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前重点复习课文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三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三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三赤壁赋复习资料1、景、情、理融为一体。
文章虽从记游写起,但重在抒发人生感慨,辩论人生意义,故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作者采用了因景生情,借物喻理的高明手法,使景、情、理三者达到统一。
首段因景生情,但文中又借物喻理(水、月、风),即以这段写景为下文议论说理作形象、铺垫。
第二段中客的议论,以“羡长江之无穷”扣住水,以“抱明月而长终”扣住月,以“托遗响于悲风”扣住风,虚无消极的人生观,其内涵就借具体的自然现象表达了出来。
第三段苏子反驳也是以水和月作譬,深入浅出说明事物变与不变的道理。
整篇文章,议论赋予了景物以微妙的哲理,写景使哲理呈现生动的形象,而抒情又成了文章的内在脉络。
2、采用对话手法,主客问答,抑客伸主本文继承了辞赋常用的形式规范,即主客问答,抑客伸主,文中的客,其实是作者为展开辩论而虚设的人物,主客双方,代表着作者思想的两个对立面,最终主说服客,反映了作者复杂的人生观中积极面战胜了消极一面。
3、骈、散句交错使用,有整有散,错落有致,如行云流水般自然。
全文以散句为主,其中又穿插一些似对不对的偶句。
如:“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颇有韵味悠长之感。
有些句子,似散而实整,如“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其消长也;” 有些句子,又似整而实散,如:“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成人高考频道提醒考生关注成人高考报名、成人高考招生、成人高考考试等信息:2020年成人高考2020年成人高考招生信息2020年成人高考报名时间2020年成人高考准考证打印时间2020年成人高考考试时间2020年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时间2020年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
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

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一、总要求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作品分析能力。
4.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常用的写作知识,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
写出的*应在主题、内容、层次、结构、行款、书写等方面合乎要求,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二、阅读篇目《季氏将伐颛臾》、《陈情表》、《灯下漫笔》、《论学问》、《冯谖客孟尝君》、《张中丞传后叙》、《故都的秋》、《香市》、《爱尔克的灯光》、《饮酒》(其五)、《山居秋暝》、《行路难》、《蜀相》、《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关山月》、《再别康桥》、《声声慢》(寻寻觅觅)、《前赤壁赋》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三、课文知识要点1.《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主要是言论)的语录体散文集。
说明孔子反对季康子攻伐颛臾的理由;理解*所体现的孔子关于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了解*的驳论性质,掌握*以对话方式展开批驳、破中有立的议论方式。
识别*所用的历史材料、现实事例和名人名言三种论据,理解*运用论据的多样性。
理解文中重点比喻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比喻作用及其含义。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冉有、季路及见于孔子曰(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3)社稷之臣也。
(4)无乃尔是过与?(5)谁之过与?(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陈情表》了解*是西晋时李密写给武帝的奏疏。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断魂枪

一,本文主旨
1840 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钢枪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伴随着政治经 济压迫,西方的物质文明涌进了中国。中国传统的文化被西方物质文明所代
替。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作品描写一个老拳师在社会急剧变化中既认识到大 势已去,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所调整,又在内心深处,背负着因袭的重担, 于是只能用温旧梦来慰藉自己的痛苦的心灵,以不传断魂枪作为与时代抗衡 的一种手段。
落伍孤寂,保守固执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征。
王三胜,孙老者的性格特征。
王三胜;粗俗浅薄,争强好胜;
孙老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着进取,爽快利落。
小说主人公是沙子龙,王三胜,孙老者的性格对沙子龙性格起了鲜明对照 的,反衬的作用。
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白描手法。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白描手法。
这段运用画面描写,剪影勾勒的手法。
长按二维码关注即可获得成考报名
个比喻,赋予人物动感,活力,对丰满人物形象起了很大作用。
《重点段落简析》
