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故居游记
游蒲松龄故居日记

游蒲松龄故居日记五一节假日,我和爸爸、妈妈、奶奶,一起到蒲松龄故居去游玩。
一进蒲松龄故居的小巷,你会感觉到一种浓厚的怀古气氛,家家户户都是老样式的住房,到了蒲松龄的住处,乍一看,你是看不出与别的人家不一样的地方,这个,就得让自己细细地品味,蒲松龄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蒲松龄的文笔很好,他喜欢写妖写仙。
你只要读读他的作品,就能喜欢他这个人。
在蒲松龄的家里,就会有许多的通道,通往不同的地方。
蒲松龄的家里,有一处我记忆深刻,那就是他的小桥流水,在水的旁边,还有可以观赏景物的休闲地方,我非常喜欢。
参观完了蒲松龄故居,我们就要去看看聊斋园了。
聊斋园非常大。
里面有好多的景点,令我记忆深刻的景点是,在充满神秘的山上,在地上有一个地狱界,走到上面,则有一个仙界,仙界,是我们向往的地方,很可惜的是,我并没有去仙界,我只是去了地狱界,在地狱界,我看到了人们在脑海里幻想的地狱,那里,黑乎乎的,阴森森的,好恐怖。
看完了这些地方,我认识了一种植物,它的颜色是深红色,在河面上飘着,我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经过爸爸仔细介绍,我才知道,那是大名鼎鼎的睡莲。
还有一个景点我记得非常清楚,那就是聊斋园里的柳泉,听爸爸介绍,很早以前,爸爸来过这里,当时的泉水还是往上涌的,可是现在不涌了,听了爸爸的讲解,我慢慢的喜欢上了柳泉。
看完了聊斋园,我们就去了下一个目的`地——土峪石头村,这个石头村的由来是,村里面的一些建筑楼房,都是用石头做的,真是又坚固又实惠。
在石头村里有一个古老的教堂,听说,这是美国传教士在100多年前建筑的,所以建造的教堂,非常的坚固,在教堂的四周,有修女院、天父学校、天父住房,我真搞不懂,他的那种样式的住房,为什么这么的好看,这么的大方,我真喜欢这古老的教堂。
看完了所有景区,我们就从来的路往回走,顺便,就在那条路上的饭店吃了饭,后来,我就回到了温馨的家,呼呼大睡了。
聊斋我还会来参观的。
蒲松龄故居寻访过程50字

蒲松龄故居寻访过程50字During my visit to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Pu Songling, I was overwhelmed by a sense of reverence and admiration for the renowned writer. Walking through the ancient courtyard and exploring the rooms where he lived and worked, I felt a deep connection to his literary legacy.参观蒲松龄故居时,我感到对这位著名作家的崇敬和钦佩。
走过古老的庭院,探索他生活和工作的房间,我对他的文学遗产产生了深深的情感联系。
As I wandered through the various rooms of the residence, I imagined Pu Songling immersed in his writing, drawing inspiration from his surroundings and channeling his creativity into timeless stories. The tranquility of the courtyard and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 buildings added to the aura of literary excellence that permeated the atmosphere.当我漫步穿过故居的各个房间时,我想象着蒲松龄沉浸在他的写作中,从周围的环境中汲取灵感,将他的创造力注入永恒的故事中。
庭院的宁静和建筑物的传统风格增添了一个文学氛围,弥漫在整个环境中。
