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福建省中考数学第16题解析

合集下载

2017年中考数学专题练习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版)

2017年中考数学专题练习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版)

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填空题1.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由①×2﹣②得.2.在方程3x﹣y=5中,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为:y=,当x=3时,y=.3.在代数式3m+5n﹣k中,当m=﹣2,n=1时,它的值为1,则k=;当m=2,n=﹣3时代数式的值是.4.已知方程组与有相同的解,则m=,n=.5.若(2x﹣3y+5)2+|x+y﹣2|=0,则x=,y=.6.有一个两位数,它的两个数字之和为11,把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所得的新数比原数大63,设原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为x,十位数字为y,则用代数式表示原两位数为,根据题意得方程组.7.如果是方程6x+by=32的解,则b=.8.若是关于x、y的方程ax﹣by=1的一个解,且a+b=﹣3,则5a﹣2b=.9.已知a2﹣a+1=2,那么a﹣a2+1的值是.10.若|3a+4b﹣c|+(c﹣2b)2=0,则a:b:c=.二、选择题11.如果3a7x b y+7和﹣7a2﹣4y b2x是同类项,则x,y的值是()A.x=﹣3,y=2 B.x=2,y=﹣3 C.x=﹣2,y=3 D.x=3,y=﹣212.已知是方程组的解,则a,b间的关系是()A.4b﹣9a=1 B.3a+2b=1 C.4b﹣9a=﹣1 D.9a+4b=113.若二元一次方程3x﹣y=7,2x+3y=1,y=kx﹣9有公共解,则k的取值为()A.3 B.﹣3 C.﹣4 D.414.若二元一次方程3x﹣2y=1有正整数解,则x的取值应为()A.正奇数B.正偶数C.正奇数或正偶数 D.015.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满足不等式x+y>0,则a的取值范围是()A.a<﹣1 B.a<1 C.a>﹣1 D.a>116.方程ax﹣4y=x﹣1是二元一次方程,则a的取值为()A.a≠0 B.a≠﹣1 C.a≠1 D.a≠217.当x=2时,代数式ax3+bx+1的值为6,那么当x=﹣2时这个式子的值为()A.6 B.﹣4 C.5 D.118.设A、B两镇相距x千米,甲从A镇、乙从B镇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行驶的速度分别为u千米/小时、v千米/小时,并有:①出发后30分钟相遇;②甲到B镇后立即返回,追上乙时又经过了30分钟;③当甲追上乙时他俩离A镇还有4千米.求x、u、v.根据题意,由条件③,有四位同学各得到第3个方程如下,其中错误的一个是()A.x=u+4 B.x=v+4 C.2x﹣u=4 D.x﹣v=4三、解答题19.解方程组:.20.解方程组:.21.解方程组:.22.王大伯承包了25亩土地,今年春季改种黄瓜和西红柿两种大棚蔬菜,用去了44 000元,其中种黄瓜每亩用了1700元,获纯利润2600元;种西红柿每亩用了1800元,获纯利润2800元,问王大伯一共获纯利润多少元?23.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某校甲、乙、丙三位同学一同调查了高峰时段某市的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的车流量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与有相同的解,求a、b的值.28.一批货物要运往某地,货主准备租用汽车运输公司的甲、乙两种货车,已知过去两次租用这种货车的情况如表所示.现租用该公司的甲种货车3辆乙种货车5辆,一次刚好运完这批货物,如果按每吨付运费30元计算,问货主应付运费多少元?第一次第二次甲种货车辆(辆)25乙种货车辆(辆)36累计运货吨数(吨)15.535二元一次方程组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1.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由①×2﹣②得2x=﹣3.【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专题】计算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加减消元法的应用,按照题目要求解答即可.【解答】解:①×2﹣②得,6x+2y﹣(4x+2y)=﹣2﹣1,合并同类项得,2x=﹣3.【点评】注意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加减消元法.2.在方程3x﹣y=5中,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为:y=12x﹣20,当x=3时,y=16.【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分析】本题是将二元一次方程变形,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可先移项,再系数化为1,得到y的表达式,最后把x的值代入方程求出y值.【解答】解:①由已知方程3x﹣y=5,移项,得,系数化为1,得y=12x﹣20;②当x=3代入y=12x﹣20,得y=1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方程的基本运算技能: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3.在代数式3m+5n﹣k中,当m=﹣2,n=1时,它的值为1,则k=﹣2;当m=2,n=﹣3时代数式的值是﹣7.【考点】代数式求值.【分析】直接把m=﹣2,n=1代入代数式,求得k,再利用代入法求代数式的解.【解答】解:∵m=﹣2,n=1∴3m+5n﹣k=1∴k=﹣2∵m=2,n=﹣3,k=﹣2∴3m+5n﹣k=3×2+5×(﹣3)﹣(﹣2)=﹣7.【点评】解题关键是先把m=﹣2,n=1代入代数式求出k的值,再把k的值,m=2,n=﹣3代入代数式求值.4.已知方程组与有相同的解,则m=,n=12.【考点】同解方程组.【专题】计算题.【分析】解此题可先将第二个方程组解出x、y的值,再代入第一个方程组,化为只有m、n的方程组,即可求出n、m.【解答】解:由(1)×2+(2),得10x=20,x=2,代入,得y=0.将x、y代入第一个方程组可得,解,得.【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理解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解出x、y的值,再代入方程组求出m、n的值、最重要的是将方程化简到只含有两个未知数.5.若(2x﹣3y+5)2+|x+y﹣2|=0,则x=,y=.【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分析】本题可根据非负数的性质“两个非负数相加,和为0,这两个非负数的值都为0”解出x、y的值.【解答】解:∵(2x﹣3y+5)2+|x+y﹣2|=0,∴,解,得x=,y=.【点评】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初中阶段有三种类型的非负数:(1)绝对值;(2)偶次方;(3)二次根式(算术平方根).当它们相加和为0时,必须满足其中的每一项都等于0.根据这个结论可以求解这类题目.6.有一个两位数,它的两个数字之和为11,把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所得的新数比原数大63,设原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为x,十位数字为y,则用代数式表示原两位数为10y+x,根据题意得方程组.【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如果设原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为x,十位数字为y,那么原两位数可表示为10y+x.此题中的等量关系有:①有一个两位数,它的两个数字之和为11可得出方程x+y=11;②根据“把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所得的新数比原数大63”,可得出方程为(10x+y)﹣(10y+x)=63,那么方程组是.【解答】解:根据数位的意义,该两位数可表示为10y+x.根据有一个两位数,它的两个数字之和为11,可得方程x+y=11;根据把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所得的新数比原数大63,可得方程(10x+y)﹣(10y+x)=63.那么方程组是.故答案为:10y+x,.【点评】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列方程组时,要注意抓住题目中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本题要注意两位数的表示方法.7.如果是方程6x+by=32的解,则b=7.【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专题】方程思想.【分析】将x=3,y=2代入方程6x+by=32,把未知数转化为已知数,然后解关于未知系数b的方程.【解答】解:把x=3,y=2代入方程6x+by=32,得6×3+2b=32,移项,得2b=32﹣18,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得b=7.【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将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把关于x、y的方程转化为关于系数b 的方程,此法叫做待定系数法,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用此方法求函数解析式.8.若是关于x、y的方程ax﹣by=1的一个解,且a+b=﹣3,则5a﹣2b=﹣43.【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分析】要求5a﹣2b的值,要先求出a和b的值.根据题意得到关于a和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再求出a和b的值.【解答】解:把代入方程ax﹣by=1,得到a+2b=1,因为a+b=﹣3,所以得到关于a和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得b=4,a=﹣7,所以5a﹣2b=5×(﹣7)﹣2×4=﹣35﹣8=﹣43.【点评】运用代入法,得关于a和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再解方程组求解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9.已知a2﹣a+1=2,那么a﹣a2+1的值是0.【考点】代数式求值.【专题】整体思想.【分析】先求出a2﹣a的值,再把原式化为﹣(a2﹣a)+1的形式进行解答.【解答】解:∵a2﹣a+1=2,∴a2﹣a=1,∴a﹣a2+1=﹣(a2﹣a)+1,=﹣1+1=0.【点评】代数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数没有明确告知,而是隐含在题设中,首先应从题设中获取代数式a2﹣a的值,然后利用“整体代入法”求代数式的值.10.若|3a+4b﹣c|+(c﹣2b)2=0,则a:b:c=﹣2:3:6.【考点】解三元一次方程组;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分析】解此题可以根据函数的非负性进行求解,含不等式的式子必大于0,含平方的式子也必大于0,因此可知|3a+4b﹣c|=0,且(c﹣2b)2=0,据此可以求出a,b,c的比.【解答】解:依题意得:|3a+4b﹣c|=0,且(c﹣2b)2=0,∴,∴由②得3a=﹣2b,即a=﹣b,∴a:b:c=﹣b:b:2b=﹣2:3:6.故答案为:﹣2:3:6.【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非负数的性质,据此可以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相应的比,就可以计算出此题.二、选择题11.如果3a7x b y+7和﹣7a2﹣4y b2x是同类项,则x,y的值是()A.x=﹣3,y=2 B.x=2,y=﹣3 C.x=﹣2,y=3 D.x=3,y=﹣2【考点】同类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专题】计算题.【分析】本题根据同类项的定义,即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可以列出方程组,然后求出方程组的解即可.【解答】解:由同类项的定义,得,解这个方程组,得.故选B.【点评】根据同类项的定义列出方程组,是解本题的关键.12.已知是方程组的解,则a,b间的关系是()A.4b﹣9a=1 B.3a+2b=1 C.4b﹣9a=﹣1 D.9a+4b=1【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分析】解此题时可将x,y的值代入方程,化简可得出结论.【解答】解:根据题意得,原方程可化为要确定a和b的关系,只需消去c即可,则有9a+4b=1.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方程组性质的理解,运用加减消元法来求解.13.若二元一次方程3x﹣y=7,2x+3y=1,y=kx﹣9有公共解,则k的取值为()A.3 B.﹣3 C.﹣4 D.4【考点】解三元一次方程组.【专题】计算题.【分析】由题意建立关于x,y的方程组,求得x,y的值,再代入y=kx﹣9中,求得k 的值.【解答】解:解得:,代入y=kx﹣9得:﹣1=2k﹣9,解得:k=4.故选D.【点评】本题先通过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得后再代入关于k的方程而求解的.14.若二元一次方程3x﹣2y=1有正整数解,则x的取值应为()A.正奇数B.正偶数C.正奇数或正偶数 D.0【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分析】应先用方程表示y的值,然后再根据解为正整数分析解的情况.【解答】解:由题意,得,要使x,y都是正整数,必须满足3x﹣1大于0,且是2的倍数.根据以上两个条件可知,合适的x值为正奇数.故选A.【点评】解题关键是把方程做适当的变形,再确定符合条件的x的取值范围.15.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满足不等式x+y>0,则a的取值范围是()A.a<﹣1 B.a<1 C.a>﹣1 D.a>1【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解此题时可以解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中x,y关于a的式子,代入x+y>0,然后解出a的取值范围.【解答】解: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相加得4x+4y=2+2a,即x+y=,又x+y>0,即>0,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得a>﹣1,故选C.【点评】本题是综合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综合运用,灵活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方程ax﹣4y=x﹣1是二元一次方程,则a的取值为()A.a≠0 B.a≠﹣1 C.a≠1 D.a≠2【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从二元一次方程的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方面考虑求a的取值.【解答】解:方程ax﹣4y=x﹣1变形得(a﹣1)x﹣4y=﹣1,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中必须含有两个未知数,所以a﹣1≠0,即a≠1.故选C.【点评】二元一次方程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1)方程中必须只含有2个未知数;(2)含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为一次;(3)方程是整式方程.解本题时是根据条件(1).17.(2013春•苏州期末)当x=2时,代数式ax3+bx+1的值为6,那么当x=﹣2时这个式子的值为()A.6 B.﹣4 C.5 D.1【考点】代数式求值.【专题】整体思想.【分析】把x=2代入ax3+bx+1=6,得到8a+2b=5;又当x=﹣2时,ax3+bx+1=﹣8a﹣2b+1=﹣(8a+2b)+1.所以把8a+2b当成一个整体代入即可.【解答】解:当x=2时,代数式ax3+bx+1的值为6,即8a+2b+1=6,∴8a+2b=5①当x=﹣2时,ax3+bx+1=﹣8a﹣2b+1=﹣(8a+2b)+1②把①代入②得:ax3+bx+1=﹣5+1=﹣4.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代数式的性质,将已知变形然后求解.18.设A、B两镇相距x千米,甲从A镇、乙从B镇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行驶的速度分别为u千米/小时、v千米/小时,并有:①出发后30分钟相遇;②甲到B镇后立即返回,追上乙时又经过了30分钟;③当甲追上乙时他俩离A镇还有4千米.求x、u、v.根据题意,由条件③,有四位同学各得到第3个方程如下,其中错误的一个是()A.x=u+4 B.x=v+4 C.2x﹣u=4 D.x﹣v=4【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专题】行程问题.【分析】首先由题意可得,甲乙各走了一小时的路程.根据题意,得甲走的路程差4千米不到2x千米,即u=2x﹣4或2x﹣u=4;乙走的路程差4千米不到x千米,则v=x﹣4或x=v+4、x﹣v=4.【解答】解:根据甲走的路程差4千米不到2x千米,得u=2x﹣4或2x﹣u=4.则C正确;根据乙走的路程差4千米不到x千米,则v=x﹣4或x=v+4、x﹣v=4.则B,D正确,A 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的关键是用代数式表示甲、乙走一小时的路程,同时用到了路程公式,关键是能够根据题中的第三个条件得到甲、乙所走的路程分别和总路程之间的关系.三、解答题19.解方程组:.【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专题】计算题.【分析】观察本题可知x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较小,应考虑消去x,具体用加减消元法.【解答】解:(1)×7+(2)×2得:﹣11y=66,y=﹣6,把y=﹣6代入(1)得:2x+18=8,x=﹣5,∴原方程组的解为.【点评】两个未知数系数的符号都相反,可考虑消去最小公倍数较小的未知数.20.解方程组:.【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专题】计算题.【分析】在方程2中,y的系数为1,所以可用含x的式子表示y,即用代入消元法比较简单.【解答】解:由(2)变形得:y=3x+1,代入(1)得:x+2(3x+1)=9,解得:x=1.代入y=3x+1得:y=4.∴方程组的解为.【点评】这类题目的解题关键是掌握方程组解法中的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法.21.解方程组:.【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专题】计算题.【分析】本题为了计算方便,可先把(2)去分母,然后运用加减消元法解本题.【解答】解:原方程变形为:,两个方程相加,得4x=12,x=3.把x=3代入第一个方程,得4y=11,y=.解之得.【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方程中含有分母的要先化去分母,再对方程进行化简、消元,即可解出此类题目.22.王大伯承包了25亩土地,今年春季改种黄瓜和西红柿两种大棚蔬菜,用去了44 000元,其中种黄瓜每亩用了1700元,获纯利润2600元;种西红柿每亩用了1800元,获纯利润2800元,问王大伯一共获纯利润多少元?【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建立方程组,先求到两种蔬菜种植的亩数,再求一共获的纯利润.【解答】解:设王大伯种了x亩黄瓜,y亩西红柿,根据题意可得.共获纯利润=2600×10+2800×15=68 000(元)答:王大伯一共获纯利润68 000元.【点评】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再求解.本题一共获的纯利润指黄瓜和西红柿的利润和.23.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某校甲、乙、丙三位同学一同调查了高峰时段某市的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的车流量(2014春•惠山区校级期末)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与有相同的解,求a、b的值.【考点】同解方程组.【分析】因为两个方程组有相同的解,故只需把两个方程组中不含未知数和含未知数的方程分别组成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再代入另一组方程组即可.【解答】解:据题意得,解得,代入其他两个方程,可得方程组为,解得.【点评】此题比较复杂,考查了学生对方程组有公共解定义的理解能力及应用能力,是一道好题.28.一批货物要运往某地,货主准备租用汽车运输公司的甲、乙两种货车,已知过去两次租用这种货车的情况如表所示.现租用该公司的甲种货车3辆乙种货车5辆,一次刚好运完这批货物,如果按每吨付运费30元计算,问货主应付运费多少元?第一次第二次甲种货车辆(辆)25乙种货车辆(辆)36累计运货吨数(吨)15.535【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分析】应先算出甲种货车和乙种货车一次各运多少吨货物.等量关系为:2×每辆甲种车的载重+3×每辆乙种车的载重=15.5;5×每辆甲种车的载重+6×每辆乙种车的载重=35.【解答】解:设甲种车每辆装x吨,乙种车每辆装y吨.则解得,运费为30×(3×4+5×2.5)=735(元).答:货主应付运费735元.【点评】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列方程组时,要注意抓住题目中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2017年中考数学备考《一元二次方程》专题复习(含答案解析)

