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实验研究
凝析油气微观流动及相渗规律研究

凝析油气微观流动及相渗规律研究写篇论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明确目的:究的目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二、建构理论基础:会通过什么来支撑和证明你的观点?三、准备数据:要准备什么样的数据来支撑理论?四、分析结果:据不同数据,得出什么结论?五、油气微观流动及相渗规律:讨油气微观流动及相渗规律,探讨影响微观流动及相渗的因素。
六、提出建议:出研究的结论,提出改进建议。
以上就是一篇关于《凝析油气微观流动及相渗规律研究》的3000字论文可能涉及到的内容。
《凝析油气微观流动及相渗规律研究》摘要油气资源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尤其是针对低效油藏非常重要。
因此,了解油气微观流动及相渗规律,对于提高油藏开发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油气微观流动相渗规律的分析,探讨了影响油气微观流动及相渗的因素,并从新的角度提出改进建议,为提高油藏开发利用效率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一、研究背景随着油藏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油藏的开发利用效率也日趋提高,但是针对低效油藏,还是存在很大的挑战。
这对于油气微观流动及相渗规律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油气微观流动及相渗规律是研究油藏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重要基础,了解油气微观流动及相渗规律是提高油藏开发利用效率的前提。
二、油气微观流动及相渗规律的研究(1)流体的特性油气藏包含的油气是复杂的混合物,有着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针对油气藏中的流体,需要深入了解流体特性,以有效控制其转化特性、流动特性和渗流特性。
(2)流体流动特性油气微观流动是指油气流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微观现象,主要包括油气的运动特性、压力特性和温度特性等,这些特性会影响油气的流动速率、可采储量以及流体的传输过程。
(3)油气的相渗特性油气的相渗特性是指油气在油藏中的传输过程,油气的相渗特性是影响矿物油藏的基本特性,相渗是油气运动的基本过程,是油气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前提条件。
三、研究结论(1)油气微观流动及相渗是影响油藏开发利用效率的重要基础,因此,了解油气微观流动及相渗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低渗凝析气藏压裂渗流机理与产能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低渗凝析气藏压裂渗流机理与产能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低渗透凝析气藏难以充分开发,包括多种技术手段,其中之一便是压裂技术。
目前,压裂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常规气藏,但却很难在低渗透凝析气藏上产生理想效果。
压裂过程中,裂缝的尺寸、数量、朝向、分布等是影响透气性能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压裂设计和评价中,了解低渗透凝析气藏压裂渗流机理和产能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低渗透凝析气藏压裂渗流机理与产能评价方法,具体内容包括:1. 低渗透凝析气藏压裂设计方法。
对低渗透凝析气藏低渗透性质、裂缝渗流机理、压裂参数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适合低渗透凝析气藏的压裂设计方法。
2. 低渗透凝析气藏压裂渗流机理研究。
采用实验室模拟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研究低渗透凝析气藏压裂过程中裂缝的尺寸、数量、朝向、分布等影响透气性能的主要因素。
3. 低渗透凝析气藏产能评价方法。
通过分析低渗透凝析气藏压裂渗流机理,提出适用于低渗透凝析气藏的产能评价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
本研究旨在为低渗透凝析气藏的压裂技术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可行的工程实践方法,为低渗透凝析气藏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室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具体步骤如下:1. 实验室模拟:在不同条件下,通过实验室模拟压裂实验进行渗流机理研究和产能评价。
2. 数值模拟:采用有限元法建立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进行渗流机理和产能评价研究。
四、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 提出适合低渗透凝析气藏的压裂设计方法,有效提高压裂效果。
2. 研究低渗透凝析气藏压裂渗流机理,深入了解裂缝的尺寸、数量、朝向、分布等影响透气性能的主要因素。
3. 提出适用于低渗透凝析气藏的产能评价方法,为产能评价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支撑。