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aspects of the residence was the attention to detail in the design and layout of the buildings. Each room seemed to have a story of its own, with intricate wood carvings, ornate furnitur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artwork adorning the walls. It was evident that every aspect of the residence had been carefully crafted to reflect Pu Songling's refined taste and appreciation for beauty.故居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是建筑的设计和布局中对细节的关注。
蒲松龄故居游记作文(通用11篇)

蒲松龄故居游记作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蒲松龄故居游记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蒲松龄故居游记作文篇1今天一大早,爸爸就告诉我了个喜讯就是可以带五个人去蒲松龄。
我高兴极了叫上了姥爷、小舅一起坐上了爸爸的车去游蒲松龄。
一路上,凉风习习,姥爷向我介绍蒲松龄,他出了本很著名的书《聊斋志异》,里面讲了一些妖魔鬼怪的故事。
我稍稍有些失望,心想:知名度这么高的人出了本这么著名的书,结果里面就讲了些妖魔鬼怪的故事?但这一点小失望并没有搅乱旅游的兴奋,过不久,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来到了蒲家庄,可街上冷冷清清的,只有远外的吆喝声忽高忽低,我们赶紧顺着吆喝声向前走去,走近一瞧,原来是几个小滩位,我一下了发现了小滩上摆着许多小狐狸,模样俊俏,我像着了魔似的走了过去,小舅急忙跟了上去。
潍主见有顾客光顾急忙笑眯眯的迎了上来:“小朋友,买一个吧,这小狐狸辟邪的。
要买给你便宜一点吧,卖20,给你18。
”本来无心买,给滩主这么一说我有点不知所措,想买身上没钱,再说一下车就买东西,那这一路得买多少东西。
说不买,看滩主大爷这么热情,又不好意思开口,怎么办呀!好歹小舅看出来了,掏出钱包:再便宜点吧!滩主摇了摇头:“至少15。
”小舅说:“12吧。
”“不行!本来就亏了!”爸爸在这看着这场降价战什么时候也不是个头便拉起小舅就走,边走边说:“一会再买,一会再买。
”谁知背后滩主喊到:“12就12。
”爸爸转过身:“行,12。
”付过钱我摸着小狐狸,感叹一句:“真是来之不易啊。
”刚说完就感觉被人拍了一下,我回过头只见老板拿着一个琉璃用手托着放进衣服说:“小朋友买一个吧,才三块钱,还发夜光呢!”我晕,这老板也太…太精了吧。
我连连摇头说:“谢谢,我不要了,我家有。
”说完逃似的跟爸爸他们进了蒲松龄的故居——聊斋。
进了院门,呵,还挺气派!前方一口圆圆的池塘,前端一个老爷爷的雕像,不用猜就知道那是蒲松龄老先生。
游蒲松龄故居作文四年级400字

游蒲松龄故居作文四年级400字
四年级游蒲松龄故居的400字作文如下:
余今日游于蒲松龄之故居,感其生平之奇伟,敬其文墨之横溢。
故居古朴,宛如时光之舟,载余穿梭于往昔之岁月。
初入其门,但见青砖灰瓦,古木参天。
庭中花草,虽非奇珍异卉,然亦清雅可人。
屋舍之内,陈设简朴,一桌一椅,一书一砚,皆显主人之淡泊名利,惟志于文墨。
余细观其书,笔墨淋漓,字迹遒劲。
其所著《聊斋志异》,乃鬼狐仙怪之集,然寓意深远,讽喻世态。
余读之,如入幻境,心驰神往。
又闻蒲松龄生平,少时好学,长而科场失意,然未尝弃文。
穷年累月,笔耕不辍,终成一代文豪。
余叹其毅力之坚,才情之茂,真乃文人之典范也。
游毕,余心犹未平。
思蒲松龄之生平,如一部传奇,跌宕起伏,令人感慨。
其故居虽简朴,然其精神之丰富,实非金玉满堂所能及也。
今日之游,不仅赏其故居之古朴,更感其生平之不凡。
蒲松龄之精神,当为吾辈所学习。
愿吾等皆能志存高远,勤勉不辍,成就一番事业。
1/ 1。
2019年参观蒲松龄纪念馆五年级作文

是是谁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要组织到我们学校附近的蒲松龄纪念馆和聊斋宫参观游览。全班一阵欢呼,当然我也不例外,有个同学甚至把帽子都扔到了天花板上。