2017年中考数学备考《一元二次方程》专题复习(含答案解析)

2017年中考备考专题复习:一元二次方程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2016•江西)设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两个根,则αβ的值是()A、2B、1C、﹣2D、﹣12、(2016•金华)一元二次方程x2﹣3x﹣2=0的两根为x1,x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x1=﹣1,x2=2B、x1=1,x2=﹣2C、x1+x2=3D、x1x2=23、(2016•福州)下列选项中,能使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4x+c=0一定有实数根的是()A、a>0B、a=0C、c>0D、c=04、(2016•荆门)若二次函数y=x2+mx的对称轴是x=3,则关于x的方程x2+mx=7的解为()A、x1=0,x2=6B、x1=1,x2=7C、x1=1,x2=﹣7D、x1=﹣1,x2=75、(2016•玉林)若一次函数y=mx+6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有公共点,则有()A、mn≥﹣9B、﹣9≤mn≤0C、mn≥﹣4D、﹣4≤mn≤06、(2016•玉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m2=0有两个实数根x1、x2,则m2()=()A 、B、-C、4D、﹣47、(2016•自贡)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2)=0有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A、m>1B、m<1C、m≥1D、m≤18、(2016•大庆)若x0是方程ax2+2x+c=0(a≠0)的一个根,设M=1﹣ac,N=(ax0+1)2,则M与N的大小关系正确的为()A、M>NB、M=NC、M<ND、不确定9、(2016•呼和浩特)已知a≥2,m2﹣2am+2=0,n2﹣2an+2=0,则(m﹣1)2+(n﹣1)2的最小值是()A、6B、3C、﹣3D、010、(2016•包头)若关于x的方程x2+(m+1)x+ =0的一个实数根的倒数恰是它本身,则m的值是()A、﹣B 、C、﹣或D、111、(2016•黔东南州)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两根分别为m、n,则m+n的值为()A、﹣2B、﹣1C、1D、212、(2016•雅安)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8=0的一个实数根为2,则另一实数根及m 的值分别为()A、4,﹣2B、﹣4,﹣2C、4,2D、﹣4,213、(2016•贵港)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p=0(p≠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分别为a 和b,且a2﹣ab+b2=18,则+ 的值是()A、3B、﹣3C、5D、﹣514、(2016•梧州)青山村种的水稻2010年平均每公顷产7200kg,2012年平均每公顷产8450kg,求水稻每公顷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设水稻每公顷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则所列方程正确的为()A、7200(1+x)=8450B、7200(1+x)2=8450C、7200+x2=8450D、8450(1﹣x)2=720015、(2016•枣庄)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b+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一次函数y=kx+b的大致图象可能是()A 、B 、C 、D 、二、填空题(共5题;共5分)16、(2016•德州)方程2x2﹣3x﹣1=0的两根为x1,x2,则x12+x22=________.17、(2016•菏泽)已知m是关于x的方程x2﹣2x﹣3=0的一个根,则2m2﹣4m=________.18、(2016•黄石)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2m+1=0的两实数根之积为负,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9、(2016•丹东)某公司今年4月份营业额为60万元,6月份营业额达到100万元,设该公司5、6两个月营业额的月均增长率为x,则可列方程为________.20、(2016•内蒙古)如图,某小区有一块长为30m,宽为24m的矩形空地,计划在其中修建两块相同的矩形绿地,它们的面积之和为480m2,两块绿地之间及周边有宽度相等的人行通道,则人行通道的宽度为________ m.三、解答题(共4题;共25分)21、(2016•潍坊)关于x的方程3x2+mx﹣8=0有一个根是,求另一个根及m的值.22、(2016•岳阳)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m+1)x+m(m+1)=0.(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已知方程的一个根为x=0,求代数式(2m﹣1)2+(3+m)(3﹣m)+7m﹣5的值(要求先化简再求值).23、(2016•新疆)周口体育局要组织一次篮球赛,赛制为单循环形式(每两队之间都赛一场),计划安排28场比赛,应邀请多少支球队参加比赛?24、(2016•巴中)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陆续出台,为了切实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国家卫计委通过严打药品销售环节中的不正当行为,某种药品原价200元/瓶,经过连续两次降价后,现在仅卖98元/瓶,现假定两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求该种药品平均每场降价的百分率.四、综合题(共2题;共25分)25、(2016•荆州)已知在关于x的分式方程①和一元二次方程(2﹣k)x2+3mx+(3﹣k)n=0②中,k、m、n均为实数,方程①的根为非负数.(1)求k的取值范围;(2)当方程②有两个整数根x1、x2,k为整数,且k=m+2,n=1时,求方程②的整数根;(3)当方程②有两个实数根x1、x2,满足x1(x1﹣k)+x2(x2﹣k)=(x1﹣k)(x2﹣k),且k为负整数时,试判断|m|≤2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26、(2016•湖州)随着某市养老机构(养老机构指社会福利院、养老院、社区养老中心等)建设稳步推进,拥有的养老床位不断增加.第3页共16页◎第4页共16页(1)该市的养老床位数从2013年底的2万个增长到2015年底的2.88万个,求该市这两年(从2013年度到2015年底)拥有的养老床位数的平均年增长率;(2)若该市某社区今年准备新建一养老中心,其中规划建造三类养老专用房间共100间,这三类养老专用房间分别为单人间(1个养老床位),双人间(2个养老床位),三人间(3个养老床位),因实际需要,单人间房间数在10至30之间(包括10和30),且双人间的房间数是单人间的2倍,设规划建造单人间的房间数为t.①若该养老中心建成后可提供养老床位200个,求t的值;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答案】D【考点】根与系数的关系【解析】【解答】解:∵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两个根,∴αβ= ,故选D.【分析】本题考查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与二次项系数的比值.根据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两个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求得αβ的值,本题得以解决.【答案】C【考点】根与系数的关系【解析】【解答】解:∵方程x2﹣3x﹣2=0的两根为x1,x2,∴x1+x2=﹣=3,x1•x2= =﹣2,∴C选项正确.故选C.【分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找出“x1+x2=﹣=3,x1•x2= =﹣2”,再结合四个选项即可得出结论.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找出x1+x2=3,x1•x2=﹣2.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找出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是关键.【答案】D【考点】根的判别式【解析】【解答】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4)2﹣4ac=16﹣4ac≥0,且a≠0,∴ac≤4,且a≠0;A、若a>0,当a=1、c=5时,ac=5>4,此选项错误;B、a=0不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此选项错误;C、若c>0,当a=1、c=5时,ac=5>4,此选项错误;D、若c=0,则ac=0≤4,此选项正确;故选:D.【分析】根据方程有实数根可得ac≤4,且a≠0,对每个选项逐一判断即可.本题主要考查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0⇔方程没有实数根.【答案】D【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二次函数的性质【解析】【解答】解:∵二次函数y=x2+mx的对称轴是x=3,∴﹣=3,解得m=﹣6,∴关于x的方程x2+mx=7可化为x2﹣6x﹣7=0,即(x+1)(x﹣7)=0,解得x1=﹣1,x2=7.故选D.【分析】先根据二次函数y=x2+mx的对称轴是x=3求出m的值,再把m的值代入方程x2+mx=7,求出x的值即可.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性质,熟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方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答案】A【考点】根的判别式,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解析】【解答】解:依照题意画出图形,如下图所示.将y=mx+6代入y= 中,得:mx+6= ,整理得:mx2+6x﹣n=0,∵二者有交点,∴△=62+4mn≥0,∴mn≥﹣9.故选A.【分析】依照题意画出图形,将一次函数解析式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由两者有交点,结合根的判别式即可得出结论.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以及根的判别式,解题的关键由根的判别式得出关于mn的不等式.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画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是关键.【答案】D【考点】根与系数的关系【解析】【解答】解:∵x2﹣4x﹣m2=0有两个实数根x1、x2,∴,∴则m2()= = =﹣4.故答案选D.第7页共16页◎第8页共16页【分析】根据所给一元二次方程,写出韦达定理,代入所求式子化简.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属基础题,熟练掌握韦达定理是解题关键.【答案】C【考点】根的判别式【解析】【解答】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2)=0有实数根,∴△=b2﹣4ac=22﹣4×1×[﹣(m﹣2)]≥0,解得m≥1,故选C.【分析】根据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2)=0有实数根,可知△≥0,从而可以求得m 的取值范围.本题考查根的判别式,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当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时,△≥0.【答案】B【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解析】【解答】解:∵x0是方程ax2+2x+c=0(a≠0)的一个根,∴ax02+2x0+c=0,即ax02+2x0=﹣c,则N﹣M=(ax0+1)2﹣(1﹣ac)=a2x02+2ax0+1﹣1+ac=a(ax02+2x0)+ac=﹣ac+ac=0,∴M=N,故选:B.【分析】把x0代入方程ax2+2x+c=0得ax02+2x0=﹣c,作差法比较可得.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得概念及作差法比较大小,熟练掌握能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是根本,利用作差法比较大小是解题的关键.【答案】A【考点】根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最值【解析】【解答】解:∵m2﹣2am+2=0,n2﹣2an+2=0,∴m,n是关于x的方程x2﹣2ax+2=0的两个根,∴m+n=2a,mn=2,∴(m﹣1)2+(n﹣1)2=m2﹣2m+1+n2﹣2n+1=(m+n)2﹣2mn﹣2(m+n)+2=4a2﹣4﹣4a+2=4(a ﹣)2﹣3,∵a≥2,∴当a=2时,(m﹣1)2+(n﹣1)2有最小值,∴(m﹣1)2+(n﹣1)2的最小值=4(a﹣)2+3=4(2﹣)2﹣3=6,故选A.【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到m,n是关于x的方程x2﹣2ax+2=0的两个根,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m+n=2a,mn=2,于是得到4(a﹣)2﹣3,当a=2时,(m﹣1)2+(n﹣1)2有最小值,代入即可得到结论.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最值,熟练掌握根与系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答案】C【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与系数的关系【解析】【解答】解: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1+x2=﹣(m+1),x1•x2= ,又知个实数根的倒数恰是它本身,则该实根为1或﹣1,若是1时,即1+x2=﹣(m+1),而x2= ,解得m=﹣;若是﹣1时,则m= .故选:C.【分析】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1+x2=﹣(m+1),x1•x2= ,又知个实数根的倒数恰是它本身,则该实根为1或﹣1,然后把±1分别代入两根之和的形式中就可以求出m的值.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和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解此类题目要会把代数式变形为两根之积或两根之和的形式,代入数值计算即可.【答案】D【考点】根与系数的关系【解析】【解答】解:∵方程x2﹣2x﹣1=0的两根分别为m、n,∴m+n=﹣=2.故选D.【分析】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找出m+n=2.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找出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是关键.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得出m+n的值,由此即可得出结论.【答案】D【考点】根与系数的关系【解析】【解答】解: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式得:2x2=﹣8,2+x2=﹣m=﹣2,解得:x2=﹣4,m=2,则另一实数根及m的值分别为﹣4,2,故选D【分析】此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式,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根据题意,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式列出关系式,确定出另一根及m的值即可.