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记叙文部分的复习要点解析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一、写作手法及作用1.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丰富了文章内涵,给人以启迪。
(2)衬托(正衬——相似,反衬——相反):用……衬托了……的……(特征),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作者本意是……,而先……,然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
(4)虚实结合:将……的虚写与……的实写结合,突出……(事物)的……(特征),表现了(表达了)……。
(5)动静结合:将……的动与……的静结合,二者互相映衬,充满情趣。
(6)托物言志:抓住……(事物)的……特点,精心刻画富有哲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理想(或者……人生观)。
(7)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抒发的……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注: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作用是:直接抒发……的情感。
(8)以小见大: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中领悟到……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有震撼力。
2.结构手法及作用(1)首尾照应(前后呼应):……与……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2)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的……内容,引出下文的……内容,使上下文自然衔接,结构严谨。
(3)设置悬念: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
(4)埋下伏笔:此处使用伏笔,为后文……以暗示(或埋伏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
(5)详略得当:详写了……有利于更生动、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了……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
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体现主题思想。
3.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或者把……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情感,观点)。
自考“大学语文”记叙文部分复习要点

⼀、单元内容概要 记叙⽂是⼀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物情景状态的⽂章。
它包括消息、通讯、报告⽂学、传记、游记、⼩说、童话、寓⾔及记叙性的散⽂等⽂体。
学习记叙⽂单元,应当熟识四种叙述⽅式,熟知⼈物描写的五种具体⽅法,了解环境描写的两个⽅⾯,掌握记叙⽂的两种主要抒情⽅式。
常⽤的叙述⽅式有以下五种: l.叙事 记叙⽂的叙事要⽤叙述这种表达⽅式。
叙述应具备记叙⽂六要素:时间。
地点、⼈物、事件、原因、结果,并⽤⼀定的⼈称、以⼀定的线索,采取某⼀种叙述⽅式。
(l)叙述⼈称。
主要有第⼀⼈称,如《追悼志摩》、《箱⼦岩》、《哭⼩弟》、《拣麦穗》、《我与地坛》等⽂章;还有第三⼈称,如《北京的春节》、《廉颇商相如列传》、《⽑颖传》、《柳敬亭说书》等⽂章。
(2)叙述线索。
有的以“⼈”为线索,如《廉颇商相如列传》;有的以时间为线索,如《北京的春节》;有的以事件为线索,如《狱中杂记》;有的以“题眼”为线索,如《哭⼩弟》,全⽂围绕“哭”字着笔。
(3)叙述⽅式。
有顺叙(如《北京的春节》)、倒叙(如《哭⼩弟》)、插叙(如《箱⼦岩》)、分叙(也叫平叙)。
2.写⼈ 写⼈主要有五种描写⽅法:外貌描写(即肖像描写)、语⾔描写(即对话描写)、⾏动描写(即动作描写)、⼼理描写、细节描写。
3.写景 景物描写,是对于⼈物活动或事件展开的特定背景的描写。
景物描写可分为两种:社会环境描写,⾃然环境描写。
前者为时代特征的背景描写,后者则侧重于⾃然界各种景物的描写。
4.抒情 记叙⽂有两种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抒情⽅式。
其中,后者可以采取记⼈寄情、叙事述情、写景寓情、状物抒情、说理⾔情等多种⽅式。
5.议论 记叙⽂中的议论,与议论⽂中的议论有较⼤的不同。
它与叙述相结合,并在叙述的基础上进⾏的,⼀般表现为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和夹叙夹议三种形态。
叙事、记⼈、写景、抒情、议论⼏种⽅式往往是综合运⽤的。
⼆、知识要点总括 各课基本知识要点 1.《追悼志摩》,作者胡适,现代学者、教育家、诗⼈,“五四”⽂学⾰命的主要倡导者。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记叙文是探究事件发生过程、人物经历、情节发展的一种文体形式。
在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常考知识点。
1. 表现手法记叙文通过刻画人物、情境、氛围等来让读者感受到事件的发生。
在表现手法上,常出现的手法有描写、对话、心理描写、比喻、象征等。
描写:描写是通过对人物、场景和物品的形象特征进行详细描述,让读者产生视觉感受和情感共鸣。
对话:对话是通过交流对话方式,通过人物之间的言论和语言交流,让读者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状态。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通过刻画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和情绪的表现方式,让读者了解人物内在世界。
比喻:比喻是通过比较两个相似但不同的事物来增强情感表现效果。
象征:象征是通过某个符号或意象来代表一种情感、主题或意义,让读者进一步理解文本。
2. 文本结构记叙文的文本结构通常包括开头、过程和结尾。
这些部分的内容和布局方式直接影响读者对事件的整体理解和感受。
开头:开头包括标题和导语。
标题是对文章主题的简短概括,导语则是引出文章主要情节的一句话或几句话。
开头通常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导读者进入故事情境。
过程:过程是故事的主体部分,包括事件的发生、人物的行动和情感变化。
在过程中,写作者需要通过上面提到的表现手法来刻画事件和人物,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故事情节。
结尾:结尾可以提供对故事情节的概括和总结。
有时候也可以通过开放式结尾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
3. 主题思想记叙文的主题思想可能是情感表达、人生观察、社会现实等。
在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时候,需要注意故事情节和人物行为背后所传递的主题思想。
情感表达:记叙文常用来表达情感,如爱、恨、快乐、悲伤等。
通过情感传递,写作者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交流。
人生观察:记叙文常用来观察和反思人生的价值,如道德、人际关系、生命意义等。
写作者可以通过人物行为和故事情节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点。
社会现实:记叙文通常会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事件,如战争、革命、自然灾害等。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文体,其中记叙文是我们比较常见也比较喜欢的一种文体。
它以讲述故事、叙述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特征,通过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的呈现,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下面就来总结一下记叙文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首先是记叙文的基本要素。
