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公民道德准则说课材料共120页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说课稿

思想政治教育说课稿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来。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的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1、说课内容:《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教育必修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第四章第四节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第四章第三节主要讲述了我国当代道德建设的内容---核心、原则,明确我国道德建设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有了前面这些铺垫,就要进一步探讨作为一个公民应当怎样认识和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在第四章第四节就回答个了这个问题——“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道德规范的20字方针,引导大学生自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道德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节课的理论知识也是学好以后课程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学生在初、高中政治课中已经了解诚实守信、道德规范等内容,大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以及利用、整合信息等能力,都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本节课学生面对真实生活中道德规范与课本中的道德要求的差距,容易产生困惑与争议,结合着大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作为一个公民应当恪守的道德规范,知道作为大学生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努力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锤炼自己的道德品质。
2.能力目标:提高道德素质,培养学生道德自律的能力。
3.素质目标:完善自我人格,培养诚信为本的道德品质。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在对教材认真钻研,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规则》说课稿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规则》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规则》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和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认识到规则对社会秩序和个体发展的保障作用。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规则的内涵,知道遵守规则的意义,提高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规则,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但仍有部分学生对规则的理解不够深入,遵守规则的意识不够强烈。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规则的限制,导致他们对规则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规则,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规则的内涵,知道遵守规则的意义,提高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规则,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规则、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认识到规则对社会秩序和个体发展的保障作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规则的内涵、遵守规则的意义、提高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规则,克服对规则的抵触情绪,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探究、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讨论题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规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规则的思考,导入新课《遵守规则》。
2.案例分析:呈现几个关于规则的案例,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知识讲解:讲解规则的内涵、遵守规则的意义,让学生理解规则对社会秩序和个体发展的保障作用。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完整版)

公共生活
人类生活
私人生活
(开放性、透明性)
(封闭性、隐秘性)
2.公共生活的内涵:
令国人震惊的图片:
2.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 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交通运输的便捷性,扩展了活动范围。(地球村) 网络使公共活动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3.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
②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在现实中不能做的事情,在网络上能干。 但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
无私奉献, 一心为公
3
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进 分子应努力达到的目标
先公后私, 行人后己
2
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道德觉悟 的人们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
公私兼顾, 顾全大局
1
对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二、社会公德
1.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
公共生活:指人们在公共环境中的活动和生活,它是 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
私人生活: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 人们的行为相对独立。
2一、社会主义道德1. Nhomakorabea会主义道德:
主要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 家道德建设的新进展。
社会主义道德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升华,是对 中国革命道德的继承和发展。 2
区分:中华传统文化、中国传 统道德、中国传统美德、中国革 命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等概念。
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中国传 统道德﹥中国传统美德﹥中国革 命道德→社会主义道德
只要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尽了心、尽了力、尽了职, 他的言行就具有道德价值,他就在为人民服务。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对共产党人和要求进步的先进分子的要 求。
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 和人生价值——对普通公民的要求。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PPT精选文档