【答案】D【考点】根与系数的关系【解析】【解答】解:∵a、b为方程x2﹣3x+p=0(p≠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a+b=3,ab=p,∵a2﹣ab+b2=(a+b)2﹣3ab=32﹣3p=18,∴p=﹣3.当p=﹣3时,△=(﹣3)2﹣4p=9+12=21>0,∴p=﹣3符合题意.+ = = = ﹣2= ﹣2=﹣5.故选D.【分析】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求出p=﹣3.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找出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是关键.根据方程的解析式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找出a+b=3、ab=p,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a2﹣ab+b2=18变形成(a+b)2﹣3ab=18,代入数据即可得出关于p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p的值,经验证p=﹣3符合题意,再将+ 变形成﹣2,代入数据即可得出结论.【答案】B【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得,7200(1+x)2=8450,故选B.【分析】本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组,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列出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组.【答案】B【考点】根的判别式,一次函数的图象【解析】【解答】解:∵x2﹣2x+kb+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4﹣4(kb+1)>0,解得kb<0,A.k>0,b>0,即kb>0,故A不正确;B.k>0,b<0,即kb<0,故B正确;C.k<0,b<0,即kb>0,故C不正确;D.k>0,b=0,即kb=0,故D不正确;故选:B.【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x2﹣2x+kb+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得到判别式大于0,求出kb 的符号,对各个图象进行判断即可.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0⇔方程没有实数根.二、填空题【答案】【考点】根与系数的关系【解析】【解答】解:∵方程2x2﹣3x﹣1=0的两根为x1,x2,∴x1+x2=﹣= ,x1•x2= =﹣,∴x12+x22= ﹣2x1•x2= ﹣2×(﹣)= .故答案为:.【分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x1+x2=﹣= ,x1•x2= =﹣”,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x12+x22转化成﹣2x1•x2,代入数据即可得出结论.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完全平方公式,解题的关键是求出x1+x2= ,x1•x2=﹣.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找出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原代数式转化成只含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的代数式是关键.【答案】6【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解析】【解答】解:∵m是关于x的方程x2﹣2x﹣3=0的一个根,∴m2﹣2m﹣3=0,∴m2﹣2m=3,∴2m2﹣4m=6,故答案为:6.【分析】根据m是关于x的方程x2﹣2x﹣3=0的一个根,通过变形可以得到2m2﹣4m值,本题得以解决.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答案】m>【考点】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析】【解答】解:设x1、x2为方程x2+2x﹣2m+1=0的两个实数根,由已知得:,即解得:m>.故答案为:m>.【分析】设x1、x2为方程x2+2x﹣2m+1=0的两个实数根.由方程有实数根以及两根之积为负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即可得出结论.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根的判别式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题的关键是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根的情况结合根的判别式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关键.【答案】60(1+x)2=100【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实际问题列二次函数关系式第11页共16页◎第12页共16页【解析】【解答】解:设平均每月的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可得:60(1+x)2=100.故答案为:60(1+x)2=10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个增长率问题,关键是知道4月份的钱数和增长两个月后6月份的钱数,列出方程.设平均每月的增长率为x,根据4月份的营业额为60万元,6月份的营业额为100万元,分别表示出5,6月的营业额,即可列出方程.【答案】2【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析】【解答】解:设人行道的宽度为x米,根据题意得,(30﹣3x)(24﹣2x)=480,解得x1=20(舍去),x2=2.即:人行通道的宽度是2m.故答案是:2.【分析】设人行道的宽度为x米,根据矩形绿地的面积之和为480米2,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利用两块相同的矩形绿地面积之和为480米2得出等式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答案】解:设方程的另一根为t.依题意得:3×()2+ m﹣8=0,解得m=10.又t=﹣,所以t=﹣4.综上所述,另一个根是﹣4,m的值为10【考点】根与系数的关系【解析】【分析】由于x= 是方程的一个根,直接把它代入方程即可求出m的值,然后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来求方程的另一根.此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定义,把方程的根代入原方程就可以确定待定系数m的值.【答案】(1)证明:∵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m+1)=0.∴△=(2m+1)2﹣4m(m+1)=1>0,∴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解:∵x=0是此方程的一个根,∴把x=0代入方程中得到m(m+1)=0,∴m=0或m=﹣1,把m=0或m=﹣1代入(2m﹣1)2+(3+m)(3﹣m)+7m﹣5=4m2﹣4m+1+9﹣m2+7m﹣5=3m2+3m+5,可得:(2m﹣1)2+(3+m)(3﹣m)+7m﹣5=5,或(2m﹣1)2+(3+m)(3﹣m)+7m﹣5=3﹣3+5=5.【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的判别式【解析】【分析】(1)找出a,b及c,表示出根的判别式,变形后得到其值大于0,即可得证.(2)把x=0代入方程即可求m的值,然后将其整体代入所求的代数式并求值即可.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解题时,逆用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定义易得出所求式子的值,在解题时要重视解题思路的逆向分析.【答案】解:设要邀请x支球队参加比赛,由题意,得x(x﹣1)=28,解得:x1=8,x2=﹣7(舍去).答:应邀请8支球队参加比赛【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析】【分析】设要邀请x支球队参加比赛,则比赛的总场数为x(x﹣1)场,与总场数为28场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本题考查了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运用,解答时单循环形式比赛规则的总场数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是关键.【答案】解:设该种药品平均每场降价的百分率是x,由题意得:200(1﹣x)2=98解得:x1=1.7(不合题意舍去),x2=0.3=30%.答:该种药品平均每场降价的百分率是30%【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析】【分析】设该种药品平均每场降价的百分率是x,则两个次降价以后的价格是200(1﹣x)2,据此列出方程求解即可.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判断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舍去不合题意的解.四、综合题【答案】(1)解:∵关于x的分式方程的根为非负数,∴x≥0且x≠1,又∵x= ≥0,且≠1,∴解得k≥﹣1且k≠1,又∵一元二次方程(2﹣k)x2+3mx+(3﹣k)n=0中2﹣k≠0,∴k≠2,综上可得:k≥﹣1且k≠1且k≠2;(2)解:∵一元二次方程(2﹣k)x2+3mx+(3﹣k)n=0有两个整数根x1、x2,且k=m+2,n=1时,∴把k=m+2,n=1代入原方程得:﹣mx2+3mx+(1﹣m)=0,即:mx2﹣3mx+m﹣1=0,∴△≥0,即△=(﹣3m)2﹣4m(m﹣1),且m≠0,∴△=9m2﹣4m(m﹣1)=m(5m+4),∵x1、x2是整数,k、m都是整数,∵x1+x2=3,x1•x2= =1﹣,∴1﹣为整数,∴m=1或﹣1,由(1)知k≠1,则m+2≠1,m≠-1∴把m=1代入方程mx2﹣3mx+m﹣1=0得:x2﹣3x+1﹣1=0,x2﹣3x=0,x(x﹣3)=0,x1=0,x2=3;(3)解:|m|≤2不成立,理由是:由(1)知:k≥﹣1且k≠1且k≠2,∵k是负整数,∴k=﹣1,(2﹣k)x2+3mx+(3﹣k)n=0且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x2,∴x1+x2=﹣= =﹣m,x1x2= = ,x1(x1﹣k)+x2(x2﹣k)=(x1﹣k)(x2﹣k),x12﹣x1k+x22﹣x2k=x1x2﹣x1k﹣x2k+k2,x12+x22═x1x2+k2,(x1+x2)2﹣2x1x2﹣x1x2=k2,(x1+x2)2﹣3x1x2=k2,(﹣m)2﹣3×=(﹣1)2,m2﹣4=1,m2=5,m=±,∴|m|≤2不成立.【考点】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分式方程的解【解析】【分析】(1)先解出分式方程①的解,根据分式的意义和方程①的根为非负数得出k的取值;(2)先把k=m+2,n=1代入方程②化简,由方程②有两个整数实根得△是完全平方数,列等式得出关于m的等式,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和两个整数根x1、x2得出m=1和﹣1,分别代入方程后解出即可.(3)根据(1)中k的取值和k为负整数得出k=﹣1,化简已知所给的等式,并将两根和与积代入计算求出m的值,做出判断.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考查了根的判别式及分式方程的解;注意:①解分式方程时分母不能为0;②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整数根时,根的判别式△为完全平方数.【答案】(1)解:设该市这两年(从2013年度到2015年底)拥有的养老床位数的平均年增长率为x,由题意可列出方程:2(1+x)2=2.88,解得:x1=0.2=20%,x2=﹣2.2(不合题意,舍去).答:该市这两年拥有的养老床位数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0%.(2)解:设规划建造单人间的房间数为t(10≤t≤30),则建造双人间的房间数为2t,三人间的房间数为100﹣3t,由题意得:t+4t+3(100﹣3t)=200,解得:t=25.答:t的值是25.②求该养老中心建成后最多提供养老床位多少个?最少提供养老床位多少个?解:设该养老中心建成后能提供养老床位y个,由题意得:y=t+4t+3(100﹣3t)=﹣4t+300(10≤t≤30),∵k=﹣4<0,∴y随t的增大而减小.当t=10时,y的最大值为300﹣4×10=260(个),当t=30时,y的最小值为300﹣4×30=180(个).答:该养老中心建成后最多提供养老床位260个,最少提供养老床位180个.【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应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解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数量关系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①根据数量关系找出关于t的一元一次方程;②根据数量关系找出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本题属于中档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方程组或函数关系式)是关键.(1)设该市这两年(从2013年度到2015年底)拥有的养老床位数的平均年增长率为x,根据“2015年的床位数=2013年的床位数×(1+增长率)的平方”可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2)①设规划建造单人间的房间数为t(10≤t≤30),则建造双人间的房间数为2t,三人间的房间数为100﹣3t,根据“可提供的床位数=单人间数+2倍的双人间数+3倍的三人间数”即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②设该养老中心建成后能提供养老床位y个,根据“可提供的床位数=单人间数+2倍的双人间数+3倍的三人间数”即可得出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结合t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结论.第15页共16页◎第16页共16页。

(中考数学复习)第16讲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 课件 解析

(中考数学复习)第16讲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 课件 解析

坐标为(-2,0),则抛物线y=ax2+bx的对称轴为直线
( C )
A.x=1
B.x=-2
C.x=-1
D.x=-4
4.(2013·陕西)已知两点A(-5,y1),B(3,y2)均在抛物线y=
ax2+bc+c(a≠0)上,点C(x0,y0)是该抛物线的顶点,若
y1>y2≥y0,则x0的取值范围是
( B )
而增大 减小
基础知识 · 自主学习 题组分类 · 深度剖 课堂回顾 · 巩固提升
浙派名师中考
1.(2013·河南)在二次函数y=-x2+2x+1的图象中,若y随的x
增大而增大,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 )
A.x<1
B.x>1
C.x<-1
D.x>-1
2.(2013·内江)若抛物线y=x2-2x+c与y轴的交点为(0,-3),
基础知识 · 自主学习 题组分类 · 深度剖
图16-2
课堂回顾 · 巩固提升
∴B(10,0),而A、B关于对称轴对称,
浙派名师中考
要使y1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则a<0, ∴x>2; (2)n=-8时,易得A(6,0),如图16-3所示, ∵抛物线过A、C两点,且与x轴交点A,B在原点两侧, ∴抛物线开口向上,则a>0, ∵AB=16,且A(6,0), ∴B(-10,0),而A、B关于对称轴对称,
基础知识 · 自主学习 题组分类 · 深度剖 课堂回顾 ·0,a(x-m)2-a(x-m)=0, Δ=(-a)2-4a×0=a2, ∵a≠0, ∴a2>0, ∴不论a与m为何值,该函数的图象与x轴总有两个公共点; (2)解:①y=0,则a(x-m)2-a(x-m)=a(x-m)(x-m-1)=0, 解得x1=m,x2=m+1, ∴AB=(m+1)-m=1,