文章结尾“夜静人稀,——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
这段的意思及意义。作品结尾,交代了结局。沙子龙已被人们遗忘,然而 他仍像从前一样,既沉湎于往日的旧梦,又报定不传的宗旨。他的复杂心态, 再次展现,强化了主题。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断魂枪
《断魂枪》(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老舍本名舒庆春。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 堂》《月牙》,《我这一辈子》等等。解放后,创作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等。擅长描写北京底层平民生活,作品具有浓郁的京味,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
如对孙老者,王三胜的肖像描写;对人物的语言描写。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其母,施及庄公。
施:影响,推广。
《课文翻译》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来了妻子,名叫武姜。
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逆生难产,使姜氏受到惊吓,所以给他取名叫寤生,于是姜氏就很讨厌他,而偏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她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等到郑庄公继了位,姜氏首先为共叔段请求以“制”为封地,庄公回答说:“制这个地方,是非常险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要其他的城邑我都从命。
”于是姜氏要了“京”这个地方,庄公让共叔段居守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大叔。
大夫祭仲对郑庄公说:“都邑的城墙超过二百雉(高一丈,长三丈为二雉),那可是国家的祸害呀。
古代圣王的规定:大的都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九分之一。
现在京不合法度,不是古代圣王的制度,您将要承受不住了。
”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样做,我怎么能躲避这灾祸呢?”祭仲回答:“‘姜氏有什么满足!不如及早给共叔段安排个地方,别让他的势力发展蔓延。
一旦蔓延起来,就难以对付了;蔓延的杂草尚且不能根除,何况是国君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了不道义的事,一定会自蹈死地的,你姑且等着瞧他栽跟头吧。
”不久,大叔又使京城西部和北部的边邑明属庄公暗属自己。
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忍受有两个君主,您将要对他怎么办呢?要把君位让给大叔的话,我请求去侍奉他,如果不给他,那我请求除掉他,不要让百姓产生二心。
”庄公说:“用不着,他将要自己赶上灾祸。
”大叔又将原来两属的地方公开作为自己的郡邑,扩大领地一直到廪延。
子封说:“可以(动手)了,地盘扩大了;将会得到更多的百姓。
”庄公说:“对国君不义,对兄长不亲,即使地盘扩大也将要垮台的。
”大叔修治城郭,聚集百姓,打造了盔甲兵器,装备好步兵战车,准备袭击郑国国都,夫人武姜将为共叔段开城门作内应。
庄公听说了他们行动的日期,说:“可以啦。
”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城。
京的百姓背叛了大叔段。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9篇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9篇成人高考语文病句知识点篇一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如: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如: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
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篇二一、课程内容概要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介绍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文章体裁。
它有两个显著特点:知识的科学性,表达的客观性。
学习说明文这一单元,应掌握说明文的分类、说明顺序与结构及常见的说明方法。
1、说明文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对说明文进行以下几种分类:(1)按说明对象划分,可分为两类:实体事物说明文,抽象事理说明文。
前者如《菊花》、《白丝翎羽丹砂顶》、《苏州园林》以及《我们肚子里的食客》四篇文章。
后者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桥的运动》和《统筹方法平话引子》四篇。
(2)按文章表达的语体划分,可分为两类:文艺性说明文,非文艺性说明文。
前者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菊花》、《白丝翎羽丹砂顶》和《我们肚子里的食客》《统筹方法平话引子》、《苏州园林》(均为科学小品)。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二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二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二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
史记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共130篇: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
《李将军列传》是一部人物传记。
主旨本文通过记述西汉名将李广功勋卓著,却长期遭受压抑,最终被逼自杀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李广才略和人品的钦佩,对李广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揭露了西汉朝廷赏罚不公,刻薄寡恩与黑暗无道的社会现实。
