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泵的结构及原理

合集下载

真空泵的工作原理

真空泵的工作原理

真空泵的工作原理一、引言真空泵是一种用于产生和维持真空的设备,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和科学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真空泵的工作原理,包括真空泵的分类、工作原理和关键部件。

二、真空泵的分类根据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真空泵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机械泵:机械泵利用机械运动产生真空。

常见的机械泵有旋片泵、涡旋泵和罗茨泵等。

2.扩散泵:扩散泵利用分子扩散原理来排除气体。

常见的扩散泵有油封扩散泵和干式扩散泵。

3.分子泵:分子泵利用高速旋转的转子将气体分子抛出真空室,从而实现真空。

常见的分子泵有离心分子泵和轴向分子泵。

4.根引泵:根引泵是一种容积泵,通过旋转的叶片来产生真空。

5.离心泵:离心泵利用离心力将气体分离出真空室。

三、机械泵的工作原理机械泵是最常见的一种真空泵,下面将详细介绍机械泵的工作原理:1.旋片泵的工作原理:旋片泵由一个旋转的偏心转子和一个固定的旋转器壳组成。

当转子旋转时,由于偏心距的存在,转子与壳体之间形成一系列不断变化的密封腔。

当转子旋转时,密封腔逐渐变大,气体被吸入密封腔。

随着转子的旋转,密封腔逐渐变小,气体被压缩并排出泵体。

2.涡旋泵的工作原理:涡旋泵由一个旋转的叶轮和一个固定的螺旋壳体组成。

当叶轮旋转时,气体被吸入叶轮的吸气侧,然后沿着螺旋壳体的螺旋通道被压缩并排出泵体。

3.罗茨泵的工作原理:罗茨泵由两个相互啮合的旋转叶轮组成。

当叶轮旋转时,气体被吸入叶轮的吸气侧,并被压缩并排出泵体。

四、关键部件除了不同类型的真空泵具有各自特定的工作原理外,它们还包括一些共同的关键部件,如:1.泵体:真空泵的外壳,用于容纳和支撑其他部件。

2.转子或叶轮:通过旋转来产生真空或压缩气体。

3.密封腔或螺旋通道:用于容纳气体,并在旋转过程中改变体积。

4.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转子或叶轮旋转的电机或其他动力源。

5.冷却系统:用于冷却泵体和关键部件,以防止过热。

6.气体进出口:用于气体的吸入和排出。

五、真空泵的工作过程真空泵的工作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启动真空泵:通过启动驱动装置,使转子或叶轮开始旋转。

各种真空泵的工作原理

各种真空泵的工作原理
4.2吸附泵的工作过程:吸附泵通过吸附剂吸附气体,将气体份子附着在吸附剂表面。随着吸附剂的饱和,需要对吸附剂进行再生,将吸附的气体释放出来。
4.3吸附泵的应用:吸附泵适合于抽取低压气体和有毒气体,常用于实验室和化学工业中的真空处理。
五、份子泵的工作原理:
5.1份子泵的结构:份子泵由转子、定子和排气口组成。转子高速旋转,产生高速气体份子流,将气体排出。
1.2离心泵的工作过程:当机电启动时,叶轮开始旋转,离心力使气体进入泵壳。随着叶轮的旋转,气体被压缩并排出泵壳。
1.3离心泵的应用:离心泵适合于抽取大量气体,常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真空处理和抽取大气体。
二、旋片泵的工作原理:
2.1旋片泵的结构:旋片泵由机电、旋片、泵壳和出口管组成。机电带动旋片旋转,通过离心力将气体抽入泵壳,然后通过出口管排出。
3.2涡旋泵的工作过程:机电启动旋叶片与泵壳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小,气体被压缩并排出泵壳。
3.3涡旋泵的应用:涡旋泵适合于抽取高压气体,常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真空处理和抽取高压气体。
四、吸附泵的工作原理:
4.1吸附泵的结构:吸附泵由吸附剂、泵体和排气口组成。吸附剂吸附气体,泵体提供真空环境,排气口用于排出气体。
5.2份子泵的工作过程:转子高速旋转时,气体份子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被排出。在份子泵中,气体份子流的速度比较高,从而实现高真空的抽取效果。
5.3份子泵的应用:份子泵适合于抽取超高真空,常用于科学研究和半导体创造等领域。
结论:
各种真空泵都有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离心泵、旋片泵和涡旋泵适合于不同量级的气体抽取,而吸附泵和份子泵则适合于特殊气体和高真空的抽取。了解这些真空泵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2.2旋片泵的工作过程:机电启动后,旋片开始旋转,离心力使气体进入泵壳。旋片与泵壳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小,气体被压缩并排出泵壳。

