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明清文学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06元明清文学分解

06元明清文学分解

11/10/2018
《汉宫秋》
• 汉元帝性情孤僻多疑,任用宦官石显为中书令。石显与五鹿充宗及宫 廷画师毛延寿等谄媚小人把持朝政,狼狈为奸,建议在全国采选美女 入宫。秭归美女王嫱,天生丽质,被征选入宫。毛延寿色欲熏心,想 趁机占为己有,遭王嫱拒绝。毛延寿怀恨在心,故意将王嫱的图形画 得丑陋不堪。因而王嫱入宫三年,无缘得见君王之面。汉元帝偶与王 嫱相遇,惊为天人,遂生爱意。这才知道,毛延寿索贿不成竟然将王 嫱图丑。盛怒之下,元帝下旨查抄毛府。毛延寿在同党的帮助下,逃 出长安,投奔匈奴。而后,毛延寿挑动呼韩邪单于,大举内侵,向汉 朝廷所要王嫱做匈奴阏氏。匈奴军队直逼长安,朝廷上下,一片恐惧。 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敢主动请缨,反以女性败国为由,众口一词, 把责任全推到王嫱身上。王嫱为国家大计着想,勉强上路,可她心中 不愿离开故土,在随匈奴使者来到胡汉交界黑江边时,投江自尽,以 全忠贞。

那风风流流的姐姐,似这等女子,张珙死也得着了。
11/10/2018
散曲
• 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进入戏剧的唱词,是戏曲,或称剧 曲;另一种是散曲,或称为"清曲"、"今乐府"。就是元代 的流行歌曲。 • 散曲的兴起和词的衰退几乎是同时的。金元时期,起源于 北方,故而散曲又称北曲。它包括小令、套数和介于两者 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主要形式。散曲从结构上可分为:小 令,中调,长调。 • 散曲没有动作、宾白,只供清唱吟咏用。 • 套曲如《一枝花· 不伏老》,含四支曲子。 • 雎景臣《高祖还乡》
• •
11/10/2018
西厢记-张生见红娘
• [红出科][末迎红娘祗揖科]小娘子拜揖![红云]先生万福! [末云]小娘子莫非莺莺小姐的侍妾么?[红云]我便是,何 劳先生动问?[末云]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 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 妻……。[红云]谁问你来?[末云]敢问小姐常出来么? [红怒云]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曰:“男女授受不亲,礼 也。”君子“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道不得个“非 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元明清文学思潮流变过程

元明清文学思潮流变过程

元明清文学思潮流变过程
元明清文学思潮流变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元代文学思潮流变:
元代文学斥候以散曲为主,鲁迅称之为“似骗子之呼声不断,而又似叹息之悲凉哀怨。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元白话小说的创作兴起。

白话小说的主要特点是语言质朴流畅,讲求故事性和情感深度,以满足人们在生活中对普通故事的需求为主。

同时,兴起的传奇小说和戏曲深受人们喜爱,并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明代文学思潮流变:
明代文学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文学的规范化、文学的繁荣、文学的民主化,形成了文学变革的基础。

其主要特点是注重形式规范化、推崇现实主义、强调人性的问题等。

3、清代文学思潮流变:
清代文学思潮流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文学从“思想起主导”到“事物起主导”,即从文人主题和文人情调转向了文化大众主题和文化大众情感;二是文学走向了“实用主义”,即强调文学的实际意义和教化作用,这也是文学在清代
的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以上是元明清文学思潮流变过程的简要介绍。

在这几个时期中,文学表现形式和主体内容都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文学的需求和要求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和阅读,也对后来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明清文学概述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最后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文学的大众化和通俗化,而促成文学普及的则是戏曲与小说,戏曲和小说取代诗文成为人民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

一、元代文学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自1234年蒙古帝国灭金、统一北中国起到1368年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义军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止,其间约133年。

和前代文学相比,元代文学中最突出的成就在戏曲方面,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

诗、词、散文等文学样式则相对衰微。

(一)元杂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元代文学最为突出的成就首推元杂剧,元杂剧是在原有戏曲基础上的突破、创新与发展。

我国的戏剧,其起源、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从先秦歌舞,汉魏百戏,唐参军戏,发展到宋代院本,金之诸宫调表演要素日臻完善。

发展到金末元初,戏曲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体裁的浸润和启示下,找到了适合于表演故事的载体,并与舞蹈,说唱,伎艺,诨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戏剧,作一门独立的艺术,脱颖而出。

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作家创作活动最兴盛的年代是元世祖至元到元成宗元贞、大德时期。

这时期产生了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他的杂剧《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压迫和反侵略的思想倾向。

