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专题经典课件讲义.doc

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专题经典课件讲义.doc
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专题经典课件讲义.doc

2019届高三一轮思维导图微专题二十六:工业区位条件分析

微专题二十六:工业区位条件分析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省江门市2018届高三3月模拟)东莞大朗镇于1979年引进第一家毛织厂。20世纪90年代初,毛织产业已颇具规模。2002年该镇被授予“中国羊毛衫名镇”称号。近年来,大朗镇积极采取措施,让毛织产业焕发新精彩。据此完成1~3题。 1.初期大朗毛织业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销售市场广阔 C.国家政策支持 D.科技水平高 2.近年来,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遭遇瓶颈,大朗毛织业仍逆势增长。主要依靠 A.丰富的原料 B.产业结构调整 C.交通运输改善 D.科技创新 3.若大朗毛织业向外转移,最适合转入的地区是 A.新疆 B.越南 C.贵州 D.广西 4.材料一近年来,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翡翠加工中心和翡翠消费市场。众多海外大牌公司看好中国内地市场,纷纷将市场重点转移至中国内地。瑞丽(位置见下图)是我国重要的翡翠加工基地之一,玉石加工历史悠久。

材料二翡翠全球生产和营销格局变化表。 (1)分析瑞丽成为我国翡翠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 (2)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云南和广东两大翡翠集散加工区域,试说明原因。 (3)分析香港作为翡翠加工中心地位下降的原因。 5.(2014·课标Ⅰ,3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8分)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8分)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6分) 1.工业区位选择的思路 对工厂区位选择时主要从以下思路分析:

区位条件专题归纳整理

农业区位分析 (1)自然条件: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条件、农产品冷藏技术和保鲜技术;劳动力;地租;农业技术;政策;工业基础;农业传统;饮食习惯等。 工业区位分析 (1)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自然因素不是工业主导的因素,但是要注意土地的价格,这往往也是工业区位条件中比较重要。 (2)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通信;地租;劳动力数量、素质、价格;技术;工业基础。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社会协作、国防安全;比如湖北汽车城十堰,建设初期主要考虑的是国家的安全。社会需要;工业惯性。 (4)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包括空气质量、水质、风向、河流流向等。工业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在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农业 1.自然因素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区位分析的答题模板

区位分析的答题模板 一.区位问题的类型 (一)评价区位选择是否合理:如果题目中设计到这类的问题,答案要点一般从有利的条件和不利的条件这两个方面来答题 批注,此题问题只是选择其中某一个要素来回答,合理的话条件是什么?如果不合理,那条件又是什么,?比如评价我国东北农业的区位条件? 答案要点:有利的:自然:地形平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资源丰富;地表有深厚的黑土,土壤肥沃。社会条件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的耕作,机械化水平高。不利的条件:纬度高,热量不足,冬季易受寒潮的影响,有低温冻害 (二)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 (三)几个区位方案比较注:此类比较问题,如比较区位条件的不同,那么在答这类问题时,把各自的条件一一罗列出来,再选择那些是不同的 (四)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五)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区域特征的了解和把握程度。日常复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如以农业为例: 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而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但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1.农业区位(1)自然条件: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条件、农产品冷藏技术和保鲜技术;劳动力;地租;农业技术;政策;工业基础;农业传统;饮食习惯等。 2.工业区位(1)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自然因素不是工业主导的因素,但是要注意土地的价格,这往往也是工业区位条件中比较重要。(2)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通信;地租;劳动力数量、素质、价格;技术。(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社会协作、国防安全;比如湖北汽车城十堰,建设初期主要考虑的是国家的安全。社会需要;工业惯性。(4)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包括空气质量、水质、风向、河流流向等。3.城市的区位(1)区位要素(宏观)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供水、运输功能)。 ②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矿产);交通运输;政治;军事;宗教。③新兴要素:科技;旅游。(2)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区位因素(微观)①自然因素:地形、河流流向、气候(风向)、植被分布。②历史因素:城市职能、知名度。③经济因素:距市中区的距离、交通的通达度。④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宗教。 4.交通的区位(1)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的区位①经济因素(决定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②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③科技因素(保障因素)。④自然因素(制约因素):地形;地质;气候。

