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篇范本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篇范本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篇范本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生活实际,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感情。

3、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大意,欣赏诗中景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感受古诗魅力。

一、以花入画,以画入诗,走进诗文。

1、以花的话题入画师:在我们的教室窗台上摆满了我们精心养植的花草,它们点缀了我们的教室,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关于这些花,你了解些什么?2、学生交流。

师:清代诗人郑燮对兰花情有独钟,他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

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郑燮的画作。

CAI显示:《兰竹石轴图》、《兰石图》、《墨兰图轴》、《山顶妙香图轴》2、师:郑燮不仅爱画兰花,而且还用写诗的方式表达对兰花的喜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于《山顶妙香图轴》上的古诗《题画兰》。

教师范读。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解题。

二、习文读诗,明了诗意。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3、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与音韵。

4、全班齐读。

5、了解诗中大意,师配乐讲述三、精读品诗,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句(一)看兰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兰花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千山顶上头)2、身边的兰花和这里的兰花进行对比:3、指导读第一句。

师:是呀,而这里的兰花却是长在“千山顶上头”呀,这么高!谁能把这种高给读出来呢?师小结并过渡:兰花,它长在千山之顶,可以俯视群山,仰望皓月,真正的怡然自得呀!它还有什么特点呢?学习第二句(一)闻香1、生:——突岩深缝妙香稠(课件显示)2、师:香吗?闻一闻!(香)哪里看出来?(妙香稠)(二)品香1、初步理解“妙香稠”的字面含义。

师:香到什么程度?(稠)读出“稠”的感受。

2、进一步体会花香的“妙”师:花香本是四溢的呀,为什么这里的花香却这么“稠”?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诗。

学生谈。

师:本该四溢的花香在突岩深缝间聚集,竟香浓到令人感到粘稠,这是多么奇妙的花香啊!来,再读这句诗,读出又粘稠又奇妙的花香来。

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七篇

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七篇

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七篇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七篇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都有哪些?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的或口语的言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渎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难点: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

3.揭题释题。

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效果。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4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4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4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文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把故事的内容演一演。

3.了解课文的内容及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老师请大家观看一个短篇,边看边思考: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3.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难生字词的读音。

(2)根据课文预习的提示,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3)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以上问题。

(l)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班上交流。

(2)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3)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起讨论交流。

三、深入学习课文,突破重难点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l)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2.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程晏子使楚教案卢嘉颖-3.全班交流。

(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对应出示三次斗智的重点句子,并相机板书。

)4.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显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指导朗读课文。

四、理清课文叙述顺序1.学生快速测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谈谈本文的写作顺序,小组间可以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相应的点拨并小结同时板书:六、布置作业1.摘抄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会写生字:“洛”。

能正确读写“洛阳”、“匆匆”等词语。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篇一一、全册教材分析及教学总目标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准确认读252个生字。

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一qi0个。

继续练习用钢笔、毛笔写字,能按字的结构写得正确、端正、匀称。

3、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

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4、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课文。

能复述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生活实际、语言环境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的大意。

6、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培养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收集信息。

8、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通顺的短文。

学习使用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所教班级为新拆分班。

学生情况还待进一步了解,根据多方了解,情况基本如下:1、少部分同学上课能认真听讲,爱动脑,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作业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但个别同学有缺交作业的现象。

2、学生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错别字多,而且知识积累也太少。

3、阅读方面,基本能流利大声朗读课内和课外读物,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基本能对文章中的人物和较为重要的句子做一定的分析和评价。

但对于主要内容和段意的概括能力尚有待于加强。

4、多数学生害怕写作文,作文语句不够通顺,条理不够清晰,内容欠具体,写作水平有待加强。

今后要训练学生善于发现,放胆想象,自由表达,创意表达的本领,养成多积累,勤练笔、善自改的习惯。

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特征,写出个性。

三、完成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维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育教案七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育教案七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育教案七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二、重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二)新课讲授1、解诗题,知诗人。

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

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

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

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育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12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斤斤计较、大失所望、熙熙攘攘、门可罗雀、无拘无束、邂逅、矜持”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边读边思,了解书的不同性格,以及不同性格的书的阅读方法。

3、了解书架上性格迥异的书,体会藏书、读书带来的各种乐趣。

二、重点和难点1、能准确理解“门可罗雀、熙熙攘攘、邂逅、矜持、蛰居”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使学生了解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性格,应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体会藏书、读书带来的各种乐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5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5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5篇)板书设计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教学反思在整个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样的评价,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评价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

只有鼓励学生大胆评价,积极营造民主、宽容、和谐的交际氛围,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获得身心的解放与自由。

这样,他们在交流时才会毫无束缚,畅所欲言,进而迸发出智慧与创造的火花。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12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讲这个故事。

4.抓住事物间的联系,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5.能找出描写水手的句子,知道它们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抓住事物间的联系,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1.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讲这个故事。

2.能找出描写水手的句子,知道它们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图片引入:你知道这是什么体育活动吗?(跳水)你们喜欢看跳水吗?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2.走近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伟大作家。

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2.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讲这个故事。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电子版五年级语文教案(通用8篇)

电子版五年级语文教案(通用8篇)

电子版五年级语文教案(通用8篇)电子版五年级语文教案篇1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l.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约摸”,大概估计。

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

读后思考:(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5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学五年级语⽂教案 教学⽬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字,理解由⽣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能有感情的⽤⾃⼰的语⾔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感受祖国⼭河的壮丽。

