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数声鶗鴂》原文及翻译
《千秋岁·数声鶗鴂》原文及翻译

《千秋岁·数声鶗鴂》原文及翻译这首词是写爱情横遭阻抑的幽怨情怀和坚决不移的信念。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千秋岁·数声鶗鴂》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及译文:张先〔宋代〕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
惜春更把残红折。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翻译:杜鹃声声,又来向人们报道春时光景即将逝去。
惜春人更是想将那残花折下,挽留点点春意。
不料梅子青时,便被无情的风暴突袭。
看那庭中的柳树,在无人的园中整日随风飞絮如飘雪。
切莫把琵琶的细弦拨动,细弦能够诉说出极致的怨恨。
天不会老去,爱情也永远不会断绝。
多情的心就像那双丝网,中间有千千万万个结。
中夜已经过去了,东方未白,尚留一弯残月。
赏析:这首《千秋岁》写的是悲欢离合之情,声调激越,极尽曲折幽怨之能事。
上片完全运用描写景物来烘托、暗示美好爱情横遭阻抑的沉痛之情。
起句把鸣声悲切的鶗鴂提出来,诏告美好的春光又过去了。
源出《离骚》“恐鶗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从“又”字看,他们相爱已经不止一年了,可是由于遭到阻力,这伤情却和春天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惜春之情油然而生,故有“惜春更把残红折”之举动。
所谓“残红”,象征着被破坏而犹坚贞的爱情。
一个“折”字更能表达出对于经过风雨摧残的爱情的无比珍惜。
紧接着“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是上片最为重要的两句:表面上是写时令,写景物,但用的是语意双关,说的是爱情遭受破坏。
“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是正常的,而梅子青时,便被无情的风暴突袭,便是灾难了。
青春初恋遭此打击,情何以堪!经过这场灾难,美好的春光便又鶗鴂声中归去。
被冷落的受害者这时也和柳树一样,一任爱情如柳絮一般逝去了。
换头“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两句来得很突然。
幺弦,琵琶第四弦。
弦幺怨极,就必然发出倾诉不平的最强音。
这种极怨的气势下,受害者接着表示其反抗的决心,“天不老,情难绝”。
《千秋岁》原文及赏析

《千秋岁》原文及赏析《千秋岁》原文及赏析10篇《千秋岁》原文及赏析1原文:想风流态,种种般般媚。
恨别离时太容易。
香笺欲写相思意,相思泪滴香笺字。
画堂深,银烛暗,重门闭。
似当日欢娱何日遂。
愿早早相逢重设誓。
美景良辰莫轻拌,鸳鸯帐里鸳鸯被,鸳鸯枕上鸳鸯睡。
似恁地,长恁地,千秋岁。
诗词赏析:这首词是流传于北宋年间的一首无名氏作的词,宋徽宗政和七年,流传于邻邦高丽(今朝鲜),后失传,幸而在朝鲜《高丽史·乐志》中保存下来。
此词语言俚俗,但表达了市丹青年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艺术表现直率朴实,是一首很有水准的诗词。
这首词以男性、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表现的情感率直,内容也是有关桑间之情濮上之意这类词。
上片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相思之情。
“想风流态”二句,表达作者对初次欢会时对她的深刻印象。
一个“想”字直抒情怀,表现了对意中人难以泯灭的印象。
作者运笔巧妙,对意中人的描述,没有一句具体的描绘,但句中流露中“她”体态风流,媚力四射,无一处不取悦于人,无一处不具有女性的魅力,使人不由自主地感到他意中人妖娆的外貌与内心的多情。
“恨别离时”三句又用一个“恨”字转入对别后相思的叙述。
爱之愈深恨之愈深,而此时的“恨”更是此人感到主人公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
“恨”只为“别离时太言易”,惋惜相聚时的短暂,“恨”只恨“相思泪滴香笺字”,相思之苦,眷恋之深跃然纸上。
“画堂深”三句补充说明了相思痛苦的缘由:却只见画虚深远,门户重重,鱼雁难传,相见无时,即使相思句写万言,相思泪湿香笺也无剂无事,一片绝望之情。
下片表现主人公对未来的美好设想与美好祝愿。
“似当日”一句承前启后,既说明相见无日之意,相会无期之苦,又满怀对未来的美好遐想。
“愿早早”二句以一个“愿”字使主人公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代替愁苦的情调。
“美景良辰”三句表现了主人公与其意中人对未来美好爱情生活的憧憬。
主人公此时深深感到青春时光的美好决不应虚度,欢娱的相会不能轻易分离。
张先描写爱情的诗词《千秋岁》鉴赏

张先描写爱情的诗词《千秋岁》鉴赏《千秋岁》宋·张先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