五、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1. 前期准备阶段:文献资料搜集、压裂实验室建设等。
2021年3月-2021年6月。
2. 研究方法和方案确定阶段:压裂实验设计、数值模拟方法确定等。
不同类型凝析气藏在低渗多孔介质中的相态及采收率研究_李广月

图2
1 号流体在 CVD 过程中凝析油饱和度的变化
Fig. 2 Saturation of condensate oil for No. 1 fluid in CVD
图 1 长岩心凝析气衰竭实 验流程 Fig. 1 Flow diagram of depletion experiments on condensate gas in long core
在地层温度为 100
时 , 含凝析油的低凝析气藏露点
压力为 33. 10 M P a, 在 14 M Pa 下, 最大反凝析油饱和 度为 4. 13% , 饱和度变化见图 4。 2 3 实验岩心 实验使用短岩心和长岩心取至低渗透性气田的实
第1期
李广月等 : 不同类型凝析气藏在低渗多孔介质中的相态及采收率研究
凝析气定容衰竭 ( CVD) 实验结果已成为凝析气 田开发的重要依据, 目前国内外均已形成相关测试标 准, 然 而其 PVT 筒中 CVD 实验都是 在空筒内 完成 的, 没有考虑多孔介质的影响 , 实际地层流体的相态变 化是在多孔介质中发生的。由于储层介质颗粒细、 孔 隙小 , 比表面积大, 流体与储层介质间存在极大的多种 界面, 因而界面现象极为突出。由于低渗多孔介质比 表面积更大, 界面影响更为剧 烈, 渗流机 理也更为复
第 27 卷 第 1 期 2006 年 1 月 文章编号 : 0253 2697 ( 2006) 01 0073 04
石
油
学
报
A CT A PET ROLEI SINICA
V ol. 27 N o. 1 Jan. 2006
不同类型凝析气藏在低渗多孔 介质中的相态及采收率研究
李广月1
(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江苏南京 210093;
深层低渗变形介质凝析气藏流体相态研究

表 2 不 同温 度 下 Q 9 6 —2井凝 析 气 体 系露 点 压 力
/
/
可 2
综合考虑 气态地 层水 、多孔 介质界 面效应 和储 层变 形作用 等 因素影 响的流体 真实相 态特征研 究成果 的 报道 。本 文 以中原洫 田的深层低渗 变形介质 凝析 气 藏为研究 对象 ,采用实验 测试和 理论研究 相结合 的
实 验 测 试 方 法 ,对 桥 口气 藏 中 Q6 —2井 不 含 气 态 9
2 流体 相 态特 征 影 响 因素分 析
凝析 气藏降压 开采过 程中 ,吸 附在地层 孔隙介 质 表面 的重质气态 烃组分会逐 渐脱 附 ,从 而影 响凝
析 气组成 的变化 。孔隙介 质微毛管 中的毛 细凝 聚作 用 又使得凝 析气发 生反凝析 的过程 加速并提 前 ,因
凝 析 油 饱 和 度 ( 表 2和 表 3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见 ) 界 面效 应和储 层变形 作用将 导致 深层低 渗变形 介质 凝 析气 藏流体 露点 升高 ,定容 衰竭凝 析油饱 和度增 加 。这 说 明界 面效应 和储 层变 形作用使 深层 低渗变 形介 质凝 析气 藏 比 常规 凝 析 气 藏 的反 凝 析 过 程 提 前 ,反凝析 污染更 严重 。
摘 要 : 以 中原 油 田 的 深 层 低 渗 变形 介 质 凝 析 气 藏 为研 究 对 象 ,采 用 实验 测 试 和 理 论 研 究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研 究 了 气 态 地 层 水 、 界 面 效 应 和 储 层 变 形 作 用 综 合 影 响 下 气 藏 流 体 的 真 实相 态 特 征 。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气 态地 层 水 、界 面 效 应 和 储 层 变 形 作 用 将 导 致 深 层 低 渗 凝 析 气 藏 中流 体 露 点 压 力
不同类型凝析气藏在低渗多孔介质中的相态及采收率研究

第27卷 第1期2006年1月石油学报AC TA PETROL EI SIN ICAVol.27 No.1Jan.20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272063)资助。
作者简介:李广月,男,1963年10月生,1984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现为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天然气开发地质研究工作。
E 2mail :ligy @文章编号:0253Ο2697(2006)01Ο0073Ο04不同类型凝析气藏在低渗多孔介质中的相态及采收率研究李广月1 郭 平2 林春明1(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江苏南京 210093; 2.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610500)摘要:用凝析油含量不同的凝析气分别在PV T 筒和长岩心中进行了衰竭实验,并应用超声波测试技术测试了其饱和度以及高温、高压平衡凝析油气相渗曲线和常温、低压常规油气相渗曲线。
实验表明,凝析油含量高的凝析气在多孔介质中凝析油的采收率比PV T 筒中约高1倍。
采用不同相渗曲线及CM G 数值模拟软件对长岩心衰竭实验中凝析油的采收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造成凝析油采收率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界面张力导致凝析油气相渗曲线的差别。
在数值模拟中,应当使用真实相渗曲线。
对于含凝析油低的凝析气藏,多孔介质中定容衰竭凝析油饱和度远高于PV T 筒中凝析油采收率,多孔介质中蒸发现象不明显。
凝析油饱和度达到最大值后,随压力的降低不再变化,这表明低渗凝析气藏中尽管凝析油含量低,其污染仍然存在,不能忽视。