3、培养学⽣对⼤⾃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激发学⽣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的吗?你见过其他颜⾊的树林吗?激发学⽣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篇新课⽂《红树林》(板题,⽣齐读课题) ⼆、初读全⽂、整体感知 1、学⽣⾃由朗读课⽂,把⽣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多读⼏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的情况。

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 4、⼩结。

三、学习课⽂,理解重点部分。

1.指读课⽂,想⼀想:作者是从哪⼏个⽅⾯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练读:请你选择⾃⼰喜欢的段落读⼀读,说说你的感受。

(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美读 四、总结全⽂ 1、学完课⽂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摘抄⽣字新词,背诵⾃⼰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课时 ⼀、总体把握: 1、熟读课⽂,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的句⼦。

2、结合课⽂,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内容探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作者是从哪⼏个⽅⾯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的提纲。

三、听写⽣字⽣词,纠错 四、⼩练笔:描写⾃⼰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红树林 神奇 美丽 奉献2.⼩学五年级语⽂教案 教学⽬标: 1、能正确认读“摄”等4个⽣字新词;正确读写“抵”等9个字和“⼨草不⽣”等9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理解词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11 牛郎织女(二)
(部编教材五上 11课)
李婷王艳丽任志英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水头明德小学
【教学简案】
一课时
【教学详案】
课前预习:
1.读: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全文,做到边读边想,了解故事的结局。

2.背:背诵《乞巧》《鹊桥仙》
教学内容:
把握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配文字。

教学目标:
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出故事主要内容。

2.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教学重点:
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教学难点:
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走进故事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背诵古诗《乞巧》《鹊桥仙》,你们背会了吗?”
“请大家一起背诵一下这两首古诗吧!”
“耳熟能详的七夕诗词,让我们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牛郎织女(二)》。


板书课题:牛郎织女(二)
【设计意图】课堂应该是轻松、有趣、简朴的。

这节课以简单的背诵七夕古诗开头,既承接了上一课的学习内容,又引出了新的问题。

二、新授
探究一:回顾情节,明确任务。

1.上篇课文我们学了《牛郎织女(一)》,故事的主要情节有哪些呢?
2.阅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来对课文进行大改造,为传播民间故事尽一份力。

那咱们除了讲和演,还可以怎样展示这个故事呢?学习提示给了我们一个新颖的方法,用连环画的形式把主要情节展现出来。


(课件出示)课前
小结:像这样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借助串联小标题的方法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学习提示又告诉我们还可以把梳理的主要情节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设计意图】用串联小标题的方法让孩子们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这时,出示课前导语,既明确了新的学习任务,又激发了创作的欲望。

探究二:引导观察,由扶到放。

1.整个《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了然于胸,如果让你给《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连环画,你打算画哪些内容呢?学生自由发言
2. 观察插图,示范引导。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鹊桥相见,合家团圆”这个情节,在课文的哪一部分?”
(1)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这幅画面中有哪些主要人物,还有哪些景物?
(2)欣赏插图,聚焦动作、神态。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当时的牛郎、织女和孩子们各自又做了什么动作,流露出怎样的神情?”
(课件出示)表格
小结:在给连环画配文字时,主要人物的关键动作、神态一定要描绘出来,这样才会有“画面感”。

(3)根据这些主要人物及景物,你会配上哪些文字呢?再次阅读课文第八自然段的内容,删减文字,概括出主要内容。

(4)学生交流反馈。

小结:连环画不仅要有画面,还要配上文字。

通过文字的描述才能让我们更清晰的了解故事的变化,才会让固定的画面在我们的脑海中动起来。

【设计意图】教师以故事情节之一“鹊桥相见,合家团圆”为例,教给学生绘制方法,和学生合作完成该情节的连环画绘制,为学生自主创作提供方法指导。

三、练习
1.老师分配任务,学生小组分工合作。

小组成员依据特长,分工合作,完成其他情节的连环画构图与创作。

2.迁移方法,自主创作。

(1)出示具体要求:
一是列出每幅画面的场景、人物、事件。

二是为画面配文,语言简洁概括。

(2)分组完成,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穿插指导。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了解图画不仅要关注场景、人物、事件之外,还应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这样才具有“画面”感。

而连环画配文字,则提高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概括能力。

四、小结
1.自主谈感受:通过读故事、画故事,牛郎和织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教师小结。

3.拓展延伸。

出示资料袋:分布在银河两例的幸牛星和织女星,看起来是一“水”之隔。

其实距离十分遥远。

人们根据他们的名字,创作出《牛郎织女》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

借着牛郎织女的故事, 人们不仅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歌颂了坚贞诚挚的爱,还赋予了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

牛郎织女追求的美满爱情,确实胜过人间无数。

3.引读:你们看,牛郎的面前出现了一条天河,作为凡人的牛郎怎么能过去呢?他飞不过去,但他愿意守在天河边等待,哪怕等上百年千年。

织女呢?她也在岸边等待,
从相识到守到最后相望,再宽的天河也隔不断牛郎织女的决心。

他们的决心感动了万物众生,所以喜鹊来了——(学生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借助资料拓展延伸,增长了学生的见闻,并创设情景朗读,将课堂的情感推向高潮。

五、作业
借助给故事绘制连环画的形式,学习抓住关键词,并创造性的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符合孩子们的认知特点,将课堂的内容拓展到课外,逐步训练和培养理解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11.牛郎织女(二)
设计连环画
画面文字
场景人物事件语言简洁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