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公开课教案

《丰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丰碑》的内容。
(2)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结构。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增强文化素养。
(2)领悟课文中所传递的正能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丰碑》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结构。
3. 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丰碑》的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结构。
(3)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深入理解课文所传递的正能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丰碑》的作者、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结构。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课文时的感受和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正能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丰碑》。
2.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3. 写一篇关于课文《丰碑》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场景。
语文教案《丰碑》优秀5篇

语文教案《丰碑》优秀5篇语文教案-《丰碑》篇一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步骤:(一)导入在海拔2023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来学习一篇课文“丰碑”。
(教师板书课题)(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及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学生朗读课文1.集体朗读,读准字音,语句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投影本课生字,让学生做填空练习。
4.正确理解下列词语: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袭击:本课指出其不意的打击。
恶劣:非常不好,很坏。
严峻:严肃、严厉。
覆盖:遮盖。
晶莹:光亮而透明。
冰坨:成堆的冰块。
课文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说明天气非常寒冷。
安详:形容人的表情平静,动作从容不迫。
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正确。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5.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四)自学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可能会有这样几个问题:(1)在整篇文章中,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2)文章开始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3)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五)研究问题1.自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以4人为一小组,可选一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都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l)先通过理解第l-2自然段,明确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丰碑》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丰碑》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内容:赣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第十册第8课《丰碑》二、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浓烈。
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但由于他们过着幸福优越的生活,对红军长征的艰难险恶知之甚少,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我将在本节课通过抓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的语句来让学生反复朗读、理解、体会、感悟,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从而让学生能深刻理解人物高贵品质,激发学生内心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四、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恶劣、思索、依靠、塑像等词语。
2、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描写的学习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献身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1、背景引入,介绍长征:同学们,在七十多年前,为了反动派作斗争,为了北上抗日,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小学语文《丰碑》教学设计(通用6篇)

小学语文《丰碑》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丰碑》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丰碑》教学设计(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丰碑》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1、文字投影片二框2、音乐一段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板书课题丰碑(bei)“碑”字正音、辨形。
“丰碑”是指什么?课文中的“丰碑”到底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找找答案。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教流问:知道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4、介绍时代背景《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革命不少革命战士倒下了。
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一(1)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一(1—2)二(2)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二(3—7)三(3—13)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三(8—11)四(14)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四(12—14)二、讲读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
什么叫艰难?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语?(1)“冰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这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关于《丰碑》教案三篇

《丰碑》教案关于《丰碑》教案三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丰碑》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丰碑》教案篇1教材分析:课文是根据同名小说改写的。
文章记叙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队伍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课文脉络清晰,它是以军长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对军长的侧面描写来烘托军需处长的品质。
学情分析:1.课文着力运用的人物刻画、侧面描写等表现手法,适于学生学习写作。
2.课文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课文塑造了两个干部形象,一个是对战士无比关怀的军长;一个是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的军需处长。
这种忘我精神的渗透利于学生情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设计理念: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整节课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学、会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在积淀语言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轻松地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1. 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军长的神态描写的分析学习,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侧面描写等表现手法。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学习,能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及对军长的描写,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大雪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媒体和资源:幻灯片视频短片本课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重点品读.体会精神总结全文.升华情感体会军需处长体会军长深刻感悟军需处长理解丰碑含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以他们惊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英雄赞歌。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2

五年级语文《丰碑》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丰碑》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丰碑》的阅读与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丰碑》,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2 生字词的学习:教授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对课文《丰碑》的兴趣。
3.2 课文阅读与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3 生字词学习:教授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学习成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丰碑》的理解程度。
4.2 生字词掌握情况的评估:通过生字词测试,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提供课文《丰碑》的文本,生字词卡片和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导入活动:通过展示革命先烈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英雄,为什么要纪念英雄。
6.2 课内阅读活动: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不同角色的情感变化,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6.3 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每组选一个主题,用卡片形式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问题驱动策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7.2 情境体验策略: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7.3 互助合作策略: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八章:作业设计8.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书写课后感悟,反思课文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年级语文下册《丰碑》教案、教学设计