疑难词句1、广家世世受射。
受:传授。
2、用善射杀首虏多。
用:因为;首:首级;虏:俘获。
3、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陈:阵地;所:大约。
4、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
正:整齐,严加约束。
5、吏当广所失亡多。
当:判决;失亡:损失,死亡。
6、用此,其将兵数困辱。
用此:因此。
7、可数百里。
可:大约。
8、广军功自如,无赏。
如:相当。
9、东道少回远。
少:稍微;回远:迂回,路远。
10、军亡导,或失道。
亡导:没有向导;或:同“惑”,迷惑。
11、南绝幕。
南:向南;绝:渡过。
12、“急诣部,如书。
”马上到右将军部队去,就像“命令”上写的。
13、余睹李将军,恂恂如鄙人。
诚恳谨慎的样子,就像乡下人一样。
成人高考频道提醒考生关注成人高考报名、成人高考招生、成人高考考试等信息:2020年成人高考2020年成人高考招生信息2020年成人高考报名时间2020年成人高考准考证打印时间2020年成人高考考试时间2020年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时间2020年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资料1《米龙老爹》莫泊桑课文知识要点提示1.作家作品本文是19世纪后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小说。
莫泊桑是19世纪后期法国的小说家,有“短篇小说”之美名。
2.故事背景小说主要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
1870年普法战争是改变19世纪后半叶法国历史命运的一场战争,也是莫泊桑一生中所参与的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
普法战争最后以法国的失败、以割让国土(阿尔萨斯和洛林)和赔款而宣布结束。
这一事件给予法国人民族自尊心以重创,从此也削弱了法国的国力,更埋下了德法两国不和与仇视的宿怨。
而普法战争也给莫泊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作为亲身经历这场战争的人,莫泊桑对于普法战争期间法国人民抗击德国普鲁士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斗争,和法国上层资产阶级怯懦、畏敌如虎、明哲保身、卖国求荣的卑鄙行径都有较深的认识。
出于崇敬和愤恨,他写下了9篇有关普法战争的短篇小说。
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有《羊脂球》和《米龙老爹》。
3.倒叙笔法小说采用了倒叙的叙事方式,先交代米龙老爹的殉难结局,向读者设置一系列悬念,为小说的情节发展作一铺垫,然后再以追忆的方式叙述米龙老爹在普法战争期间孤胆杀敌的原因及其复仇的整个过程,突出小说的爱国主义主题。
4.主题思想小说描述了普法战争中法国诺曼底地区一个普通农民为报家仇而孤胆杀敌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敢于反抗侵略者的农民英雄形象,表现出法国下层社会劳动人民为保护民族和个人利益不畏强敌、英勇抗击侵略者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5.人物性格米龙老爹是一个智勇兼备、坚强不屈、具有反抗精神和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农民英雄形象。
他的性格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具有机智、勇敢的品格。
他外表上看起来木讷、矮小、傻憨和顺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十分朴实的本分农民。
他以木讷、傻憨的农民式的外表来迷惑敌人,而真正潜藏于其中的是超人的勇敢和非凡的智慧。
他因幼子被普军枪杀、家庭财产被掠夺而萌生复仇之念。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重点复习

总要求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4.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复习考试内容一、汉语基本知识「要求」1.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
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理解其含义。
2.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二、作家作品知识「要求」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所选课文的体裁和出处。
了解其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成就、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三、文体知识「要求」1.议论文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论点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例证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证论)、比喻论证等。
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
2.记叙文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它以叙述为主,往往间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
3.诗、词、曲、赋诗、词、曲都属于诗歌的范畴。
诗歌以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对生活作高度集中的概括;语言凝练而富有形象性;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
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前重点复习课文