一篇记叙文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通过对事件的描述和角色的塑造来展开。
记叙文常常以时间顺序或者空间顺序来安排故事的发展。
同时,地点和环境的描写能够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让读者身临其境。
而人物的塑造则是通过对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的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使读者对人物产生共鸣。
其次是记叙文的句型和修辞。
记叙文中常用的句型包括简单句、并列句、转折句、条件句等。
简单句直接阐述事件或状况,表达简明扼要;并列句通过并列或选择关系来展开描述,使文章逻辑更加清晰;转折句则用于突出故事的发展转折点,给读者带来意外惊喜;条件句则表达一种假设或者条件,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修辞手法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修饰语言的方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通过使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然后是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在写作记叙文时,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角度和人称,以实现文章的效果。
例如,第一人称可以使读者感受到故事主人公的真实感受,加强读者的代入感;第三人称则可以达到客观、冷静的效果。
此外,写作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叙述顺序的安排,用好过渡词和段落连接词,使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同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用具体的细节来丰富文章的描述。
最后是记叙文的意义和价值。
记叙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体,不仅可以传递故事、传承传统,更是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和写作记叙文,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在阅读记叙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人生的悲欢离合,感受到人情世故的变迁,体验到人性的善恶和美丑。
记叙文阅读复习要点

记叙文阅读复习要点(1、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六要素在文中可以直接交代,也可以间接交代。
3、记叙文的线索:有明线和暗线——物线(具体的实物)、事线、人线、地线(地点)、时线(时间)及感情线。
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表现中心思想的主要材料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记叙文的顺序:(1)顺叙,按时间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
这样使叙事有头有尾,条例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在用顺叙写出整个过程。
这样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由于表达方式、情节上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片段,以使读者作更全面的了解,插叙后在接着原线叙述。
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可以丰富,突出中心。
5、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2)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3)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
(1)记叙,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的交代和说明。
(2)描写,是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细致的描绘和刻画。
(3)议论,是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其作用是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4)抒情,是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抒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二是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或寓情于事,或寓情于理,其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说明,说明事物的形态、功能、性质或阐明事理。
记叙文基本知识点

记叙文基本知识点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写日记、讲故事、记录经历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记叙文的基本知识点。
一、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通常包含六个要素,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六个要素缺一不可,只有把它们清晰、完整地交代清楚,才能让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情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了解。
时间,就是事情发生的具体时刻或者时间段。
比如“昨天下午”“暑假里的一天”等等。
明确的时间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
地点,是事情发生的场所。
可能是“学校操场”“家里的客厅”“热闹的集市”等。
地点的描写能为故事增添真实感和氛围感。
人物,是记叙文的核心。
他们是故事的主角,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事件的起因,是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
比如“因为考试没考好,所以心情很低落”。
起因的交代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是事情发展的详细过程。
这是记叙文的重点部分,需要详细、生动地描述,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结果,是事情的最终结局。
它可以是圆满的,也可以是带有遗憾的,但无论如何,都要给读者一个明确的交代。
二、记叙文的顺序记叙文的写作顺序通常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
这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叙述方式,它能够使文章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比如从早上起床开始,按时间顺序讲述一天的经历。
倒叙,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这种方式能够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比如先写“我站在领奖台上,手里拿着奖杯,心中满是激动”,然后再讲述为了获得这个奖项所付出的努力。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以下是 8 条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1. 要留意故事中的人物呀!你看《我的叔叔于勒》,于勒这个人物形象多生动,他的命运变化可是贯穿了整个故事呢!