部编版2020年中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期专题三角形含解析5

部编版2020年中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期专题三角形含解析5

专题9:三角形一、选择题1.(2017天津第2题)060cos 的值等于( )A 3B .1C .22D .21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得060cos =21,故选D. 2.(2017天津第9题)如图,将ABC ∆绕点B 顺时针旋转060得DBE ∆,点C 的对应点E 恰好落在AB 延长线上,连接AD .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E ABD ∠=∠B .C CBE ∠=∠ C. BC AD // D .BC AD = 【答案】C.3. (2017天津第11题)如图,在ABC ∆中,AC AB =,CE AD ,是ABC ∆的两条中线,P 是AD 上一个动点,则下列线段的长度等于EP BP +最小值的是( )A .BCB .CE C. AD D .AC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在ABC ∆中,AC AB =,AD 是ABC ∆的中线,可得点B 和点D 关于直线AD 对称,连结CE ,交AD 于点P ,此时EP BP +最小,为EC 的长,故选B.4. (2017湖南长沙第5题)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知最大角为90°,因式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B. 考点:直角三角形5.(2017山东滨州第7题)如图,在△ABC 中,AC ⊥BC ,∠ABC =30°,点D 是CB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 =BA ,则tan ∠DAC 的值为( )A .2+3B .23C .3+3D .33【答案】A.6.(2017山东滨州第8题)如图,在△ABC 中,AB =AC ,D 为BC 上一点,且DA =DC ,BD =BA ,则∠B 的大小为( )A.40°B.36°C.80°D.25°【答案】B.【解析】设∠B=x,因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x,因AD=C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AC=∠C=x,因BD=BA,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BAD=∠ADB=2x,在△ABD中,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x+2x+2x=180°,解得x=36°,即∠B=36°,故选B.8. (2017山东滨州第11题)如图,点P为定角∠AOB的平分线上的一个定点,且∠MPN与∠AOB互补.若∠MPN在绕点P旋转的过程中,其两边分别与OA,OB相交于M、N两点,则以下结论:(1)PM=PN恒成立,(2)OM+ON的值不变,(3)四边形PMON的面积不变,(4)MN的长不变,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4 B.3 C.2 D.1PAONBM【答案】B.9. (2017山东日照第4题)在Rt△ABC中,∠C=90°,AB=13,AC=5,则sinA的值为()A.B.C.D.AB CD【答案】B .试题分析: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C=12,所以sinA=1213BC AB =,故选B . 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10. (2017江苏宿迁第8题)如图,在Rt C ∆AB 中,C 90∠=o ,C 6A =cm ,C 2B =cm .点P 在边C A 上,从点A 向点C 移动,点Q 在边C B 上,从点C 向点B 移动,若点P 、Q 均以1cm/s 的速度同时出发,且当一点移动到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连接Q P ,则线段Q P 的最小值是 A .20cm B .18cm C.25cm D .32cm【答案】C.11. (2017山东菏泽第5题)如图,将t ABC ∆R 绕直角顶点C 顺时针旋转90o ,得到''A B C ∆,连接'AA ,若125∠=o ,则'BAA ∠的度数是( )A .55oB .60o C.65o D .70o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BAC=∠B 'A 'C,AC=CA ', ∠A 'CA=90°,即可得△ACA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BAC=∠B 'A 'C=45°-25°,即可得'BAA ∠=65o ,故选C.12. (2017浙江金华第3题)下列各组数中,不可能成为一个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 A .2,3,4 B .5,7,7 C .5,6,12 D .10,8,6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可得:选项A ,2+3>4,能组成三角形;选项B ,5+7>7,能组成三角形;选项C ,5+6<12,不能组成三角形;选项D ,6+8>10,能组成三角形,故选C.13. (2017浙江湖州第3题)如图,已知在Rt C ∆AB 中,C 90∠=o ,5AB =,C 3B =,则cos B 的值是( ) A .35 B .45 C .34 D .43【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根据余弦的意义cosB=B ∠的邻边斜边,可得conB=BC AB =35.故选:A 考点:余弦14. (2017浙江舟山第2题)长度分别为2,7,x 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x 的值可以是( ) A .4 B .5 C .6 D .9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大于第三边,两边这差小于第三边,可得7-2<x<2+7,即5<x<9,所以x 可以取6.故选C.考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5. (2017浙江金华第4题)在t ABC ∆R 中,90,5,3C AB BC ∠===o,则tan A 的值是( ) A .34 B .43 C.35 D .45【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在△ABC 中,∠C=90°,AB=5,BC=3,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AC=4, 所以tanA=34BC AC =,故选A.16. (2017浙江台州第5题)如图,点P 是AOB ∠平分线OC 上一点,PD OB ⊥,垂足为D .若2PD =,则点P 到边OA 的距离是 ( )A .1B . 2 C. 3 D .4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过P 作PE ⊥OA 于点E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即可得到PE=PD.从而得出点P 到OA 的距离是2cm. 故选:B.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17. (2017浙江湖州第6题)如图,已知在Rt C ∆AB 中,C 90∠=o ,C C A =B ,6AB =,点P 是Rt C ∆AB 的重心,则点P 到AB 所在直线的距离等于( ) A .1 B .2 C.32D .2【答案】A考点:1、三角形的重心,2、等腰直角三角形,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8. (2017浙江台州第8题)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AB AC =,若以点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交腰AC 于点E ,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AE EC =B .AE BE = C. EBC BAC ∠=∠D .EBC ABE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AB=AC,BE=BC ,可以得出∠ABC=∠C,∠BEC=∠C,从而得出∠ABC=∠BEC,∠A=∠EBC. 故选:C.考点:1、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9. (2017浙江湖州第9题)七巧板是我国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下列四幅图中有三幅是小明用如图所示的七巧板拼成的,则不是小明拼成的那副图是(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判断边长之间的关系,可知构不成C 图案,能构成A 、B 、D 图案. 故选:C 考点:勾股定理 二、填空题1.(2017北京第13题)如图,在ABC ∆中,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若1CMN S ∆=,则ABNM S =四边形 .【答案】3.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2017福建第12题)如图,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连线DE ,若3DE =,则线段BC 的长等于 .【答案】6【解析】∵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BC=2EF=6.3.(2017河南第15题)如图,在Rt ABC ∆中,90A ∠=︒,AB AC =,21BC =+,点M ,N 分别是边BC ,AB 上的动点,沿MN 所在的直线折叠B ∠,使点B 的对应点'B 始终落在边AC 上.若'MBC ∆为直角三角形,则BM 的长为 .【答案】1或21+. 【解析】试题分析:在Rt ABC ∆中,90A ∠=︒,AB AC =,可得∠B=∠C=45°,由折叠可知,BM='MB ,若使'MBC ∆为直角三角形,分两种情况:①0'90MB C ∠=,由∠C=45°可得'MB ='CB ,设BM=x ,则'MB ='CB =x ,MC=2x ,所以x+2x =21BC =+,解得x=1,即BM=1;②0'90B MC ∠=,此时点B 和点C 重合,BM=12122BC +=.所以BM 的长为1或212+. 考点:折叠(翻折变换).4.(2017广东广州第14题)如图7,Rt ABC ∆中,01590,15,tan 8C BC A ∠===,则AB = .【答案】17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1515,tan 8BC BC A AC ===,所以,AC =8,由勾股定理,得:AB =17. 考点: 正切的定义.5.(2017山东临沂第16题)已知AB CD ∥,AD 与BC 相交于点O .若23BO OC =,10AD =,则AO = .【答案】4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由AB ∥CD 可得BO OAOC OD=,然后根据AD=10,可知OD=10-OA ,代入可得2103BO OA OC OA ==-,解得OA=4. 故答案为:4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6.(2017四川泸州第16题)在ABC ∆中,已知BD 和CE 分别是边,AC AB 上的中线,且BD CE ⊥,垂足为O ,若2,4OD cm OE cm ==,则线段AO 的长为 cm . 【答案】5【解析】试题分析:如图,由BD 和CE 分别是边,AC AB 上的中线,可得DE ∥BC ,且12DE OD OE BC OB OC === , 因BD CE ⊥,2,4OD cm OE cm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5,又因12DE OD OE BC OB OC ===,可得5AO 并延长AO 交BC 于点M ,由BD 和CE 分别是边,AC AB 上的中线交于点M ,可知AM 也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在Rt △BOC 中,根据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M= 125三角形重心的性质可得57. (2017江苏宿迁第12题)如图,在C ∆AB 中,C 90∠A B =o ,点D 、E 、F 分别是AB 、C B 、C A 的中点.若CD 2=,则线段F E的长是 .【答案】2. 【解析】试题分析:因在C ∆AB 中,C 90∠A B =o ,点D 是AB 的中点,CD 2=,根据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AB=4,又因,点E 、F 分别是C B 、C A 的中点,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EF=12AB=2. 8. (2017江苏苏州第17题)如图,在一笔直的沿湖道路l 上有A 、B 两个游船码头,观光岛屿C 在码头A 北偏东60o 的方向,在码头B 北偏西45o 的方向,C 4A =km .游客小张准备从观光岛屿C 乘船沿C A 回到码头A 或沿C B 回到码头B ,设开往码头A 、B 的游船速度分别为1v 、2v ,若回到A 、B 所用时间相等,则12v v = (结果保留根号).2【解析】试题分析:作CD AB ⊥ ,垂足为D6302AC CAB CD =∠=︒∴=Q ,,在Rt BCD ∆ 中,45CBD ∠=︒ ,22BC ∴=Q 开往码头A 、B 的游船速度分别为1v 、2v ,若回到A 、B 所用时间相等, ∴12v v =222=D.考点:特殊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9. (2017浙江湖州第14题)如图,已知在C ∆AB 中,C AB =A .以AB 为直径作半圆O ,交C B 于点D .若C 40∠BA =o ,则»D A的度数是 度.【答案】140考点:圆周角定理10. (2017湖南湘潭第14题)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则ADE ∆与ABC ∆的面积比:ADE ABC S S ∆∆= .【答案】41【解析】试题分析:已知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即可得DE 是三角形的中位线,所以DE ∥BC,即可判定ADE ∆∽ABC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E ABCS S ∆∆=412122=⎪⎭⎫⎝⎛=⎪⎭⎫ ⎝⎛AB AD .11. (2017湖南湘潭第15题)如图,在Rt ABC ∆中,90C ∠=°,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DE 垂直平分AB ,垂足为E 点,请任意写出一组相等的线段 .【答案】BC=BE 或DC=DE【解析】试题分析:已知90C ∠=°,BD 平分ABC ∠,DE 垂直平分AB ,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可知DC=DE ;根据已知条件易证BCD ∆≌BE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BE.12. (2017浙江舟山第16题)一副含030和045的三角板ABC 和DEF 叠合在一起,边BC 与EF 重合,cm EF BC 12==(如图1),点G 为边)(EF BC 的中点,边FD 与AB 相交于点H ,现将三角板DEF 绕点G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2),在CGF ∠从00到060的变化过程中,观察点H 的位置变化,点H 相应移动的路径长为 (结果保留根号).【答案】123-18. 【解析】试题分析:如图2和图3,在 ∠ C G F 从 0 ° 到 60 ° 的变化过程中,点H 先向AB 方向移,在往BA 方向移,直到H 与F 重合(下面证明此时∠CGF=60度),此时BH 的值最大,如图3,当F 与H 重合时,连接CF ,因为BG=CG=GF ,所以∠BFC=90度,∵∠B=30度,∴∠BFC=60度,由CG=GF 可得∠CGF=60度.∵BC=12cm ,所以BF=3BC=63;如图2,当GH ⊥DF 时,GH 有最小值,则BH 有最小值,且GF//AB ,连接DG ,交AB 于点K ,则DG ⊥AB ,∵DG=FG ,∴∠DGH=45度,则KG=KH=22GH=22×(12×62)=3,BK=3KG=33,则BH=BK+KH=33+3则点H运动的总路程为63-(33+3)+[12(3-1)-(33+3)]=123-18(cm ).考点:旋转的性质. 三、解答题1.(2017北京第19题)如图,在ABC ∆中,0,36AB AC A =∠=,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 求证:AD BC =.【答案】见解析. 【解析】考点:等腰三角形性质.2. (2017北京第28题)在等腰直角ABC ∆中,090ACB ∠=,P 是线段BC 上一动点(与点B C 、不重合),连接AP ,延长BC 至点Q ,使得CQ CP =,过点Q 作QH AP ⊥于点H ,交AB 于点M . (1)若PAC α∠=,求AMQ ∠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 (2)用等式表示线段MB 与PQ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考点:全等三角形判定,等腰三角形性质 .3. (2017天津第22题)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 的北偏东064方向,距离灯塔120海里的A 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 的南偏东045方向上的B 处,求BP 和BA 的长(结果取整数). 参考数据:05.264tan ,44.064cos ,90.064sin 0≈≈≈,2取414.1.【答案】BP=153;BA=161. 【解析】试题分析:如图,过点P 作PC ⊥AB ,垂足为C ,由题意可知,∠A=64°,∠B=45°,PA=120,在Rt △APC 中,求得PC 、AC 的长;在Rt △BPC 中,求得BP 、BC 的长,即可得BA 的长. 试题解析:如图,过点P 作PCAB ,垂足为C , 由题意可知,∠A=64°,∠B=45°,PA=120, 在Rt △APC 中,sin ∠A=,cos PC ACA PA PA=, ∴PC=PA ·sin ∠A=120×sin64°, AC=PA ×cos ∠A=120×cos64°, 在Rt △BPC 中,sin ∠B=,tan PC PC B BP BC=,∴BP=0 120sin64153sin sin452PCB⨯=≈≈BC=0120sin64tan tan45PC PCPCB===⨯∴BA=BC+AC=120×sin64°+120×cos64°≈120×0.90+120×0.44≈161.答:BP的长约有153海里,BA的长约有161海里.4.(2017福建第18题)如图,点,,,B EC F在一条直线上,,,AB DEAC DF BE CF===.求证:A D∠=∠.【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利用SSS证明△ABC与△DEF全等即可得.试题解析:∵BE=CF,∴BE+EC=CF+EC,即BC=EF,在△ABC和△DEF中AB DEAC DFBC EF=⎧⎪=⎨⎪=⎩,∴△ABC≌△D EF(SSS),∴∠A=∠D.5. (2017福建第19题)如图,ABC∆中,90,BAC AD BC∠=⊥o,垂足为D.求作ABC∠的平分线,分别交,AD AD 于P ,Q 两点;并证明AP AQ =.(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答案】作图见解析;证明见解析. 【解析】6. (2017河南第19题)如图所示,我国两艘海监船A ,B 在南海海域巡航,某一时刻,两船同时收到指令,立即前往救援遇险抛锚的渔船C .此时,B 船在A 船的正南方向5海里处,A 船测得渔船C 在其南偏东45︒方向,B 船测得渔船C 在其南偏东53︒方向.已知A 船的航速为30海里/小时,B 船的航速为25海里/小时,问C 船至少要等待多长时间才能得到救援?(参考数据:4sin 535︒≈,3cos535︒≈,4tan 533︒≈,2 1.41≈)【答案】C 船至少要等待0.94小时才能得到救援. 【解析】试题分析:过点C作CD 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D,可得∠CDA=90°,根据题意可知∠CDA=45°,设CD=x,则AD=CD=x,在Rt△BDC中,根据三角函数求得CD、BC的长,在Rt△ADC中,求得AC的长,再分别计算出B船到达C船处约需时间和A船到达C船处约需时间,比较即可求解.试题解析:过点C作CD 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D,则∠CDA=90°已知∠CDA=45°,设CD=x,则AD=CD=x∴BD=AD-AB=x-5在Rt△BDC中,CD=BD·tan53°,即x=(x-5)·tan53°∴455tan533204tan53113x⨯=≈=--∴BC=0042025sin53sin535CD x=≈÷=∴B船到达C船处约需时间:25÷25=1(小时)在Rt△ADC中,AC=2x≈1.41×20=28.2∴A船到达C船处约需时间:28.2÷30=0.94(小时)而0.94<1,所以C船至少要等待0.94小时才能得到救援.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7. (2017河南第22题)如图1,在Rt ABC∆中,90A∠=︒,AB AC=,点D,E分别在边AB,AC上,AD AE=,连接DC,点M,P,N分别为DE,DC,BC的中点.(1)观察猜想图1中,线段PM与PN的数量关系是,位置关系是;(2)探究证明把ADE∆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连接MN,BD,CE,判断PM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把ADE ∆绕点A 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4AD =,10AB =,请直接写出PMN ∆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PM=PN ,PM PN ⊥;(2)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详见解析;(3)492. 【解析】试题分析:(1)已知 点M ,P ,N 分别为DE ,DC ,BC 的中点,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11,22PM EC PN BD ==,//PM EC ,//PN BD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PM=∠DCE ,∠NPD=∠ADC ,在Rt ABC ∆中,90A ∠=︒,AB AC =,AD AE =,可得BD=EC ,∠DCE+∠ADC=90°,即可得PM=PN ,∠DPM+∠NPD=90°,即PM PN ⊥;(2)P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旋转的性质易证△BAD ≌△CAE ,即可得BD=CE ,∠ABD=∠ACE ,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平行线的性质(方法可类比(1)的方法)可得PM=PN, ∠MPD=∠ECD ,∠PNC=∠DBC ,所以∠MPD=∠ECD=∠ACD+∠ACE=∠ACD+∠ABD ,∠DPN=∠PNC+∠PCN =∠DBC+∠PCN ,即可得∠MPN=∠MPD+∠DPN=∠ACD+∠ABD+∠DBC+∠PCN=∠ABC+∠ACB=90°,即△P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把ADE ∆绕点A 旋转到如图的位置,此时PN=12(AD+AB)=7, PM=12(AE+AC)=7,且PN 、PM 的值最长,由(2)可知PM=PN ,PM PN ⊥,所以PMN ∆面积的最大值为1497722⨯⨯= .试题解析:(1)PM=PN ,PM PN ⊥; (2)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由旋转可得∠BAD=∠CAE , 又AB=AC,AD=AE ∴△BAD ≌△CAE ∴BD=CE ,∠ABD=∠ACE ,∵点M ,P 分别为DE ,DC 的中点 ∴PM 是△DCE 的中位线∴PM=12CE ,且//PM CE , 同理可证PN=12BD ,且//PN BD ∴PM=PN, ∠MPD=∠ECD ,∠PNC=∠DBC ,∴∠MPD=∠ECD=∠ACD+∠ACE=∠ACD+∠ABD ,∠DPN=∠PNC+∠PCN =∠DBC+∠PCN ,∴∠MPN=∠MPD+∠DPN=∠ACD+∠ABD+∠DBC+∠PCN=∠ABC+∠ACB=90°,即△P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492. 考点: 旋转和三角形的综合题.8. (2017广东广州第18题)如图10,点,E F 在AB 上,,,AD BC A B AE BF =∠=∠=.求证:ADF BCE ∆≅∆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先将AE BF =转化为AF =BE ,再利用SAS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试题解析:证明:因为AE =BF ,所以,AE +EF =BF +EF ,即AF =BE ,在△ADF 和△BCE 中,AD BC A B AF BE =⎧⎪∠=∠⎨⎪=⎩所以,ADF BCE ∆≅∆考点:用SAS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9. (2017广东广州第20题) 如图12,在Rt ABC ∆中,0090,30,3B A AC ∠=∠==(1)利用尺规作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DE ,垂足为E ,交AB 于点D ;(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若ADE ∆的周长为a ,先化简()()211T a a a =+--,再求T 的值.【答案】(1)详见解析;(2)3310+【解析】试题分析:(1)尺规作图——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化简求值,利用三角函数求其余两边的长度。