是谁是我们站好队,穿着整洁的校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我们一路上说说笑笑,在老师的带领下,不一会儿就到了蒲松龄故居,进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古色古香青砖青瓦的古老建筑,蒲松龄故居就坐落在这座四合院内我们踏进故居正门,迎面墙上挂着蒲松龄的大幅画像,两侧是大文豪郭沫若题写的一副:“画皮画狐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对联。“嘿嘿,”有几个同学看到蒲老先生的画像笑了起来,老师严肃地对他们说:“这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画像,他写的《聊斋志异》世界闻名,是我国八大名着之一你们怎么能耻笑他呢?”那几个无知的同学低下了头,小声说:“对不起,”老师的面孔终于多云转晴了。
事实上参观结束了,要回学校了,我们恋恋不舍的走了,可是我的心依然沉浸在欢乐当中,我回头望着蒲松龄纪念馆,想着聊斋宫,我明年还会再来。
是谁是其实我们最想看的还是聊斋宫的鬼怪狐妖,我们迫不及待的让老师和我们来到了聊斋宫。下到地宫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呲牙咧嘴的鬼怪狐仙,他们还呵呵大笑呢,真瘆人!里边那些飞狐、下油锅、下地狱、大劈棺等场景,让我心始终悬空着一个个恐怖惊险的场面,让我至今心有余悸。
是谁是聊斋宫里的一幕幕,让人想看又不敢看,想听又害怕。真是既惊险又刺激!通过参观,让我明白了世间的一些道理:“要多做好事、善事不做坏事,做了坏事会遭报应,没有好结果。
9蒲松龄故居散记

蒲松龄故居散记古老的齐鲁大地,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山东淄河边上,有一个小小的村庄——蒲家庄,我国17世纪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就诞生在那里。
蒲松龄虽不像孔子那样创立了影响整个中华民族思想的儒家学说,但他却用一支神奇的妙笔,借狐仙鬼怪之事,刺贪赃暴虐之世,以独特的视觉,高超的笔法,为后世留下一部脍炙人口的著作《聊斋志异》,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长廊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1999年初春,我有幸参观了蒲松龄故居——聊斋,至今记忆犹新。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
他生于明崇祯13年(1640年),卒于清康熙54年(1715年)。
“读书、教书、著书”这六个字,完成了他76个春秋的历史,记载了他酸甜苦辣和艰辛坎坷的人生旅程。
故居大门前,悬挂着郭沫若先生于1962年题写的“蒲松龄故居”金字门匾。
走进大门,迎面照壁前是蒲松龄先生洁白的半身汉白玉雕像,面目慈祥,两眼闪着睿智的光芒。
走进一个小花园,几尊怪石立在花草丛中,穿过两道拱门,便来到故居的主体部分——北院。
聊斋正房三间,蒲松龄就出生在这里。
正面墙上高悬“聊斋”二字,下面挂着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的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房内陈列着蒲松龄生前用过的东西。
蒲松龄一生坎坷多桀。
他虽自幼聪明过人,19岁初应试,即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但以后却屡试不弟,和当时的许多汉族平民读书人一样,他差点儿成了清朝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历史是公正的,它使天才最终能找到适合于表现自己的形式。
仕途的坎坷和社会的黑暗,使蒲松龄由一个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读书人,变成一个淡泊功名、退隐书塾的教书先生,这其间包含了多少悲愤、幽怨和痛苦的抗争。