商业区位条件典型例题分析

商业区位条件典型例题分析 区位理论是人文地理模块的核心内容。通过掌握商业区位分析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会合理地选择商业区位因素并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和区位分析论证能力,是突破这一重难点的基本要求和关键所在。 例1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1题。 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有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A.靠近铁路、公商业区位条件 典型例题分析 ⊙大冶一中周兆朋阳新实中陈刚,环境质量优良解析大型商城的形成一般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该大型商城“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惠”,又位于北京与天津两个大城市之间,故最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B。 答案 B 例2 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长达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的社会经济

发展翘楚中华。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在文化上人才辈出,素以“人文渊薮”著称。下图为沪宁杭地区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读图回答该题。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简析隋唐以后扬州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商都的区位条件。 解析题干“故人西辞黄鹤楼”指有东西向的长江水道,“烟花三月下扬州”指有南北向的京杭运河,说明扬州地处古代交通线交汇点,交通方便。材料中提到“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江浙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翘楚中华”说明其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说明其农业和手工业发达,有稳定的商品的来源。结合商业活动从收购、储藏、运输、销售四个环节来实现的特点,本题可以从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和稳定的商品来源区等因素分析。 答案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这两条重要的古代交通线交汇点,交通方便;服务范围广;地处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经济发达,其购买能力强,人口众多,消费人口多;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 例3 读古今武汉的城市形态示意图及武汉市重要商业 网点分布图,完成下面各题。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练习

高三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 读图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 A.城市人口数较少 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 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 读“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完成3—5题。 3.Y农业生产分布的边界范围与城市的最近距离是() A.20 km B.40 km C.60 km D.80 km 4.影响X、Y、Z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有() A. 交通和劳动力 B.市场和交通 C.劳动力和气候 D.市场和气候 5.X、Y、Z的农业生产分别对应() A.花卉、乳牛、粮食 B.水果、养鱼场、蔬菜 C.蔬菜、林业、养鸡场 D.花卉、养猪场、观赏鱼 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读图3,完成第6题。

6.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图6 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读图回答7-8 题。 7.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 A.市区地价较过去小幅下降 B.交通通达度提高 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D.城市规模缩小 8.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 A.矿区 B.奶牛养殖基地 C.商品粮基地 D.高新技术开发区 图7 为“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 答9—10 题。 9.食品工业、软件产业、服装加工业与图中所示类型相 符的依次是() A.④②③ B.④⑤② C.③②① D.①③⑤ 10.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最容易实现跨国界转移的类型 是()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④⑤ 二、综合题(共60分) 1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其生产的最基本特征是 和。 (2)P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对比,相似的 是() A.高温多雨时期相同 B.都有煤炭工业城市 C.河流入海方向一致 D.地理纬度位置相近 (3)A、C区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这里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有哪些? (4)19世纪中期,美国南部是英国棉纺织业的主要原料产地,分析美国南部棉花带形成的自然条件。