2017年中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1实数含解析20170816117

2017年中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1实数含解析20170816117

专题1:实数一、选择题1.(2017北京第4题)实数a,b,c,d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正确的结论是()A.a4B.bd0 C. a b D.b c0【答案】C.考点:实数与数轴2.(2017天津第1题)计算(3)5的结果等于()A.2 B.2C.8 D.8【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即可得原式-2,故选A.3.(2017天津第4题)据《天津日报》报道,天津市社会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完善,截止2017年4月末,累计发放社会保障卡12630000张.将1263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0.1263108B.1.263107C.12.63106D.126.310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n的值为这个数的整数位数减1,所以12630000=1.263107.故选B.4.(2017福建第1题)3的相反数是()A.-3 B.1C.133D.3【解析】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因此3的相反数是-3;故选A.5.(2017福建第3题)用科学计数法表示136 000,其结果是()A.0.136106B.1.36105C.136103D.136106【答案】B【解析】13600=1.36×105,故选B.6.(2017河南第1题)下列各数中比1大的数是()A.2 B.0 C.-1 D.-3【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可得题目选项中的各数中比1大的数是2,故选A.考点:有理数的大小比较.7.(2017河南第2题)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数据“74.4万亿”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A.74.41012B.7.441013C.74.41013D.7.441014【答案】B.考点:科学记数法.8.(2017湖南长沙第1题)下列实数中,为有理数的是()A.3B.C.32D.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实数的意义,有理数为有限小数和有限循环小数,无理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可知1是有理数.故选:D9.(2017广东广州第1题)如图1,数轴上两点A,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则点B表示的()A.-6 B.6 C.0 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6的相反数是6,A点表示-6,所以,B点表示6.故选答案B.考点:相反数的定义10.(2017湖南长沙第3题)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7年端午小长假全国各大景点共接待游客约为82600000人次,数据826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0.826106B.8.26107C.82.6106D.8.26108【答案】B考点:科学记数法的表示较大的数111.(2017山东临沂第1题)的相反数是()2007 11A.B.C.2017 D.201720072007【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只有符号不同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可知的相反数为.1120072007故选:A112.(2017山东青岛第1题)的相反数是().8A.8 B.8 C.18D.18【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知:1的相反数是818.故选:C考点:相反数定义13. (2017四川泸州第1题)7的绝对值为()A.7B.7C.17D.17【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可得-7的绝对值为7,故选A.14. (2017四川泸州第2题) “五一”期间,某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约567000人次,将567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567103B.56.7104C.5.67105D.0.567106【答案】C.15.(2017山东滨州第1题)计算-(-1)+|-1|,结果为()A.-2 B.2 C.0 D.-1【答案】B.【解析】原式=1+1=2,故选B.16. (2017江苏宿迁第1题)5的相反数是11A.5B.C.D.55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可得5的相反数是-5,故选D.17. .(2017山东日照第1题)﹣3的绝对值是()A.﹣3 B.3 C.±3 D.【答案】B.试题分析: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所以﹣3的绝对值是3.故选B.考点:绝对值.18. (2017辽宁沈阳第1题)7的相反数是()A.-7B.C.D.74177【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可得7的相反数是-7,故选A.考点:相反数.19.(2017山东日照第3题)铁路部门消息:2017年“端午节”小长假期间,全国铁路客流量达到4640万人次.4640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4.64×105B.4.64×106C.4.64×107D.4.64×108【答案】C.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20. (2017辽宁沈阳第3题) “弘扬雷锋精神,共建幸福沈阳”幸福沈阳需要830万沈阳人共同缔造。

