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8讲常见天气系统学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常见天气系统学案新人教版

常见天气系统【复习目标】学会从气温、气压、湿度(包括降水)、风几个方面描述天气系统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特征。
【重点难点】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做适当的拓展分析。
【考情分析】1.考纲要求: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2.题型:选择题3.分值:4分【课前预习案】预习指导:请先阅读‘知识框架’,了解本节的主要内容,并能复述;然后阅读‘考点分频’,了解本节中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再完成‘基础知识复习’部分,10分钟时间识记,并找出自己的疑惑点;最后完成预习检测。
一、知识框架:本节中高考考查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基础知识梳理天气系统就是引起生活中阴、晴、雨、雪等天气现象不断变化的系统。
(一)气团1.概念:气团指、和等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相似的大团空气。
2.分类:①根据温度特征,气团向比它暖的地方移动,称为,一般,由纬度流向纬度。
气团向比它冷的地方移动,称为,一般,由纬流流向纬度。
②根据湿度特征,气团形成于海洋上,空气比较湿润,称为气团;气团形成于大陆上,空气比较干燥,称为气团。
系统,称为,如右图。
注意:绘制锋面剖面示意图时,画出地面、锋面,标出冷暖气团极其运动方向,画出雨区、锋线及锋面符号。
(三)气旋与反气旋1.等压线的判读——等压线特征及判读方法与其他等值线相同。
(1)气压场的判读,将图中字母填入Array下面空白处:高压中心______;低压中心________;高压脊______与_____;低压槽_____与______。
(2)风向及风力大小的判读:在图中画出C点的风向,比较C与丙两处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
2.气旋与反气旋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低压、高压是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__天气留言板:【课上复习案】 一、预习检查要求:组长检查小组成员预习完成情况,组内讨论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限时3分钟。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8讲常见天气系统学案新人教版

第8讲常见天气系统必备知识知识体系学科素养1.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
2.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3.等压线图的判读。
4.气象灾害。
1.综合思维:结合具体图文材料,判断影响某地天气的天气系统,分析天气的变化特点。
2.区域认知:结合材料,掌握天气系统对不同地区天气产生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绘制锋面(冷、暖锋)、气旋、反气旋示意图。
一、锋与天气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主要分为暖气团和冷气团。
2.锋:冷、暖气团的分界。
(1)结构特征: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
(2)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3.锋面类型(1)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2)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3)准静止锋:指冷、暖气团势力相当而移动幅度很小的锋。
如我国夏季江淮流域的梅雨、冬季贵阳的阴雨天气是由准静止锋造成的。
二、气旋、反气旋与天气1.基本气压场(1)高气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
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B高压脊。
(2)低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
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A低压槽。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天气系统低压高压水平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由中心流向四周垂直气流上升下沉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天气我国典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长江中下游7、8月的伏旱天气,北方型实例台风的秋高气爽天气3.锋面气旋(1)概念: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
(2)锋面位置:气旋在等压线向外弯曲处形成锋面。
(3)天气: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剧烈,往往产生阴雨天气,甚至造成雷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4)常见地区: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
辨析冷、暖气团的温度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点拨锋面过境并不一定会带来降水锋面过境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
常见的天气系统导学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导学案【考纲解读】能识别各种天气简图。
会判断锋面、低压与高压等天气系统,并能分析在其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描述天气过程。
能运用气压图,分析判断各地的天气特点及天气变化趋势。
能以我国局部等压线分布图、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分布图等为背景,分析寒潮、沙尘暴、水旱灾害、台风等极端天气现象。
【学习目标】(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2)理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过程、气流运动特点,掌握气旋、反气旋气流运动的规律性(3)使学生掌握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4)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
(5)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
(6)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
【教学重、难点】1.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2.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及形成过程【知识梳理】任务一预习导学一、知识梳理(一)锋面系统(1)气团是位于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物理属性()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分为和。
(2)锋面是与的交界面,水平范围,锋面分为和。
(3)冷暖气团的位置:冷气团在,暖气团在。
2、读教材55页图2-35回答(1)冷锋的概念:主动向移动而形成的锋叫做冷锋。
(2)冷暖气团移动方向:冷气团,暖气团。
(3)冷暖气团的位置:在上,在下。
(4)冷锋的符号:。
(5)降雨的位置:冷锋降雨在气团一侧,称为锋(前或后)。