同时期的王实甫、康进之、马致远、白朴等作家也为我们留下许多优秀的作品。

他们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斗争。

后期是从大德以后直到元朝灭亡,这时期杂剧中心逐渐南移,虽然也产生过郑光祖等著名剧作家,但杂剧已日趋衰微,脱离现实和宣扬封建道德的倾向日益严重。

(二)元散曲元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的新的诗歌样式。

曲作为新依声填词;但用韵不像词那样严格,平仄自由,通常是一曲一韵,并且句句押韵且一韵到底,同时,它在定句、定字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适当地增加字数,这些所增之字,称为“衬词”。

元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

元明清文学

元明清文学

六、元明清文学1﹑元代文学(1234 —1368)元朝统一中国后疆域比汉、唐时代更为广阔,这种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

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为元代文学的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

但另一方面元代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非常突出,蒙古统治对汉人实行高压政策,元代文人地位空前的低下,科举形同虚设,杜绝了许多知识分子的进身之路,将文人们逼进普通平民的生活,而且他们只能用一种非严肃的文学形式等来反映社会。

元曲就是这个时候突出的代表。

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分别代表元代叙事性文学与抒情性文学的最高成就。

元杂剧是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作的。

当时姓名可考的元代作家80多人,作品500余种,可谓英才辈出,硕果累累。

因此可以说元代是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期。

从杂剧创作的发展看,大抵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大抵是指从金朝灭亡至元成宗大德年间。

这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

此期创作成就突出,大都(今北京)是前期杂剧创作的中心,剧作家也主要是北方人。

出现了一大批成就卓著的名家和一系列深刻反映时代、社会本质矛盾,表现人民的反抗精神的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的作品,作品思想性、艺术性并重。

关汉卿是中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作家,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前期剧坛的领袖。

他一生创作了60余种杂剧,保存至今的有18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如《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

被称为杂剧之冠的《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剧本批判了封建礼教对男女自由爱情的摧残,鼓舞青年男女为争取婚姻自主而抗争,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元前期的杂剧作家还有马致远、白朴,纪君祥、石君宝等。

他们创作出了《李逵负荆》、《墙头马上》、《汉宫秋》、《赵氏孤儿》、《秋胡戏妻》等优秀的剧作。

元杂剧的后期,是指从大德以后至元朝灭亡。

这是元杂剧由鼎盛逐步走向衰微的时期。

后期杂剧创作的中心由大都南移到临安(今杭州),其中重要作家多是流寓在南方的文人,也有部分作家是南方人。

古代文学史 元明清

古代文学史 元明清

元代文学元代文学绪论元代历史:1279(1271)——1368元代文学:1234——1368元代文学概述1、叙事文学(俗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戏曲、小说得到长足发展。

2、抒情文学(雅文学)诗、词、散文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并有新变。

元曲:元杂剧散曲元代戏曲:南戏元杂剧元杂剧繁荣的原因1、城市经济及通俗文艺的发展繁荣与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商业化,成为元杂剧繁盛的物质文化土壤。

2、剧作家队伍的形成及杂剧创作活动的高度自觉,是元杂剧迅速进入繁盛阶段的根本保证。

3、才人作家与杂剧艺人的联袂结合,是元杂剧进入繁盛阶段的重要条件。

4、元代社会稳定、思想宽松局面为杂剧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5、从戏剧史的角度看,元杂剧的兴盛是杂剧自身发展成熟的必然结果。

戏曲的起源与形成(1)原始歌舞与俳优优孟衣冠(2)汉魏百戏角抵戏《东海黄公》(3)隋唐戏弄《拨头》《大面》《踏摇娘》参军戏(参军—苍鹘)(5)诸宫调①代言体叙事方式的出现②北曲联套体的确立。

代言体:即叙述描写是剧中人以第一人称展开,而不是作者的第三人称叙述。

王国维对“戏曲”的定义“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王国维《戏曲考原》)“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元杂剧的分期据钟嗣成《录鬼簿》分两期说与三期说。

两期说:以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作为分界线,前期繁荣,后期衰落。

前期以大都(北京)为中心。

后期以杭州为中心。

元杂剧的流派以关汉卿、石君宝、康进之、高文秀为代表的本色派,以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代表的文采派。

元杂剧衰落原因研究综述(一)社会原因:杂剧创作中心的南移,北曲方言曲调不适应南方观众要求。

(二)政治原因(1)思想控制严密(2)士子地位的变化,使得作家缺乏前期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3)明初杂剧的宫廷化(三)艺术原因(1)艺术内容的蜕化,宣扬封建思想的内容增多(2)审美观念的变迁(文人情趣取代民间本色)(3)艺术形式的僵死➀形式的凝固➁语言的雕琢➂唱腔的僵化➃剧曲的散套化➄“北曲不谐南耳”(4)新兴南戏的竞争。