真空泵的工作原理

真空泵的工作原理

真空泵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真空泵是一种用于抽取气体并产生真空的设备。

它在许多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医疗设备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真空泵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基本原理、工作过程和常见类型。

一、真空泵的基本原理:1.1 分子撞击抽气原理:真空泵通过在泵腔内部产生高速运动的转子或活塞,使气体分子与转子或活塞相撞,从而产生气体分子的动量传递,将气体抽出。

1.2 压缩抽气原理:真空泵通过减小泵腔的体积,使气体分子被压缩,从而增加气体分子的密度和压力,进而将气体抽出。

1.3 扩散抽气原理:真空泵通过在气体分子之间施加电场或磁场,使气体分子产生扩散运动,从而将气体抽出。

二、真空泵的工作过程:2.1 吸入气体:真空泵在工作过程中,通过进气口吸入气体。

气体进入泵腔后,根据不同的抽气原理,经过一系列的过程进行抽气。

2.2 压缩气体:在泵腔内部,真空泵通过转子或活塞的运动,将气体分子进行压缩,使气体的密度和压力增加。

2.3 排出气体:经过压缩后,气体被排出泵腔,进入排气管道或容器中。

排出的气体可以被进一步处理或利用。

三、真空泵的常见类型:3.1 机械泵:机械泵是真空泵的一种常见类型,它通过机械运动产生抽气效果。

常见的机械泵包括旋片泵、涡旋泵和螺杆泵等。

3.2 扩散泵:扩散泵利用扩散抽气原理,通过施加电场或磁场使气体分子扩散,从而实现抽气效果。

3.3 分子泵:分子泵利用分子撞击抽气原理,通过高速旋转的转子或活塞,将气体分子与转子或活塞相撞,从而实现抽气效果。

四、真空泵的应用领域:4.1 科学研究:真空泵在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如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和生物实验等。

它可以提供高真空环境,满足实验的需求。

4.2 工业生产:真空泵在工业生产中用于抽取气体,如真空冷冻、真空干燥和真空包装等。

它可以提供稳定的真空环境,提高生产效率。

4.3 医疗设备:真空泵在医疗设备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医用吸引器和血液透析机等。

它可以提供强力的吸引力,帮助医疗操作和治疗。

真空泵泵头工作原理

真空泵泵头工作原理

真空泵泵头工作原理
真空泵泵头是真空泵的关键部件,负责实现气体的吸入、排出和加速流动。

泵头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压缩机械原理:真空泵泵头利用柱塞、螺杆、回转叶片或者旋片等组件,通过机械的方式压缩气体。

在泵头内部,气体被泵头的动力部件压缩和挤压,使气体的压力增加。

2. 分子撞击原理:真空泵泵头内部通常设置有分子排量器,利用高速运动的抛物线形状凸轮和分子撞击的特性,实现气体分子的平均速度增加。

分子排量器通过连续的碰撞将气体分子向泵头出口推动。

3. 转子动力原理:真空泵泵头的柱塞、螺杆、回转叶片或者旋片等运动部件通过机械力或电力驱动快速旋转或往复运动,从而增加气体分子的动能和速度,实现气体的吸入。

4. 减压原理:真空泵泵头在工作过程中,通常会通过减小泵头内部的容器体积,使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从而实现气体的减压和排净。

通过以上工作原理,真空泵泵头能够吸入气体并将其推向真空泵的出口,实现气体的抽取和排放,从而达到创建真空环境的目的。

真空泵的工作原理

真空泵的工作原理

真空泵的工作原理一、引言真空泵是一种用于抽取气体并创建真空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真空泵的工作原理,并分析其组成部份和工作过程。

二、真空泵的组成部份1. 主体结构:真空泵通常由泵体、机电和控制系统组成。

泵体是真空泵的主要部份,通常由铸铁或者不锈钢制成,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耐腐蚀性。

2. 叶轮:叶轮是真空泵内部的旋转部件,通常由铝合金或者不锈钢制成。

叶轮的旋转运动通过机电驱动,产生负压并抽取气体。

3. 导叶:导叶位于叶轮周围,用于引导气体流向出口,并增加真空泵的效率。

4. 机械密封:机械密封用于防止气体泄漏,通常由硬质合金或者陶瓷制成,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密封性能。