专题复习《区位因素分析》教案.doc

专题复习《区位因素分析》教案 地理组陈平红 【高考动态分析】 本专题内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同时又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在近儿年的高考中表现的尤为抢眼。特别是在第37题的考查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命题立意角度。其知识内容的考查多以叠加等值线的区域地图为载体,在考杳学生对区域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该区域的相关地理特征进行考杏,最后落脚点是区域开发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条件评价或区位因素分析。从命题立意角度来看,着重考查考生将高中知识体系中的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运用于解决具体区域中相关现实问题的能力。 【高考命题方向】 从近年的命题规律及教材中的区位知识体系看,区位因素分析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设问的类型: 1.评价区位布局问题是否合理。 2.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 3.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4.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八 5.不同区域的区位因素的对比分析与评价, 【高考复习建议】 策略一:抓住主干知识,完善知识体系。 策略二:重视分析方法,构建思维模型。 策略三:学会知识迁移,掌握答题技巧。 如何运用知识和方法,去应对高考新的试题情景,进行迁移分析。 ■技巧1一一充分利用题中已有的信息 ■技巧2 —一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 策略四:掌握区域区位因素分析的一般方法。区域区位因素分析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1推测区域内主要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如气温、降水、山脉、河湖、自然资源、人工建筑等事物或自然灾害、生产活动等现象。 %1分析区域的优势条件与限制性因素。 %1解释区域内存在这些地理事物和现象、优势与劣势的原因。 %1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措施与发挥优势的对策。 【主干知识体系】 一、区位因素分析 (一)、农业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光热水土) 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水源:年降水量少于250亳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酸性红壤适宜种茶树;甜菜耐盐碱) 地形:不同的地形区(坡向、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需求: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商品农业、外向型农业) 劳动力:(数量、素质) 工业、城市的发展:城郊农业的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地价递减状况。 科技: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代数和几何衔接的枢纽,因而直线椭圆的位置关系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新课程数学教学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本节要求学生通过数形结合能够判断直线和椭圆的位置的关系 二. 教法分析 (一)学情分析 学生掌握了椭圆的定义、方程、性质以及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具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分析学生的基础、优势和不足,它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探索讨论 我们老师不能不仅仅是为了演示教师所要展示的内容,也应该让多媒体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我们不追求教学手段的高档化,但要追求学生学习手段的高档化,这样才能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而突破重难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意图: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三)具体措施 本节课采用讲解讨论相结合,交流练习互穿插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辅以

适当的引导。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以提高课堂效益。 三. 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程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能从“数”和“形”判断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直线和椭圆的一些常见问题的归纳和总结,减少学生对部分问题的恐惧感,激起学生的兴趣。 重点:利用“代数”或“几何”的方法解决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 难点:让学生发现“数”、“形”之间的关系。 1.基于对教材、教学大纲和学生学情的分析,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意识的培养 2.这里没有用“使学生掌握……”、“使学生学会……”等通常字眼,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映了教法与学法的结合,体现了新教材新理念。 四. 教学过程 问题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怎么判断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几何法:d>r d=r d0 问题2: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问题3:怎么判断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用几何法吗? 因为他们不像圆一样有统一的半径。 所以只能用代数法求解直线与二次曲线有关问题的通法。 意图:复习不是简单重复,引进不是生硬塞入。利用认知迁移规律,通过学生熟悉的、简单的问题引出课题,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进行新概念的建如此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学会”为“会学”。充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专题区位因素的分析布局

