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记叙文材料(3)
2019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材料记叙文部分(十)

2019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材料记叙文部分(十)《爱尔克的灯光》(重点课文)《作家作品》巴金中国现代文学重要作家。
处女作《幻灭》,《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及《寒夜》等等。
写作于1941年,收入《龙,虎,狗》之中。
是抒情散文。
《主旨》通过抒写回故乡时的所忆所念,所思所感,控诉了所谓“长宜子孙”的封建家庭对年轻生命,年轻心灵的摧残,表现出巴金对受害者的深深同情,并由18年后“回来看见的还是一样的情景”的观感,显示对封建势力的本质及其顽固性的深刻理解。
总结出一个真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的出路就是和旧家庭决裂,年轻人应该走出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寻求光明的前途。
《课文串讲》全文分为三绝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描写“我”重访10年前的故居。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12自然段“守门的卫兵用怀疑的眼光看我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
”描写在故居前的所忆所思所念所感。
第一层:(28自然段)“守门的卫兵用怀疑的眼光看我我走了很多的路。
”由故居内昏暗的灯光,看到家族走向衰败,由眼前的灯光联想起哈立希岛上爱尔克姐姐的灯光,并引起对自己姐姐的怀念,姐姐被****的封建家庭所扼杀,“我”18年来走过很多路,又返回家乡,就是为吊唁亡故的姐姐。
第二层:(912自然段)“19年,似乎一切全变了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
”感到眼前一切与19年前没有变化,闭塞,停滞,落后,愚昧,后代人仍然重复着前人的悲剧,对“长宜子孙”实行了猛烈的抨击,表达了自己要冲破封建家庭狭小天地束缚的决心。
第三部分:(1315自然段)离开了小家,走向广大世界,受心灵的召唤,去探索自己应该走的道路。
最新-2019年成考专升本备考之大学语文记叙文材料 精品

07年成考专升本备考之大学语文记叙文材料1、学习目标本部分共13篇文章,其中文言文7篇,白话文6篇。
精读课文7篇,泛读课文6篇。
通过13篇记叙文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记叙文的有关基础知识;2提高分析阅读记叙文的能力;3了解掌握有关作者与专书的知识。
其中第2点是学习的重点。
2、学习建议1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透,熟练掌握课文内的内容。
这点十分重要。
有的学生过于依靠练习,课文没有读熟,就急急忙忙去做练习,结果本末倒置,没有掌握这门课的知识,所以要在读课文上面下功夫。
2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要认真体会,钻研课文后面的提示。
提示使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把钥匙,考试的试题大都从提示中出。
3要认真阅读这一部分后面的《记叙文的特点与写作》,掌握记叙文的基础知识。
3、学习要点与难点具体课文的要点与难点见课文的《学习要点与难点》。
记叙文部分总的要掌握的重点是,要掌握并灵活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及修辞方法。
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如,《郑伯克段于鄢》,《背影》;倒叙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者人物经历,事件过程最精彩,突出的片断放到前面来写。
如《马伶传》。
叙述插叙在叙述的过程中,停顿下来,插入另外一段事情,然后再把原叙述的事情接着写下去。
如《爱尔克的灯光》。
平叙在一篇文章中,记叙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同时发生的事情,、。
如《张中丞传后序》。
肖像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姿态,神情,服饰等等语言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独白,潜台词,说的话。
人物描写行动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行为与动作。
心理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想法,联想,想象,看法。