正是由于仕途的坎坷,使他更多地接触和体验到了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能在民间文学的花丛中采花酿蜜。
据说,暮年的蒲松龄结束了他30多年的舌耕生涯,在村东满井边设茶摊,用清茶、红枣招待过往的行人,搜集创作素材,将满腔怨愤化作洋洋洒洒的二百万字的《聊斋志异》。
五年级游记作文:蒲松龄故居

五年级游记作文:蒲松龄故居
你们知道《聊斋志异》吗?在我看来,它是一部灵异小说,讲述了人和鬼之间的故事。
它的作者就是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今天我慕名参观了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在一条幽深的小巷里,我踩在石板路上,想象着当年蒲松龄走过时的情景:用手捋着胡须,长长的辫子一甩一甩的,脑袋里构思着《聊斋志异》的画面……我迈进蒲松龄的故居,这时天突然下起蒙蒙细雨,路面湿湿的,圆形的小水池里荷叶呈现出翠绿的颜色,而且每片荷叶都有一个小缺口,就像吃豆人一样。
细雨落在水池里,悄无声息,却荡起一圈圈涟漪。
房子的墙壁上覆盖着一层绿色植物,只露出了古朴的门窗和干草搭成的屋顶。
屋前的苹果树和石榴树结满了果实,不时的掉落到地上。
有一间屋子里摆放着蒲松龄用过的物品,这些物品非常陈旧,落满灰尘,仿佛带我们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
故居里有好多院落,互相连接,走起来好像迷宫一样。
我和妹妹最喜欢在花园水池里的石头上跳来跳去或者爬假山。
这次最大的收获是妈妈给我买了一套《聊斋志异》小人书,刚拿到手里我就情不自禁地翻阅起来,那些故事简直太吸引人了。
蒲松龄曾说过:“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虽然我在故居里没有找到这幅对联,但这句话牢记在我心
中,激励我为了实现目标坚持到底。
游蒲松龄故居

游蒲松龄故居清晨,我们已经安排好了行程——去淄川的蒲松龄故居。
没过多久,我们已经到了蒲家村。
青石小路,泥瓦小房,处处都显着古朴,一座座老房子像一个个老者,讲述着百年来的一个个故事。
这里的房子,往老了说,就是那些泥砖房了,有些甚至已经脱落了外壳,露出里面的一块块泥砖。
近代的,就是那些瓦屋,砖砌的房体,瓦是黑色的,院子里种了竹子,怎么看都觉得古朴、舒服。
进了蒲松龄老先生的家,门口是先生的汉白玉头像,看起来文质彬彬的,还有一撮小胡子,有股不凡的气质。
进了一个拱门,是小小的院子,拱门口有两棵紫藤,像两个沉默寡言的看门人,看着进出拱门的游人。
院内有两块碑,是在康熙年间,蒲老先生年衰时立的,上面的字由于风雨侵蚀,已经模糊不清,再加上此处曾经两次遭到破坏,所以已经有了不少大大小小的裂缝。
导游告诉我们,先生其实只有这个小院子和一间不到五十平方米的屋子,后来与邻居家合并,所以变得比原来大多了,现在的蒲松龄故居约有一千平方米。
进入主屋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画像,画像上一位老人脸上挂着笑,穿着非正品官服,戴的是非正品官帽,端坐在椅子上,这是先生生前最得意的画像。
画的两边,挂着郭沫若给先生的亲笔题字——“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正屋的桌椅已经十分老旧,上面的漆大部分都脱落了。
两边的摆设也非常简单,左边是毕家所捐献的先生曾经用过的木沙发、衣柜,右边是先生的卧室,里面陈设简单,只有一张小床、此处建议将原文的第一段划分为第一、第二段,使开头更加简洁,点明游览的地点即可。
“青石小路”“泥瓦小房”用词简练,与老房子一样具有古朴的韵味。
第一、第二段的描述,奠定了蒲松龄故居给“我”的第一感受,那就是古朴、舒服。
但为何这里会给人这样的感受?观察细致,联想丰富。
将“紫藤”比作“沉默的看门人”,形象生动,与蒲松龄故居的古朴气质融为一体。
补充导游的介绍,将蒲松龄故居原有的面积与现有的面积进行对比,突出蒲松龄当初的清贫状态。
为什么这是蒲松龄生前“最得意”的画像?此处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一大早,爸爸就告诉我了个喜讯就是可以带五个人去蒲松龄。
我高兴极了叫上了姥爷、小舅一起坐上了爸爸的车去游蒲松龄。
一路上,凉风习习,姥爷向我介绍蒲松龄,他出了本很著名的书《聊斋志异》,里面讲了一些妖魔鬼怪的故事。