关键词:凝析气藏;低渗多孔介质;相态;相渗曲线;凝析油采收率中图分类号:TE 357 文献标识码:APhase state and recovery of different condensate gasreservoir in tight porous mediaLi Guangyue 1 Guo Ping 2 Lin Chunming 1(1.De partment of Earth S ciences ,N anj ing Universit y ,N anj ing 210093,China;2.S tate Key L aboratory f or Oil and Gas Reservoi r Geology and Ex ploitation ,S outhwest Pet roleum I nstitute ,Cheng du 610500,China )Abstract :The depletion experiments on the condensate gas systems with different condensate oil content were carried out in PV T cells and long cores.The condensate oil saturation was tested.The conventional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 at the ordinary tempera 2ture and low 2pressure ,and the equilibrium oil 2gas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 at high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were determi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covery of condensate oil f rom the long cores is two times larger than that in PV T cells.The condensate oil recovery prediction of the depletion experiment in PV T cells and long cores by the two kinds of curves and CM G simulation soft 2ware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t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 with different interfacial tension lead to the variation of condensate oil re 2covery.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eal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 should be used i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For the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with low condensate oil ,the condensate oil saturation in long cores is higher than that in PV T cells ,and there is not evapora 2tion phenomenon.The condensate oil saturation still remains the maximum value in despite of the pressure declining.It shows that the formation in the tight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would be damaged by the condensate oil.K ey w ords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tight porous media ;phase state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 ;condensate oil recovery 凝析气定容衰竭(CVD )实验结果已成为凝析气田开发的重要依据,目前国内外均已形成相关测试标准,然而其PV T 筒中CVD 实验都是在空筒内完成的,没有考虑多孔介质的影响,实际地层流体的相态变化是在多孔介质中发生的。
一种低渗凝析气储层注气反蒸发凝析油饱和度测试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低渗凝析气储层注气反蒸发凝析油饱和度测试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3d3a7d7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b.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1127715.5(22)申请日 2020.10.20(71)申请人 西南石油大学地址 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72)发明人 胡义升 庞军锋 孙博文 郭平 欧露星 杨博文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代理人 袁英(51)Int.Cl.G01N 29/024(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低渗凝析气储层注气反蒸发凝析油饱和度测试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渗凝析气储层注气反蒸发凝析油饱和度测试方法,包括:配制凝析气,测得其最大反凝析油饱和度压力P 1;将长岩心放入岩心夹持器,连接注气反蒸发实验装置;将分离器气样注入岩心,使岩心孔隙压力逐渐升高至P 1;将分离器油样注入岩心,通过凝析油饱和度与声波时差的关系曲线,得到计算公式S oi =A ·ΔT i +B;使岩心恢复到原始地层状态;岩心出口端压力按照每小时2MPa的递减速度由原始地层压力P 0递减至P 1,得到当前压力P 1下岩心中反凝析油饱和度S o1;将分离器气样注入岩心,得到当前压力P 2下岩心中反凝析油饱和度S o2;同样得到当前压力P i 下岩心中反凝析油饱和度S oi 。