2. 情节可重要啦!就像《鲁宾逊漂流记》里鲁宾逊的各种冒险经历,那叫一个精彩刺激,情节的起伏是不是让你读得停不下来?
3. 环境描写也不能忽略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对百草园的描写,那简直就让你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种美妙的氛围,对吧?
4. 叙述顺序得搞清楚!《背影》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这样我们才能清楚明白地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呢!
5. 细节描写最能打动人啦!《阿长与〈山海经〉》里阿长为“我”找《山海经》的细节,多让人感动啊!
6. 主题可是文章的灵魂啊!《散步》表达的那种尊老爱幼的主题,是不是让你心中也涌起温暖的感觉?
7. 写作手法要关注呢!像《变色龙》用了讽刺的手法,把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这多厉害呀!
8. 情感体会也很关键呀!读《藤野先生》的时候,你难道没有感受到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那种敬重之情吗?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记叙文阅读真是丰富多彩,有好多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现的地方呀!。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1)概括主要事件或概括多件事,概括多件事要分别说(2)梳理故事情节(3)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人+事+结果2、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顺序的好处:使文章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
倒叙的好处: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的好处:交代(补充)故事情节,为下文做铺垫,丰富内容,突出中心。
3、记叙的人称:我、你、你们、他(姓名)第一人称的好处: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又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的好处: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的好处: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4、记叙的线索:(1)、物(人物、事物)线如:《背影》(2)、情线如:《白杨礼赞》(3)、事线如:《故乡》(4)、时间(5)地点变换5、解题含义+作用=好处含义:表面义+象征义(引申义)作用:(1)贯穿全文的线索(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揭示或点明文章的中心(4)(修辞)生动形象,吸引读者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为主,辅以-------,议论、抒情、说明7、人物的形象刻画:(1)人物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肖像(外貌)、行动、语言、神态、心理。
细节描写(2)环境(景物)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细节描写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所作的细致的刻画。
社会环境指人物生存的社会状况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暗示人物的命运等。
8、自然环境的作用即景物描写的作用:(1)描写了-----景,(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3)渲染了---气氛,(4)烘托了人物----的心情,(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的背景,(6)暗示文章中心,表现人物性质。
9、人物形象(1)分析某个人物形象:结合文中具体事例分析(2)评价人物的性格特点,文中用什么方法来刻画这一形象的?(3)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他(她)吗?为什么?10、人物描写(两个角度、六种方法)的作用:这是----描写方法+通过-----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心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的文章。
它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
学习记叙文单元,应当熟识四种叙述方式,熟知人物描写的五种具体方法,了解环境描写的两个方面,掌握记叙文的两种主要抒情方式。
常用的叙述方式有以下五种:
l.叙事
记叙文的叙事要用叙述这种表达方式。
叙述应具备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并用一定的人称、以一定的线索,采取某一种叙述方式。
(l)叙述人称。
主要有第一人称,如《追悼志摩》、《箱子岩》、《哭小弟》、《拣麦穗》、《我与地坛》等文章;还有第三人称,如《北京的春节》、《廉颇商相如列传》、《毛颖传》、《柳敬亭说书》等文章。
(2)叙述线索。
有的以“人”为线索,如《廉颇商相如列传》;有的以时间为线索,如《北京的春节》;有的以事件为线索,如《狱中杂记》;有的以“题眼”为线索,如《哭小弟》,全文围绕“哭”字着笔。
(3)叙述方式。
有顺叙(如《北京的春节》)、倒叙(如《哭小弟》)、插叙(如《箱子岩》)、分叙(也叫平叙)。
2.写人
写人主要有五种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即对话描写)、行动描写(即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写景
景物描写,是对于人物活动或事件展开的特定背景的描写。
景物描写可分为两种: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前者为时代特征的背景描写,后者则侧重于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描写。
4.抒情
记叙文有两种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
其中,后者可以采取记人寄情、叙事述情、写景寓情、状物抒情、说理言情等多种方式。
5.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与议论文中的议论有较大的不同。
它与叙述相结合,并在叙述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般表现为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和夹叙夹议三种形态。
叙事、记人、写景、抒情、议论几种方式往往是综合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