描写细节描写具体描写最能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与性格的细小环节。
如《张中丞传后序》,对南霁云的描写。
自然风光描写对山水景物的描写。
如《始得西山宴游记》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事件发生的场所,人物活动的背景。
如《香市》。
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直接公开表白自己的感情。
一般不多见。
借景抒情;如《往事》间接抒情借事抒情如《爱尔克的灯光》。
2019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60篇课文)+课文详解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60篇课文)+课文详解*第一课季氏将伐颛臾《论语》*第二课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第三课秋水(节选)《庄子》第四课大同*第五课谏逐客书第六课陈情表*第七课五代史伶官传序第八课答司马谏议书*第九课论毅力-梁启超*第十课灯下漫笔第十一课谈时间*第十二课论快乐第十三课选择与安排第十四课论学问*第十五课郑伯克段于鄢第十六课冯谖客孟尝君*第十七课李将军列传*第十八课张中丞传后叙*第十九课种树郭橐驼传第二十课报刘一丈书第二十一课马伶传第二十二课往事(一之十四)第二十三课背影第二十四课故都的秋*第二十五课香市*第二十六课爱尔克的灯光第二十七课箱子岩*第二十八氓第二十九课国殇*第三十课陌上桑*第三十一课短歌行(其一)*第三十二课饮酒(其五)第三十三课从军行(其四)*第三十四课山居秋暝*第三十五课行路难*第三十六课蜀相第三十七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三十八课杜陵叟第三十九课无题*第四十课关山月*第四十一课炉中煤*第四十二课发现第四十三课再别康桥*第四十四课我爱这土地第四十五课门槛*第四十六课虞美人第四十七课八声甘州*第四十八课水调歌头第四十九课声声慢*第五十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第五十一课天净沙·秋思*第五十二课前赤壁赋*第五十三课宝玉挨打*第五十四课风波*第五十五课断魂枪*第五十六课米龙老爹第五十七课苦恼*第五十八课麦琪的礼物第五十九课长亭送别第六十课日出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一)《季氏将伐颛臾》1、作家作品:(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主要著作。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孔子思想核心是“仁”。
具体来说,他提倡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在教育方面,他主张c.“有教无类”、d.“因材施教”。
2、课文要点:(1)文章体裁:这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驳论的记言散文。
成人高考专升本 3大学语文 记叙文(文言文)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 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子 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1.从这段话可看出郑庄公隐藏着什么用心? 郑庄公的用心是故意放纵共叔段的野心,使他最终走上叛逆之 路,然后一举除之,永除后患。 2.共叔段和郑庄公的矛盾揭示了怎样的社会政治现象? 兄弟间的矛盾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的尖锐和 残酷以及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性。 3.本段的中心人物是谁?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一 形象的? 中心人物是郑庄公。主要通过对话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也 通过人物性格对比反衬来刻画郑庄公的形象。
【4】记叙文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间接抒情又可分为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 托物言志等几种。 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夹叙夹议的,往往具有画龙点 睛,升华主题,发人深思的作用。
知识要点总结
15.*《郑伯克段于鄢》(重点课文)《左传》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左传》是一部编年体的历 史着作,相传为左丘明所着。 理清本文情节发展的主要脉络。 了解郑庄公、共叔段和姜氏的性格特点。