惜春更把残红折。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凝残月”一作“孤灯灭”)【赏析】“天不老,情难绝”这两句是情绪激越的爱情誓言,用天之“不老”,来写情之“难绝”,虽然爱情已经被摧残,但心中的情是不死不灭的。
行文至此,情感的抒发也到了高潮。
紧接着用一比喻句“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进一步来写情比金坚的执着信念。
“丝”谐“思”,心中有无穷思念,就像是一个情网,他们通过千万个结,把彼此牢牢实实地系住,谁想破坏都是徒劳的;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心中的愁怨也如正如双织网,柔情百结,难以释怀。
这几句是全词表达思想感情的高峰,柔中带刚,情感热烈,深刻有力,将愁情怨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扩展阅读:张先的文学创作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
语言工巧。
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
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
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
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
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
《一丛花令》中有“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比拟新颖而饶有风趣,可谓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动极为细腻而又生动,从而拥有“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具见阿袁《宋词故事——意中人欲弄花影》)。
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
他的诗歌在当时也享有盛名。
其词意韵恬淡,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影响巨大,他是使词由小令转向慢词的过渡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
张先词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善于以工巧之笔表现一种朦胧的美。
他以善于用“影”字。
宋祁很赞赏他〔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称之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遯斋闲览》)。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出自宋代张先的《千秋岁·数声鶗鴂》数声鶗鴂。
又报芳菲歇。
惜春更把残红折。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
怨极弦能说。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凝残月一作:孤灯灭)1全文赏析这首《千秋岁》写的是悲欢离合之情,声调激越,极尽曲折幽怨之能事。
上片完全运用描写景物来烘托、暗示美好爱情横遭阻抑的沉痛之情。
起句把鸣声悲切的鶗鴂提出来,诏告美好的春光又过去了。
源出《离骚》“恐鶗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从“又”字看,他们相爱已经不止一年了,可是由于遭到阻力,这伤情却和春天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惜春之情油然而生,故有“惜春更把残红折”之举动。
所谓“残红”,象征着被破坏而犹坚贞的爱情。
一个“折”字更能表达出对于经过风雨摧残的爱情的无比珍惜。
紧接着“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是上片最为重要的两句:表面上是写时令,写景物,但用的是语意双关,说的是爱情遭受破坏。
“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是正常的,而梅子青时,便被无情的风暴突袭,便是灾难了。
青春初恋遭此打击,情何以堪!经过这场灾难,美好的春光便又鶗鴂声中归去。
被冷落的受害者这时也和柳树一样,一任爱情如柳絮一般逝去了。
换头“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两句来得很突然。
幺弦,琵琶第四弦。
《千秋岁引》的译文与赏析

《千秋岁引》的译文与赏析《千秋岁引》的译文与赏析千秋岁引王安石北宋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释】:①千秋岁引:列入《钦定词谱》,王安石创调。
②砧(zhēn):捣衣石。