3、读教材图2-36回答(1)暖锋的概念:主动向移动而形成的锋叫做暖锋。
(2)冷暖气团移动方向:冷气团,暖气团。
(3)冷暖气团的位置:在上,在下。
(4)暖锋的符号:。
(5)降雨的位置:暖锋降雨在气团一侧,称为锋(前或后)。
(二)低气压、高气压1、低压与高压是指状况而言的;气旋与反气旋是指状况而言的。
2、等压线闭合起来的地区,如果,就称为高气压;若中心气压四周,则称为低气压。
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复习》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暖气流等)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了解气候的形成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
(3)学会分析天气预报,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天气图,识别各种天气系统。
(2)利用气象资料,分析天气系统的发展和变化。
(3)运用气候数据,探讨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天气和气候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增强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迁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常见天气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气候的形成因素及气候变化的原因。
2. 难点:(1)天气系统的识别和分析。
(2)气候数据的解读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练掌握天气系统和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
(2)收集天气预报、气候数据等教学素材。
(3)设计教学活动和互动环节。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
(2)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天气现象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形成的?2. 课堂讲解:(1)讲解常见天气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分析气候的形成因素,引导学生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
3. 案例分析:(1)展示典型天气案例,让学生识别天气系统。
(2)分析案例中天气系统的变化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4.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每组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调查身边的气候变化现象,思考其原因和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常见天气系统学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
1、试画出南半球的低气压和高气压天气系统示意图:
低高
2、锋面系统
3、列表比较冷暖锋
分类冷锋暖锋概念
锋面符号
暖气团上升状况
降水位置
降水特点
天气特征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典型天气
4、判断下列各词句描述的天气或气候条件分别受何种天气系统的影响。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凉。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大雁又南飞,极目天涯无尽处。
5、如果图示为冬季某日北京时间12时整的锋面位置状况,该锋面的移动速度为40千米/小时,请尝试为北京市民做近几天的天气预报。
西北东南乌兰巴托
北京
0 240 720 960 1200千米
480。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复习》教学教案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复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暖气流等)的特点及其实际应用。
(2)了解气候的形成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
(3)培养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能够从地图上识别各种天气系统和气候类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天气图表和气象图,分析不同天气系统和气候类型的特征。
(2)运用实例分析法,结合实际天气现象和气候特点,深入理解天气系统和气候的形成原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现象的关注度。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暖气流等)的特点及其实际应用。
(2)了解气候的形成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
2. 教学难点:(1)天气系统图的识别和分析。
(2)气候形成原因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教材内容,梳理相关的知识点。
(2)收集相关的天气和气候实例,准备教学案例。
(3)制作PPT和教学图表,辅助教学。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的天气系统和气候概念。
(2)收集相关的天气和气候实例,进行观察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台风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复习。
2. 教学新课:(1)介绍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暖气流等,讲解它们的特点及其实际应用。
(2)讲解气候的形成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
3. 案例分析:(1)展示一些实际的天气和气候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如梅雨、台风、沙漠气候等。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天气系统和气候知识,深入理解案例中的天气和气候现象。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
———第1课时:锋面系统与天气
一、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
⑵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并综合锋面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过程与方法:
⑴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⑵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认识天气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锋的形成及其天气变化过程。
2、教学难点
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分析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自学导航】
一、锋与天气
1、气团:_____方向上_____ 、_____ 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空气。
按冷暖性质分类
冷气团:
暖气团:
【小组讨论】(前后桌相互谈论,并完成表格)
4、锋面系统比较(冷锋与暖锋)
不同点:
【活动与探究】
(课件展示)阅读散文“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问:散文描写的是什么天气过程?判断依据?