5.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丰碑》的读后感,要求:
-结构清晰,内容充实,体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结合课文内容,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延伸至生活,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写作练习。
-组织课外参观、访谈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事迹,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6.注重情感教育,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评价,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2.强调革命先烈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丰碑》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象征意义,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短语、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深入体会革命先烈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难点,采用分层教学、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涵。
4.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丰碑》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丰碑》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丰碑》,由李本深创作。
《军需处长》这篇课文就是围绕“丰碑”这个主题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寒冷冰冻死的感人故事,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丰碑》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丰碑》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攻击、严峻、覆盖、经营、丰碑”等。
2、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3、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上课后老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
再板书一个“丰”字,让学生查字典据词定义(多,丰富;大;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的?信任同学们通过朗读,自己能够明白。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
2、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
伍坨啸劣酷袭僵倚秃塑豹覆莹特殊留意:啸 (xiào ) 劣(liè) 塑( sù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订正读音。
4、谁说说课文所讲的“丰碑”是什么,课文什么地方点明白? (课文讲的“丰碑”是一位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
)三、理解教材1、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探讨。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把军需处长比作一座丰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2、同样老师信任大家通过阅读思索,互相沟通,肯定能解决这个难题。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是依据怎样的顺序写的?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有什么相似之处?(画批在书旁)4、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相似之处,按4人小组进行沟通。
5、在全班进行沟通。
设计,小学,教学《丰碑》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重视情感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是一篇传统课文,只有当学生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情感,才能感悟人物的崇高品质,才能更有效地学习语言文字。
提供了语文丰碑的教学设计给老师们参考!
1、充分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教师利用学生已有搜集信息的能力和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对长征进行多角度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习语文奠定情感基础。
2、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创设学习氛围的工具。
3、利用网络环境开放课堂,开放学习过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宽泛的空间与条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抓住第7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感受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感受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
2、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内外结合,
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读课题引入。
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红军爬雪山的行军画面,满怀激情地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丰碑》生:齐读题目。
3、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课文讲的是一块高大的石碑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为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二、自渎、质疑、合作、探究。
1.感受艰难:这就是那只装备极差的红军队伍,在已经被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的云中山艰难地跋涉着,这支队伍将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
2.从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中知道环境恶劣。
天气恶劣,装备很差,遇到很多困难。
3.品读重点。
课文哪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军需处长?找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及外貌的句子。
4.感知形象。
从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穿着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对严寒的体验,了解军需
处长冻僵的直接原因,认识人物形象。
5.入境体验。
军需处长在死神面前表现得怎样呢?画出重点词语:坐、夹、伸、镇定、安详等词,体现了他舍已为人的精神;从“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体会到他死时,心境平和,无所求、无所怨、死得其所……)
6.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齐读。
将军看到此情景,神情有什么变化?读描写将军神情变化的句子,体会将军“严峻、抽动、吼道”的原因。
读将军“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的原因是什么?战士们是什么原因既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过渡:当将军知道冻死的是军需处长时,他有何表现?7、自己作为将军看到自己的军需处长被冻死了而难过。
从哪里体会?
体会此时将军的思想感情?
体会到将军自豪的心情,他为军需处长的精神而自豪,为红军队伍有这样的好同志而自豪。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句话,换个说法怎么说?
胜利只属于这样的队伍,不会属于别人。
为什么胜利只属于这样的队伍,不会属于别人?因为军需处长的精神和信念感染和鼓舞着每一个战士
还因为红军队伍中有无数像军需处长这样的同志更因为他们凭着坚定的革命信仰,顽强的革命意志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所以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我还知道了“这样的队伍”是一支不怕困难、怕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队伍,所以才有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三、真情朗读,颂扬英雄
气氛熏陶,读中升华。
1、在低沉的哀乐声中教师总结。
2、引导学生齐读第13自然段,男女组读,个人读。
3、讨论“晶莹的丰碑”在这里指的是什么?再一次出示军需处长冻死时的镇定、安详的画面。
理解“晶莹的丰碑”的深层含义。
军需处长那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来就像一座丰碑,他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不朽精神在我们的心目中更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4、指导怀着对军需处长的无比崇敬与怀念一起来读读12——14自然段。
再次感受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崇高精神.
四、课堂训练填空:
你是一座
你把给了
而自己却
你用你的告诉我们,红军队伍
一定能经受得住
你用你的鼓舞我们,同样告诉敌人,红军队伍是啊!你的确是我们心中的一座。
五、总结拓展,升华中心
总结:正因为在我们队伍中,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好军需处长,有关心战士的好将军,因为有许许多多这样的队伍组成了我们革命的队伍,他们凭着坚定的革命信仰、顽强的革命意志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所以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自然更能理解“丰碑”的含义。
)
丰碑
神情镇定安详冻僵的老战士衣服单薄破旧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