本发明操作简便,适用性强,可确定凝析气藏注气过程地层真实岩心的反凝析油饱和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CN 112285201 A 2021.01.29C N 112285201A1.一种低渗凝析气储层注气反蒸发凝析油饱和度测试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取得低渗凝析气储层某气井目前生产条件下分离器气样和分离器油样,在原始地层温度T 0和原始地层压力P 0条件下配制凝析气,使其气油比符合储层原始气油比GOR 0,并测得其最大反凝析油饱和度压力P 1;(2)取得该凝析气储层柱塞岩心样品若干块,组合为长岩心,放入岩心夹持器中,计算岩心的总孔隙体积V 0;(3)连接注气反蒸发实验装置:将岩心夹持器入口端连接中间容器和注入泵,中间容器分别装有分离器气样、分离器油样、地层水、凝析气,出口端分别连接回压阀和分离器,回压阀连接回压泵,分离器连接气量计,岩心夹持器两端有压力表和声波发射—接收装置,同时连接围压泵,所述岩心夹持器、中间容器位于烘箱中,升高烘箱温度至原始地层温度T 0;(4)启动围压泵,逐渐升高岩心夹持器围压,通过注入泵将分离器气样注入岩心,使岩心孔隙压力逐渐升高至P 1,此过程始终保持围压高于孔隙压力5MPa;(5)注入泵在恒定速度下将分离器油样注入岩心,每次注入0.1V 0体积,通过声波发射—接收装置,测试并记录岩心两端在注入体积V i 下的声波时差ΔT i ,计算凝析油饱和度S oi =100×V i /V 0,以凝析油饱和度S oi 为纵坐标,以声波时差ΔT i 为横坐标,通过凝析油饱和度与声波时差的关系曲线,得到计算公式S oi =A ·ΔT i +B,并求得A、B的具体数值;(6)将岩心取出洗净、烘干,再次放入岩心夹持器中,将烘箱温度升至原始地层温度T 0,通过注入泵将地层水注入岩心,当岩心孔隙压力升高至原始地层压力P 0时,停止注入地层水,再将分离器气样注入岩心,直至分离器中地层水不再增加为止,此时岩心束缚水建立完毕,注入的地层水体积为V 1;(7)调节注入泵压力比原始地层压力P 0高2MPa,在恒压模式下将凝析气注入岩心,待岩心夹持器出口端气油比为GOR 0时停止,使岩心恢复到原始地层状态;(8)关闭岩心入口端,调节回压泵,使岩心出口端压力按照每小时2MPa的递减速度由P 0递减至P 1,通过声波发射—接收装置测试P 1下岩心两端的声波时差ΔT 1,得到当前压力P 1下岩心中反凝析油饱和度S o1;(9)关闭岩心出口端,通过注入泵将分离器气样注入岩心,分离器气样的注入体积为0.1V 2,V 2=V 0-V 1,此时岩心压力为P 2,通过声波发射—接收装置测试P 2下岩心两端的声波时差ΔT 2,得到当前压力P 2下岩心中反凝析油饱和度S o2;(10)重复步骤(9),通过不同注气次数下的声波时差ΔT i 得到当前压力P i 下岩心中反凝析油饱和度S oi 。
《2024年低渗透油田注气驱油实验和渗流机理研究》范文

《低渗透油田注气驱油实验和渗流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领域。
低渗透油田的开采难度大,效率低,因此,寻找有效的开采方法和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注气驱油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开采技术,其在低渗透油田的开采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本文将针对低渗透油田的注气驱油实验及其渗流机理进行研究,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低渗透油田注气驱油实验1. 实验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采用低渗透油田的岩心样本,通过注入不同种类的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等)进行驱油实验。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监测压力变化、气体和油品的流动情况等数据,以评估注气驱油的效果。
2.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注气后,岩心样本内的压力逐渐升高,气体逐渐替代了原油的位置,实现了驱油的目的。
通过对比不同注气条件下的驱油效果,我们发现注气压力、注气速率、气体种类等因素对驱油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此外,我们还发现注气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渗流现象。
三、渗流机理研究针对低渗透油田的渗流机理,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注气过程中,气体通过岩心的孔隙和裂缝进行渗流,逐渐替代了原油的位置。
这一过程涉及到多物理场耦合作用,包括流体流动、热传导、化学作用等。
我们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揭示了渗流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四、结论通过低渗透油田的注气驱油实验,我们发现在合适的注气条件下,可以有效提高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