【拓展与探究】如果说冷暖气团的势力相当时,会发什么现象呢?---准静止锋。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复习》教学教案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复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天气系统(高压、低压、冷锋、暖锋、台风等);(2)能够分析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3)能够运用气候知识解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表、案例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天气系统的特点及气候变化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常见天气系统的识别与描述;(2)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3)气候变化的原因及特点。
2. 教学难点:(1)天气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天气的影响;(2)气候变化的原因及机制。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整理相关天气系统与气候变化的资料;(2)制作PPT、图表等教学辅助工具;(3)设计教学活动及问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点;(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天气系统与气候变化的掌握程度。
2. 知识讲解:(1)讲解常见的天气系统(高压、低压、冷锋、暖锋、台风等);(2)分析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3)讲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及特点。
3. 案例分析:(1)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天气系统的作用;(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案例中的天气现象。
4. 课堂互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并进行评价。
5. 总结与布置作业:(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2)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课堂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参与度如何;(3)教学内容是否充实,重点难点是否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讲 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5年1考)1.气团与锋(1)锋面结构示意图(2)天气特征①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②气团⎩⎪⎨⎪⎧暖气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冷气团: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2.锋与天气 (1)冷锋(2)暖锋(3)准静止锋1.冷气团温度不一定比暖气团低。
提示:冷暖气团是相对于所经地区而言的,不同地区之间的冷暖气团没有可比性。
2.锋面活动不一定都能带来降水。
提示:若暖气团中水汽含量较少,在上升过程中无法凝结成云或成云较少,则无法形成降水。
3.冷暖气团各有什么性质?在其影响下,天气分别有何特点?提示:冷气团:气温较低,水汽较少,重量大。
在其影响下,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暖气团:气温较高,水汽较多,重量小。
在其影响下,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冷锋、暖锋与天气冷、暖锋的判断方法(1)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看符号(2)依据锋面结构图的特点判断①看冷气团的运动方向②看降水区的位置(3)依据天气特征判断①经历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过程的是冷锋活动。
一般情况下,冷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相对剧烈、明显。
②经历阴雨、升温等天气过程的是暖锋活动。
一般情况下,暖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比较温和。
(4)根据气温、气压的变化判断①冷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②暖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降低、气温升高。
准静止锋与天气冷锋、暖锋与天气(2016·高考浙江卷)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
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
完成1~2题。
1.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③至④B.④至⑤C.⑥至⑦D.⑨至⑩2.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解析:第1题,根据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可知,选项所列路段中,③至④路段漂移的距离最长,说明在此段风速最大,即受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
第2题,由图乙中经度分布状况可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示意图。
根据探空气球随气流的漂移路线图分析,⑦至⑧路段探空气球向东北方向漂移,说明受西南风影响;由图甲中近地面空气运动方向可知,⑦、⑧两点间位于低压系统附近,北面盛行偏北风,西南风与偏北风相遇形成冷锋。
答案:1.A 2.B(2015·高考全国卷Ⅱ)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3~4题。
3.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A.16时~17时B.17时~18时C.18时~19时D.19时~20时4.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大气逆辐射减弱解析:第3题,由图中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知,本次强沙尘暴是因冷锋过境形成的,18时~19时这个时间段,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幅度都最大,说明正是强沙尘暴伴随冷锋过境的时间段。
故选C。
第4题,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该地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幅度都很大,导致气温水平差异和水平气压梯度都增大,故A项错、B项正确。
沙尘暴经过时,沙尘弥漫,大气能见度降低,削弱了太阳辐射,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随之减少,但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故C、D两项错误。
答案:3.C 4.B准静止锋与天气(高考上海卷)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
读图,回答5~6题。
5.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A .准静止锋B .冷锋C .反气旋D .暖锋6.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昆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 A .阴雨连绵 B .风和日丽 C .晴雨无常 D .暖锋解析:第5题,图中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天气系统,叫昆明准静止锋。
第6题,锋面雨的位置一般在锋面附近的冷气团一侧,而昆明在暖气团控制下,故天气晴朗。