5. 冷却系统:真空泵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冷却系统用于降低泵体温度,确保泵的正常运行。

三、真空泵的工作原理真空泵的工作原理基于负压原理和离心力原理。

1. 负压原理:真空泵通过旋转叶轮产生离心力,使气体份子在叶轮的作用下从进口处进入泵体。

随着叶轮的旋转,气体份子被迫向外挪移,形成低压区域。

在低压区域内,气体份子受到较大的离心力作用,从而被抽取到泵体内部。

通过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真空泵可以将气体抽取至所需真空度。

2. 离心力原理:真空泵的叶轮通过机电驱动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

离心力使得气体份子受到向外的推力,从而被抽取到泵体内部。

同时,离心力也将气体份子压缩,增加气体份子之间的碰撞频率,进一步促进气体的抽取。

四、真空泵的工作过程真空泵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启动阶段:当真空泵启动时,机电开始驱动叶轮高速旋转。

在启动阶段,泵体内部的气体被迅速抽取,形成较低的压力。

2. 压缩阶段:随着叶轮的旋转,气体份子被压缩并进一步抽取。

在这个阶段,真空泵会产生较高的真空度。

3. 稳定阶段:当真空泵达到所需真空度后,泵体内部的压力保持稳定。

在稳定阶段,真空泵持续抽取气体,保持系统处于所需真空状态。

4. 住手阶段:当工作完成或者需要住手真空泵时,机电住手驱动叶轮旋转。

真空泵的工作原理

真空泵的工作原理

真空泵的工作原理真空泵,作为一种常见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科研和医疗等领域。

它主要用于抽取容器或系统中的气体,从而产生真空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真空泵的工作原理和相关知识。

一、真空泵的基本组成真空泵主要由排气口、活塞、柱塞、凸轮、机壳和电机等部分组成。

排气口是气体排出的通道,活塞和柱塞构成泵腔,凸轮通过电机驱动活塞和柱塞的运动,机壳起到保护和支撑的作用。

二、真空泵的工作原理1. 排气过程当电机启动后,凸轮开始旋转,带动活塞和柱塞一起向上运动。

此时,泵腔内的压力降低,使泵腔与进气口之间产生差压。

外部气体通过进气口流入泵腔,随后随着活塞和柱塞的继续上升,泵腔内的气体被排出泵体,进入排气口,并被泵出系统。

2. 吸入过程当活塞和柱塞达到最高点后,开始向下运动。

此时,泵腔与进气口之间产生差压,外部气体通过进气口流入泵腔。

随着活塞和柱塞的继续下降,泵腔内的气体被进一步压缩,同时泵腔的体积减小。

当活塞和柱塞接近最低点时,泵腔内的气体压力继续升高,达到一定数值后,气体无法回流,被迫排出泵腔。

3. 循环过程随着凸轮的旋转,活塞和柱塞不断地上下运动,形成排气和吸入的循环过程。

每次运动都可以排出一部分气体,使泵腔内的压力不断降低,最终实现产生真空环境的目的。

三、真空泵的分类及应用真空泵根据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离心泵、容积泵、磁悬浮分子泵、旋片泵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真空泵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1. 离心泵离心泵通过快速旋转的叶轮产生离心力,将气体抛出泵体,达到抽取气体的目的。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工业和化工等领域。

2. 容积泵容积泵依靠容积的变化实现气体的抽取。

常见的容积泵有活塞泵和螺杆泵。

活塞泵通过活塞的上下运动改变泵腔的容积;螺杆泵则通过螺杆的旋转运动改变泵腔的容积。

容积泵适用于实验室和科研领域。

3. 磁悬浮分子泵磁悬浮分子泵采用气体分子撞击旋转子的方式进行气体抽取。

它具有无摩擦、无磨损和无油污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光伏产业和超高真空系统等领域。

真空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真空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真空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单级旋片式真空泵的结构旋片式油封机械真空泵结构。