我稍稍有些失望,心想:知名度这么高的人出了本这么著名的书,结果里面就讲了些妖魔鬼怪的故事?但这一点小失望并没有搅乱旅游的兴奋,过不久,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来到了蒲家庄,可街上冷冷清清的,只有远外的吆喝声忽高忽低,我们赶紧顺着吆喝声向前走去,走近一瞧,原来是几个小滩位,我一下了发现了小滩上摆着许多小狐狸,模样俊俏,我像着了魔似的走了过去,小舅急忙跟了上去。
潍主见有顾客光顾急忙笑眯眯的迎了上来:“小朋友,买一个吧,这小狐狸辟邪的。
要买给你便宜一点吧,卖20,给你18。
”本来无心买,给滩主这么一说我有点不知所措,想买身上没钱,再说一下车就买东西,那这一路得买多少东西。
说不买,看滩主大爷这么热情,又不好意思开口,怎么办呀!好歹小舅看出来了,掏出钱包:再便宜点吧!滩主摇了摇头:“至少15。
”小舅说:“12吧。
”“不行!本来就亏了!”爸爸在这看着这场降价战什么时候也不是个头便拉起小舅就走,边走边说:“一会再买,一会再买。
”谁知背后滩主喊到:“12就12。
”爸爸转过身:“行,12。
”付过钱我摸着小狐狸,感叹一句:“真是来之不易啊。
”刚说完就感觉被人拍了一下,我回过头只见老板拿着一个琉璃用手托着放进衣服说:“小朋友买一个吧,才三块钱,还发夜光呢!”我晕,这老板也太…太精了吧。
我连连摇头说:“谢谢,我不要了,我家有。
”说完逃似的跟爸爸他们进了蒲松龄的故居——聊斋。
进了院门,呵,还挺气派!前方一口圆圆的池塘,前端一个老爷爷的雕像,不用猜就知道那是蒲松龄老先生。
这院子挺大,周围全是树,树上有一个个小灯笼,真是万绿树中一点红啊!走近一看灯笼下还吊着个菱形小牌子,上面还有些字呢,哦,是猜字迷、成语、还有歇后语的,猜对可兑奖呢。
想不到这小院子不光是书香文化,还有些趣味游戏呢,可是逛了半天连什么是什么,或里面有什么传为含意我都不知道,有什么意思呢。
“有了”爸爸提议道“我们雇个导游,就行了。
”“好!”我双手赞成,爸爸转身去雇导游了。
过不多久,爸爸回来了,说:“导游一会就到。
”话刚落,一位身穿蓝色羽绒服,脖上还围了个红围巾的阿姨走了过来:“走吧”!她在前带路,我们在后面跟着来到一个小房前,导游阿姨做了个请的动作,大人跟了进去我也赶紧跟了上去。
我想蒲松龄的故居一定很豪华,带着好奇我迈过了门坎。
可里面的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冷清、破旧,不知怎的我总觉的有点阴森。
我惊愕这,这怎么可能是蒲松龄的故居。
连姥爷也在问:“这是蒲松龄的故居吗?”导游小姐还是一脸的灿烂笑容:“是啊,这本是三间,现在我们站的这间是门厅,左右两边是其它两间,由于参观原因,我们把它制成一个屋。
”说罢导游指着左边的一间房说:“”。
我看了看那间房,摆设简单,只有一个格格的书架,里面稀稀落落放几本书,因为没法进去只能在远处看,书好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没有一点亮的颜色。
在这间房间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木头做的像似椅子的东西,导游解释道:“这是古代人即可当沙发又可当床的家具。
”说罢,将手指向右边的房间说:“蒲松龄先生就是半坐在这张床上死去的。
”随后她带我们走进了一个专门为蒲松龄爷爷建的小型博物馆。
——蒲松龄博物馆进了博物馆我把脸贴在玻璃展示台上,开始看第一个展示品那是一本厚厚的书书皮是棕色的金黄色的字导游在一旁介绍着:“这是那本著名的书《聊斋志异》。
紧接着她指向一本泛黄了的本子说:“这是《聊斋志异》”。
接着她指着一本泛黄的小册子说:“这是《聊斋志异》的上半部手稿,下半部失传了。
”导游向大人们介绍着,可我的心思早扑在了一张花花绿绿的东西上,定眼一看原来是根据《聊斋志异》编的邮票,数量稀少,才有两大张。
偏过头来导游还在介绍《聊斋志异》,因为实在无聊,便走过去认真地听着“聊斋志异被翻译成了很多版本,英文版、日文版等等,其中日本还把《西游记》和它联在了一起,逛完博物馆,我还知道了很多重量级人物也去过了蒲松龄,并拍了照。
还知道了蒲松龄曾经想当官但却未能考上便写了全国闻名的《聊斋志异》,借鬼怪反映官场的黑暗。
后来我们又去了狐仙园、聊斋宫等许多地方,就不一一细说了。
伴随着快乐我们回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