答案:5.A6.B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5年1考)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的特征比较夏季:长江1.台风为什么不能在赤道附近的海域形成?提示:台风的形成除了具备水温较高的海域之外,还必须有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赤道附近海域虽然水温高,但地转偏向力很小,故不能形成台风。
2.南半球的台风能否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为什么? 提示:不能。
因为南、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方向不同。
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与反气旋(1)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2)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左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左手半握,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2015·高考北京卷)下图示意2015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
读图,回答第1题。
1.“帕姆”( )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C.移动路径受控于西风漂流D.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解析:选B。
读图可知,气旋“帕姆”生成于南太平洋,A项错误;南半球气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B项正确;“帕姆”移动路径与西风漂流无直接联系,气旋移动方向大致由西北向东南穿过日界线,故C、D项错误。
(2015·高考天津卷)读2015年5月某日1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2~3题。
2.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A.a B.bC.c D.d3.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 )A.黄海沿岸B.台湾海峡C.海南岛周围海域D.菲律宾附近海域解析:第2题,根据等压线来看,图中a、b、c和d附近有一个锋面气旋。
一般来说,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天气系统多为冷锋,根据图中符号判断a与b之间有两个冷锋的黑三角标志,且a处在冷锋锋后,故a处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第3题,可能形成灾害性海浪的一般有海啸、台风或风暴潮。
本题没有地震引起海啸的相关信息,但从图中等压线来看,东南部菲律宾附近海域存在一个超强低压系统,风力强劲,有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
答案:2.A 3.D(高考大纲全国卷)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
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
据此完成4~5题。
4.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5.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B.连绵阴雨天气C.强对流降雨天气D.沙尘暴天气解析:第4题,据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运用比例尺大体量算,24小时后甲地位于高压系统西部,吹东南风。
第5题,30~48小时之间,甲地处于低压系统控制下,低压区气温高,易出现强对流降雨天气。
答案:4.B 5.C锋面气旋图的判读锋面气旋图的实质就是等压线图的一部分。
近地面的气旋往往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
锋面存在于低压槽上,该天气系统多见于温带地区,是造成温带地区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
图2锋面气旋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或温带低气压。
锋面气旋不同于热带气旋,其出现伴随着锋面,尺度一般较热带气旋更大,可达几百乃至数千公里,其结构图(北半球)如下所示:解读上述锋面气旋结构图时,应主要抓住以下几点:(1)锋面的位置: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 线。
(2)锋面的类型与移动①锋面类型: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
原因是左侧锋面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运动,是冷气团推动暖气团的运动,图中M为冷锋;右侧锋面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运动,是暖气团推动冷气团的运动,图中N 为暖锋。
②锋面移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
北半球呈逆时针旋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旋转。
(3)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
(4)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由图可知,气旋的前方由暖锋N 控制,故在锋前③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由冷锋M 控制,故在锋后①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通过以上判读方法可分析出图1中降水区位于冷锋后;图2中,②处可能有阴雨或大风天气,④处天气晴朗;图3中,丙、丁处天气晴朗,乙处可能有阴雨天气。
(2016·高考北京卷)下图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①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②。
读图,回答下题。
该日20时( )A .北京大风扬沙,空气污染加重B .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C .低压天气系统中,P 强度最强D .Q 地位于暖锋锋前,出现降水⎪⎪⎪①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
②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
⎪⎪⎪⎪⎪⎪⎪⎪⎪⎪⎪⎪[标准答案]A(2017·宜春模拟)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
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
读2016年3月1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数值最低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自驾游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A .气温:暖—冷—暖B .气压:低—高—低C .降雨:晴—雨—晴D .风向: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3)图示虚线范围内该天气形势下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 .冷气团过境,气温骤降B.冷锋锋后,带来强降水C.冷锋过境,风力强劲,扬起沙石D.高压系统控制,降水偏少解析:(1)①地受高压控制而为晴朗少风天气,利于洗车,故洗车指数数值最低。
而其他三地位于锋面附近而多大风、阴雨天气,不利于洗车,故洗车指数较高。
(2)②地位于冷锋锋后,为低温、阴雨天气,风向为西北风;③地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为晴朗天气,风向为西南风;④地位于暖锋锋前,多阴雨天气,受冷气团控制而气温较低,风向为东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