

20世纪初,随着中国现代工商业的兴起,中国会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西方的会计理念和经验被引入中国,并为中国会计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开始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并制定本国的会计准则,建立了现代会计制度和准则体系。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会计职业教育也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会计人才。

近年来,中国的会计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会计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的会计准则也逐渐接轨国际会计准则。

同时,电子化会计和大数据的应用为中国会计师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总的来说,中国的会计发展历经了长时间的演变和积累。

从古代的简单记录到现代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中国的会计不断提高准确性和可靠性,逐步适应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会计发展史--会计的发展萌芽时期 [一]
(汉朝以前)
会计并不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的,在原始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过着采摘游猎生活,物质条件严重不足,使得在那个时期不会有会计的出现。

至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工形成,剩余产品出现,会计才渐渐产生发展起来。

初期的会计,仅从事简单的统计核算和分配工作,故我们称其为“大会计”,这就是会计最早的雏形。

这可以从当时遗留下的一些历史文物里得到考证:1、刻石记事:通过石板或者石质墙壁,人类用不同的符号记录获取猎物、采摘野果的多少,并记录出参加的人员,使用的工具以及食物的分配情况;
2、结绳记事:通过打绳结的方式,用不同样式,不同大小的绳结表示不同的事件,并进行核算,这种记录方式在现在的云南佤族地区依然有所保留。

一、西周时期:随着原始社会的渐渐没落,生产力水平不断地进步,人类社会步入第二个时期--奴隶制社会。

奴隶制社会前期,由于人类思维方式落后,物质水平低下,经济不发达,所以会计依旧沿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大会计”的工作方式,直到我国的西周时期,会计的发展才有真正的进步:1、第一次给这项工作进行命名,在西周的《周礼`天官》一书中曾经记载:“司会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而听其会计。

”。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将这份工作称之为“会计”;2、在西周的宫廷之中,第一次设置了专
门的官吏管理会计工作,其称之为“司会”,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月季岁会”--每月进行核算、统计,每年进行汇总核对。

二、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初期,由于战乱纷争不断,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会计的发展也就受到一定影响,春秋战国到秦代出现了“籍书”或称“簿书”,用“入”、“出”作为记录符号来反映各种经济出入事项。

从西周到战国时期产生了“三柱结算法”。

它是根据“收入”、“支出”、“结存”这三大结算要素而得名。

它以“收入-支出=结余”的关系式,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过程及其结果的一种方法。

“三柱结算法”在秦汉时期已得到了广泛运用。

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出现了影响会计发展的新契机,秦始皇统一全国,在国内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便于了经济的交流,更有利了会计工作的进行,可惜当时的人们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个机会,没有把货币的统一利用到会计记账上,不得不说这是当时的一个遗憾。

三、汉朝时期:秦以后,我国封建王朝进入到第一个兴盛时期,这就是我们的汉朝,汉高祖刘邦的兴国政策加之以后的光武中兴使汉朝经济文化达到了历史上一次飞跃,尽管会计的记账方式和管理方法没有什么可以称颂的飞跃,但在计算方式上,汉朝却有着显著地进步:汉朝除了继续沿用发展了以前出现的筹算,当时的人们还发明了十珠算法,其就是利用大家儿时用过的学习数数的十珠计数器进行数学运算,这其实就是现代算盘的早期雏形。

所以,清代数学家梅启照等认为东汉、南北朝时期产生算盘。

其依据是,东汉数学家徐岳写过一部《数术记遗》,其中著录了十四种算法,第十三种即称“珠算”,并说:“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后来,北周数学家甄鸾对这段文字作了注释,称:“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

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

至下四珠所领,故云‘控带四时’。

其珠游于三方之中,故云‘经纬三才’也。

”这些文字,被认为是最早关于珠算的记载。

但是一些学者认为,此书描写的珠算,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记数工具或者只能作加减法的简单算板,与后来出现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语。

汉后的几个朝代由于连年的战乱纷争,会计的发展有所停滞,但我们祖先留下的会计理论方法依然领先于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