生命的最后一分钟 1999年3月14日晚7时,公交车司机黄志全在驾驶中突然心 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强忍剧痛,做了三件事: ①把巴士缓缓地靠向路边,并用最后的力气拉下了手动刹 车闸; ②把汽控车门打开,让乘客依次安全地下车; ③将发动机熄灭了,确保巴士和乘客的安全。 黄志全极其艰难地做完了这三件事,然后他才趴在方向盘 上停止了呼吸…… 思考:司机黄志全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视频:最美司机吴斌
如果这家军工企业对客户负责是“德”,最终引来 12家商场愿意包销该厂产品是“得”,那么“德”与 “得”之间是相通的。
7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③为人民服务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为人民服务,既伟大又平凡,既高尚又普通。 那种认为为人民服务只适于党员干部而不能推广到全
(2018版)
1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本章内容
第一节: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第二节: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第四节: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2
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导课: 中会传统美德与中国革命道德的关系?
公民道德的内容: ①社会主义道德 ②社会公德 ③职业道德 ④家庭美德 ⑤个人品德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 图和他的学生曾有过一 段对话。
学生问:老师,一 滴水如何才能使它不干 涸?
柏拉图说:很简单, 把它放到大海里。
14
5.对集体主义的正确理解:
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15
5.对集体主义的正确理解:
②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个人应以大局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
体人民的看法是一种误解。(广泛性) 只要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尽了心、尽了力、尽了职,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做合格公民》说课稿。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做合格公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成人中专幼师专业高一思想政治课采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编著的“中等师范学校思想政治教科书”——《师德常识》,全书共五课,前边三课分别在讲什么是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师在学校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本节课是第四课《教师在社会公共生活和家庭生活的道德规范》中的第一节《教师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身教更胜言传”,做为一名学前教育的教师,教师道德不仅仅体现在校园内,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们树立榜样,这就要求幼师专业的学生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德方面的教育的提高,所以,本节课是一节关于如何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的课,知识点不多,主要任务有:①社会公德的含义及特点,②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主要是通过学习社会公德知识,确立“遵守公德,做合格公民”的观念,从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树立良好榜样。
二、学情分析受传统的社会认同度影响,成人中专学生比普高学生比,优越性差,不被社会认同,因为从小到大总是落在别人的后面,因而受到家长的埋怨、教师的指责、同学的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形成了一种自卑的心理:“我反正不如别人,学了还有什么用?”。
缺乏自信,有自卑感的他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最大优势——敢于表现和动手能力强。
而细究他们学习不好的原因又不外乎“学习方法不对,事倍功半”、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基础差跟不上从而丧失学习兴趣、成功的体验少,学习兴趣弱。
上述种种因素互相影响,导致不良循环。
造成少数学生综合素质不理想。
认真分析上述学生的不良现象,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自觉学习的习惯、信心、耐力和能力。
抓住这些成人中专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指导他们明确的学习方向,教会他们自学的方法和手段,鼓励他们发扬刻苦耐劳的精神,激发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火花。
有针对性的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自觉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已的希望和努力的方向,重拾信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道德与法治《公民基本义务》说课稿

初中道德与法治《公民基本义务》说课稿初中道德与法治《公民基本义务》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一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公民基本义务》接下来,我将以课改要求和“立德树人”的新时代教育观为导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板书六个方面来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科学把握教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公民基本义务》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题主要内容是介绍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有哪些,重点讲述了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这四项基本义务的内涵及要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义务,理解履行义务的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从家庭、社会中得到的较多,而付出的较少,受成长环境影响,学生的权利意识很强,但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不强。
尤其是对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更是知之甚少,或是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
所以让学生知道有哪些基本义务,理解履行义务的重要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我会循循善诱,为他们架起文本与生活的桥梁。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增进对宪法的认识。
能力目标:正确对待公民义务,增强履行义务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义务具体内容和要求。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难点:理解公民履行义务的意义四、说教法学法新课程倡导的学习观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将紧紧地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配合情境设置问题,采取小组讨论法,分析归纳法进行学习,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五、以上所述都是为了课堂更好的呈现,接下来我将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我将从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部分展开我的教学。
(完整word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遵守规则说课稿

(完整word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遵守规则说课稿八年级道德与法治《遵守规则》说课稿政史地教研组贾彩琴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二框题的内容,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遵守规则》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二框题的内容。
本框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以及如何遵守规则并能不断的改进规则。
从全课内容看,它是对第一框的继承和深化,对整节课的知识起到了升华和总结的作用,所以在本框在全课中起到了收尾的作用。
二、说学情进入中学后,初中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转化。
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在社会生活中,他们已经对社会规则有了一定的浅显的认识,并且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对于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和如何去遵守规则还不是很了解,所以需要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并利用案例让学生自主讨论,主动思考,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形成遵守规则以及改进规则的意识。
【能力目标】提高自律能力,学会维护规则的技巧,提高改进规则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明白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规则,懂得如何遵守规则以及改进规则的原因。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课的重难点为:【重点】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难点】知道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讲解法,启发法等。
《遵守规则》说课稿

《遵守规则》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遵守规则》。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遵守规则》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框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一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深化,又为下一框《维护秩序》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增强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本框主要包括“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自觉遵守规则”“维护与改进规则”三个目题。
教材通过列举生活中的案例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探讨如何遵守规则以及如何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但对规则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学生存在着违反规则的行为,如闯红灯、插队等。
因此,通过本框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规则,增强规则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掌握遵守规则的方法,了解维护和改进规则的意义和途径。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观念,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自觉遵守规则的方法。
重点确定的依据:理解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是树立规则意识的基础,掌握自觉遵守规则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规则。
2、教学难点:维护与改进规则。
难点确定的依据: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维护和改进规则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这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如播放视频、讲述故事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规则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