了解孟尝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本文选自《战 通过冯谖为孟尝君出谋划策,经营三窟,巩固政权的故 事,赞扬了冯谖深谋远虑,有胆有识的政治才能,显示 了多谋善断的策士在战国时期纵横捭阖的斗争中的重大 作用,也暴露了战国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二、《学习要点》
1.了解冯谖为孟尝君“市义”行为中蕴涵的“民本”思 想及积极意义 冯谖为孟尝君“市义”的目的,固然是为了报答孟尝君的 知遇之恩,帮助孟尝君巩固在他薛地的地位,但从另一方 面看,也体现了一定的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 姓的负担,因而具有某种积极意义。 2.本文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 方法。一波三折、生动有趣的情节,既彰显出冯谖的独特 个性,又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这种手法避免了平铺直 叙,造成文章的悬念,使文章波澜起伏,姿态横生。
2019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记叙文试题及答案(4)

2019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记叙文试题及答案(4)课文翻译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我和吴郡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发现了李翰作的《张巡传》。
李翰以善于写文章自许,写的这篇传记也细致周详。
可遗憾的是还有缺失之处:没有为许远写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
许远虽然才能好像赶不上张巡,但是打开城门接纳张巡,官位本来在张巡之上,却把权力交给张巡,自己反倒位处张巡之下,没有怀疑猜忌之心,最终与张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英名;城陷被俘,仅仅与张巡死的先后不一样。
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通晓两位父亲的心志,认为张巡死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怕死而向敌人投降。
许远如果真的怕死,何苦坚守孤城,吃掉其爱妾的肉,和贼人对抗而不投降呢?当他们在被围困的时候,外面连蚂蚁大小的援助都没有,所忠于的,是国家和君主;而贼人却偏偏以国家已灭君王已死来劝降。
许远见救援不来,而贼人却持续增多,肯定认为这些话是真的,外面等不到救兵仍然死守,人与人互相吃都快吃光了,连笨人也能算日子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了。
许远不怕死也就很明确了。
哪有城被攻破其下属都死了,惟独自己蒙受羞愧耻辱以求苟活的?即使再愚蠢的人也不忍心这样做,唉!却说许远这样的贤才做这种事?那些议论者又说许远和张巡分头守城,城被攻陷时,是从许远把守的地方开始的。
以此来诽滂许远,这又和小孩的见解没有什么差别。
人要死的时候,他的五脏六腑肯定有一个地方先得了病;将绳子拉断,肯定有一个地方先断开。
旁观者看到了这些,从而归罪于这些地方,这在道理上是根本讲不通的!小人好议论,不愿意成人之美,真是这样啊!像张巡、许远的功劳,如此卓越,还不能幸免,那么其他人又怎么说呢?当时张许二公开始守睢阳时,怎能不懂得如果最终没有救兵,就事先弃城转移呢?假如这个城不守,即时转移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呢?等到外面没有援兵非常困难的时候,再带领那些受伤残废、饥饿瘦弱的残兵,虽然想撤离,也肯定到不了目的地。
张、许二人那样贤明,对这个问题已经考虑得很周密了。
2019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记叙文试题及答案(6)

2019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记叙文试题及答案(6)课文翻译在几千里以外,时常得到您的来信,安慰我长久思念的心,这也就非常幸运了。
更何况蒙您以礼物馈赠,那么我将用什么报答您呢?信中情意深厚,可见您没有忘记我的父亲,我也理解父亲深深地想念您的缘故。
至于信中用“上下要互相信任,才能品德要与职位相称”这样的话来告诫我,那么我是深有感触的。
我的才德与职位不相称,这个点我本来就知道。
至于说上下不信任这个弊病,在我身上又表现得特别严重。
现在所说的上下信任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那就是:从早到晚骑马去恭候在权贵之家的门口,当守门人故意为难不肯进去通报时,他便用甜言媚语作出妇人的姿态,把袖里藏着的金钱暗地里送给他们。