同时,我们还对渗流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气体在岩心中的渗流过程和主要影响因素。
这些研究结果为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五、展望尽管注气驱油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开采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
首先,如何优化注气条件以提高驱油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需要深入研究气体在岩心中的渗流规律,以更好地指导现场应用。
此外,还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问题,确保注气驱油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苏里格层内凝析油饱和度对流体流动特征影响实验研究

苏里格层内凝析油饱和度对流体流动特征影响实验研究【摘要】苏里格气田为/特低凝析油含量的凝析气田,凝析液量低,其反凝析现象在以前的研究中没有引起重视,但有研究表明即使很贫的凝析气藏,反凝析液聚积也可能严重降低气井产能,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层内凝析实验研究。
采用天然气驱替凝析油的方法确定苏里格低渗气田三块岩心临界流动饱和度在20.8-22.6%之间,束缚水饱和度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层内凝析伤害实验表明,凝析油含量增大,其对储层气相渗透率伤害程度增大且凝析现象发生初期伤害更大;在相同凝析油含油饱和度下,渗透率越低岩心的伤害率越大。
【关键词】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气相渗透率当井底流压低于露点压力而地层压力高于露点压力时,地层中将出现三个不同的流动区域[1]。
而当反凝析油饱和度低于临界流动饱和度,凝析油基本滞留在储层中,这将减少气体流动的有效孔隙空间,对气相渗流产生堵塞效应,从而降低气相相对渗透率,导致气井产能的降低。
即使很贫的凝析气藏,反凝析液聚积也会严重降低气井产能。
例如印度尼西亚arun气田发表的数据显示,pvt实验反凝析液量只有1.1%,露点压力30.4mpa,而当平均油层压力下降到露点压力以下时,气井产能却下降了2倍。
岩心实验表明凝析液临界流动饱和度是51%。
因此,这个高的临界凝析液饱和度是导致气产能严重下降的直接原因。
boom等也指出,即使贫气,由于气体在近井带的流速比地层大,液量在近井带堆积速度很快,所以在很低的反凝析液量下随着大量的气体流向井筒,一样可以形成相对很高的凝析液饱和度。
hamoud[2]所做的长岩心实验也显示,即使对于高渗透( 246×10-3-378×10-3um2)岩心,反凝析液堵塞一样可以导致气相相对渗透率下降95%-98%。
因此,根据相态分析,虽然苏里格气田为/特低凝析油含量的凝析气田,但也有必要对其进行层内凝析实验研究。
1 层内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测定本文采用天然气驱替凝析油的方法来确定临界流动饱和度,该方法避免了由于高气油比气藏无法测得该值的缺点,同时考虑了地层水对该值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倡本文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大中型油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所属专题“低渗凝析气藏开发技术研究”(编号:2003BA613A‐07‐07)的部分研究内容。
作者简介:姜贻伟,1963年生,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天然气开发及综合规划方面的研究工作。
地址:(457001)河南省濮阳市中原路。
电话:(0393)4823543。
E‐mail:jyw@zy.dzy.com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实验研究倡姜贻伟1 戚志林2 郭平3 孙雷3 毕建霞1(1.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2.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姜贻伟等.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实验研究.天然气工业,2006,26(9):96‐99. 摘 要 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是近年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采用真实岩样和流体研究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成果报道。
文章介绍了采用超声波测试技术研究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方法,选取Q75井的真实岩样和流体,通过长岩心衰竭实验测试了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