③“东归”二句:是说秋季燕子归去,大雁南飞。
【译文】:客馆中传出寒砧声,孤城上号角声悲悲切切,一片秋声入耳。
东归的海燕向海上飞去,南来的鸿雁在沙头停落。
楚台之风,庾楼之月,令人赏心悦目,却都如就是昨天的情景。
人生无可奈何,被名利所束缚;无可奈何,被各种无聊杂事所误。
可惜这种风流美景总是闲却,我却在名利场中消耗自己。
当初徒自像丁令威那样明白,一个人飞向华表,留下那首诗歌,而今又耽误了秦楼之约。
梦尽之时,酒醒之后,我在独自细细地思量着。
【赏析】:这首词立意高远,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眼光和气魄。
从词的'内容来看,当时王安石在宋神宗九年(公元706年)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所作。
作为一个勇于进取的政治家,王安石的诗词多有风云之气,这首词则反映了他消极的一面,从词的情调上看,很可能是他推选新法失败,退居金陵时所作。
上片以“登临送目”开头,先总说景色及感受,依次逐项提出,后总赞为“画图难足”。
下片言情。
换头处三句,是作者见到“楚台风,庾楼月”的风月依旧,人事已非而司出了人生的空虚,大有看破红尘之慨。
或谓此词别有寄托,反映出作者对于仕与隐、进与退的矛盾心情。
本词是秋日对景抒怀之作。
上片描写秋色秋光,有声有色,如在目前;下片抒人生之深慨,是过来人的悟悟,足以儆人。
作者大半生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生活,历经坎坷艰危,满含怨愤退隐金陵。
结三句用欲进先退之法抒情,更加凄婉。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
辞意顿折以两个“无奈”强烈表达身途,身不由己的苦衷,揭明词人悲秋原因:“名利缚,”,“情担阁”,即名缰利索缚人心性,世情谷态耽搁人生。
王安石《千秋岁引 秋景》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安石《千秋岁引秋景》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千秋岁引秋景》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廊。
①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②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③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④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⑤【注释】①别馆,客馆。
砧(zhen真),捣衣石,这里指捣衣的声音。
画角:古代一种管乐器,形如竹筒,本细末大,用竹木或皮革制成,因外形绘彩,故称画角。
发声凄厉高亢,军中用以报昏晓。
②楚台风:语本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至,王乃披襟以当之曰:‘快哉此风’”。
庾楼月:语本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晋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据胡床咏谑。
”③风流:风流韵事,指文人诗歌吟咏,琴棋书画之类的活动。
④华表语:语本《续搜神记》:“辽东城门有华表柱,有鹤集其上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⑤梦阑:梦醒。
【译文】凄清的旅舍,在一座孤城中座落,远处传来捣衣的砧声,时时杂着几声凄厉的画角。
一派秋声、秋色,悄然溶入了这寥落的城廓。
东归的燕子从海上离去,南来的鸿雁向沙头飞落。
宋玉笔下的楚台快哉之风,《世说新语》所载的庾亮欣赏的南楼之月,美丽的景色依稀如昨。
可叹我被那些世俗名利束缚,可叹那些良辰美景,风流雅事、自在生活,尽被耽搁!当年华表柱上的鹤语白白留下,我终于误了秦楼密约。
此时正是梦残时,酒醒后,寂寞一人思量着。
(绿冰译)【集评】明杨慎:“荆公此词,大有感慨,大有见道语,既勘破乃尔,何执拗新法,铲灭正人哉?”(《词品》)明·李攀龙:“不着一愁语,而寂寞景色,隐隐在目,洵一幅秋光图,最堪把玩。
”(《草堂诗余隽》)明·沈际飞:“媚出于老,流动出于整齐,其笔墨自不可议。
”(《草堂诗余正集》) 清·先著、程洪:“‘无奈’数语鄙俚,然首尾实是词家法门。
千秋岁秦观翻译

千秋岁秦观翻译千秋岁秦观翻译 引导语:秦观《千秋岁·⽔边沙外》词作于诗⼈坐元祐党祸,贬杭州通判,⼜坐御史刘拯论增损《神宗实录》中途改贬监处州酒税,政治上的打击接连⽽来之时。
下⾯是这⾸词的翻译,欢迎⼤家阅读学习。
千秋岁① 秦观 ⽔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带。
⼈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
携⼿处,今谁在?⽇边清梦断,镜⾥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
此词作于词⼈被贬处州时。
②西池:汴京(开封)⾦明池。