守门人拿着名片进去之后,不过主人又不立刻出来会见,他就站在马棚里,在仆人和马中间,臭气熏着衣服,即使是饥饿寒冷或闷热得不可忍受,也不肯离开。
一直到傍晚,那个先前曾接受金钱的人出来告诉他说:“相公疲倦了,谢绝会客,客人请明天再来吧。
”到了明天,又不敢不来。
他夜里披衣坐着,一听到鸡叫就起来梳洗,骑着马跑去推门,守门人厉声问道:“是谁?”他便回答说:“昨天那个客人又来了。
”守门人怒气冲冲地说:“客人为什么这样勤快呢?难道相公能在这个时候出来接见客人吗?”客人心里觉得难堪,便尽力忍耐着对守门人说:“没有办法呀,姑且让我进去吧!”守门人又一次得到他所送的钱以后,这才起身进去。
他又站在上次站过的那个马棚里。
幸亏主人出来,坐北朝南召见他。
他便慌慌忙忙地跑去趴在台阶下,主人说:“进来!”他便拜了又拜,故意迟迟不起,起来后就献上进见的金银。
主人故意不接受,他便再三请求。
主人故意坚决不接受,他便一再坚决地请求。
然后主人才叫手下人把东西收下。
他便拜了两拜,故意迟迟不起,起来后又作了五、六个揖才出来。
出来便对守门人作揖道:“请您多多关照我,下次再来时,希望不要阻挡我。
”守门人向他还了一个礼,他就欣喜若狂地跑出来。
他骑在马上遇到相识的人,就扬起马鞭得意地对人说:“我刚从相公府上来,相公很看重我,很看重我。
2019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记叙文试题及答案

2019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记述文试题及答案 (1)课文翻译:齐人有个冯谖,贫贫寒乏不可以养活自己。
叫人嘱咐孟尝君,希望在门下做门客。
盂尝君说:“客人喜好什么 ?”说:“客人没什么喜好。
”说:“客人有什么才能 ?”说:“客人没什么才能。
”孟尝君笑了笑就接受了他的恳求,说:“可以。
”左右的人由于孟尝君小看他,拿粗拙的饭菜给他吃。
住了不久,倚着柱子弹他的剑,歌唱道:“长剑回去吧 ! 吃饭没有鱼。
”左右的人把这件事报告了,孟尝君说:“给他吃,对比着门下有鱼吃的客人。
”住不了久,又弹起他的剑,歌唱道:“长剑回去吧,出门没有车。
”左右的人都笑话他,把这件事报告了。
孟尝君说:“给他车,对比着门下有车的客人。
”于是乘坐他的车,举着他的剑,拜见他的朋友说:“孟尝君以我为客了。
”以后不久,又弹起他的剑,唱道:“长剑回去吧 ! 没实用来养活家的东西。
”左右的人都憎恶他,认为他贪心并且不知道知足。
孟尝君问道:“冯先生有亲人吗 ?”回家说:“有老母亲。
”孟尝君派人供应冯谖老母吃用,不使她缺乏食用。
于是冯谖不再唱歌了。
此后孟尝君发出文告,咨询门下各位门客:“谁熟悉会计,可认为我到薛地收债呀 ?”冯谖署名说:“能。
”孟尝君为此感觉诧异,说:“这是谁呀 ?”左右的人说:“就是唱那‘长剑回去’的人啊。
”孟尝君笑着说:“客人果真有才能,我辜负了他,未曾接见过他呀。
”召请并接见了他,致歉说:“我被事务弄疲备了,被忧愁搞昏聩了,并且性情软弱笨拙,沉迷在国家的事务中,冒犯了先生。
先生不认为侮辱,竟存心替我到薛地收债吗 ?”冯谖说:“愿意办这件事。
”于是备办车辆整顿行装,装载着契据要出行。
告别说:“债完整回收,用它买些什么返回 ?”孟尝君说:“看我家所缺乏的东西。
”赶着车奔往薛地,派出官吏召请老百姓理应还债的都来合对债券,债券全都合对了,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债款赏给老百姓,于是烧掉了那些债券。
公众呼叫万岁。
向来赶着车回到齐都,清早就恳求接见。
2019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记叙文试题及答案(2)

2019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记叙文试题及答案(2)课文翻译: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了一位夫人,名叫武姜,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兄弟二人。
庄公生时难产,惊吓过姜氏,所以起名叫寤生。
姜氏便不喜欢他,而偏爱共叔段,总想立共叔段做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一直不肯答应。
后来庄公即位做了国君,姜氏就要求把制邑封给共叔段。
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死在那里,其他地方,能够唯命是从。
”姜氏于是要求京城,庄公同意共叔住在那里。
从此,人们称他为京城太叔。
有个名叫祭仲的大夫说:“一般的城邑如果超过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患。
先王遗留下来的制度,大城不得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城不得超过九分之一。
现在京城超过规定,不合制度,将来恐怕您会感到受不了的。
”庄公说:“姜氏要这样做,又怎么能规避这场祸患呢!”祭仲说:“姜氏哪里会有满足的时候!我看不如早点为太叔作出安排,以免这个祸根滋生蔓延。
一旦蔓延起来,可就难对付了。
