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2019年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重点段落解析

合集下载

2019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4课再见了亲人精品教育.doc

2019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4课再见了亲人精品教育.doc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4课再见了亲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4课《再见了,亲人》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

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

您再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

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你妈妈知道了,带着你混进敌占区,偷偷地靠近了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

你妈妈故意跟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

你乘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

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妈妈。

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

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

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

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重点段落解析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重点段落解析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重点段落解析:《草原》第1段:(同时注意关注第5段)1、含有“绿色”意思的词语:一碧千里、绿的、绿毯、翠色欲流2、“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注意比喻句。

3、动景:羊群;静景:骏马、大牛、天空、小丘、平地、草地。

4、所表达的感情:作者对于草原的热爱与赞叹。

5、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第一段的中心句)一:全、都。

这句话写出了草原碧绿、辽阔的特点。

这句话也是全段中心句。

6、“翠色欲流”指的是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7、“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

无限乐趣”看似写骏马和大牛,实际上写的是自己的感受。

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白杨》第12、13段:1、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典型的借物喻人,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高大挺秀;适应力强,具有奉献精神;坚强不动摇。

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3、爸爸为什么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表达自己的心愿,希望孩子们向他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第16段:“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

【理解体会: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爸爸微笑是因为他感到欣慰,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童年的发现》1、2段:1、“我在九岁的时候……完全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九岁”、“完全”、“独立”等词,显示出了“我”这个发现的不同凡响,和对这个发现抑制不住的自豪。

2、从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自己的发现感到自豪之余,还带有丝丝的愤懑。

第14——19段:1、老师把作者的笑误解为不怀好意。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

2019/1/4
“白杨”又叫打叶杨,是西北地区 最普通的一种树,树干笔直,生命 力强。能防风固沙。本文以事物的 名称为题,初读文题,你一定会以 为作者要向我们介绍白杨的相关知 识,其实,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 章,借白杨赞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 细细品读,相信你会对白杨、对人 生有更深的认识与理解。
• 小资料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旧中国留
2019/1/4
思考: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
• 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 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分得 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艰苦的环境、恶劣的环境
2019/1/4
2019/1/4
2019/1/4
2019/1/4
2019/1/4
2019/1/4
2019/1/4
2019/1/4
写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
你看那树多高! 高
不,那不是树, 那是大伞。

你看它多直!
直(挺)
2019/1/4
你看那树多高! 高
不,那不是树, 那是大伞。
袁鹰:
原名田钟洛,江苏淮安县人,是当 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 家。参加工作以后改名袁鹰。1924年生于 一个破败的地主家庭。之江大学毕业后, 在上海集英中学等校任教。1945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长期在报社当记者、编辑。1954年加入中国作 家协会。四十多年来,写了大量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和 儿童文学作等。另有同名人士大理州文联秘书长,青岛大 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生和《在那遥远的地方》角色。作品 有《白杨》《莘莘》《新生代》《联声》《世界晨报》 《联合晚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散文世界》 《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江湖集》 《花环》《丁丁游历北京城》《篝火燃烧的时候》等。

最新人教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解析

最新人教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解析

晚,那恬淡的明月,那童话般美妙的童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四梅花魂(1)现在:睹物思人、由梅花想起外祖父(2-15)往事:教我读诗-----动情落泪斥我污梅-----刮抹污渍借梅思乡无法回国-----痛哭流涕心系祖国送我墨梅图-----教我学梅随我登船-----赠我红梅绢(16)现在:理解了墨梅图和血梅手绢里包含的外祖父的眷恋之情中心思想:本人通过写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体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忠贞不渝的中国心。

五草船借箭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才干,设计陷害诸葛亮知天象---大雾漫天经过知人心---鲁肃忠厚守信、曹操谨慎多疑神机妙算知地理---水急才智超群计划周密---找鲁肃借船---绳索连船---靠近曹军水寨---一字摆开---擂鼓呐喊---掉转船身---满载而归结果周瑜自愧不如中心思想:本文叙述了周瑜因妒忌诸葛亮,设计陷害诸葛亮,让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让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

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六景阳冈饮酒(1)三碗不过岗的酒,武松竟然连喝十八碗。

豪放勇武本领强上冈(2-5)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武松趁着酒兴上冈赤手打虎真英雄打虎(6-7)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下冈(8)武松力气用尽,一步步挨下冈来中心思想:本文讲述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杯畅饮后,不听店家劝阻,执意上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七猴王出世出世(1)地点:傲来国花果山身世:仙石迸裂,石卵见风化为石猴探洞(2)起因:查看山涧源流众猴约定活泼可爱经过:瞑、蹲、纵、跳敢做敢为结果:发现水帘洞称王(3-4)众猴进洞,拜石猴为王中心思想:本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只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入瀑布泉中,被群猴拥立为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性格特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及解释

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及解释

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及解释
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及解释如下:
1. 《古诗三首》中《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三首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
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稚子弄冰》的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
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村晚》的译文:池塘长满青草,池水溢满四周;太阳衔山,倒映在微微
波澜的水中。

谁说小孩子的心中没有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之情呢?只是他们可能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