2017年福建省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

2017年福建省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

2017年福建省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2017年福建省中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3的相反数是()A.﹣3 B.﹣C.D.32.(4分)如图,由四个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左视图是()A. B.C. D.3.(4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36 000,其结果是()A.0.136×106B.1.36×105C.136×103D.136×1064.(4分)化简(2x)2的结果是()A.x4B.2x2C.4x2D.4x5.(4分)下列关于图形对称性的命题,正确的是()A.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B.正三角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C.线段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D.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6.(4分)不等式组:的解集是()A.﹣3<x≤2 B.﹣3≤x<2 C.x≥2 D.x<﹣37.(4分)某校举行“汉字听写比赛”,5个班级代表队的正确答题数如图.这5个正确答题数所组成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10,15 B.13,15 C.13,20 D.15,158.(4分)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上位于AB异侧的两点.下列四个角中,一定与∠ACD互余的角是()A.∠ADC B.∠ABD C.∠BAC D.∠BAD9.(4分)若直线y=kx+k+1经过点(m,n+3)和(m+1,2n﹣1),且0<k<2,则n的值可以是()A.3 B.4 C.5 D.610.(4分)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图中线段AB和点P绕着同一个点做相同的旋转,分别得到线段A'B'和点P',则点P'所在的单位正方形区域是()A.1区B.2区C.3区D.4区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4分)计算|﹣2|﹣30= .12.(4分)如图,△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接DE.若DE=3,则线段BC的长等于.13.(4分)一个箱子装有除颜色外都相同的2个白球,2个黄球,1个红球.现添加同种型号的1个球,使得从中随机抽取1个球,这三种颜色的球被抽到的概率都是,那么添加的球是.14.(4分)已知A,B,C是数轴上的三个点,且C在B的右侧.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1,3,如图所示.若BC=2AB,则点C表示的数是.15.(4分)两个完全相同的正五边形都有一边在直线l上,且有一个公共顶点O,其摆放方式如图所示,则∠AOB等于度.16.(4分)已知矩形ABCD的四个顶点均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且点A的横坐标是2,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三、解答题:本题共9小题,共8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8分)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a=﹣1.18.(8分)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D.19.(8分)如图,△ABC中,∠BAC=90°,AD⊥BC,垂足为D.求作∠ABC的平分线,分别交AD,AC于P,Q两点;并证明AP=AQ.(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0.(8分)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有“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其大意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关在同一笼子里,它们一共有35个头,94条腿.问笼中的鸡和兔各有多少只?”试用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方法求出问题的解.21.(8分)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AB是⊙O的直径,点P在CA的延长线上,∠CAD=45°.(Ⅰ)若AB=4,求的长;(Ⅱ)若=,AD=AP,求证:PD是⊙O的切线.22.(10分)小明在某次作业中得到如下结果:sin27°+sin283°≈0.122+0.992=0.9945,sin222°+sin268°≈0.372+0.932=1.0018,sin229°+sin261°≈0.482+0.872=0.9873,sin237°+sin253°≈0.602+0.802=1.0000,sin245°+sin245°≈()2+()2=1.据此,小明猜想:对于任意锐角α,均有sin2α+sin2(90°﹣α)=1.(Ⅰ)当α=30°时,验证sin2α+sin2(90°﹣α)=1是否成立;(Ⅱ)小明的猜想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举出一个反例.23.(10分)自2016年国庆后,许多高校均投放了使用手机就可随用的共享单车.某运营商为提高其经营的A品牌共享单车的市场占有率,准备对收费作如下调整:一天中,同一个人第一次使用的车费按0.5元收取,每增加一次,当次车费就比上次车费减少0.1元,第6次开始,当次用车免费.具体收费标准如下:使用次数012345(含5次以上)累计车费00.50.9a b 1.5同时,就此收费方案随机调查了某高校100名师生在一天中使用A品牌共享单车的意愿,得到如下数据:使用次数012345人数51510302515(Ⅰ)写出a,b的值;(Ⅱ)已知该校有5000名师生,且A品牌共享单车投放该校一天的费用为5800元.试估计:收费调整后,此运营商在该校投放A品牌共享单车能否获利?说明理由.24.(12分)如图,矩形ABCD中,AB=6,AD=8,P,E分别是线段AC、BC上的点,且四边形PEFD为矩形.(Ⅰ)若△PC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P的长;(Ⅱ)若AP=,求CF的长.25.(14分)已知直线y=2x+m与抛物线y=ax2+ax+b有一个公共点M(1,0),且a<b.(Ⅰ)求抛物线顶点Q的坐标(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Ⅱ)说明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Ⅲ)直线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记为N.(ⅰ)若﹣1≤a≤﹣,求线段MN长度的取值范围;(ⅱ)求△QMN面积的最小值.2017年福建省中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2017•长春)3的相反数是()A.﹣3 B.﹣C.D.3【分析】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即可求出3的相反数.【解答】解:3的相反数是﹣3故选A.【点评】相反数的定义是: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还是0.2.(4分)(2017•福建)如图,由四个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左视图是()A. B.C. D.【分析】直接利用三视图的画法,从左边观察,即可得出选项.【解答】解:图形的左视图为:,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视图的画法,正确掌握三视图观察的角度是解题关键.3.(4分)(2017•福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36 000,其结果是()A.0.136×106B.1.36×105C.136×103D.136×106【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非负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 是负数.【解答】解: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36 000,其结果是1.36×105,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4.(4分)(2017•福建)化简(2x)2的结果是()A.x4B.2x2C.4x2D.4x【分析】利用积的乘方法则:把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解答】解:(2x)2=4x2,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积的乘方,关键是掌握计算法则.5.(4分)(2017•福建)下列关于图形对称性的命题,正确的是()A.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B.正三角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C.线段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D.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分析】分析是否为真命题,需要分别分析各题设是否能推出结论,从而利用排除法得出答案.【解答】解:A、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A符合题意;B、正三角形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B不符合题意;C、线段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C不符合题意;D、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D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主要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6.(4分)(2017•福建)不等式组:的解集是()A.﹣3<x≤2 B.﹣3≤x<2 C.x≥2 D.x<﹣3【分析】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答】解:解不等式①得:x≤2,解不等式②得:x>﹣3,∴不等式组的解集为:﹣3<x≤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一般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解集的规律: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7.(4分)(2017•福建)某校举行“汉字听写比赛”,5个班级代表队的正确答题数如图.这5个正确答题数所组成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10,15 B.13,15 C.13,20 D.15,15【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10、13、15、15、20,最中间的数是1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5;15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15.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8.(4分)(2017•福建)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上位于AB异侧的两点.下列四个角中,一定与∠ACD互余的角是()A.∠ADC B.∠ABD C.∠BAC D.∠BAD【分析】由圆周角定理得出∠ACB=∠ACD+∠BCD=90°,∠BCD=∠BAD,得出∠ACD+∠BAD=90°,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连接BC,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ACB=∠ACD+∠BCD=90°,∵∠BCD=∠BAD,∴∠ACD+∠BAD=9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熟记圆周角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4分)(2017•福建)若直线y=kx+k+1经过点(m,n+3)和(m+1,2n﹣1),且0<k<2,则n的值可以是()A.3 B.4 C.5 D.6【分析】根据题意列方程组得到k=n﹣4,由于0<k<2,于是得到0<n﹣4<2,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依题意得:,∴k=n﹣4,∵0<k<2,∴0<n﹣4<2,∴4<n<6,故选C.【点评】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注重考察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易错题,难度中等.10.(4分)(2017•福建)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图中线段AB 和点P绕着同一个点做相同的旋转,分别得到线段A'B'和点P',则点P'所在的单位正方形区域是()A.1区B.2区C.3区D.4区【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连接AA′、BB′,分别作AA′、BB′的中垂线,两直线的交点即为旋转中心,从而得出线段AB和点P是绕着同一个该点逆时针旋转90°,据此可得答案.【解答】解:如图,连接AA′、BB′,分别作AA′、BB′的中垂线,两直线的交点即为旋转中心,由图可知,线段AB和点P绕着同一个该点逆时针旋转90°,∴点P逆时针旋转90°后所得对应点P′落在4区,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旋转,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得出图形的旋转中心及旋转方向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4分)(2017•福建)计算|﹣2|﹣30= 1 .【分析】首先利用零指数幂的性质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解答】解:原式=2﹣1=1.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12.(4分)(2017•福建)如图,△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接DE.若DE=3,则线段BC的长等于 6 .【分析】直接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3,∴BC=2DE=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熟知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4分)(2017•福建)一个箱子装有除颜色外都相同的2个白球,2个黄球,1个红球.现添加同种型号的1个球,使得从中随机抽取1个球,这三种颜色的球被抽到的概率都是,那么添加的球是红球.【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这三种颜色的球被抽到的概率都是,∴这三种颜色的球的个数相等,∴添加的球是红球,故答案为:红球.【点评】本题考查了概率公式,熟练掌握概率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14.(4分)(2017•福建)已知A,B,C是数轴上的三个点,且C在B的右侧.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1,3,如图所示.若BC=2AB,则点C表示的数是7 .【分析】先利用点A、B表示的数计算出AB,再计算出BC,然后计算点C到原点的距离即可得到C点表示的数.【解答】解:∵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1,3,∴AB=3﹣1=2,∵BC=2AB=4,∴OC=OA+AB+BC=1+2+4=7,∴点C表示的数是7.故答案为7.【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15.(4分)(2017•福建)两个完全相同的正五边形都有一边在直线l上,且有一个公共顶点O,其摆放方式如图所示,则∠AOB等于108 度.