蔓草尚且难以除掉,何况您那受宠的弟弟呢!”庄公说:“坏事做多了,必然自取灭亡。
您且等着瞧吧!”不久,太叔又命令西部和北部边境地区表面上属于庄公,而实际却归自己管辖。
公子吕对庄公说:“国家不能容忍这种两属的情况,您究竟打算怎么办吧?若是想把君位让给太叔,就请允许我去侍奉他吧;若是不想交给他,那就请您赶紧除掉他,不要让百姓产生疑心。
”庄公还是说:“不必这样做,他会自找倒霉的。
”后来太叔又进一步把两属的地方公开划归自己所有,一直扩展到廪延一带。
公子吕又对庄公说:“现在该动手了。
土地扩大,就能控制更多的人力。
”庄公说:“对国君不尽义,对兄长不亲昵,土地越多,崩溃得越彻底。
”太叔修治城郭,集结百姓,整治装备武器,征调士卒和战车,就要偷袭郑都了。
姜氏也准备开城门作内应。
庄公了解到他们约定的日期,就说:“现在能够了!”他命令公子吕统率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城。
京城人背叛了太叔,太叔只好逃到鄢邑。
郑伯又亲率军队攻打鄢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记叙文材料(3) 3、李广的性格特征。
李广的性格特征可分为主要性格特征和次要性格特征。
主要性格特征:通过四个大战役,上郡遭遇战,雁门出击战,右
北平之战,随卫青出征,表现了骁勇善战,从容镇定,临危不惧,机
智勇敢,善于应变,胆识过人。
次要性格特征: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表现了李广负能使气,轻
财爱士,口讷少言,忠实诚信。
对比手法的使用。
(重点)
本文大量使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
主要对比有五处。
与匈奴射雕者对比。
射雕者伤中贵人,杀其骑将尽,而李广亲射
杀二人,擒一人。
与部下对比。
上郡遭遇战。
遭遇匈奴大队人马,李广部下惊慌要跑,而李广却沉着镇定,抓住匈奴摸不清他们的底细,以为是“诱饵”,采取“兵不厌诈”的大胆措施,化被动为主动。
与程不识对比。
两人带军打仗,程不识治军严谨,李广治军简易,而匈奴更怕李广,士兵更愿意跟随李广。
写出了李广治军的特点,受
到士兵的拥戴的原因。
与李蔡对比。
李蔡人品下中等,却封侯,位至丞相。
李广功勋卓著,人品高尚,却长期遭受压抑,不能封侯。
此一对比,揭露了西汉
王朝朝廷的赏罚不公。
与部下对比。
右北平之战。
面对强大的敌人,士兵吓得面无人色,而李广益治军,意气自如。
细节描写的作用,
本文的细节描写很多,略举一二。
雁门出击战。
李广兵败被俘,装死,然后“暂腾而上胡儿马,因
推堕儿,取其弓”脱险。
表现李广的机智善骑。
善射,见草中石——。
“中石没镞”表现李广的膂力过人。
右北平之战,汉军死伤过半,箭也快完了。
李广命军士拉满弓不发,自己用强弓射杀敌军。
表现了李广沉着善战。
《重点段落简析》
1、文章第二段
“广乃遂百骑往驰三人。
三人亡马步行——大军不知广所之,故
弗从。
”
这段描写上郡遭遇战;
描写李广精于骑射,勇猛善战,足智多谋,临阵不乱。
通过典型情节,李广的言行来刻画李广的性格;同时使用对比手法。
2、文章第七段。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
这段表现李广的性格是:轻财爱士,善射;
“射宽狭以饮”属于细节描写。
李广射箭的特点是:非在数十步,度不中不发。
士兵拥戴李广的原因是:爱护士兵,身先士卒,对部下宽缓不苛。
3、文章第11段。
“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
”
这段话写的是:李广与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的李蔡相对比,来突出李广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
采用的是对比手法。
李广与李蔡的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压抑人才,赏罚不公的现实。
《张中丞传后叙》(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韩愈见议论文的《答李翊书》的介绍。
“后叙”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
“叙”同于“序”。
本文就是作者阅读了《张巡传》后,感到有所不足,于是又对张巡,许远事迹作了一些补充,所以称作后叙。
《主旨》
唐明皇时,发生了安史之乱,叛军从河北出兵,攻入河南,一路之上没有遇到唐朝军队的抵抗。
只有在睢阳(今商丘)遇到张巡,许远的顽强抵抗,牵扯叛军的兵力,一定水准延缓了叛军的进攻。
而当时没有一支唐朝的军队来增援他们。
后来,睢阳城被叛军攻克,张巡,许远英勇不屈,被叛军杀害。
安史之乱被平熄后,当时畏敌如虎,不肯出兵救援张巡,许远的人反而出来诬蔑张巡,许远。
韩愈写作了这篇文章,一来为张巡,许远辨冤,二来记述了张巡,许远一些轶闻趣事。
本文通过驳斥诬蔑许远的错误论调,记述南霁云及补记张巡,许远的一些逸事,赞美了安史之乱时,抗击叛军的英雄,斥责了一些小人对这些英雄的诬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