《选择与安排》(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朱光潜,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选择与安排》收入《谈文学》
《主旨》
在作文运思时,最重要的,最艰苦的工作是在有了材料之后的选择与安排,给文章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形式。
《疑难词句》
一切成功和失败的枢纽都在此。
枢纽:事物的重要关键;
在这上面鞭辟入里。
鞭辟入里:词意深刻。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拱:环绕。
《课文串讲》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重点谈文章在运思时,首要的问题是选择与安排,而不是搜寻材料。
用类比方法把写作中的选择、安排的诀窍比喻成战争中用兵打仗。
第二部分(3——8自然段)集中谈关于写作应该如何选择与安排。
第一层(3—4自然段)正确的选择方法。
用用兵之道谈选择的问题。
列举戏剧小说中的例子,强调写人写事都必须选择重点,突出主旨,选择典型细节。
第二层(5——8自然段)正确安排的方法。
文章布局必须做到:一,结构完整,有头有尾有中段,之间要有逻辑联系;二,头、尾、中段必须各在其位;三,有一股生气贯注全体。
要阅读完美的作品来掌握文章布局的诀窍。
结构安排上的两个重要条件:1,层次清楚,条理缜密;2,轻重分明,以主旨为纲。
文章显出轻重的办法:1,在层次上,2,在篇幅分量上。
第三部分(9自然段)总结写作原理与经验。
《学习要点与难点》
1、本文的主要观点
主旨;
选择材料,一要进行剪裁,要舍得割爱,二要选最能表现主旨的材料;
安排材料,一结构要完整,要有一股生气贯注全体,二层次要清楚,轻重要分明; 写作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
2、本文的类比推理法。
文章多以如何用兵来做比喻。
在论述剪裁时,“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
“虽是精锐,如果摆布不周密,纪律不严明,那也就成为乌合之众,打不来胜仗。
”
在说明选择材料要为文章主旨服务时,“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
“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
”
在论述材料的安排时,“第二要事是安排,就是摆阵势,兵家有所谓常山蛇阵,它的特点——”。
3、分论点“层次清楚”分析
文章要有层次;
文章的头尾和中段各在其位,并使文章成为完整的有机体;
层次不清的表现,主要为脱节断气,前后矛盾,意思杂乱;
以上表现产生的根由在于思想的疏懈;
4、分论点“轻重分明”的分析。
轻重分明的作用;避免单调,使重者越重,效果强烈;
艺术的特征是完整,必须做到轻重分明;
做到轻重分明的方法:在层次上,在篇幅分量上分出轻重。
《重点段落简析》
1,“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
”论点: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
论证方法:类比法;
引用杜甫的诗,为理论论据,名人名言论据;
“那还希望打什么胜仗?”属于反诘句。
2,文章的最后一段。
论点:写作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
引用《孟子》的话,工匠师傅能教人作工的法则,但是,要使其巧,则需要个人心灵去悟,师傅是无法教授的。
“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寓变化于整齐”。
艺术虽有规律,但具体方法千变万化,只有把变化归于整齐之中,才是真正的艺术的基本规律。
最后一句,选自《周易》,作文之道,千变万化,全靠个人在领悟创作的规律后的巧妙运用。
《论学问》(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马克思称他“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
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主旨》
通过对学问的用途、读书治学的目的、读书治学的方法的论述,体现了作者唯物主义思想和重视实验科学的精神,具有积极的认识意义。
《疑难词句》
地球:指一种体育运动。
《课文串讲》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集中谈学问的用途,治学的目的。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集中谈治学的方法。
《学习的要点与难点》
1、学习的用途。
(1)娱乐;(2)装饰;(3)增长才干。
2、治学读书的目的。
“不要为了辩驳而读书,也不要为了信仰与盲从;也不要为了言读与议论;要以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为目的。
”
作者提出学习的三种用途,但是更强调增强才干的用途,因为它能够提高判断和处理事务的能力。
同时,也不排斥实践的重要作用。
“学问锻炼天性,而其本身又受经验的锻炼。
”
3、治学读书的方法。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
即读书要采取选读、全读、勤读、精读四种不同方法。
并且要与会谈、写作、笔记结合起来。
4、本文的排比句。
在学问上费时过多是偷懒,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5)地球有益于结石和肾脏,射箭有益于胸肺,缓步有益于胃,骑马有益于头脑。
5、本文的比喻句。
(1)盖人底天赋有如野生的花草。
野生的花草比喻人的天赋。
(2)否则录要的书就和蒸馏水一样。
蒸馏水比喻录要的书。
(3)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有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就如同肉体上各种病都有适当的运动来治疗似的。
以运动能治疗疾病来比喻学问能补救精神上的缺陷。
《重点段落简析》
“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可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精神上各种的缺陷都可以有一种专门的补救之方。
”
1,本段的论证方法:类比法。
用运动能治病来类比学问能补救精神上的缺陷。
2,修辞方法为比喻、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