2. 《祖父的园子》讲述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的快乐时光。

3. 《月是故乡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4. 《梅花魂》讲述了作者的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5. 《小桥流水人家》描述了作者家乡的美景和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以上是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及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语文背诵默写解释

五年级下册语文背诵默写解释

五年级下册语文背诵默写解释以下是五年级下册语文需要背诵和默写的课文和知识点,以及相应的解释:1. 《古诗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解释: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牧童晚归、渔船中两个小孩收篙停桨、草屋中老两口交谈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2. 《祖父的园子》背诵并默写课文第17自然段。

解释: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园子里的快乐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留恋。

3. 《童年的发现》背诵并默写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11-13自然段。

解释:第1自然段描写了作者童年时对“进化论”的兴趣,第11-13自然段则描述了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表现了作者求知若渴、善于思考、富于想象的特点。

4. 《古诗词三首》(《游子吟》、《鸟鸣涧》、《暮江吟》)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解释: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母爱的伟大、春天夜晚山中鸟儿的鸣叫和傍晚江面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5. 《杨氏之子》背诵并默写全文。

解释:这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九岁男孩杨氏之子的故事,表现了他的才智和幽默。

6. 《草船借箭》背诵并默写全文。

解释:这是一篇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表现了他的智慧和谋略。

7. 《景阳冈》背诵并默写全文。

解释:这是一篇历史小说,讲述了武松在景阳冈打虎的故事,表现了他的勇敢和武艺高强。

8. 《猴王出世》背诵并默写全文。

解释:这是一篇古代小说,讲述了孙悟空出世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明、机智和勇气。

9. 《宝黛初会》背诵并默写全文。

解释:这是一篇古典小说《红楼梦》的节选,描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表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纠葛。

10. 《刷子李》背诵并默写全文。

解释:这是一篇现代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刷子李的粉刷工人的高超技艺和独特性格,表现了他的技艺和对职业的热爱。

(小学教育)2019年五年级下语文课文注音、多音字、形近字

(小学教育)2019年五年级下语文课文注音、多音字、形近字

2019年五年级下语文课文注音、多音字、形近字注音:匆匆.(cōng chōng)急切.(qiēqiè)一匹.(pǐpī)其.实(qíqī)暂.时(zhàn zàn)唾.沫(tùtuò)多音字:转zhuǎn()钻zuān()种zhǒng()zhuàn()zuàn()zhòng()待dāi ()咽yàn()dài ()yān()形近字:慢()挤()遍()贴()舒()励()漫()济()偏()沾()抒()厉()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词语:xiáshìtōng shùn kěkào péi yǎng qǐmǎgǔn guālàn shú( ) ( ) ( ) ( ) ( ) ( )多音字:传zhuàn( ) 绿lǜ( ) 济jì( ) 盛chéng ( )Chuán( ) lù( ) jǐ( ) shèng( )藏cáng( ) 倒dào( )zàng( ) dǎo( )形近字:采()贯()注()彩()惯()住()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注音:扑.克(pūpú)多音字:供gōng()似sì()处chǔ()gòng()shì()chù()形近字:扑()编()朴()遍()第4课我的“长生果”注音:酵.母(xiào jiào)誊.抄(téng yù)多音字:禁jīn()差chāi()chà()奔bèn()撒sǎ()Jìn()chā()cī()bēn()sā()形近字:符()赠()拂()附()增()佛()第5课古诗词三首注音:间.隔(jiàn jiān)多音字:数shù( ) 重chóng( ) 还hái ( ) 更gèng( )shǔ( ) zhòng( ) huán( ) gēng( )解释字词:间:。

五年级下册语文讲解。

五年级下册语文讲解。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讲解1.《白桦》这首诗通过描绘白桦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力的赞美。

诗中通过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白桦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2.《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通过对作者童年时光的回忆,展现了祖父的园子给作者带来的快乐和自由。

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亲情的珍视。

3.《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科学探索的热衷。

文章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描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让人感受到童年的纯真与美好。

4.《草船借箭》这篇课文选自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讲述了诸葛亮巧用计谋草船借箭的故事。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诸葛亮的智谋和胆略,同时也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斗争。

5.《景阳冈》这篇课文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讲述了武松在景阳冈打虎的故事。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武松的勇猛和豪放,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

6.《猴王出世》这篇课文选自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讲述了孙悟空出世的故事。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孙悟空的机智和勇敢,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神话的神秘和奇幻。

7.《刷子李》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名叫刷子李的粉刷师傅的高超技艺,通过他的故事,展现了平凡人物的不平凡之处,传递出对于职业精神的尊重和赞扬。

8.《范进中举》这篇课文选自中国古典名著《儒林外史》,讲述了一个名叫范进的读书人中举的故事。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生动描绘,反映了科举制度对于读书人的影响,以及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9.《红楼梦节选》这篇课文选自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通过描述贾宝玉与林黛玉等人的生活和情感纠葛,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复杂和悲凉。