【专题五】区位因素的分析布局 【考情分析】 高考注重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通过提供新的背景材料,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说明其存在的意义。在对某一人文要素(农业、工业、城市、人口、交通、商贸、旅游等)进行区位分析时,能够很好地体现地理思维能力的过程与方法。从近几年高考看来,人文地理命题对区位因素的考查仍然是重中之重,在全套试卷中占有很大的分值比重。复习时,要对某一人文要素分析的思维方法进行疏理,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从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知识交汇】 农业、工业、城市、商业、交通、旅游、经济等区位的分析和选择,是人文地理部分的主体内容,历年来为高考命题者所青睐。同时,区位分析是人文地理学科发展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命题素材十分丰富、设问角度灵活多变,能有效地考查出学生获取信息、知识迁移、分析归纳、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而,此类问题几乎年年会出现,且考查重心每年都有一些变换。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 抓住主干知识.完善知识体系,形成网络 1.认识区位的地理含义 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所以一定要重视区位与区域地理的关系),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 【思想方法】 (一)重视分析方法.构建思维模型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全面性) 从有利和不利两角度(辩证性) 抓住主要(突出)的因素进行分析(主导性) 从动态和静态两层面(动态性) A.全面性原则——综合思维、全面眼光 1.理清区位分析的要点,形成思维模式 (1)经济位置要素——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政治位置.经济位置.交通位置 (2)自然区位要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 (3)经济区位要素——资源.市场(腹地).交通.劳动力.技术等 (4)社会区位要素——开发历史.工农业基础.国家.政策.政治(民族).风俗习惯.民族团结.国防安定等。 2.注意从有利区位和不利区位两个方面分析,也就是所谓的辩证性:区位因素中有些是有利的因素,还有些是不利的,评价时应注意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从正反两方面入手作全面的分析。如:分析天津港的区位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练习题目与答案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练习(2) 1. 椭圆19 252 2=+y x 上的点M 到焦点1F 的距离为2,N 为1MF 的中点,则 ON (O 为坐标原点)的值为( ) A .4 B .2 C .8 D . 2 3 解:如图所示,设椭圆的另一个焦点为2F ,由椭圆第一定义得10221==+a MF MF , 所以82101012=-=-=MF MF , 又因为ON 为21F MF ?的中位线,所以 42 1 2== MF ON ,故答案为A . 2. 若直线)(1R k kx y ∈+=与椭圆152 2=+m y x 恒有公共点,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法一: 由??? ??=++=15 1 22m y x kx y 可得05510)5(22=-+++m kx x m k ,0152≥--=?∴k m 即

1152≥+≥k m 51≠≥∴m m 且 解法二:直线恒过一定点)1,0( 当5m 时,椭圆焦点在y 轴上,长半轴长5=a 可保证直线与椭圆恒有交点即5>m 综述:51≠≥m m 且 解法三:直线恒过一定点)1,0( 要使直线与椭圆恒有交点,即要保证定点)1,0(在椭圆内部11502 2≤+m 即 1≥m 3. 已知椭圆1422=+y x 及直线m x y +=. (1)当m 为何值时,直线与椭圆有公共点 (2)若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为 5 10 2,求直线的方程. 3. 解:(1)把直线方程m x y +=代入椭圆方程1422=+y x 得 ()142 2=++m x x ,

2020年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16)交通区位因素分析(含答案)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16)交通区位因素 分析(含答案) 思维建模 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中国 高速铁路网规划中的重要线路,初 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方案。图 16-1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图16-1 (1)从城市化发展的角度,指出 高速铁路建成后对甲城发展的作 用,并分析其原因。 (2)对于规划中的①②两条线

路,你认为哪一条更合理,请简述理由。 化水平的提高。原因:高铁建成后,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扩大甲城的经济腹地;有利于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2)①线方案。理由:①线与②线比,①线所经地区地形较平坦,施工难度较小,投资较少;①线所经的城市较多,人口较密集,经济效益较高。 或②线方案。理由:②线与①线比,②线占用耕地较少;②线所经的城市较少,人口较稀疏,征地费用较低。 规范演练 1.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上涨,俄罗斯“能源立国”的政策和石油业的繁荣景象,大大提升了它的经济实力和战略地位。 材料一 图16-2为俄罗斯石油管道方案示意图。 图16-2 材料二 中国、日本、俄罗斯三国围绕石油管道的走向问题先后提出三套方案,历经两年多的拉锯战,俄罗斯从本国利益考虑,最终选择了“泰纳线”方案而放弃了“安大线”“安纳线”方案。与其他两条线相比,“泰纳线”将从贝加尔湖以北150千米的地方经过,部分线路紧邻贝阿铁路,且最大限度地靠近西西伯利亚油田和有待开发的东西伯利亚油田,以保证“泰纳线”8000万吨的年输油能力。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对俄罗斯最终选择“泰纳线”石油管道方案进行评价。 2.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湾跨海大桥(见图16-3)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内容,并引入本节课程内容 二、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提问学生:回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引出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1.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设点),(00y x P ,椭圆标准方程为)0(122 22>>=+b a b y a x 若点),(00y x P 椭圆上,则122 220=+b y a x ; 若点),(00y x P 在椭圆内,则122 220<+b y a x ;

