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教案新部编本)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2.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文化遗产”评选活动发布会为了更好的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开展“文化遗产”评选活动。
作为一位文物工作者,你将被邀请参加市里面举行的“文化遗产”评选活动发布会,请你提前准备一些问题向发言人提问。
1.作为文物工作者,你会向发言人提供哪些问题?请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提问。
A文化遗产包含哪些?(文化遗产评选的对象是什么?)B文化遗产评选条件(或标准)是什么?C文化遗产评选的流程有哪些?D为什么要举行“文化遗产评选”活动?2.作为发布会的发言人,面对文物工作者的提问,请你结合课本资料一和“《世界遗产名录》评选标准”“世界遗产的申报程序”进行回答。
A文化遗产包含哪些?(根据资料一回答)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实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最全大足石刻PPT课件

1313
(四)反应中国古代民间宗教信仰的变化
大足石刻中有释、道、儒"三教"分别造像者,有佛、道合一和"三教"合一造像者。这些 造像表明,公元10至13世纪,"孔、老、释迦皆至圣","惩恶助善,同归于治"的"三教"合 流的社会思潮已经巩固;世俗信仰对于"三教"的宗教界线已日渐淡漠。造型的技法上,运 用写实与夸张互补的手法,摹难显之状,传难达之情,对不同的人物赋予不同的性格特征, 务求传神写心。
.
大 足 石 刻
44
一、历史溯源
大足石刻始建于公元650年唐永徽元年,兴盛于公元9世 纪末至13世纪中叶,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窟艺 术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中的"五山(既北山、宝顶山、南 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即在这近400年间完成。
公元907~965年间(时为五代十国时期)大足石刻史上 第一个造像高潮。
4、在表现 上,突破了 一些宗教雕 塑的旧程式, 有了创造性 的发展,神 像人化,人 神合一,极 富中国特色。艺术生活化的典范
大足石刻以其浓厚的世俗信仰, 纯朴的生活气息,在石窟艺术 中独树一帜,把石窟艺术生活 化推到了空前的境地。
在内容取舍和表现手法方面, 都力求与世俗生活及审美情趣 紧密结合。其人物形象文静温 和,衣饰华丽,身少裸露;
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 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
.
3
目录
一、历史溯源 二、艺术价值 (一)对中国石窟艺术的贡献: (二)石窟艺术生活化的典范 (三)对中国佛教密宗史贡献 (四)反应中国古代民间宗教信仰的变化 三、石刻分布:“五山”造像 (一)宝顶山石刻 (二)南山石刻 (三)石篆山石刻 (四)石门山石刻 (五)北山石刻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课件(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标志呈圆形,正中间是四只神鸟围绕着太阳 飞行,专家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2)标志上方 是简体中文“中国文化遗产”;下方是汉语拼音 “ZHONG GUO WEN HUA YI CHAN”。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寓意。
“四鸟绕日”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 太阳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作品,所 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 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 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 命感。这个标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 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我们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持有的精神价值,是 各社会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让我们同心协力, 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共同保护这些宝贵的人类文 明吧。
推荐理由:特点、艺术价值、精神象征、历史作用、影响等等
我推荐的文化遗产名称:____大___足__石___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①___雕___刻___技__艺___精__湛___,___具__有___极___高__的___艺__术___价___值_______ ②__内___容__丰___富___,__文___化__内___涵___深__刻___,___是__研___究__巴___蜀___文__化___的__重___要___历史资料。
人漆艺第三代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冯才志先生来为大家做“巴人漆艺之传承”
主题讲座。学校让小明打电话邀请冯先生来参加,你是小明,你会怎么说?
冯先生,您好,我是涪陵二十一中的学生小明。我们学校近期在开展 “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您作为巴人漆艺第三代非物质文 化传承人,相信您对漆画技艺的传承有很多感触。不知您能否在百忙中 抽出时间,于12月9日下午3点在我校五楼会议室为我们做一场“巴人漆 艺之传承”的主题讲座?我们非常期待您来分享你的创新之旅
幼儿园手工大足石刻教案