它是一种油封式旋转机械真空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高真空的前级泵。

即可以和增压泵、油扩散泵组成机组。

1.单级旋片式真空泵结构作为单级旋片式真空泵只有一个工作室,它主要由定子、转子、旋片组成。

转子偏心地置于定子内。

转子梢中装有两块旋片,两旋片之间装有弹簧。

依靠弹簧的弹力和泵旋转时的离心力使旋片紧贴于泵壁。

一般将泵腔分成三部分:从进气竹到旋)牛分隔的空间称吸夕(空间,由两旋片同泵壁分附出的空间称为膨胀压缩空间;排气阀到旋片分隔的空间称.排气空间。

如旋片处于垂充位置时,则把泵腔分成二部分(即吸气空间和排气空间).但不管旋片处于什么位置,它始终把进气门和排气口分开。

排气阀浸在油里的目的是防止大气返流进入泵内。

为了防止电源突然停电泵油返流入真空容器内,在进气口管道上安装一个电磁阀,一旦停电,电滋阀随把通道堵死,开泵抽气时,电磁阀吸上,通道打开。

2.单级旋片式真空泵工作原理当转子在定子内旋转时,吸气空间的容积逐渐增大而把被抽空问中气沐吸入吸气空间。

同时排气空间的容积逐渐缩小,将前一周期已吸入的气体压缩,当气体压力足够高,即大于油的重力和阀片弹力之和时,被抽气体顶开排气阀,穿过油层由排气管排出。

旋片式真空泵在工作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位置。

(1)旋片1处于垂直位置,并与转子和定子问的固定切点4重合,吸气过程尚未开始。

(2)旋片1从A点转过一定角度,吸气空间逐渐增大气体便从被抽空问通过进气口进入吸气空间。

(3)旋片1到达水平位置,旋片2正好将进气口封死,气体不再进入吸气空间,吸气量达到最大。

(4)旋片继续旋转,被封闭在旋片1、2之间的气体受到压缩,压强不断升高,当压强超过一定值时,气体便推开排气阀由排气管排出。

(5)排气结束,恢复到第一个过程里,只是I、2两个旋片交换了一个位置。

以后的排气就按照上面的过程重复进行。

这样每个旋片起了二个作用:使泵腔从进气口。

真空泵的工作原理

真空泵的工作原理

真空泵的工作原理一、引言真空泵是一种用于抽取气体并创建真空环境的设备。

它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如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医疗设备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真空泵的工作原理,包括主要组成部分、工作原理、不同类型的真空泵以及应用领域等。

二、真空泵的主要组成部分1. 泵体:真空泵的外壳,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2. 叶轮:也称为转子,是真空泵中的关键部件。

它通过旋转运动产生离心力,将气体抽出。

3.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叶轮旋转的电机或其他动力装置。

4. 进气口:气体进入真空泵的通道,通常与被抽气体的容器相连。

5. 出气口:抽出的气体通过此口排出真空泵。

三、真空泵的工作原理真空泵的工作原理基于离心力的产生和气体压力差的形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真空泵的工作过程。

1. 启动阶段:当真空泵启动时,驱动装置开始驱动叶轮旋转。

叶轮的旋转速度越高,离心力就越大。

2. 进气阶段:气体通过进气口进入真空泵,并被叶轮的离心力抽出。

叶轮的旋转将气体推向泵体的外缘,形成一个气体环,同时在泵体内形成一个低压区域。

3. 排气阶段:低压区域吸引更多气体进入泵体,并被叶轮抽出。

随着气体的不断被抽出,泵体内的压力逐渐降低。

4. 稳定阶段:当泵体内的压力降低到所需的真空度时,真空泵进入稳定阶段。

此时,泵体内的压力保持稳定,维持所需的真空环境。

四、不同类型的真空泵根据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真空泵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真空泵。

1. 旋片式真空泵:旋片式真空泵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真空泵。

它通过叶轮上的旋片与泵体之间的间隙形成真空。

该类型的真空泵适用于中低真空范围。

2. 涡轮分子泵:涡轮分子泵是一种高真空泵,其工作原理基于分子运动。

它通过高速旋转的叶轮将气体分子抽出,适用于高真空环境。

3. 离心泵:离心泵通过离心力将气体抽出,适用于大气压到中真空范围。

4. 涡旋泵:涡旋泵是一种工作原理类似于离心泵的真空泵。

它通过涡旋运动将气体抽出,适用于高真空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片1
真空泵的结构及原理
河南第一火电建设公司
检修公司信阳项目部汽机专业
幻灯片2
泵型号简介
●一期真空泵型号:2BE1353-OMY4-Z ●真空泵外观(又称平圆盘式真空泵):
幻灯片3
两侧的平圆盘
幻灯片4
平圆盘式真空泵转子
幻灯片5
被汽蚀的真空泵转子
真空泵的典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该型号真空泵,叶轮上偏心安装,外侧带一对圆盘,侧盖上开有吸气口和排气口,工作时泵内充以
●一定数量的工作水。