③鹓鹭:两种鸟,这⾥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翻译: 浅浅春寒,从溪⽔边、城郭旁悄⼀悄地溜⾛了。
花影摇曳,莺声呖呖。
因⼈在外地漂零,不能在⼀起喝酒,彼此相思,⾐带也宽松了。
所等之⼈迟迟不来,同⾃⼰相对的只有黄昏天边的碧云。
⼀忆往昔汴京⾦明池相会,同僚们⼀块乘车出游。
握⼿⾔观处,今⽇还有谁在?回到皇帝⾝边的好梦破灭了,⼀照镜⼦才发现容颜渐⽼。
好的光景不再,官僚们的愁苦如海深。
鉴赏: 陈廷焯《⽩⾬斋词话》卷六云:“少游词寄慨⾝世,闲情有情思。
”⼜云:“他⼈之词,词才也;少游,词⼼也。
得之于内,不可以传。
”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将⾝世之感打并⼊艳情,⼜是⼀法。
”少游此作就是将⾝世之感融⼊艳情⼩词,感情深挚悲切。
这种悲切之情,通过全词浓郁的意境渲染来表达,⾔有尽⽽意⽆穷。
词作于诗⼈坐元祐党祸,贬杭州通判,⼜坐御史刘拯论增损《神宗实录》中途改贬监处州酒税,政治上的打击接连⽽来之时。
“⽔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此四句是写景,处州城外有⼤溪,沙滩。
此时春寒已退,该是晚春时节了。
后两句似出⾃晚唐杜荀鹤《春宫怨》诗:“风暖鸟声碎,⽇⾼花影重”,状花影摇曳,莺声间关,形象⽣动,摹写精当。
⽤“乱”和“碎”来形容花多,同时也传递出词⼈⼼绪的纷乱,荡然⽆绪。
可谓以乐景写哀情,给⼈以凄迷的感受。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带。
千秋岁秦观译文

千秋岁秦观译文千秋岁秦观译文引导语:秦观的《千秋岁·水边沙外》以“春”贯穿全篇,“今春”和“昔春”,“盛春”到“暮春”,以时间的跨度,将不同的时空和昔盛今衰等感受,个人的命运融合为一,创造出完整的意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译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千秋岁·水边沙外作者: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韵译浅水边,沙洲外,城郊早春的寒气悄然尽退。
枝头繁花,晴光下的倩影,纷乱如坠地颠颤微微。
流莺在花丛,轻巧的啼啭声,听来太急促,太细碎。
啊,只身飘零,消愁的酒盏渐疏,难得有一回酣然沉醉。
日复一日的思念,心身已煎熬成枯灰。
相知相惜的挚友,迢迢阻隔,眼前,悠悠碧云,沉沉暮色,相对。
想当年,志士俊才共赴西池盛会,一时豪情逸兴,华车宝马驱弛如飞。
不料风云突变,如今,看携手同游处,剩几人未折摧?啊,秉舟绕过日月,那梦已断毁,只有镜中古铜色,照出红润的容颜已非。
春,去了落花千点万点,飘飞着残败的衰颓,牵起一怀愁绪,如海,潮涌潮推。
散译浅浅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悄一悄地溜走了。
花影摇曳,莺声呖呖。
因人在外地漂零,不能在一起喝酒,彼此相思,衣带也宽松了。
所等之人迟迟不来,同自己相对的只有黄昏天边的碧云。
一忆往昔汴京金明池相会,同僚们一块乘车出游。
握手言观处,今日还有谁在?回到皇帝身边的好梦破灭了,一照镜子才发现容颜渐老。
好的光景不再,官僚们的愁苦如海深。
注释①碎:形容莺声细碎。
②飘零:飘泊。
疏酒盏:多时不饮酒。
③宽衣带:谓人变瘦。
④西池:故址在丹阳(今南京市),这里借指北宋京都开封西郑门西北之金明池二秦观于元佑间居京时,与诸同僚有金明池之游会。
⑤鹓鹭:鹓(yuān)鹭,谓朝官之行列,如鹓鸟和鹭鸟排列整齐有序。
《隋书·音乐志》:“怀黄绾白,鹓鹭成行”,鹓鹭即指朝廷百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秋岁·数声鶗鴂》原文及翻译导读:一、《千秋岁·数声鶗鴂》原文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
惜春更把残红折。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凝残月一作:孤灯灭)
二、《千秋岁·数声鶗鴂》原文翻译
数声杜鹃的鸣啼,又报告烂漫春光将要凋谢。
惜春人更想将那残花折。
怎奈何雨虽轻柔风却猛烈,正赶上这梅子发青的暮春时节。
看那永丰坊的柳树,在无人的园中整日撒飞絮如飘雪。
切莫把琵琶的细弦拨动,我深深的哀怨细弦也难倾泻。
天如有情不会老,真情永不会灭绝。
多情的心就像那双丝网,中间有千千万万个结。
中夜已经过去了,东方未白,尚留一弯残月。
三、《千秋岁·数声鶗鴂》作者介绍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天圣八年(1030)进士。
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
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
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
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
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