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部经典著作。

10.《水浒传节选》这篇课文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通过描述武松打虎等故事情节,展现了梁山好汉的英勇和正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重点段落解析
《草原》第1段:(同时注意关注第5段)
1、含有“绿色”意思的词语:一碧千里、绿的、绿毯、翠色欲流
2、“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注意比喻句。

3、动景:羊群;静景:骏马、大牛、天空、小丘、平地、草地。

4、所表达的感情:作者对于草原的热爱与赞叹。

5、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第一段的中心句)
一:全、都。

这句话写出了草原碧绿、辽阔的特点。

这句话也是全段中心句。

6、“翠色欲流”指的是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7、“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

无限乐趣”
看似写骏马和大牛,实际上写的是自己的感受。

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白杨》第12、13段:
1、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典型的借物喻人,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高大挺
秀;适应力强,具有奉献精神;坚强不动摇。

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3、爸爸为什么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
表达自己的心愿,希望孩子们向他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第16段:
“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

【理解体会: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爸爸微笑是因为他感到欣慰,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童年的发现》1、2段:
1、“我在九岁的时候……完全是独立思考的结果”:
“九岁”、“完全”、“独立”等词,显示出了“我”这个发现的不同凡响,和对这个发现抑制不住的自豪。

2、从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自己的发现感到自豪之余,还带有丝丝的愤懑。

第14——19段:
1、老师把作者的笑误解为不怀好意。

2、“世界上……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一语双关。

“我”把自己的这种遭遇与世界上有重大发明、发现的人受到驱逐和迫害联系起来。

用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

【例子: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真相,布鲁诺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哈唯发现血液循环,结果被烧死。


《晏子使楚》第4段:
1、段中三个成语: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2、五个与“瞅”意思相近的词语:瞥、扫、瞄、瞟、瞧
3、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写出了楚王对齐国的蔑视。

3、这一语段主要写了晏子巧驳楚王侮辱齐国没有人。

4、言外之意:晏子采用自我贬低的方法来暗示楚国是下等国。

5、此段修辞手法:夸张、排比。

《再见了,亲人》第1段:
1、“是您带着…顶着……冒着……穿过……”
写出了朝鲜人民为了志愿军战士,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的可贵品质。

2、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

比喻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文中体现雪中送炭的句子:“记得五次战役……送到阵地给我们吃。


3、反问句: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玛尼忘怀?
陈述句:您不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玛尼忘怀。

6、读了这个语段的感受(结合考卷来回答,属于感悟性的问题,应结合上下文来答题):应
侧重体现两点:1、朝鲜人民为了志愿军战士不顾个人安危。

(例子);2、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的深情厚谊。

(例子)。

3、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第4——6段:
《桥》:
文章表达方法:(重点,背诵,结合文中例子来说明)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文章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7、8段:
1、属于外貌、神态描写。

2、“他像一座山”:
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级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这句话属于动作、语言描写。

写出了老汉的着急和果断。

文中描写水势的句子的作用:写出了形势的危急;表现人物品质的高尚。

《将相和》:(结合《每课一练》P44页和第五单元卷子第七段复习)
17——18段:
1、小标题:负荆请罪
2、将相和好的根本目的:爱国,维护国家利益,齐心协力保卫赵国。

3、此部分体现的蔺相如的性格:顾大局、识大体,为国家利益着想。

廉颇的性格:知错就改、爱国,为国家利益着想。

4、蔺相如怕廉颇吗?为什么处处避着廉颇?(参考卷子答案,一定要复习!)
《草船借箭》:7——9段
1、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知天文、晓地理、知人心。

2、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神机妙算的人。

3、曹操是个生性多疑的人。

4、“吃惊”一词写出了鲁肃意想不到,心里感到害怕。

体现了鲁肃的忠厚老实。

《人物描写一组》:
1、“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仿佛很占了上风。


这句是动作、心理描写。

体现了小嘎子的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

2、“严监生喉咙里的痰响得一进一出……伸着两个指头。


这句是动作、神态描写。

体现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

3、“一语未了,只听……不曾迎接远客。


这句是语言描写。

体现了王熙凤的泼辣张狂。

4、王熙凤的外貌描写体现了王熙凤的美丽、华贵、爱炫耀地位。

5、“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偏就去世了。


这句话体现了王熙凤善于阿谀奉承。

6、“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该打该打。


这句话体现了王熙凤善于见风使舵的本性。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3段:
描写花美的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

1、段中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句子:“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2、应接不暇:形容事物繁多,都来不及看了。

暇:空闲。

3、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4、“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义务。

如果大家都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例很多,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个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

第2段:德国人爱花表现在: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德国人养花与我们养花不同在:1、家家户户都养花;2、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3 、
花朵都朝外开
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

(多指女性)。

从中读懂了德国人认为这样养花是天经地义的。

第4段:
1、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一是指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二是作者言下之意还在赞扬德国人民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品质没有改变。

2、最令作者难忘的是什么?为什么会难忘?(《每课一练》第68页)
《威尼斯的小艇》第2段:
1、写出了小艇的长度、宽度、形状、速度。

连用三个比喻句。

2、小艇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与威尼斯的河道有密切的联系。

第4段:
中心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找找“特别好”体现在哪。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4 页共4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