将测试结果与国内外其它中高渗凝析气藏的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饱和度较低的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①超声波测试技术对研究深层高温高压低渗凝析气藏的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具有较好的适应性;②桥口低渗凝析气藏的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要比国内外其它中高渗凝析气藏的低得多;③较高的束缚水饱和度是导致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较低的主要原因,而高温高压低渗凝析气藏更低的油气界面张力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此外,实验所用岩心的长度对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大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主题词 低渗透油气藏 凝析油气藏 临界流动 饱和度 研究一、引 言 衰竭式开发凝析气藏过程中必然产生反凝析,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是反映凝析油流动能力的重要参数,它对凝析油采收率、气井的产能和稳产期均存在重大影响[1]。
若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很高,则地下析出的凝析油绝大多数都会滞留地下,因为只有极少数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的近井地带才能达到较高的凝析油饱和度。
相反,若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较低,则衰竭式开发气藏也有可能获得较高的凝析油采收率。
由此可见,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也是确定合理开发方式的重要依据,因此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2‐13]。
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们对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差异:有人认为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比较高,可以到30%~50%[2],也有人认为它可以小于10%甚至更低[3,4];有的学者认为束缚水饱和度对它存在影响[4‐6],但也有人认为影响不大[7‐8];最近的一些研究还表明油气界面张力对它有重要影响[9‐12]。
此外,实验所用岩心长度也会对反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大小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常认为实验所用岩心长度增加,反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也会有所增加。
低渗凝析气藏普遍具有低孔低渗、束缚水饱和度高、储层介质比面大、界面现象突出的特点,因此低渗凝析气藏的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具有不同于常规凝析气藏的特殊性。
中原油田深层低渗凝析气资源丰富,研究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对于确定气藏合理开发方式和增产措施,改善气藏开发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目前国内外在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方面研究结果差异很大,因此对不同的凝析气藏应根据实际进行测试。
笔者选取中原桥口气藏真实岩心和流体,采用超声波测试技术[13]对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进行实验研究,并将测试结果和我国其它中高渗凝析气藏的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
・1・二、实验测试原理 超声波装置不能直接测试岩心中的凝析油饱和度,因此在测试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之前必须先对所用实验岩心在地层条件下进行标定,通过标定建立超声波信号和凝析油饱和度之间的关系。
若多次重复实验证明岩心的超声波信号在同一压力体系和流体状态条件下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岩心中对应的凝析油饱和度即可根据声波时间—凝析油饱和度标定曲线来确定[13]。
本次实验所选岩心标定结果见图1。
图1 桥口岩心凝析油饱和度与声波时差关系图 在衰竭实验过程中,当岩心中压力高于露点压力时,超声波的时间和振幅信号不随压力降低而变化,表明系统处于单一气相状态。
随着岩心中压力降低,超声波波形和振幅由无变化到同时突然改变,表明岩心中的流体系统发生了相态变化,由此可确定露点。
在露点压力以下超声波的时差不再继续产生明显改变,说明相变区域流体性质接近,对声波的传播时间并没有影响。
随着压力进一步下降,声波时差、波形以及振幅都将随衰竭压力的降低而变化,但观察到的不是明显的突变,而是逐渐变化。
在这一过程中,凝析油饱和度达到临界流动饱和度的时间可由岩心出口端观察窗见到第一滴油来确定,其数值可根据此时的超声波时差结合预先测定的声波时差———凝析油饱和度标定曲线来确定。
三、实验流程及步骤 本次长岩心衰竭实验研究是在加拿大Hycal长岩心驱替装置上完成的,实验流程见图2。
该流程主要由Ruska注入泵系统、长岩心夹持器、回压调节器、压差表、控温系统、液体馏分收集器、气量计和美国HP6890气相色谱仪组成。
其中1m长的三轴长岩心夹持器是长岩心驱替装置中的关键部分,主要由长岩心外筒、胶皮套和轴向连接器组成。
岩心中的凝析气衰竭速度由出口端压降速度控制,出口端压降速度由回压调节器的压降速度控制,而回压调节器的压降速度则由控制回压的泵的退泵速度控制。
测试步骤如下。