幼儿园手工大足石刻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手工大足石刻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足石刻的历史及文化背景;2.学会使用石膏制作简单的石刻作品;3.培养幼儿的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大足石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掌握石膏制作方法;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像力。
三、学情分析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有待发展,需要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让幼儿制作简单石刻,可以让幼儿了解大足石刻的历史和文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用图片和简单的视频介绍大足石刻的历史及文化特点。
引导幼儿观察石刻的形状、造型、细节等,让他们感受到石刻的神秘和艺术魅力。
2. 引入石膏教师向幼儿展示石膏,并告诉他们石膏是用来制作雕刻品的材料。
并向幼儿展示石膏制品的样本,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石膏的用途。
3. 制作石刻教师向幼儿演示如何制作石刻。
首先先以文字即简单图案为例,由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通过素描出简单地画出石刻的基础形状;接着,倒入石膏材料填充到石刻的空洞中,让石膏沉淀,取出即成石刻制品;最后,可以对这个石刻制品进行涂鸦、彩绘等操作,添加自己的创意元素。
4. 总结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创意思路和产出成果。
让幼儿对石刻的制作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设计说明幼儿园手工大足石刻教学是一项旨在提高幼儿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教育,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清晰授课,幼儿的积极参与以及家长的鼓励和支持。
这个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的先导引导,要帮助幼儿了解到大足石刻的历史,掌握石膏制作方法,发挥幼儿的创意思维和想象力。
同时,也需要家长的配合,鼓励孩子们在家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制作更多的石刻制品。
六、教学评估1. 幼儿对大足石刻的了解程度;2. 幼儿对石膏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3. 幼儿的石刻制品的完成情况和制作过程的思考能力。
七、教学媒体和工具图片、视音频、石膏材料、纸笔、涂料、画笔等。
大足石刻(教案)

大足石刻风景调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重点了解石刻的现在情况。
2、学习各类调查方式方法,撰写调查计划,并分工调查。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信息搜索技术,准确、高效、全面收集相关主题资料。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技能与方法,增强团队意识。
设计一份良好的问卷。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分解调查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2、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及灵活运用word软件的嫩里。
3、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喜爱质疑、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他人、分享成果的良好品格。
2、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和创新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准确、高效、全面地收集相关主题资料。
【教学难点】:围绕调查目的分解调查内容,并综合运用相关软件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来观看一段录像片(课件:大足风光片)2、我们重庆有许多这样漂亮的风景区,大足石刻就是其中之一,大足石刻是古代先民给我们留下的瑰宝,我们如何去了解她,保护她,我们今天将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为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遗迹做出总结的贡献,同学们愿意吗?二、新授:(一)网络调查,收集资料1、撰写调查计划师:同学们,你们要了解哪些关于大足石刻的信息,请你利用网络知识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在搜索前请撰写好总结的调查计划。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在小组中学会分工合作,信息共享。
(教学备注:信息搜索以网上搜索引擎的使用为主,对本机、相关联计算机内的资料收集也要重视。
)2、学生进行网络调查。
(教师随机巡视,并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指导。
)3、汇报成果(1)老师让你们查找的关于“大足石刻”的资料,你们查到了吗?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课件:大足石刻资料)汇报内容:(1)大足石刻的简介;(2)大足石刻的内容;(3)大足石刻的过去;(4)大足石刻的现在;(2)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小,查到了这么多资料,真是了不起!重庆市的大足石刻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中国石拱桥》表格式教案

课题
《中国石拱桥》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能力目标
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德育目标
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赵州桥的的第一、三个特点都是关于大拱的,为什么在介绍完第一个特点以后不直接介绍第三个,而插入对小拱的介绍。
2.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石拱桥:桥洞为弧形,桥梁史上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结构坚固,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石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2、抽学生回答,进行归纳总结。找一位同学朗动1、2段,其他学生说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3、抽学生回答石拱桥的特点,总结。提问:第3段介绍的是中国的石拱桥,请大家归纳特点,思考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中国石拱桥是否具备?除此之外,中国石拱桥还有什么独到之处?抽生回答后总结。
4、引导学生对比赵州桥和卢沟桥,找出其各自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三、抓住事物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
1、引导学生讨论:这篇文章主要讲中国石拱桥,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2、放映幻灯片。提问:默读第4、5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赵州桥的?
3、继续提问:第6段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并总结。
4、归纳全文,指导学生总结本文在说明顺序上有何特点。
《黄山奇石》教案新部编本22

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黄山奇石》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22个新词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第三自然段是怎样具体写两块奇石的奇形怪状,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
3、能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听写第四自然段。
4、了解黄山石的神奇,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并列段式,读懂用并列段式写的第3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并列段式,能根据材料初步组六:二>1段式。
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意思。
2、知道课文重点写了哪几块奇石,初步感受黄山的神奇。
3、认识并列段式,能读懂第3自然段是怎样具体写两块奇石的形状,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
教学过程1、谈话揭题:小朋友,你去过黄山吗?可知道黄山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生答后,(师简介黄山)奇松,怪石。
云海、温泉等被称为“黄山四绝”,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欣赏“四绝”之一的“奇石”(板书)2・检查预习:(1)指名拼读生字,给生字组同;集体认读。
①区:强调部首②字形辨析:,猫”与“微” “尤”与“龙” “状”与壮”(2)抄写生字1遍,认为难写的抄写3遍。
(3)交流如何巧记难字。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第1自然段录音,思考:这段话共儿句?哪一句总写了黄山石的神奇?哪个词点明了在黄山景色中,“奇石”是最有名的,(尤其)给“尤其”找个近义词。
(2)继续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奇石?用“一一”划下来。
(3)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粘贴写有奇石名称的小卡片…(4 )讨论:课文重点写了哪几块奇石?(根据回答师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移至前面)(5)这4块奇石分别在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卡片前,师标上段序)(6)你觉得文中哪个段落与众不同?为什么?(第3 自然段写了两块奇石,而2, 4段各写了一块)4、研读第3自然段:(1 )投影出示第3自然段:“仙桃石”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我国的国宝》片段教学