若点),(00y x P 在椭圆外,则1220 220>+b y a x ; 考点/易错点2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1)通过直线运动与椭圆形成的交点个数说明直线与椭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相离:直线与椭圆没有交点; 相切:直线与椭圆有唯一交点; 相交:直线与椭圆两个交点; (2)判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设直线:,l y kx m =+椭圆22 22:1(0)x y M a b a b +=>>,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消去y 得 22222222()2()0a k b x a kmx a m b +++-= 记该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为?,则 ①当0?>时,直线与椭圆相交,有两个交点; ②当0?=时,直线与椭圆相切,此时有一个交点; ③当0?<时,直线与椭圆相离,没有交点. (3)弦长公式的推导 设1122(,),(,)A x y B x y 为椭圆上的两点, AB 叫做椭圆的弦长. 回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通过距离公式化简整理,得出弦长公式. 112AB x x y y =-=-k 为直线AB 的斜率). 三、例题精析 【例1】已知椭圆)0(1:2222>>=+b a b y a x M 的离心率为23 ,右顶点到左焦点的距离为 32+

区位因素专题复习归纳

区位、条件类专题复习归纳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土地数量、气候(光、热、水及其组合,昼夜温差、生长期等)、水源、土壤 2.人文因素(主要) 市场、交通及保险冷藏技术、政策、科技、劳动力、种植历史经验、工业基础等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微观(小范围空白图中)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原料、能源、土地、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 市场、交通(基础设施)、劳动力、技术 3.环境因素(工业三废的影响) 风向、水源地、距离居民区及农田的远近、生态环境保护等 (二)宏观(某具体区域的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1.自然因素 地理位置、原料、能源、土地、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 市场、交通(基础设施)、劳动力、技术和人才、协作条件、农业基础、国家政策、国防安全、个人行为(或偏好)、工业惯性 3.环境因素(工业三废的影响) 风向、水源地、距离居民区及农田的远近、生态环境保护等 三、某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源、资源(矿产、生物、旅游)、 2.社会经济(主要):交通(基础设施)、经济基础(工、农业)、城市化水平、政策、协作条件、劳动力和人才、科技、市场等 3.环境质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四、城市区位因素分析(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地形、气候、河流(水源、水运)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 自然资源、交通、经济腹地、农业基础、政治或宗教或军事中心、旅游或科技中心(新因素) 五、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地质、水文、气候 2.经济因素 ⑴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⑵铁路、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减轻对市内交通的影响)

区位因素分析总结

区位因素分析总结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

快速判断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快速判断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的方法(原创) 四川省宜宾县第二中学 傅小力 在解决椭圆的选择、填空问题中需要快速判断与坐标轴不平行的直线0:=++C By Ax l 和椭圆)0(122 22 >>=+b a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时,我建议我的学生: 第一步:找出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判断是否在已知椭圆内部或在椭圆上, 否,则第二步:设椭圆上任一点P (θθsin ,cos b a ), C By Ax m ++=,则 C b B a A C Bb Aa m +++=++=)sin(sin cos 2222?θθθ, 其中R Bb Aa ∈=θ?,tan , 故],[22222222 b B a A C b B a A C m +++-∈。 结合线性规划的知识,结论如下: ① 若0>m 恒成立 即0>++C By Ax 恒成立,则椭圆上的点都在直线l 的同一侧,故直 线l 与椭圆相离;若0+- 的最大值或 b B a A C m b B a A C 即22222C b B a A +>时,直线与椭圆相离; ② 若0≥m 恒成立 即0≥++C By Ax 恒成立,则椭圆与直线l 有公共点,除公共点外, 其余的点都在直线l 的同一侧,故直线l 与椭圆相切;同理0≤m 恒成立 即 0≤++C By Ax 恒成立时。如图2。此时22222C b B a A +=,可用来求出切线方程。 ③ 若0022222222>++<+-b B a A C b B a A C 且 ,则椭圆上的点使 0>++C By Ax ,0=++C By Ax ,0<++C By Ax 三种情况都存在,故椭圆上的点有的在直线l 的两侧,有的在直线l 上,所以此时直线l 和椭圆相交。如图3。