图2 长岩心衰竭实验流程示意图 (1)选取实验岩心并测定其物性参数 为了防止超声波绕射传播,所选岩心应无破损。
本次实验选用Q75井主力生产层系物性相对较好、长度较大、孔渗相近的3块天然岩心组合成长岩心。
经打磨、清洗和烘干后测试了3块短岩心的基本物性参数(见表1),岩心平均孔隙度12.25%,平均渗透率为5.50×10-3μm2。
根据桥口气藏储层分类标准,这三块岩心属于Ⅰ类—Ⅱ类储层,这类储层束缚水含量较低,束缚水饱和度一般在35%左右。
表1 桥口岩心基本物性参数测试表 (2)排列长岩心并计算其物性参数 通常采用常规短岩心按一定方式排列拼成长岩心。
加拿大Hycal公司的Tomas论证表明:通过在每块小岩心之间加滤纸可降低或消除岩心末端效应,因此本次实验在每块短岩心之间用滤纸连接。
岩心的排列顺序按调和平均方式排列,长岩心的渗透率可采用调和平均法计算:L珡K=L1K1+L2K2+…+LiKi+…+LnKn=∑ni=1LiKi式中:L为岩心的总长度,cm;珡K为岩心的调和平均渗透率,μm2;Li为第i块岩心的长度,cm;Ki为第i块岩心的渗透率,μm2。
组合后岩心的总长度为20.96cm,由公式可得组合后岩心的平均渗透率为5.35×10-3μm2。
・2・ (3)配制实验流体 实验所用地层水按照桥口气藏实际地层水样分析数据进行配置。
氯离子含量为61728mg/L,总矿化度为100104mg/L,水型为CaCl2型。
实验所用凝析气采用分离器油样和气样根据桥口气藏原始地层条件和和露点压力配制,所配流体的露点压力为49.3MPa,气油比为1292m3/m3。
(4)测试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 实验温度为地层温度100℃,实验压力以原始地层压力为依据。
实验测试时首先在岩心中饱和定量束缚水,再将岩心饱和分离器气样并加压到地层压力,然后用配制好的凝析气置换岩心中的分离器气达孔隙体积的4~6倍。
测试出口端的气油比,当出口端的气油比和原始气油比一致时即完成岩心原始地层条件恢复。
于是可根据超声波装置对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进行测试[13]。
四、测试结果及分析 实验测试表明:随着岩心压力降低,岩心中凝析油饱和度逐渐增大;当压力降到约47.37MPa时,岩心出口端出现第一滴油,此时监测到的声波时差为86.5μs/ft。
根据岩心油饱和度与声波时差之间的关系得到本次实验的长岩心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为7.76%,相应的临界流动压力为47.37MPa。
长岩心衰竭测试结果表明桥口气藏反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较低。
国外学者近年来实验测得的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大多为30%~50%,我国牙哈和羊塔克凝析气田测得的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分别为20.79%和16.77%~27.59%。
与这些研究结果相比,桥口气藏临界流动饱和度值要低得多(见表2)。
表2 部分气田(藏)临界流动饱和度研究结果对比表 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大小受储层物性、孔隙结构、流体性质等诸多因素影响,但束缚水饱和度应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羊塔克气田岩心实验表明:对于相同岩心,增加束缚水含量将导致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大幅降低(表2)。
地层束缚水饱和度的高低通常与其物性有密切关系,牙哈气田物性较好,束缚水含量一般低于20%,而桥口为低孔、低渗气藏,束缚水含量多在40%以上。
分析认为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低的主要原因是岩心具有较高的束缚水饱和度。
由于一般的砂岩均是亲水的,束缚水将占据小孔隙,凝析油有占据较大孔隙的趋势,毛管力对凝析油的流动阻力效应将减弱,所以凝析油在有束缚水的岩心中比没有束缚水的岩心中更容易流动,在束缚水饱和度较高的岩心中比束缚水饱和度较低的岩心中更容易流动。
对于低渗或非均质较强的储层,束缚水对凝析油的临界流动饱和度影响更大。
当然,若束缚水不仅存在于小孔隙中,它还堵塞了连通空隙的喉道,那么部分凝析油将会被堵死在这样的“死孔隙”中,从而导致凝析油的临界流动饱和度升高。
这也说明束缚水饱和度的大小、分布以及储层孔隙几何结构均对临界流动饱和度存在影响。
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凝析油气界面张力低具有普遍性,并且压力温度越高油气界面张力越低[10]。
桥口气藏属于高温高压凝析气藏,其较低的界面张力会明显改善凝析油的可流动性,从而导致较低的临界流动饱和度。
此外,组合后长岩心的长度也会对临界流动饱和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近来国内一些研究表明[14‐15]:由于毛管数效应的影响,凝析油并非象常规认识的那样在近井地带高度聚集,近井端的凝析油饱和度反而会低于远端。
实验过程中若加在长岩心两端的压差相同,则在较短的岩心中比较长岩心中的压力梯度更大。
受毛管数效应的影响,短岩心中测得的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就会比长岩心中测得的偏低。
五、结 论 (1)采用地层真实岩样和流体进行了长岩心衰竭实验,测试了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测试技术对研究深层高温高压低渗凝析气藏的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2)随着岩心压力降低,岩心中凝析油饱和度逐渐增大。
根据岩心油饱和度与声波时差之间的关系可得到长岩心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