2、我国的国宝——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一)教材内容简介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单元;第三单元课时;第三课时片段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及探索古遗迹(二)片段说明(三)本课例是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课文;《我国的国宝》截取的这个教学环节,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简介以及小组合作探讨交流的方式为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各处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本课例是里水镇品德与社会示范公开课。
教材分析: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我国的国宝,作为祖国文化有形的、综合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它们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产物,它们的存在让我们感到与祖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根一般的关系。
教材主要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讨论交流自己的收获、发现和感受,体会中国古文明的辉煌及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
引导学生透过历史遗迹探究背后的故事,引发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树立保护古遗迹的意识。
教学方法:五年级的学生平均年龄11岁,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但对中国古遗迹价值的认识及保护古遗迹的意识还不够,需要教师进一步地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正确的道路一步步前进。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欣赏更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图片、资料,生动的图片激活了学生情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学生质疑时,引导学生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让学生走近图片,走近秦始皇兵马俑,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习目标:1、对我国的古代遗产有一些了解,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让学生知道古遗迹的价值。
3、引导学生透过历史遗迹探究其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对我国的古代遗产有一些了解,透过历史遗迹探究其背后的故事。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大足石刻风景调查
重庆市渝中区望龙门小学李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重点了解石刻的现在情况。
2、学习各类调查方式方法,撰写调查计划,并分工调查。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信息搜索技术,准确、高效、全面收集相关主题资料。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技能与方法,增强团队意识。
设计一份良好的问卷。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分解调查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2、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及灵活运用word软件的嫩里。
3、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喜爱质疑、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他人、分享成果的良好品格。
2、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和创新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准确、高效、全面地收集相关主题资料。
【教学难点】:围绕调查目的分解调查内容,并综合运用相关软件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来观看一段录像片(课件:大足风光片)
2、我们重庆有许多这样漂亮的风景区,大足石刻就是其中之一,大足石刻是古代先民给我们留下的瑰宝,我们如何去了解她,保护她,我们今天将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为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遗迹做出总结的贡献,同学们愿意吗?
二、新授:
(一)网络调查,收集资料
1、撰写调查计划
师:同学们,你们要了解哪些关于大足石刻的信息,请你利用网络知识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在搜索前请撰写好总结的调查计划。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在小组中学会分工合作,信息共享。
(教学备注:信息搜索以网上搜索引擎的使用为主,对本机、相关联计算机内的资料收集也要重视。
)
2、学生进行网络调查。
(教师随机巡视,并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指导。
)3、汇报成果
(1)老师让你们查找的关于“大足石刻”的资料,你们查到了吗?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课件:大足石刻资料)汇报内容:
(1)大足石刻的简介;
(2)大足石刻的内容;
(3)大足石刻的过去;
(4)大足石刻的现在;
(2)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小,查到了这么多资料,真是了不起!重庆市的大足石刻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
它集中国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艺术的精华,以鲜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成为中国石窟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3、可是对于大足石刻,有许多同学还不太了解,你想不想为它做一份精美的小档案,然后做一名小解说员,在学校里作介绍,让同学们都来了解一下大足石刻呢?
4、分类保存、整理资料
(1)了解大足石刻情况小档案的编撰。
(2)提醒学生在信息使用中尊重和保护原作者的版权。
(3)对文字资料的处理取常规的格式编排以外,还应注意摘取某一段、取几篇文章某几段加以整合等方法的指引。
(4)对于后期整理平台的应训练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和自有水平加以选择。
如文字处理可以是记事本、WORD、WPS 等,图片处理可以应用画图、光影魔术手、PHOTOSHOP
等。
(5)学生练习,完成《大足石刻简介》演示文稿,推荐一位同学代表本小组参加全班的汇报。
【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使学生首先有去了解大足石刻的愿望。
其次,明确介绍大足石刻为本课的主要任务,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教师只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
通过回忆、交流、总结、小组合作等,使学生对任务形成了最直观的认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轻松地掌握了基本要领,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的基本理念。
通过小组合作,集思广益,在合作过程中掌握方法。
并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案例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发现优点或纰漏,准确地分辨出问题设计的优劣,并能够在修改完善中取长补短,提高本组收集、整理资料的质量水平。
本课的特点在于把各种软件的运用的指导与方法实践结合起来,与具体主题活动结合起来。
学生设收集、整理、分类不如老师设计的完备、专业,但孩子们独立设计,对孩子们的独立意识、组织能力、策划水平都是一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