【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可得∠1,∠2,∠3,∠4,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和,可得∠7,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解答】解:如图,由正五边形的内角和,得∠1=∠2=∠3=∠4=108°,∠5=∠6=180°﹣108°=72°,∠7=180°﹣72°﹣72°=36°.∠AOB=360°﹣108°﹣108°﹣36°=108°,故答案为:108.【点评】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得出每个内角是解题关键.16.(4分)(2017•福建)已知矩形ABCD的四个顶点均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且点A的横坐标是2,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分析】先根据点A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且点A的横坐标是2,可得A (2,),再根据B(,2),D(﹣,﹣2),运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得AB和AD的长,即可得到矩形ABCD的面积.【解答】解:如图所示,根据点A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且点A的横坐标是2,可得A(2,),根据矩形和双曲线的对称性可得,B(,2),D(﹣,﹣2),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得,AB==,AD==,∴矩形ABCD的面积=AB×AD=×=,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矩形的性质的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画出图形,依据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得矩形的边长.三、解答题:本题共9小题,共8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8分)(2017•福建)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a=﹣1.【分析】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当a=﹣1时原式=•==【点评】本题考查分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分式的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18.(8分)(2017•福建)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D.【分析】证明BC=EF,然后根据SSS即可证明△ABC≌△DEF,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即可证得.【解答】证明:如图,∵BE=CF,∴BC=EF,在△ABC和△DEF中,,∴△ABC≌△DEF(SSS).∴∠A=∠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线段相等常用的方法是证明所在的三角形全等.19.(8分)(2017•福建)如图,△ABC中,∠BAC=90°,AD⊥BC,垂足为D.求作∠ABC的平分线,分别交AD,AC于P,Q两点;并证明AP=AQ.(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作出BQ即可.先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ADB=90°,故∠BPD+∠PBD=90°.再根据余角的定义得出∠AQP+∠ABQ=90°,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BQ=∠PBD,再由∠BPD=∠APQ可知∠APQ=∠AQP,据此可得出结论.【解答】解:BQ就是所求的∠ABC的平分线,P、Q就是所求作的点.证明:∵AD⊥BC,∴∠ADB=90°,∴∠BPD+∠PBD=90°.∵∠BAC=90°,∴∠AQP+∠ABQ=90°.∵∠ABQ=∠PBD,∴∠BPD=∠AQP.∵∠BPD=∠APQ,∴∠APQ=∠AQP,∴AP=AQ.【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基本作图,熟知角平分线的作法和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8分)(2017•福建)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有“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其大意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关在同一笼子里,它们一共有35个头,94条腿.问笼中的鸡和兔各有多少只?”试用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方法求出问题的解.【分析】设鸡有x只,兔有y只,根据等量关系: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可分别得出方程,联立求解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设鸡有x只,兔有y只,鸡有一个头,两只脚,兔有1个头,四只脚,结合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可得:,解得:.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点评】此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根据等量关系得出方程组,难度一般.21.(8分)(2017•福建)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AB是⊙O的直径,点P在CA的延长线上,∠CAD=45°.(Ⅰ)若AB=4,求的长;(Ⅱ)若=,AD=AP,求证:PD是⊙O的切线.【分析】(Ⅰ)连接OC,OD,由圆周角定理得到∠COD=2∠CAD,∠CAD=45°,于是得到∠COD=90°,根据弧长公式即可得到结论;(Ⅱ)由已知条件得到∠BOC=∠AOD,由圆周角定理得到∠AOD=45°,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DA=∠OAD,求得∠ADP=CAD=22.5°,得到∠ODP=∠ODA+∠ADP=90°,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Ⅰ)连接OC,OD,∵∠COD=2∠CAD,∠CAD=45°,∴∠COD=90°,∵AB=4,∴OC=AB=2,∴的长=×π×2=π;(Ⅱ)∵=,∴∠BOC=∠AOD,∵∠COD=90°,∴∠AOD=45°,∵OA=OD,∴∠ODA=∠OAD,∵∠AOD+∠ODA=∠OAD=180°,∴∠ODA=67.5°,∵AD=AP,∴∠ADP=∠APD,∵∠CAD=∠ADP+∠APD,∠CAD=45°,∴∠ADP=CAD=22.5°,∴∠ODP=∠ODA+∠ADP=90°,∴PD是⊙O的切线.【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弧长的计算,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2.(10分)(2017•福建)小明在某次作业中得到如下结果:sin27°+sin283°≈0.122+0.992=0.9945,sin222°+sin268°≈0.372+0.932=1.0018,sin229°+sin261°≈0.482+0.872=0.9873,sin237°+sin253°≈0.602+0.802=1.0000,sin245°+sin245°≈()2+()2=1.据此,小明猜想:对于任意锐角α,均有sin2α+sin2(90°﹣α)=1.(Ⅰ)当α=30°时,验证sin2α+sin2(90°﹣α)=1是否成立;(Ⅱ)小明的猜想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举出一个反例.【分析】(1)将α=30°代入,根据三角函数值计算可得;(2)设∠A=α,则∠B=90°﹣α,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及勾股定理即可验证.【解答】解1:(1)当α=30°时,sin2α+sin2(90°﹣α)=sin230°+sin260°=()2+()2=+=1;(2)小明的猜想成立,证明如下:如图,在△ABC中,∠C=90°,设∠A=α,则∠B=90°﹣α,∴sin2α+sin2(90°﹣α)=()2+()2===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及正弦函数的定义,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3.(10分)(2017•福建)自2016年国庆后,许多高校均投放了使用手机就可随用的共享单车.某运营商为提高其经营的A品牌共享单车的市场占有率,准备对收费作如下调整:一天中,同一个人第一次使用的车费按0.5元收取,每增加一次,当次车费就比上次车费减少0.1元,第6次开始,当次用车免费.具体收费标准如下:使用次数012345(含5次以上)累计车费00.50.9a b 1.5同时,就此收费方案随机调查了某高校100名师生在一天中使用A品牌共享单车的意愿,得到如下数据:使用次数012345人数51510302515(Ⅰ)写出a,b的值;(Ⅱ)已知该校有5000名师生,且A品牌共享单车投放该校一天的费用为5800元.试估计:收费调整后,此运营商在该校投放A品牌共享单车能否获利?说明理由.【分析】(Ⅰ)根据收费调整情况列出算式计算即可求解;(Ⅱ)先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出抽取的100名师生每人每天使用A品牌共享单车的平均车费,再根据用样本估计总体求出5000名师生一天使用共享单车的费用,再与5800比较大小即可求解.【解答】解:(Ⅰ)a=0.9+0.3=1.2,b=1.2+0.2=1.4;(Ⅱ)根据用车意愿调查结果,抽取的100名师生每人每天使用A品牌共享单车的平均车费为:×(0×5+0.5×15+0.9×10+1.2×30+1.4×25+1.5×15)=1.1(元),所以估计5000名师生一天使用共享单车的费用为:5000×1.1=5500(元),因为5500<5800,故收费调整后,此运营商在该校投放A品牌共享单车不能获利.【点评】考查了样本平均数,用样本估计总体,(Ⅱ)中求得抽取的100名师生每人每天使用A品牌共享单车的平均车费是解题的关键.24.(12分)(2017•福建)如图,矩形ABCD中,AB=6,AD=8,P,E分别是线段AC、BC上的点,且四边形PEFD为矩形.(Ⅰ)若△PC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P的长;(Ⅱ)若AP=,求CF的长.【分析】(Ⅰ)先求出AC,再分三种情况讨论计算即可得出结论;(Ⅱ)方法1、先判断出OC=ED,OC=PF,进而得出OC=OP=OF,即可得出∠OCF=∠OFC,∠OCP=∠OPC,最后判断出△ADP∽△CDF,得出比例式即可得出结论.方法2、先判断出∠CEF=∠FDC,得出点E,C,F,D四点共圆,再判断出点P也在此圆上,即可得出∠DAP=∠DCF,此后同方法1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Ⅰ)在矩形ABCD中,AB=6,AD=8,∠ADC=90°,∴DC=AB=6,∴AC==10,要使△PCD是等腰三角形,①当CP=CD时,AP=AC﹣CP=10﹣6=4,②当PD=PC时,∠PDC=∠PCD,∵∠PCD+∠PAD=∠PDC+∠PDA=90°,∴∠PAD=∠PDA,∴PD=PA,∴PA=PC,∴AP=AC=5,③当DP=DC时,如图1,过点D作DQ⊥AC于Q,则PQ=CQ,∵S△ADC=AD•DC=AC•DQ,∴DQ==,∴CQ==,∴PC=2CQ=,∴AP=AC﹣PC=10﹣=;所以,若△PCD是等腰三角形时,AP=4或5或;(Ⅱ)方法1、如图2,连接PF,DE,记PF与DE的交点为O,连接OC,∵四边形ABCD和PEFD是矩形,∴∠ADC=∠PDF=90°,∴∠ADP+∠PDC=∠PDC+∠CDF,∴∠ADP=∠CDF,∵∠BCD=90°,OE=OD,∴OC=ED,在矩形PEFD中,PF=DE,∴OC=PF,∵OP=OF=PF,∴OC=OP=OF,∴∠OCF=∠OFC,∠OCP=∠OPC,∵∠OPC+∠OFC+∠PCF=180°,∴2∠OCP+2∠OCF=180°,∴∠PCF=90°,∴∠PCD+∠FCD=90°,在Rt△ADC中,∠PCD+∠PAD=90°,∴∠PAD=∠FCD,∴△ADP∽△CDF,∴,∵AP=,∴CF=.方法2、如图,∵四边形ABCD和DPEF是矩形,∴∠ADC=∠PDF=90°,∴∠ADP=∠CDF,∵∠DGF+∠CDF=90°,∴∠EGC+∠CDF=90°,∵∠CEF+∠CGE=90°,∴∠CDF=∠FEC,∴点E,C,F,D四点共圆,∵四边形DPEF是矩形,∴点P也在此圆上,∵PE=DF,∴,∴∠ACB=∠DCF,∵AD∥BC,∴∠ACB=∠DAP,∴∠DAP=∠DCF,∵∠ADP=∠CDF,∴△ADP∽△CDF,∴,∵AP=,∴CF=.【点评】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Ⅰ)的关键是分三种情况讨论计算,解(Ⅱ)的关键是判断出△ADP∽△CDF,是一道中考常考题.25.(14分)(2017•福建)已知直线y=2x+m与抛物线y=ax2+ax+b有一个公共点M(1,0),且a<b.(Ⅰ)求抛物线顶点Q的坐标(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Ⅱ)说明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Ⅲ)直线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记为N.(ⅰ)若﹣1≤a≤﹣,求线段MN长度的取值范围;(ⅱ)求△QMN面积的最小值.【分析】(Ⅰ)把M点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得到b与a的关系,可用a表示出抛物线解析式,化为顶点式可求得其顶点坐标;(Ⅱ)由直线解析式可先求得m的值,联立直线与抛物线解析式,消去y,可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再判断其判别式大于0即可;(Ⅲ)(i)由(Ⅱ)的方程,可求得N点坐标,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MN2,利用二次函数性质可求得MN长度的取值范围;(ii)设抛物线对称轴交直线与点E,则可求得E点坐标,利用S△QMN =S△QEN+S△QEM可用a表示出△QMN的面积,再整理成关于a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判别式可得其面积的取值范围,可求得答案.【解答】解:(Ⅰ)∵抛物线y=ax2+ax+b过点M(1,0),∴a+a+b=0,即b=﹣2a,∴y=ax2+ax+b=ax2+ax﹣2a=a(x+)2﹣,∴抛物线顶点Q的坐标为(﹣,﹣);(Ⅱ)∵直线y=2x+m经过点M(1,0),∴0=2×1+m,解得m=﹣2,联立直线与抛物线解析式,消去y可得ax2+(a﹣2)x﹣2a+2=0(*)∴△=(a﹣2)2﹣4a(﹣2a+2)=9a2﹣12a+4,由(Ⅰ)知b=﹣2a,且a<b,∴a<0,b>0,∴△>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Ⅲ)联立直线与抛物线解析式,消去y可得ax2+(a﹣2)x﹣2a+2=0,即x2+(1﹣)x﹣2+=0,∴(x﹣1)[x﹣(﹣2)]=0,解得x=1或x=﹣2,∴N点坐标为(﹣2,﹣6),(i)由勾股定理可得MN2=[(﹣2)﹣1]2+(﹣6)2=﹣+45=20(﹣)2,∵﹣1≤a≤﹣,∴﹣2≤≤﹣1,∴MN2随的增大而减小,∴当=﹣2时,MN2有最大值245,则MN有最大值7,当=﹣1时,MN2有最小值125,则MN有最小值5,∴线段MN长度的取值范围为5≤MN≤7;(ii)如图,设抛物线对称轴交直线与点E,∵抛物线对称轴为x=﹣,∴E(﹣,﹣3),∵M(1,0),N(﹣2,﹣6),且a<0,设△QMN的面积为S,∴S=S△QEN +S△QEM=|(﹣2)﹣1|•|﹣﹣(﹣3)|=﹣﹣,∴27a2+(8S﹣54)a+24=0(*),∵关于a的方程(*)有实数根,∴△=(8S﹣54)2﹣4×27×24≥0,即(8S﹣54)2≥(36)2,∵a<0,∴S=﹣﹣>,∴8S﹣54>0,∴8S﹣54≥36,即S≥+,当S=+时,由方程(*)可得a=﹣满足题意,∴当a=﹣,b=时,△QMN面积的最小值为+.【点评】本题为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函数图象的交点、二次函数的性质、根的判别式、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在(1)中由M的坐标得到b与a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2)中联立两函数解析式,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在(3)中求得N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在最后一小题中用a表示出△QMN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部编版)2020年中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期专题10四边形含解析6