《元明清文学》课件

《元明清文学》课件

明代戏曲
总结词
繁荣发展,影响深远
详细描述
明代戏曲在继承元代杂剧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南戏为主的多种戏曲形式,如传奇、杂剧等。这些戏曲作品题材广 泛,风格多样,语言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们在音乐、舞蹈、表演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 ,对后世的戏曲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小说
总结词
通俗易懂,影响广泛
深远的影响。
04
清代文学
清代戏曲
总结词
地方戏曲的繁荣
清代戏曲在继承前代戏曲传统的基础上,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色。
清代地方戏曲蓬勃发展,如京剧、昆曲、 秦腔等,这些戏曲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特 色和民族风格。
剧目内容的丰富
艺术形式的创新
清代戏曲在内容上涵盖了历史故事、民间 传说、社会现实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多元面貌。
元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影响 ,如《一千零一夜》等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翻译与改编
元明清时期,中国文学家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了翻译和改编,如《 古兰经》的翻译和《圣经》的改编等。
借鉴与创新
元明清文学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进行了借鉴和创新,如小说、戏曲 等形式的发展和变革。
详细描述
明代小说以章回体形式为主,题材广泛,包括历史、传奇、志怪、言情等。这些小说语言通俗易懂, 情节曲折离奇,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作品更是成 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诗歌
总结词
清新自然,风格多样
详细描述
明代诗歌在唐宋元三朝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七言、五言为主的诗歌形式。这些诗歌作品 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风格,也有婉约柔情的风格。明代著名的诗人有杨慎、杨维 桢、高启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

元明清文学

元明清文学
第六篇 元明清文学
一、元明清代文学概说
1. 时间:1279年 –1840年 2. 社会背景:元 明 清 • 社会稳定,经济发达,文化受到严格的控制,与外 国交流频繁 • 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并迅速发展。 3. 文学发展情况: • 虽经济发达,交流频繁,但文学或被统治者轻视, 或被严格控制,所以文学新成就较小 • 元代文学以元曲和明清以章回小说为主。
.
18
• 吴承恩在历史真实与传说故事的面前最终写定 了—百回本《西游记》。 • 吴承恩(1510?——1582?),字汝忠,号射 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生性聪明, 长于诗文、小说,但个性倔强,一生仕途不得志, 晚年纵情诗酒,终老于家。 • 《西游记》现存最早的是金陵世德堂刊本《新刻 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二十卷一百回,原刊于 明万历二十年(1592)。
15
• 至于《水浒传》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一种认为 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一种认为是施耐庵;一种认为 是罗贯中。 • 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人们了解很少。从王道生的 《施耐庵墓志》等资料来看,说他生于元贞二年 (1296),死于洪武三年(1370),兴化人,原名 耳。元至顺辛未进士,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
16
2.2.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 宣扬忠义思想。 • 表现反抗复仇精神。 • 崇尚暴力与对妇女的偏见。 2.3.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 塑造人物。 • 善于安排情节。 • 运用白话。
பைடு நூலகம்17
3.《西游记》 3.1.《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僧人玄奘赴天竺取经, 历时十七年,归国后,奉诏口述所见,由玄奘的 弟子辩机写成了《大唐西域记》。 • 后来慧立、彦琮写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 传》。 • 南宋出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 到金元时期,有关玄奘取经的传说及各种戏剧, 越来越多了。

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明清文学概述元代文学一元代文学的背景:元朝是少数名族统治的时代,政治上实行民族压迫政治、经济上农业逐渐恢复并且重视商业经济的发展、文化上程朱理学影响下降,儒生失去仕进机会地位下降,这些背景造成了正统文学的衰退,非正统文学的发展。

二元代文学的特点:由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以及文学本身的种种原因,传统的诗词古文创作局限于少数文人的范围,新起来的戏曲小说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好,流行南北。

特别是杂剧成了元代趺学创作中最受欢迎的剧艺。

前人把它和唐诗、宋词并称,作为一个朝代文学艺术的代表,许多作家也享受很高的荣誉。

三元代文学的表现:1作为正统文学样式的诗文,这时与前代相比处于低谷时期。

然而,元代的诗文作家和作品的数量相当多如“元诗四大家”以及杨维桢,并且他还开创了“铁崖体”。

这时还出现了许多擅长诗文的少数民族作家,如耶律楚材,其存诗七百多首。

元代散文则沿着唐宋古文的道路发展并下启明代文风。

2作为非正统文学的杂剧和散曲得到很好的发展。

这时出现了杂剧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

他们的代表作《窦娥冤》、《西厢记》、《梧桐雨》、《汉宫秋》。

他们的文采繁富,意境深远,具有浓厚的诗味。

元代的散曲与杂剧的创作基本相似,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北方后来移到南方。

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和卿,以及被誉为“曲壮元”的马致远、卢挚。

3重要作家作品关汉卿是元代文坛上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最具代表的作品是《窦娥冤》。

该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

艺术特色1、从人物的形象塑造看,他在杂剧里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元杂剧的人物画廊增添了色彩。

2、关汉卿善于通过尖锐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道德情操。

3、关汉卿善于扣紧人物的身份、地位、遭遇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并在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4、从结构布局看,关汉卿善于紧扣作品的主题,采用环环紧扣和步步进逼的结构手法设计场面和安排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