●当叶轮旋转时,水形成一紧贴壳
●壁的水环
●水环内表面与叶轮轮毂表面
●及两侧盖端面之间形成一个
●月牙形的工作空间
●该空间被叶片分隔成若干个
腔室,腔室容积随叶轮回转不断地改变。

幻灯片8
工作过程
● 1.吸入过程
●右半转,叶间腔室的V增大,
●气体通过吸入口被吸入。

● 2. 压缩过程
●左半转,叶间腔室的V缩小,
●气体受到压缩。

● 3. 排出过程
●当叶间转到与排出口相通时,
●气体被排出。

●总结:主要是靠工作腔室的容
●积的变化来产生吸排汽。

幻灯片9
水环和汽水分离器的作用
●水环
●传递能量
●密封工作腔室
●吸收气体压缩热
●泵出口常设汽水分离器
●压缩和水力损失转换成的热量会使部分工作水汽化
●水通过轴封和排气会流失
●需连续地向泵内补水
●补水量应大于损失水量

幻灯片10
动画演绎
幻灯片11
安装过程中各参数
部件名称质量标准
铸件外观检查无铸砂、毛刺、气孔、裂纹,
结合面光洁,无伤痕
泵体结合面检查平整,无毛刺,凹坑轴承与轴承座检查轴承座无裂纹、夹渣、铸砂、气孔等,
油漆清理干净(耐油漆可不清
理) 水平结合面无损伤,紧螺
栓后局部间隙<0.05;油路,
水路疏油孔清洁畅通无泄漏
滚动轴承外观清洁、无锈蚀、无损伤、
内外圈转动灵活,不松旷。

对轮找中心径向、端面≤0.08mm
真空泵检修组装泵轴径向晃度≤0.05 mm
叶轮、轴套端面光洁,无毛刺,与轴线垂直
叶轮与轴套端面接触严密
密封环外观光洁,无变形、裂纹
≤0.05 mm
叶轮密封环处和轴套外园处
径向晃度
轴与轴套间隙0.03~0.06 mm
密封环与泵壳径向总间隙0.00~0.03 mm
密封环定位销钉锁紧
转子与泵体顶部间隙≥0.50 mm
轴承与轴承室轴向间隙传动侧0.10-0.20自由端,0
固定叶轮的锁母装置完好,紧固可靠
结合面定位销紧密、接触良好
结合面垫料厚度应保证有关部件的紧力
结合面紧固均匀,牢固
幻灯片12
平圆盘的构造
幻灯片13
锥体泵与平圆盘泵的对比●结构对比
●1、平圆盘结构
●2、锥体结构
幻灯片14
吸排气口对比
●锥体泵的吸排气口截面积相对比平圆盘泵吸排气口截面积较大,吸气效率相对比平圆盘
较高。


幻灯片15
锥体泵吸排气动画演绎

●锥体泵
幻灯片16
液环泵剖面图
●锥体泵为下偏心,平圆盘泵为上偏心,转子的自重力使,轴承承受力不同,锥体泵轴承
使用寿命相比平圆盘泵较长。


幻灯片17
工作液的排出状况

●因为锥体泵排出口在较低位置,这样保证了泵不会存在负荷高的情况,使泵的效率增加,
能耗较低。


幻灯片18
汽蚀损害对比
幻灯片19 节能对比
幻灯片20
幻灯片21
幻灯片22
幻灯片23
幻灯片24
幻灯片25
锥体泵与平圆盘对比总结
●因吸排口截面积较大,以及锥体泵密封水在进口,使锥体泵吸气效率高;
●上偏心与下偏心的设计,锥体泵不存在因水位及水量导致的负荷高(轴功率和电流);
●压力差引起的轴向力使轴承承受的力不同,锥体泵使用寿命较长;
●气蚀防御,锥体泵设计为锥套式在叶轮根部,当真空度较高时气蚀现象较为严重时,锥
体式在气泡破裂时均已排出,而平圆盘如要抗气蚀,只能在材质上变更;
●锥体泵匹配电机功率较低。


幻灯片26
锥体泵的工作原理
锥体泵有两级。

抽出的气体和水被真空泵的第一级排到第二级排水支管。

在低真空运行期间,第二级支管中的截止阀是打开的,允许从第一级排出液体直接进入位于外部的汽水分离器。

这样,在低真空运行时只有真空泵的第一级起到抽真空的作用。

在高真空运行时,截止阀自动关闭。

于是,第一级的排出液在通过第二级支管排往汽水分离器以前要绕道进入第二级的入口并经过第二级才能拍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