(完整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一)练习题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一)练习题 【填空题】 1.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它们对城市的影响是的。 2.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经济事物的空间关系,这些经济事物有、公路、、城市、、商品农业基地等。它们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的变化而改变。 3.从河流对城市的影响来说,上海处在口,武汉处在江和的交汇处,重庆处在江和的交汇处。 4.根据中心地理论,城镇是的中心地。城镇等级越高,数量越规模越。 5.在理想的平原上,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形。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彼此相距,六边形数目,门槛人口。从区域总体来看,高级中心地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 【基础巩固】 1、城市与乡村的主要区别是() A.乡村属于聚落,城市不属于聚落 B.乡村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经济活动没有多大影响,而城市对经济的发展和分布有巨大影响 C.乡村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D.乡村的区域差异不明显,城市的区域差异明显 读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2~3题。 2.该地聚落形态及影响因素( ) A.团状,河流因素B.团状,地形因素C.带状,气候因素D.带状,河流因素 3.最易发展成城市的聚落是() A.① B.②C.③ D.④ 4、读攀枝花市略图,分析影响攀枝花市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两河交汇处,航运便利B.铁路枢纽地区,交通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D.人口密集,农业发达 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市、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孝感市、 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九个城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 验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这是国内第一个启动综改试点城市圈。 读图,完成第5题。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城市圈中,武汉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B.与鄂州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范围小 C.与麻城市相比,红安县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D.与大冶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读某学生所在区域的城镇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农业区位分析--高考专题复习专题

专题:农业区位条件 制作人:雷山中学李老师 一、农业区位条件描述方法: 1.自然因素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典例】⑴、东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是: ①平原辽阔,耕地连片,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②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或有肥沃的黑土); ③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④山环水绕,灌溉水源充足。⑤人少地多,土地增产潜力大;⑥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⑦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广阔;⑧国家政策扶持;⑨有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提供机械化设备等。 ⑵、秦淮一线以南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四川盆地水热充足);②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④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⑥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思考】两广丘陵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哪一种?该区域发展此农业类型的区位优势有哪些?从土地利用的潜力看,该区域可以发展什么? 二、高考真题例证: 典题1: (2014·高考大纲全国卷改编)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 ℃,开花、结铃和纤维发育要求在20 ℃以上,

工业区位分析答题技巧

地理工业区位分析题答题技巧 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 (3)社会经济因素: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区内环境污染大。 调整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治理环境污染。 2、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位于温带季风区,濒临渤海,区内有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2)自然因素: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地形平坦。

(3)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交通便利(海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类型齐全);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能源充足(靠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水源、能源不足;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3、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 (1)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等。 不足:能源、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发展:高、精、尖方向发展;结构轻型化。 4、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

(完整)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doc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地形:判断地形类型:平原、三角洲或河谷→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宜发展种植业) 山地→地表起伏较大(宜发展林果业、畜牧业——“立体农业”)气候:判断气候类型→ ①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资源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②热带沙漠气候:气温高,光热充足(有利于棉花和瓜果等农作物的生长)。 ③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棉花和瓜果等农作物的生长)。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对畜牧业发展有利)。 ⑤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棉花和瓜果等农作物的生长)。 ⑥高原气候(海拔较高):如青藏高原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 水源:判断是否临近水源(河流、湖泊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如:河流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区;西北灌溉、绿洲农业区;地中海气候区的河谷地带的 农业区;青藏的河谷农业;云贵高原的坝子农业等。 肥力: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如黑土、水稻土、紫色土等) 酸性土壤——适宜茶树生长 土壤:判断土壤类型→ 性质碱性土壤——适宜甜菜生长 砂质土壤——适宜棉花、花生生长 2.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 如:郊区农业(花卉、蔬菜、乳畜产品等)→城市市场 我国三个农业出口基地(花卉、蔬菜、水果、塘鱼、乳畜产品等)→ 国际市场 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混合农业→ 市场 交通:临近河、湖或某铁路、公路经过,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 如:商品性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混合农业)、园艺业,均需 便利的交通运输。 ★交通条件变化的影响: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市场在地 域空间上大为扩展。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二)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东北地区、青藏高原:热量西北地区、云贵高原:水源 华北地区:水源;旱涝、风沙、盐碱南方地区:水旱灾害、红壤贫瘠 【典例 1】简述东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区位因素。