(部编版)2020年中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期专题10四边形含解析6

专题10:四边形一、选择题1.(2017北京第6题)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是150°,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 6 B . 12 C. 16 D .18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有(n-2)×180°=n ×150°,解得:n=12.故选B. 考点: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2. (2017河南第7题)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D 是菱形的只有( )A .AC BD ⊥B .AB BC = C.AC BD = D .12∠=∠ 【答案】C.考点:菱形的判定.3. (2017湖南长沙第10题)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BD AC ,的长分别为cm cm 8,6,则这个菱形的周长为( )A .cm 5B .cm 10C .cm 14D .cm 20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可知OA=3,OB=4,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B=5,所以菱形的周长为4×5=20. 故选:D考点:菱形的性质4. (2017湖南长沙第12题)如图,将正方形ABCD 折叠,使顶点A 与CD 边上的一点H 重合(H 不与端点D C ,重合),折痕交AD 于点E ,交BC 于点F ,边AB 折叠后与边BC 交于点G ,设正方形ABCD 的周长为m ,CHG ∆的周长为n ,则mn的值为( ) A .22 B .21C .215-D .随H 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a ,正方形的周长为m=8a , 设CM=x ,DE=y ,则DM=2a-x ,EM=2a-y , ∵∠EMG=90°, ∴∠DME+∠CMG=90°. ∵∠DME+∠DEM=90°, ∴∠DEM=∠CMG ,又∵∠D=∠C=90°△DEM ∽△CMG , ∴CG CM MGDM DE EM==,即22CG x MG a x y a y ==-- ∴CG=(2)(2)=,x a x x a y CG MG y y--= △CMG 的周长为CM+CG+MG=24ax x y-在Rt △DEM 中,DM 2+DE 2=EM 2即(2a-x )2+y 2=(2a-y )2整理得4ax-x 2=4ay∴CM+MG+CG=2444ax x aya y y-===n . 所以12n m = 故选:B .考点:1、正方形,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勾股定理5. (2017山东临沂第7题)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这个多边形是( ) A .四边形 B .五边形 C .六边形 D .八边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可知其内角和为720°,因此可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720°,解得n=6,故是六边形. 故选:C考点:多边形的内外角和6. (2017山东临沂第12题)在ABC V 中,点D 是边BC 上的点(与B 、C 两点不重合),过点D 作DE AC ∥,DF AB ∥,分别交AB ,AC 于E 、F 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D BC ⊥,则四边形AEDF 是矩形B .若AD 垂直平分BC ,则四边形AEDF 是矩形 C .若BD CD =,则四边形AEDF 是菱形 D .若AD 平分BAC ∠,则四边形AEDF 是菱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DE AC ∥,DF AB ∥,可得四边形AEDF 是平行四边形. 若AD ⊥BC ,则四边形AEDF 是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矩形;选项A 错误; 若AD 垂直平分BC ,则四边形AEDF 是菱形,不一定是矩形;选项B 错误; 若BD=CD ,则四边形AEDF 是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选项C 错误; 若AD 平分∠BAC ,则四边形AEDF 是菱形;正确.故选:D考点: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7. (2017山东青岛第7题)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AE ⊥BC ,垂足为E ,3=AB ,AC =2,BD =4,则AE 的长为( )A .23B .23C .721 D .7212 【答案】D考点: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勾股定理,3、面积法求线段长度8. (2017四川泸州第11题)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是边BC 的中点,AE BD ⊥,垂足为F ,则ta n B D E ∠的值是 ( )A B .14 C .13D【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由AD ∥BC 可得△ADF ∽△EBF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 AF DFEB EF BF==,因点E 是边BC 的中点且AD=BC,所以AD AF DFEB EF BF===2,设EF=x ,可得AF=2x ,在Rt △ABE 中,由射影定理可得 ,再由AD AF DFEB EF BF ===2可得,在Rt △DEF 中,tan BDE ∠=4EF DF ==,故选A. 9. (2017江苏苏州第10题)如图,在菱形CD AB 中,60∠A =,D 8A =,F 是AB 的中点.过点F 作F D E ⊥A ,垂足为E .将F ∆AE 沿点A 到点B 的方向平移,得到F '''∆A E .设P 、'P 分别是F E 、F ''E 的中点,当点'A 与点B 重合时,四边形CD 'PP 的面积为A ...8【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作,,DH AB PK AB FL AB ⊥⊥⊥在菱形CD AB 中,60∠A =,D 8A =,F 是AB 的中点4AF EF EL ∴==∴=,P 是F E 的中点,2PK ∴=DH =1PP CD ∴=高为82S ∴==L K H故答案选A.考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函数.10.(2017江苏苏州第7题)如图,在正五边形CDAB E中,连接BE,则∠ABE的度数为A.30 B.36 C.54 D.7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BE=3601=3652︒⨯︒故答案选B.考点:多边形的外角,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11.(2017浙江台州第10题)如图,矩形EFGH的四个顶点分别在菱形ABCD的四条边上,BE BF=,将,AEH CFG∆∆分别沿,EH FG折叠,当重叠部分为菱形且面积是菱形ABCD面积的116时,则AEEB为()A.53B.2 C.52D.4【答案】A考点:1、菱形的性质,2、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二、填空题1.(2017天津第17题)如图,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EFCG 的边长分别为3和1,点G F ,分别在边CD BC ,上,P 为AE 的中点,连接PG ,则PG 的长为 .【解析】试题分析:连结AC,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 、E 、C 三点共线,连结FG 交AC 于点M ,因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EFCG的边长分别为3和1,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AC=3,即可得AE=2,因P 为AE 的中点,可得,再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GM=EM=2,FG 垂直于AC ,在Rt △PGM 中,PM=2 ,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2.(2017福建第15题)两个完全相同的正五边形都有一边在直线l 上,且有一个公共顶点O ,其摆放方式如图所示,则AOB 等于 度.【答案】108【解析】∵五边形是正五边形,∴每一个内角都是108°,∴∠OCD=∠ODC=180°-108°=72°,∴∠COD=36°,∴∠AOB=360°-108°-108°-36°=108°.DC3.(2017广东广州第16题)如图9,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是原点,OABC 的顶点,A C 的坐标分别是()()8,0,3,4,点,D E 把线段OB 三等分,延长,CD CE 分别交,OA AB 于点,F G ,连接FG ,则下列结论:①F 是OA 的中点;②OFD ∆与BEG ∆相似;③四边形DEGF 的面积是203;④OD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答案】①③ 【解析】试题分析:如图,分别过点A 、B 作AN OB ⊥ 于点N ,BM x ⊥ 轴于点M在OABC 中,(80)(34)(114)A C B OB ∴=,,,,,D E 、 是线段AB 的三等分点, 12OD BD ∴= ,CB OF ODFBDC ∴∆∆111222OF OD OF BC OA BC BD ∴==∴==, F ∴ 是OA 的中点,故①正确.(34)5C OC OA ∴=≠,,OABC ∴ 不是菱形.,DOF COD EBG ODF COD EBG ∴∠≠∠=∠∠≠∠=∠(40),F CF OC CFO COF ∴=<∴∠>∠,,DFO EBG ∴∠≠∠故OFD ∆ 和BEG ∆ 不相似. 则②错误;由①得,点G 是AB 的中点,FG ∴ 是OAB ∆ 的中位线1,22FG OB FG OB ∴==D E 、 是OB 的三等分点,DE ∴=1118416222OAB S OB AN OA BM ∆=⋅=⋅=⨯⨯=解得:1162AN OB=,DF FG ∴ 四边形DEGH 是梯形()551202121223DEGF DE FG h S OB h OB AN -∴==⋅=⋅=四边形 则③正确133OD OB == ,故④错误.综上:①③正确.考点: 平行四边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综合运用4.(2017广东广州第11题)如图6,四边形ABCD 中,0//,110AD BC A ∠=,则B ∠=___________.【答案】70° 【解析】试题分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B ∠=180°-110°=7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5.(2017山东临沂第18题)在ABCD Y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若4AB =,10BD =,3sin 5BDC ∠=,则ABCD Y 的面积是 .【答案】24 【解析】试题分析:作OE ⊥CD 于E ,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OA=OC ,OB=OD=12BD=5,CD=AB=4,由sin ∠BDC=35,证出AC⊥CD ,OC=3,AC=2OC=6,得出▱ABCD 的面积=CD•AC=24. 故答案为:24.考点: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三角函数,3、勾股定理6.(2017山东青岛第13题)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BC =∠ADC =90°,E 为对角线AC 的中点,连接BE 、ED 、BD ,若∠BAD =58°,则∠EBD 的度数为__________度.【答案】32 【解析】 试题分析:如下图由∠ABC =∠ADC =90°,E 为对角线AC 的中点,可知A ,B ,C ,D 四点共圆,圆心是E ,直径AC 然后根据圆周角定理由∠BAD =58°,得到∠BED =116°,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EBD=32°. 故答案为:32.考点:1、圆周角性质定理,2、等腰三角形性质7.(2017山东滨州第16题)如图,将矩形ABCD 沿GH 对折,点C 落在Q 处,点D 落在AB 边上的E 处,EQ 与BC 相交于点F .若AD =8,AB =6,AE =4,则△EBF 周长的大小为___________.ABCDHQGFE【答案】8.【解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H=EH ,设AH=x ,则DH=EH=8-x ,在Rt △AEH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224(8)x x +=- ,解得x=3,即可得AH=3,EH=5;根据已知条件易证△AEH ∽△BFE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H AE EHBE BF EF==,即3452BF EF ==,解得BF=83 ,EF=103 ,所以△EBF 的周长为2+83+103=8. 8.(2017江苏宿迁第15题)如图,正方形CD AB 的边长为3,点E 在边AB 上,且1BE =.若点P 在对角线D B 上移动,则PA+PE 的最小值是 .9.(2017辽宁沈阳第16题)如图,在矩形ABCD 中,53AB BC ==,,将矩形ABCD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矩形GBEF ,点A 落在矩形ABCD 的边CD 上,连接CE ,则CE 的长是 .【答案】5. 【解析】试题分析:如图,过点C 作MN ⊥BG ,分别交BG 、EF 于点M 、N ,根据旋转的旋转可得AB=BG=EF=CD=5,AD=GF=3,在Rt △BCG 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得CG=4,再由1122BCGSBC CG BG CM =⋅=⋅,即可求得CM=125,在Rt △BCM 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得95==,根据已知条件和辅助线作法易知四边形BENMW 为矩形,根据矩形的旋转可得BE=MN=3,BM=EN=95,所以CN=MN-CM=3-125=35,在Rt △ECN 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得===.考点:四边形与旋转的综合题.10.(2017江苏苏州第18题)如图,在矩形CD AB 中,将C ∠AB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C B 的对应边C ''B 交CD 边于点G .连接'BB 、CC ',若D 7A =,CG 4=,G ''AB =B ,则CC '='BB (结果保留根号).【答案】5. 【解析】试题分析:连接AG,设DG=x,则 G=4+x ''AB =B在'Rt AB G ∆ 中,22492(4)1x x x +=+⇒= ,则5,7AB BC ==''CC BB ∴==考点:旋转的性质 ,勾股定理 .11. (2017山东菏泽第11题)菱形ABCD 中, 60=∠A ,其周长为cm 24,则菱形的面积为____2cm . 【答案】183. 【解析】试题分析:如图,连接BD ,作DE ⊥AB,已知菱形的周长为cm 24,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AB=6;再由 60=∠A ,即可判定△ABD 是等边三角形;求得DE=33,所以菱形的面积为:6×33=183.12. (2017浙江湖州第13题)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72,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答案】5考点:多边形的外角和 三、解答题1. (2017北京第20题) 数学家吴文俊院士非常重视古代数学家贾宪提出的“从长方形对角线上任一点作两条分别平行于两邻边的直线,则所容两长方形面积相等(如图所示)”这一推论,他从这一推论出发,利用“出入相补”原理复原了《海岛算经》九题古证.,(以上材料来源于《古证复原的原理》、《吴文俊与中国数学》和《古代世界数学泰斗刘徽》) 请根据上图完成这个推论的证明过程.证明:()ADC ANF FGC NFGD S S S S ∆∆∆=-+矩形,ABC EBMF S S ∆=-矩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知,ADC ABC S 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得NFGD EBMF S S =矩形矩形.【答案】,,,AEF CFM ANF AEF FGC CFM S S S S S ∆∆∆∆∆;;S . 【解析】试题分析:由矩形的对角线的性质,对角线把矩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计算即可. 本题解析:由矩形对角线把矩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可得:(),()ADC ANF FGC ABC AEF FMC NFGD EBMF S S S S S S S S ∆∆∆∆∆=-+=-+矩形矩形 , ∴,,ADC ABC ANF AEF FGC FMC S S S S S S ∆∆∆∆∆∆=== , ∴NFGD EBMF S S =矩形矩形 .考点:矩形的性质,三角形面积计算.2. (2017北京第22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D 为一条对角线,0//,2,90AD BC AD BC ABD =∠=,E 为AD 的中点,连接BE .(1)求证:四边形BCDE 为菱形;(2)连接AC ,若AC 平分,1BAD BC ∠=,求AC 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1)先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其为菱形;(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即可求解. 本题解析:(1)证明:∵E 为AD 中点,AD=2BC,∴BC=ED, ∵AD ∥B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2BE, ∠ABD=90°,AE=DE ∴BE=E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2)∵AD ∥BC,AC 平分∠BAD ∴∠BAC=∠DAC=∠BCA,∴BA=BC=1, ∵AD=2BC=2,∴sin ∠ADB=12,∠ADB=30°, ∴∠DAC=30°, ∠ADC=60°.在RT △ACD 中,AD=2,CD=1,考点:平行线性质,菱形判定,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3. (2017天津第24题)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ABO 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0,3(A ,点)1,0(B ,点)0,0(O .P 是边AB 上的一点(点P 不与点B A ,重合),沿着OP 折叠该纸片,得点A 的对应点'A . (1)如图①,当点'A 在第一象限,且满足OB B A ⊥'时,求点'A 的坐标; (2)如图②,当P 为AB 中点时,求B A '的长;(3)当030'=∠BPA 时,求点P 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答案】(1)点A ,1);(2)1;(3)33(,22-或3(,22. 【解析】试题分析:(1)因点)0,3(A ,点)1,0(B ,可得,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 ’OP ≌△AOP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A ’,在Rt △A ’OB 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 B 的长,即可求得点A 的坐标;(2)在Rt △AOB 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2,再证△BOP 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OPA =120°.在判定四边形OPA ’B 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得B A '的长; 试题解析:(1)因点)0,3(A ,点)1,0(B ,∴根据题意,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 ’OP ≌△AOP.∴OA ’由OB B A ⊥',得∠A ’BO=90°.在Rt △A ’OB 中,'A B =∴点A ,1).(2) 在Rt △AOB 中,∴2AB ==∵当P 为AB 中点, ∴AP=BP=1,OP=12AB=1. ∴OP=OB=BP,∴△BOP 是等边三角形 ∴∠BOP=∠BPO=60°, ∴∠OPA=180°-∠BPO=120°. 由(1)知,△A ’OP ≌△AOP , ∴∠OPA’=∠OPA =120°,P ’A=PA=1, 又OB=PA ’=1,∴四边形OPA ’B 是平行四边形. ∴A ’B=OP=1.(3)33(22或3(,22. 4. (2017福建第24题)如图,矩形ABCD 中,6,8AB AD ==,,P E 分别是线段AC 、BC 上的点,且四边形PEFD 为矩形.(Ⅰ)若PCD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P 的长;(Ⅱ)若AP =CF 的长.【答案】(Ⅰ)AP 的长为4或5或145;(Ⅱ)CF=4【解析】试题分析:(Ⅰ)分情况CP=CD 、PD=PC 、DP=DC 讨论即可得;(Ⅱ)连结PF 、DE ,记PF 与DE 的交点为O ,连结OC ,通过证明△ADP ∽△CDF ,从而得34CF CD AP AD == ,由 ,从而可得 .试题解析:(Ⅰ)在矩形ABCD 中,AB=6,AD=8,∠ADC=90°,∴DC=AB=6,;要使△PCD 是等腰三角形,有如下三种情况: (1)当CP=CD 时,CP=6,∴AP=AC-CP=4 ;(2)当PD=PC 时,∠PDC=∠PCD ,∵∠PCD+∠PAD=∠PDC+∠PDA=90°,∴∠PAD=∠PDA ,∴PD=PA ,∴PA=PC ,∴AP=2AC,即AP=5;(3)当DP=DC 时,过D 作DQ ⊥AC 于Q ,则PQ=CQ ,∵S △ADC =12 AD ·DC=12AC ·DQ ,∴DQ=245AD DC AC =,185=,∴PC=2CQ =365 ,∴AP=AC-PC=145. 综上所述,若△PCD 是等腰三角形,AP 的长为4或5或145;(Ⅱ)连结PF 、DE ,记PF 与DE 的交点为O ,连结OC ,∵四边形ABCD 和PEFD 都是矩形,∴∠ADC=∠PDF=90°,即∠ADP+∠PDC=∠PDC+∠CDF ,∴∠ADP=∠CDF ,∵∠BCD=90°,OE=OD ,∴OC=12 ED ,在矩形PEFD 中,PF=DE ,∴OC=12PF ,∵OP=OF=12PF ,∴OC=OP=OF,∴∠OCF=∠OFC,∠OCP=∠OPC,又∵∠OPC +∠OFC+∠PCF=180°,∴2∠OCP+2∠OCF=180°,∴∠PCF=90°,即∠PCD+∠FCD=90°,在Rt △ADC 中,∠PCD+∠PAD=90°,∴∠PAD=∠FCD ,∴△ADP ∽△CDF ,∴34C F C DA P A D==, ,∴CF=4 .5.(2017广东广州第24题)如图13,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COD∆关于CD的对称图形为CED∆.(1)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2)连接AE,若6cmAB=,BC=.①求sin EAD∠的值;②若点P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重合),连接OP,一动点Q从点O出发,以1/cm s的速度沿线段OP匀速运动到点P,再以1.5cm/s的速度沿线段PA匀速运动到点A,到达点A后停止运动.当点Q沿上述路线运动到点A所需要的时间最短时,求AP的长和点Q走完全程所需的时间.【答案】(1)详见解析;(2)①2sin3EAD∠=②32AP=和Q走完全程所需时间为32s【解析】(2)①连接OE ,直线OE分别交AB于点F ,交DC于点G COD∆关于CD的对称图形为CED∆,OE DC DC AB∴⊥,OF AB EF AD∴⊥在矩形ABCD中,G为DC的中点,且O为AC的中点OG∴为CAD∆的中位线OG GE∴==同理可得:F为AB的中点,3OF AF==92AE∴===32sin sin932EAD AEFEAD AEF∠=∠∴∠=∠==②过点P作PM AB⊥交AB于点MQ∴由O运动到P所需的时间为3s由①可得,23AM AP=∴点O以1.5/cm s的速度从P到A所需的时间等于以1/cm s从M运动到A即:11OP PAOP MAt t t OP MA=+=+=+Q∴由O运动到P所需的时间就是OP+MA和最小.如下图,当P运动到1P ,即1PO AB时,所用时间最短.3t OP MA∴=+=在11Rt APM∆中,设112,3AM x AP x==222221111(3)=(2)AP AM PM x x=+∴解得:12x=32AP∴=32AP∴=和Q走完全程所需时间为32s考点:菱形的判定方法;构造直角三角形求三角函数值;确定极值时动点的特殊位置 6. (2017山东青岛第24题)(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Rt △EFP 和矩形ABCD 如图①摆放(点P 与点B 重合),点F ,B (P ),C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EF =6cm ,BC =FP =8cm ,∠EFP =90°。

2017福建中考数学+答案解析

2017福建中考数学+答案解析

7. D 【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将这五个答题数排序为:10,13,15,15,20,由此可得中位数是 15,众数是 15,故
选 D.21. 【点评】此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最中间的那个数
(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的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运用分式的运算法则,属于基础题型.
18.
【分析】证明 BC EF ,然后根据 SSS 即可证明 VABC VDEF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即可证得. 【解答】证明: Q BE DF
BC EF ,
在 VABC 和 VDEF 中,
B. 正三角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C.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D. 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
6. 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A.
B.
C.
D.
7. 某校举行“汉字听写比赛”, 个班级代表队的正确答题数如图.这 个正确答题数所组成的一组 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第 1页(共 17 页)
点表示的数. 【解答】解:∵AB=2,BC=2AB ,
∴BC=4, 3+4=7, 故点 C 表示的数是 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 数.
15. 【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可得到正五边形每个内角都是 108°,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和可以

14. 已知 , , 是数轴上的三个点,且 在 的右侧.点 , 表示的数分别是 , ,如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福建省中考数学第16题解析
(2017福建·第16题)已知矩形ABCD的四个顶点均在反比例函数
y=1/x的图象上,且点A的横坐标是2,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

【考点】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矩形、勾股定理等综合题。

【专题】函数图象与四边形综合问题。

【分析】
方法一,根据反比例函数与矩形的对称性,先求出点A、B、C、D等各点的坐标,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分别求出矩形的长和宽求解即可。

方法二,根据反比例函数与矩形的对称性,确定矩形四条边所在的一次函数解析式,利用各直线与y轴的交点求线段EF、GH的长度,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勾股定理)求出矩形的长和宽求解即可。

【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如下图形(画图是解题的关键步骤)
【考后感】解决该问题的关系是熟练掌握求函数解析式、求点的坐标的方法,并将点的坐标转化为线段的长度。

对今后教学的启示是(1)加强有关函数问题(如平行移动后函数解析式的转化等)计算能力的培养;(2)加强对坐标与线段长度(或面积大小)等数量与图形之间的转化方面的训练;(3)加强语言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多角度思维能力的训练;(4)加强审题能力,文字语言图形化(正确画图)能力的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