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直线与椭圆的各种位置关系,能利用方程根的判别式来研究直线与椭圆的各种位置关系; 2.掌握和运用直线被椭圆所截得的弦长公式; 3.初步掌握与椭圆有关的弦长、中点、垂直等问题的一些重要解题技巧; 4.进一步树立数形结合、函数方程、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重要数学思想. 二、重点难点 利用“数”与“形”的结合,利用方程解决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和有关弦长等问题. 三、教学方法 导学——讨论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 导入新课 在初中已经研究过直线与圆的各种位置关系,通常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变化来判断直线与圆的各种不同的位置关系.但这种方法能用于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讨论吗?不能!那么怎么办?将两个方程联立,转化为一个关于x (有时也可以转化为关于y )的一元二次方程来研究、讨论.而我们对一元二次方程是比较熟悉的,那么今天就是用熟悉的“武器”来研究、讨论、解决陌生的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及其有关问题. (二)探索研究 问题1: 当实数m 分别取何值时,直线l :y =x +m 与椭圆9x 2+16y 2=144 相交、相切、相离? 分析:将直线和椭圆的方程联立,得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5x 2+32m x +16m 2-144=0, ∵△=576(25- m 2), ∴当(1)△>0,即 -55,时,直线l 与椭圆相离. 将曲线位置关系的研究的问题转化为方程根的讨论的问题,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在不同的范围内取值时,决定了直线与椭圆的不同的位置关系,体现了量变到质变的哲学思想。 问题2: 过椭圆14 162 2=+y x 内一点M(2,1)作椭圆的弦,点M 恰为该弦的中点,求该弦所在直线l 的方程(如图)。 分析一:设l :y -1=k(x -2)交椭圆于点A(x 1,y 1)、B(x 2,y 2),

区位因素分析专题Word版

【专题】区位因素分析 【考情分析】 1.以综合题的方式考查某种农业类型或某地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区位因素。 2.用工业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及工业转移、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地域类型的考查由区域知识考查向模拟现实,反映时代特色的方向发展,特别关注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具体的工业区,分析其发展的区位、面临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3.从近几年全国各地命题趋势看,交通的区位选择占重要地位,命题关注以下问题:①交通运输网中线、点的区位因素评价以及选择合理的交通线路;②命题以图像、文字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知识交汇】 一、区位概说 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指某地理事物的位置或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区位分析应注重三个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主要因素的原则(一般3~5点)。人类活动都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三大因素影响。其中自然条件是基础,技术条件是保障,而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二、农业的区位选择 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平原——耕地;山地——畜牧业、林业 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品性生产基地建设 2.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橡胶、双季稻、小麦) 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地形、水分、光照) 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3)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城郊农业的发展,苹果种植规模变化) 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实例: 古巴的甘蔗——气修条件适宜,长期的生产习惯。 河西走廊——夏季高温,有祁连山冰雪水灌溉。 黑龙江大豆——夏季高温,有祁连山冰雪水灌溉。 珠江三角洲的鱼塘——河网密布,地热低平,低洼处长期积水,利于挖泥成塘。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乳畜制品、鲜奶、鸡蛋等不适于长距离运输,从经济效益考虑,分布在城郊,有利上海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